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1)

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1)
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1)

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

一、背景

海尔集团,在短短16 年间成长为全球家电企业十强之一。海尔的产品通过全球3.8 万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供应方面,海尔的供应商为978 家,其中不乏世界500 强企业,如GE 、爱默生和巴斯夫等。目前,海尔平均每个月接到6000 多个销售订单,定制7000 多种产品,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 万余种。

如此大规模的供应系统固然令人称羡,但也给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假设在一个仓库里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数十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上百个保管员、叉车司机等多工种工作人员,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最快需要5 ~7 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是海尔物流目前最大的课题。为了与国际接轨,海尔请来了德国SAP 公司帮助其打造现代物流管理软件系统。

二、打造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

协同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rnet 让不同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协同工作,促使分散的个体组织融合在一起,跨越企业的界限而形

成一个完整的协作市场。在海尔项目中,摆在开发商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其中物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及配送;产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下设19 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商流和海外推广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规划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发展战略(包括IT )的规划以及集团项目的审批。

经过双方充分接触,他们发现海尔项目的最大瓶颈出现在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因此,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 先与其合作伙伴EDS (美国网络集成商)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MM (物料管理)模块和WM (物流立体仓库)模块的硬件实施。

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率和顺畅。运行,SAP 在充分听取了海尔的运行意见并考察了海尔的实际情况后,于2000 年初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解决方案的BBP (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项目。经过双方7 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初具规模,并于2000 年10 月使R/3 系统下的MM 、PP (生产计划模块)、FI (财务会计模块)和BBP 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的后台ERP 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海尔通过BBP 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Internet 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它的业务协同功能,不仅可以通过Internet 进行招投标,而且可以通过Inter —net 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定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和计划交货时间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等)。

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AP 使用构架于BBP 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Internet 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三、“一流三网”与“三个零”

2001 年3 月31 日,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该物流中心高22 米、拥有18056 个标准托盘位,拥有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至此海尔的资源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成。那么,它为海尔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

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物流帮助海尔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和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这里提到的“三个零”就是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它们分别指的是:

零库存即三个JIT (Just In Time ,即时)——JIT 采购、JIT 配送和JIT 分拨物流。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叫仓库了,它只是一个配送中心,是为了下道工序配送而暂存的一个地方。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疏通过3 个JIT 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 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 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 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肘根据看板管理4 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 配送。生产部门按照B2B 、B2C 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 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 小时配送到位,全国平均4.5 天到位。

零距离指根据用户的需求,拿到用户的定单,再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海尔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

海尔在全国有42 个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可以把产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里去。零距离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意味着产品不需要积压,赶快到用户手中,它还赋予海尔不断获取新的市场,创造新市场的能力。

零营运资本指零流动资金占用。简单地说,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海尔就可以先把用户的应付货款收回来。其原因在于海尔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可以做到现款现货。

至于获得核心竞争力,张瑞敏介绍说:“对海尔来讲,物流可以使我们寻求和获得核心竞争力。一只手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了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的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获得有能力进行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我们成为世界名牌,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500 强的国际化企业。”

四、优化后的海尔业务流程

海尔成功实施的ERP 和BBP 项目,使业务流程得到明显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物流本部订单周期缩短,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以前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需要5 ~7 天,现在供应商第2 天就

可以到BBP 网站上查看从ERP 系统自动传到BBP 系统中的采购订单并打印送货单,并且准确率比以前大大提高。

●采购配额比例的管理更加科学。配额比例由原来的人工统计数字到现在的由系统根据质量考评、供货考评和价格排名三个综合因素来决定。价格排名根据BBP 平台网上招标的结果来确定。

●通过BBP 平台的网上招标,不仅提高了竞价效率和价格信息管理的准确率,而且免去了供应商的差旅费用,降低了成本。

●实现了内部供应商的计划一体化,大大缩短了内部供应商的供货周期。

●通过缺料自动报警、拉料配送到工位、微机记账等功能优化了原材料的配送流程。

●为实现原材料采购的寄售模式提供了条件,通过寄售模式将备货转化为供应商库存,减少库存积压资金。

●通过在立体库使用红外扫描系统与R/3 WM 模块实时连接,收发货操作实现无纸化,不仅使仓库管理准确,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

●产品本部增强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资金流本部通过。财务和采购业务的集成,使财务的监控和智能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ERP 系统的上线,使海尔集团原本相对薄弱的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大增强,在统一平台上完成了对集团物料编码等工作。

据海尔相关业务部门的最新统计,海尔集团通过流程整合的运营就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期从30 天降低到工2 天。

五、未来展望

这一切仅仅是成功的开始。海尔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新兴商品开发、协作应用、和海尔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再下一阶段,将完成财务上的整合。最后,实施整个电子交易市场。

海尔培训管理手册模板

海尔培训管理手册

文档仅供参考 海尔集团公司 培训管理手册 依据ISO10015:1999标准 发布日期 发送 副本控制 编号

文档仅供参考 海尔集团公司培训管理手册第0 章, 共 25章第 2 页,共11 页第0次修改 生效期: .02.10 主题:总则

海尔集团公司培训管理手册第 0章共 25章第 3 页,共 11页第0次修改 生效期: .02.10 主题:总则

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充分体现了本集团的发展战略、宗旨和满足顾客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是进行质量管理与保证的指导思想和追求,它表明了本集团对顾客在产品质量上的当前期望和潜在要求的关注。是本集团宣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承诺的追求与表示。 质量方针 为了达到和保持海尔产品在市场上稳定的领先地位,创世界名牌,我们必须: 进行领先市场的设计,用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好的产品,竭诚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因此,我们主要的工作原则是: ①ISO9001标准 ②市场需求 ③最新技术和先进标准 ④TQM ⑤不断的质量改进 ⑥职工参与 ⑦精细化,零缺陷 ⑧用户期望和要求 因集团整体产品种类较多,质量目标以各单位各自的质量目标为准,但均应体现本集团质量方针的承诺,是本集团建立、实施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充分反映与绩效改进的努力方向。在此不再描述各单位的质量目标。 本集团各单位、各级管理者,均应以质量方针为指导,以质量目标为追求,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认真执行,在保证本集团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培训管理体系为保障,规范教育与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使内部每一位员工均对企业忠诚,成为岗位的SBU。使集团的产品和服务被顾客忠诚与认可。 海尔集团公司第 0章共 25章 第 4 页,共 11页 第0次修改

海尔创造“一流三网同步模式”

海尔创造“一流三网同步模式” 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暨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启用仪式”日前在青岛海尔总部举行。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联合国驻华总协调员莱特娜女士以及全国物流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海尔的国际供应商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张志刚副主任以郭沫若的诗句“一自高丘传号角,千红万紫进军来”对海尔在中国现代物流领域内所作出的超前探索和卓越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们认为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领先技术运用,革了传统意义上仓库的命。“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对中国其它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01年3月31日正式启用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由国家863计划项目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而成。海尔国际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056个标准托盘位,其中原材料9768个,成品8288个,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四个目标: 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多种。 海尔物流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30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978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了20%,建立了强大的全

海尔一流三网物流模式

海尔一流三网物流模式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海尔独特的现代物流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了%,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海尔的综合管理体系

海尔的综合管理体系 一、PDCA管理法 海尔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不仅严格按照ISO9000(2000版)的标准建立程序文件,而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保证工作得到迅速执行的理论基础是PDCA管理方法。以销售任务的计划、组织、控制为例:每年年终,集团商流、各产品本部根据本年度的销售额完成情况,结合各产品的发展趋势及竞争对手分析等信息,制定下一年度的销售计划,然后将这一计划分解至全国11个销售事业部。销售事业部长根据各工贸上年的完成情况、市场状况分析等信息再将销售额计划分解至其下属各工贸公司。工贸公司总经理将任务分解至各区域经理,由他们将任务下达至区域代表,区域代表将自己的销售额任务分解至其所管辖的营销网络。从时间纬度进行分解:年度计划分解至月度,月度计划分解至每日。处于管理层的每一位管理者就可以对其下属每日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并及时进行纠偏控制,使管理者最终控制至每一个具体网点。这就区别于国内的一些公司只是将任务分解至每月,下达至相关责任人处,仅仅依靠对相关责任人的月度提成激励、而不对其如何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海尔集团在新产品开发、新品上市、质量管理等所有方面都是遵循PDCA管理方法的。通过这种做法就可以保证“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 二、OEC日清体系 PDCA管理方法运用于每日的事件管理,就形成了比较有海尔特色的OEC日清体系。每人均处于相应的岗位上,每一岗位均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并定出相应的指标,每人均处于指标的考核之下,激励直接与指标挂钩。指标又可分为主项指标与辅项指标以及临时任务指标等。每人在当日晚上分析当天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并找出差距原因及纠偏,以使以后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在做完今日的总结后,对明日工作做出计划。然后将该OEC日清表交至主管领导处,由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控制并对属下的当日工作进行评价和激励。下面以工贸公司品牌经理的OEC日清表为例说明上述过程。 此OEC日清表只起示范作用,实际指标比该表格包涵的内容要多。 通过OEC日清表,处于不同管理层的管理者对其下属的工作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便于及时地纠正下属的工作失误,同时对优秀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 三、激励机制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着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海尔进行物流改革前的状态 (一)海尔外租仓库较多,物流格局不清晰,中心仓库不明确,功能单一,分装、捡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均不具备,各外租仓库分散于各处,生产节奏难于调整,不便于集中管理。 (二)海尔家电产品种类多,各产品物流运作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且库位利用率不高,供方供货周期长,验货时间也较长,从而造成库存量比较大物流成本过高。 (三)物流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达到。 三、海尔的自营物流 1998年,海尔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信息化和物流的瓶颈困惑使海尔意识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正是现代物流。于是,海尔下决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这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一)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首先,是采购JIT。采购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海尔为推进物流重组,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采购。集团通过以ERP 为后台的B2B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招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了集团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共同计划、共同开发,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其次,是送料JIT。企业内部的配送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提升库存水平。第三,是配送JIT。通过对集团各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储运事业部,统一协调及控制运输业务,整合社会仓储、运输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体系,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的保障。这样,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JIT的流程速度消灭了库存空间,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二)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它体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三网”

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资料

海尔“一流三网”现代物流体系 一、背景 海尔集团,在短短16 年间成长为全球家电企业十强之一。海尔的产品通过全球 3.8 万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供应方面,海尔的供应商为978 家,其中不乏世界500 强企业,如GE 、爱默生和巴斯夫等。目前,海尔平均每个月接到6000 多个销售订单,定制7000 多种产品,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 万余种。 如此大规模的供应系统固然令人称羡,但也给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假设在一个仓库里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数十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上百个保管员、叉车司机等多工种工作人员,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最快需要 5 ~7 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是海尔物流目前最大的课题。为了与国际接轨,海尔请来了德国SAP 公司帮助其打造现代物流管理软件系统。 二、打造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 协同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rnet 让不同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协同工作,促使分散的个体组织融合在一起,跨越企业的界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协作市场。在海尔项目中,摆在开发商面前的是一个庞

大的系统集合,其中物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及配送;产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下设19 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商流和海外推广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规划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发展战略(包括IT )的规划以及集团项目的审批。 经过双方充分接触,他们发现海尔项目的最大瓶颈出现在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因此,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 先与其合作伙伴EDS (美国网络集成商)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MM (物料管理)模块和WM (物流立体仓库)模块的硬件实施。 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率和顺畅。运行,SAP 在充分听取了海尔的运行意见并考察了海尔的实际情况后,于2000 年初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解决方案的BBP (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项目。经过双方7 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初具规模,并于2000 年10 月使R/3 系统下的MM 、PP (生产计划模块)、FI (财务会计模块)和BBP 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的后台ERP 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海尔通过BBP 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Internet 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它的业务协同功能,不

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姓 名 : 黄惠婷 专 业 : 物流管理 班 级 : 09高职物流一班 指导教师 : 郑月琴 学 号 : 09620505060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2012年03月25日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68223977.html,

目录 一、前言 (一)我国市场环境 (1) (二)我国家电企业的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三) 我国家电企业主要的物流运作模式 (1) 二、海尔物流的运作模式分析 (一)海尔的物流运作模式 (2) (二) 海尔的物流的利弊分析 (3) (三)海尔的物流未来发展和目标 (5) 三、改进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建议 (一)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5) (二)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 (6) (三)根据产品的不同特征组织物行为 (6) (四)大力发展新型配送服务 (6) (五)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6) 四、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启示 (6) (一)物流再造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 (6) (二)物流改革首先应当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6) (三)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7) (四)以供应链管理思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7) 五、小结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分析海尔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摘要: 近年来,伴随家电行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利润源泉——物流领域竞争。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自营还是外包,众多家电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而海尔物流在此期间一枝独秀,成为中国物流业界关注的亮点。文章通过对海尔物流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家电企业物流海尔运作模式 一、前言 (一)我国家电企业的市场环境 中国家电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通过自主研发、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家电工业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中国家电业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家电行业的整体结构,已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初期繁多而松散的企业结构向大型企业集团迈进,形成了一批能够主导市场,具有知名品牌和较高营销水平的家电企业集团。海尔、新飞、美菱的电冰箱,海尔、小天鹅、荣事达的洗衣机,海尔、春兰、格力、美的的空调器,格兰仕的微波炉产量都超过百万台,规模达到了世界水平。行业基本上形成了规模经济,并已开始进入产业升级的结构整合阶段。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多元化经营,其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不少企业已从单一的产品扩大到多品种。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有交叉也有结合,许多综合型大公司正在发展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海尔、长虹、TCL、春兰、美的、海信、康佳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企业,中国家电业成为国内最为成熟的产业。 (二)我国家电企业的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目前的家电行业竞争中,"价格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无论是商业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在寻求靠压缩成本来度日的新途径。中永通泰"九虎

海尔一流三网物流模式

海尔独特的现代物流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矗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玳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讣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1采购來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來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木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目前.海尔集团每个丿]平均接到6000女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尬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朵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來.呆滞物资降低(%,仓库面枳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而枳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虽却相十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千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虽至少需要上百人。?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來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0骨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址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商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汁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増加了产品的技术含虽.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il?算机信息管埋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來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來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讥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为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的.海尔从垠基木的物流容器做元化、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开始实施.逐步深入到对午间匸位的五定送料管理系统、日淸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加快J'库存资

质量管理——以海尔企业为例

目录 1.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2) 1.1质量管理的定义 (2) 1.2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2) 1.3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3) 2.在宏观方面,海尔集团如何追求质量管理 (3) 2.1海尔企业的简介和经营情况 (3) 2.2保证形象,从质量给管理开始 (4) 2.2.1创造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4) 2.2.2敢于“浪费”,发生“砸冰箱”事件 (4) 2.2.3构造“零缺陷”管理机制 (5) 3.在微光方面,海尔如何追求质量管理 (5) 3.1下面以海尔洗衣机的生产为例,从采购,生产,监测三个方面去领略海尔的品质怎 样炼成的 (5) 3.1.1采购 (5) 2.1.2生产 (5) 3.1.3监测 (5) 4总结 (6) 参考文献 (6)

质量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 摘要:“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家朱兰的至理名言。如今,国家间的竞争集中在经济竞争。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竞争 1.质量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1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图1.1质量管理 1.2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上,普遍被认为有3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控制

案例10-1:海尔集团的“一流三网”

案例10-1 海尔集团的“一流三网” 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动中,海尔集团通过对观念的创新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其中在物流领域,海尔集团创新了一套富有特色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流程模式。所谓“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引导的价值增值过程提供支持。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如果没有这“三网”,那么物流的改造也是不可能的。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实现了四个目标: (1)进行为订单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集团通过整合物流,呆滞物资降低73. 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M2,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30万M2普通平面仓库的吞吐量;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要10个叉车驾驶员,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2)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667家,而国际化供应商数量比年初增加了2倍,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50%。 (3)以三个JIT方式实现同步流程。所谓3个JIT是指JIT采购、JIT材料配送和JIT分拨物流要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4)以计算机网络与新经济接轨。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服务。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在网上下达,使

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在连续16 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近两年来又悄然进行着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 次,实现了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一、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单经济 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定单。企业把定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定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定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定单200 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 多个销售定单,定制产品7000 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 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定单,采购周期减到3 天;所有的生产基于定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 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 小时内、全国在4 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 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 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次),呆滞物资降低%。张瑞敏认为,定单是企业建立现

代物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定单,现代物流就无物可流,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没有定单的采购,意味着采购回来就是库存;没有定单的生产,就等于制造库存;没有定单的销售,就不外乎是处理库存。抓住了定单,就抓住了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个牛鼻子。但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保障流通的速度,有了定单也会失去。 二、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改变了物在企业的流通方式,基本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 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 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 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万平方米,设置了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 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技术等,整个仓库 空无一人。自动堆垛机把原材料和制成品举上7层楼高的货位,自动穿梭车则把货位上的货物搬下来,一一放在激光导引无人驾驶运输车上,运输车井然有序地按照指令再把货送到机器人面前,机器人叉起托盘,把货物装上外运的载重运输车上,运输车开向出库大门,仓库中物的流动过程结束。整个仓库实现了对物料的统一编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自动扫描技术和标准化的包装,没有一道环节会使流动的过程梗塞。

青岛海尔——海尔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构筑与实施.pdf0

海尔“零缺陷”管理体系构筑与实施 王军赵立国张德华马超 青岛海尔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摘要:“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及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是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各种先进工具及方法的整合,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高度概括,是海尔多年来企业经营及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目的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管理,使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本文从零缺陷质量管理出发,重点阐述海尔推进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方法。 关键词:零缺陷;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1 背景 多年来,海尔学习多种先进的方法,包括全面质量管理、标杆对比、平衡计分卡、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可靠性工程等管理理论,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增强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绩效及塑造质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怎样在众多的方法中进行取舍,建立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成为海尔的紧迫任务。 2 零缺陷体系构筑过程及方法 面对市场异常的竞争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引入了“零缺陷”管理理念,首先确定“零缺陷”战略,找到突破口;然后由内到外,实施全面变革,构筑“零缺陷”质量文化;进而将“零缺陷”四项原则作指导进行过程优化,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完善系统,效能整合。将“零缺陷”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以ISO9001和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准则为基础,以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为抓手,借鉴世界三大质量奖项,建立了企业“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构筑“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包括领导作用、战略定位、零缺陷文化、质量教育、质量预防、质量成本、过程管理、基础建设等,建立“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标准,根据每个模块对企业的贡献度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为企业制定质量战略方向提供参考,实现了六西格玛管理与“零缺陷”理论的完美结合,融入精益生产、可靠性分析等理论,开辟了海尔集团质量管理的新篇章。 围绕“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概念,企业采取十一大措施构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作者:&&& 指导老师:&&& 摘要:近年来,伴随家电行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利润源泉——物流领域竞争。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自营还是外包,众多家电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而海尔物流在此期间一枝独秀,成为中国物流业界关注的亮点。文章通过对海尔物流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家电行业;物流;海尔;运作模式 一、前言 (一)家电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家电业及家电物流的概念 所谓家电业,意思指生产家用电器并且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的一类企业的总称。世界家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和西欧,全球83%的家电产品由这三个地区生产。目前,中国家电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制造体系,从最初引进和购买技术、直接引进生产线到现在形成海尔、格力、美的、海信、长虹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国民族家电企业集团,充分显示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受到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受到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因素的影响,短期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总体来看,长期不断走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存在很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而家电物流,就是由物流公司针对这些家电企业提供的,并且提供能够满足其生产、销售和长期发展等要求的物流服务。 2.家电物流的特点 与其他物流相比,家电物流具有本身的特点: (1)物流供应商有提供全国性服务的能力。我国大中城市家庭拥有率已超过95%,有个别城市达到99%,城市需求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普及率很

海尔独特的现代物流

海尔独特的现代物流?作者:不详 案例详情: ???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为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的,海尔从最基本的物流容器单元化、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开始实施,逐步深入到对车间工位的五定送料管理系统、日清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加快了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的30天以上减少到12天,实现JIT过站式物流管理。 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的配送网络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目前可以做到物流中心城市6-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配送24小时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4.5天,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在连续16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近两年来又悄然进行着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次,实现了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一、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单经济 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定单。企业把定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定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定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定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定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定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定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次),呆滞物资降低%。张瑞敏认为,定单是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定单,现代物流就无物可流,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没有定单的采购,意味着采购回来就是库存;没有定单的生产,就等于制造库存;没有定单的销售,就不外乎是处理库存。抓住了定单,就抓住了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个牛鼻子。但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保障流通的速度,有了定单也会失去。 二、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改变了物在企业的流通方式,基本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 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万平方米,设置了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技术等,整个仓库

(物流管理)海尔整体物流方案

海尔整体物流方案 (草案) 整体物流方案是在海尔各事业部物流横向整合之后,对海尔物流系统进行的整体设计,重新规划海尔的物流系统,包括集团内部物流组织格局的调整,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重点对海尔整条物流链(Total Logistics Chain)纵向集成,发挥整体物流之规模优势,并把“供应链”的合作思想和“市场链”的优化机制融会于海尔物流体系中,真正地发掘集团的“第三利润源泉”,让海尔集团经济体系中的“黑暗大陆”浮出水面。 海尔整体物流系统 企业整体物流系统是应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对实体供给和实体分配,包括市场预测、物料需求、采购、原料供应、货物运输、存货控制、仓储、搬运、包装、顾客服务及物流信息在内的活动予以综合管理,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向适当的顾客(Right Customer)提供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与适当品质(Right Qual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达到提高顾客服务,降低成本,增进企业利润之目的。 一、海尔整体物流系统规划 根据生产企业整体物流之结构,海尔物流系统规划为: (一)物流运作系统 1、原料供应物流(Physical Supply) 2、成品转移物流(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 3、销售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二)物流协调系统 1、产品市场预测(Product-Market Forecasting) 2、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3、订单处理(Order Processing) 4、营运规划(Operational Planning) 结构功能图如下:

从海尔变迁看企业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生产作业管理》小组学期报告 从海尔变迁看企业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Rep No. 20030116—3 Reporter: 第六组 李克端10128179 高莹10128144 黄雪飞10128158 代东凯10128121 曲向东10128239 宫国强10128146

从海尔变迁看企业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海尔,中国企业第一品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锋,目前正在倾力打拼海外市场,朝着世界500强的目标迈进。从生产系统的演进与生产效率提高的角度看,海尔已经处于由质量向柔性的阶段过渡,由全面质量管理向大规模定制和柔性生产系统方向发展。海尔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一个1984年亏损147万元的小国有企业,发展成为2002年销售收入72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可谓成绩斐然。下面我们就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海尔取得卓越成绩的原因、与世界级企业尚存在的差距以及我国企业若想在质量管理方面迎头赶上世界级企业需采取的措施。 一、海尔成功的质量角度分析 1、质量未达标前的服务领先战略 1984年,海尔已经是一个支撑不下去的亏损严重的小国有企业,如果不是因为张瑞敏的到来,海尔的命运不外乎同千千万万中小国有企业一样消亡,因为海尔当时的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观念、经营观念同其他中小国有企业一样——不重视质量与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将产品分为一、二、三等品及等外品之类,且无论属于哪一等,总归是要让它出厂,海尔也不例外。那时,海尔已经从生产洗衣机转型生产电冰箱,员工一味注重多生产产品,以期通过扩大生产与销售量实现尽早脱贫的目的,因此生产出来一批质量有缺陷的产品,这引起了张瑞敏的高度重视。为了彻底改变工人那种残次品不愁卖的优越感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一客户的投诉信为契机,张瑞敏愤然将有瑕疵的76台冰箱推到厂门前,让生产冰箱的员工亲自抡锤将冰箱砸烂,以示生产质优产品的决心,并且提出了“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及“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的口号。张瑞敏仅仅因为冰箱表面的不易察觉的划痕,就砸跑了全体员工三个月的工资,也彻底砸碎了员工靠二等品、三等品及等外品过日子的旧梦。张瑞敏不搞妥协变通的行为在员工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从此海尔走上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创品牌的海尔之路。然而张瑞敏清楚,冰冻三尺一日之寒,质量改进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张瑞敏制定了服务领先战略,即在质量达标之前,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力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力争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做到最好,以弥补暂时的质量缺陷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海尔为此订立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目标及“售前、售中、售后”的星级服务内容。售前服务——真实介绍产品的性能和功能,通过耐心的讲解和演示,为顾客答疑解惑;售中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无搬动服务”,向购买海尔产品的用户提供送货上门、安装到位、现场调试、月内回访等项服务;售后服务——通过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弥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海尔在实行“星级服务”,制定整套的规范化标准的同时,还推出了“一、二、三、四”模式。一个结果:服务圆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