坚持月线操作百战百胜

坚持月线操作百战百胜
坚持月线操作百战百胜

坚持月线操作百战百胜

1.坚持月线操作百战百胜:

我有一个月线操作的方法,十几年时间下来,百发百中,或者说100%成功。

举例说,2006年12月大盘月线金叉,满仓买股,这就是上升通道,随意买几个股票,都要翻几番。

2007年10月16日月线KDJ拐头向下,死叉进入下降通道,出去旅游一年,坚决不买股票。等于大赚!2008年11月6日大盘月线KDJ拐头向上,金叉进入上升通道,随意买几个股票,都要翻几番。大赚!2009年7月31日大盘月线KDJ拐头向下,进入下降通道,再出去旅游,月线不到底,不回来。这一波下降通道结束,月KDJ拐头向上,可能要到7月前后。到时再按此法,满仓买入,享受赚钱的快乐。

2.十年的炒股经验,验证一条原理。

十年炒股,反复证明,只要周线KDJ触底,一定要积极炒股,不要怕了,周线触底就是机会。往往周线到底了,利好也就出来了。这不是巧合,实际是周期的规律,因为周线下跌,是因为利空的原因,利空消化了,周线也调整到位了,该触底反弹了,就要做好抢反弹的准备,所以这既是巧合,更是规律。

3.如何利用周线KDJ做波段行情:

KDJ指标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指标,对于喜欢做外汇或者股票波段行情的投资者来说,周线KDJ指标是一件利器。应用要点是:

一、被许多人忽视的周KDJ中的J线对股价的反应最为敏感,而且较为准确,应要充分重视。

1、周J线在0值以下勾头向上且收周阳K线时,机会女神便会降临,可分批买入。股价在60周均线上方运行的多头市场更是如此。

2、股价在60周均线下方运行的空头市场,周J线经常会在0值下方钝化,此时,不要马上采取买入,而是要耐心等待周J线勾头向上且收周阳线方可买入。

3、周J线上行到100以上勾头向下且收周阴K线时,死亡之恶魔就现身了,要警惕顶部出现,要先行减磅。股价在60周均线下方运行的空头市场更是如此。

4、股价在60周均线上方运行的多头市场,周J线在100以上经常会出现钝化,此时,不要马上采取卖出,要耐心等待周J线勾头下行且收出周阴K线方可采取卖出。

二、周KDJ中的J线在0值下方上行与周KD线金叉时,一波中级行情便会产生。若此时日线KDJ也金叉,要果断买入。若日线KDJ死叉,则要等日线KDJ下行调整也金叉后方可介入,以免短线套牢。周J线在0值下方上行与周KD线金叉后,周丁线一般都会上行到100以上,强势市场还会在100以上铵化。期间也会有周阴K线出现,那只是上升行情中的调整。周J线这一特征,为研判深、沪两市波段性顶部出现提供了量化依据。

三、周KDJ中的J线在100上方下行与周KDJ线死叉后,一波中级调整便会发生。若此时日线KDJ也在高位死叉,要果断卖出。若日线KDJ金叉,也只是短线反弹,待日线KDJ也死叉时要果断卖出。周J线在100上方下行与周KD线死叉后,周J线一般都会下行到0值以下,弱势市道不会在0值下方钝化。其间也会有周阳K线出现,那只是下跌行情中的反弹。周J线这一特征,为研判深、沪两市波段性底部出现提供了量化依据。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空头市场。

四、周线KDJ中的KD两线底背驰后金叉是绝对的买入信号。周线KD线底背驰后的上升行情比没有底背驰只是超卖后的上升力度要强。这种情况,1996年以来,沪市只发生过4次,信号可靠。应用周线KBJ时要记住:严重超卖的反弹,底部背驰才劲升。

五、应用周线KDJ时还要结合月线KDJ,处理好四种关系:

1、周线、月线KDJ共振金叉是劲升的大机会,要把握住。

2、月线KDJ金叉,周线KDJ死叉时,原则上要离场,待周线KDJ金叉时再买入。3、月线KDJ死叉,周线KDJ金叉时,是有力度的反弹,可适量介入。

4、月线KDJ、周线KDJ均死叉时,要全线离场,等待新机会。

K,D双双低于10的时候,存在短线上涨乃至暴涨的机会。但是还需注意:

(1)有时K,D指标双双低于10的情况,只会出现一天,有时会连续出现几天,买点有讲究。但是,由于K,D双双低于10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较为极端的情况,一般表明股价已经跌过头,空头已是强弩之末。能够招致短线技术派的抄底盘,从而带来上涨。

(2)仍旧需注意:也有例外的例子,需要设置止损、做好失败的准备;并且,不适用于基本面发生巨变、极度恶化的个股。

(3)从已经扫描到的K,D双双低于10的个股的情况看,大多数例子是:K,D指标双双低于10带来股价短线上涨乃至暴涨,比率较高。

上述情况的归纳总结,属于统计的范畴。不能作为规律看待,适宜作为“概率性”较高的情况对待。并且,K,D双双低于10的情况,需要细心人才能捕捉。大多数情况下K,D难以双双低于10。上述机遇,有可遇不可求的成分。但是一旦遇到了,则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心灵。

用月线KDJ来判断大行情底部区域的方法:

本方法只是用KDJ的J线,参数为默认参数(9,3,3),大盘进入下降趋势后,KDJ的J线随之下跌,跌至20以下,当J线再次上穿20时,说明大盘即将或者已经走出底部区域,一波大行情即将展开。

上图是沪市大盘的月K线全景图,下面部分就是月线KDJ指标,黄线为20,从图中可以看到,沪市大盘从1990年开市至今,月线KDJ的J线一共发生10次上穿20的动作(图中红色圈所示),每次上穿,基本上都会带来一波上涨,而几次大牛市行情,基本上都存在J线上穿20的动作,如最近的998-6124、1664-3478,都是以J线上穿20启动行情。

再看当前大盘(2010年6月29日),KDJ的J值为-11.48,下穿20两个月,还处在下跌过程中,离上穿20应该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大家不需要急急忙忙地去猜什么时候见底,忙着去抄底,尽可以耐心等待,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学习股票知识,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

自己的交易系统,并选择好股票进行跟踪,为下一波行情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利用KDJ指标判断股票的中短期底部买点:

我几次底部买入股票有比较成功的体会,供参考:

1.先看周线KDJ是否触底,如触底;

2.再看日线KDJ是否触底,如触底;

3.再看60分钟线KDJ是否触底,如触底,坚决买股票。

4.看完以上三个条件。出手!5分钟线金叉,分二到三次全仓买入。

炒股绝技——KDJ短线技巧:

KDJ指标,J线上穿20作为买点的一种用法。由于KDJ及其灵敏,在熊市中是极其危险的,在牛市还不错,更为稳妥者往往把J线上穿0作为买点,则更准确,但因J往往没有到0下就反身向上,往往失去很多机会!通实践,发现60均线趋势向上或者K线在60均线上,J 线上穿20作为买点(J线上穿0是更佳买点),是一种很好的短线机会!

喜欢做短线的朋友就看KDJ指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万变不留其宗,各种各样,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指标,基本上都是MACD,KDJ,BIAS,RSI,CCI等经典指标的包装和变形!多读经典读懂经典,主力将会和你握手!

PCR扩增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PCR 扩增反应的操作 第一节PCR 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的基本构成 PCR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 )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 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 片段的一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DNA 作图、DNA 测序、分子系统遗传学等。 PCR 基本原理: 是以单链DNA 为模板,4 种dNTP 为底物,在模板3'末端有引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酶进行互补链的延伸,多次反复的循环能使微量的模板DNA 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增。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与待扩增的DNA 片段两端已知序列分别互补的两个引物、适量的缓冲液、微量的DNA 膜板、四种dNTP 溶液、耐热Taq DNA 聚合酶、Mg 2+等。反应时先将上述溶液加热,使模板DNA 在高温下变性,双链解开为单链状态;然后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下与其靶序列配对,形成部分双链,称为退火;再将温度升至合适温度,在Taq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TP 为原料,引物沿5'→ 3'方向延伸,形成新的DNA 片段,该片段又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如此重复改变温度,由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适温延伸组成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使目的基因得以迅速扩增。因此PCR 循环过程为三部分构成:模板变性、引物退火、热稳定DNA 聚合酶在适当温度下催化DNA 链延伸合成(见图)。 1.模板DNA 的变性 模板DNA加热到90~95 C时,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成为单链,称为DNA的变性,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变性温度与DNA 中G-C 含量有关,G-C 间由三个氢键连接,而A-T 间只有两个氢键相连,所以G-C 含量较高的模板,其解链温度相对要高些。故PCR 中DNA 变性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与模板DNA 的二级结构的复杂性、G-C 含量高低等均有关。对于高G-C含量的模板DNA在实验中需添加一定量二甲基亚砜(DMSO),并且在PCR循环中起 始阶段热变性温度可以采用97 C ,时间适当延长,即所谓的热启动。 2.模板DNA 与引物的退火 将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37~65C时,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模板杂交,形成DNA模板-引物复 合物。退火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与靶序列的同源性程度及寡核苷酸的碱基组成。一般要求引物的浓度大大高于模板DNA 的浓度 ,并由于引物的长度显著短于模板的长度, 因此在退火时,引物与模板中的互补序列的配对速度比模板之间重新配对成双链的速度要快得多,退火时间一般为1?2min。 3.引物的延伸 DNA 模板-引物复合物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 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新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延伸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模板DNA的长度。在72 C条件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合成速度大约为40?60个碱基/秒。经过一轮“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模板拷贝数增加了一倍。在以后的循环中,新合成的DNA 都可以起模板作用,因此每一轮循环以后, DNA 拷贝数就增加一倍。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min, —次PCR 经过30?40次循环,约2?3h。扩增初期,扩增的量呈直线上升,但是当引物、模板、聚合酶达到一定比值时,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便出现所谓的“平台效应”,即靶DNA 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 PCR 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 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 扩增量可用Y =(1 + 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 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

操作系统原理答案(张丽芬)

第2章习题答案 2-9. (1)x<=3 运行顺序为Px,P3,P5,P6,P9 T=(x+(x+3)+(x+3+5)+(x+3+5+6)+(x+3+5+6+9))/5=x+ (2)3

作业4还未到,只能选作业3运行。 作业3运行到结束,再计算剩余的作业2和4: 作业2的响应比=(()+)/= 作业4的响应比=( /=2 选作业2运行。 作业2到完成。最后运行作业4。运行到,全部结束。 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1=2 t2== t3= t4== 各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2++1+/4= 各个作业的平均带权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W=(2/2++1/+/4= 2-13.已知作业A,B,C,D,E需要的运行时间分别为10,6,2,4,8分钟,优先级分别为3,5,2,1,4。 (1)轮转法(假定时间片=2分钟) 作业完成的顺序为C,D,B,E,A 开始作业轮转一周需10分钟, 作业C的周转时间:Tc=10分钟(6分) C完成后,剩下四个作业,轮转一周需8分钟, 作业D的周转时间:Td=10+8×(4-2)/2=18分钟(16分) D完成后,剩下三个作业,轮转一周需6分钟, 作业B的周转时间:Tb=18+6×(6-2-2)/2=24分钟(22分) B完成后,剩下两个作业,轮转一周需4分钟, 作业E的周转时间:Te=24+4=28分钟(28分) E完成后,只剩下作业A, 作业A的周转时间:Ta=28+2=30分钟(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10+18+24+28+30)/5=22分(分) (2)优先级调度法 作业完成顺序为:B,E,A,C,D Tb=6分,Te=6+8=14分,Ta=14+10=24分,Tc=24+2=26分, Td=26+4=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6+14+24+26+30)/5=20分 第3章习题答案 3-7. 系统中有n+1个进程。其中A1、A2、…、An分别通过缓冲区向进程B发送消息。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为:发送进程A1、A2、…、An要互

RT-PCR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F使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 RNA羊品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 (一)反转录酶的选择 1. Mol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 性相对较弱。最适作用温度为37 C。 2. 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和 RNA 酶 H 活性。 最适作用温度为42 C。 3. Thermus thermophilus 、 Thermus flavus 等嗜热微生物的热稳定性反转录 酶:在Mn2存在下,允许高温反转录 RNA,以消除RNA模板的二级结构。 4. MMLV 反转录酶的 RNase H- 突变体:商品名为 SuperScript 和 SuperScript U。此种酶较其它酶能多将更大部分的RNA转换成cDNA,这一 特性允许从含二级结构的、低温反转录很困难的 m 模板合成较长 cDNA 。 (二)合成 cDNA 引物的选择 1. 随机六聚体引物:当特定 mRNA 由于含有使反转录酶终止的序列而难于拷贝 其全长序列时,可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这一不特异的引物来拷贝全长 mRNA 。 用此种方法时,体系中所有RNA分子全部充当了 cDNA第一链模板,PCR引物在扩增过程中赋予所需要的特异性。通常用此引物合成的 cDNA 中 96%来源 于 rRNA。 2. Oligo(dT) :是一种对 mRNA 特异的方法。因绝大多数真核细胞 mRNA 具有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5.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A.互斥 B.请求与保持 C.不剥夺 D.循环等待 6.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D. 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7.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

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1 / 8 相邻空闲区合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主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CPU时,进程处于()状态。 A.运行 B.阻塞 C.就绪 D.新建 10.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 C.段长 D.段 11.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实现()。 A.对换手段 B.虚拟设备 C.系统调用 D.虚拟存储 12.设备从磁盘驱动器中读出一块数据的总时间为()。 A.等待时间+ 传输时间 B.传输时间 D.延迟时间+ 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C.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操作系统原理作业

操作系统原理作业 第1章 1-2 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时系统的响应比较快? 答:在批处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将作业成批装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管理运行,在程序的运行期间用户不能干预,因此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作业成批处理,系统内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以及交互能力差。在分时系统中不同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以交互方式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以“分时”的方法轮流为每个用户服务。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的同时性,人机问答方式的交互性,每个用户独立使用计算机的独占性以及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分时系统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因此分时系统的响应比较快。 1-4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试述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 I/O 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 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多道程序运行具有如下特征: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微观上串行:从微观上看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或分时地占有处理机,交替执行。 1-6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 答: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虚拟性,这些特性保证了计算机能准确的运行,得出想要的结果。 1-7 (1)工作情况如图。 (2)CPU有空闲等待,它发生在100 ms 150 ms时间段内,此时间段内程序A与程序B 都在进行I/O操作。 (3)程序A无等待现象,程序B在0 ms 50 ms时间段与180 ms 200 ms时间段内有等待现象。 第2章 2-1 什么是操作系统虚拟机? 答:在裸机上配置了操作系统程序后就构成了操作系统虚拟机 2-3 什么是处理机的态?为什么要区分处理机的态? 答:处理机的态,就是处理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正在执行哪类程序。为了保护操作系统,至少需要区分两种状态:管态和用户态。 2-5 什么是中断?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引用中断?

分子标记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流程

AFLP分子标记实验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是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上发展起来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具有RFLP技术高重复性和RAPD技术简便快捷的特点,不需象RFLP 分析一样必须制备探针,且与RAPD标记一样对基因组多态性的检测不需要知道其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同时弥补了 RAPD技术重复性差的缺陷。同其他以PCR为基础的标记技术相比,AFLP技术能同时检测到大量的位点和多态性标记。此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研究,构建遗传图谱等。 其基本原理是: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结合了 RFLP、RAPD的分子标记技术。把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然后选择特定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在所有的限制性片段两端加上带有特定序列的’接头”用与接头互补的但3-端有几个随机选择的核苷酸的引物进行特异PCR扩增,只有那些与3-端严格配对的片段才能得到扩增,再在有高分辨力的测序胶上分开这些扩增产物,用放射性法、荧光法或银染染色法均可检测之。 一、实验材料 采用青稞叶片提取总DNA 实验设备 1.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EQ8000毛细管电泳系统, 2.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台式冷冻离心机, 3. 美国MJ公司PCR仪,

4. 安玛西亚电泳仪等。 三、实验试剂 1. 试剂:请使用高质量产品,推荐日本东洋坊TOYOBO公司的相关产品 DNA提取试剂盒; EcoRI酶,Msel酶,T4连接酶试剂盒; Taq 酶,dNTP, PCR reactio n buffer; 琼脂糖电泳试剂:琼脂糖,无毒GeneFinder核酸染料替代传统EB染料;超纯水(18.2M ? ? cm 2. 其他实验需要物品 微量移液枪(一套及相应尺寸Tip头,PCR管,冰浴等。 四、实验流程 1、总DNA提取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植物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或用标准品跑胶检测。一般来说,100ng的基因组DNA作为反应模板是足够的。 2、EcoR1酶消化(20ul体系/样品 EcoR1 1ul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应式为: 2NH2+H2S04+2H=(NH4)2S04 (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H3BO3 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凯氏定氮仪操作步骤: (一)消化

1、准备6个凯氏烧瓶,标号。1、 2、3号烧瓶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蛋白溶液,样品要加到烧瓶底部,切勿沾在瓶口及瓶颈上。再依次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接触剂,浓硫酸,30%过氧化氢。4、5、6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对样品测定进行校正。4、5、6号烧瓶中加入蒸馏水代替样液,其余所加试剂与1、2、3号烧瓶相同。 2、将加好试剂的各烧瓶放置消化架上,接好抽气装置。先用微火加热煮沸,此时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并产生大量泡沫,务必注意防止气泡冲出管口。待泡沫消失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溶液澄清后,再继续加热使消化液微沸15min。在消化过程中要随时转动烧瓶,以使内壁粘着物质均能流入底部,以保证样品完全消化。消化时放出的气体内含SO2,具有强烈刺激性,因此自始自终应打开抽水泵将气体抽入自来水排出。整个消化过程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消化完全后,关闭火焰,使烧瓶冷却至室温。 (二)蒸馏和吸收 蒸馏和吸收是在微量凯氏定氮仪内进行的。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种类甚多,大体上都由蒸气发生、氨的蒸馏和氨的吸收三部分组成。 1、仪器的洗涤 仪器安装前,各部件需经一般方法洗涤干净,所用橡皮管、塞须浸在10%NaOH溶液中,煮约10min,水洗、水煮10min,再水洗数次,然后安装并固定在一只铁架台上。 仪器使用前,微量全部管道都须经水蒸气洗涤,以除去管道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从__(1)__开始,到__(2)__而结束。 2. 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__(3)__和可再现性。 3. 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__(4)__。 4. 一个进程或者由系统创建,或者由__(5)__创建。 5. 一个进程的静态描述是处理机的一个执行环境,被称为__(6)__。 6. 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信号量大于0,其值为__(7)__;信号量小于0,其绝对值为__(8)__。 7. 系统有某类资源5个,供3个进程共享,如果每个进程最多申请__(9)__个该类资源,则系统是安全的。 8. 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__(10)__。 9. 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__(11)__进程和__(12)__进程两类。 10.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__(13)__接口和__(14)__接口。 11. 批处理操作系统中,操作员根据作业需要把一批作业的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根据__(15)__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 12. 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往往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__(16)__作业。 13. 采用SPOOL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中,操作员只要启动__(17)__程序工作,就可以把作业存放到__(18)__中等待处理。 14. 作业控制方式有__(19)__方式和__(20)__方式二种。 15. 对资源采用抢夺式分配可以防止死锁,能对处理器进行抢夺式分配的算法有__(21)__算法和__(22)__算法。 16. 因争用资源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互斥、__(23)__、不可抢占和__(24)__。 17. 死锁的形成,除了与资源的__(25)__有关外,也与并发进程的__(26)__有关。 18. 为破坏进程循环等待条件,从而防止死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系统中所有资源类进行__(27)__,当任何一个进程申请两个以上资源时,总是要求按对应资源号__(28)__次序申请这些资源。 19. 内存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__(29)__的统一,以及它们之间的__(30)__问题。 20. 页式存储管理中,处理器设置的地址转换机构是__(31)__寄存器。 21. 在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中,__(32)__存储管理提供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 22. 实现地址重定位或地址映射的方法有两种:__(33)__和__(34)__。 23. 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__(35)__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__(36)__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24. 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注意系统资源的均衡使用,即使CPU繁忙的作业和__(37)__的作业搭配使用。 25. 按照组织形式分类文件,可以将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__(38)__。 26.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__(39)__的功能,以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27. 文件名或记录名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通过__(40)__实现。 28. 文件的__(41)__与文件共享、保护和保密紧密相关。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试卷10套含答案7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试卷10套含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著名的操作系统中,属于多用户、分时系统的是( B ). A.DOS系统B.UNIX系统 C.Windows NT系统D.OS/2系统 2.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 ). A.动态性和并发性B.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与程序的对应性D.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3.操作系统中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 C ). A.只能实现进程的互斥B.只能实现进程的同步 C.可实现进程的互斥和同步D.可完成进程调度 4.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C ).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B.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C.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5.系统抖动是指( D ). A.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由于主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主存不够的现象 C.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6.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 B )实现的. A.段表B.页表 C. PCB D.JCB 7.在下述文件系统目录结构中,能够用多条路径访问同一文件(或目录)的目录结构是( D ) A.单级目录B.二级目录

C.纯树型目录D.非循环图目录 8.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 C )分配. A.独占B.共享 C.虚拟D.物理 9.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 C ). A.先人先出算法B.优先级算法 C.银行家算法D.资源按序分配法 10.下列关于进程和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一个进程只可拥有一个线程 B.一个线程只可拥有一个进程 C.一个进程可拥有若干个线程 D.一个线程可拥有若干个进程 二、判断题(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叙述划√,认为错误的划×并说明原因.每题2分,共10分) 1.简单地说,进程是程序的执行过程.因而,进程和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 2.V操作是对信号量执行加1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加l后如果信号量的值小于等于零,则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使该进程变为阻塞状态,而现进程继续进行.( ) 3.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 4.在采用树型目录结构的文件系统中,各用户的文件名必须互不相同.( ) 5.用户程序应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种特性就称作与设备无关性.( ) 答案:1.(×)改正为:进程和程序不是一一对应的. 2.(×)改正为:V操作是对信号量执行加1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加1后如果信号量的值小于等于零,则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现进程变为就绪状态,否则现进程继续进行. 3.(√) 4.(×)改正为:在采用树型目录结构的文件系统中,不同用户的文件名可以相同. 5.(√)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一、单选题 6.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32位表示,其中20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A. 224 B. 212 C. 210 D. 232 7.在一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某段表的内容如下: 段号段首址段长 0 100K 35K 1 560K 20K 2 260K 15K 3 670K 32K 若逻辑地址为(2, 158),则它对应的物理地址为_____。 A. 100K+158 B. 260K+158 C. 560K+158 D. 670K+158 8.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长占8位,则最大段长是 A. 28字节 B. 216字节 C. 224字节 D. 232字节 9.有一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页面大小为每页100字节,有一个50×50的整型数组按行为主序连续存放,每个整数占两个字节,将数组初始化为0的程序描述如下:int A[50][50]; for (int i = 0; i < 50; i++) for (int j = 0; j < 50; j++) A[i,j] = 0; 若在程执行时内存只有一个存储块用来存放数组信息,试问该程序执行时产生次缺页中断。 A.1 B. 50 C. 100 D. 2500

10.一台计算机有4个页框,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和每个页的访问位R和修改位M,如下所示: 页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 R M 0 126 279 0 0 1 230 260 1 0 2 120 272 1 1 3 160 280 1 1 采用FIFO算法将淘汰页; A. 0 B. 1 C. 2 D. 3 11.一台计算机有4个页框,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和每个页的访问位R和修改位M,如下所示: 页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 R M 0 126 279 0 0 1 230 260 1 0 2 120 272 1 1 3 160 280 1 1 采用NRU算法将淘汰页; A. 0 B. 1 C. 2 D. 3 12.一台计算机有4个页框,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和每个页的访问位R和修改位M,如下所示: 页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 R M 0 126 279 0 0 1 230 260 1 0 2 120 272 1 1 3 160 280 1 1 采用LRU算法将淘汰页; A. 0 B. 1 C. 2 D. 3 13.一台计算机有4个页框,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和每个页的访问位R和修改位M,如下所示: 页装入时间上次引用时间 R M 0 126 279 0 0 1 230 260 1 0 2 120 272 1 1 3 160 280 1 1 采用第二次机会算法将淘汰______页; A. 0 B. 1 C. 2 D. 3 二、综合题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在操作系统中, _________是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单位。 2.不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______________操作。 3.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 4.当系统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方法预防死锁时,它破坏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中的___________。 5.利用SPOOLING技术可以将___________设备改造成可共享的虚拟设备。 6.系统中各进程之间逻辑上的相互制约关系称为__________。 7.访问磁盘的时间由三部分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为流式文件和_________。 二、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比较段式管理和页式管理。 3.在请求分页系统中,产生抖动的原因是什么? 4.调度的类型有哪几种? 5. 为什么说程序并发执行失去了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三、计算题(30分) 1. 若一个作业的运行时间为2小时,等待时间为3小时,计算机其响应比。 2.如下访问序列:0,1,0,3,1,2,4,3,驻留集大小为2,计算OPT算法的缺页中断率。 3.对于具有快表的分页系统,内存访问时间200ns,快表的访问时间20ns,快表的命中率为85%,计算数据的访问时间。 4.当前磁头位于20号磁道,多个磁盘请求:10、22、20、2、40、6、38,计算电梯算法(磁道号增加的方向)的寻道距离。 5.假定磁盘块大小为2KB,对于20G的硬盘,计算其文件分配表FAT占用的空间。 四、有一系统采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有一作业大小是8KB,页大小为2KB,已知1号、2 号页面已调入内存,且对应块号为第7、9块,试问虚地址0AFEH,1ADDH对应页面是否在 内存,若在求其内存地址。(10分) 五、以两个用户A、B共享同一文件File1为例,用图的方式说明基于索引结点

操作系统原理第一次作业(第1、2章)

操作系统原理第一次作业(第1、2章) 一、选择题 1. 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4﹎﹎。 (1)控制程序的执行 (2)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3)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4)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2. 实现不同的作业处理方式(如:批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主要是基于操作系统对1管理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1)处理机 (2)存储器 (3)设备 (4)文件 3.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1﹎。 (1)并发执行 (2)顺序执行 (3)并行执行 (4)同时执行 4. 有一类操作系统的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性超过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控制、导弹发射、飞机飞行控制、飞机订票业务等领域是﹎﹎2﹎﹎。 (1)分时操作系统 (2)实时操作系统 (3)批处理系统 (4)网络操作系统 5. 在设计批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3﹎﹎。 (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4)实时性和可靠性 6. 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2﹎。 (1)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 (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 (4)实时性和可靠性 7.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2﹎﹎。 (1)CPU的利用率不高 (2)失去了交互性 (3)不具备并行性 (4)以上都不是8. 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3﹎﹎。 (1)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不强调响应速度 (3)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9. 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4﹎﹎﹎确定的。 (1)时间片大小 (2)用户数目 (3)计算机运行速度 (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 (5)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 10.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不超过2秒;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2 ﹎。 A: (1)10ms (2)20ms (3)50ms (4)100ms (5)200ms 11. 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程序的重要区别之一是﹎2﹎﹎。 (1)程序有状态而进程没有 (2) 进程有状态而程序没有 (3)程序可占有资源而进程不可 (4) 进程能占有资源而程序不能 12. 从静态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3﹎三部分组成。 (1)JCB (2)DCB (3)PCB (4)PMT 13. 在一单处理机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在非管态的某一时刻,处于阻塞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5﹎﹎个。 (1)1;(2)2;(3)3;(4)4;(5)5;(6)0。 14. 用户可通过系统调用建立和撤消进程,通常用户进程被建立后,﹎2﹎﹎﹎。 (1)便一直存在于系统中,直到被操作人员撤消

操作系统原理,作业

第3章作业 3.2 试比较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答:(1)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而程序则是一个静态概念。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没有任何执行的含义。而进程则强调执行过程,它动态地被创建,并被调度执行后消亡; (2)进程具有并发特征,而程序没有; (3)进程是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从而其并发性受到系统自己的制约。这里制约就是对进程独立性和异步性; (4)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程序,只要该程序所对应的数据集不同。 3.3我们说程序的并发执行将导致最终结果失去封闭性。这话对所有的程序都成立吗?试距离说明。 答:并非对所有的程序都成立。 如: Begin local x; x=10; print(x); End 上述程序中x是内部变量,不可能被外部程序访问,因此这段程序的运行不会手外部环境影响。 3.7并发进程间的制约有哪2种?引起制约的原因是什么? 答:并发进程间的制约有两种:直接制约和间接制约。 直接制约是由并发进程互相共享对方的私有资源所引起的。间接制约是由竞争公有资源引起的。 3.8什么是进程间的互斥?什么是进程间的同步? 答:进程间的互斥是指:一组并发进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段,因共享某一共有资源而导致它们必须以一个不许交叉执行的单位执行,集不允许两个以上的共享该资源的并发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进程间的同步是指:异步环境下的一组并发进程阴直接制约互相发送消息二进行合作、互相等待,是个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 3.13编写一个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生成三个子进程,并使用系统调用pipe创建一管道,使得这3个子进程和父进程公用同一条管道进行信息通信。

答: main() { int r,i,P1,P2,fd[2]; char buf[50],s[50]; pipe(fd); while((P1=fork())==-1); if(P1==0) { lockf(fd[1],1,0); sprintf(buf,"child process P1 is sending messages!\n"); printf("child process P1!\n"); write(fd[1],buf,50); sleep(5); lockf(fd[1],0,0); exit(0); } else { while((P2=fork())==-1); if(P2==0) { lockf(fd[1],1,0); sprintf(buf,"child process P2 is sending messages!\n"); printf("child process P2!\n"); write(fd[1],buf,50); sleep(5); lockf(fd[1],0,0); exit(0); } else { while((P3=fork())==-1); if(P3==0) { lockf(fd[1],1,0); sprintf(buf,"child process P3 is sending messages!\n"); printf("child process P3!\n"); write(fd[1],buf,50); sleep(5); lockf(fd[1],0,0); exit(0); }

原理及操作步骤

3 实验原理 3.1人工抗原的制备原理(以奥沙普秦为例) 奥沙普秦为小分子物质(分子质量小于500),本身不具有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必须设法先将奥沙普秦与载体蛋白质偶联制备出相应的人工完全抗原,这是半抗原免疫分析的关键所在。合成人工抗原的机理为:水溶性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羟基与奥沙普秦的羧基在脂溶性缩合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的作用下,脱水缩合形成活泼酯化奥沙普秦中间化合物,然后载体蛋白在某一PH值下,一般是大于其等电点,是蛋白质中的氨基暴露出来,从而成为提供伯胺的底物,然后亲核进攻活性中间产物活泼酯化奥沙普秦,从而达到小分子化学物偶联到载体蛋白的目的。 3.2 ELISA技术的原理 ELISA 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酶标记在抗体/抗原分子上,形成酶标抗体/酶标抗原,称为酶结合物。该酶结合物的酶在免疫反应后,作用于底物使之呈色,根据颜色的有无和深浅,定位或定量抗原/抗体。ELISA 法是免疫酶技术的一种,其特点是利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或球)吸附抗原/抗体,使之固相化,免疫反应和酶促反应都在其中进行。在每次反应后都要反复洗涤,这既保证了反应的定量关系,也避免了末反应的游离抗体/抗原的分离步骤。在ELISA 法中.酶促反应只进行一次,而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可进行一次或数次,即可用二抗(抗抗体)、三抗再次进行免疫反应。 目前常用的几种ELISA 方法有:测定抗体的间接法,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测定抗原的竞争法等。 3.3 ELISA竞争抑制法的原理 包被好的抗原与加入的抗原(标准抗原)形成竞争,如果抗体石特异性抗体,它就会与游离的标准抗原结合,而不与板上的检测

浙大 2013 操作系统原理 在线作业答案

窗体顶端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从下面关于设备独立性的论述中,第()条是正确的论述。 A 设备独立性是I/O设备具有独立执行I/O功能的一种特性。 B 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C 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D 设备独立性是指设备驱动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在UNIX (linux) 操作系统中文件的绝对路径名首先是()。 A 盘符 B 根目录 C 盘符或根目录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3.在所学的调度算法中,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能使短作业、长作业及交互作业用户都比较满意的调度算法是()。 A FCFS调度算法 B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C 时间片轮转法 D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E 高响应比优先算法 F 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件 C 通用软件 D 工具软件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进程从阻塞状态进入就绪状态可能是由于(). A 现运行进程运行结束 B 现运行进程执行了P操作 C 现运行进程执行了V操作 D 现运行进程时间片用完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设有一个包含1000个记录的索引文件,每个记录正好占用一个物理块。一个物理块可以存放10个索引表目。建立索引时,一个物理块应有一个索引表目,试问该文件至少应该建立()级索引〔假定一级索引占用一个物理块〕? A 1 B 2 C 3 D 4 E 0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7.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段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时表示:()。 A 一个进程入了临界段,另一个进程等待 B 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段 C 只有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段 D 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正确答案:A

流式细胞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流式细胞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流式细胞仪(FCM)是八十年代集单克隆抗体、荧光化学、激光、计算机等高技术发展起 来的一种先进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学、肿瘤学以及血液学等方面的 研究和临床常规工作。其中检测人白细胞表面标志可对白血病、淋巴瘤作用迅速正确的诊断, 对淋巴细胞群和亚群进行精确分类,还能分离纯化某一群或亚群细胞。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 是用于FCM检测的标本准备,染色后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某些实验条件下,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优于滴片固定的常规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 (一)原理一 活细胞表面保留有较完整的抗原或受体,先用特异性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再用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根据所测定的荧光强度和阳性百分率即可知相应抗原的密度和分布。 (二)操作步骤 制备活性高的细胞悬液(培养细胞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等均可用 于本法) 用10% FCS 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为 5X 106?IX 107/ ml 取40卩1细胞悬液加入预先有特异性McAb(5?50卩I) 的小玻璃管或塑料离心管,再加50卩I 1 : 20(用DPBS (或兔抗鼠)荧光标记物,充分振摇 J 4 C 30mi 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液2ml左右 1000rpmx 5mi n J] 加适量固定液(如为FCM制备标本,一般加入1ml固定液,如制片后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视细胞浓度加入100?500 ^1固定液) FCM检测或制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标本在试管中可保存5?7天) (三)试剂和器材 1. 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或兔抗鼠第二抗体,灭活正常兔血清。 3. 10% FCS RPMI1640, DPBS、洗涤液、固定液(见附录)。 4. 玻璃管、塑料管、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

2016操作系统原理在线作业

窗体顶端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04章】以下描述中,()并不是多线程系统的特长。 A 利用线程并行地执行矩阵乘法运算。 B web服务器利用线程请求http服务 C 键盘驱动程序为每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配备一个线程,用来响应相应的键盘输入。 D 基于GUI的debugger用不同线程处理用户的输入、计算、跟踪等操作。 正确答案:C 2.【第01~04章】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和异步性。 A 多道程序设计 B 中断处理 C 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D 程序的并发执行 正确答案:D 3.【第01~04章】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模块并不负责()。 A 进程的创建和删除 B 提供进程通信机制 C 实现I/O设备的调度 D 通过共享内存实现进程间调度。 正确答案:C 4.【第01~04章】下列选择中,()不是操作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A 提供保护和安全机制 B 管理目录和文件 C 提供应用程序接口 D 提供C++语言编译器 正确答案:D 5.【第01~04章】用户在程序中试图读存放在硬盘中某文件的第10逻辑块,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是()。 A 进程 B 系统调用 C 库函数 D 图形用户接口 正确答案:B 6.【第01~04章】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 主存储器 B 控制器 C 运算器 D 处理机 正确答案:D 7.【第01~04章】下面关于进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进程申请CPU得不到满足时,其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B 在单CPU系统中,任一时刻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C 优先级是进行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一旦确定不能改变。 D 进程获得处理机而运行是通过调度而实现的。

分析仪操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讲解

分析仪操作及原理 注意: 1、标定前请确认标气背景气、标定气含量,保证通入仪器的是对应的标气。 2、百分含量仪器通入标气后需稳定10分钟以上方可标定,微量仪器需稳定时间更长一 些,待数值稳定以后再进行标定。 CO2红外气体分析仪(AIA1203) 这台仪器为ABB生产EL2020系列型号为Uras26,测量范围0~5~20ppm.vol.CO2,精度为±1% 一、测量原理(红外式) 根据不同组分气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工作的分析仪表。测量这种吸收光谱可判别出气体的种类;测量吸收强度可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各种多原子气体(CO,CO2,CH4等)对红外线某一段电磁波的辐射都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这种吸收能力对波长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红外光谱中某一段光谱的频率与物质分子本身的频率一致时,该物质分子才吸收这一段红外光谱的辐射能。我们把能吸收的这一段红外线光谱称为该气体的特征吸收波段。气体吸收了红外线光谱的辐射能后,一部分可转变成热能,使温度升高。红外线光谱的辐射又特别显著,这就能让我们利用各种元件,如热电堆、热敏电阻等去测量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 二、标定 1、选择校准菜单:menu calibrate manual calibration. 2、用箭头键选择zero gas。 3、接通零点气。操作零点气钢瓶减压阀组件,使输出压力控制在20kpa,将操作面板上 多通阀(5MV)切向“零点气”,打开测量流量计,调整“测量”转子流量计旋钮,使进气量控制在30L/H左右。 4、确认零点气连接上并且零点气浓度值输入后。按ENTER键确认。 5、当测量示值显示稳定,按ENTER键开始校准零点。 6、接受校准结果按ENTER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步骤6按BACK键;不接受校准结 果返回测量状态按MEAS键。 7、用箭头键选择SPAN GAS(零点标定完成后会自动跳到zero 和span的选择窗口。 8、按4步骤接通量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