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精编版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精编版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精编版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一节课有很多种上法,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怎样上可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可以使听课教师心潮澎湃、蠢蠢欲动怎样上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感悟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走进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感受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2007年12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课“圆的认识”。籍此,我想简要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四点认识。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了文化数学这一新理念。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随时能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精神。张齐华老师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地整合进本课教学,并在课题上打破常规,大胆演绎为“走进圆的世界”,惊诧之余着实令我大开了一回眼界。让我听课当天也如同一名小学生,充满了对授课内容的期待。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不仅联想到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阳光下朵朵绽放的向日葵,“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古老的阴阳太极图等生活现象,也深刻领悟了墨子笔下的“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着《周髀算经》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经典古训。这不仅充分放大了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折射了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增添了张老师数学课堂的一份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二、高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比如:你的表达接近完美,但迟了3分钟;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边听别人发言边捕捉有用信息,成就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生在古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等等。我认为: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三、精彩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因学生而异,因年龄而异,在两堂课中都精心设计了课前谈话内容。第一堂课中,张老师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见到张老师最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特征毫无顾及地说出来,比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没想到张老师是个男的!没想到张老师戴眼镜等,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第二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补充填空的小游戏,二年级的学生也回答得十分精彩,顿时掌声四起,全场哗然。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

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四、广泛的读书爱好。

从张齐华老师的学术报告中得知,张老师仅仅是一个教龄不足15年的小学一级教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与他的个人天赋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之外,还源于张老师不懈地进行“文化数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张齐华老师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

张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言片语难以说清楚道明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理应向张齐华老师看齐。

听张齐华老师《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有感

听张齐华老师《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有感 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因为热爱、执著和超越,张齐华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着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2011年11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合肥农业大学听取张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精品课堂展示课,以及《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的讲座。 一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我们就被张老师的“表演”吸引住了。张老师利用课件,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听课的“学生们”感觉非常的轻松、愉快。有人是这么评价张老师的课的——“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张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 张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张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张老师毫无保留的向我们传授了他的教学经验,他告诉了我们,对于教学要创新,但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的“为创新而创新”;对于学生,更是要抱着一种宽容、理解和欣赏的态度。并且向我们老师提出了“当孩子们的想法与你发生冲突时,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

听到张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也许有过,或者将来会有这种类似的情况,当孩子的想法与我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孩子是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要对孩子提出表扬,并且对孩子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正如张老师曾说的“这当中面对的恰恰是一种教育的抉择,而抉择的背后映射的正是为师者思想和人格的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地方,学生一直是我们关注与研究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的。这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这项研究是一项负有重大意义的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小学英语优质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优质观摩课心得体会 5月20-22号在重庆举办了全国英语优质课比赛,我有幸能到现场去观摩这场盛事。本次研讨会分为专家学术报告、教师现场说课、现场授课、授后反思、现场互动、专家点评、论文评选等环节。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参赛教师良好的素质 在这几天的观摩优质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地道:英语教师的口语是英语课的门面。参赛教师的口语发音准确,流利,音质优美动听,课堂英语氛围浓厚。 2、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灵活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具有感染力。 3、具有时代感,能够熟练,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直观、立体、生动。 4、干练、利索,驾驭课堂能力强。 5、其他才艺为课堂锦上添花。教师的肢体语言很到位,并且个个能个善舞,那像导演般的指挥动作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参赛老师课堂设计巧妙,实用 教师的基本素质固然很重要,但一堂课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株洲的参赛选手何家坳小学的贺喜老师。她所教授的主题是形状,从形状单词入手,将形状融入到数学数列,再到不同的形状组成不同图形,从简到难,更融入生活。课堂充满课程研究中心趣味性。 三、参赛老师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参赛老师都用尽各种绝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能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很好,得到了评委和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时我就体会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如此用心,那么掉队的学生肯定会大大减少。 四、参赛教师课件的设计精心 优秀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是精心设计的,在课件设计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位老师在写作环节中用课件出示了学生所熟悉的家务,然后再让学生下笔。加上教师高度的驾驭课堂能力,课上得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总之,一节课如果设计的好,精美的课件会使其“锦上添花”。 这次观摩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些参赛教师对我来说就是面镜子,从中折射出我身上许多问题,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设计,

刘德武 《密铺》评课

要想学生有智慧,教师必须先有智慧 ——听刘德武老师讲座有感 四年数学组陈善施 刘德武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泰斗。他的课实在,无作秀之感觉,他设计教具新颖别致,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利于学生观察,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他的课深入浅出,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更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他从容自如潇洒幽默,亲切自然……。每一次听他的课,我都好似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人生三境界,让我一次次明白,看似数学问题,实际上又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生活的高度提炼。要想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原型,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深入生活的智慧人,只有深入生活的智慧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引领孩子们走过“看山是山”的境界,到达“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下面我就聆听了刘老师的《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马图——密铺》一课中的几个镜头,分享一下刘老师的智慧: 1、课题的改变,初显刘老师的智慧。 《密铺》是人教版四年级下期的一个独立单元的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学生不易掌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避开之,要么蜻蜓点水,粗略讲过,反正考试也不会考。就拿我而言,虽然从教二十余年,但教学这一节课时,也往往是用简简单单的《密铺》两字作为课题,而刘老师的课题,不仅给人以新奇感,更重要的是他把数学问题与名人以及名画联系起来,给人以厚重感。这小小的改变,就可看出刘老师对数学教材研究的深度,就不能不是我自惭形秽。 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彰显刘老师的智慧。 “《密铺》一课难教,所以只要让学生知道即可。”这一直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简单的思维决定了我对教材的简单处理”。在教学时,我总是简简单单地教学完例题就算完事,可看看刘老师对这节课的处理,不仅有数学思维的介绍(批评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还有对密铺作用的介绍,更有对密铺与其他知识联系的沟通介绍(刘老师沟通了密铺与计数原则、搭配知识、语文作文句子),使学生在沟通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密铺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无缝隙、无重叠。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不是佩服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震撼,震撼于一

”怎样做好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怎样做好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教师怎样做好校本研修”这一堂课,郭九胜郭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校本研修的意义、概念、内涵、要素、形式和内容等等,为我们系统的呈现了一名教师做好校本研修的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深。 郭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展示了校本研修最本质的东西,用简练的语言把校本研修的精髓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自己原来对于校本研修的很多错误认识也被郭老师的细致讲解纠正了过来。 过去我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只停留在学科能力和学校管理两个层面上,只把学校和自身作为校本研修的中心点,然而郭老师为我们诠释的校本研修内容中还包含学生这样一个中心点。可以说,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三位一体才是校本研修的全部内容。教师发展是校本研修的意义和目标,但这也是建立在教师和学校与学生发展共同的基础之上,没有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而教师在丰富自己学科知识、提高自身学科技能以及发展自己专业同时,要把发展学校以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自己成长的根本出发点,这样教师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听这堂课以前,我一直认为校本研修的实际活动只有集体培训学习以及自学两种形式。然而,郭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课题研究这一个概念,即通过学术研究的形式进行校本研修同时也能发展校本研修,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本人在研究生求学期间,积极的阅读本专业的各类专业书籍,也跟随导师学习了做学术研究的方法和形式。听了郭老师的一席话,我认识到我在研究生期间积累下的学术功底在工作后也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学术研究的形式对校本进行研修能让自己在教学管理能力和学术能力上全面提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然,在认识到自身的一些认识上的错误的同时,郭老师的讲座使我在校本研修的很多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校本研修的意义和目标在于教师本身的发展,然而是否它只适用于新教师呢?答案是否定的。校本研修适用于全阶段的教师,从新入职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处于每一个阶段的教师都能在校本研修中发展自己。这是因为校本研修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的实际技能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这就好比哲学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学识的关系,每当世界文明走到瓶颈点时,先哲们往

关于听张齐华课心得

关于听张齐华课心得 听张齐华课心得1 “晋江市名师课堂第十七期活动”于8月24日在晋江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观摩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及其报告《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张齐华老师绝妙的设计、睿智风趣的评价、真诚大方的鼓励、恰到好处的引导、必要的拓展与提升,以及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他的课,我才知道了数学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的美丽,他的课至今让我意犹味尽。 张齐华老师在授课《平均数》时首先以“1分钟投篮挑战赛”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代表性”的理解:是用一次投篮投中的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还是用几次投篮中的某一次投中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抑或是用几次投篮的总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这体现了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凭直觉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其次,张老师在课上利用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也可以),通过动态的“割补”来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所表示的均匀水平提供感性支撑。首先两次在直观水平上通过“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

课堂精彩不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后,张老师将课堂知识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加深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挖掘生活中典型的小故事,小事例,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时时有平均数,处处有平均数。实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也把求平均数这节课推向另一个高度。“①姚明所在篮球队的平均身高200厘米”,但在随后出示的篮球队照片中,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身高都是200厘米,“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而“某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深化了学生对于平均数反映“整体水平”的认识。“②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而东东的身高是130厘米,那东东去河里游泳有危险吗?③《20XX 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显示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一位老爷70岁了他看着眼泪都流出来了,他为什么流泪呀?这位老爷显然不懂平均数,你们是学过平均数的,赶紧商量商量怎样劝劝这位老爷爷。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劝劝这位老人吗?”两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和检验,唤起了学生的进一步交流的热情。 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让我感受到“思想产生魅力,魅力启迪灵魂”的真谛;聆听张齐华老师的讲座—《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他那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向张齐华老师学习的有:热爱、读书、学习、有心、思考、实践、总结。此外,还需要有创新,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风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 ——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心得 建兰路小学李莉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2012年11月,有幸聆听了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和英语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英语教学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本次学习共听专家教学观摩课11节,解读新课标学术报告8节,名师评课2节。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老师和上海市十佳外语青年教师王劲春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课没有花哨的课堂游戏,没有激情的英语热身韵律操。整堂课像是在听故事一般,轻松结束。他们优美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全解决掉了。他们掌控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接着我想要提一下广东省顺德一中,田湘军老师和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外国语学校主维山老师的课。他们的课特别活泼生动,田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富有韵律的英文歌曲,让整课显得无比快乐。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声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课的有趣。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小学鲍当洪校长,他得游戏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感受颇多。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动作要领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

张齐华老师经典课例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有幸去南京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感触颇深。张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底蕴,风趣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我。他那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感触很深。 感触一:充满人性化的评价语 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聆听他那自然、精炼的评价语。如评价作业纸时,张老师说“关于A 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想要指出错误)可张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尽管学生是找错了,他这样说:“其实这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已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这些人性化的评价语在课堂中还有很多,这些朴实的语言,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的是成功,是对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感触二: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 关于本堂课的文化气息,是相当浓厚的,张老师一定查阅了不少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计数器’九颗珠子的奥秘;神奇的完美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只有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而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只会乐在其中。 感触三:善于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张老师善于捕捉学生发言过程中的信息,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找出36的因数和3的倍数,再通过对几份不同作业的比较,一步又一步,层次清晰地得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联系,交流想法,形成意见,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引导者。”如:“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老师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 只是这一堂课上了55分钟,这在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允许的,但在这节课中,没有这增加的十几分钟,

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

听刘德武老师课有感 孟小鱼 有幸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两节数学课,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一、一节好课首先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评价语言具体、实在,具有承上启下的启示作用。例如:在教学《求周长难吗》一课时,刘老师开课直接就问:“求周长难不难”有的学生说难,有的学生说不难。没有任何拖沓的语言,接着刘老师就通过出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求周长到底难不难。 1、让学生求给定数据的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4角星的周长。求完之后,再次追问:“求周长难吗”学生答:“不难。” 2、求复杂图形的周长。接着,刘老师又出示了台阶,领奖台,菜地等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来求,当学生发现,任何一个复杂的图形都可以转化为简单图形来求周长的时候,及时追问:“求周长难吗”学生答:“不难。没有多余的一句话。点到为止。 二、名师上课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时可改为“谈笑间,知识皆被掌握。”那份从容自如,那份潇洒自信,令人叹服!这里我也明白了知识底蕴深厚的人,越是平易近人,越是返

朴归真,亲切自然;越是无知的人才会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矫揉造作。 三、一节好的课时刻在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如刘德武老师的这节课中,出示了多个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来求周长,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亲身体验到了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图形都可以通过平移或是旋转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来求周长,就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刘老师向学生们渗透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把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 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识、应用。”这两节课,刘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创设每个教学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观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两者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 五、刘老师上的课非常实在,无作秀之感。他设计的教具新颖别致,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利于学生的观察,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其次,刘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始终以用转化思想求周长为主线,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如何通过平移或是旋转的手段进行转化”来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转化形式多样,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思想,课堂气氛挺活跃的。

教师听《敬业爱岗、成长智慧》专题讲座有感

教师听《敬业爱岗、成长智慧》专题讲座有感; 2月9日下午,我校邀请河南省教育协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河南语文网主编、河南网总编、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吴伟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一场《敬业爱岗、成长智慧》的专题讲座。 我对“情绪管理”和“坚持写作”两个板块感慨颇深,由此我联想到了中外两位政治家;。 林则徐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他生平爱好书法,遇有政务烦扰,怒气在胸,他就不停地写字,转换心境。若不是写字,换作训斥下属、家人,又将是一番什么景象?说出的话儿,就如同泼出的水,难免覆水难收。况且恶言恶语,冷落旁人,毁誉自身,何处可取;? 丘吉尔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他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在做重大决择前,他常常一个人躲起来,静悄悄地织毛衣,借此梳理自己凌乱的思绪。 这两位伟人,善于调控情绪,运筹帷幄国家大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止是久负盛名的政治家,还是著名作家。 林则徐专心向学,写有读书札记《云作山房杂录》,将诸子百家一同采纳。丘吉尔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其父是私塾先生,教学注重品格修养,他要求儿子每日反思。《林则徐全集》中就收录有林则徐记的日记。

丘吉尔出身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早年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的父亲考虑到他的综合素质,决定送他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深造,在战火中历练。毕业后,丘吉尔受聘随军记者,为两家报纸发稿。他一有时间就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在向报纸发出的稿件基础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材料,他写出了第一部著作。 吴伟老师作为知名教育家,他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坚持写日记,字体优劣不计,字数多少不计。他还补充说明,素材要点滴抓取,灵感要随时随地记录。 吴伟老师向一线教师提出了希望,无论是刚入职,还是已步入成熟期,都要坚持写作,反思自己的思想、言行、教学、生活。 他温和的语气使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谢谢!

听张齐华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心得体会

听张齐华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直播课心得体会 今天是3月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收到了美好的祝福外,还在晚上7点的时候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的直播课。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张老师便先带领我们回顾了前两讲的内容: 1.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力? 2.我们需要学生怎样的表达力? 张老师简明扼要的讲了一些前两讲的内容。我觉得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数学老师,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的连贯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之前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在上课导入时候尽量用“复习导入”,我觉得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会非常有效果! 张老师在讲授“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中,主要讲述了两个路径。在路径一:用“策略”和“工具”撬动学生的表达中,主要通过四个策略来提升表达力。 在策略2中,张老师通过一些例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表述问题时,如何从“言之无序”到“言之有序”。张老师用了一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单元中的一道习题,通过小橘子同学的讲述,由于他的无序的表达,让同学们听懵了。其实这种现象我的理解就是:你以为你讲的很清楚了,其实听的人根本没懂。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存在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肚子文化讲不出来”。希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同时提高老师自己的表达力! 张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到美国学习的一些内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策略3中,张老师同样通过一些例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表述问题时,如何从“言之无理”到“言之有理”。张老师用了三个例题,分别讲述了“结合数量关系,说清道理”、“结合运算意义,说清算理”、“透过数学现象,说清原理”。

构建快乐的实效课堂

构建快乐的实效课堂 ——参加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此次厦门之行虽然短暂,却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课堂,领略到了英语名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创设实效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本次的名师都彰显着个人魅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说着一口流利漂亮的英语,这是美的语言熏陶。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的英语用得少,在不知不觉中语言就有了退化。为了防止退化,教师应注重个人语言素质的提升,坚持英语的输入。其次,每位老师都有着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或亲和或活泼,或幽默,构建多重角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呈现快乐的课堂。 课堂中,六位老师展示了不同课型。他/她们的课堂朴实,课堂活动丰富却不摆弄花样。不管何时,他们的关注点始终落在学生身上,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全国特级英语教师沈峰在讲座上说过,教师应该宽容学生,欣赏学生,学会等待,用心倾听,用心感悟。在主维山老师的课上,由于老师的课文选材过难,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害怕犯错,但是主老师始终以生为本,为学生而教,用鼓励性语言如“That’s not so hard. Don’t be afraid. If you keep trying, you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引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和思考。顾洁老师的词句版块教学课注重学生

说的能力培养。她主张“保有选择地教,留有空白地教”,把时间留给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生生互动,互补,互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林丽老师的阅读课注重整体篇章的建构,对文本进行了反复的处理,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田湘军老师的课堂注重让学生感知语言节奏,养成正确的语音发音。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每一位老师要勤于学习,勤于反思,勤于实践。 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英语离不开情境。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名师对于词汇和语境的处理,让课堂更具实效。他们坚持在情境中展开教学。对于新单词的教学,用英语对新词进行释义,词不离句。反观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引着,拘泥于教材,独立了词汇教学,忽略了文本的整体篇章结构;对于新词的教授需要借助中文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学了忘,忘了学,没有很好的语言储备,归根到底就是我忽略了语境和语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往这些方面努力:让学生初步地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英语句子在真实生活中与别人对话,表达自己。 语言学习是一种渐进性和持续性的过程。学生的语言基础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激发容易保持难。针对这种现状,立足课堂实际,以生为本,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自己的教学,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积淀和输入,让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对语言能够有效地内化,运用。

听特级教师报告心得体会.docx

听特级教师报告心得体会 xx年6月12日和13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课业革命——高效课堂展示及研讨 会》,本次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高屋建瓴的报告,欣赏到他们经常纷 呈的课堂,充分的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徐长青老师的《退中的数学》一课语言幽默风趣,让我感觉学生们不是在上课,而 是他和学生在合演的一台小品。徐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 而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退,退,退;进,进, 进;回头看,找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学生知识,还充分而彻 底地感受到和学习到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本课的问题已显的不那么重要 了,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将“知难而‘退’”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内化成 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受益,也将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法

宝”。 刘松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方 程。刘老师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带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还时不时的会问“ok ?”,会亲切得称呼学生们“小鬼”、“宝贝”,课堂上不时传来笑声和掌声,学 生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思考和快乐。 刘德武老师教学《阅读资料·数列》时,从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做于易”引入,让 学生再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探究过程。并且他丰满了“阅读资料”,呈现了大量斐 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的鲜活画面:海螺的螺线、花的瓣数、树丫的数目、种子的排 列、钢琴键盘的黑键给每一位学生和与会成员都带来了美的享受。整节课他不但抓 住了孩子们的心,也紧紧抓住所有老师们的心。这正是刘德武老师"跳出数学教数 学", "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的展示。随后刘德武老师又 进行了《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的讲座,刘老师的讲座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听吴海虹老师的专题讲座——《幼儿游戏》心得体会

听吴海虹老师的专题讲座——《幼儿游戏》 心得体会 每次倾听吴老师的演讲都会让自己增长很多的见识,这次也不例外。 在5月9日的县委礼堂里的那一次讲座又让我对孩子们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对我自己自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在讲座中重点围绕“幼儿游戏”来进行讲座和分析,幼儿游戏分为两大类型:1、幼儿自由自发生成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通常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发生的。2、是集体游戏,通常是教师组织的游戏。在整个演讲中,吴老师一直在强调“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组织,老师要做是就是在旁边倾听,根据游戏的进程做出适当的“回应”。那么什么是倾听和回应呢?对于“自由”我们又能做到多少呢? 倾听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当你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时,你就会发现,孩子他是自由的、有主见的,也是有学习能力的人。他会选择他想玩的游戏,而且会把游戏玩得淋漓尽致,让你完全想不到。因此,老师只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随时在倾听中收录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回应——对孩子的回应、对环境材料的回应。在孩子玩游戏时,老师可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和孩子们做些简单的

交流和互动,有必要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如当孩子玩娃娃家时,发现娃娃家里没有奶瓶,那么老师就要及时地添加材料,也可在每次的游戏过后,进行游戏反思,将上次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补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的提升和满足,这就是回应。 可听完了吴老师的讲座后,我又不暇思索:让孩子自由是尊重了孩子游戏的天性,可是让孩子自由了,我们前线的老师们可要犯愁了,以目前的学前教育的形式来说,让孩子“自由游戏”不难,但难就难在做为老师该如何去引导幼儿往自由的方向发展和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复杂的不说,就以现在的班额人数来说吧,一个小班40多个孩子,一旦让孩子都在那儿自由打枪去了,可想而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而且曾经就是因为有个班级的孩子们自由的“打枪”,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互推摔伤,被家长指责。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目的是好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但是往往有时候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我们的老师要承受很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上级领导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甚至来自生活的压力),一旦出了事,责任都是老师的,这让我们老师难以承受啊!因此,让孩子自由,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怎样做到既让孩子“自由”,又能让老师“自由”呢?这一直都是我在寻求的一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听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听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布务小学徐伟平 前两天在肇庆听了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第十六届名师之光系列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教学水平相差很远,他们的学生基础也比我的学生好很多。 听了主维山老师,田湘军老师,陈凤葵老师,顾洁老师,赵涯老师,徐美老师和孔剑老师精彩的课。我总的感受是:师生融洽、情景教学、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肢体语言与全英相结合。首先,师生交流,初步了解,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创设情景,让师生置身其中,融为一体,感受英语的美,让学生能触摸到有实质感的英语语言,师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让情的纽带把学生带进课堂,并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体验,相互交换角色,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情景教学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功效性,能让学生在实景、实地、实物中进行实时对话,增长知识,增加趣味,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入梦幻般的英语语境。再次,每位老师都用全英进行教学,遇到有难度的单词或句子,他们会结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了解其意思,从不作中文翻译,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纯英语的世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全英文交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教学实际,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做到“学中用,用中学”。 七位教师都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注重主体参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他们还给予学生表扬、肯定,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的感觉。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氛围。那么,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一件事。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学生的水平以得不到提高,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全国著名教师田湘军的电影教学设计得相当好,他在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都很清楚明确,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就地取材,幽默感强。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涨,都能围绕这节课的重点进行交流。 课后还有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上好一节英语课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发音要准。只有我们自己发音准确,学生才能够学到比较地道的语言。2、肢体语言要丰富。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直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重点、难点要突出。只有突出重难点,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4、要精讲多练。5、演要有度。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所扩展。要准确把握时间,不要在一个点上浪费太多时间。6、课要上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7、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要有自信,能就地取材,灵活地进行教学,能把握和掌控课堂。8、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9、教态要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能大胆地与老师进行提问、交流。10、集体训练要多,不要把课堂作为单个人的课堂。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感

听课反思听“中国教育梦”观摩课有 感 3月29号和30号两天,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们的观摩课和经验分享,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视听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升华,很对得起“混”进会场的这段时间。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发的主动进行学习,作为听课的教师也身同感受,虽已听完课近十余天,我还是不得不拿起笔,自觉的写写听课后的感受,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致敬和学习延伸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很遗憾没有赶上,但是在精彩的说课中那真诚而朴实、博学而谦逊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她的话说,在教学上,要善于借鸡下蛋,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出示方框让学生说说表示了什么,逐步引入未知数。如果无鸡可下,就自己下蛋。创造情景,讲授方法。吴老师还很注重深入浅出,就是将深入厚重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吴老师很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建模的过程包括四个核心:情景、问题、建模、应用。问题是要

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应用说简单一点就是解释与应用,讲故事来解释它。比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老师的定位重在学生自己建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重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其实,分数的意义和加法的意义以及小数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累积。找准了计数单位,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她的课上,经常回头看,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初中函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吴老师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定下按程序进行操作,充其量是个操工,不是探索者。比如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周长是怎么决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周长?学生会想到折纸的方法,再制造矛盾,那如果是书上的圆呢?学生会思考到用测量的方法,又制造矛盾,如果是圆滑过的轨迹呢?学生经过这些思考后,再出示派,效果会好得多。 引发的思考: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是反思的时候。什么时候才会反思得深刻呢?是受刺激的

老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焦艳 听了徐传英老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走进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我们会感受到“思想产生魅力,魅力启迪灵魂”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 一、数学内在的知识底蕴。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了文化数学这一新理念。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随时能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精神。让我听课当天也如同一名小学生,充满了对授课内容的期待。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数学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折射了枯燥数据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增添了张老师数学课堂的一份轻松、开阔、浩瀚。 二、不做作、不矫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我认为: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

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三、不可或缺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谈话内容。张老师从自我介绍入手,让学生发现老师说话快,告诉学生张老师是个急性子,让学生说说急性子的人有什么优点,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特征毫无顾及地说出来,比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没想到张老师是个男的!没想到张老师戴眼镜等,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顿时学生,全场哗然。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张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言片语难以说清楚道明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理应向张齐华老师看齐。

千课万人英语学习心得(精选4篇)

千课万人英语学习心得(精选4篇) 千课万人英语学习心得一: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参加“智慧 互动 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有感

参加“智慧互动成长”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 示活动有感 11月3日-4日,我有幸到厦门六中聆听了青年特级数学教师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和超越自我的专题讲座。张老师的数学课和讲座不仅人性化,而且充满人文气息。经过这两天的听课我的感触颇深。 一、数学课应该教什么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是教材和学生。只要抓住这一大方向,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出现偏差。这样的中规中矩的教学中,我也渐渐地产生了困惑: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一些疑问,但我没有深入研究。听了张老师的课,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教师也应该考虑教给孩子们什么?《圆的认识》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教给了孩子们很多的与圆有关的知识,让孩子们从一节课中收获良多。我想,如果孩子们长期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获益非浅。这让我也想到,张老师之所以能够教给孩子们这么多,是张老师自己的数学底蕴本身就很深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 二、数学课中感受数学的美 《圆的认识》是平面图形的教学,张老师通过让学生摸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让学生感受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然后通过凹凸的曲线图形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有了体会。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由正三角,正四边,正五边,正六边,到正八边,……到正两百边,正两千边……,让学生惊奇的感受到圆是所有正平面图形最后的一个,让学生在这一系列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到美感。最后张老师设计通过直线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圆,让学生的视觉得到了美的熏陶。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圆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三、高超的语言艺术 当你走进他的课堂时,一种特有的风韵感染着你:锤炼、清新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比如: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边听别人发言边捕捉有用信息,成就自己的观点等等。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课上的“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