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前景与对策分析

作为我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随着铁路的开通,西藏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目前西藏矿产资源低水平的勘探,粗放型开发和管理薄弱等问题急需受到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

西藏凸显矿产资源丰富与矿产开发水平低下的矛盾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院信息咨询中心专家曾澜介绍,青藏铁路建设将改善西藏矿业发展的条件,必将促进西藏与内地(首先是与西北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为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业化创造新的发展环境。同时,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上明确指出:西藏拥有丰富的铜矿、铬矿、黄金以及矿泉水矿产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西藏的矿业发展不具优势,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开通,西藏的矿业开发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时期。

据资料显示,地处全球三个重要的成矿带的西藏,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截至2005年,西藏已经发现的矿种达101种,发现矿产地1858处,各类物化探异点1300个,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金属矿产33个,非金属矿产37个,地热资源4个,矿泉水资源11个;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的22个,中型25个,小型48个,矿点37个。这其中铬、铜、铁、硼、黄金等矿产资源,不仅是目前我国短缺的矿种,同时也是今后我国上述矿产的重要后备基地。在已经发现的矿产中,西藏有17种矿产位居全国各省(区、市)

前9位。其中,铬、高温地热、工艺水晶和刚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铜矿和火山灰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菱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三,稀有矿种硼、自然硫和云母储量位居全国第四,砷矿储量居全国第五,陶瓷土储量居第六,石膏储量居第七,泥炭和晶质石磨储量居第八,锑和重晶石储量居全国第九。

由于西藏全面系统的矿产普查尚未开展,特别是具有资源优势的盐湖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工作尚属空白,该区矿产实际资源状况尚不清晰,此外西藏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首先,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和开发水平很低。除少数矿区之外,西藏矿产地质勘查程度低,做过地质工作的矿山不到已发现矿产地的1%。现有开采矿山中也只有15%做过地质工作,仅10%的矿山企业开采的地质储量经过矿产储量部门评估。截至2005年,西藏有探明储量的矿床只有132个,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矿山企业99个,除罗布萨铬铁矿达到中型之外,全部属于小型矿山。

其次,西藏对矿产开发管理薄弱,多数矿山属于盲目投资建设、盲目开采,采矿方式原始,采矿工艺落后,大多露天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而且只采富矿,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由此导致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西藏总体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矿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投入高。

第三,由于受交通、能源制约,许多矿产资源难以开发或开发成本很高。青藏铁路建设将有利于改善藏西北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江两河”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受西藏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所限,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较小。青藏铁路建成后,贯穿西藏北部的交通运力显著提高,西藏与内地,特别是相邻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不但为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将大大改善藏西、藏北和“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促进西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铁路将极大地推动西藏矿产资源开发步伐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铁路线,途经的也是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目前,铁路沿线的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很低,但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铜、铬铁矿、铅、锌、金、锑、银、硼、石油等都是国家急需的矿产。铁路终点拉萨所处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地区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藏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矿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矿业在内的现代工业正在起步。由此,青藏铁路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可从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近期影响

显而易见,铁路建设和开通之初(估计到2010年以前),通过铁路建设将刺激沿线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其中有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包括:首先,铁路建设直接需要的石料、石材和建材等非金属开采业将加速增长,并且直接带动水泥工业发展。这种作用已经表现在近两年来西藏非金属矿产产量增长和水泥工业快速发展方面,对2003年西藏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做出了贡献。沿途一些高附加值矿产的开发利用将加速增长,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

出,这种作用业已出现,如砂金开采的加速增长和带来的环境问题。其次,沿线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进一步加速。目前国土资源部已部署了沿线1:25万基础地质(区调、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工作和重点成矿带(靶区)1:5万地质调查,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在铁路沿线开展矿产资源普查,已发现了一批大型铁、铜矿床或重要成矿远景的矿点,正在开展若干沿线大型矿区的普查工作。

再次,具有区域优势的矿产――铬、铁、铜、金、盐湖矿产(硼、锂等)等矿产――与周边地区的互补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其规模化勘探开发将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同时,本地优势矿产地热、地下水、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的勘探开发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望初步形成启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中期影响

铁路通车后10-15年间,即2020年以前,通过地区内外与青藏铁路配套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西藏与西南、西北之间规模化的交通通道,带动包括西藏东部特大型玉龙铜矿在内的西藏矿产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初步形成具有高原区域特征的矿业体系和相关的基础工业体系,带动西藏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2006年西藏自治区“两会”期间,很多政协委员提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加强政府对矿产开发企业的管理力度;其次要杜绝小型盲目开采企业进入西藏;最后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鼓励大型企业进入西藏参与矿产开发。从目前情况来看,铁路通车后的10-15年之间,将会有大量内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实力较为雄厚的私营企业进入西藏投资矿

产资源开发利用,这样可有效地解决目前西藏矿产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小型企业无头绪、盲目开采的现象。

――长远影响

青藏铁路建成后必将带动西藏经济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并具有特色的西藏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防安全水平的显著提高。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急需宏观管理与政策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西藏矿产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青藏铁路的便捷运输条件,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西藏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与政策支持。一、要进一步加速西藏矿产资源的勘探,摸清资源分布概况,为西藏矿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当前,重点地区应在铁路沿线两侧100-200千米范围内,及“一江两河”地区寻找和评价一批以大型、超大型规模为主的矿床,为国家提供一批后备勘查、开发基地,为加速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和发挥青藏铁路的经济纽带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重点地区和重点矿种的勘探开发。重点开发的矿种和矿产类型应以铜、铬、富铁、钴、锑矿为主,兼顾富铅锌、金矿和盐湖矿产,以及建材非金属饰面石材、水泥原料等。矿床类型金属矿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兼顾火山岩型、热液型和沉积型。二、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西藏矿业开发的宏观规划管理和政策支持。西藏作为世界屋脊,不但本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且是亚洲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其发展和环境保护举世瞩目。为此,应根据青藏铁路建设后西藏矿产开发条件的

变化,制定和修订西藏和西部地区的国土开发综合规划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布局,大力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提出西藏新兴工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框架,指导矿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引导矿业投资。

三、应改变以往对西藏矿产开发的政策导向,由限制开发调整为鼓励资源勘查;鼓励利用先进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优势矿产,特别是铁路沿线和“一江两河”地区国家急需、区域互补和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矿、富矿。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地区的矿业法制监管,有关部门应全面履行职责,严格实施矿业、环境保护的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严格执法,防止出现像内地矿产开发中滥采乱挖,破坏环境至今屡禁不止的局面,为西藏矿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四、加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人才和技术也是西藏矿业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加强现有矿山人员的技术、管理和法制培训,并且对现有矿山实行多层次的技术进步政策,强化技术、安全和环保关键技术的岗位培训。严格新矿山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中的资源复核和安全、环保技术审批,引导现有矿山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和技术引进政策。众所周知,西藏是除南极、北极之外,世界上仅存的地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的处女地,其勘查和开发孕育着新的发现和商机,吸引着全球的地矿学家,也是目前全球地学研究的热点。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就地开展多层次的矿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鼓励内地资源枯竭矿山的技术人员到西藏创业的政策;提高高原地区技术人员的待遇;

根据服务年限减免西藏地区技术人员所得税等。最后,要进一步扩大西藏矿业的对外开放,吸引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现代化的大型矿山建设和开发又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技术密集和本地化的特点,因此加大吸引外资投资办矿,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西藏矿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西藏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潜在的资源效益显而易见,如果能够从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按国际惯例和我国外商投资矿业的法律行事,就有可能吸引国外拥有先进开采技术水平的企业进入西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对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现状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2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和36.1;2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亿亩,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西藏矿产资源分布

西藏矿产资源分布 拉萨市:瓷土、硫磺、铁、铅、锌、铜、大理石 城关区:四氧化三铁矿石、石灰石、黄沙、花岗岩、天然矿泉水 林周县:铅、锌、铜、银、金 达孜县:石灰石、砂金、铜镍、硫铁 尼木县:铜、铀、泥炭、大理石 曲水县:钼、钢玉、石灰岩、花岗岩、草炭 墨竹工卡县:金、银、铜、钼、锑、铅、锌矿、大理石 堆龙德庆县:石灰石、红土、煤、铁、铅、锌 林芝地区 朗县:金矿、铬铁矿、花岗石 米林县:石膏、石灰石、铬、铁、砂金、水晶石、电气石 察隅县:金、银、锡 阿里地区:褐煤、磁铁、砂金、硼砂、水晶石、铜、铅、石油、铬 普兰县:砂金、磁铁、硼砂、褐煤、水晶石 日土县:铁、铬、铜、金、硼、铅锌、软玉水晶、盐湖锂、盐湖液钾 札达县:金、水晶石、铜、银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市:金、银、硼砂、煤矿 康马县:硫磺、铅、硝、云母、寒水石 聂拉木县:黄金、宝石、铅、煤 昂仁县:煤、金、铜、铁、碱 岗巴县:硼砂、土碱 仁布县:金矿、铜矿、铅锌矿、铬铁矿、大理石矿、红柱石矿、玉石矿、水晶石矿山南地区:铬、铁、铜、金、铝、水晶、玉石、砂、金 乃东县:铬、铜、铁、水晶、云母、砂金、矿泉水、大理石 琼结县:锑、铬铁、水晶石、玉石 措美县:金、银、铜、重晶石、铅、锌、汞、钛、锑 加查县:金、铬铁矿、水晶石、石墨、花岗岩 贡嘎县:磁石矿、铜矿、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 洛扎县:磁铁、铅、锌、银、钼、水晶石 曲松县:铁矿、砂金、玉石、水晶石、大理石 桑日县:金、铜、铬、铁、大理石、石灰石 扎囊县:大理石、方解石、硅质岩、汉白玉、铬铁、铜、铁、陶土 错那县:沙金矿、锑矿、铅锌矿、宝石矿 隆子县:沙金、铁锰、水晶 昌都地区 昌都县:煤、铁、砷、铜、金、银、铅、硫磺 洛隆县:金、铜、铅、锡、煤、硫磺、大理石、硝石、硝盐 类乌齐县:煤、锡、铅锌、金、铜、菱镁 察雅县:铁、煤、大理石、金、银、铜、铅、硝石、砷、水晶石

矿产行业分析

矿产行业分析 摘要: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上游”产业,处于社会产业链的最前端.具有广泛的传递功能和辐射效应。关键词:矿产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正文: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矿业获得快速发展,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跨入了世界矿产资源大国、能源生产大国和矿产品生产大国的行列。矿业的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与快速发展。矿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新世纪,矿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矿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正确认识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把握矿业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国矿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矿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主要矿产资源形势 矿产资源勘查是一项以公益性地质成果为基础,高风险、周期长、投资较大的经济活动,它受世界矿产资源消费状况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国家资源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增加,但新增的储量主要来自于已有矿山的外围勘探和中小型矿山的发现。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现代矿业的发展,近地表易发现、开采条件好的矿床越来越少,发现大型矿床的难度愈来愈大;二是近10多年来,矿产品市场价格相对低迷,影响了矿床储量的评定。值得说明的是,除西欧、北美地区经过系统的现代地质勘查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勘查工作仍不系统和全面。按照全球各种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新探明较大矿产地和增加储量的可能性。每年国际矿业市场区块勘查投标活动仍很活跃,就说明了这一点。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已探明储量的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根据全球资源和消费状况分析,45种主要矿产中,3个国家储量占全球储量70%以上的矿产有18种。一些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保证程度明显不足,探明储量和静态可供年限少于50年的矿种有:铜(34000万吨,26年);铅(6400万吨,20年);锌(19000万吨,23年);镍(4900万吨,46年);

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_基于产权经济理论和关联博弈理论双重视角

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基于产权经济理论和关联博弈理论双重视角 唐 剑 贾秀兰2 [内容摘要]本文以巴泽尔产权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 特殊产权属性,指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受到破坏的制度经济学根源,并 提出以关联博弈为基础健全社会声誉机制,规范利益博弈强势方的开发行为,基于产 业发展的三大维度原则,构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体系。 [关键词]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经济理论;关联博弈理论 在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环境和宗教习俗的约束下,西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藏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资源。由于地理环境因素使西藏地区的行为文化、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表现出相当的完整性和充分的独特性,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形成了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西藏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西藏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六大支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2006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进藏旅客首次突破2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7亿元人民币,全区共有2 9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同比增长49%,人均增收5318元,同比增长153%。[1]近年来,以西藏为目的地主题旅游持续升温,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西藏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40%。旅游开发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项目基金:2009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9XMZ007)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专项基金(10SZY ZJ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 剑(1977 ),男,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41)。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贾秀兰(1956 ),女,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41),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 理论与现实。

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

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2008年)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东部毗邻重庆;南部连接云南、贵州;西部与西藏接壤;北部与青海、甘肃、陕西交界。地理坐标:东经97°21ˊ~108°28ˊ;北纬26°03ˊ~34°19ˊ。全省东西绵延1 075 km,南北宽921 km,面积48.5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居全国省、市、区的第五位。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横断山脉,大部分地区海拔均在4000m以上;西南部属云贵高原;东部属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盆地海拔小于1 000m,盆周山地海拔1000~3000m。省内最高点是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m。 四川被世人誉为“天府之国”,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国内外人士注目的投资热土。四川省有21个市、州,市辖区43个,县级市14个,县120个,民族 自治县4个。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映秀-北川断裂上。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地震中,四川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财产损失达到8451亿元。受灾严重的德阳、绵阳、广元所有矿山设施损毁严重,全 部停产。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全体人员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奋力投入抗震救灾的斗争。灾区的国土资源职工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迅速投入排查搜救幸存人员、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工作。省厅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冒着不断的余震,对由地震引发可能危及灾区群众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协调无人驾驶飞机开展都汶路航空拍摄和受灾群众安置点地灾危险性评估、组织编制震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等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应 有贡献。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又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安宁河断裂带 上。 两次地震对我省生产能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我省经济发 展面临巨大的困难。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在遭受“汶川5.12”大地震的情况下,仍比上年增长9.5%,但增速比上年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3.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丙②—乙③—甲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甲③—乙D.①—乙②—甲③—丙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列各题

4.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5. 黄河下游流域的 干燥度主要在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右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图中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完整版)矿产资源名词解释分析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壳(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经济利用的,有开采价值的工业矿物、岩石、油、气、水等资源。矿产一般可分为:①可以从中提取元素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硫、氟、碘矿等;②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其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金刚石、石灰岩到;③可以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将地下水、地热(地热水)、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锰结核等资源,也包括在矿产资源的范畴内。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资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已发现的矿种有17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能源矿产】又称燃料矿产、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地下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中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固态的煤、泥炭、石煤、油页岩、铀、钍、天然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液态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另有地热资源(可呈液态、气态),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又开发出了核能和地热资源作为能源,这些矿产资源包括铀、钍、地热。中国利用核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热的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核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加大,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会则有所降低。 【金属矿产资源】能够从中提取金属原料的矿产资源。按工业用途及金属本身性质,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分散元素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将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归入其中的。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来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服务的矿产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农业、环保、医药等行业,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值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技术矿产。其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95种,加上亚类共计135种。依据工业用途可分为:冶金工业熔剂和耐火材料类、化工及化肥原料类(硫、磷、钾岩、硼、天然碱等);建筑材料用的玻璃、水泥、砖瓦、陶瓷原料、石材和轻质建材原料;制造工业的铸造、润滑、摩擦、磨削、电子、电气、光学材料;用于改进文字性能的各种填料原料;电力、石油、核能等工业的辅助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农牧业用的矿物材料;医药用的矿物原料;宇航与军工用的矿产;宝石、玉石和彩石材料等。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按成矿作用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以及它们之间的叠加和再生矿床等。上述类型中又可按岩浆

办理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登记手续流程图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查询登记手续流程图

关于查询××××建设项目压覆 重要矿产资源的申请 ×××国土资源局: 概述建设项目立项背景、审批(核准、备案)状况、项目主管机关、建设机关、地理位置、拟用地范围及考虑建设项目安全保护距离后的评估范围(附规范的1980西安坐标系表示的拐点坐标)、面积或拟投资规模。 (1)××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直角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拐点编号X Y 1 ················ 2 ··············· 3 ··············· 4 ··············· ····· (直角坐标格式参考范例:4××××××. ×××,××××××××. ×××,X坐标为7位数,Y坐标为8位数) (2)×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经纬度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拐点编号X Y 1 ················ 2 ··············· 3 ··············· 4 ···············

····· (经纬度坐标格式参考范例,以90. ××××,38. ××××为例,X坐标为经度,用两位数值保留四位小数点表示,对应90度××分××秒,Y坐标为纬度,格式参照X坐标) 因评估区范围确定不当引起的一切责任后果由建设方负责。 现按规定将有关材料报上,专此申请查询该建设项目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 以上申请,请予答复。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和邮编) 注:建设项目安全保护距离的确定需符合有关规范或规定,拟用地范围加上安全保护距离后的总范围即评估区范围。 (建设方加盖公章) ××××年××月××日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 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 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 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上述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可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税浅析

国际化经营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 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税浅析 王海燕 (tfJ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 摘要2009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实行新的税法,取消了矿区使用费,取而代之 (石油)开采税。2001年8月8日,俄罗斯对税法典进行了修订,规定Ak2002年1月1 收矿产资源开采税,并取消了之前适用的矿产资产开采使用费、矿物原料基地再生 、凝析油消费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这两个油气生产大国开征矿产资源开采税后 油公司的税负水平,增加了税收的透明度,获得了更多的国家财政收入。我国油气 征显著,未来进行资源税改革时应系统、科学地划分优劣资源的税额标准;同时, 天然气进行相对详细的等级分类,扩大不同等级、不同品质资源的级差收益,以加 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开采,促进对低品位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油价财政收入油气田开发 在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作为政府宏观 调控手段之一的税收政策对油气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合理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实现持续 稳定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石油企业积 累必要的发展资金。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世界上 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与我国开展油 气合作的重要邻国,其油气行业税收政策的新动向 值得关注。本文将重点介绍哈、俄两国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税(以下简称石油开采税),并在对比分析 两国的税制后对我国资源税改革提出建议。 一、哈、俄两国矿产 资源开采税征收的背景 1.哈萨克斯坦 2009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实行新的税法,主要目 ①HaMHHeCHFI.rlOCb.AgapefiMetttepm_T.Heq:YreraaoBaaBepTnKaJab.2009,N_o4的是降低非原料行业的税负、减少行政壁垒和改善税收征收管理。根据新税法的规定,公司收入税税率从30%降至20%,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2%。 对于油气行业来说,新税法最主要的变化是取消了矿区使用费,取而代之以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税。矿区使用费是按所生产矿物资源的价值计算,与大多数资源国一样,哈萨克斯坦采用的是差别费率制,范围在2%一6%,根据产量的不同有所区别。由于矿区使用费是由矿物使用者与政府单独谈判并签订合同确定,因此各个矿区的使用费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气市场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公平地对所有矿产使用者征收税费,保护国家的利益,哈政府决定取消矿区使用费。开征石油开采税总体上提高了石油公司的税负水平,石油开采税的最低税率达到7%①,高于上文所提到矿区使用费2%~6%的费率。 2009.9』L国际石油经济.47 以日产,资应强 万方数据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 保护教案 【课标细化】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 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CO2 、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 处以上,在2008 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 处,增幅较大,是2000 年的3 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 年也是10 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锰矿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 地质找矿尚有很大潜力。综合有关成果评价认为,我国能源探明程度为31%,固体矿产探明程度为35. 4%; 资源储量潜力较高,能源及大部分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 ~4%,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26%、东部和东北地区仅占7%;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省区市主要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矿山数量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中分布比例为4∶3∶2∶1,以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4 省分布最多。 2) 勘查投资增速较快,标志找矿真实投入的钻探工作量快于货币投入增长。据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303 亿元,相当于2000 年的21 倍多,是2001 年的11 倍多。从工作量来看,2009 年非油气钻探工作量达1 720 万m3,是2000 年的22 倍多,是2001 年的17 倍。正如有位国际知名的找矿专家所言,衡量地质找矿的关键指标,“除了钻探还是钻探”! 近几年钻探工作量的投入增长超过了货币投入增长,说明这几年勘查投入结构中,相对固定费用趋于稳定,而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 3) 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近年趋于调整回稳。据统计,2009 年全国探矿权累计约为3. 2 万个,是2001 年的5. 6 倍( 2001 年为0. 57 万个) ,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以上。 2001—2009 年,年均新设探矿权为5 700 个,高峰为2004—2006 年,其中2005 年新设探矿权接近1 万个。之后受政策调控影响,新设探矿权逐年回落,2009 年新设探矿权回落到4 000 个以下。 说明随着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绪论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与矿产的利用分不开的。人类历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使用粗陋的石器防御和捕猎野兽。这种石器是用石块互相敲击而打制出来的,叫做旧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大约距今1万年前,先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开始磨制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石器工具。人类迈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公元前8千年到5千年,世界很多地区的人们开始烧制和使用陶器,被称为“陶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距今大约6到7千年前,西亚、南亚及北非居民掌握了炼铜技术。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期。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器时代”。 距今约340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境内)最早开始冶铁和制造、使用铁器。中国冶铁业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时间虽晚于西亚和欧洲等地,但发展迅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被称为“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 1 17世纪以来,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煤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导致了工业革命,掀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钢铁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志,又被称为“钢铁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百年来,人类大量开发和快速消耗能源,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大规模的全球或局部战争。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石油时代”。

当今世界,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工业,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又把现今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非金属的时代,称为“硅时代”。 二、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 当今世界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矿业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积累过程,都是以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索取为始端,不断地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加工过程,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决定着它的 2 经济发展结构、规模和特色,并且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离开了矿产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问题。 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品的自给自足。历史证实,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21世纪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源外交。世界各国之间的矿产品贸易经济关系多数都是以政治外交关系为后盾。因此,矿产资源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是现代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为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论何种政治制度的国家,都把矿产资源管理作为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西藏矿产资源

西藏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 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石膏居中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中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中国第四位;陶瓷土居中国第五位。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达6505亿元,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和较低的开发度,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 西藏地处世界最大的成矿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 地质构 造背景十分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具备寻找国家紧缺矿种和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地质条件。 截至1999年底,西藏自治区累计发现矿产100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36种。按矿种类型分为: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1种, 地热、矿泉水各1种。各类物化探异常1300余个。全区共发现矿产地1891处,有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共120处,其中能源(煤、泥炭)矿产地31处;金属(铬、铁、铜、铅、锌、钻、锡、钼、锑、金、银)矿产地34处;非金属(自然硫、硫铁矿、砷、硼、盐、重晶石、菱镁矿、冶金用脉石英、石黑、石膏、石灰岩、粘土、陶瓷土、大理岩、花岗岩、刚玉、水晶、压电水晶、熔炼水晶、云母、火山灰)矿产地55处, 地热、矿泉产地15处。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勘探6个,详查24个,普查34个, 矿点检查68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金属矿产33个,非金属矿产37个,地热资源4个,矿泉水11个,探明的矿产资源上表储量潜在价值1967.61亿元。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22个、中型25个、小型48个、矿点37个。 另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l999年统计,西藏矿产储量在全国排序前九位的有17 种:第一: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第二:铜、火山灰;第三:菱镁矿;第四: 硼、自然硫、云母;第五:砷;第六:陶瓷土;第七:石膏;第八:泥炭、品质石黑;第九:锑、重晶石、铬、铜、硼、金、锑、高温地热。 截止1999年底,西藏已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铜952.4832万吨(铜金属量);铬(B十C十D)364.5万吨(矿石量);金18688千克;锑39906吨(锑金属量);铁32319.2万吨(矿石);钼242394吨(钼金属量);硫铁矿10.2万吨;煤4332.6 万吨;硼300.6万吨;菱镁矿5709,9万吨;水泥灰岩21939万吨;饰面花岗岩石1473万立方米(矿石);大理石岩1082万立方米(矿石);水泥用粘土993万吨。 通过西藏多年地质矿产工作实践及总结,初步认为西藏存在藏东、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等四个大型成矿带。其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十分巨大。铜(钼)、锂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锂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铬、盐类(盐湖)、地热等矿产资源名列国内前茅;金、多金属、宝(玉)石等也很丰富。具潜在价值的矿种有铁、铅、银、铂、锡、稀有、稀土及治金辅料、化工原料、其它非金属、能源等矿产。其中地热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地热显示点有600多处, 著名的羊八井地

范文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同步试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关于现存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②多分布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的地区③亚洲、大洋洲分布最广④部分已变为永久性的农田和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6—8题 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 8、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9—12题 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总的原则,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1999-2000年结题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时遵照执行。 一、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预查阶段:搜集并分析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对预查区内的找矿有利地段、物探和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对有价值的异常和矿化蚀变体要选用极少量工程加以揭露;如发现矿体,应大致了解矿体长度、矿石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范围。如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资源量。 2、普查阶段:搜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通过适当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可供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范围。 二、矿产资源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评价指标,是指矿产质量方面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鉴于大调查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矿床工业指标应根据矿石选冶试验才能具体确定,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可比照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

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地质出版社)有关规定执行。总体上按照坑采的独立矿床工业要求的高限,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海拔较高地区,评价指标可适当提高。 三、矿体圈定原则 1、矿体的连接:一般应先连接地质体,然后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工程控制情况,结合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连接矿体,矿体连接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边界圈定: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空间产出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边界。外推矿体边界时,要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厚度变化及其尖灭趋势、矿石品位变化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以相邻工程间距的1/2外推作为计算资源量的边界。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体特征,一般不得外推。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深部验证工程时,应视地表工程控制情况和矿体稳定性,用无限外推法沿斜深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3、共生矿体的圈定:同一矿体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其品位都达边界品位,其中一种组分的工程平均品位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为独立矿,另一种组分为共生组分;如两种组分都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而二者相加工程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可作为共生矿处理。 工业矿体中如有一种另一种组分虽品位低于边界品位,但与同类矿床类比或从组分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估计具有综合利用价值者,可作为伴生组分计算资源量。如斑岩铜矿中金含量仅为0.几g/t,铅锌工业矿体中含量低于40%的银等。 4、推断资源量(333):矿体经探矿工程三维控制,即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见矿工程证实,边界根据地质矿化规律有条件外推;当矿体规模较大时,一般应布置深部验证工程。 5、预测资源量(3341):矿体经探矿工程二维控制,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