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强度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吸附水的增加使木材的细胞壁逐渐软化所致。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木材的强度等性能基本稳定,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含水率对木材的顺纹抗压及抗弯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顺纹抗拉强度几乎无影响。我国标准规定,以含水率为15%时的强度值作为标准,其他含水率时的强度可通过公式换算。

二、湿胀干缩木材的湿胀干缩变形是由于细胞壁内吸附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当木材由潮湿状态干燥至纤维饱和点时,其尺寸不变,而继续干燥到其细胞壁中的吸附水开始蒸发时,则木材开始发生体积收缩(干缩)。在逆过程中,即干燥木材吸湿时,随着吸附水的增加,

木材将发生体积膨胀(湿胀),直到含水率达到纤维饱和点为止,此后,尽管木材含水量会继续增加,既自由水增加,但体积不再发生膨胀。木材的胀缩性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体积密度大的、夏材含量多的,胀缩较大;另外各方向胀缩也不一样,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胀缩会使木材构件松弛或凸起。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强度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吸附水的增加使木材的细胞壁逐渐软化所致。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木材的强度等性能基本稳定,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含水率对木材的顺纹抗压及抗弯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顺纹抗拉强度几乎无影响。我国标准规定,以含水率为15%时的强度值作为标准,其他含水率时的强度可通过公式换算。 二、湿胀干缩木材的湿胀干缩变形是由于细胞壁内吸附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当木材由潮湿状态干燥至纤维饱和点时,其尺寸不变,而继续干燥到其细胞壁中的吸附水开始蒸发时,则木材开始发生体积收缩(干缩)。在逆过程中,即干燥木材吸湿时,随着吸附水的增加,木材将发生体积膨胀(湿胀),直到含水率达到纤维饱和点为止,此后,尽管木材含水量会继续增加,既自由水增加,但体积不再发生膨胀。木材的胀缩性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体积密度大的、夏材含量多的,胀缩较大;另外各方向胀缩也不一样,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胀缩会使木材构件松弛或凸起。

木材含水率

第五章木材物理性质[本章重点与难点]:木材中的吸着水、纤维饱和点、吸着滞后现象和平衡含水率慨念及其生产上指导意义;木材干缩湿胀发生规律、原因及其对木材利用的影响;木材密度种类及其意义;木材物理学特性与人类居住环境特性间的关系等。 5.1 木材中的水分 5.2 木材的干缩与湿胀 5.3 木材密度 5.4 木材的热学性质 5.5 木材的电学性质 5.6 木材的声学性质 5.7 木材的环境学特性及其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补充阅读材料:木材物理性质和木材环境学特性 木材物理性质是指不涉及木材化学变化和不破坏试样的完整性条件下测得的性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中所接触到和感受到的。本章对木材中水分、干缩和湿胀、木材密度等进行了祥细的阐述,对于木材热学、电学、声学和木材环境学特性作了慨要性的叙述,可参阅木材物理性质和环境特性方面的教材与著作。 5.1 木材中的水分研究木材与水分的关系,必须先了解木材中水分来源、水分存在的状态、它的分布规律、以及木材中水分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这是研究木材与水分关系的基础和起点,现代木材处理技术或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都与水分有关。 树木中水分使细胞壁处于膨胀状态以支持其自身的重量和避免自然界风力的变化而造成的破坏。树木通过叶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其生长过程离不开水、二氧化碳和各类矿质营养元素。树木体内的水分是处于连续不断的状态,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含有矿物营养的水分,通过边材输送到树木各个器官;同时,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输送到根系和树干各部位。树木中水分以液体形式出现,是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混合液,其水分含量随着树种、季节和部位及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有差异。因此刚采伐的树木(伐倒木)体内有很高的含水率。伐倒木中水分含量与不仅与树种和树干部位有关,不同季节采伐对其体内含水量有很大的影响。伐倒木造材的产品——原木及其解锯后制成的板方材在存放和储运过程中,其水分含量都会发生变化。木材是由木质细胞组成多孔性的材料,干燥的木材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对于液态水和水蒸汽均具有亲和力,这也会导致木材及其产品含水量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木质门窗水湿后会关闭不上、盆桶失水后会产生缝隙、有暖气房间地面所铺实木地板间产生的缝隙及潮湿吸水产生的局部隆起、实木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结合部件松动脱落及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虫蛀和腐朽等现象与问题都与木材中的水分含量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水分对木材本身性质、木材储运保存、木材使用性能及以木质材料为基材的人造板性能和加工工艺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掌握理解木材中水分对木材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5.1.1 木材含水率及其测定5.1.1.1 木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木材中的水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分自由水(毛细管水)、吸着水和化合水三类。 (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以游离态存在于木材细胞的胞腔、细胞间隙和纹孔腔这类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包括液态水和细胞腔内水蒸汽两部分;理论上,毛细管内的水均受毛细管张力的束缚,张力大小与毛细管直径大小成反比,直径越大,表面张力越小,束缚力也越小。木材中大毛细管对水分的束缚力较微弱,水分蒸发、移动与水在自由界面的蒸发和移动相近。自由水多少主要由木材孔隙体积(孔隙度)决定,它影响到木材重量、燃烧性、渗透性和耐久性,对木材体积稳定性、力学、电学等性质无影响。

木材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的变化会引起木材尺寸的变化。对于木材的每一个几何面——径向、切向、以及纵向尺寸的变化也会有不同。所以,对于木材方面的操作工来说,了解当所干燥木材的含水率达到车间内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的尺寸就不在发生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什么是木材的相对含水率?通常来说,新鲜的硬木含水率是60%,而软木是硬木的两倍以上。木材中的水存在有两种形式——吸着水和自由水。原木风干的首要目的在于降低木材对水的化学粘合,以便于使剩余水份自由移动。温度越高,水分移动的速度就越快,这就是窖干会省时的原因。然而,窖内过高的温度会降低木材的性能,大多数的窖干会尽可能快地完成干燥,以便于制造廉价的建筑用软木。对仪表制造商来说,窖干的名声很差,原因就在于此。 娴熟的窖干工艺能够生产出比气干质量更好的木材。风干时,由于外部比内部干燥要快,这就会在木材内部形成残余应力。如果窖内的湿度在整个干燥过程中被控制以减少木材的内部应力,高温的环境就会加速木材内部降低水分化学粘合及达到平衡含水率的速率。残余应力也会比风干木材极大的减少。只要瞧一瞧窖干后的一块窖干后的木材你就清楚了,不然别无他法。 气干 木材的含水率最终会达到与空气的含水率平衡,两者关系大约如下: 的扩散方程可以写成: t=L2/D 其中D=1x10-6cm/s(沿横向及径向),1x10-5cm/s(沿纵向) L是沿扩散方向的长度 t是含水率变化1/e所用的时间,也就是含水率变化量是平衡含水率的63%时所用时间。 如果你有一块2cm厚已风干的木材,此地户外的含水率为15%,你想估计在你车间30%的相对湿度(含水率为7%),其全暴露在空气条件下,它达到平衡含水率所用的时间。若L=1cm则由扩散方程可以得出t=1x106s,也就是11天。平衡含水率要求达到量是8%,所以在11天后你会得到8%的63%,即5%的低含水率,此时总含水率是10%。还有3%的含水率还有待于继续干燥,你可以在11天后再花时间去干燥。对于2cm厚的的木材,干燥完成用3周的时间应该是足够了。如果你的木材是4cm厚,需要3个月的时间,6cm 厚,需要7个月时间。参照文献,大多数气干木材的含水率以此范围内20%的速率变化。 新鲜的原木在一个较为干燥的地方一段时间端部常会产生裂纹,这是由于木材中的水分沿纵向扩散速度是斜穿方向的十倍。与原木中心相比,离端部越近,干燥得越快,木材收缩也越快。为了防止端部产生裂纹,可以用一些阻止挥发的东西覆盖木材端部,这些东西如石蜡或密封剂。 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水分在木材内靠毛细管力而移动,速度要比靠扩散要快一些。与风干木材水分的移动相比,最初木材收缩量随树种变化更为显著。让一块价值很高的原木在空气中风干一年,甚至第一年将其浸入水中,以保持其湿度,并减轻因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开裂,这是行得通的。这种方法也使得木材颜色趋于稳定,尤其适用于像胡桃一类黑色木材。

土材解答题

土材解答题(7道,40分) 1 为什么说屈服点(ReL)、抗拉强度(Rm)和伸长率(A)是建筑工程用钢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解:屈服点(ReL)是结构设计时强度取值的依据,表示钢材在正常工作时承受应力不超过ReL 值;抗拉强度与屈服点的比值(Rm/ReL)称为强屈比。它反映钢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安全可靠程度;伸长率(A)表示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钢材在使用中,为避免正常受力时在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发生脆断,要求其塑性良好,即具有一定的伸长率,可以使缺陷处应力超过ReL时,随着发生塑性变形使应力重分布,而避免结构物的破坏。 2何谓钢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处理?冷拉并时效处理后的钢筋性能有何变化? 解:在常温下将钢材进行机械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提高其屈服强度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强化。机械加工方法主要是对钢筋进行冷拉和冷拔。冷轧主要在钢厂进行。 时效处理是将经过冷加工的钢材,在常温下存放15~20天,或者加热到100~200℃,并保持一定时间,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处理。常温放置称为自然时效,加热处理称为人工时效。 冷拉并时效处理后的钢筋,其屈服点提高20%~25% ,抗拉强度也有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较大,弹性模量基本恢复。 3钢材的冲击韧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冷脆性临界温度和时效敏感性? 答:钢材的冲击韧性与钢的化学成分、内部组织状态,以及冶炼,、轧制质量有关。 实验表明,冲击韧性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其规律是开始下降平缓,当达到某一温度范围时,突然下降很多而呈脆性,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冷脆性,这是温度称为冷脆临界温度。 钢材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时效,因时效而导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 4某单位宿舍楼的内墙使用石灰砂浆抹面。数月后,墙面上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同时在个别部位还发现了部分凸出的放射状裂纹。试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石灰砂浆抹面的墙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引发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石灰在硬化过程中,蒸发大量的游离水而引起体积收缩的结果。 墙面上个别部位出现凸出的呈放射状的裂纹,是由于配制石灰砂浆时所用的石灰中混入了过火石灰。这部分过火石灰在消解、陈伏阶段中未完全熟化,以致于在砂浆硬化后,过火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继续熟化,造成体积膨胀。从而出现上述现象。 5建筑石膏及其制品为什么适用于室内,而不适用于室外使用? 答:建筑石膏及其制品适用于室内装修,主要是由于建筑石膏及其制品在凝结硬化后具有以下的优良性质: (1)石膏表面光滑饱满,颜色洁白,质地细腻,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入颜料后,可具有各种色彩。建筑石膏在凝结硬化时产生微膨胀,故其制品的表面较为光滑饱满,棱角清晰完整,形状、尺寸准确、细致,装饰性好; (2)硬化后的建筑石膏中存在大量的微孔,故其保温性、吸声性好。建筑石膏制品还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一定的吸湿性,故可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改变室内的小气候。 (3)硬化后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二水石膏,当受到高温作用时或遇火后会脱出21%左右的结晶水,并能在表面蒸发形成水蒸气幕,可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具有一定的防火性。 在室外使用建筑石膏制品时,必然要受到雨水冰冻等的作用,而建筑石膏制品的耐水性差,且其吸水率高,抗渗性差、抗冻性差, 所以不适用于室外使用.

木材的强度、木材含水率、及其他(2)

木材的强度、木材含水率、及其他(2)

木材的强度strength of wood 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其顺纹与横纹的强度有很大差异,在用作承力构件时要区别力学性能的方向。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顺纹与横纹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等,此外木材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常数也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由于纤维管状细胞壁易发生压弯失稳,木材的顺纹抗拉强度大于顺纹抗压强度。由于横纹抗压时木材很快进入屈服状态,所以其横纹抗压强度远小于顺纹抗压强度。木材的横纹抗剪强度高于顺纹抗剪强度的原因是纤维纵向之间结合力较弱造成的。木材的抗弯强度介于顺纹抗拉强度与顺纹抗压强度之间,其受压区先失稳然后受拉区纤维断裂。木材的含水率对强度有很大影响,规定木材的强度是含水率15%时测得的强度。木材缺陷能造成强度降低,同一种木材甚至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都会有强度差异,一般手册中给出的木材强度是统计平均值。 木材含水率water ratio of wood 是木材的重要物理指标,决定了木材的膨胀或收缩,对木材的密度乃至力学,热学,声学有制约作用。木材具有吸湿性,能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也能释放出水分。木材的细胞壁充满水分时的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不同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在20%~35%,新伐木材经过干燥后的收缩量最大可达到10%左右。木材含水率变化造成的膨胀和收缩会引起开裂和翘曲,表面涂层和整体浸渍等化学处理可以抑制木材含水率的变化,有效提高木材的稳定性。木材的导热系数与其含水率成正比,湿度越大导热系数亦大。木材的导电性随其含水率的提高而增大,干燥的木材是良好的绝缘体,含水率从零增加到纤维饱和点时其电阻值有可能降低一千万倍,而从纤维饱和点增加到最大含水率时仅降低约五十倍,此外顺纹方向的电阻比横纹约小一倍。木材含水率对其声传播速度也有影响,它们的关系成反比。原木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处理方法,人工干燥的温度为40~75℃,可以杀死木材内的害虫,此外还有高温干燥,真空干燥,

木材 综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木材 一、选择题 1、建筑工程中,木材应用最广的的强度是__。 A 顺纹抗压强度 B 顺纹抗拉强度 C 抗弯强度 D 抗剪强度 2、确定木材强度的等级依据是__。 A 顺纹抗压强度 B 顺纹抗拉强度 C 抗弯强度 D 顺纹抗剪强度 3、木材含水率变化对以下哪两种强度影响较大 A 顺纹抗压强度 B 顺纹抗拉强度 C 抗弯强度 D 顺纹抗剪强度 4、木材的疵病主要有__。 A 木节 B 腐朽 C 斜纹 D 虫害 二、是非判断题 1、胶合板可消除各向异性及木节缺陷的影响。 2、木材的含水率增大时,体积一定膨胀; 含水率减少时,体积一定收缩。 3、当夏材率高时,木材的强度高,表观密度也大。 4、木材的持久强度等于其极限强度。 5、真菌在木材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具备适当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条件。 6、针叶树材强度较高,表观密度和胀缩变形较小。 三、填空题 1、__和__组成了木材的天然纹理。 2、__是木材物理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3、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__。 4、木材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会__。 四、名词解释 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2、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五、问答题 1、2000年上半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全市抽查了6座新建的高档写字楼,这些外表富丽豪华、内部装修典雅的写字楼甲醛超标率达%。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木材的边材与心材有何差别。 3、南方某潮湿多雨的林场木材加工场所制作的木家具手工精细、款式新颖,在当地享有盛誉,但运至西北后出现较大裂纹。请分析原因。 4、为何木材多用来做承受顺压和抗弯构件,而不宜做受拉构件 5、有不少住宅的木地板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接缝不严,但亦有一些木地板出现起拱。请分析原因。

木材分类、木材合水率、强度和容重

木材分类、木材合水率、强度和容重 (一)木材分类 木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常青的松柏届针叶树产生软木,如红松、白松、鱼鳞松等;每年落叶的双子叶植物或阔叶树产生硬木,如槐、格、作等。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分,如柳、檄、杨虽为阔叶树但质软,紫杉及冬青虽为常青树但质硬,范叶松虽为松伯后但因质硬称为硬木。所以,这种分类只可作参考,不可一溉而论。 一般说来,针叶树树F通直高大,纹理平顺,材质均匀,质地松疏。含水量较少,收缩影胀变形较小,但含有较多树脂,质软易加工;阔叶树树干通直部分一般较短,材质较硬,较难加工,含水率较针叶树大,胀缩、翘曲变形大,易于型,但纹理细腻美观,耐湿、耐腐性好,所以经过一定处理之后,硬杂木是制作家具和内装修的首选材料。 (二)木材合水率、强度和容重 木材含水率是指本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局木材重量(不含水)之比,—放可用电动含水率测定仪,瞬间测出木材含水率。测试范围为含水率在8X一40%之间的木材,并有L 5% 的误差。 1.木材含水率 各种木材合水率的基本数值如下: (1)生材(新伐材)。含水率为50%一100%。 (2)湿材。水运或湿存材,含水率可大子100%。 (3)气干材。自然干燥材,含水率为12%一18%。 (4)室干材。人工干燥材。含水串为2%一15%, (5)全于材。含水率为‘o”。 其中气干材和室干材是内装修用材须达到的水平。 一般说来,木材含水率越高,其重量超重。所以,阔叶材较针叶材为重,山材比边材重,夏材比冬材重,同一横切面上,年轮狭的比年轮宽的要重些。同等干燥程度的木材,较重的木村硬度高、强度大。木材的强度指抵抗外部机械力破坏的能力.其顶纹抗压强度是木材力学性质中最实用的一项,极限强度平均为44.9MPa。所以,用硬杂木做家具,较小的断面就能提供很大的文承力,可以使家具外观轻盈纤巧秀丽。 2.木材容重 指天然本材单位体积的重量,一般以含水率为15%时的容重作为标准容重,单位是k8/m3。 木材容重是视木材好坏的重要标志。容重大的木材强度也大,所以可惜此鉴别木材,估计木材工艺性质的好坏。根据容重.可将木材分为三等: (1)轻材。容重小于500k8/m3,如红松、松木、泡桐等。 (2)巾等材。容重在500一800k8/m’之间、如水曲柳、香樟、落叶松等。

木材物理复习资料

木材密度: 某一含水率的木材质量/某一含水率的木材体积 木材比重: (木材绝干质量/任意含水率的木材体积)/ 4o C水的密度 2. 比重和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密度有单位,比重是无量纲; ●绝干密度和绝干比重、基本密度和基本比重在数值上相等; ●随着木材中水分的增加,密度增大,比重减小; ●基本密度是木材密度的最小值,绝干比重是木材比重的最大值。 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 1. 绝干状态(Oven-dried condition) 木材在103±2o C条件下,干燥至质量不变的无水状态 2. 气干状态(Air-dried condition) 木材的含水量与大气相对湿度相平衡的状态,其含水率称为气干含水率 3. 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 当细胞壁内完全被水分所饱和,而细胞腔或细胞间隙等空隙中不存在液态水分的状态,其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F.S.P),对于所有木材约为25%-35%,平均值为28%(或30%)。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随树种不同、木材构造与化学组成的改变而变化。 纤维饱和点的测定方法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性质变化的转折点。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变化时,木材的形状、力学强度等性质都几乎不受影响。相反,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变化时,上述木材性质就会因含水率的增减产生显著而有规律的变化。 4. 生材状态(Green condition) 细胞壁内被水分饱和,细胞腔等空隙部分会有部分液态水分存在的立木,或刚采伐后的生材状态,其含水率称为生材含水率 5.饱水状态(Water saturation condition) 木材内部完全被水分所饱和时的状态,此时的含水率称为最大含水率 木材所能保持的最大水分限度是由绝干密度决定的。 木材中水分的种类 1. 化学水(Chemical-bonded water) 又称构造水, 2.自由水(Free water) 自由水存在于木材的大毛细管系统中,即存在于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 自由水与木材性质的关系 自由水的变化会使木材的质量增减,对于热或电性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于其它性质没有影响。 3.吸着水(Adsorbed water) 由吸附水(bound water)和毛细管凝结水(Capillary condensed water)两部分组成。吸附水是指被吸附在微晶表面和无定形区域内纤维素分子游离羟基(-OH)上的水分吸附水含量的影响因素 吸附水数量取决于木材内表面的大小和游离羟基的多少。 不同树种木材内表面大小和游离羟基数量相近,因此吸附水含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平均约为24%。 吸附水与木材化学组分呈物理化学(范德华力与氢键力)的结合.

木材水分和木材密度

木材水分和木材密度 一、木材水分 木材中的水分,可分为三类:自由水、吸着水和化学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又称毛细管水;吸着水是指存在于细胞壁微纤丝间的水分,又称附着水、吸着水或束缚水;化合水是指存在于木材化学成分中的水分。 自由水和吸着水为木材中的主要水分。自由水与木材密度、燃烧、干燥、渗透有密切关系;吸着水影响着木材性质;化合水与木材性质关系不大。 通常用木材含水率来描述木材中的水分变化。 木材含水率是木材所含水分与木材重量之比。木材含水率分为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生材含水率、湿材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窑干含水率、绝干材含水率等。其中纤维饱和点、生材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比较重要。 1、纤维饱和点(含水率) 木材细胞壁含水率(吸着水)在饱和状态,而细胞腔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称纤维饱和点或纤维饱和度。纤维饱和点因树种不同而异,一般为23%~31%,通常以30%为各树种纤维饱和点的平均值。青杨木材的纤维饱和点为23%。 纤维饱和点的变化是木材性质变化的转折点。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木材强度性质不变;在此点以下,木材强度因含水率的减低而增加,反之,因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直至到达纤维饱和点为止。同样,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木材没有收缩、膨胀的变化;待到含水率降低到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伴随含水率的减少而收缩,等到减少至零,收缩达到最大;反之,随含水率的增加膨胀,直至达到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为止。 2、生材含水率

生材系刚伐倒的树木,其含水率指刚伐倒的木材含水率。生材含水率对于木材的运输和贮存具有一定意义。生材中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和吸着水,其含水率随季节而变化,但各树种无一定规律。一般在冬季和树液流动的春季较多,可达全树重量的80%~100%以上。 3、平衡含水率 长期贮藏在大气中的木材称气干材。当空气中水蒸气压大于木材表面水蒸汽压时,木材自外界吸收水;反之,木材中的水分向外散失。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压与木材表面水蒸气压相同,木材既不吸收水分,也不散失水分。这时木材所具有的含水率,称平衡含水率。木材平衡含水率随周围空气的状态而变化。如果木材实际含水率小于平衡含水率,木材则呈现吸湿作用;反之,木材就会呈现蒸发作用。 木材干湿程度的分级 在生产和使用上通常根据木材中水分含量程度的不同,木材可分为6级: 生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和新采伐的木材含水率基本一致的木材。 湿材:长期浸泡于水中、含水率大于生材的木材,如水运、水贮过程中的木材。 半干材:含水率小于生材、相当于纤维饱和点的木材,一般在22%~35%的含水率范围内。 气干材:长期贮存于大气中,与大气的相对湿度趋于平衡的木材。其含水率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在8%~20%之间,我国国标把气干材平均含水率定为12%。 室干材:木材在干燥室内,以适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进行干燥,含水率约为7%~15%的木材,通常根据木材的使用区域、场合及用途等条件而定。

木材的密度及材性

尚品居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618986300.html,/ 木材的密度及材性 密度是某一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g/cm3或kg/m3表示。木材系多孔性物质,其外形体积由细胞壁物质及孔隙(细胞腔、胞间隙、纹孔等)构成,因而密度有木材密度和木材细胞物质密度之分。前者为木材单位体积(包括孔隙)的质量;后者为细胞壁物质(不包括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 木材密度:是木材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它估计木材的实际重量,推断木材的工艺性质和木材的干缩、膨胀、硬度、强度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木材密度,以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两种为最常用。 1、基本密度 基本密度因绝干材重量和生材(或浸渍材)体积较为稳定,测定的结果准确,故适合作木材性质比较之用。在木材干燥、防腐工业中,亦具有实用性。 2、气干密度 气干密度,是气干材重量与气干材体积之比,通常以含水率在8%~20%时的木材密度为气干 密度。木材气干密度为中国进行木材性质比较和生产使用的基本依据。 木材密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木材含水率的大小、细胞壁的厚薄、年轮的宽窄、纤维比率的高低、抽提物含量的多少、树干部位和树龄立地条件和营林措 施等。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根据木材气干密度(含水率15%时),将木材分为五级(单位:g/cm3): 很小:≤0.350;小:0.351-0.550;中:0.551-0.750;大:0.751-0.950;很大:>0.950。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产地:中国 宏观构造特点:边林区别明显。边材灰淡黄色,心材小,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轻。年轮明显,宽窄均匀,轮界有细线。散孔材。管孔略多,甚小,分布均匀,木射线少、略细,分布不均匀,径面木射线斑纹不明显。 材性:气干密度为0.437g/cm3,轻。干燥易,干缩小。心材耐磨,对白蚁及虫害抵抗力强。

木材的力学性能

1.化学性质 化学组成——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脂肪、树脂、蛋白质、挥发油以及无机化合物等。 木材对酸碱有―定的抵抗力,对氧化性能强的酸,则抵抗力差;对强碱,会产生变色、膨胀、软化而导致强度下降。―般液体的浸透对木材的影响较小。 2.物理性质 1)含水量 木材中的含水量以含水率表示,指所含水的质量占干燥木材质量的百分比。 木材内部所含水分,可分为以下三种。 (1)自由水。存在于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自由水的得失影响木材的表观密度、保存性、燃烧性、抗腐蚀性、干燥性、渗透性。 (2)吸附水。被吸附在细胞壁内细纤维间的水分。吸附水的得失影响木材的强度和胀缩。 (3)化合水。木材化学成分中的结合水。对木材性能无大影响。 纤维饱和点——指当木材中无自由水,仅细胞壁内充满了吸附水时的木材含水率。树种不同,纤维饱和点随之不同,―般介于25%~35%,平均值约为30%。纤维饱和点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平衡含水率——木材长期处于―定温、湿度的空气中,达到相对稳定(即水分的蒸发和吸收趋于平衡)的含水率。平衡含水率是随大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木材的含水率:新伐木材常在35%以上;风干木材在15%~25%;室内干燥木材在8%~15%。 2)湿胀、干缩的特点 当木材从潮湿状态干燥至纤维饱和点时,自由水蒸发,其尺寸不变,继续干燥时吸附水蒸发,则发生体积收缩。反之,干燥木材吸湿时,发生体积膨胀,直至含水量达纤维饱和点为止。继续吸湿,则不再膨胀,见图10.7.1。―般地,表观密度大的,夏材含量多的,胀缩就较大。 因木材构造不均匀,其胀缩具有方向性,同―木材,其胀缩沿弦向最大,径向次之,纤维方向最小,见图10.7.1。这主要是受髓线的影响,其次是边材的含水量高于心材含水量。 图10.7.1含水量对松木胀缩变形的影响 木材长期湿胀干缩交替,会产生翘曲开裂。因而潮湿的木材在加工或使用前应进行干燥处理,使木材的含水率达到平衡含水率,与将来使用的环境湿度相适应。 3.力学性质

木材含水率标准对照表

木材含水率标准对照表 在各种木材加工、制作和使用中,木材含水率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木材吸湿、失水都会对木材的性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木材种类和用途都有不同的含水率标准。下文将为大家介绍木材含水率标准对照表。 1. 木材含水率标准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实际使用环境,木材含水率分为四个级别: 1) 干燥:含水率在8%以下,适用于室内制品、家具等内部材料。 2) 半干燥:含水率在8-12%,适用于室内地板、室内装修、车辆内部等。 3) 高湿度:含水率在12-16%,适用于船舶、车体、高湿度环境下的门窗等。 4) 需深度处理的木材:含水率高于16%,需要对木材进行蒸汽、热处理等深度处理后方可使用。

2. 木材含水率标准对照表 以下为常见的几种木材及其适用的含水率: 1) 柞木:干燥含水率在9-11%,半干燥含水率在12-14%。 2) 橡木:干燥含水率在8-10%,半干燥含水率在11-13%。 3) 桃花芯木:干燥含水率在10-12%,半干燥含水率在13-15%。 4) 红木:干燥含水率在10-12%,半干燥含水率在13-15%。 5) 松木:干燥含水率在8-10%,半干燥含水率在11-13%。 6) 风干榉木:干燥含水率在7-9%,半干燥含水率在10-12%。 3. 如何检测木材含水率? 检测木材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重量法:将一定重量的木材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取出后再测定其重量,根据木材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计算出含水率。

2) 密度法:通过测定木材的密度来估算木材的含水率。 3) 电阻率法:通过测定木材电阻率的变化来估算其含水率。 4) 红外线法:利用红外线仪器检测木材中的水分含量。 总之,对于不同的木材种类和用途都有不同的含水率标准,对于工业和家庭中使用的木材,正确地控制木材的含水率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木材时,我们要注意查看木材的含水率是否符合对应的标准,以保证所选木材的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木材的主要性质》

木材的主要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木材石灰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技能目标:能掌握木材强度的影响因素 情感目标:能够感知木材不同切面的力学性能异同 教学设计: 开始 结束 教学内容: 1密度 (1)木材的密度 由于木材的分子构造基本相同,因而木材的密度基本相等,平均约为cm³。 (2)木材的表观密度 木材的表观密度是指木材单位体积的质量。木材细胞组织中的细胞腔及细胞壁中存在大量微小的空隙,所以木材的表现密度较小,一般只有300~800g/m³。木材的孔隙率很大,达50%~80%,因此密度与表观密度相差较大。 木材的气干表观密度大,其强度就高,湿胀干缩也大。 2含水量与热胀干缩 (1)木材中的水分 木材含水量用含水率表示,指木材中水分质量与干燥木材质量的百分比。木材中的水分为化合水、自由水和吸附水三种:化合水是木材化学成分中的结合水,总含量通常不超过

1%~2%,在常温下不变化,故其对木材的性质无影响;自由水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内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它影响木材的表观密度、抗腐蚀性、燃烧性和干燥性;吸附水是被吸附在细胞壁内的水分,吸附水的变化则影响木材强度和木材膨胀变形性能。 影响木材物理学性质和应用的最主要指标是纤维饱和点和平衡含水率。 (2)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当木材中仅细胞壁内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木材的纤维饱和点随树种而异,一般为25%~35%,通常其平均值约为35% 。木材纤维饱和点是含水率影响强度和胀缩性能的临界点。 (3)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改变时,木材中所含的水分会发生较大变化,当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时,木材中的含水量最后会与周围环境达到吸收与挥发的动态平衡,处于相对恒定的含水率,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是木材进行干燥时的重要指标,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随其所在地区不同而异,如我国吉林省为%,青海省为%,江苏省为%,海南省为%。新伐木材含水35%以上,长期处于水中的木材含水率更高,风干木材含水率为15%~25%,室内干燥的木材含水率通常为8%~15%。平衡含水率是木材和木制品使用时避免变形或开裂而应控制的含水率指标。 (4)木材的湿胀与干缩变形 木材具有很显著的湿胀干缩性,但只在木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才会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胞壁内所含的吸附水增减而引起的。 当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木材体积产生膨胀,随着含水率减少,木材体积收缩,这分别称为木材的湿胀和干缩。此时的含水率变化主要是吸附水的变化。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只是自由水增减变化时,木材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只有吸附水发生变化时才会引起木材的变形。木材含水率与其胀缩变形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纤维饱和点是木材发生湿胀干缩变形的转折点。

木材的物理性质

1. 木材中的吸附水: 组成木材的细胞壁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结构中有许多自由羟基(—OH),它们具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分中的自由羟基,借助氢键力和分子间力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多分子层吸附水;水层的厚度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水层厚度小于它相适应的厚度时,则由空气中吸附水蒸汽分子,增加水层厚度;反之,当水层厚度大于它相适应的厚度时,则向空气中蒸发水分,水层变薄,直到达到它所适应的厚度为止。 木材中存在着大毛细管和微毛细胞系统,因此木材是个多微毛细孔体。这些毛细孔体具有很高的空隙率和有巨大内表面,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和发生毛细管凝结现象。在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中,会吸附水蒸汽而形成毛细管凝结水,达纤维饱和点为止。 微观上,木材细胞壁微纤丝上纤维素链状分子彼此靠近,当微纤丝链之间距离很近时,部分羟基与羟基之间形成新的氢键结合;再次吸湿时因部分相互吸引、价键满足的羟基不能再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因此吸附量减少。 2. 木材中水分的种类: 木材中的水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分自由水(毛细管水)、吸着水和化合水三类。 (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以游离态存在于木材细胞的胞腔、细胞间隙和纹孔腔这类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包括液态水和细胞腔内水蒸汽两部分;理论上,毛细管内的水均受毛细管张力的束缚,张力大小与毛细管直径大小成反比,直径越大,表面张力越小,束缚力也越小。木材中大毛细管对水分的束缚力较微弱,水分蒸发、移动与水在自由界面的蒸发和移动相近。自由水多少主要由木材孔隙体积(孔隙度)决定,它影响到木材重量、燃烧性、渗透性和耐久性,对木材体积稳定性、力学、电学等性质无影响。 (2)吸着水吸着水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细胞壁中微毛细管的水,即细胞壁微纤丝之间的水分。木材胞壁中微纤丝之间的微毛细管直径很小,对水有较强的束缚力,除去吸着水需要比除去自由水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吸着水多少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木材加工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木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吸着水的变化与控制。 (3)化合水化合水是指与木材细胞壁物质组成呈牢固地化学结合状态的水。这部分水分含量极少,而且相对稳定,是木材的组成成份之一。一般温度下的热处理是难以将木材中的化合水除去,如要除去化合水必须给与更多能量加热木材,此时木材已处于破坏状态,不

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木材是一种多孔性、多功能的天然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主要取决于木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生长环境。本文将详细介绍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密度、水分含量、热导率、电导率、化学稳定性等。 1、密度 木材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木材的密度取决于其生长环境、树种、生长年份及处理方式等因素。一般来说,木材的密度在0.4到1.5 g/cm ³之间。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密度,例如松木的密度通常在0.4到0.7 g/cm³之间,而紫檀木的密度则高达1.2 g/cm³。 2、水分含量 木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其水分含量对木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木材中的水分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吸附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指在木材表面和细胞腔中自由流动的水;吸附水是指被木材细胞壁吸附的水;结合水是指与木材化学物质结合的水。木材的水分含量与其生长环境、树种及处理方式有关。

3、热导率 热导率是衡量材料传热性能的指标,木材的热导率取决于其密度和水分含量。木材的热导率较低,约为0.1到0.3 W/m·K。这意味着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适合用于制作隔热材料。 4、电导率 电导率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指标,木材的电导率较低,通常在 10^-10到10^-4 S/m之间。虽然木材的电导率比金属低得多,但仍然具有导电性能。木材的电导率与其密度和水分含量有关,密度越高、水分含量越低,电导率越高。 5、化学稳定性 木材的化学稳定性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一般来说,软木和硬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被腐蚀、磨损和氧化。然而,经过特殊处理后,例如防腐处理、碳化处理等,可以增强木材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木材,发挥其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木材的认识和应用也将不

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概论-第4节 木材的物理性质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第4节木材的物理性质 目录 4.1 木材密度 4.2 木材的含水率 4.3 木材的电学性质 4.4 木材的热学性质 4.5 木材的声学性质 4.6 木材的光学性质 4.1 木材密度 4.1.1 木材密度的种类 4.1.2 细胞壁密度 4.1.3 木材密度的影响因素 4.1.1 木材密度的种类 木材是由木材实质、水分及空气组成的多孔性材料,对应着木材的不同水分状态,木材密度可以分为生材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它们的定义如下: 最常用: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在运输和建筑上,一般采用生材密度。而在比较不同树种的材性时,则使用基本密度。 世界上最轻(轻木)和最重的木材(蛇纹木) 4.1.2 细胞壁密度 木材的绝干细胞壁的密度可以通过比重计或体积置换法来测量。置换介质种类的不同,测得的细胞壁密度的值也有差异。 表4-1 使用不同置换介质得到的木材细胞壁密度及比体积 4.1.4 木材密度的影响因素 除了含水率以外,影响木材密度的因素还包括树种、抽提物含量、立地条件和树龄等。在同一棵树上,不同部位的木材密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4.1.4.1 树种不同树种的木材其密度也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树种的木材

的空隙度不同而引起的。空隙度越大,木材的密度越小。 4.1.4.2 抽提物含量 木材中通常含有多种抽提物,其中包括松烯、树脂、多酚类(如单宁、糖类、油脂类)、以及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碳酸盐、磷酸盐)。这些物质是在次生壁成熟期以及心材形成期沉积在细胞壁中的,因此心材中抽提物的含量高于边材,因而心材的密度通常比边材的密度大。 在不同的木材中,抽提物含量的范围从绝干重的3%至30%不等,因此对木材的密度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在测定密度之前可以先用水和有机溶剂(如苯和乙醇等)对木材进行抽提处理,经过抽提处理后木材的密度更为均一。 针叶树材与阔叶树材 针叶树材树种:相同树种的木材比重沿着树干半径方向的变化属于同一类型。针叶树材木材比重沿着树干半径方向的不同变化类型与管胞直径的变化、细胞壁厚度的变化及晚材率的变化有关。 阔叶树材树种:变化要比针叶树材树种复杂。 环孔材:木材比重的变化主要受晚材率的影响;散孔材:木材比重的变化依赖于导管和纤维细胞壁的体积比的变化。 4.2 木材和水分 4.2.1 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4.2.2 木材的含水率及测定 4.2.3 木材的水分吸着(adsorption) 和解吸(desorption) 4.2.4 木材中水分的移动 4.2.5 木材的干缩湿胀 4.2.1 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指标: 含水率% 木材中存在的水分,可以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或吸着水)两类。 自由水 存在于木材的细胞腔中,与液态水的性质接近。 结合水 存在于细胞壁中,与细胞壁无定形区(由纤维素非 结晶区、半纤维素和木素组成)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 只要细胞腔中含有水分,说明细胞壁中的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纤维饱和点是一个临界状态,因为一般自由水的量对木材的物理性质(除重量以外)的影响不大,而结合水含量的多少则对木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都有极大的影响。

建筑材料-简答题

建筑材料简答题 1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⒈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⒉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少,强度降低⒊由于体积密度的减小导热系数和热容随之减小⒋透水性、透气性、吸水性变大⒌抗冻性取决于空隙大小和形态特征而定。 2孔隙形成原因 水分占据作用、外加的发泡作用、火山爆发作用、焙烧作用 3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如何测定?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对于含孔材料,三者的测试方法要点如下:测定密度时,需先将材料磨细,之后采用排出液体或水的方法来测定体积。测定表观密度时,直接将材料放入水中,即直接采用排开水的方法来测体积;测定堆积密度时,将材料直接装入已知体积的容量筒中,直接测试其自然堆积状态下体积。 4材料受冻破坏原因 主要是材料孔隙中水分结冰引起的。当孔隙充满水时,由于结冰膨胀,孔壁表面受到大的压力,孔壁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孔壁将发生局部开裂,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材料破坏愈加严重。 5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求 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标准、抗风化性能、泛霜【盐析现象】、石材爆裂 6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的特点 体积密度小,导热系数低,有较大的尺寸和足够的强度。主要体现在改善了墙体的热工性能,减少了建筑能耗 7石膏制品的特点 体积密度小绝热和吸声性能好、对空气有调节作用、耐水性差、吸水率大抗渗性及抗冻性差、防火性好 8石灰的性质 保水性好(氢氧化钙颗粒的表面均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由于颗粒极细,颗粒总表面积很大可吸附大量水)、硬化慢强度低、耐水性差、干燥收缩大 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特性 硅酸三钙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强度高。硅酸二钙反应速度慢、放热量小、强度高。铝酸三钙反应速度最快、放热量最大、强度低。铁铝酸四钙反应速度快、放热量中、强度低 10影响水泥是发展的因素 养护时间、温度和湿度、水灰比【在保证成型质量的前提下应降低水灰比,以提高水泥时的硬化速度和强度】 1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其比表面积应大于300平方米每千克、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安定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用煮沸法(分饼法和雷氏法)】、强度及强度等级。 12水泥石腐蚀的基本原因 水泥石中存在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等水化物是造成腐蚀的内在原因。水泥是本身不密实含有大量的毛细孔外部介质得已经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和压力是加速腐蚀的外在因素 13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措施 对水泥品种进行合理选择、提高水泥是的密实度、设置保护层 14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 ⒈强度等级高,强度发展快【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高适用于地上、地下、和水中重要结构的高强度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还适用于要求早期强度高和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⒉抗冻性好【适用于严寒地区遭受反复冻融的混凝土工程】⒊耐腐蚀性差【不宜用于受流动的和有压力的软水作用的混凝土工程也不宜用于受海水及其它腐蚀性介质作用的混凝土工程】⒋水化热高【不得用于大体积混凝土】⒌抗碳化性好【适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⒍耐热性差【不得由于耐热混凝土工程】⒎干缩小【用于干燥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⒏耐磨性好【用于地面和道路工程】 15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粉煤灰水泥的共同点⒈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率大⒉水化热小⒊强度发展受温度影响较大⒋耐腐蚀性好⒌抗冻性和耐磨性差⒍抗碳化性较差 16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粉煤灰水泥的不同点⒈矿渣水泥泌水性大、抗渗性差⒉火山灰质水泥的保水性好、抗渗性好⒊粉煤灰水泥泌水性大、易产生失水裂纹、抗渗性差⒋矿渣水泥耐热性好⒌火山灰质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耐磨性差⒍矿碴水泥的干缩较大火山灰质水泥的干缩大粉煤灰水泥干缩小、抗裂性好 17复合硅酸盐水泥特点 水化热低、耐腐蚀性好、抗渗性和抗冻性好的特点18火山灰质水泥应用 适用于抗渗的混凝土、不宜用于干燥或干湿交替换进下的混凝土、以及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 19矿渣水泥的应用 不宜用于抗渗的混凝土和受冻融干湿交替作用的混凝土,适用于受热的混凝土 20快硬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和应用 ⒈早期后期强度都高⒉抗渗性和抗冻性也高⒊水化热大⒋耐腐蚀性差⒌适用于早强高强混凝土工程⒍紧急抢修工程和冬季施工工程⒎不得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⒏有腐蚀介质接触的混凝土 21高铝水泥的性质和应用 ⒈早期强度增长快【适用于紧急抢修工程和早期强度要求高的特殊过程但必须考虑后其强度】⒉水化热大、发热量大且集中【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