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篇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篇

Model text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new rural construc 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2、篇章2:关于红河州阿定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文档

3、篇章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文档

4、篇章4:友好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文档

5、篇章5:新医改下农村公卫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年初确定的课题要求,我校课题组与市新农村办公室紧密合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来工作思路,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如皋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

1、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夏粮

连续八年保持增产,创建省级小麦万亩高产增效示范区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3个,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3个。建成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方4个。主导产业发展强劲。全市新增高效农业28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74%,家

禽和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94%和73%。新增设施农业4、5

万亩,千亩设施农业园区11个,磨头镇和高明镇实现村村全

覆盖。休闲农业量质齐升。新增休闲农业1、8万亩,长江药

用植物园等4个10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建设;如城镇顾庄村被评为全省1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之一;涌现出林梓镇康盛生态园、磨头镇君飞垂钓和南海公园、软件园天恒生态园和德得惠休闲农庄、丁堰镇森果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发展典型。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新增联众、新丝路、华多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9:1,农产品出口总额保持南通第一、全省

前列。农业品牌打造持续发力。全市注册涉农商标807个,认

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4件、南通市知名商标12件。“苏·皋

长寿”集体商标荣膺“首届江苏品牌紫金奖暨品牌耀江苏25年”江苏最具成长力品牌。农业专业服务全面拓展。全市新增农机服务组织6家,累计达49家,新增省“三星”级农机专

业合作社4个,建成南通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神牛、江恒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5家,组建植保专业队62个,集中供秧面积达28万亩。

3、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有序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五大有机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

4个,续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个。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

地16个、面积1、7万亩,其中有机稻米0、98万亩,5家省

动物防疫达标示范场和4家蛋、肉鸡标准化养殖场顺利通过验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强。XX年度治理高标准农田土地2、5万亩;实施如海灌区第九、十期、焦港灌区第二期、中央小

型重点县第二、三期、千亿斤粮食工程等12个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25台,秸秆还田机101台套,夏秋

两季完成秸秆机械还田面积95、3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66、36%。

4、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

5、78万亩,累计突破50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40%;高明镇章庄村、雪岸镇雪居、搬经镇搬东村、袁桥镇花园桥村、石庄镇思江村、经济开发区桥港村等29个村连片流转面积达千亩以上,流转达300亩以上的村(社区)257个,占比77、4%。三资投入实现突破。成功举办了两次农业招商活动,项目签约99个,协议投资总额47、7亿元人民币和2900万美元,实现“三资”投入农业18、9亿元。涌现出江苏长江药用植物园、天龙畜产品扩建、红梅乳业和南通欣晨冷冻等一批项目农业新亮点。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启动了四级农业园区联创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南通市级农业园区2个。如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授牌,搬经镇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列入省级动态监测。长江镇(如皋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正在进行规划修编;吴窑镇、江安镇、东陈镇已邀请省级二级资质单位编制省级园区规划。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设施快速发展,标准钢架大棚占比达50%。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温湿控制器、桑树修剪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太阳能灭虫灯、

深松耕整地机械等高效设施农业装备2644台。经营形式不断

创新。形成了“返乡能人+农户土地、村干部+农户土地、民营资本+村干部+农户土地”等多种经营模式,设施农业生命力显著增强。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初步改善

1、魅力城镇打造成效显著。搬迁改造连片推进。截至今

年10月底,全市16个镇共启动20户农户以上的整建制搬迁

地块33个,累计搬迁农户1475户,整理土地1327亩,分别

占年计划的115%和103、6%。房产开发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16个镇累计新增房产开工面积99、6万平方米、竣工面

积71、3万平方米,分别占年计划的87、4%和91、1%。目前

在建或拟建的9层以上的标志性或高层建筑达到62栋,高层

建筑基本实现“镇镇有”。农民集居区建设强势推进。全市镇区农民集居区建设今年已开工35972户,建成24037户,入住21576户,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1%、82、77%、85、01%。

2、城乡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十个一”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把“十个一”功能建设作为完善镇区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镇区入口、商务宾馆、生态公园等“十个一”在建或整改提升项目近50个,通过“十星级”考评项目累计达86个。

道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截至10月底,16个镇累计完成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2、28亿元,占年计划的85、1%。九华镇庙前路、下原镇惠园路、袁桥镇滨河路等13条道路完成整修提升,另有19条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同步跟进。

注重道路绿化、地下管网、路灯设施、小区功能区等各项配套工程建设与主体功能建设同步跟进,做到路通管通、绿化连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业的新型服务设施体系。

3、城乡环境整治魅力彰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完

成农村危桥改造100余座。河道整治已通过南通验收,如海灌区、焦港灌区、中央财政小型重点县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渗渠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50座。省级村庄建设与

环境整治8个试点村已完成实施规划。农村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万亩,建成绿色现代农业园区5个,

四旁植树107、8万株,超额完成了南通市年度目标任务数。

建成南通市绿化示范镇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全市森

林覆盖率达21、66%。

(三)农民增收保障水平有力提升

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农民培训转移大力实施。成立全

国首家县(市)级就业促进会,培训农村劳动力6918人,培

养农村实用人才310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678万人,完

成全年目标的98、4%。全民创业层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

创业率、村级xxx大学书记创业率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率分别达72%、86%、90%。在政策、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对返乡

创业人员进行扶持,全市返乡能人创业1106人,独办、合办

私营企业960个,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6674个,

总数居南通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再获增长。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借助土地流转和“三大合作”平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232个。

2、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25所。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5家镇级敬老院

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16家镇级敬老院被评为南通市级

文明敬老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本药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运行,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同比下降29%,住院费用同比下降4%。“爱心超市”实现了镇村全覆盖,为农服务社建设管理水平全省领先。

3、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新农保缴费人数45、5万人,覆盖率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240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220

元和3200元。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慈善助医、慈善助学活动进一步深入。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100%。全市共新增5184名

失地农民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684万元。新增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失地农

民基本生活保障与新农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复享受”政策得到省人社厅充分肯定。

二、如皋市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

中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仍不够高。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档

次不高、生命力不强,现代农业园区规模不大,农业装备水平特别是高标准农田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村级经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的发

展思路不够宽、路径不够多、措施不够实,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城乡一体化步伐有待加快。农民进城进镇居住进度不快,万顷良田建设、农保区搬旧复垦和农民集中居住的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农村发展支持保护体系较不健全。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机制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效农业保险承保面有待提高。

(五)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还仍需加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少数镇存在垃圾私埋和随意焚烧现象,人均日产垃圾量不足0、1公斤,距南通考核标准差距较大。

三、如皋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

(一)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1、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推进“334省道、蒲黄线、新204国道和白雪线”两横两纵4条万亩设施长廊,各镇(区、园)建成1个千亩设施园,各村(社区)建成1个500亩设施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确保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镇村分别实现南通市级、如皋市级农业园区全覆盖。打造特色产业板块。突出“一镇一品、一

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方向,以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为载体,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带、特色产业板块。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生物农业、种源农业、智能农业和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突出浙商三农和花木大世界两个百亿元级综合型农产品市场的带动效应,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市场,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业和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全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5个,实现规模以上农业龙头

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农产品现代流通业

态销售率73%。

2、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牢牢

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快速提升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营主体科技水平。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现代农业园区“农场主”、技术员;适应现

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确保XX年培训职业

农民2500人,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17%。加强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以中农办试点为契机,强势推

进万顷良田工程,确保19、56万亩万顷良田规划报批到位。

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抓流转,逐步推进建立农业招商、流转服务、产

业发展一条龙服务模式,确保XX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20万亩,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能人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科技化。注重发展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设施,确保标准钢架大棚和智能温室占比60%。良种覆盖

率98%,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8个。

3、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加强

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改造高标准农田。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与四级联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机对接,确保争取项目资金继续位列全省首位,全年治理土地5、5万亩,新建防渗渠265

公里,新建或改造泵站39座。持续改造农田水利。组织实施

如海灌区、焦港灌区、千亿良田、小型重点县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3万亩,改善节水灌溉面积6、88万亩;大力推广实施喷、滴灌技术,实施高效农业喷滴灌1、8万亩。持续改造

农业装备。推进农机化作业由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确保XX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以上,

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高效农业机

械化水平达40%以上,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0%以上。

4、进一步注重载体打造,构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努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园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防疫、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确保XX年新增植保、沼气、蚕业和农机等各类专业化社会服务

组织58个,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搭建农

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全市新型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充分利用镇(区、园)

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持续做强驻点兴园联百村等优秀服务品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投入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严格落实上级支农惠农政策,财政预算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逐年明显增长,形成稳定增长机制。

(二)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培育工程。深入推进“222”人才

工程,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好、知识新、能力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招引。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借脑引智”工程。着力招引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围绕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和学

者。强化人才培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新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平台,强化人才培训教育。以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中心和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器为载体,搭建人才培育锻炼平台,提高青年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能力水平。强化人才使用。注重把善于创业、敢于创新、勇于创优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管理岗位,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拓宽思路,多措并举,

进一步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升全民创业水平。积极实施以培育一个孵化基地、组织一次创业活动、打造一个创业集群、举办一次创业培训为重点的“四个一工程”。通过评选表彰“十佳创业明星”和“十佳创业基地”等举措,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实现农民创业培训1200人。推动农民就业转移。全面

推进市、镇、村三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成经济开发区(柴湾镇)镇级市场,如城镇村级市场;用3年时间实现村村全覆盖,形成镇镇有市场、村村有窗口,城乡一体、有效衔接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继续实施“双联双助”。进一步推进“一人一户”、“一户一策”帮扶战略,强化对未进入更高水平小康行列的村(社区)进行帮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所有村(社区)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全面达标。

3、深入实施村级经济发展工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做足资源利用文章。立足“农”做文章,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等自然资源,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做足股份合作文章。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农户”的形式,在服务农

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重点推进集镇所在村(社区)、已撤村建社区、万顷良田工程涉及村(社区)及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社区)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条件成熟的组建社区股份合作联社。做足搞活经营文章。统筹安排土地,扶持村集体组织发展物业经济,走镇(区、园)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参与的组建镇村联合投资公司的发展新路子。

(三)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载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城镇功能提升工程。以实施“十个一”工程

为抓手,提升小城镇整体建设水平。强化功能配套。重点围绕“十个一”功能建设星级考评标准,深入开展“十星级示范镇”创建活动,按计划组织评审和授牌,确保“十个一”工程高标准、高品质如期建成。提升城镇品位。强化土地资源整合,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