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輸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国家“三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是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先行官。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攻坚时期,也是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中央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迫切要求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本文主要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交通运输;创新模式;发展趋势

1、共性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对共性技术的研究,更多地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泰奇提出了基于技术的产业模型,他把产业技术分解为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认为共性技术是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由于共性技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对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其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引导型,共性技术的研究主要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进行产业技术布局,国家仅在市场机制失灵的前提下进行政策引导或资金支持;另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其目的主要是技术追赶,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并通过政府手段进行共性技术的共享扩散。

2、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的科技创新模式可以用“差别化、封闭性、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几个特点加以描述,其结果是创新活力不足。

差异主要是指不同的创新主体,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大单位,大企业是科技创新行业的宠儿,无论是科研项目、科技经费和技术的推广,政府将不遗余力的支持,对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态度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然而,中小企业的创新不可忽视,施工、运输服务和最接近实际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其他领域,在民间的“所谓的大师”,“大众创新、创新”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考虑的目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新的中小企业,例如,从第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科学和技术项目是由超过一半的小企业完成的发明;进入80年代后,这个比例增加到大约人均70%,小企业的创新发明是两倍作为大企业。

封闭主要是指传统产业创新模式、政府主导项目的技术创新将有许多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在社会创新的动力将有浓厚的兴趣,在交通科技创新和排除的力量,只有在科学和技术的大型企业项目资金转移,之间许多研究机构的数量。由于信息不对称,外界对行业内信息的获取非常有限。科技需求在行业在哪里?如何研发,科技成果如何应用?应用效果?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外人所不知道的,这也造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智能运输系统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于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我国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在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有了不少实际成果,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雏形,或实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收费系统,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或城市开始采用或试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广东省的佛山市,从1996年开始在该市周围的23个收费站点推行电子收费系统,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样,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费系统;结合交通工程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旁一般都埋设了光纤等信号传输线路,有些还安装了车辆探测装置和可变式信息显示装置,便于其后的交通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外国的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智能运输系统的产品。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且道路网络的扩展会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一、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中从事社会化运输的一个重要部门,交通运输业既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第三产业中属于流通部门的一个主要行业,它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四化建设中的先行官,合理布局生产力的有力杠杆。它的合理发展和布局,对中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 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首先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发展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购、销、存、调等环节的有机结合的。要把商品最后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最终消费,只有凭借交通所实现的商品位移。所以,发展商品经济无疑是必须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前提的。 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意味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而统一市场的建立,就要使货品、要素和信息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要以建设、发展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为重要前提的。 三是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区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发达。也就是说要靠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实行地区间优势互补。而要使各地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使各地区优势商品能得以在各地区间顺畅的互相交换、流通,离开了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是很难想象的。

2.是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乃是推进中国“四化”进程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一条必由之路。而要这样做,一条重要对策就是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支持。而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则是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必要物质前提。 3.是实现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必要先行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总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的相对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确已有了显著改变,但与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继续向全国纵深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 1.建国以前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特点。我国古代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 (1)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显著。旧中国的大部分交通运输设备都掌握在外资手中。交通线路成为反动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2)数量少。从1876年在中国简称上海——淞沪的第一条铁路起,直到1949年的73年间,我国一共修建铁路2.2万千米,每100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仅有铁路0.23千米,是世界大国中拥有铁路甚少的国家之一。 (3)质量差。旧中国的铁路线由于主要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直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随着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的产业发展和消费结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以瓶颈制约的缓解为特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总结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世纪初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坚持和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升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继续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把提高运输能力与优化运输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当前供需大体平衡,瓶颈制约大大缓解的情况下,应坚持综合发展。综合利用的原则,调整发展思路,从我国国情和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与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改善运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运输能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输业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扩大和巩固运输市场。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加大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改革力度。“十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一些重要领域必然会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交通运输业必须适应这一需要,破除“特殊论”,加快改革步伐,在付业统一管理和政企分开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的增长 1、客货运量:由于经济增氏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GNP的弹性值将会进一步降低,增速趋缓。但在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客货运量仍将继续增长。 2、运输能力:由于“八五”、“九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后期(1998一2000年)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安全监管的手段与途径(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安全监管的手段与途径(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安全监管的手段与途径 (最新版) 交通运输业发达特别是道路运输业发展,是**成为产业大市、工业强市的重要条件,是保障**经济迅猛发展的血脉。据2012年数据统计,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65.4万吨公里,大量工业原料的运入与工业产成品的运出,既带来经济繁荣,但另一方面,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而就交通运输行业而言,营运车辆特别是外地营运车辆在本市造成死亡事故时占比很大,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最近,发生的**区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就是一起外地营运车非法改装超载16倍以上,造成3人死亡的较大事故。 要抓好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就要抓道路运输行业安全作为重点来抓。

一、加强安全监管中的行政指导。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多,流动性大,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因此,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行政指导。要对原来安全管理中零星、不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工作进行总结归纳,逐步推行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行业安全监管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和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达到“事先指导、事中规范、事后巩固”的行政管理目标。 二、逐步建立货运源头的行业安全监管机制。继续落实《**市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从2013年开始实施,但真正能落实到位还尚需时日,建议将源头治超列入各区、各镇(街)的安全生产考核内容。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货运源头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责任,真正使超载车辆出不了厂门、货场。 三、落实车辆动态监管机制。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下发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2014年第5号令),加入资金投入,按照规定建立起可融入全国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高速铁路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路网密度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 3,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4,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3年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3-6-13文章级别:0 点击:74次) 在持续扩大内需政策和“入世效应”的综合作用下,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长8%。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温度表”,在供给充足和内需、外需强劲增长的双向拉动下,呈现出和经济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基本保证。 经过“九五”、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大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瓶颈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交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有所改善,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宏观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003年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世界经济继续复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效应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国内供给与需求继续较快增长,将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将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允许各类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和运输经营将推动交通运输业市场化步伐加快,但由此也带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一、影响2003年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宏观政策将继续支撑经济稳定增长,这将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性,但为了防范财政风险,在国债投资的力度上将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做

出灵活的调整;货币政策则将继续保持稳健性,为了继续扩大内需和活跃整个经济,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将不断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而有效的配合,将会对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在积极而又稳健的宏观政策推动下,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市场自主增长力量将进一步增强,住房、汽车、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新的消费热点,将继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7.8%。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继续向好,将为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制度与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 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将极大地增强人们的信心,新一届政府必将会以更大的力度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难点主要在农村,如何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是新一届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发达地区先富起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有迹象表明,许多地方政府已把“先修路”作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这无疑会使经济和交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2003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保证,从而促进整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和入世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将为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保证。 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从衰退中缓慢复苏,尽管复苏的力度不大,但仍可望取得超越2002年的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2.9%,增速比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速因此将有较大的回升,从2002年的2.8%上升到8.8%,工业化国家的进口增长将由2002年的1.1%提高到7.7%。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在明年会普遍加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由2002年的2.3%提高到2.7%,东亚5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由5.5%略降为5.3%,新兴工业经济体(香港、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 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不够发达,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交通比较发达,而中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的汽车数量只有的,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第七要素——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七、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7.1 关于印发车辆动态安全生产监管的通知7.2 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管理使用制度7.3 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7.4 安全监控值班制度 7.5 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管理台账 7.6 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检查维修记录 7.7 车辆GPS动态监控记录表 7.8 驾驶员违规行为管理台账 7.9 动态监控值班记录

某某有限公司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管理使用制度为切实加强公司营运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监管,确保运输安全,实现道路运输业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知》,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安全监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全面监控,重点控制”的原则,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指挥。 第二条所有安装安全监控设备的车辆和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安全监控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工作责任心强。 第四条监控设备维护人员,负责监控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证监控设备工作正常。 第五条安全监控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第六条安全监控人员值班时应按规定时间提前到岗,做好交接班的准备工作,接班人员未到岗时值班人员不得离岗。 第七条安全监控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车辆的实时监控,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第八条值班人员值班时,应认真做好安全监控,不准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其他网站等与安全监控工作无关的事。 第九条对夜间运行的车辆,要重点进行监控。对零点以后运行的车辆每一小时进行一次安全提示。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08/19 --------------------------------------------------------------------------------------------------------------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对运输生产的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运输组织,积极挖潜扩能,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使运输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当前我国运输生产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运输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6个月, 铁路日均装车10.39万车,同比增加6345车,增长6.5%。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加7748万吨,增长7.3%。二是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铁路完成煤炭运量5.2亿吨,增长9.3%。煤炭新增运量占铁路新增运量的58%。煤炭港口发运1.85亿吨,增长11.7%。其中内贸煤炭发运增长23.7%,外贸出口同比减少19.8%。另外,石油、化肥农药分别增长7.1%和14.3%。港口共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和海洋原油分别增长9.6%和11.2%。三是公路运输稳步增长。由于治超和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和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63.1亿吨,增长7.9%。四是水上运输增幅较大。中海、中远、长航三大航运集团水运量完成

3.5亿吨,增长15%;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18.1%;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22.4万箱,同比增长25.3%,增幅高出外贸货物吞吐量7.2个百分点。 二、当前运输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尽管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突出表现在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运输需求有所下降。 (一)全社会运量增幅下降。上半年全社会不同运输方式运量尽管增长8.9%,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从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看,除铁路仅增长0.2个百分点外,公路、水运、民航则分别下降7.4、4.4和28.6个百分点。 (二)铁路运输增幅减缓,部分省市增速回落较多。上半年铁路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减缓1.7个百分点。据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铁路运输比较紧张的省市反映,今年春运以来,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逐月缓解,尤其是进入二季度后,运输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广东、江西两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4.6%和1.5%,增速同比回落24.2和23.7个百分点;湖南、浙江和福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 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实行处理,通过相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实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RULES,ISO9735), 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当前, UN/EDIFACT标准已占据世界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当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个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绝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升处理速度,减少雇员; ·准确水准提升; ·功能趋向多样化。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转型 周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一、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从“四个审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新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从世界交通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仍在快速增长,结构不断升级,服务要求提高,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一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货运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大运量、低价值货物运输的需求依然旺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产生的小批量、高价值货物运输的要求更加急迫,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输需求日趋强烈;人们选择交通模式的观念及行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快捷、舒适、方便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交通的服务形式、内容和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员与物资流动性显著提高,人们出行的距离和次数不断增加,对客运的安全、便捷和货运的经济、可靠等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均等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货运输需求升级。四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降低运输成本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这些需求变化表明,交通供给能力需要继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2)交通发展正处于建设关键期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参照发达国家交通发展历程来判断,我国还要持续15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结束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是实施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交通发展规划的关键期,仍然需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根据清华大学、交科院“交通与发展研究”课题的测算,我国公路建设投资

我国交通运输业: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业: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在高速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从前的人力、畜力运输发展到现在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甚至管道运输等基本交通运输方式分工协作的综合运输阶段。所谓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的经济流动的总称。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和经济的基础结构,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更是国土开发和城市产业布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量也快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一达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里程数同样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到了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建规模超过了1万公里。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21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较2021年增长了38.79%。全国高速公路网路仍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加快。截止到2021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9.6万公里,较2005增加了4.1万公里,增长了134%,平均年增长率为19%。交通运输设施基本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设施规模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今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交通运输规模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规模来说仍然偏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按照人均数量计算和按照国土面积计算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甚至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①可以直接把货物从发货①不适宜大批量运输;②长 处送到收货处,实行门对距离运输运费相对昂贵;③ 公路门一条龙服务;②适于近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④ 距离运输,而且近距离运消耗能量多。输费用较低;③容易装车; ④适应性强,可作为其他 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 成本低、污染小、安全经周期长,容易受航道限制。 济,水路运输可以实现大 水运批量运输,而且所利用的 江、海都是自然资源,不 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有 利于环保。另外,水路运 输减少能源能耗,减少了 对环境的污染。 ①巨大的运输能力;廉价①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 的大宗运输;③较少受气长;②受轨道线路限制,灵 铁路象,季节等自然天气的影活性差;③直接“门到门” 响,能保证运输的经常性运输量小,必须有其他运输 和连续性;④计划性强,方式为其集散、接运客货; 运输能力可靠,比较安全,④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 准时性强;⑤收益随运输不利运较短距的运输业 务; 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⑤运输中成本中固定费用

发展方向规划思路 ①开展公路快速客货业务;②建立集约化①公路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经营的运输企业,行政区域的界限将淡化;原则;②综合运输协调发展③强调在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及不同方原则;③局部服从整体原则;式、对象的合作;④建立并运用运输信息④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管理系统;⑤运输组织方式按生产力水平⑤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分层次发展;⑥加强运输管理;⑦各级政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府、经营主体积极响应。 ①运输功能拓展,运输方式变革;②船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 专业化、大型化、低龄化,运输全球化;合,分析宏观社会经济与水③泊位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卸机械自运发展的关系,从战略角度动化;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出发,考虑较广阔的地域和的运输经营方式;⑤航运经营观念的新变较长久的时间,统筹规划、革;⑥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的转变。实事求是,提出未来航道网 建设战略指导方针及总体航 道网层次及结构配置关系, 并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及交通 规划方法进行论证与分析。 ①国有铁路公司化;②国有铁路民营化;除要遵循公路网规划的六原 ③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扩大铁路经营范围;则外,还要遵循以下两条原 ④铁路旅客运输重新受到各国政府的重则:①铁路网规划要服从国视;⑤提高旅客列车的速度;⑥发展高速家宏观效益原则;②铁路规铁路;⑦重载货物运输;⑧新型大功率机划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原车;⑨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指挥系统。则。

交通运输部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科技进步与经费 【发文字号】交科技发[2013]540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3.09.07 【实施日期】2013.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交通运输部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交科技发[2013]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位,部管各社团,有关交通运输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发

展的中心任务,切实把握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发展规律,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充分调动全行业全社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面向发展。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创新组织,推动交通运输创新发展。 --开放协同。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积极吸纳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全行业全社会开放协同创新机制。 --重点突破。针对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牵动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明确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全面提升。建立适应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提高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发展水平,打造交通运输升级版。 二、总体目标和实施途径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形成开放协调、充满活力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行业创新能力得到新提高,行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和信息化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实施途径: --重大科技突破引领。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