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原著文档

北京颐和原著文档
北京颐和原著文档

开发商: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均价8万

占地:147亩,共91栋,9种户型,18种外立面,一共四层,地上2层,地下2层

采用法国、葡萄牙石灰石。

建筑设计是美国的BLA,室内装修设计来自HBA公司,之前HBA也做了陈设设计

合作团队:

景观设计公司:豪斯泰勒张思图德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公司:巴沙尼亚-拉戈尼公司

室内设计:美国HBA公司

室内设计:梁志天

装饰公司:

元洲集团

东易日盛—戴昆

奥易能装饰

北京住总设计中心颐和原著会所设计施工图设计电话:82843509 82848845 bzd@https://www.360docs.net/doc/6a6819259.html,

1999-2009.随着东方文化自信的回归,伴随着国学,唐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房地产领域,一股被称为"新中式人居文化"掀起猛进热潮,从成都清华坊,到万科第五园,从四合院,徽派到江南园林,中式建筑,中式别墅大行其道,一度成为市场明星与热点,然而,在繁闹和喝彩的背后,大多数中式人居却不可避免的走向符号化困境,有中式文化之形而无中式文化之魂,中国式人居亟待新生命力破局。

形→意→和",会成为中国式人居发展的路径吗?横空出世的龙湖颐和原著,以"西技中魂"引盛世唐风向人们展示了中式居住只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中西合璧的方式,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

符号化困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大概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的回归。第一次大概是在1910年左右,一大批的国外建筑师来到中国做准现代意义上的建筑而采用了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第二次是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开始进入建设时期,最早的一批到国外学习建筑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做了一些中国传统建设的东西。第三次则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代表传统形式的一个高潮。而第四次是以北京为中心,就是八十年代的传统建筑领域。这四次文化回归都带有抵抗的性质,是在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过程中被动的回归,缺少从容的姿态。

从2004年开始,中国传统建筑的再次兴起已经衍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回归,是一个主动性的产物,建立在文化自信和经济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因为从那时候开始,一方面市场出现了创新潮,开发商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而另外一方面国学热也是在那时候开始回潮,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中式人居的主导来源在文化上带有明显的思想先行的意识。"周榕分析"中国人现在是处在一个整体文化自信,一个从文化居住上的自信。我们从模仿上的居住转到了自主性居住的特点。"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中国传统审美需求逐渐蓬勃的一种市场反应,就是中式建筑风格已经打入了万元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豪宅市场掀起一阵"中国风"。

住宅作为产品和作为艺术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凝聚和表现一时一地的文化,然而推动商人们注意到它的,却是源自海外的略微带些猎奇的"中国消费"。因为西方价值的全面入侵,影响了对自身文化的解读,推进了我们自身历史观的变异,传统符号也显示出不同的诠释来,中西方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符号化圈禁了中式人居的内涵,现代中式人居形在而神陨。

传统中式建筑是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多进院落展开布局,布局具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序特征。强调的仅是一种观念,并不注重从采光、通风等舒适度问

题上进行考虑。显然,这并不符合现代人对于住宅舒适性的要求。而这正是传统中式建筑文化与现代居住人性化的关键结点。

正当业界与专家学者探讨解决结点之时,万科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在参观过颐和原著后,却做如下感慨:这样的房子,未来一两百年后就是文物……

所谓'西技中魂',就是说整个大宅的空间设计、技术和材料的应用,都是集天下之美,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但空间的布局上延续了四合院次第展开、层层递进的礼序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序思想,但是传统四合院并不真正适合居住,所以在空间的组织上,采用的还是西式的设计手法。建筑的外立面,带有鲜明的中式建筑元素。"此谓颐和原著之魂。

正如北京远骥都市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谢远骥所讲,好的中国建筑就应该萃取中国元素之精华,同时也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两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这样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做就要做原则

;"因为难求,所以弥足珍贵。而要占有稀缺的资源,在物质层面是经济能力的比拼,在精神层面则是品位和鉴赏力的角逐。"这是业内人士关于城市别墅的观点。

颐和原著所处的地理位置历来被称为"上风上水"之地,历史上形成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皇家禁地,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居住地。充满神秘的龙脉所在和历史韵味,权力和政治的中心,对于现今的房地产开发而言,不是一个"稀缺"就能概括的。正如龙湖人所说:倾12年智慧寻觅一处,委实不久。

紧邻颐和园东门,北抵古代"御道",南临二龙闸路,西依"总理衙门"、东邻原圆明园及畅春园旧址的颐和原著,不见繁杂雕饰,在参天古树掩映下,数栋米黄色城堡型建筑体静静地矗立,庄重威严,气象大度,无声地见证这块土地曾经的历史风云。

不做单纯地"古董"模仿,不做"伪古典"作品,"做就要做原创"这句话就是"颐和原著"的由来,是龙湖集团颐和原著项目的研发人员共识。

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要美观,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建筑需要的是长久的生命力,50年、100年后还能保持原先的样貌。当建筑牵手文化的时候,房子已经不只是居住空间。盛世唐朝,兼容并蓄,文化传播之广、影响之深至今仍存。颐和原著建于盛世,当有盛世风范,而用唐风表现恰如其分。龙湖的品牌负责人对此信心满满。

参天古树掩映下,具备商务、礼仪接待功能的一楼,家庭起居的二楼;私人会所、主人的兴趣空间、4-10个车位合理的分布在地下两层,无一布展示龙湖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龙湖所付的努力让人惊叹。仅在外立面的选材上,鉴于中式木质结构建筑并不利于传承。因此"颐和原著"住宅建筑的外立面现在都采用石灰石,选用的石材来自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此,龙湖已经在法国买下了两座石矿,因为这里出产的石材曾应用于法国财政部、卢浮宫改建工程等。

一位地产界专业人士曾撰文写到:建立这这样一个时代之上的颐和原著,也因此大胆地将中国最伟大的盛唐风格和西方建筑大师赖特的建筑思想予以结合,简练宽阔的大屋顶、石材立面与木制门窗在细部的嵌合、空间秩序严整的布局,都透出一种盛世所具有的自信、大度和弘毅。或许是那经过精雕细琢的石质立面,更多流露出材质的本初纹理,颐和原著的建筑表情是端正、庄重的。但各种高大、茂密的乔木,在精心栽种培植下,掩映着那一座座小宫殿式的建筑,行走期间,人们感受到的是园林与建筑的交映,让人嗅得出那特有的祥和、静谧的景象--这就是"三山五园"曾有的气息。

传承、传世才能历久弥新

一个城市,如果它有资格被称作古都,那么仅有几座旧时的宫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任何地方,最生动和最精彩的东西,总是在民间。所以,对于北京来说,那些民间的老宅,才是它有资格称为古都最丰富的血脉所在。。只有拥有文化精髓和历史记忆,这个城市才能够被人们认同它是古老而丰富的。

《南国早报》曾就建筑文化有一番精辟的言语:在文化多元化碰撞极其强烈的今天,中国精神的坚守,已经成为一种民族风骨的自然流露。对居住而言,这种"中国精神"体现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和演绎,体现在对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居住观的充分尊重,更体现在文化深刻影响居住的风雅神韵。龙湖的高层们对此更是感触颇深。

拿到颐和原著地块之初,为了更大的发挥出土的商业价值,龙湖高层赴欧洲考察,几经周折,在朋友帮助下参观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堡。尚未进门,朋友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国家在古堡建成时代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建筑,拥有城堡的家族更是为人所尊敬。古堡建筑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是在其国人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让参观者们震撼,外国友人的民族自豪感更是深深的刺激了龙湖高层们。一定要为中国文化传承做点事的想法,从此在这些房地产精英们的心中烙下深深地印记。

院落式的传统坡屋顶独立住宅,仿斗拱的柱头、中式窗棂,"立体四合院"式的空间布局、生活画卷的次第展开……无一不为承载家族文化传承而准备。

全国知名地产策划人李雪凇曾撰文写道:是什么让"大屋顶"一次又一次牵动了国人的心?是建筑学界"报国的梦",是国人中的强者--"强国的心"…… 处于世界文化遗产控制区和土地文脉深厚背景下的"颐和原著"为此做出了在建筑设计方案上数千次大大小小的修改调整,修建三个建筑试验区来试样,甚至,立下了三重目标:与周遭环境的协调;"大屋顶"和现代生活方式在"神形"上的统一;令"颐和原著"未来的"生活者"在审美上得到满足,在文化上的"强者之心"-- 更自信。这些努力,蕴含

着龙湖地产商业成功的基础,更是蕴含着这种追求精神价值的企业行为作为中国走向强大的微观缩影而存在。

"颐和原著有一个中国魂,本质上是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延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颐和原著是中式大宅,不是西式别墅。" 美学大师王受之如是评价。

土地是有限的,环境也是因地域而有所区别的,所以中式建筑更要注重溶入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将风格和舒适度的统一,不断萃取西方现代化建筑对于舒适度上的考量,唯有如此,中式建筑才能为后人留下可考的历史,才能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房地产市场上越走越远,完成住宅产业从肉体居住到精神居住的回归。

颐和原著之“视觉时代的建筑精品”

历经三年的精耕细作,龙湖地产呈现了其集结所有极致元素的代表作品:颐和原著,这可能是唯一堪称收藏中国古今盛世的集大成代表之作。擅长育林造景的龙湖,历经数年遍寻境内百年珍稀林木,利用植被和水系,使项目的景观成为颐和园后湖的延续。这样一个从真正意义上中西合璧的家,座落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代表颐和园东50米,在浓荫深处眺望青山近览秀水的幽静地段。拥有大家门第庄重严谨之风的同时,也绝不忽略居住的舒适性。

颐和原著之“最有收藏价值的奢侈品”

契合盛世、大国、典藏、国宝、典范等关键词,美图辅美文,以大处切题、细部描绘的叙述方式呈现颐和原著既“恢宏大气”又“精致婉约”的气质张力。颐和原著取法盛世唐风的研发思路:以最能代表中国盛世文化的唐风为灵感来源。颐和原著所展现出的是,不仅是建筑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能够真正承载一个中国望族持续绵延的传世大宅

颐和原著之“最有历史价值的私人豪宅”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皇家最精致的园林,依山傍水,在京城里是绝无仅有的宝地。清代这里是皇家规划的“三山五园”西郊园林区域的核心,其中又以颐和园和圆明园这“两园”最为核心的核心。颐和原著座落在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代表颐和园东50米,在浓荫深处眺望青山近览秀水的幽静地段,是一个从真正意义上中西合璧的家

中国和世界的十大别墅对比

世界十大超级豪宅和中国十大豪宅PK,看看谁更奢华?又奢华在哪里呢? 第一名: 利奥波德别墅 利奥波德别墅位于法国南部蓝色海岸地区滨海阿尔卑斯省,法国南部蔚蓝海岸历史悠久的“利奥波德别墅”(theVillaLa Leopolda)以5亿欧元易手,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成交价格最高的私人宅第,这是一座花园式设计的豪华大宅,占地20亩,位于尼斯和摩纳哥之间的滨海自由城,距摩纳哥蒙特卡洛市近在咫尺,从“利奥波德别墅”中,可以俯瞰到法国南部最美丽的海景,并一直连接到山下的维拉夫蓝契港度假胜地。 广州大一别墅

“大” 与“一”分别取自《庄子天地篇》与《老子道德经》,“大”、“一”两字组合为“天”字,天字拆开则“天人合一”。该项目共聚集了世界建筑泰斗马里奥博塔、法国建筑大师马丁罗班、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时龄、中国建筑学博士项秉仁等70位建筑大师精心设计出70栋别墅艺术群雕,其中拟投入2亿的会所由先锋建筑师马岩松设计,外观上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 “广州大一”单套最高价为超过2亿元,平均价格为7628万元。 第二名: 爱敦阁(Updown Court) 位于伦敦市西南郊萨里郡的爱敦阁(Updown Court),连续两年守擂成功,蝉联“世界第一豪宅”宝座。它所创造的总价记录1.5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一直保持至今。 据Leslie Allen-Vercoe先生介绍,爱敦阁只面向全世界数量有限的2000个亿万富翁,“唯有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房子未来的主人,我们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支付1.5亿美元的实力买家。” 这座天价豪宅距离伦敦45公里,占地23.47公顷(约234700平米),仅室内面积就达4645平米,共有103间房,包括22间大理石浴室,2幢客房(13个总统套房)、办公室、马厩、网球场、2个室外游泳池、保龄球房、室内壁球室、3个室内泳池、50席位的私人电影院、图书馆、酒窖、早餐室和宴会厅。 两幢客房的顶层各有两间卧房、厨房以及按摩浴缸,另外还有一个带有巨大泳池的露台;主人房里配有一部电梯通往楼下的泳池;另外还有8间带浴室的套房。 室外,爱敦阁不仅占有一个44500平米的正式花园,还拥有一片近20万平米的私家森林。据Leslie Allen-Vercoe先生介绍,这片森林是新近从私人手中买来的,树林多为松树。按照英国的法律,林地的所有者不得随意砍伐树木,绿地上也不许随意开发建设,同时也意味着天价豪宅的确“贵得有理”。 除了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超大体量,爱敦阁还具备一般豪宅不常见的应急避难室、高等智能家居系统,可停放8辆豪华轿车的车库,以及自动加热的大理石车道。但最令买家动心的,莫过于豪宅自身配备的直升机场和直升机降落坪了。

北京颐和原著文档

开发商: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均价8万 占地:147亩,共91栋,9种户型,18种外立面,一共四层,地上2层,地下2层 采用法国、葡萄牙石灰石。 建筑设计是美国的BLA,室内装修设计来自HBA公司,之前HBA也做了陈设设计 合作团队: 景观设计公司:豪斯泰勒张思图德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公司:巴沙尼亚-拉戈尼公司 室内设计:美国HBA公司 室内设计:梁志天 装饰公司: 元洲集团 东易日盛—戴昆 奥易能装饰 北京住总设计中心颐和原著会所设计施工图设计电话:82843509 82848845 bzd@https://www.360docs.net/doc/6a6819259.html,

1999-2009.随着东方文化自信的回归,伴随着国学,唐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房地产领域,一股被称为"新中式人居文化"掀起猛进热潮,从成都清华坊,到万科第五园,从四合院,徽派到江南园林,中式建筑,中式别墅大行其道,一度成为市场明星与热点,然而,在繁闹和喝彩的背后,大多数中式人居却不可避免的走向符号化困境,有中式文化之形而无中式文化之魂,中国式人居亟待新生命力破局。 形→意→和",会成为中国式人居发展的路径吗?横空出世的龙湖颐和原著,以"西技中魂"引盛世唐风向人们展示了中式居住只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中西合璧的方式,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 符号化困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大概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的回归。第一次大概是在1910年左右,一大批的国外建筑师来到中国做准现代意义上的建筑而采用了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第二次是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开始进入建设时期,最早的一批到国外学习建筑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做了一些中国传统建设的东西。第三次则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代表传统形式的一个高潮。而第四次是以北京为中心,就是八十年代的传统建筑领域。这四次文化回归都带有抵抗的性质,是在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过程中被动的回归,缺少从容的姿态。 从2004年开始,中国传统建筑的再次兴起已经衍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回归,是一个主动性的产物,建立在文化自信和经济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因为从那时候开始,一方面市场出现了创新潮,开发商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而另外一方面国学热也是在那时候开始回潮,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中式人居的主导来源在文化上带有明显的思想先行的意识。"周榕分析"中国人现在是处在一个整体文化自信,一个从文化居住上的自信。我们从模仿上的居住转到了自主性居住的特点。"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中国传统审美需求逐渐蓬勃的一种市场反应,就是中式建筑风格已经打入了万元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豪宅市场掀起一阵"中国风"。 住宅作为产品和作为艺术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凝聚和表现一时一地的文化,然而推动商人们注意到它的,却是源自海外的略微带些猎奇的"中国消费"。因为西方价值的全面入侵,影响了对自身文化的解读,推进了我们自身历史观的变异,传统符号也显示出不同的诠释来,中西方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符号化圈禁了中式人居的内涵,现代中式人居形在而神陨。 传统中式建筑是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多进院落展开布局,布局具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序特征。强调的仅是一种观念,并不注重从采光、通风等舒适度问

龙湖颐和原著

龙湖颐和原著 参观了颐和原著项目之后感想很多,在这里就把我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颐和原著项目有规定即使是看房也只能进入三个人,所以我们只有三个人进入了传说中的颐和原著。下面就分几点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颐和原著的一些优点。 首先在进入园区的时候保安人员非常负责,他会耐心的询问您和谁预约,帮您联系置业顾问,并告知您公司有规定只可以进入三人。我们其他人也想了很多方法有的要强行进入,有的说亲戚住在这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说人家的保安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住在这样的小区业主会非常放心。 进入园区之后走了没有多远,就有其他的工作人员出来把我们领到了销售中心,颐和原著的销售中心就是在一个别墅内,在介绍完项目后可以直接参观样板间。为我们介绍的是一个小姑娘,不是很高,戴个眼镜。但说话很和气,很有文化底蕴的感觉,说话声音不是很大但介绍的很细心,很有礼貌。 她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项目周边的情况,颐和原著项目位于北京海淀区,项目北侧是中央党校,南侧是国家安全局,东西两侧分别是清朝三大皇家园林畅春园和颐和园。用她的话讲颐和原著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区域。它的区位价值是北京乃至中国最唯一的。所以颐和原著卖的不仅是品牌更是地段。项目定位非常高所以仅有九十一栋官式大宅。价格最便宜的也要人民币九千万元,所以它的客户群体仅仅是一小部分超高端的私营企业家。 颐和原著的产品均为独体别墅,共四层,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建筑面积一般为一千平方米左右。一楼一般为双厅设计,家庭厅,会客厅,餐厅厨房,和一楼卧室。它一楼的设计主要借鉴的是欧美国家双厅的设计,就是家里来客人了家中其他成员也会有一个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二层主要都是卧室休息区。每个空间做的都很奢华,很有豪宅的感觉。地下两层都是活动区,我们看的样板间,设计了私家游泳馆,超豪华SPA会所。彰显了主人的奢华居住。地下还设有藏酒屋,影音室等等。怎么能体现一个豪宅和其他别墅的区别现在看主要差距就在地下室的设计上,一个真正的豪宅它的地下设计的会非常霸道,一下子就把档次拉开了使整个别墅散发着高贵的气质,使人有一种真正的国外豪宅的感觉。 在庭院的设计上,龙湖分别设计了下沉庭院和正常花园,它的花园也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它做的很丰富,花园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种点花花草草或种点菜,花园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休闲交流的平台,通过丰富的绿化显得很有品位。我们看的样板间其实外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