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管理办法

南工发[2015]99号

关于印发《“赣禹书系”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的通知

校有关单位:

《“赣禹书系”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经2015年

12月1日校长办公会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

贯彻执行。

附件:“赣禹书系”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南昌工程学院

2015年12月14日

附件:

“赣禹书系”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为有效实现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目的,在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编制出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的素材。为使我校校本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学校教材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精品系列教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二条成立“赣禹书系”编审委员会

(一)“赣禹书系”编审委员会的职责: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出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性意见,审定编写教材的年度计划,审批计划立项的教材项目及专项经费的额度,统筹掌握年度教材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二)“赣禹书系”编审委员会组成成员

主任:分管教学校长

副主任:教务处处长

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7人

下设编委会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

第三章申报和验收

第三条申报条件

(一)申请立项者的专业技术职称应在中级以上,并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不少于五年。

(二)申报对象须是教学质量好,且在校内至少已试用一轮的授课讲义。

(三)重点支持基于核心课程群编著的、反映我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的高水平系列教材。

第四条申报程序

“赣禹书系”教材的编著实行立项申报制度,具体程序如下:(一)申请立项者填写《南昌工程学院校本教材立项申报书》,报所在院(部)初审同意后,交教务处。

(二)教务处组织“赣禹书系”编审委员会复审,复审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听取主编的陈述。

(三)复审结果报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在校内至少公示五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确定。

(四)批准立项后,申请者即可实施教材编写工作。书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未完稿的,则该立项自动失效,如要继续编写该教材,必须重新申请立项。

第五条验收程序

(一)原则上教材书稿至少要经过其他教师一个班次的试用,并组织相关教师研讨、修定后,方可申请验收。

(二)申请验收者填写《南昌工程学院教材验收申请表》,与书稿一并交所在院(部)。院(部)组织校外同行专家审读、论证通过后,提交编委员会验收,验收通过方可付印。

第四章其他

第六条验收通过的教材,学校将作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每项资助2万元。

第七条教材主编要对教材的内容、体例、文字、适用性、知识产权负责,可对教材修订再版;教材的著作权归学校所有。

第八条教材建设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编委会负责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各院(部)负责教材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注重优化配套,逐步建成适应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立体化教材体系。

第九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主编或参加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南昌工程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5年12月14日印发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 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 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 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面向课程”, 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凸显个性”, 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动态发展”, 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 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学校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由学校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核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学校归档.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为一步进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我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培训原则 校本培训的指导原则是:(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

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新教材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以教研组为单位,不断探索研训一体化,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借助电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校本教材编写管理办法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学生听得懂、就业用得上,职业能力有提高”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规范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校本教材开发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开发校本教材上,要充分考虑我校专业方向(服务工程单位、面向一线)的特点,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进行编写。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对全校的校本教材进行规划和批准编印工作,具体组织机构如下: 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 副主任:教务科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委员:教务科副科长及教研室主任 三、开发原则

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需求性原则编写培训应首先做好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课改现实,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岗位需求,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模块化原则培训宜采用模块化设置,模块中的内容不必求全求大,应求精求实,形成菜单式的培训课程。 3、开放性原则培训编写是个动态过程,所设置的课程、培训内容需要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适时反应行业发展、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新形势,体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四、校本教材编写的要求 1、学生听得懂。教材编写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要让多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针对生源差异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精选基本教学内容,理论内容减少推理,论证,增加实例分析,突出理论应用,教材在内容丰富充实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表述精练,突出重点,举例翔实而不繁杂,通俗易懂,便于教学,篇幅适当(理论教学每学时为3000字左右)为目标。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2、就业用得上。注重实践性,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深度取决于素质提高和就业施工现场

校本课程管理措施教学内容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校本课程管理措施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可以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2.灵活性原则。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实际性原则。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4.时代性原则。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2〕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 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小学校本培训方案

小学校本培训方案 宕昌县牛家小学 2017年2月

牛家小学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修养及心理素质,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市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规范学校的创建,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空间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 (一)、成立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二)、校本课程由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学校共同确定,学校、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和管理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文化性、创造性的特点。 (三)、学校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在开设学习的过程中的开展方向、资源配置、开发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效调控,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程建设。 (四)、学校每学年制定一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计划,制定校本课程实施办法,建立发展性、多元性评价体系。(五)、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学校要注重获取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动态管理,实行例会学习制。每月召开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工作会议,安排一次以校本课程为专题的业务学习,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研讨会、观摩会。(七)、学校要把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及时掌握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八)、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开阔教学视野。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发挥特长、培养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专业发展。 (九)、任课教师每学期要编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及学生的活动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质量评定有专业自主权,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十)、任课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为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诸方面各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十一)、学生对校本课程有选择权利与作出评价的权利,有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建议的权利,学生也应该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十二)、学校要进行校本课程的信息搜集,掌握最新的动态,及时向教师传递校本课程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健立健全校本课程档案,做到有序保管、分项归档。 (十三)、有效利用学校一切教育空间,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才华,使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校办成儿童的乐园、创造的殿堂。 (十四)、学校要设专项基金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

学校校本培训方案

**学校校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宗旨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进程,立足校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的教师,但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培训必须分层次进行。 1、组建一支实施校本培训的核心队伍,校长必须是核心队伍成员。这支队伍(大约占全校教师10%)应该接受过较高层次的培训,或者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龙头。 2、培养一支大约占全校教师30%以上、各学科兼有的骨干队伍。这批队伍将是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推广新课程的师资“校本培训”的主要“师资”队伍。 3、面向全体,采取多种形式,自上而下的逐级培训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策略结合。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以及问题、课题探究活动等,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目标。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重在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五、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经费使用原则 1、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是在学校年度预算中安排的专项费用,用于支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改革,归口教科处管理。 2、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优先支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要改革的项目,特别是支持校本课程及系列课程建设项目。 3、校本课程建设经费重点支持受益面广,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重大作用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4、适度支持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面向全校长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检查的相关课程。 二、支出范围 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支付范围一般包括以下费用: 1、图书资料费、印刷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2、纸张、软盘等部分耗材购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3、调研旅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4、小型教具、模型、挂图、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等费用; 5、项目验收、鉴定评审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6、论文版面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7、校本课程建设人员经费按课程建设经费总数的10%划拨至教科处掌握使用。 三、管理职责 1、教科处负责经费的计划、分配和管理,统筹制定年度建设项目及经费分配计划,对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对全校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2、教科处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请及下拨到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协调、组织本单位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 3、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依据专款的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在课程建设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相关要求提出课程建设规划和分年度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计划,组织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及专款完成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准备工作。 四、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1、经学校审定后的校本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教科处管理和审批。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前期调研,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教师的特长和社区教育资源情况,主要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 2、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向学校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 3、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举行论证会,讨论确定是否开设该门类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撰写“课程纲要”并报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养,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每学年的第一周进行“校本课程介绍会”,然后发放“校本课程宣传资料”,让学生明确本学年所上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3、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教师上课、备课的具体要求参照“觅渡桥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执行。 4、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要把校本课程预案和教材内容整理好,上交教科室。同时,课程组长要召集研究人员开展小组研讨,共同制订一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及评价方式方法,第二周交教科室。 5、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 6、教师如有特殊情况要求代课的,首先组内协调,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提前两天向教科室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批准后由学校协调安排,不能私自请人代课、调课。 7、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必须听两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8、各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校本课程研究手册”及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9、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校本课程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研讨课。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适应新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方案。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全省比访工作为契机,以实施11234工程和规范管理,效率课堂年为载体,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一体化。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二、校本培训的目标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2、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3、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4、构建团结协作团队,使教师在学习中自我提升,在同伴互助下自我发展,在专家引领下自我完善。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1、专家引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专家专题报告的录像,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聘请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做专题讲座。2、短期培训。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晚上或假日、节日部分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麻城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试行)》、《麻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搭建教育管理平台促进优质均衡教育》等。3、读书活动。教师读书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每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校将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读书活动交流会、报告会。4、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组,期初制定好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同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共同设计教案(既要求资源共享又鼓励教师个性化的设计),共同研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学反思。5、案例研讨。教研活动做到专题化、微格化,即每次或连续几次围绕一个问题。一方面实施课堂公开教学,通过教者的说课、同行教师的评点引导教师反思、总结。另一方面采用问题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

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小学校本培训专题方案

小学校本培训专题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思想,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二、主要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本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每月组织一

次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改革和学习主题构建》,以提高理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教研组利用每周二、四的学科教研活动,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精心挑选与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总结,组织教师在学科组内交流、分析、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我校课堂教学的相关点和生长点,从而探索和寻找两者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过来再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经历“实践→探索→完善→实践→成功”之路,同时又用更新的教育观念去推广、发展自己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起到学科教学示范作用。同时,要求每位教师自选有关教育教学的学习材料进行自学。 (二)立足校本,切实抓好岗位培训。 (1)培训内容:教学常规(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说课,如何评课)、教材教法的学习及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加快我校新教师的成长,真正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总体目标,为学校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生力军,使教师队伍和我校的发展同步前进。 (2)以“赛”育人: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业务技能的竞赛活动,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开展青年教师演讲赛、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展个性活动评比、优秀论文或经验总结评比、优秀案例分析评比、优秀课件展示评比、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着力造就名师。精心打造通往名师之路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水南小学有一批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将为这批教师搭建舞台,铺设通往名师之路,以造就一批名师,由名师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主要途径:立足岗位,开展各类竞赛与评比活动;鼓励并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是指我校教师按照学校规划编写的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学生学习辅助用书、音像资料三大类。为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管理,保证和鼓励广大教师编写出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高质量教材,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本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部分课程没有教材或现有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第二条校本教材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本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第三条校本教材建设按规划进行,学校对校本教材建设进行立项管理。 第四条教务科、科研科负责统筹全校校本教材建设,组织规划与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组织非公开出版校本教材的印制,推荐校本教材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负责校本教材的规划评审、立项评审、验收评审和使用评审;校本教材编写由主编负责。 第二章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第五条内容科学。教材内容精炼,反映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成就、新技术,可读性强,富有启发性,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深广度适当。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以及实验实训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体例规范。章节正文、习题、参考文献等完整齐全;文字规范,语言流畅,表达严谨;文图配合恰当,图表清晰准确,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

第八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工作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六月组织规划,七月组织立项,建设期为1年。 第九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以缺门教材和基本教材为重点,其内容包括期内总体数量、每本教材的名称、性质(新编或修订)、使用对象(适用专业和学制)、计划字数、内容框架、建议课时、建设进度安排等。 第十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程序如下:(1)各专业根据课程建设、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校本教材建设规划,填写《 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申报表》;(2)教务处汇总,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审批,公布《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 第十一条对主编的资格要求如下: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2年以上,教学效果好,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新专业、新课程可适当放宽条件。 第十二条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程序如下:(1)主编根据《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提出申请,填写《年度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申请书》。(2)教务处汇总审核,校学术委员会评审。(3)学校审批。 第四章对校本教材建设运行的具体管理 第十三条明确目标要求。教务处发布《鸡西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合格评估指标》,明确校本教材建设目标要求。 第十四条工作组织。主编是校本教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负责校本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编写方案的制定、编写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承担1/5以上编写任务并负责统稿、管理经费的使用。 第十五条合同管理。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主编及其所在专业签订《校本教材建设合同书》,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 第十六条经费拨发。校本教材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图书资料购买、专家审稿和有关会议的劳务开支,标准依据示范校建设统一规定,在验收合格后拨发。 第十七条专家审稿与修改。书稿形成后,请两名同行专家(高级以上,其中须有一名校外专家)审稿并按专家意见组织修改,审稿通过

校本教材管理规定

校本教材管理规定 为规范我校教材的使用和管理,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更加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特制定本规定。 一、校本教材的认定 校本教材一般是指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学校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被评为校优秀校本课程的教师可优先申请编印校本教材。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各学科由于校本课程教学(或学科教学)的需要可编写校本教材,包括校本课程讲义、实验指导书或教辅资料书等。编写校本教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为目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方面,解决当前部分课程无适用教材或教材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体现校本课程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编写教材应有专家指导,教材的内容和水平应体现我校发展特色和学科优势,编写教材应以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符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 三、校本教材评审与印刷 1.主编教师写好初稿后,需填写《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校本教材评审意见表》(表格一式三份,主编教师、科组、教导处各一份),经学校审核后,由校长签署评审意见。 2.经同意使用的教材应根据教学需求,编写者负责按照下面要求排版的电子稿交付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印刷。 3.校本教材的印量原则上只供一届学生使用,若印刷数量过少,成本过高,经校长批准,可印刷2~3届在校学生使用的数量。教材需要重新修订时应将已印的教材使用完毕才能重新印刷,避免造成积压和浪费。 4.未经批准私自印制的教材,学校不予结算费用,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校本教材的基本要求 1.校本课程讲义的要求 (1)讲义编写应体现教改精神、相关科研成果及本学科的新发展,贯彻少而精、便于自学的原则,篇幅不宜过大。 (2)所有自编讲义需提供教学大纲,要求列出每一教学单元应讲授的内容和重点。 2.编写实验指导书的要求 (1)实验指导书必须符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配套。 (2)实验指导书应规定实验应达到的目的、实验时间安排、实验内容和要求,以便指导实验顺利进行。 3.编写教辅资料的要求 (1)教辅资料必须符合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密切配合。 (2)教辅资料每节内容至少包括:课标要求、知识要点、例题、练习等。 (3)编写的教辅资料应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例题比较典型、习题编选要重基础、控制难度,并兼顾学生能力发展。对于较复杂的习题,一定要给予详细解答提示。 五、校本教材编写参考格式 1.标题和正文 教材中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25倍。 2.文中的图表等 文中的图表、附录、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图1-1、表1-1、附注1-1、公式(1-1)即分别表示第一章的第一个图、表、附注、公式。图序及图题置于图的下方居中,表序及表题置于表的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