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ⅲ第4课宋明历理学每课一练(1)
2017-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4课 宋明理学 作业1

2017-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作业1未体现该内容;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王阳明的思想。
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3.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解析:选A。
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探究理的方法上,朱熹强调向外探求,陆九渊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
所以答案为A项。
4.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解析: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信息“天良”“问心”等,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这是王阳明的思想。
5.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
6.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解析: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是因为思想为政治专制等级服务,压抑人民反抗。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7.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根底夯实1.右面?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这幅图表达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以下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解析?一团和气图?中的三人合一说明的是儒、释、道的"三教合一〞,这是宋代理学产生,B项正确;A项"隋唐时期〞的时间信息与"初露端倪〞的阶段特征描述不一致,表述错误;C项中"三教合归佛〞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说答案B: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导学号52400034)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解析柳宗元认为佛教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故D项(政|治)统治地位,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故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并没有涉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答案D: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以下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表达"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万物的探究,获得万物的道理、知识,带有,应选B项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假设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以下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否认圣人之道B.主张格物致知D.早期启蒙思想,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王守仁,强调的是,应选择C项.|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根底,并未否认圣人之道,排除A项;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即否认了格物致知以求理的方法,排除B项; "致良知〞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标准行为,不包含思想启蒙,排除D项.|史)学家汤因比说: "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 "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是要致良知〞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因此"心〞是衡量万物的标准,应选A项.6.?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 "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能力提升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实现 .〞作者认为朱熹() (导学号52400035)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理学原那么进入人的生活世|界相当注意〞"强调这种原那么在〞,说明朱熹重视理学原那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理学实现了儒学〞符合材料关键句的意思,故C项正确.,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根底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表达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以下对这一"哲学智慧〞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老思想使儒学注重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相结合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从而使宇宙本体论、心性修养论、为学方法论连成一体,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故B项符合"哲学智慧〞的限定.A项是儒学的影响,且先秦时期就存在;C项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特点;D项早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故排除.,答复相关问题.材料一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 .- -(隋)|王通?中说?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那么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那么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那么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守仁的言论材料三张载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dang)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中国文化概论?(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开展出现了危机.根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宋代的儒家学者是怎样应对"危机〞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 .,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危机: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应对:弘扬积极入世、关心现实的儒学传,创立"理学〞.(2)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那么认为是"心〞;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那么主张"致良知〞而不必外求.(3)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此题的A、C、D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
答案:B2、“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董仲舒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可以判断应为朱熹。
答案:A3、以下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解析: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理”在心中,故D项不符合。
答案:D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与题干中“忠、孝、节、义”的进步思想一致。
答案:C5、“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答案:B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 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 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2. 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 倡导“三纲五常”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 老庄思想B. 程朱理学C. 王阳明“心”学D. 孔孟之道5. 今天,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统一,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责任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①大一统思想②理学家们重气节、强调个人社会责任的主张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④清净、无为的小国寡民主张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6.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 先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7. 康熙帝在给《朱子全书》作序时说:理学“于世道人心之所关匪细”,“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为外内为一家”。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同步测试学习精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贵儒”又“尊道”2.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 )A.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3.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 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 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 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 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4.“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5.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 自然天体运行规律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D. “天人感应”的理论6.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7.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A. 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B.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C.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D. 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
应选D。
2、〔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
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
3.〔2018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那么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力“道是世间万物之源”。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D.充实了伦理纲常【答案】C【解析】考察对理学的理解。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宋明理学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学习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 “仁”的学说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8.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9“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2、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4、河南大学教授程民生说:“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推动这种成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理”表达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把握“理”的方法主要是“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D、“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5、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6、“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7、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8、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宋代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张载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表达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二】非选择题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右图是少林寺内的一座碑刻拓片,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图”的人物。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岳麓版必修3 (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对应学生用书P12)1.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道教思想B.道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解析: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此被称为“理学”。
答案:A2.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因果轮回 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和向二程求教,得出所指为宋代理学,故B项正确;A项是佛教思想;C项是道教思想;D项是心学的主张,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
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 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陆九渊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答案:A4.“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要把握“天理”,需要采取的方法是( )A.发明本心B.格物致知C.进行内心的反省D.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程朱理学认为探究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故选B。
答案:B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人心”“良知”可知,古诗反映的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第4课宋明理学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三).doc

宋明理学每课一练1、“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
”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解析】Ao材料强调做学问要“格物致知"也就是要深刻探究万物,以求得真“理”。
这是朱熹的主张。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解析】Co天理就是指的儒家道德伦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实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3、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解析】Co海瑞规劝嘉靖皇帝反映的是海瑞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这是理学所倡导的,体现理学的积极作用。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解析】B。
“重大发展”指的是宋明理学有的新内容而先秦儒学没有的。
倡导“经世致用” 学说的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等三大思想家,而且宋明理学压制人的自然欲望,人文主义精神淡薄,因此答案选B。
5、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解析】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了人的个人需求,不符合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点。
6、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A.荀子B.董仲舒C.D.王阳明【解析】D。
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第4课 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1.位于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该庙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3.有学者认为,理学“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理学内容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坚守忍耐与关注现实人生B.哲学思辨与对宇宙自然的思考C.因果轮回与注重气节品德D.积极入世与探寻宇宙万物本原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其中“天理”是指( )A.孔孟之道 B.自然规律C.三纲五常 D.物质财富5.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
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6.“从唐末到北宋,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
”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①理即天道②心即理也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
”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表彰六经”B.“理”是万物的本原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养浩然正气”8.古代中国一儒学家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 )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9.“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 精编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宋明理学C.克己复礼D.依法治国【答案解析】B2.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①“心即理也”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A3.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B、“仁”的学说C、心即理性D、“心性论”【答案解析】A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解析】D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答案解析】C6.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坐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答案解析】【解析】选D。
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的楹联,体现了朱熹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表述显然错误。
7.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吸收了A.道家“清静无为”思想B.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C.朱熹“理先气后”思想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思想【答案解析】B8.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1032—1085)王阳明(1472—1528)朱熹(1130—1200)程颐(1033—1107)A B C D【答案解析】B二、非选择题9. (2012·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B. 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C.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D.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2. 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 .黄老之学B .佛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5.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A. 西汉B. 北宋C. 南宋D. 明清6.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书》《礼》《春秋》C. 《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 《孟子》《中庸》《书》《春秋》7.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③④D. ③④8. 《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 佛学B. 道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9.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题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X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2012·某某文综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某某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X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3.(2012·某某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4.(2012·某某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5.(2011·某某基能·23)某某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1·某某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2011·某某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岳麓版ⅲ第4课宋明历理学每课一练(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
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那么偏,缺二那么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那么肖之而已。
”这说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解析:在德清禅师看来,学习儒家经典可以学会“涉世”,学习道家经典可以学会“忘世”,信仰佛教,可以“出世”,三者不可或缺,这表达了其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主张。
答案:A
2、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表达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解析:新兴的儒学思想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伦理对现实
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A项应是西汉董
仲舒的重要主张。
B项“天理”是这一严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C项由孟子最早
提出。
答案:D
3、(2018·浏阳期末)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节,义”,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
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朱熹是儒家学者,①正确;“忠,孝,节,
义”是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②正确;“忠”表达了忠君思想,说明③是正确的。
④错误,理学也有可取之处。
答案:A
4、(2018·徐州月考)王守仁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
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解析:王守仁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其主张“致良知”主要是针对当时程朱理学日益丧失人心,封建统治出现思想危机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以下诗词中能表达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解析:在人居嘈杂的环境中居住,居然听不到车马喧,恰好说明了境由心生的主
观唯心主义观点。
符合王阳明宣扬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C
6、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
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表达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解析: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故可以排除D项;海瑞是户部主事,不属于监察部门,故排除B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
海瑞规劝嘉靖皇帝反映的是海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理学所倡导的,表达理学的积极作用。
答案:C
7、明朝政府规定:“民间寡妇三十岁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
除本家差役。
”这项法规突出反映了明代怎样的社会情况()
A、妇女道德规范严格化
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政府鼓励敬老尊贤风气
D、政府重视妇女社会福利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对妇女守制的表彰有严格的界定,也就说明明代政府对妇女道德规范严格化了。
而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A
8.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
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解析:从材料中“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又从材料中“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封闭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那么,而“人道”那么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易经》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那么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
④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2:著名学者阮炜认为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请回答:
(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1中学术价值最大的是哪个句子?(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
来即可)。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6分)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4分)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家思想的实践结果。
(4分)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
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
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第(1)问考查战国时期儒、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考查儒道思想的产生原因,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作答。
第(3)问考查秦汉时期统治者对主要思想的利用史实,列举相关史实即可。
第(4)问考查理学的产生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影响,如重气节、重主观意志等。
答案:(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②。
主要流派的主张: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每个流派答对一点即可)
(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
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是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新哲学思想:理学。
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