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三级服务中心”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新年精选文档

建好用好“三级服务中心”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在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惠民政策常常“走在路上”,为民服务往往“挂在嘴上”。本着“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服务理念,重庆市渝北区以创新“三级服务中心”为抓手,以阵地为服务堡垒,以平台为服务支撑,以管理为服务保障,建好用好“三级服务中心”,把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与归宿,在打通服务群众“肠梗阻”上以实际行动作出了积极回应。

一、规范阵地:“三级服务中心”提升服务群众工作硬件

硬件设施是服务群众的基础和主阵地。渝北区把硬件建设作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给予重点打造。目前建立了1+10的区级行政服务中心、21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32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初步架构起联系、联动、联通的“三级服务中心”体系。在硬件上档升级中,渝北区突出了“三化”建设标准,为进一步创优服务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坚持阵地标准化。在服务中心建设中,明确要求新建办公楼,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不少于300?O,镇公共服务中心不少于150?O,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小于50?O。二是强化功能标准化。各中心

建设按照功能齐全、办事方便原则,突出计划生育、低保社保、合医报销、社会救济、农房建设、三项制度、纠纷调解、党团员服务、政策咨询等惠民服务功能和事项。三是设备配置标准化。中心内配齐办公桌椅、文柜、电话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网络等办公配套设施,配备便民台椅、饮水机、空调、标识标牌等便民服务设施。

二、构架体系:“四个一”完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

服务群众工作是一个细致而繁琐的工作,要提高办事效能,必须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渝北区探索建立了“一个主网站、一个总调度、一个区中心、一张服务网”的工作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一是建立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主网站,群众和管理人员可直接在该网站上反映有关事项、查询事项办理进度、评价办理结果。二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系统建设总调度,突出统筹协调、运行管理、指导和考核。三是设立群众工作指挥中心,负责管理区级服务群众工作系统,统计分析全区服务群众工作系统总体情况,在做好下级服务群众工作系统上报事项的转办、交办和督办等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和各区级部门分别设置群众咨询接待窗口,共同收集和办理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为服务群众工作系统运行提供后台处理支持。截止2014年9月底,该体系已涵盖85个区级部门、全区所有镇街、村(社区),共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事项4307件,已办结4250件,

办结率达98.6%,成为群众反映问题、咨询政策、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三、搭建平台:全开放构建服务群众工作处理终端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群众诉求无小事。为了方便群众便捷地反映问题、提高解决群众诉求的效力,渝北区引入互联网技术,以群工平台为抓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实现群众反映问题与工作人员受理无缝对接和实时互动。着力打造开放的群众诉求平台,在全市率先开通“渝北群工”微信和QQ功能,集短信告知、预警提示、信息分类功能为一体,启动手机应用程序(APP),实现平台与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对接。根据不同身份,区别安装不同版本,分层分类建设开放的群众反映事项处理平台,围绕聚焦人力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环卫、交通、水电气讯等民生重点诉求热点,及时反馈处理。村(社区)专职干部安装管理版、公众版APP,方便其及时维护管理平台、处理群众诉求;村(居)民小组长、骨干党员、村(居)民代表安装公众版APP,确保第一时间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问题;区级各部门、镇街主要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安装查询版,实时查询服务群众事项办理动态,做到随时随地随需回应群众诉求。截止2014年9月底,共计收集民生诉求2364件,占受理总量的54.9%。通过“群工平台”的运用,群众的诉求能够及时传上来,区委区政府惠民政策能够畅通地传到给群众,实现了信息互通,消除了“最后一公里”的时空障碍。渝北区受理和

办理群众反映事项保持全市领先,受到了市委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四、强化管理:“三色”分类形成服务群众工作联动模式

群众看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不仅看他们的诉求是否被听到,更关心的是诉求能不能解决、什么时候解决。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他们诉求的办理进程,渝北区将问题“三色”分类,建立“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工作机制,坚持“事不过夜”。对于群众诉求,村(社区)能办理的列为红色类,立即办理;村(社区)不能办理的,列为橙色类,录入群工平台提交到镇街一级处理;超出镇街办理权限的,列为黄色类,提交到区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在2014年9月中旬发生的统景、茨竹、大湾等地的抗洪救灾工作中,群工平台共受理办结群众反映的抗洪救灾事项95件,其中镇街直接办结92件,区指挥中心转办、交办3件。截止2014年9月底,全区已办结事项中,镇街直接办结4019件,占办结总量的94.6%;区指挥中心转办、交办办结231件,占办结总量的5.4%。问题“三色”分类管理,“三级”联动处置,发挥了平台积极的作用。

五、严格制度:全方位建立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服务为先,制度紧随,制度是长效服务群众的保障。为了统一管理,渝北区“三级服务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一是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要求干部“三下三上”走访下访群众,了解情况;建立便民事项全程代办服务制度,组建村(社区)党

组织书记或主任为领导的代办服务队伍,实行一次送件、分类代办、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的工作目标。二是建立村、社区干部流动办公以及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畅通便民大厅接收问题、干部入户收集问题、工作推进查找问题和网络平台反映问题四个途径,使群众诉求能及时反映到“群工平台”。在服务窗口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履行接访、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问题等职能。三是建立群众事项办理反馈制度。按照“谁受理,谁负责,谁办结,谁反馈”的原则,建立台账,实行“五件式”(即办件、答复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和“六公开”(公开项目名称、办事依据、办理程序、所需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明确事项承办单位、反馈单位,将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到“群工平台”,对群众个人反映的问题,电话告知办理结果,电话回访,让群众满意;对群体反映的问题,在街道和村(社区)公示栏内公示办理结果,让群众监督;对政策性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召集群众当面沟通,让群众明白。四是建立“一通报两报告”制度。区行管办定期梳理汇总全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运行情况,每月书面通报一次,向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报告一次;区政府每年人代会将此项工作情况纳入报告内容。截止2014年9月底,已办结事项4174件,解决率为98.2%,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群众点赞叫好。

建好用好“三级服务中心”,群众办事乘上了“直通车”,

党和政府与群众有了“连心桥”,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了“连接栓”。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群工平台”试点区县,尤其是创新推出全市首个群工平台开放式手机APP,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又一“绿色通道”,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