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

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

【篇一:《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

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

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

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

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

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如果不按逻辑学提供的

规范去做,违反了思维的规律,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当然,不是说没有学过逻辑就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了。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

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

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

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

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

就大不一样了。

并且,表达思想靠的是说话和写文章。话说得好不好,文章写得怎样,跟逻辑有很大关系。只有按照逻辑学的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才能使说话和写文章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就可能

漏洞百出,甚至让人不知所云。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

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

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

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

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

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看了简介之后,知道这本书是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的一本逻辑学基

础课程教科书,而且是有史以来受众最多的逻辑学读物。柯匹完善

了逻辑学教科书的结构,使之在知识上更具有连贯性,而且阅读更

方便使用。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这本书有大量来自现实生活的

例证资料与练习题,这让读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和清晰地理解逻辑

学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且,大多例子采自在历史

或现实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名著名篇,其内容几乎遍及所有学科以及

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逻辑学导论》11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柯匹亲自修改校订的最后一个版本。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

归纳。

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在这一部分中,分了四个章节,分别交代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语

言的用法,定义和谬误。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

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

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

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

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

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还是构成论证的

部件。推论这个术语则指谓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

一个命题的过程。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

结论,就是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

其他命题,即被肯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

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

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

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

也更易于展现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的方式。两种技法都很有用,是

很有力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可以更彻底

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最方便适

用的一种。

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

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

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

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只是当时我们仅仅是凭借着感觉和经验在解题,然而,系统地学习

过推理技巧与方法之后,比之未曾思考过推理,起进行正确的推理

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解题的正确率与速度都会大大提高,这更说明

了学习逻辑学的必要性。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多检验推理的正确

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错误不容易在推理

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理“谬误”或者所谓

的“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避免的。

推理的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为了促进这样的训练,许多

推理游戏,例如:国际象棋,围棋等都是极好的手段。而那些用以

强化和测试我们的逻辑技能的推理迷题,也无疑是相当实用的。推

理不仅是一项必要的活动,也是一项愉快的活动——当我们解决了

为提高技能和使人娱乐双重目的而设计的一些逻辑问题时,它所产

生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花了将近一小时,把书中第一章课后中所给的

例题做了两遍,第一遍,没有用书中所教的推理方法,第二遍,仔

细阅读理解书中所给的,针对各种类型问题的推理方法,惊奇地发现,运用书中的方法,不仅快速准确地解出了问题,而且思路会更

加直观清晰,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走“歪路”和钻进死胡同的情况出现,使解题更高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图示中的矩阵,矩阵是

一种备选项的图示,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信息时,就可以把它填入表中,它在解答复杂的问题时,能把已知的信息和推出的信息整齐地

记录下来,并随着推论的数目不断增长以及论证的链条不断拉长供

我们使用。而在我们要建构的矩阵表中就有空间去表示所有相关的

可能选择,并能记录下每一个引出的推论。

语言

语言是一种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工具,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它的用

法的多样性。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简单化,而不注意语言使用

的语境及其不同使用目的,从而就可能被我们遇到的语词或者话语

形式所误导。

本书阐释了语言的多种用法和形式,以及可能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

复杂性而引起的错解和滥用。关于语言,语言有三种功能:信息性

功能、表达性功能和指令性功能,而一个给定语段可能同时行使两

种甚或三种功能。标准语法形式的句子,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和感叹句,并不总是行使与其名称相关的功能。陈述句可以用作指

令性的或者表达性的功能;疑问句可以具有信息性的或指令性的功能,祈使句可以具有信息性或者表达性的功能;感叹句则具有祈使

性或者表达性。然而,语法的形式并不决定语言的功能。

本章节中还教了我们如何区分信念歧见和态度歧见以及不同歧见的

解决方法。两个人可能会在某件事情是否已经实际地发生上意见相左,这种情况称为“信念歧见”。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都同意已经

事实上发生了一件事,因而是信念一致的;但对那件事,他们仍可

以具有不同的或者甚至相反的态度。你可以用语言描述那件事表示

赞许,别人却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反对。这里也存在歧见,但不是信

念歧见。这是对这件事的感受不同,是态度歧见。当我们要解决歧

见的时候,不同类型的歧见需要用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信念歧见可

以通过确认事实而得到最好的解决;如果是态度歧见而不是信念歧见,最强烈的歧见可以用朴实无华的真实陈述来表达。或许可以考

虑那种引出愉快或不愉快的结论的事情若不发生将会怎样,或者大

量地使用表达性语言来尝试说服方法,在凝结团体意志和取得统一

态度中,修辞艺术也可能富有成效。

学了这章内容之后,对日常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会了辨别

歧见以及其解决方法,使得解决争论以及辩论等类似问题能更简单。按照书中所给的方法,多尝试用于实践中,相信对语言的逻辑能力

以及思维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能使一个人的语言更有条理,更有

说服力,逻辑性更强,思维也会更为清晰。在语言中锻炼一个人的

逻辑思维能力,既实际而且随时可以练习,这更说明了,逻辑学源

于生活,用于生活!

定义

解释词项的意义就是给出它的定义。定义通过揭示和消除歧义,可

以有效解决纯粹言辞之争。其中,论争分为三种,分别是:1.明显的

实质争论,其中没有语词歧义,而且争论双方的确在态度上或信念

上对立;2.纯粹的言辞之争,其中出现语词歧义,但根本没有实质歧见;3,表面上是言辞的但实际上是实质的争论,其中既存在语词歧义,也存在论争双方在态度上或信念上对立。现在,我们来阐明定义如

何防止或纠正推理错误。首先,定义总是符号的定义,因为只有符

号才需要定义来说明其意义。在推理中,定义的主要用途是消除歧义,为此,我们采用五种定义进行区分:规定定义、词典定义、精

确定义、理论定义和说服定义。这五种定义中,前两种主要用于消

除歧义,第三种主要用于降低模糊性,第四种用于促进理论理解,

而第五种用于影响行为。

定义词项有六种方法,分为外延方法和内涵方法。外延,一个普遍

词项可以正确适用的对象的汇集构成那个词项的外延。外延方法分为:列举定义、实指定义、准实指定义。内涵,说明了为词项外延

中的所有对象并且仅为那些对象所共有的属性集就是该词项的内涵。内涵方法则分为:同义定义、操作定义、属加种差定义。内涵定义

的方法可以用于构建规定定义、词典定义、精确定义、理论定义和

说服定义中的任何一种。词项的内涵决定其外延,但外延却不能决

定内涵。因此,几个词项可以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外延却相同,但外

延不同的词项却不可能具有相同内涵。其中,属加种差定义有五条

传统的规则:1.定义应当揭示种的本质属性;2.定义不能循环;3.定

义既不能过宽又不能过窄;4.定义不能用歧义的、晦涩的或比喻的语

言来表述;5.定义在可以用肯定的地方就不应当用否定定义。

谬误

谬误,是那种看起来正确但经过考察而证明并非如此的论证,也就

是推理错误。本书对常见的欺骗性推理错误类型给出了传统名称,

区分出三大类非形式谬误:相干谬误、预设谬误和含混谬误。

相干谬误,错误论证依赖看起来可能与结论相干但事实上无关的前提。相干谬误分七种:1.诉诸无知论证;2.诉诸不当权威;3.人身攻

击论证;4.诉诸情感;5.诉诸同情;6.诉诸武力;7.不相干结论。预

设谬误,错误论证源于依赖于某些被假定为真的命题,而这些命题

实际上是假的、可疑的或没有得到证明的。本书分五种预设谬误来

解释这类推理错误:1.复杂问句;2.虚假原因;3.丐题;4.偶然;5.

逆偶然。含混谬误,在这类谬误中,错误论证的形成方式是,它依

赖于词或短语从在前提中的用法到在结论中的用法的意义变化。解

释这类推理错误把含混谬误分为五种:1.歧义;2.双关;3.重读;4.

合成;5.分解。

推理难免会遇到进入歧路的情况,而进入歧路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也就是说,论证错误有很多种。有些论证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不能

欺骗和说服任何人,但谬误却是危险的,因为我们大都会偶尔被某

些谬误所愚弄。因此,学习这些错误论证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当我

们明确理解它们后,就可以最有效地避开它们布下的陷阱,有备无患。同时,辨识这些相互联系的谬误有益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敏感性,使得当推理中最难缠的错误出现于通常话语中时,我们能很快发觉

这些错误。

第二部分演绎

演绎,一种特殊的论证。演绎论证是其前提被要求为结论的真提供

决定性基础。这一部分讨论的是论证本身,涵盖了六个章节,分别

是直言命题、直言三段论、日常用语中的论证、符号逻辑、演绎方

法和量化理论。

直言命题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一种特殊命题组成的论证上,这种命题是关于范畴和类的,被称为“直言命题”。这直言命题是演

绎理论的基石。基本的标准式直言命题有四种: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特称否

定命题(o命题)。每个标准式直言命题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这

叫命题的质。每个标准式直言命题或是全称的或是特称的,这称为

直言命题的量。直言命题有四种对当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以及上位与下位之间的等差关系——可以用一个重要且

广为应用的图示来表示,称为“对当方阵”。除了对当关系的直接推论,还有另外一些直接推论,本书中教的是换位法、换质法和换质

位法这三种推论。本章节还介绍了将直言命题符号化与图示化的方法,包括使用文恩图,用交叉的圆加以恰当的标记或阴影来刻画类

与类之间的关系。文恩图是标准式直言命题的肖像,将空间的包含

和排斥与类间非空间的包含和排斥对应起来,是一种极为清晰的记法,也是检验直言三段论的有效性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说到文恩图,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不会陌生,在数学中解决包含关系

等问题时,都会用到文恩图来简化问题。

三段论

三段论是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不同于归纳逻辑的,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三段论的形式由格与式唯一确定——从逻辑的

观点讲,这种形式是三段论最重要的方面。三段论的有效性与无效

性仅仅依赖于形式,而完全独立于具体内容和题材。例如,任何形

式为aaa-1的三段论:所有m是p(大前提),所有s是m(小前提),所以,所有s是p(结论)。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在其构成中

恰好出现两次。如果一个直言三段论的前提、结论都是标准式的直言命题(a、e、i、o),并且以特定的标准顺序组合在一起,就称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在第六

第七章都在解释三段论,并且举了大量的例子,以及列了一系列的练习题,结合日常生活,让读者更清晰的了解了标准式直言三段论的15个有效形式,以及更好地识别它们的格与式。

检验三段论有效性常用到文恩图方法,即在几个交叉的圆中,作上恰当的标记或涂上阴影以表示前提的含义。书中图文并茂地列举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三段论检验方法,简单易懂,一目了然。标准式三段论有六条基本规则,书中还定义了违反各条规则所造成的谬误。规则1,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必须仅仅包含三个项,在整个论证中,每一个项都须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规则2,在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中,中项必须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规则3,在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中,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规则4,任何有两个否定前提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都不是有效的;规则5,如果一个标准式直言三段论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必须是否定的;规则6,一个有效的标准式直言三段论,如果结论为特称命题,那么其前提不是都是全称的。违反以上6条规则所犯的错误分别称为:四项谬误、中项不周谬误、大项不当周延谬误或小项不当周延谬误、排斥前提谬误、从否定推肯定谬误、存在谬误、

演绎方法

我们把给定论证的有效性的一个形式证明定义为一个陈述序列,该序列中的每个陈述或者是该论述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根据一个基本有效论证从该序列中在先的陈诉推论出来的,而该序列的最后一个陈诉,就是所欲证明其有效性的那个论证的结论。我们把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定义为:该论证是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形式的代入例。要强调的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形式的任何代入例都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推论规则的九个基本有效论证形式包括:

1.肯定前件式(m.p.);

2.否定后件式(m.t.);

3.假言三段论(h.s.);

4.析取三段论(d.s.);

5.构造式二难(c.d.);

6.吸收律(abs.);

7.简化律(simp.);

8.合取律(conj.);

9.附加律(add.)。这九个推论规则相应于一些基本的论证形式,而这些基本的论证形式之有效性很容易用真值表来判定。在它们的帮助下,可以为大量更复杂的论证构造有效

性的形式证明。所列的这些名称都是标准名称,而使用它们的缩写

使得用最少量的书写就可以把形式证明记录下来。

演绎论证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前提是否能够证明地得到结论。然而,还有许多良好的和重要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不能得到确定性的

证明。我们充分许多因果连接,只是基于盖然性——尽管盖然性程

度可能非常高。我们会说,吸烟是癌症的一个原因,但我们不能够

赋予我们的这种知识与从前提中推得一个演绎有效的论证结论这种

知识以相同的确定性。一个著名的医科专家根据演绎标准声称:“没

有人将能够证明吸烟导致癌症,或者说任何事情导致任何事情。从

理论上讲,你不能够证明任何事情。”的确,当我们评价我们关于世

界的事实的知识时,演绎确定性的标准太高了。

第三部分归纳

这一部分是最后一部分,讲了类比与或然推理、因果连接:实验探

求的密尔方法、科学和假说、概率。

类比与或然推理

类比论证是一种被普遍使用的论证类型。一个类比是一个相似或比较;当我们表明两个或更多的实体在一个或多个特征上是类似的时候,我们便进行了一个类比。类比论证是这样一个论证,两个或更

多的实体在一个或更多的方面的相似性被用作前提,结论是,这些

实体在某个其他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不是所有类比都用做论证的目的,它们也可以用做文学的目的,或者也可以用做说明的目的。因

为类比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有效性”和“无效性”词汇不适用

于它们。类比论证的结论如同每个归纳论证的结论是一样的,具有

某个概率度,而不能够声称具有确定性。

用来确定类比论证的前提是否对结论给予支持的六个标准是:1.具

有相似性的实体数量;2.在仅出现在前提中的实体或者实例之中的多样性或差别程度;3.所涉及的实体被认为具有的相似方面数;4.前提

中的相似方面与结论中的相似方面的相关性;5.在前提中的事例和结论中的事例之间的差异的数量和重要性;6.结论相对于前提的保守性(或大胆程度)。

因果连接:实验探求的密尔方法

归纳推论的密尔五法:1.求同法。某个因素或事态在被考察的现象

的所有场合中是共同的,它可能是该现象的原因(或结果)。2.求异法。某个因素或事态的出现与不出现,产生了被考察的现象发生的

情形与该现象不发生的情形这样的差异,该因素或事态可能是该现

象的原因或部分原因。3.求同求异并用法。尽管不是一个单独的方法,在同样的研究中,同时使用求同法和求异法归纳出的结论提供高概率。4.剩余法。已知被考察的现象的某个部分是

【篇二:《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

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

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

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

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

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

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

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

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

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

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

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

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

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

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

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

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

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

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

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

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

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

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

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

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

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

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

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

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

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

然而,系统地学习过推理技巧与方法之后,比之未曾思考过推理,

起进行正确的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解题的正确率与速度都会大

大提高,这更说明了学习逻辑学的必要性。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

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

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

理“谬误”或者所谓的“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

避免的。

语言

语言是一种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工具,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它的用

法的多样性。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简单化,而不注意语言使用

的语境及其不同使用目的,从而就可能被我们遇到的语词或者话语

形式所误导。

本书阐释了语言的多种用法和形式,以及可能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

复杂性而引起的错解和滥用。关于语言,语言有三种功能:信息性

功能、表达性功能和指令性功能,而一个给定语段可能同时行使两

种甚或三种功能。

本章中还教了我们如何区分信念歧见和态度歧见以及不同歧见的解

决方法。两个人可能会在某件事情是否已经实际地发生上意见相左,这种情况称为“信念歧见”。另一方面,对那件事,他们仍可以具有

不同的或者甚至相反的态度。你可以用语言描述那件事表示赞许,

别人却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反对。这里也存在歧见,但不是信念歧见。这是对这件事的感受不同,是态度歧见。当我们要解决歧见的时候,不同类型的歧见需要用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信念歧见可以通过确认

事实而得到最好的解决;如果是态度歧见而不是信念歧见,最强烈

的歧见可以用朴实无华的真实陈述来表达。或许可以考虑那种引出

愉快或不愉快的结论的事情若不发生将会怎样,或者大量地使用表

达性语言来尝试说服方法,在凝结团体意志和取得统一态度中,修

辞艺术也可能富有成效。

学了这章内容之后,对日常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会了辨别

歧见以及其解决方法,使得解决争论以及辩论等类似问题能更简单。按照书中所给的方法,多尝试用于实践中,相信对语言的逻辑能力

以及思维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能使一个人的语言更有条理,更有

说服力,逻辑性更强,思维也会更为清晰。在语言中锻炼一个人的

逻辑思维能力,既实际而且随时可以练习,这更说明了,逻辑学源

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二部分演绎

演绎,一种特殊的论证。演绎论证是其前提被要求为结论的真提供

决定性基础。

直言命题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一种特殊命题组成的论证上,这种命题是关于范畴和类的,被称为“直言命题”。这直言命题是演

绎理论的基石。基本的标准式直言命题有四种: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特称否

定命题(o命题)。本章还介绍了将直言命题符号化与图示化的方法,包括使用文恩图,用交叉的圆加以恰当的标记或阴影来刻画类与类

之间的关系。

三段论

三段论是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不同于归纳逻辑的,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三段论的形式由格与式唯一确定——从逻辑的

观点讲,这种形式是三段论最重要的方面。三段论的有效性与无效

性仅仅依赖于形式,而完全独立于具体内容和题材。例如,任何形

式为aaa-1的三段论:所有m是p(大前提),所有s是m(小前提),所以,所有s是p(结论)。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

项在其构成中恰好出现两次。如果一个直言三段论的前提、结论都

是标准式的直言命题(a、e、i、o),并且以特定的标准顺序组合

在一起,就称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标准式三段论有六条基本规则,书中还定义了违反各条规则所造成的谬误。

演绎方法

我们把给定论证的有效性的一个形式证明定义为一个陈述序列,该

序列中的每个陈述或者是该论述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根据一个基本

有效论证从该序列中在先的陈诉推论出来的,而该序列的最后一个

陈诉,就是所欲证明其有效性的那个论证的结论。我们把一个基本

的有效论证定义为:该论证是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形式的代入例。

要强调的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形式的任何代入例都是一个基本有

效论证。

演绎论证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前提是否能够证明地得到结论。然而,还有许多良好的和重要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不能得到确定性的

证明。我们会说,吸烟是癌症的一个原因,但我们不能够赋予我们

的这种知识与从前提中推得一个演绎有效的论证结论这种知识以相

同的确定性。

身为逻辑学这门学问的初学者,单单是这本书中前两部份,我还有

很多概念与知识并没能很好地贯通运用,但仅仅是刚入门,我已深

深地感觉到了逻辑学的强大,它所带给我们的知识是无形的,但我

们却可以在有形的世界中运用。我们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

某些逻辑原理的领会,有些人在没有学过逻辑学却仍能正确的推理。但把这些原理揭示出来,使它们得到刻画、辨识与理解,就会提高

我们区分好的推理与坏的推理的能力。

对我们的学习生涯来说,习得正确思维的原理,即弄清楚如何获得

可靠的信息,如何评估处于竞争中的各种主张,其用途无与伦比。

理想地说来,每一门大学课程都应当为此作出贡献,但我们知道许

多课程并非如此,因此,需要由逻辑学课程来承担这一极为重要的

使命。当今大学课程的内容新陈代谢加快,但正确的推理方法永远

不会过时,所以,把握逻辑的原理,会对我们的智力生涯产生持久

而深刻的有益影响。

【篇三:《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3054 范逸文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

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

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

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

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

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

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

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

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

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

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

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

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

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

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

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

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

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

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

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

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

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

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

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

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

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

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

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

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

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

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

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

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

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然而,系统地学习过推理技巧与方法之后,比之未曾思考过推理,

起进行正确的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解题的正确率与速度都会大

大提高,这更说明了学习逻辑学的必要性。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

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

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

理“谬误”或者所谓的“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

避免的。

语言

语言是一种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工具,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它的用

法的多样性。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简单化,而不注意语言使用

的语境及其不同使用目的,从而就可能被我们遇到的语词或者话语

形式所误导。

本书阐释了语言的多种用法和形式,以及可能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

复杂性而引起的错解和滥用。关于语言,语言有三种功能:信息性

功能、表达性功能和指令性功能,而一个给定语段可能同时行使两

种甚或三种功能。

本章中还教了我们如何区分信念歧见和态度歧见以及不同歧见的解

决方法。两个人可能会在某件事情是否已经实际地发生上意见相左,这种情况称为“信念歧见”。另一方面,对那件事,他们仍可以具有

不同的或者甚至相反的态度。你可以用语言描述那件事表示赞许,

别人却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反对。这里也存在歧见,但不是信念歧见。这是对这件事的感受不同,是态度歧见。当我们要解决歧见的时候,不同类型的歧见需要用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信念歧见可以通过确认

事实而得到最好的解决;如果是态度歧见而不是信念歧见,最强烈

的歧

见可以用朴实无华的真实陈述来表达。或许可以考虑那种引出愉快

或不愉快的结论的事情若不发生将会怎样,或者大量地使用表达性

语言来尝试说服方法,在凝结团体意志和取得统一态度中,修辞艺

术也可能富有成效。

学了这章内容之后,对日常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会了辨别

歧见以及其解决方法,使得解决争论以及辩论等类似问题能更简单。按照书中所给的方法,多尝试用于实践中,相信对语言的逻辑能力

以及思维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能使一个人的语言更有条理,更有

说服力,逻辑性更强,思维也会更为清晰。在语言中锻炼一个人的

逻辑思维能力,既实际而且随时可以练习,这更说明了,逻辑学源

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二部分演绎

演绎,一种特殊的论证。演绎论证是其前提被要求为结论的真提供

决定性基础。直言命题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一种特殊命题组成的论证上,这种命题是关于范畴和类的,被称为“直言命题”。这直言命题是演

绎理论的基石。基本的标准式直言命题有四种: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特称否

定命题(o命题)。本章还介绍了将直言命题符号化与图示化的方法,包括使用文恩图,用交叉的圆加以恰当的标记或阴影来刻画类与类

之间的关系。

三段论

三段论是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不同于归纳逻辑的,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三段论的形式由格与式唯一确定——从逻辑的

观点讲,这种形式是三段论最重要的方面。三段论的有效性与无效

性仅仅依赖于形式,而完全独立于具体内容和题材。例如,任何形

式为aaa-1的三段论:所有m是p(大前提),所有s是m(小前提),所以,所有s是p(结论)。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在其构成中

恰好出现两次。如果一个直言三段论的前提、结论都是标准式的直

言命题(a、e、i、o),并且以特定的标准顺序组合在一起,就称

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标准式三段论有六条基本规则,书中还定义

了违反各条规则所造成的谬误。

演绎方法

我们把给定论证的有效性的一个形式证明定义为一个陈述序列,该

序列中的每个陈述或者是该论述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根据一个基本

有效论证从该序列中在先的陈诉推论出来的,而该序列的最后一个

陈诉,就是所欲证明其有效性的那个论证的结论。我们把一个基本

的有效论证定义为:该论证是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形式的代入例。

要强调的是,一个基本有

效论证形式的任何代入例都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

演绎论证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前提是否能够证明地得到结论。然而,还有许多良好的和重要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不能得到确定性的

证明。我们会说,吸烟是癌症的一个原因,但我们不能够赋予我们

的这种知识与从前提中推得一个演绎有效的论证结论这种知识以相

同的确定性。

身为逻辑学这门学问的初学者,单单是这本书中前两部份,我还有

很多概念与知识并没能很好地贯通运用,但仅仅是刚入门,我已深

深地感觉到了逻辑学的强大,它所带给我们的知识是无形的,但我

们却可以在有形的世界中运用。我们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

某些逻辑原理的领会,有些人在没有学过逻辑学却仍能正确的推理。但把这些原理揭示出来,使它们得到刻画、辨识与理解,就会提高

我们区分好的推理与坏的推理的能力。

对我们的学习生涯来说,习得正确思维的原理,即弄清楚如何获得

可靠的信息,如何评估处于竞争中的各种主张,其用途无与伦比。

理想地说来,每一门大学课程都应当为此作出贡献,但我们知道许

多课程并非如此,因此,需要由逻辑学课程来承担这一极为重要的

使命。当今大学课程的内容新陈代谢加快,但正确的推理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所以,把握逻辑的原理,会对我们的智力生涯产生持久而深刻的有益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