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诗

中国古代山水诗
中国古代山水诗

中国古代山水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古代山水诗篇1:上三峡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2:游九龙潭

朝代:唐代

作者:武则天

原文: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3:点绛唇·醉漾轻舟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4:江神子·江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灵运

原文: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6:十月之交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一、古代诗歌体裁(形式)包括诗、词、曲。 (一)诗的体裁(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体(包括“歌”、“歌行”、“引”、“曲”、“吟”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四言诗)→楚辞(杂言体)→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四言、五言、七言)→魏晋南北朝民歌→两晋南北朝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格律诗体。相对于古体诗而名。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五言绝句(五言四句)、七言绝句(七言四句) 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律诗(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其风格清新自然。 2、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托物言志。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友情送别诗 8、婚恋爱情诗 9、抒情诗(直抒胸臆) 10、长篇叙事抒情诗

论中国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论中国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摘要:中国山水诗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凝练而成的,并伴随中国山水画等其它艺术形式的成熟而成熟。山水诗描写对象——自然美的特点,决定其审美意识的客观性,因而相比其他文学种类,其表现手法更复杂、更精练,因而也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山水诗善于塑造意象来状山水之形,昭山水之貌,并运用对比的技巧来呈现山水的整体画面,将中国独特的文人气质融入山水形象之外的精神气韵,进而由自然生命之神韵,净化到对人文生态景观产生认知的心灵活动,创造出最纯粹的美的感官享受。对于传统“文以载道”的中国文学观来说,山水诗的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发展,给国人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带来了一片新的栖息地,它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山水诗审美价值 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合成的人文意象,是色彩纷呈、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它传递给欣赏者的是美感的画面,艺术的品味,无尽的遐想。中国山水诗由于所处的独特文化氛围和历史气象,自然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美的气息,诚如中国美学史所言:“我国古代山水诗或山水画中,鲜明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的审美意识,包含着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美的理解,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做出理论的概括。但山水诗或山水画本身却不是关于自然美的理论。”本文就中国山水诗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做出探讨,而不是对其反映的自然美的探究。 一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程 1、中国山水诗的界定 尽管自《文心雕龙》便有[庆老告退,而山水有滋]之说,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山水诗的界定仍然存在边缘模糊的处理。丁成泉《中国山水诗史》有: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歌咏山川景物的诗,是以山河湖海、风露花草、鸟兽虫鱼等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描绘出他们的生活形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表现作者审美情趣的诗歌。而那些仅仅以自然景物为比兴的材料,作为言志抒情媒介的,不能列入山水诗的范畴。又曰:山水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诗歌,它表现的就是山川景观,不一定是诗人主观情志的渲染,虽然山水诗也不排斥抒情言志,但山水诗的主观情志不占据作品的中心位置,其表达方式也以隐蔽为好,否则它就失去山水诗的特殊品格,不成其为山水诗了。最典型、最纯粹的山水诗是描绘山川景物的生动形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表现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之情。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亦有:山水形象的摹拟是否为其作品的主要目的,以及诗人和山水之间是否达到一定程度的融洽关系,于观景之际忘却社会人生之我,是为山水诗的界线。由此可以看出,界定山水诗的关键不在于诗的描写对象,而在于诗中物我关系的处理,情景的融通联系。在当代的诸多山水诗集和山水诗研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种类驳杂的山水诗选,归集有以下三类:

论中国山水诗

论中国山水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王维 姓名:覃明辉 学号:20124141027 专业:景区管理 级别:12级旅本一班 【摘要】: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山水诗既是对自然山水美的艺术提炼,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果,因此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与文化意蕴。 【关键词】:山水诗;文化;审美;美感;意蕴。 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诗,代表了古代文人学士的智慧,是集中华古今五千多年的众多文人学士的智慧结晶。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每个朝代的诗词都有各自的独特韵味,唐诗宋词元曲,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文化内涵。诗,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根据诗的内容,又有田园诗、山水诗、抒情诗、边塞诗、叙事诗、赠友诗、打油诗等等等等。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山水诗。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指诗人游览山水名胜后有感而发,从而留下的诗句词章。山水诗,不仅是诗人心灵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也是对自然山水美的精华的艺术提炼,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与文化意蕴。 中国最早认识山水审美价值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庄子和孔子。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人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的觉醒。他继承了老子“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认为大自然的山水包含着美的内容和美的法则。他在《庄子·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认为,大自然的美是最美的,最合乎法则的,因此,他要求人们的一切行动,都要顺乎自然,返朴归真。“山林与,皋垠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庄子所向往的乃自然山水之美,他追求的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向往‘旧出而作,日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了·让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对大自然的崇拜,对自然美的发现,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追求,扩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对于人的自然美的意识的形成和觉醒,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以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认识和发现自然山水之美的。他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里,孔子以山水的优美和壮美,喻指君子仁人的品格,如巍巍之高山,气宇轩昂,岿然不动;如浩荡之流水,生生不息,长久永恒。孔子所祟尚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亲共融、和谐共处,并把自然美当作人格美的参照物;他祟尚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其他学生的人生志向皆不以为然,惟独对曾哲的述志感兴趣:

南朝山水诗的美学风格及形成原因初探

第25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11月 Vol. 25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3 ────────── 收稿日期:2003-04-02 作者简介:方丽萍(1966-),女,湖南南县人,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讲师。 - 40 - 南朝山水诗的美学风格及形成原因初探 方丽萍 (青海民族学院 汉文系,青海 西宁 810007) 摘 要:以康德的美学观和姚鼐的美学风格分类为依据分析以大小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认为其美学风格是典型的优美。其形成有文化因素的原因:对器用的重视和对自然的轻视;传统的人格结构;佛、道思想的影响和儒学的衰落。亦有现实原因:对否定性刺激的肯定性平衡;庄园经济提供的物质保障;地域因素。只有到唐朝,克服了南朝的诸多局限,山水诗才会出现雄奇辽阔的崇高之美。 关键词:南朝;山水诗;优美;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3)06-0040-04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我国传统文学对山水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游山玩水,摹山范水一直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一大 内容。“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1] “游山水诗,应以康乐为先也。”[2]作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我国的山水诗形成于谢灵运,在南朝出现第一次创作高潮。 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或多或少是当时人们社会心态的反映。南朝山水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十分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特征。本文尝试着从美学风格的分析入手来发现其中的部分内涵。 一、美学风格分析 (一)关于美学风格的分类 在中西美学史上,有着许多的关于美学风格的分类方法。清代姚鼐将美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类。在《复鲁絜非书》中,他是这样描述的: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鏐骥;其于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生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漻人也,忽其如欢,藐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从姚鼐的论述中我们可知,他所言的“阴柔”即后来美学界普遍认同的优美,“阳刚”即崇高。 与姚鼐同时期的康德,在他的美学名著《判断力批判》中也将美分为“美”(即后来人们所说的优美)和崇高两类。 我们首先看他是如何界定这两者的特征的: 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 它(审美判断)的规定不是根据一个概念而是那在心意诸能力的活动中的协调一致的情感。 崇高情绪的质的:一种不愉快感……意识到它自身无限制的机能。 它们却更多地是在它们的大混乱或极狂野、极不规则的无秩序或荒芜里引起崇高的观念,只要它们同时让我们见识伟大和力量。[3]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断: 二者所言的优美的主要特征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相契合,令人不需要任何深度的思考而愉快、轻松。优美的主要体现是心理愉悦,是一种诸方面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是由外界的表象直接引发的与现实利益无关的内心的满足。在自然界中,只要不对人造成威胁、不引起人的恐惧感、罪恶感、厌恶感或渺小感而是令人体会到亲切、宁静、悠然等的物象都是优美。与优美相对立的美学风格是崇高。崇高不是一种感官或心意的愉快,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张、振奋和压迫。优美是缓慢的、静的、小的,崇高是迅疾的、动的、大的。优美是愉快和谐,崇高在初始状态是不愉快、不和谐,是让人畏惧甚至令人颓丧的。在优美面前,人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崇高,则需要人在斗争中证明自身。 (二)从文本入手分析南北朝山水诗的美学风格 在南朝时,进行山水诗创作的诗人很多,几乎所有士族文人都有吟咏山水的诗句,集中进行创作的有谢灵运、谢朓、阴铿、沈约等人。如谢灵运的《邻里相送至方山》、《七里濑》、《登池楼》、《登江中孤屿》、《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从斤竹涧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②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诗特点 思想内容: 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2 、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 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白鹭”、“阴阴夏木”“黄鹂”四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四个意象渲染了宁谧清幽的环境氛围,将积雨之 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表达诗人由衷的喜爱之情。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

山水诗词鉴赏

第七讲山水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中国古典山水诗词发展的脉络,分析其中的名篇佳作,归纳出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山水诗词中的文化意蕴。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山水诗词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山水诗,诗歌的一种。以山水名胜为主题,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抒情诗。对景物观察细致、形象清新逼真、语言富丽精工是其主要特点。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朓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撷英 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创作以大谢为形成期的标志。如《登池上楼》。 第二位诗人是谢朓,世称“谢宣城”。《之宣城郡出新蒲向板桥》:“江路西南永,

中国古代山水诗读后感

经典材料阅读读后感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徐霞客游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最为灿烂的组成部分,而山水诗又是古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题材。山水诗,主要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通过阅读山水诗,人们虽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却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中国地理名著,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描绘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一条条清澈秀美的河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这首诗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诗以“噫吁嚱,危乎高哉!”开篇,给全文奠定了雄伟豪放的感情基调,然后又是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更加写出了蜀道之难。接着诗人从“蚕虫”和“鱼凫”的古代神话开始,写出了蜀道之难,又写了“五丁开山”的故事,给全诗笼罩了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使读者的思绪从蜀道之难,一下转到了古代神话故事的悲壮和神秘当中。然后通过侧面描写黄鹤不能飞过,猿猱不能度过,衬托出了蜀道的高和险。接着又正面描写蜀道的泥泞曲折,也描写出了蜀道的山的层峦叠翠。之后连发感叹,笔锋一转开始写开始具体描述蜀道之幽深恐怖,飞鸟悲鸣,古木参天,子规啼血,月色朦胧,渲染出一种寂寥凄厉的气氛,从侧面描写蜀道之难。又是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得情感更上一层。接着诗人直接描写蜀道的景色:山峰一个接一个,距离天空不过一尺,干枯的松树倒着挂在峭壁之上,湍急的溪水,飞流的瀑布在山间流动,巨石在山间崩裂、滚动,产生出巨大的声响,如同打雷一般,通过视觉和听觉,一幅险恶的蜀道仿佛浮现在读者面前。后面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对藩镇割据的担心,深化了主题。 李白的另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

(提纲)中国古代诗人的山水情结

中国古代诗人得山水情结 摘要: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山水诗就是其中发展较为充分得一种, 古代诗 人寄情山水,对山水怀有特殊得情结,吟咏山水得诗作也就是层出不穷,历代文人屋客 留下得宝贵诗作传颂至今。本文由山水诗得定义及特点等内涵入手, 结合实例分析了我国古代诗人对山水不同得情节,然后论述了山水诗得不同变现形式,最后从历史、社会、 文化及诗人自身得生活经历四个方而分析了古代诗人纵情山水得原因。 关键词:诗人;山水情结;影响因素引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神奇得大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也为人类得艺术文化创作提供了宝贵得素材。古代诗人游历山水时, 往往被大自然激发超创作得灵感,感情丰富得诗人对山水似乎怀有一种特殊得情结,她们不光赞美神奇得自然山水风光,更重要得就是透过山水进行思考,或抒发人生哲理,或叙述对生活得感悟,或舒寓复杂得感情。由于古代诗人得自身经历不同,再加上特定得历史时期,社会情况各异与主流文化导向得影响,不同得诗人对相同得物象也会有不同得感悟,她们以其丰富得感情经历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山水情节得诗作,在浩淼得诗作中@下了浓屋重彩得一笔。 一.山水诗得内涵(一)山水诗得定义 山水诗就是谢灵运开创得,主要以描写山水风景为创作目得得诗歌题材,兴是于南北朝时期。其中得山水可以就是纯自然得山水,也可以就是经过人工修饰得山水。诗中描绘自然山水,使山水诗成为一个审美意象,而且注重借景抒情,借山水传达诗人真正得情愫。鉴赏山水诗作既要能够绘山水之景,更要品山水之情。 我国山水诗得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她们风格迥异,但都有很高得成就。 (二)山水诗得特点 有先,山水诗中得山与水都就是客观存在得。自然界得山与水就是山水诗得主体,就是诗人主要得描写对象。它可以经过人工得装饰但就是必须真实得存在, 这样才能够保证描写得准确性与真实性,不会脱离现实得基础,从而使得整有诗具有活得灵魂。 其次,主从关系明确。虽然山水诗都会寄托诗人得情感在其中,但就是这并不说明山水诗中山水得描写就是为了情感表达而服务得,相反得就是作者得情感就是在山水得基础上自然流露出来得。山水诗中完美得将山水独立于了情感表达之外,保证了山水不就是情感得陪衬、渲染品。 再次,寓情于景。虽然山水诗中很少甚至不会出现直接得情感表达,但就是我们依旧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当时得思想感情,这就就是寓情于景手法得运用。 这就要求诗人在山水系物得选择上要既要符合读者得审美观念,同吋还要注意景物之间得合理组合、与谐统一。 最后,综合性。山水诗不仅仅应该包括“山'',也应该包括“水”。以山与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在不影响其主要地位得基础上可以适当得加一些人物、花草等其它景象。 二、中国古代诗人不同得山水情节(-)赏录言志、寓情于景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导语:李白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编先秦文学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文化意蕴与呈现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文化意蕴与呈现[摘要]中国古代山水诗充满着灵性之气,充满着儒、道、佛的精神思想,成为古代诗人逃避现实、抒发胸臆、寄托情思的媒介,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和内涵。 [关键词]山水诗;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山水诗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古代的诗人们,一方面响应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品评时政,充满了人生的忧患意识和关心民众的社会良知。但是由于社会黑暗,危机四伏,他们往往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其用世之心受到严重的挫伤。这些诗人不愿与统治当局同流合污,为求保命不得不从与现实直接对抗中撤退下来,隐退避世,“独善其身”,到《老子》《庄子》和《周易》中寻找精神寄托,投身田园,怡情山水,通过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淡化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挫折和打击,以宣泄心灵的痛苦和压抑,在自然与社会的对立中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抨击社会的不平和现实的丑恶,以此达到内心积郁的宣泄。古代的诗人们寄情山水以求心里苦闷的解脱,就其思想渊源来说,离不开儒家、道家理论和佛学的影响,但由于他们生活态度不同,学识气质不同,特别是个人生存的时代背景不同,同样是游山玩水或寄情自然,则表现出迥异的人生境界,包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 一、描写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寄托遗 世独立情怀老庄的自然观,即那种消除物我对立,通过人与自然的圆融,进入精神的忘我状态的思想,得到了魏晋诗人的认同。魏晋时期,现实的污浊黑暗与自然的清新美好形成强烈反差。他们在自然中体味到了与尘世纷争迥然不同的恬淡闲适和空明宁静的乐趣。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对当局的腐败、山河的破碎、经济文化面临崩溃的现实,多有不满和苦闷,但他们本身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又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反抗现实。于是,这些人便在远离现实的精神世界里来求得主观上的满足,把身心投入到自然界中,游山玩水,寻胜探幽,追求恬淡、遗世独立的精神生活。 “竹林七贤”生当魏晋易代之际,他们对时政不满,便疏狂物外,放浪山水,崇尚老庄。在“七贤”之一嵇康的笔下,世道混乱,险象环生,不可久居,而“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石番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其十四》)。自然界是多么美好,让人何等的洒脱舒展。这其中流露出来的对山林田园的亲和,对闲适自由的倾心,又是何等的强烈神往。这与世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表现得十分彻底。读完这些诗,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山水园林的放纵情怀,作者就要被窒息,也只有投身于恬淡宁静的自然之中,人们才有可能恢复人性的本来面目,才能实现心态的平衡。魏晋时的其他名士也 不过问世事,完全寄情于山水。左思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招隐二首·其一》),王羲之的“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音;虽无萧与歌,咏言有余馨”(《兰亭诗》),清纯质朴的大自然可以让他们怡情悦性,是能够让他们排除积郁、宣泄愤懑的寄托之所。自然山水所具有的审美魅力能使他们留连忘返,沉醉其中。“因为他们游览山水的逃避现实的态度,和山水本身即是自然美的表现的道家思想,都和他们的生活思想合拍,所以游览山水和他们的生活结下了不可分离的关系。”(王瑶《中古文学史论》)他们都是从现实与自然的对比中发现了自然的魅力,自然山水成为他们心灵的外围屏障,在自然山水的保护下,他们才能放任自我,感受到本真生命的律动,从自然中感悟到对功名与现实的超越,得到一种慰藉和解脱。 “竹林七贤”等魏晋诗人赋予了自然山水以浓厚的审美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他们诗中的自然景物只是突出了自然山水的独立性、客体性,而不是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他们把自然看成是无所依傍的独立自主的存在,并把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应该说,这是人在初步觉醒之后必然产生的现象。所谓人的觉醒,无非就是人相对于自然、社会具有了独立的意识,因此,此时的山水诗,也必然是把山水当作外在于人的自然的客观存在来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鉴 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品鉴 诗的基本内容在题目中已经传达了出来,诗人在黄昏时分,居高临下,还望京都。“白日”二句写京邑巍峨的宫殿,“丽”显示出光泽感。“余霞”四句写京邑郊外景致,为小谢名句。轮廓清晰,音节圆转,属对精工,秀气成采,故李太白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结尾数句抒发去国怀乡的惆怅之情,从中折射出谢跳等士族文人内心深处的危惧与苦闷。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品鉴 真实、生动地层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北国风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迥然不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简洁空灵,“风”是动力,有了“风”,由静态的美

转化为动态酌美。风格浑朴自然,悲壮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品鉴 “青山”、“绿水”对仗工丽,“潮平”、“风正”恢宏而新奇。“悬”字妙。“海日”两句妙绝千古,殷蹯云:“诗人已来,少有此句。”(高棅《唐诗品汇》)“生”、“人”二字写活了“海日”、“江春”。尾联透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苏轼山水诗艺术特色

苏轼山水诗艺术特色 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李静颜[内容提要]大自然的山川流水在诗人的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这是因为不同的诗人对其所描绘的山水有不同的理解,也因此表现出独自的艺术特点。思想旷达通脱、襟怀开朗宽广、诙谐幽默、风趣机智的苏轼笔下的山水也因此而变得,流动活泼、奇势迭出、生气蓬勃、富有灵性、趣味无穷。 [关键词]山水诗动态美趣水墨写意 苏轼,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四川眉山,从小便受大自然的陶冶,他的一生,足迹达到北宋国土的大半,饱览祖国各地风光,政治上受挫时,他便寄情于祖国的山水之间,因此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歌咏山川之美和其山水之乐的优美诗文,成为一笔宝贵财富。虽然苏轼不是第一个写山水诗的作家,但因受其生性和特殊的经历影响,他笔下的山水诗也独具魅力,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对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作一简单概述。 一、动感之美 中唐诗论家皎然在探讨诗歌如何表现自然美时,提出了“状飞动之趣,写冥奥之思”(《诗议》),捕捉山水风云“萦回”、“盘礴”、“舒卷”的“千变万态”,使山水诗中的景物形象呈现出“气胜势飞(《诗式》)的美。这是对古典山水诗丰富艺术经验的一点总结,下面我们来看看苏轼是如何表现自然山水的动感之美。 苏轼主张,画水要画出“活水”并“尽水之变”,反对静止地刻画“死水”(《画水记》),其诗作亦如此,在他笔下,涌现出许多富于动态、音响和情趣的活水。看看下面几首诗: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从高来,一一投涧坑。 ——《新滩》 这是乱石嵯峨的新滩水,白浪高耸似雪城,其湍急陡落之势,真是惊心动魄。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斗。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愿随琴高生,脚踏赤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开先漱玉亭》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长输

山水田园诗鉴赏

诗词鉴赏专项复习(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中国山水诗的山水与田园情趣合流

中国山水诗的山水与田园情趣合流 摘要中国山水诗是在魏晋时代经过庄、老玄学浸濡而产生的,因而其显现的特质必然反应出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哲学旨在追求人的精神从世俗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其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修养。例如:通过“虚静”和“忘我”以超越人间世俗而回归自然。所谓的“虚静”、“忘我”,就是排除分析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活动,及情绪性的感情活动,俾使个人的精神摆脱一切的束缚。由此去感应万物万象,从而把握自然的本质。这种虚静、忘我的心境去直接感应物象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性的观照,是一种美感经验的精神状态。自然山水在这种审美观照之下,可以自适其性、自得其所、自陈其貌。然而在盛唐时期大量创作的田园情趣合流之作,给中国山水诗另外开辟了新的途径,得以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主流。 关键字山水田园隐逸 说起“山水”、“田园”等词的时候,不得不会让人想起“恬淡”、“自适”这样的字眼,这样的字眼背后很容易就会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王维、孟郊、韦应物、白居易等等名字,他们既写田园诗,也写山水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的山水诗都含有田园情趣。所谓的“田园情趣”并不是指诗中一定有田园风光,农家事项,而是指像陶渊明

的田园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若“牧歌式”的,恬淡、自适的情趣。而这类诗在盛唐盛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对陶渊明的追慕,而是由于隐逸之风在盛唐的盛行。 隐逸是魏晋以来时局混乱,士大夫或为避难全身,或为离自适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在盛唐时期乃是治世之秋,正是有志之士通过仕途大展雄心抱负的时机。然而就在仕进者如潮的同时,却存在着一股隐逸之风。这不得不归因于自李唐开国以来,皇室对隐士的礼遇,经常临幸、礼聘,或封赏、嘉奖闻名的道士和隐士,以便笼络人心,点缀太平,以示“天下归心”。于是有心入世者,也可以利用这种情势,以隐者的声誉和姿态,走“终南捷径”,以登庙堂,即使不能如愿以偿,也可以获得“高士”美名,以此沽名钓誉。统治者以隐逸为高,更是激发了在朝官员对山水田园的爱好,在那样的一个盛世,也给他们提供了寄傲山林的生活条件及环境。因此,山水田园既可以是“终南捷径”,亦可以是修身养性或是政治失意的归宿。这种崇尚隐逸的风气,自然会引起对“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追慕。从追慕其隐逸之志,以及其高洁不群、任真自得的人格,进而欣赏他表现田园情趣的诗。而陶渊明的诗之所以能经由几百年的隐晦而重见光明,一方面由于当时隐逸风气盛行,诗人对隐逸的歌咏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个发展到盛唐,一臻至完全成熟的阶段,是人们开始重新发掘并重估诗的“过去”。就是在这种重估过去的过程中,配合着隐逸的诗潮,陶渊明的恬淡、自适的田园诗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古代文学隋唐文学题库

1.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2、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3、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曹操的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7、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8、宋熬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9、《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10、曹丕与文士们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1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12、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13、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14、建安七子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锺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15、王粲在归顺曹操之前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16、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 17、锺嵘《诗品》王粲的主要特点是“发愀怆之词。” 18、刘熙载《艺概·诗概》说王粲诗歌“悲而不壮。” 19、与王粲不同,刘桢的风格是“壮而不密。” 20、蔡琰的《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 21、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收到蔡琰《悲愤诗》的影响。 22、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23、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 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4、东晋末年的伟大士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 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山水诗

中国古代山水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古代山水诗篇1:上三峡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2:游九龙潭 朝代:唐代 作者:武则天 原文: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3:点绛唇·醉漾轻舟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4:江神子·江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灵运 原文: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中国古代山水诗篇6:十月之交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