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用

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用
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用

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

摘要粒子图像测速是一种快速全

流场测量方法。本文根据河工模型试验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多CCD的DPIV测量系统,在

自然光照明的条件下对河工模型近千平方

米区域内流体的表面流厨行快速测量;根据河工模型中粒子分布的特点,对PIV常用的速度提取算法(互相关和二次傅立叶变换)

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速度提取的效率,在一定的分辨率前提下达到了对河工模型表面

流场实时测量和记录的要求,测量误差较小。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河工模型速度测量

流场显示

0 引言河工模型是探讨河流工程问题

的有效研究方法之一,但由于河工模型尺寸大,观测的范围广,使用单点式速度测量仪器费时费力;对于动床模型或非定常流动模型,床面和边界形态均在不断变化之中,因

此,在河工模型试验中采用全场实时测速技术十分必要,具有很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粒子示踪的图像全场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1,和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3,4])以及数字化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 PIV和Digital PTV)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流体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科研人员根据PIV 和PTV的基本原理,已成功开发出应用于大型河工模型表面流场测量的粒子示踪测速

系统:清华大学研制的DPTV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PIV系统等。

DPIV系统的核心是对流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示踪粒子代表的流体的速度,这一过程称为速度提取。速度提取一般采用互相关算法和二次傅立叶变换[7,8,9]进行,需优良的硬件设备(运算速度高的计算机和浮点运算加速器件)才能满足实时测量的要求。本文考虑到河工模型中示踪粒子的分布特点

以及自然光照明的条件等,采用了三种改进的速度提取算法,缩短了速度提取时间,在普通Pentium系列微机由软件实现河工模型

试验流场一定分辨率下的实时测量。1 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工作参数如图1所示,

用于河工模型试验表面流场测量的DPIV系统包括一台微型计算机、图像卡、CCD摄像机、软件以及其它的监视设备。利用自然光或灯光照明,不需特定光源。位于模型上方的单台摄像机可以覆盖10m2~30m2左右的区域,系统可配置三十台工业CCD摄像机,对河工模型几百平分米至上千平方米的流

动区域进行测量。

在河工模型试验中,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对多台CCD摄像机信号的同步性要求不同。对于定常流动,则通过计算机同时选中所有图像卡上的第一个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采集完成之后,再切换到各个图像卡上的下一个摄像机,直到所有摄像机均完成采集,这样不同图像卡上相对应的摄像机得到的信号是基本同步的(仅相差计算机的几条指令所用的时间),同一图像卡上各个摄像机得到的信号两两之间相差一个固定的时

间(两帧图像所用时间、CCD切换时间、等待帧同步时间与软件选择的延时时间之和),

这个时间在~左右,而对于同步性要求高的非定常流动,则利用图像卡的一些特殊功能(如RGB分色输入,信号转化同步进行等)使同一图像卡上的各个摄像机信号保持完全

同步。若镜头为理想镜头,且CCD摄像机轴线垂直于被测量平面,边缘与中心拥有相同的缩放倍率,不会产生失真;若CCD镜头轴线与被测量平面不垂直,会导致梯形失真,严重失真时需调整CCD摄像机的角度,轻度的失真则利用软件调整不同区域的缩

放倍率;一般的镜头并非理想镜头,可能导致枕形失真、梯形失真等,严重时图形扭曲,增大测量系统的误差,为了克服CCD像机导致的失真,系统在使用前对每个CCD与镜头进行了搭配检验,保证水平线和竖直线在几个易产生失真的特定位置(中心和边缘)的

误差均不超过一个像素;并且软件中配备了图像修正模块,利用栅格进行检验,修正由镜头造成的失真,若图像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则通过更换镜头的办法予以解决。

系统采用了工业CCD作为图像摄取器件,因此性能受到CCD空间分辨率(768×576像素)

和时间分辨率(两*能参数,若需要测量更快的速度,则可能通过的场间隔,将可测量的速度范围提高到/s,若镜头覆盖的面积发生变化,则“测量的速度范围”和“示踪粒子尺寸”的变化将和覆盖区域的边长的变化

成正比。

6台~30台(32×32)、(48×48)、(64×64)、(96×96)/s~/s0s最高速~最低速

16mm96×96的判读区域:48~6400 64×64的判读区域:108~6400 48×48的判读区域:192~6400 32×32的判读区域:432~6400 软件实现<(96×96像素)2 DPIV速度提取算法DPIV技术是利用CCD像机或扫描仪等直接得到记录粒子运动的图像序列,通过用相继两帧数字图像中相对应的小区域进

行速度提取,得到各个小区域上粒子平均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也就是小区域中心处的运动速度。用img1(i,j)和img2(i,j)分别表示t0和t0+Δt时刻相继两帧数字图像中相对应的小区域,若判读区域的中心为(x,y),判读区域的宽度为d,则i和j的取值范围为:i∈(x-d/2,x+d/2],j∈(y-d/2,y+d/2]。

假设在判读区域内各粒子及粒子团的速度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若以(x,y)点为中心

的判读区域的粒子的位移为(dx,dy),则有

速度提取就是根据图像函数img1(i,j)和

img2(i,j)求解dx和dy的过程。对PIV 底片的速度提取主要采用二次傅立叶交换

法和图像自相关法,对DPIV图像进行速度

提取趋向于采用规范的二次傅立叶变换法

和图像互相关算法。二次傅立叶变换法和图像相关算法同样适合于河工模型流场测量

中的速度提取,但根据河工模型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三种算法,提高了速度提取的效率,在一定的分辨率前提下达到了对河工模型

表面流场的实时测量和记录的要求。由于河工模型中图像质量较差,因此在速度提取前进行了二值化处理。

区域内图像块相关及其误差由于

河工模型试验中示踪粒子数较少,在每一个速度提取区域内(32×32像素或其它尺寸)

粒子数一般只有几粒至十几粒,根据此特点,对图像互相关算法进行的简化,得到区域内图像块相关。首先在t0时刻的图像的每一

个判读区域内,多次选择包含超过70%粒子的一块区域(图),并在t0+Δt时刻的图像

同一判读区域内通过相关计算寻找和所选

择的小区域相关性最好的大小完全相同的

图像块(图),利用这两个块之间的位移确定该求解区域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由于相继两帧数字图像相隔时间Δt,导致第一幅图像上的部分粒子离开了判读区域(如图右下侧粒子),而在第二幅图像上又有部分新的粒子进入判读区域(如图左上侧粒子),这些粒子对图像互相关算法有一定的

影响,使得判读精度降低,但对区域内图像块相关判读结果影响较小,整个系统的误差接近于模拟图像向数字图像转化时粒子位

置的误差。依据河工模型流场的特点,随机产生了若干对粒子图像(32×32),其中粒子数为1~50,粒子位移1~20像素,求解了块内粒子百分数变化时的速度,给出了图3所示的错误速度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看出,选取粒子数低于70%时,误差较大,超过90%时,随着选取粒子百分数数的增加,求解误差增大,这是因为包含的不相关粒子数开始

增加。粒子百分数为100%的区域内图像块相关即为图像互相关算法。一维平均(压缩)

法及其误差将N×N二维图像img(i,j)平均为两个一维图像Ix(i)和Iy(j)由(i)和(i)利用相关或傅立叶分析得到x方向位移dx,由(j)和(j)求得y方向位移dy。以32×32的判读区域,产生了若干对粒子图像,粒子的位移为1~20像素,对具有不同粒子数的判读区域进行了求解,结果的误差见图4,随着判读区域内粒子数目的增加,错误

结果占总数的百分比逐步提高。由于未考虑判读区域内粒子进出边界带来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了一次修正(松弛算法),判读结果的错误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粒子数的增加错误率提高的趋势和未修正时一致。图4 一维平均法误差Velocity calculating error of one dimension compress method 傅立叶变换相位谱分析对图像函数img 1(i,j)和img2(i,j)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

式中,用R和θ表示F的幅度谱和连续相

位谱,根据R可以判断图像的相关性。若

R1=R2,则图像完全相关,而粒子的位移信

息用连续相位谱之差θ2(m,n)-θ1(m,n)来表示。傅立叶变换得到的相位谱通常是缠绕相位(在-π~π之间),需要经过相位展开

计算得到连续相位谱,才能用于粒子位移的计算。相关算法和傅立叶变换(幅度谱

分析和相位谱分析)均为较精确的分析手段,而区域内图像块相关和一维平均(压缩)法

是近似算法,尤其是一维平均(压缩)法目前只成功应用于河工模型的二值化图像,本文利用研制的DPIV系统在水槽内拍摄了一个

漩涡运动的图像,得到了如图5所示的速度矢量分布(96×96像素的判读区域,无重叠),图6给出了利用各种求解算法对该图像进行判读所用的全部时间。速度提取的精度和速率与判读区域有关系:判读精度与区域大小成反比;提取速率与2N2~N4(N为区域尺度)成反比。河工模型试验中会出现

在判读区域内没有粒子的情况,影响判读的精度。因此在图像采集时,连续记录了四幅图像,在未得到正确速度矢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它相关结果进行补充,而且软件可以自动对得到的速度矢量进行判断,并利用

连续性方程对错误矢量进行修正。3 DPIV技术在河工模型中的应用实例目前,该技术已在长江科学院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得

到应用。在长江科学院,主要应用于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和三峡船闸冲放水的模型试验

研究中;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程泥沙实验室,已完成的项目有:长荆铁路桥模型试验、三峡下游芦家河浅滩段模型关键技术研究、阳逻电厂取水口河段模型试验研究和大别

山火电厂取水保证率分析等具体研究工作。图7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提供的三峡下游芦家河浅滩段模型中的一幅流场图。4 结论

利用普通CCD摄像机镜头配合图像卡以及微型计算机构成的DPIV系统,可以实现河工模型无接触快速测量速度的需要。根据河工模型中粒子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三种DPIV速度提取的改进算法,提高了效率,达到了在一定分辨率前提下对河工模型流场

的实时测量和记录的要求。[1]Adrian R J., Multi point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simultaneous vectors in unsteady flow a review, & Fluid Flow,127(1986): R J.,

Particle imaging techniques for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

Mech.,23(1991):261.Oimotakis , Debussy , et streak velocity field measurement in a two dimensions

mixing ,24(1983):283.Khalighi B., Study of the intake tumble motion by flow visualization and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7(1989):230.Willert ,Gha

rib M.,Digital particle

velocimetry,,10(1991):181.王兴奎等.图

像处理技术在河工模型试验流场量测中的

应用.泥沙研究,1996,(4):21.许宏庆等.应用PIV技术测量二维瞬时流场.空气动力

学报.11,1993,(11):409。Meinhart , Adrian , et al., A parallel digital processor system for PIV,,

4(1993):619.Dabiri D., Gharib

M.,Digital partical image

velocimetry:the method & ,11(1991):77.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水工结构模型试验 所谓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就是将原型以某一比例关系缩小成模型,然后向该模型施加与原型相关的荷载,根据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如应变位移等,通过一定的相似关系推出原型建筑物在应力、变形强度等成果。 (2)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水工建筑物因其受力特征、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均较复杂,特别是修建在复杂地基上建筑物更为如此,尽管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有限元等正迅速发展,但目前还不能用理论分析方法完美地解决建筑物的稳定和应力问题,因此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归纳成如几个方面: 1.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设计,国内外大型和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同时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以期达到互相验证的目的。 2.通过对原型结构的模拟试验,预测水工建筑物完建后的运行情况以及抵御事故的能力。 3.由于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结构性态的模拟,在模型上还有可能出现原先未知而又实际存在的某些现象,因此模型试验研究不仅仅是对数理分析方法的验证,而且是获得更丰富切合实际的资料的积极探索,所以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目的也是更好地探索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种手段。 (3)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a.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应力及变形问题。 b.结构物之间的联合作用问题。 c.地下结构的应力与稳定问题。 d.大坝安全度及破坏机理问题。 e.水工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 f.验证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 (4)模型试验的分类方法 ①按建筑物的模拟范围和受力状态分类 a.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整体建筑物在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强度或稳定问题。 b.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单位长度断面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如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就是研究重力坝在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c.半整体结构模型试验: ②按作用荷载特性分类 a.静力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水工建筑物在静荷载(静水压力、自重、温度等)作用下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摘要:水工模型试验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试验成果的质量,因此试验中的测量技术非常关键。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含量等是模型试验中测量的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这些数据的测量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方法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引言 水工模型试验是根据相似原理,按照一定的相似比将需要研究的对象,如河流、水工建筑物等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在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旨在定性或定量的揭示其运动规律或水力学特性,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自1870年弗劳德(Froude)首先按水流相似准则进行了船舶模型试验以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工模型试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在理论设计、模型制作、试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突破和发展。 模型试验中的数据测量对试验结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在水工模型试验中主要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有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等,测量仪器的精度、范围、性能等决定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优良的测量技术是模型试验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型试验测量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1.发展现状 1.1流速测量技术 流体的流速是流场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流体流动特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场的获得,而大多数描述流场的物理量都直接或间接与流速有关,如环量、涡量、流函数、流速势函数等等。在模型试验中流速的测量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流速的测量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单点流速测量发展到多点测量,从单向到多向、从稳态向瞬态发展,从毕托管、旋浆流速仪、热线/热膜流速仪、电磁流速仪、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激

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用

河工模型试验中的DPIV技术及其应 用 摘要粒子图像测速是一种快速全 流场测量方法。本文根据河工模型试验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多CCD的DPIV测量系统,在 自然光照明的条件下对河工模型近千平方 米区域内流体的表面流厨行快速测量;根据河工模型中粒子分布的特点,对PIV常用的速度提取算法(互相关和二次傅立叶变换) 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速度提取的效率,在一定的分辨率前提下达到了对河工模型表面 流场实时测量和记录的要求,测量误差较小。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河工模型速度测量 流场显示 0 引言河工模型是探讨河流工程问题 的有效研究方法之一,但由于河工模型尺寸大,观测的范围广,使用单点式速度测量仪器费时费力;对于动床模型或非定常流动模型,床面和边界形态均在不断变化之中,因

此,在河工模型试验中采用全场实时测速技术十分必要,具有很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粒子示踪的图像全场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1,和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3,4])以及数字化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 PIV和Digital PTV)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流体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科研人员根据PIV 和PTV的基本原理,已成功开发出应用于大型河工模型表面流场测量的粒子示踪测速 系统:清华大学研制的DPTV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PIV系统等。 DPIV系统的核心是对流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示踪粒子代表的流体的速度,这一过程称为速度提取。速度提取一般采用互相关算法和二次傅立叶变换[7,8,9]进行,需优良的硬件设备(运算速度高的计算机和浮点运算加速器件)才能满足实时测量的要求。本文考虑到河工模型中示踪粒子的分布特点 以及自然光照明的条件等,采用了三种改进的速度提取算法,缩短了速度提取时间,在普通Pentium系列微机由软件实现河工模型

模型试验案例

模型试验案例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模型试验

第一章地铁车站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的意义和内容 1.1 目的与意义 采用直径6m的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建造地铁车站的研究,是解决目前盾构区间施工和车站施工工期矛盾的重要手段。 采用相似材料进行大比尺三维物理模型试验能准确地模拟施工过程的影响,使得更容易从全局上把握车站结构的整体力学特征、变形趋势和稳定性特点。 1.2 试验内容 (1)剩余管片的收敛变形规律 (2)剩余管片内力变化规律 (3)隧道内临时支撑内力变化规律 (4)洞周土压力变化规律 (5)洞周地层变形规律 (6)地表沉降规律 (7)观察地层变形隔离桩方案对保护盾构管片的效果。 图1.1 塔柱式

第二章模型试验总体方案设计 2.1工程布置和洞室组成 两个盾构隧道的中心距离为23m,隧道内径为5.4m,开挖外径为6.0m,这样两洞开挖外边线间距为29m。考虑到边界条件的影响,盾构隧道外侧距离模型边界应满足3倍洞径的要求,即每侧需要 6.0m×3=18.0m,模型在水平方向应该达到29m+18m×2=65m,因此模型宽度按1:10要求取为6.5m。 在垂直方向上,隧道上部按8.0m埋深考虑(其中顶部2.5m为杂填土),下部地层考虑一倍车站高度,这样需要模拟的高度为:8.0+10.364×2=28.728m,因此模型高度为2.88m。所以模型在车站隧道横断面的尺寸可取为6.5m×2.88m。结合试验台的实际情况,模型最终尺寸确定为6.5m × 1.8m × 2.88m (L×W×H),见图2.1。 图 2.1 试验模型示意图 2.2相似条件设计 根据与试验条件,确定模型的几何比尺为1 /10。之所以确定这一比尺,主要是考虑到开挖模拟的可操作性,以及相似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简化。各种相关物理量的设计相似比尺如下: (1)几何比尺:K L=L p / L m=10 (2)容重比尺:Kγ=γp/γm=1 (3)应力比尺:Kσ=σp/σm=K L × Kγ=10

桥梁模型试验

关于桥梁的模型试验的分析 摘要:桥梁模型试验是科技工作者来分析复杂桥梁结构受力分析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桥梁模型试验一是验证设计理论;另一是确定复杂结构细节的受力状态。本文通过对模型分析中和基本问题加以阐述,以为了我们对模型试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便于使模型试验设计得合理,从而得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关健词:桥梁,模型试验,基本问题 一、引言 随着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结构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复杂,对现在工程的质量和寿命越来越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当然希望一项工程能长久使用。因此如代何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在国内的桥梁工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使人们对结构的检测、监测和相应的试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目前结构的质量的评定、运营期的工作状况检测与试验研究,正在一步一步发发展起来,这项工作正不为工程结构寿命的延长、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提供技术的可靠保障。工程结构检测也已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的 应用。 然而,在现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用实际的建筑物当试验对象,进行直到破坏阶段的荷载试验,特殊的工程结构物,就更不允许进行有可能造成结构损伤和试验。应该说没有人会为了弄清一座高大建筑物或异形大桥、大坝的受力状态,而去花同样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修建一座专供试验用 的同样的结构物。这时结构模型试验分析的优点就显示出来,特别是对于造价大,工期长的建筑物、构筑物,可以给出直观可靠的结果,而且比原武型本身的费用要少很多 二、结构模型试验 结构模型分析,就是以所要研究的实际桥梁为原型,运用模拟理论出各个有关物理量的缩小比例并按此比例做成结构模型;对结构测得的反应来推断原型在实际荷载作 用下的反应的一种方法。赵煜老师做的一个汉中市西二环大桥全桥模型试验,采用1:20的比例,该模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桥静动力试验模型。结构模型的研究工作在桥梁工程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现在各个学校的桥梁试验室和科研机构很多都在做 模型试验。结构模型的一般定义是:模型是一个结构或一部分结构的任何物理模拟。最通常的情况模型将按缩小的比例制造。自然,这个定义同样适用于任何材料制成的结构 模型。而在模型试验中的定义为:一个结构模型是作试验用的,且在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时,必须使用相似定律。 1.结构模型试验的意义 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结构模型 试验的意义:(1)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可以晋严格控制试验对象的主要参数,不受外界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做到结果准确(2)模型试验有利于在复杂的试验过 程中突出主要矛盾,便于把握、发现现象在内的联系,并且有时可用来对原型所得的结论进行校验(3)由于模型与原型相比,尺 寸一般都是按比例缩小的(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按比例放大。例如模拟合成材料纤维的应力情况等),因此制造容易、装拆方便、 试验人员久较之实物试验,节省资金、人力和时间(4)模型试验能预测尚未建造出来 的实物对象或根本不能进行直接研究的实 物对象的性能,有时则用于探索一此未尽了解的现象或结构的基本性能或其极限值(5)当其他各种分析方法不可能采用时,模型试验就成了现象相似性问题唯一的和最为重 要的研究手段。 2.模型试验的特点 结构的模型试与原形结构的试验相比较,具有下述特点:(1)经济性好,由于结构模

水工模型实验

教学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 课程名称水工模型试验. 实验名称水工试验模型初步设计与制作. 实验室水工水力学实验室. 专业年级水工11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 提交日期 . 成绩 . 任课教师尹进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水工常压整体模型设计及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工程枢纽总体布置图、 工程枢纽上下游一定范围的地形图、 各类建筑物的详细体型图、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等。 其中具体体形参数为: 2#坝轴线 1#坝型拱坝 长度比尺Lr=90 Q=12000m 3 坝顶高程Z 1=1209m 下游最高水位Z 2=1138m 河道底板高程Z 3=1100m 二、设计准则 常压模型采用重力相似准则,按正态几何比尺进行设计。 相应水力参数模型比尺如下: 时间比尺:Tr=Lr 1/2=901/2=9.487 流速比尺:Vr=Lr 1/2=901/2=9.487 流量比尺:Qr=Lr 5/2=905/2=76843.347 糙率比尺:n r =Lr 1/6=901/6=2.117 三、最大堰上水头及量水堰尺寸计算 根据重力相似准则 s L s m L Q Q Q Q r r m /6.215/0.1562090012032/52/5max max ===== 因为Qm>30L/s ,查《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2010》选用矩形堰 作为流量测量仪器。矩形量水堰的流量计算采用雷白克经验公式: 5.10 24.0782.1BH P H Q ??? ?? += P :堰高; H :堰上水头; B :堰宽; H0=H+0.0011; Q=0.1562m3/s 因为 150L/s

水工模型试验一西安理工大学

《水工建筑物》课程实验指导书 王飞虎江锋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水工系 二OO六年十月

水工模型试验(一)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整体水工模型试验 一、试验综述: 当研究河道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合理性,则按一定比例把所研究的河段和水利枢纽缩制成模型来进行研究,这种模型就叫做整体模型。整体模型所研究的对象的水力特性通常与空间三个坐标有关,如显著弯曲的河渠、溢洪道水流问题,拱坝泄流问题及水利枢纽上下游水流衔接,流态等问题,常需制作成整体水工模型来进行研究。 影响枢纽布置的主要因素是坝址地形、地质情况及河道水文特征等,影响下游消能防冲的主要因素是泄水建筑物的体型布置和下游河道的地质,地貌等。 二、整体模型一般研究内容: 1、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 2、泄水建筑物的压力、流速、空化特性等 3、下游河道岸边水面高程(水面线) 4、消能工的消能效果 5、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折冲水流及水流扩散问题 6、下游河道流速分布 7、上下游水流流态、水流衔接。 8、下游河床及岸坡的冲刷等 三、试验目的 1、初步了解整体模型试验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范围和内容。 2、初步掌握整体模型试验的基本方法及量测技术和技巧。 3、初步掌握试验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结合具体试验、巩固和复习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动手和科研能力。

四、本试验要求和任务 1、枢纽泄流能力 2、下游岸边流速分布 3、下游岸边水面线 4、上下游水流流态 5、要求整理分析试验成果,对工程布置作出评价,试提出改进措施。 6、写出试验报告。 五、工程概况 洮河海甸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渭源县和康乐县三县交界的海甸峡进口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MW,水库设计洪水位为2002m,校核洪水位为2004.0m,总库容为2200万m3,最大坝高49m,坝顶高程为2005.0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III等中型水电站枢纽。 枢纽由溢流坝、泄冲闸和挡水坝、引水发电隧洞、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布置特性见表1。 溢流坝布置为2×10m的表孔,堰顶高程为1995m,溢流坝堰顶上游头部为双圆弧曲线,下游堰面为WES改型曲线,下游消能形式为底流消能,消力池长70m,宽23m,池深5.2m,底板高程为1971.8m,尾坎高程为1977m,消力池下游为砼四面体护坦,长45m,护坦高程为1977.0m。 泄冲闸位于溢流坝左侧,布置为3孔。进口底板高程为1978.0m。每孔净宽8m,高6m,进口段后接1:4的斜坡,下接消力池长70m,宽32m,池深5.2m,底板高程为1971.8m,尾坎高程为1977m。 输水洞位于大坝上游、左岸,设计输水流量为205.2m3/s,进口在泄冲闸上游约为47m处,进口底板高程为1983m,净宽3×7m,进水口下接圆形压力隧洞,洞径8.5m,洞长897m。 六、基本资料 1、模型为正态模型,比尺为:1:50 2、库水位及洪水资料。

水工实验模型心得

《水工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学习心得

通过将近九周的课程学习,让我了解到水工模型实验的一些知识和对科学学习的向往。 这项课程使我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模型试验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模型制作的方法及试验量测的手段和仪器的使用,为我进行课题研究和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模型试验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水流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设计水利工程时,常常有很多问题是不能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的。对许多水力学现象同样不能依靠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释。通常需要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研究。本课程主要通过尺度分析、水工模型定律、水工模型试验设备、水工模型试验测试技术、模型制造与安装和水工模型试验操作技术等对我们进行知识的教育与科学的补充。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研究课题的试验工作。 具体来讲,这项课程从一开始就让我了解到水工模型实验的重要意义,它能够解决理论不足的问题,这是数学分析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其次,它还能验证实验的合理性,预演各类工程现象,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是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然后,水工模型实验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学术进步,最后,它更可以指导工程实践,例如书本上的,张开泉教授主持的螺旋流涡管排沙课题,从82年开始提出概念,83~84年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的分析,但是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因此从理论上很难进一步的提高,可是到了89年后我们先后进行了水槽实验和模型实验,生动的反映了涡管的排沙能

力,逐渐使工程界接受了这种排沙工程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来水工模型实验的重要性。 记得第一次接触重点就是在量纲分析上,我真的从学习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在过去的学习当中虽然也了解过量纲,但是,只是了解到一些皮毛的东西,从来没有像这样系统的、全面的学习过量纲,甚至量纲的计算。通过这一大章,我不仅又一次的了解量刚,而且,从雷列法等量纲分析法中学到了关于量纲的计算。学习量纲,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它也会有助于我们学习数学、物理、水利、化学等等学科。 接着,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的就是相似原理及模型律,说白了,就是对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说到比例尺,大家都不陌生,可是,谁也没有这么详细的学到过对比例尺的应用方法。按比尺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在制作天然河道或各种水工建筑物的水力学模型时,要按水力相似准则进行模拟。这些相似准则一般有重力相似、粘滞力相似、弹性力相似、表面张力相似、压力相似等,而以表述重力相似准则定律最为常用。此外还有空化水流、温差异重流等特殊情况的相似准则根据水力相似原理,还可将模型中量测到的水力要素换算为原型的水力要素。通过模型试验,可进行工程布置方案的比较,建筑物过流表面的体型优化,。 因此,人们对水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理论分析、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

试验项目一水工模型试验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认识实习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实验指导书 水工模型试验 实验指导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工模型实验室编 2007年7月28日

目录 前言 (1) 实验项目一:水工模型试验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认识实习 (4) 实验项目二:水工建筑物模型——泄水建筑物消能型式实验 (6) 实验项目三:水工建筑物模型——泄水建筑物过流能力实验 (10) 实验项目四:定床河流模型实验 (13) 实验项目五:动床河流模型实验 (16) 实验项目六:输移物质和热量传输模型实验 (20)

前言 一、水工模型试验实验课的改革 水工模型试验是工科院校土建水利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水流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对各种作用力存在的情况和它们发展的规律可通过水工模型实验来复演或预演原型的复杂水流现象,通过方案比较和修改可获得水工建筑物的优化布置和体型,从而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指导。目前在许多领域里采用水工模型以解决工程问题已成为公认的标准方法。 水工水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实验、理论和计算三大支柱上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定义、模型、计算和实验等。虽然实验教学对本课程非常重要,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许多与当代教学不相适应之处,如实验内容局限于古典而缺乏新意;仪器陈旧,大多沿用50年代的的老设备,且往往学生多,仪器台数少,动手率低;教学注入式为主,缺乏现代辅助手段,学生自主性不足,等等。因此,我们乘“211”的强劲东风,进行实验室的改造,包括新型实验仪器和CAI实验教学软件,这些仪器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流动现象可视化性强,。引进的CAI实验教学软件教学辅助功能齐全。每项实验CAI均包括仪器仿真,动态操作界面、实验原理、数据采集、成果分析、操作指南和问题解答。可供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各项实验的过程操作、数据采集和成果分析,还设有实验提示、错误纠正等功能,以辅导学生按正确途径深入有序地进行实验。所附的实验原理和问题解答除用文本形式外,均以多媒体动画和录相的形式给出,形象生动、简单易懂,可供学生实验预习与答疑,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 二、水工模型试验实验课的目的 水工模型试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真观察水利枢纽中的各种水流现象,观察并思考水流与约束水流运动的边界(包括各种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出水利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水力荷载、水流流动形态、水能利用和水能消耗及其他特殊的水力学问题,如:空蚀、掺气、挟沙及污染的扩散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正是水工模型试验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水工建筑物整体模型试验作为设计型实验,在水力学实验大厅和露天模型场进行。根据某水利枢纽的试验任务,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如实验场地、循环水设备等),通过实地勘测、调查,拟定实验方案,包括:相似准则、模型范围、模型比尺的选定,模型设计和制作(要求画出模型的平面和高程布置图,做出2~3个有代表性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