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

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
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

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

一、习惯性违章及其形成原因

<一>、习惯性违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企业职工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二>、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

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现实表现,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工素质偏低,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点及用工制度等诸多因素,从事煤炭行业的职工的总体的素质偏低,特别是文化层次低,使得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煤矿企业的法规,规程理解不透,听不懂、记不住、做不到,有时甚至出现违章却不知违章。有相当一部分井下职工简直就是“规程盲”,不懂规程,就很难按规程去做。

2、现场管理水平低。现场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工人中选拔出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靠传统的经验做法去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①有的传统的做法和经验本身就带着习惯性违章的因素,由此造成违章指挥,这种违章,一方面容易造成群体违章,另一个方面,现场管理人员本身违章,为易产生上行下效的恶果。②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第一”的意识差,有的追任务,忽视安全;有的管理不规范,发现职工发现违章不说不管,视而不见,造成违章职工无所顾忌,有恃无恐。③现场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运用手中权力,违章指挥,职工拒绝作业,以卡、罚、扣相待。造成职工无可奈何的违章。

3、传统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煤矿开采有悠久的历史,长期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作业方式,也会由于新老工人的交替残存下来,正如一些新工人违章时所辩解的:“我不知道违不违章,我上班后我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如井下“点明炮,甩检漏,抓车”等都属此类。

4、个人气质类型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由于气质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和反映不同,多血质的人轻浮好动,反应灵敏,但容易散漫;胆汁质类型的人,胆量大,好猛干,容易任性。这两种人容易蛮干,冒险。粘液质的人,反应迟缓,行动不灵活,这种类型的人,由于反应不灵活,容易被动地出现事故。有时不好动,井下躺卧等违章,多发于此类。

5、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习惯性违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①职工家庭人员素质影响,家境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受家教影响,能自觉地遵守规程,但如果家庭人员素质低,家教层次比较低,如父亲、兄长本身就是蛮干,受其影响,本人也就容易造成习惯性违章。②家里经济条件的影响,因而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不易造成习惯性违章。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家务事多的人,为了忙家务,容易造成“抓车,抢罐”等违章。

6、法规,规程的变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应用和推广。为了适应这个变化,一些法规规程的条文,也必须随时更新。这有可能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新的技术设备应用,规程来不及更新,有的职工钻了空子,采取了传统的习惯做法,造成习惯性违章,二是新的法规规程出台,新老交替中,不了解的部分学习不够,照搬老规程规定去做,造成违章。

<三>、习惯性违章的行为特征表现及其危害性

党中央各级政府及企业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第一”做为安全生产的方针。并制定了各类法规,保证安全工作的进行,对于安全来说:“领导有要求,规程有规定,事故有教训,家属有嘱托,本人有愿望。”为什么习惯性违章还没能从根本上杜绝,有的甚至造成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归根结底,是由它的特征所决定的。

1、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及行为特征

①己性。任何事物都是相矛盾而存在。习惯性违章也是一样。一方面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是必然的,但又不是每次违章都造成事故,这就对违章人员造成一种侥幸心理。另一个方面,又存有利己性的一面,表现为有时习惯性违章会对违章者带来利益。主要表现为,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有时会省时省力,任何习惯性违章都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与规程措施、集体利益相对立。

②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公开性”。由于现场管理人员摆不正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所以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现场管理人员对“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监督,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使得“三违”在施工现场半公开化,领导和专职安全监察人员在场时倍加小心,按章操作,离开时,违章蛮干。由于班组长和职工相互保安,相互监督的意识差,久而久之形成了“违章现象都知道都不管”,得不良习惯。

③故意性。习惯性违章,并不都属于无知,而且在某种思想的支配下明知故犯。班前会,安全教育规程培训活动,领导一讲安全就心烦,认为都是老一套,认为天天都是老一套,把规程、纪律看成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条条框框,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出现事故,对规程规定,安全管理制度都知道,就是在操作中不按规程去做,明知故犯。

④随意性。违章人员法制规程观念淡薄。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得少,自我保安意识差,存在着侥幸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随意性,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考虑后果,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⑤隐蔽性。“三违”本身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三违者往往是不公开的,多数是背着领导和安检人员的监督暗暗的行事,其本质是虚伪的,行为是隐蔽的,抓时机钻现场管理松懈,监督检查不严和时间差的空子。利用多数手段为自己打掩护,所以有的违章现象,在不出现事故时,有时很难发现。虽然在查处惩处“三违”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有一部分仍未发现而“漏网”。

⑥腐蚀性。“三违”在某种程度上可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有的管理者在考核职工的岗效时,口头上是坚持“安全第一”实际是还是把生产任务完成得好坏作为硬指标,只看结果不看操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以完成任务的好坏来评价某班组和个人,使对个别安全意识薄弱者,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三违”屡禁不止,同时又影响了周围的职工,特别是个别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和腐蚀性更大,生产任务完成好并不是必须违章,而各别人属这种现象。

2、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和后果是:①容易造成各类事故人员伤亡事故和重大事故。②造成安全第一思想的淡化。因为并不是每次违章都能带来事故和造成严重后果,这就是违章者对安全产生麻痹和侥幸心理,条件具备时就会出现违章现象。③由于违章具有隐蔽性和腐蚀性的特点,有的习惯行为上可能带来一些效益,所以违章者在查处惩办违章严时,也就是抓安全力度大时,会小心从事,稍有松劲,就会铤而走险,同时又影响着周围的人,容易产生不良风气,致使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等出现滑坡。

二、治理习惯性违章的对策

根据对习惯性违章的分析,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其违章主体有集体也有个人。出现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造成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根除事故源。

1、加强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习惯性违章行为,最终是由大脑支配的,如果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也就是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抓现象,必然会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结果,所以解决习惯性违章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重点抓好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真正使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使每一名现场管理人员明白“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的道理。当前要认真落实矿党政确定的系统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职工按规定操作,管理人员按标准化管理,真正实现“两个规范”二是加强班组长和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只有掌握规程和规范标准,才能按规程和标准去做,因此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培训考试不合格不许上岗,不能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2、加强班组建设,发挥好班组的阵地作用。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一切工作任务都必须通过班组去实现,安全工作也是这样,通过对习惯性违章的特征的分析看,抓好班组的安全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抓好班组的建设,选配好班组长。班组长必须具备安全管理是现场重要的管理意识,不抓安全的班组长一个不用,把好现场安全的第一关。二是建立安全连保,互保的责任制,班组一个人违章,全组人人受株连,同时受到惩罚。这样有利于增强职工相互保安,相互监督的意识,相互制约,共同负责,形成一个人违章人人受株连的氛围。使违章者良心上受到谴责,使违章没有表现的市场,从而形成群防群治。

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化,从煤矿企业的各类事故的原因看,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事物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的行为。要达到人、机、物、环境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来进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根

本途径。一是解决好物的不安全状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作业环境,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和严密的监督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和必要,是职工不能违章。主要通过搞好井下现场文明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的干净、整洁、安全;加大安全的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抓好作业规程,施工措施的编制,确保作业规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向职工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完全是为了生产”“违章“就是隐患”,“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最大的幸福,以及安全培训,规范化操作增强职工安全知识等来实现。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一个“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气氛围,形成一个“不能违章、不敢违章、不想违章”,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

4、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的行为的养成,依靠教育,二靠约束,建立健全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必将对习惯性违章行为也是一种震摄。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同时建立落实制作保证机制。

①加强安全规程的落实机制,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违反规定应受到什么处罚,使安全管理有据可查。

②现场安全监控机制,解决习惯性违章,除了职能部门和专职安全监察人员外,必须落实跟班干部、现场顶岗人员,班长、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现场监控不力,造成事故的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

③现场安全监察机制,除上级公司和职能部门检查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依照自己的职责,加大检查力度,不给习惯性违章者时间和机会。

④安全的奖励惩罚机制,对习惯违章者的违章行为,一经查获必须严肃处理,对发生事物的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明确事物责任,进行责任追究,另外班组分配上要加大安全地奖罚力度,做到奖要奖的眼红,罚要罚的心疼。

制度是靠工人自觉地遵守,对不遵守制度的必须他通过强制实行,我公司及各单位在抓安全管理,制止违章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奖罚标准,对制度违章现象、避免故事起到了一定作用,成绩是显著的,但由于习惯性违章形式表现多样,习惯性违章的还没有根除,这对安全工作构成极大威胁,我们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加大习惯性违章的查处力度,根除习惯性违章,从源头抓起,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890-71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是煤矿天字号的事,实现安全生产是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最为关心和关注的一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就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这些违章现象造成的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给职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认真分析违章的成因和危害,只有减少和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才能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一、违章类型: 一是盲目性违章。一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本文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的角度,对工程施工易发的惯性事故进行了归类,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找,对防范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整改措施。可供项目安全管理同仁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惯性事故防范措施 1、前言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是快速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先决条件。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甚至于夺走员工的生命与健康、造成大量财力与物力资源的损失。事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严加防范。 2、原因分析及对策制定的思路 正确分析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研讨防范对策,抓好隐患监控整治,举一反三,抓好落实,对施工项目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综合分析施工事故发生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基坑坍塌、架体倒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架体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未防护、基坑开挖及模板工程方案不合理、施工用电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以及惯性违章等几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监控责任不明确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这几类惯性事故是项目施工的多发事故,占事故总量的85%以上。事故的发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员工的

高度重视。现就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达到遏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3、常见惯性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3.1坍塌事故 3.1.1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未制定方案,未进行技术交底,基坑未按规定放坡,未按土体情况设置护道,随意在坡顶堆放建筑材料或弃土。 2、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3、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4、施工机械停放未考虑基坑边坡的稳定。 5、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少对现场检查和维护。 6、闲杂人员在机械挖土作业区内停留。8、深基坑、地铁、隧道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分析,隧道衬砌与掌子面距离违反规范要求。 9、大型脚手架、模板,深基坑支护,施工吊篮、挂篮,深水围堰等结构体系,未进行结构安全检算,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控。 3.1.2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基坑、沟槽开挖施工,必须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按规定放坡开挖,必须设置专人监控。 2、沟槽和基坑开挖,必须根据土体自稳情况设置安全护道,车辆通行区段应加大护道宽度或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开挖基坑时,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

班组长违章指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ocx

班组长违章指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十次工伤,九次违章”,这句矿山警言告诉我们,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造成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班组长是生产一线的指挥员,所以,班组长违章指挥是造成煤矿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究其违章指挥的原因十分复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生产,造成违章指挥。 2、班组长思想上没有实实在在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真正做到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没有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急功近利,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严重。 3、安排工作时只讲结果不讲过程,在人员、材料、设备的安排与使用上,没有首先考虑安全,在安排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时,对工作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变化缺乏细致的考虑和安排。 4、班组长自身安全技术素质有限,存在着经验主义、冒险主义、侥幸、蛮干、马虎、麻痹、逞强心理等。 5、企业在对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工人处理的严,对“领导”避重就轻,纵容了“受保护”的特权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违章指挥之风。 6、职工安全业务技术素质不高,自主保安意识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抵御违章指挥的能力不足,给“违章指挥”以可乘之机。

7、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或安全管理不科学。 那么,如何有效地遏制违章指挥,减少事故的发生呢?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领导者思想上要真正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违章指挥等于杀人的思想,教育班组长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真正做到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 第二,要提高班组长的技术业务素质,加强安全技术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抓安全的责任感,提高他们按章指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管什么、懂什么、精通什么,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第三,对于班组长的违章指挥现象决不姑息纵容,坚决予以惩处。对因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的要从严处理,坚决防止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尤其要克服那种出现事故自下而上分析原因,然后自下而上逐级递减处分的做法。 第四,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业务、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抵御违章指挥的能力。 第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制度,安全目标分解到岗,安全责任分解到人,抓好落实,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文明化为主线,将安全精细管理辐射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第六,要把违章指挥现象当作重大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事关职工的身家性命,事关矿区的发展稳

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表现及预防措施(重大事故反思活动班组安全学习资料之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习惯性违章又是职员思想隐患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充分体现,是企业中最难解决的难点之一。这就给企业如何防止习惯性违章的泛滥并达到消除习惯性违章的目的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同样也是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员努力的目标之一。 一、什么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及特征 所谓习惯性违章行为就是指职员在长期的工作中习以为常的、经常性的违反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的作业(操作)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在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上。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也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操作)安全规程。所谓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就是作业者违反、违背或不遵守上述相关制度、规定的一种行为,它是习惯性违章的本质特征。 2、简单、快捷。习惯性违章由于不按作业规程。失去了规程的制约。一般感觉都比较方便,顺手。有省工、省力,简单易行的特点,作业人员往往都比较容易接受。由于习惯性违章作业往往在处理生产中的问题时比较快捷,对正常的生产没有影响,若按规程作业则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劳

动力,有时可能对正常的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导致作业人员经常出现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原因之一。 3、不易被发现的隐蔽性。一般的来讲违章作业都是事故的温床,但不安全程度又取决于危险程度的大小。在危险程度较高的环境里违章作业必然会发生事故。但此类作业,作业者比较重视,防范措施相对到位,违章作业机率很小或是几乎没有,发生事故的机率也很小。可是在危险程度较小有环境里违章作业则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习惯性违章作业正属于这一种,不仅发生事故的机率很小,其隐蔽性一般不易被发现,久而久之作业人员认识不到其危害之所在,就将其看作是“规范”的作业程序而被接受,因此,很多事故就容易发生在这些人们认为不会出问题的作业或场所中。 4、有广泛的传播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习惯性违章因其有方便、快捷和危险性非常隐蔽的特点,在作业人员中间往往是传播迅速,有的作业人员便是一看就会“无师自通”。更有“聪明”之人能将其“发扬光大”,所以习惯性违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师教徒、徒再教徒,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永无止境。 二、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 习惯性违章在作业中的表现形式很多,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产生习惯性违的原因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

2019新煤矿习惯性违章300条(潞安集团编写)

煤矿习惯性违章300条 煤矿安全生产,关键因素在人,在人的遵章作业、在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和社会已形成共识,煤矿多数事故是违章作业造成的。研究发现,违章作业现象中不少是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300条”主题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预防”——预防习惯性违章应是本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生产一线,习惯性违章与一些职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警惕性、工作态度、个人情绪等诸多因素有关。有的职工,由于对各种规章制度知之不全,知之不细,一直按多年的老行为习惯作业,形成了违章还浑然不觉;有的职工性格倔犟、行为粗鲁,干活往往凭个人喜好,不肯听从别人劝说和指挥,或者工作起来怎么快、怎么简单就怎么干,不管这规定、那要求,毛手毛脚, - 1 -

造成了违章还不以为然;还有的职工看到现场条件不好,完成任务难度大,就产生厌烦、厌倦情绪,干活敷衍应付、马虎凑合,行为与规章制度“撞了车”也“心安理得”。有的职工因家庭问题、工友和工作中的问题不愉快,或家庭事务多、经济负担重等情况,心情郁闷,工作中漫不经心,造成操作“走神”,违章之后还不知其然。凡此种种,习惯性违章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不会绝迹。煤矿企业如果让这些职工对自己的“习惯”习以为常,就是放纵一大隐患。煤矿的所有规章制度,如果都用职工的流血、企业的损失去验证,就是管理人员的渎职。 预防职工的习惯性违章,首先要让职工提高警惕性,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基层队组不妨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在班前十分钟里多讲些因习惯性违章导致的事故案例,开展实实在在看得见、 - 2 -

摸得着的警示教育。其次是常查找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发动职工自查、互查,并将查出的行为表现列出来,放在能使职工本人常看到的地方,以提醒职工不要对这些坏习惯麻木不仁,从而告别坏习惯。第三,要分析研究职工习惯性违章的根源,解决诱发习惯性违章的各种问题。如帮助职工改变倔犟的脾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职工克服因家庭及工作问题导致的不愉快因素,从根本上解决习惯性违章问题。第四,对于因习惯性违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坚决严肃处理,使违章者付出代价,从中接受教训。 预防要从治理着手。只有习惯性违章者改掉恶习、陋习,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举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才会有根基、有发展。 公共习惯性违章 - 3 -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版) 1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因素 人的行为是人内在心理的反映,违章的行为来源于违章的心理。 1.1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1.2取巧心理 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为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1.3逐利心理 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

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违章操作,盲目加快操作进度。 1.4偷懒心理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也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1.5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1.6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有些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去帮忙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1.7冒险心理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 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 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对搞好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 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中安全发展 是基础,没有安全什么都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 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就是要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持续 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因素 人的行为是人内在心理的反映,违章的行为来源于违章的心理。 1.1 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1.2 取巧心理 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为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1.3 逐利心理 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违章操作,盲目加快操作进度。 1.4 偷懒心理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 作技能,操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 械人,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也不监督,导 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1.5 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1.6 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有些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去帮忙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1.7 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有些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冒险去工作。如在消除用户电路故障工作中,为了不影响一个片区的供电,在未拉开配变的跌落保险又未采用绝缘用具的情况下,冒险带电搭火作业。 1.8 自负心理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如果没有安全的生产场所、作业环境和工作秩序,生产就无法进行。可以说,确保安全生产是做好煤矿一切工作的前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伴随着违章,违章虽然不等于必然发生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中必然源于违章(极特殊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除外)。杜绝违章,就基本控制了煤矿事故。 一、违章现象的成因 违章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愚昧型",另一类可以称为"明知故犯型",人是违章行为的实施主体,人的主观意愿是违章行为产生的内在的、根本的、必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工素质低,缺乏保安意识。煤矿职工队伍由于文化水平低,自主保安能力差,存在着临时思想和雇佣思想,加之个别部门和单位安全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甚至疏于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不了解、不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必然会导致违章行为发生。 二是侥幸心理作怪,消极对待规章制度。并非每次违章行为都会演变成事故,甚至多次违章,长期违章也可能侥幸地不发生事故。正是由于违章同事故间的非必然的、不等量的关系,使职工产生一种麻痹、侥幸的心理,形成了不遵章作业,消极对待安全隐患的不良惯性。加之遵章作业势必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难度",规范作业不如非规范作业随心所欲,自由度大,致使工人在工作中图省工、省时、省力,抱着侥幸的心理,明知故犯,便导致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是"三程"贯彻不力,安全管理不严。一方面,生产指挥者或安全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知识、安全教程知之不多,不能发现违章现象,更谈不到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助长了违章行为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行为的认识不足,使其在工作中人为降低生产管理标准,明知违章,却漠然处之,任其发展,在事故发生后的追查和处理中,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不讲原则,草草了事。甚至出于个人工作成绩,小集团政绩等利益考虑,隐瞒事故,包庇责任人,使有关责任人和其他干部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和教育,姑息迁就,心慈手软,纪律松懈,安全管理又不到位,技术管理存在漏洞等等,都为违章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了祸根,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控制违章的对策 1、切断违章源头 本文来自-----中国煤炭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6a17869605.html, 违章行为是人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因此,抓好职工安全思想意识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违章行为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真正肩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严格事故追查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违章行为发生。二是要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

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一、习惯性违章的根源 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心存侥幸的思想,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明知故犯的思想,有的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盲目无知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这些人做事急躁,风风火火,且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得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违章后,往往都不知道

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造成的违章,以作业性违章较多。 总的来说,上述四种不良思想极易导致习惯性违章,所以生产现场无违章不仅仅是行为上不违章,而且要杜绝思想违章。一旦思想上出现违章苗头,就会通过行为上表现出来。 (二)管理“盲点”导致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杜绝违章的最大困难就是习惯性违章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习惯性违章的要害。有些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严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长期良好的安全形势不会出问题,松懈了安全教育,以致安全管理层层衰减,层层粗化。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细致的现象,有时迫于人情,对应严格考核的违章行为“一放了之”,甚至导致对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埋下事故隐患。 如果事前加强对系统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事故发生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小。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纠正职工有意和无意的违章行为,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长期坚持,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考核,了解现场安全动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安全管理举措,对习惯性违章起着威慑和震撼作用。 二、习惯性违章的特性 习惯性违章能够长期在施工作业现场蔓延滋生,原因就是它具有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排他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这

100条习惯性违章及防范措施

化工厂习惯性违章100条及防范措施 一、化工厂习惯性违章100条 1、发出违反《安规》的命令或其它违章指挥命令。 2、进入生产现场不按规定戴安全帽、未系好安全帽带或戴不合格的安全帽,集控室安全帽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准随意乱放。 3、进入生产现场穿裙子、高跟鞋、凉鞋,长发未盘在帽内,工作时戴围巾和穿长衣服,进入生产现场工作服及袖口衣扣必须系紧,不穿的工作服不能随意乱放。 4、在栏杆、管道、靠背轮、安全罩上或运行中设备的轴承上行走和坐立,在现场危险的地方停坐休息。 5、使用没有防滑垫的梯子或登在距梯顶少于1 米的梯蹬上工作,把安全带挂在不牢固的物体上。 6、清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分时,把抹布或绵纱缠在手上或手指上使用,操作设备时未按规定使用手套及其它工具。 7、厂区内禁止抽烟。 8、集控室、电子间、热工工程师站、捞渣机操作间、主厂房厕所及其它设备间不允许有烟头。 9、在易燃易爆区域携带火种或穿带铁钉(掌)的鞋子。 10、厂内机动车辆违章载人,或无证驾驶车辆或操作各种特种作业设备。 11、高空作业不挂安全带或将安全带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构件上。 12、高处作业未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未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上或上下投掷工具及物件。 13、操作钻床、抡大锤时戴手套,使用有缺陷的大锤作业。 14、操作砂轮、气锤或进行焊接、切割、打磨等工作时不戴防护镜,炉膛看火未戴防护镜。 15、接触联胺、氨、酸、碱等有害液体作业时未戴防护手套。 16、设备运行时在下列区域长期工作应戴防护耳塞:锅炉设备现场、汽机主厂房、输煤皮带、空压机房、布袋除尘及电除尘现场,接触高温物体工作不佩戴防护手套,不穿专用防护服。 17、在下列作业时未使用防护口罩:磨煤机内部检修和燃烧器拆装检修;空预器清灰,炉膛、烟道电除尘器内部清灰;磨煤机加钢球;拆装保温;容器内打磨。 18、擅自变动现场安全措施或拆除安全设施,检修工作未执行工作票制度,未按检修措施悬挂“禁止操作”牌。 19、用铝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20、将无插头的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孔中或绕在闸刀上使用;接临时电源未挂“临时接电牌”,擅自用检修箱电源。 21、将220V电灯当行灯使用。 22、使用未带漏电保安器或未可靠接地的电气工器具。 23、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瓶未垂直放置并固定;氧气瓶和乙炔瓶的距离小于5米。 24、起吊重物时,未设隔离带和没有监护人。 25、人站在物体上使起吊平衡,在吊物下停留或通行。 26、用管道悬吊重物或起重滑车。 27、用钢丝绳绑扎吊运压缩气瓶。

煤矿工人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煤矿工人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据统计,煤矿事故90%是由于违章造成的,这一数据揭示了员工“三违”是煤矿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三违”造成的事故中,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员工在作业时不按章作业,图省事、走捷径、“胡干、蛮干”是造成事故的根源。因此,加强对员工自主保安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主保安能力,杜绝习惯性违章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煤矿井下工人习惯性违章的成因是:一是从众心理,这一心理主要有在于新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员工,辨别“三违”的能力不强,盲目无知,别人干什么,就跟风干什么。二是侥幸心理,存在侥幸心理的主要是老员工,他们抱着“经常这么干,没事”,领导和安检人员又没在,抓不着等侥幸心理。三是习惯心理,违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领导看惯了,工人干惯了。四是麻痹淡化心理,认为常年干,没出什么事,安全意识淡化了。五是蛮干心里,只想产量进尺,一味图快,装大胆,逞英雄,不按章操作。六是煤矿井下恶劣的环境,黑暗、噪音、烟尘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员工不堪重负,心理烦躁,所以操作起来简化程序,马虎对付,粗心大意,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不好的习惯有时领导看惯了,工人干惯了,久而久之给安全生产买下了隐患。 二、制止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也说明我们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规程落实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是一种劣习和顽疾,根治起来很困难,要彻底杜绝必须刚柔并济、标本兼治。 1、实施钢性管理治标 通过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严明纪律、严肃问责,对安全生产实施刚性管理,铲除滋生习惯性违章的土壤。 (1)各级领导干部严格管理,带头管住习惯性违章。制止习惯性违章首先必须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对于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要严格管理,特别是对习惯性违章要敢说敢管,敢于碰硬,用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要与习惯性违章作斗争。很多时候习惯性违章是我们领导干部“惯”出来的,或者“默许”出来的,比如掘进工作面直眼放炮距离要100米,工人为

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习惯性违章

公共习惯性违章 1、上班迟到、班前会上睡觉。 2、酒后入井。 3、穿化纤衣服下井。 4、携带烟草、明火入井。 5、下井人员携带手机或其它电子物品。 6、不执行入井检身制度。 7、工作服衣袖不系扣,头灯、自救器斜背在肩上。 8、戴安全帽不系带,上下班途中手拿安全帽,井下作业地点休息时取下安全帽当坐垫。 9、井下作业时,私自拆卸矿灯自救器。 10、不遵守乘车侯车、架空乘人车制度,互相嬉戏打闹,故意上下左右摆动,携带超长超重物件乘坐架空乘人车。 11、多人拖、拉一个猴车,抢占猴车,或用猴车拖、运超重工具或设备。 12、不遵守侯车制度,人车未到在大巷两帮侯车。 13、人车未停稳上下车,从非行人侧上下车。 14、上下人车,不走人行道,从车辆连接处穿过。 15、违规走大巷。 16、扒、蹬、跳车。 17、乘坐人车时不排队或插队。 18、乘坐人车时,不关车门或互相嬉戏打闹。 19、乘车时横七竖八乱躺,或将身体、携带物件伸出车外。 20、乘坐电机车机头。 21、井下2人及以上行走不排队。 22、在井下巷道行走时,走道心。 23、无证上岗或持过期证上岗。 24、睡岗、脱岗、空岗。 25、跨转载机、皮带机,不走行人过桥。 26、敲帮问顶不使用专用工具。 27、用过的棉纱、布头不用铁通盛装,乱扔乱放。 28、人为损坏材料、设施,或将材料乱扔乱放。 29、不现场交接班。 30、早出井、等消卡。 采煤专业习惯性违章行为 31、不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液装置。 32、乳化液泵站长流水。 33、乳化液配比浓度不达标。 34、加设乳化液后不使用折射仪检测配比浓度。

35、人员进入采空区作业。 36、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7、有伞檐不处理而继续施工。 38、安全出口不符合规程规定,继续组织生产。 39、液压单体支柱钻底量超过规定时,不及时穿靴。 40、单体支护不规范,不垂直顶板。 41、两巷超前段支护数量不够或不采用放倒措施。 42、超前柱未连接或连接不合格。 43、液压支架端面距、错差超过规定。 44、支架不接顶,初撑力不达标。 45、采煤机开机不开水,停机不停水。 46、采煤机开机时带负荷。 47、采煤机开机时不发警报,停机时不闭锁。 48、采煤机停机时滚筒不落地。 49、采煤机开机前不巡视采煤机周围,未确认机组转动范围内有无人员及障碍物就开机。 50、采煤机内外喷雾不能正常使用,继续割煤。 51、采煤机不挂瓦斯检测仪。 52、割煤时采煤机前方支架伸缩梁或护帮板未收回或收回不及时。 53、跟机拉架时,架前、架间、支架附近有人作业,盲目拉架。 54、采煤机割煤时留顶底煤或割顶底板。 55、采煤机割煤时顶底板割不平或出现台阶。 56、端头割煤时,工作面和顺槽顶、底板过渡段未割平缓、不衔接。 57、采煤机割煤后拉架跟不上,护帮板打不到位。 58、采煤机停机后,手把不打到零位,不切断电源。 59、移架、顶溜后,支架手把不及时回位。 60、移架过程中不开架间喷雾。 61、移架后不升紧支架。 62、推溜时刮板链弯曲度过大,溜子推移步距不一致。 63、推移工作面输送机时,该区段煤壁侧有人作业。 64、拉移运输机头时,不用液压缸,而用单体柱顶移。 65、两端头提前移切顶密集和回梁回柱。 66、人员用手直接清理电缆夹中间的煤块。 67、人员进入机道或跨越运转设备时,不停机闭锁。 68、转载机、皮带机、输送机不报警。 69、转载机、皮带机、输送机司机在设备运行状态下处理堆煤和浮煤。 70、输送机、转载机搭接不合理,造成拉回煤。 71、拖移转载机时,施工人员站在危险范围内。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煤矿“三违”现象的现状及主要表现 1、违章作业 有很多工人觉得工作多年,过分自信,存在侥幸心理,撞运气,不顾规章制度的约束,图省事,走捷径,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对工作满不在乎,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在工作中容易导致思想麻痹,为了多出一些煤九不注意安全,甚至有意违章作业;有些人重效益、图节约,重生产、轻安全,只注重赶进尺、赶产量,忽视了安全工作;有些工人为了省事、省力气,有意识减少必要的程序而违章,久而久之,把有意识违章变成习惯性违章;还有很多工人无证上岗,未经培新或培训部合格就上岗,缺乏生产技能和紧急应变能力。 2、违章指挥 指挥者文化水平低,不熟悉案情技术规程,对生产现场不了解,盲目指挥,错误决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去干;明知道违反安全规程,为了抓生产,完任务,指挥违章作业。还有。在煤矿生产中,小到班长、技术员、大到副矿长、矿总工程师,他们在指挥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处于被动时,又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往往容易违心的让安全给生产让路。

3、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习以为常,但这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些工人工作时间擅离职守,不在规定地点休息,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井下吸烟,到废弃巷道活动,视劳动纪律为儿戏。 二、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分析 1、职工素质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采掘工作的人员是农民工,其中许多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加上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不要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技能,再加上对煤矿安全规程不够了解,容易违章出事。 2、生产至上心理 1)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对待安全隐患不像解决生产问题那样迅速、果断。3)思想麻痹、走马观花。4)干部,工人都认为多出煤,就多效益,多一分收入,从而忽略安全,将安全摆在了次于生产的位置上。 3、侥幸心理 4、麻痹大意心理 5、焦虑急躁心理 6、投机取巧与懒惰心理 7、冒险蛮干心理 8、从众心理 9、逆反心理10、盲目服从心理。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YF-ED-J96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 范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 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 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 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那么,习 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 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 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1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 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

制度规定的行为。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不知不觉地违章 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2盲目蛮干的违章 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煤矿习惯性违章365条汇编

煤矿习惯性违章365条汇编 一、公共习惯性违章 1、上班迟到、班前会上睡觉。 2、酒后入井。 3、穿化纤衣服下井。 4、携带烟草、明火入井。 5、下井人员携带手机或其它电子物品。 6、不执行入井检身制度。 7、工作服衣袖不系扣,头灯、自救器斜背在肩上。 8、戴安全帽不系带,上下班途中手拿安全帽,井下作业地点休息时取下安全帽当坐垫。 9、井下作业时,私自拆卸矿灯自救器。 10、不遵守乘车侯车、架空乘人车制度,互相嬉戏打闹,故意上下左右摆动,携带超长超重物件乘坐架空乘人车。 11、多人拖、拉一个猴车,抢占猴车,或用猴车拖、运超重工具或设备。 12、不遵守侯车制度,人车未到在大巷两帮侯车。 13、人车未停稳上下车,从非行人侧上下车。 14、上下人车,不走人行道,从车辆连接处穿过。 15、违规走大巷。 16、扒、蹬、跳车。 17、乘坐人车时不排队或插队。 18、乘坐人车时,不关车门或互相嬉戏打闹。 19、乘车时横七竖八乱躺,或将身体、携带物件伸出车外。 20、乘坐电机车机头。 21、井下2人及以上行走不排队。 22、在井下巷道行走时,走道心。 23、无证上岗或持过期证上岗。 24、睡岗、脱岗、空岗。 25、跨转载机、皮带机,不走行人过桥。 26、敲帮问顶不使用专用工具。 27、用过的棉纱、布头不用铁通盛装,乱扔乱放。 28、人为损坏材料、设施,或将材料乱扔乱放。 29、不现场交接班。 30、早出井、等消卡。 二、采煤专业习惯性违章行为 31、不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液装置。 32、乳化液泵站长流水。 33、乳化液配比浓度不达标。 34、加设乳化液后不使用折射仪检测配比浓度。 35、人员进入采空区作业。 36、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7、有伞檐不处理而继续施工。 38、安全出口不符合规程规定,继续组织生产。 39、液压单体支柱钻底量超过规定时,不及时穿靴。 40、单体支护不规范,不垂直顶板。 41、两巷超前段支护数量不够或不采用放倒措施。 42、超前柱未连接或连接不合格。 43、液压支架端面距、错差超过规定。 44、支架不接顶,初撑力不达标。 45、采煤机开机不开水,停机不停水。 46、采煤机开机时带负荷。 47、采煤机开机时不发警报,停机时不闭锁。

煤矿违章作业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煤矿违章作业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座谈了解及大量事实证明,“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主要表现是: 1、盲目性“三违”。少数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技术钻业务和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2、无知性“三违”。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差,对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了章还根本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造成无知性“三违”。 3、习惯性“三违”。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区队干部,不能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进尺、产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尝到“甜头”的情况下,实施习惯性“三违”。 4、管理性“三违”。有些区队管理人员,重生产安排轻隐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执行力服从力差,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一拖再拖。甚至有的管理人员明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5、放任性“三违”。个别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的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了放任性“三违”。

6、工序性“三违”。有的职工在作业中不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工序性“三违”。通过对发生“三违”的主体分析,40周岁以下占绝大多数,由于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影响,严重“三违”逐年减少,一般“三违”却相对增加,作业工序、环节多的单位“三违”现象相对严重,采掘、机、运、通单位是“三违”的多发单位,其主要特点是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资历深厚者,“三违”行为越少。 “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是导致“三违”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因而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呈多样性,通过座谈了解、综合分析,其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侥幸心理。有的职工认为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自如,偶尔违章也不会出事,碰运气一旦成功,就盲目自信,经常抱着侥幸心理去违章作业。 2、麻痹心理。在单位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管理人员、职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置之度外,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是一件容易的事,麻痹思想油然而生,“三违”现象屡见不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及预防对策

浅谈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及预防对策 摘要:事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给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灾难,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课题。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那么,找出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首要任务。现针对习惯性违章原因,以及如何杜绝谈一些初浅的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心理;预防对策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后果的追求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发生违章行为的可能就大。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在远离公司的班组、仓库或野外的工作现场,因路途较远,或操作中有重复性操作内容。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嫌来回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站长、班组长等技术骨干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