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讲座稿(施建平)

情境作文讲座稿(施建平)
情境作文讲座稿(施建平)

情境作文讲座

重建儿童的作文生活

施建平

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虽然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否认,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但作文问题却似乎始终没能解决好,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头疼、学生苦恼的事情。

我觉得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习作目的的狭隘性。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应试上,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使作文成为一种与心灵不相干的单调、机械、乏味的应试训练。

2.习作要求的偏离性。作文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创造性劳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过程,但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一味拔高要求,忽视作文训练的阶段性,从而使学生普遍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3.习作指导的空洞性。教师在作文指导时泛泛而谈,所进行的指导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听完指导后许多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笔。

4.习作范围的封闭性。教师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作文题材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使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学生作文编造成风的主要原因。

5.习作形式的单一性。教师对作文训练的形式开掘不够,长期以来,命题作文一统天下,有的题目甚至年年重复练,难于提起学生作文的兴致。

针对作文教学中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对情境作文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初步构建了情境作文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求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情境作文就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

情境作文具有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1.激发兴趣,形成良好心境。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生就喜爱生动形象的东西。情境作文通过创设典型的场景,唤起学生的情趣,促发其兴奋点,使其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开始写作。如立夏时,我们组织学生斗蛋,课前让学生在蛋上画上各种图案,并给自己的蛋取个威猛的名字。上课后先让学生讲立夏的来历,接着分别决出鸡蛋、鸭蛋、鹅蛋冠军,然后再决出蛋王向其他班级挑战,最后,大家一起品尝鲜美的蛋。自始至终,学生玩得开开心心,写得兴致勃勃。

2.提供素材,丰富源头活水。情境作文往往让学生或先看再写,或先做再写,或先玩再写,或先尝再写,或先演再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素材问题。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懂得生活中看到、听到的种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3.强化体验,表达真情实感。情境作文非常重视情境的优化,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加深情感,升华情感,获得高峰体验。因而,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充满真情。如在让学生写亲情系列的作文时,我们先用亲情故事打动学生,再让学生回忆长辈给予自己的无限关爱,使学生产生回报亲情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回家后主动为长辈做一件事,夹一筷菜、捶一次背,洗一回脚……在这过程中认真观察、悉心体验,然后写下来。由于整个过程中学生从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感受,所以每个学生的文中都充盈着浓浓的亲情和无限的爱意。

4.超越学科,拓展写作空间。情境作文开放了作文课堂,沟通了学科与学科、教学与活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写作空间得到拓展。如我们结合自然课上学的花草种植方面的内容,开展了“我是小花农”的活动,让学生或在家中的庭院里,或在校园的花圃里,或在花盆里种下花籽。在花儿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学生浇水、施肥,悉心呵护,既使学生切实掌握了花草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还各自写下了一组观察日记。

5.自由表达,凸现主体地位。过去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自然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而情境以其包容性的特点使学生写作时少有限制,宽松度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成为可能。如我们指导学生写一篇以藏羚羊为话题的作文时,教师在出示了藏羚羊的图片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后让学生从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可以写有关藏羚羊的报道,可以写介绍藏羚羊的说明性文章,可以写藏羚羊的自述,可以写保护藏羚羊的倡议书,可以写藏羚羊的图片说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

二、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

作文与人的生命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作文其实就是在与自然、他人、社会,也包括与自己对话。当学生写自然界的风云雨雪、山川原野、溪流飞瀑时,其实就在与神奇的大自然对话;写可爱的同学、可敬的老师、可亲的长辈时,就是在与同学、老师、亲人对话;写参观访问、学校生活,那是在与社会,与母校对话;写自己,写日记,写心里的酸甜苦辣,那是在与自己对话。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们保持对话应有的姿态和灵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灵性

真正好的的语言一定是活的,而灵动的语言必然来自灵动的心。孩子原本就是具有灵性的人,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悉心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灵性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1.捍卫纯净的童年精神。作文从来就不只是作文的问题,因为它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思、感受的。现在成人世界对儿童进行的是一种近乎粗野的塑造,反映在作文教学中是学生的写作有着太多的条条框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空心人”。哲学家罗素曾告诫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学生都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样无需他们去努力独立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性的。”长期的被动接受式的作文教学造成了现在不少孩子思维萎缩,想象贫乏,个性消隐,情感伪圣化,语言成人化,人格多重化。我们应该让学生不再为老师、为应试编假话、空话,而真正让他们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

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稚拙的语言去表达。人的心灵一旦被禁锢,那么他就不可能写出富有灵气的作品来。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写出明澈而纯净、彰显灵性的作品,我们就必须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童趣、童心。童心是最金贵的,我们要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让浪漫和诗意永远留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2.让孩子用我手写我心。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我们不宜过多束缚,应给孩子的心灵以广阔的自由呼吸的空间。在习作中放飞他们灵动的心,让他们袒露真诚,说真话,抒真情,恢复语言的活力,做到人文合一,并通过习作焕发出生命的原味,展露生命的本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作文。从儿童的视角看孩子的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特点,有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他们的精神世界。再反观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在教学中我们的心太急了,有许多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3.少教些方法与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方法技巧讲得过多只会增加束缚,影响甚至压制孩子灵感的触发。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只需“引爆”,引出学生写作的欲望,引入一片创造的天地,引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指导时,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上留出足够的空间。一旦学生的情绪被激发,思维欲飞扬,就需乘热打铁,让他们尽情地去构想,去描画。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经过我们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对本次习作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但这时我们老师往往又过多地纠缠于写作方法、注意点,听完这些要求后,有时孩子反而觉得不知该如何写了,已被激起的写作情趣也淡化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我们应点到为止,不宜繁复,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站到文化的平台上看作文

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每一个词里都布满历史的脚印。所以,我们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也就是文化的平台上来看作文。站得高一些,我们看作文教学时就会看得远一些。

1.要让学生有底气。底气来源于大量的阅读与潜心地思考。我们要为学生打好人生的文化基础,从而获得发展的支撑点。我们虽不能说所有爱读书的人文章都写得很好,但可以说,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爱读书,读了许多书。那么,从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读些什么?我觉得可以引导孩子读些少儿版的文学名著。因为名著是经典的,是不朽的,是睿智的,其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将是久远的、深刻的。同时,我们也应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报刊上的时文,这些文章最鲜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人文读物。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方位的。

2.打开孩子的眼界。要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打开学生的眼界。就拿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来讲,除了应该指导孩子细致地观察自然本身,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背后的精神。每一次指导,无论是观察自然,还是接触社会,都应该引导学生做一次“深呼吸”,获得一次生命的提升,使学生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境界阔大、内心丰富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3.走向综合。我们不能就作文练作文,因为这样的话,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窄。作文应该与阅读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可能写出一定的厚度和深度,也才会具有“质感”。而作文练习的形式也要拓展,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打“组合拳”,从不同的角度去阐发,充分利用素材将文章做足,做到位。

(三)让作文融入孩子的生活

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为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我们应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

1.激发写作兴趣。孩子具有天然的写作欲望,但那是潜在的,需要经过教师的诱导与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写作愿望,并转化为主动的写作行为。孩子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去引导,去呵护。指导作文时,素材的选择要从儿童的需要与兴趣出发。如我们可以安排让学生写有趣的《人体风琴》、《鬼脸秀》等游戏作文,写《我是云司令》、《假如我是动画人物》等自述体的作文,写《如果有个星期八》、《猪八戒减肥》等想象性作文。另外,我们还应降低写作的门槛。在孩子初学写作时不宜一下子将要求提得过高,不能让孩子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丧失写好作文的自信。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齐步走。学生写作是一种群体中的写作,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群体的作用。如让小组同学轮流写《小组日记》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营造出浓浓的写作氛围,使学生爱写乐写。

2.培育情感思维。热爱生活,带着纯真美好的情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这对于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情感世界不丰富是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的。因为只有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的一阵清风、一缕阳光、一个瞬间、一声呼唤中发现其中的内涵。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对于常见的事物,有着较强情感思维的人才会有更深刻、更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感动人的文章。想真正拥有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耳朵与心灵,是需要长期培育的,而这样的培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开发和提升的过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作文教学,应该将学生生命本身的开发与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3.拓展素材领域。在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一直是使师生大伤脑筋的问题。这与我们过去的选材领域过于狭窄有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各学科学习中有着许多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这是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在学期开始时,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各科的教学内容,将其中适合作为写作素材的内容找出来,组成相应的主题单元来教学。另外,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花开花落,看日月星辰,听鸟儿啼鸣,渐渐地学会“捕风捉影”,把流动、变化中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凝定在文字里。我们还须为孩子的生活着色,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我们应该使作文课堂成为快乐的场所,使学习生活成为一种流光溢彩的动感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原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不仅使学生觉得要写,而且爱写,那么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自由的写作状态,这时,作文也就真正汇入了他们的生命之流。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境界。

三、情境作文的主要类型

小学情境作文根据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可分为记实、想象、应用三类。

1.记实类

(1)实景观察。选择适合学生观察的景物,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写下来。春天,我们带学生到公园或田野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夏天,我们带学生去观赏美丽幽静的荷花池;秋天,我们带学生去看丰收的田野和果园;冬天,我们带学生踏雪赏梅……当然,这里的实景除自然景色外也包括建筑、广场等人造景观。

(2)实验感知。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引入作文教学中,如银蛋、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会“跳舞”的火柴棒、蜡烛翻筋斗等,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探讨科学原理,既进行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实践操作。现在许多学科都安排了不少学生动手的内容,如美术学科中就有捏橡皮泥、折纸以及用秋果做小制作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习作素材。在安排学期作文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时,我们总是把本学期各学科的教材翻阅一遍,将其中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引入作文教学中。这样就打通了作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4)实际体验。让学生在适合体验的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并写下来。我们带学生在操场上做袋鼠蹦、狗熊跑等游戏;我们让学生赤着脚在校园里走一走,体验“赤脚大仙”的乐趣;我们带学生去乡村,品尝具有农家特色的煮山芋、炒花生等食物;我们带学生到海边去踩文蛤,跳上一曲海上“迪斯科”……凡此种种,带给学生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5)实况转播。将电视中报道的国际、国内、家乡发生的大事及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录制下来,剪辑后将其作为作文素材放给学生看,并让他们进行描绘,表达感受,如伊拉克战事、抗击非典、攀登珠峰、神六升空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6)实情调查。让学生带着研究课题到生活中去了解,去采访,去查找,再写出相关的文章。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考察活动,学生编印了相关资料小报,写出了南通名人访谈录及系列考察作文,举办了家乡人文景观摄影图片展等。在社会这个情境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想象类

(1)画面联想。出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由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作文练习。画面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摄影作品,还可以是电脑制作的画面。画面的数量可以是一幅,可以是连续的几幅,也可以是以动态方式呈现的片段。如我们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剪辑了一个有趣的片断让学生观看后写作,学生的兴致很高。

(2)生活奇想。由现实生活进入想象世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如看到各地干旱、水灾不断的报道后,我们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假如我是云司令》的想象性作文,让学生假想自己掌控着各种云,往干旱及沙漠地区派遣乌云,让那儿下一场倾盆大雨,而将发生严重水灾的地方的云调走,让那儿晴空万里,从而让云为人类造福,想象新颖而奇特。

(3)科学幻想。带学生走进科幻世界,想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如我们指导高年级的学生写系列科学幻想故事《神童华超》,从“华超出世”到“初显神慧”再到“大显身手”,从“林海历险”到“海底探奇”再到“地心之旅”,直至飞向太空,共写了20余集。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查找相关科学资料,将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故事中。这样,既训练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索未来科学的志向。

(4)音响畅想。让学生根据乐曲或声响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并尝试根据音响编故事。如我们将猛烈的暴雨声、沉重的脚步声、响亮的喇叭声等录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声响展开想象,编成故事。

(5)场景构想。创设一定的场景,组合场景中的事物编写故事。如在中年级的一节作文课上,我们让学生带来各种动物玩具,自由组成小组,在校园里的

假山上、溪流边摆放上这些动物玩具,然后构想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编写童话。

3.应用类

交际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练习应用类文章的写作,如创设下午班级排练节目的情境让学生给家长写留言条,创设迎接卫生检查的情境让学生出通知,创设为帮助孤寡老人张大爷清理碎砖向工地上的叔叔借推车的情境让学生打借条等。在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产生用应用文的需要,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了解应用文的适用场合并灵活而牢固地掌握应用文的写法。

四、情境作文的操作要义

1.精心策划,带入情境。情境的创设和优化是写好情境作文的基础,无论是地点的选择还是场景的布置等都需事先进行认真的优选和细致的策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如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千年古塔——光孝塔,我们准备带学生去观察、描写这座塔。那么,什么时候去观察最好呢?我们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天中的几个不同时段里观察了这座塔,最后我们发现傍晚时的光孝塔最美丽。于是,我们先让学生远望夕阳中的光孝塔,这时,太阳的余辉撒在塔上,仿佛给塔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袈裟。然后,我们带学生逐步走近塔,来到塔下,细细观察,感受塔的高大,静静地聆听塔上的铃铛在微风中发出的清脆悠扬的声音。最后,大家在塔下一起诵读古人描写光孝塔的诗句。就这样,学生渐渐步入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光孝塔丰富的人文内涵。

2.启发体会,感受情境。在指导学生观察情境时,我们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用心体会情境,获取真切的感受。如在指导学生写《小脚丫亲大地》时,我们启发学生脱下鞋子,脱掉袜子,赤着脚到校园各处走一走,体会体会赤脚踩在泥地、水泥路、草地、石阶、人造草坪等各种不同地面上的感受。写作时,让学生坐在花圃、台阶上拿着文件夹在重点写的景点边写,如写时觉得感受不够深时,可再赤脚体会体会,这就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身心彻底解放的状态下体验和写作。

3.诱发想象,丰富情境。情境创设后需要师生共同来丰富,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更深的启示。如蓝印花布是我们南通的特产,每一年,我们都会带四年级的学生去参观蓝印花布艺术馆,让他们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悠久历史,观赏蓝印花布工艺品,感受它质朴的纹样、素雅的风韵,并根据相关图示和陈列的工具想象古人制作蓝印花布的场面,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将看和想结合起来,丰富了情境。

4.拓展延伸,深化情境。情境创设后,我们应重视在时空上进行拓展。如每到秋天,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师生便会在学校的童话楼里布置一个秋天的果园。学生们将各种秋天的水果挂上枝头,于是,果园里便到处都是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紫莹莹的葡萄……我们带学生在果园里观察水果的样子,介绍各种水果娃娃,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果农在一年中剪枝、施肥、杀虫所付出的辛劳,体会丰收的来之不易;我们还让学生想象在明月之夜,果园里水果间会说些什么,写《果园里的悄悄话》的童话故事。此外,我们让学生在果园里想象未来的水果和未来的果园。这样,教学活动通过拓展延伸不断得到深化。

情境作文努力为儿童的生活着色,使其呈现缤纷的色彩,并创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空间,让学生释放真情,袒露心迹,从而使写作过程成为一种美妙的精神之旅,使学生作文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史记”。

李吉林情境教育

李吉林情境教育:为情所动与世界教改相呼应 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定基于“人是如何学习的”。今天,在国际课程领域,课程设计正在向主体学习与发展的所有可能空间渗透,以多样化和适应性的课程内容为给养的学习生态成为新教育的旨归。 尽管学习在我国教育研究界谈得很多,但是真正进入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域,其实做的还很少。原因之一就是,在研究方法和工具以及研究参照系等方面还存在着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阻滞。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始人和践行者李吉林,将情境学习的思想拓展到课程设计与开发领域,独树一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成为既共享课程前沿发展的国际特征,又尽显东方之韵的中国课程新流派。 得知李吉林的《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一书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真是比我自己获奖还要高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我的外国学界友人:可以参与国际前沿对话的、完整的原创课程设计模型在中国诞生了! 《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记录了这一课程思想体系经过30余年的孕育和成长而凝聚的智慧、奋斗、理想、热望和信念。 与其他反映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著作不同,此书不是一部教育故事,而是给青年教育者的励志铭;此书不是小学教学的案例篇,而是关于儿童发展的多彩环境的富集;此书不是课程建构的中国式见解的列数,而是洞见人类学习真谛的教育家智慧的系统性阐释;此书不是中国情境教育学派课程体系的穷尽,而是21世纪新的学习范式下更多的课程创意实践的开始。 李吉林情境课程超越了以内容、时间或空间的单维或二维取向发展课程的隔断、线性模式,创造性地以儿童发展为主轴,实现了内容与时空在动态连续体上的统一;在“科目课程—综合课程”,“课内—课外”,“学前段—小学段”三维设计上进行旋转交叉,建立了包括四大领域的情境课程网络:学科情境课程(核心领域)、主题大单元情境课程(综合领域)、过渡性情境课程(衔接领域)以及野外情境课程(源泉领域),建构了面向复杂学习的三维课程设计模型,这在课程理论上是一个独创性贡献。 “情”是李吉林情境课程的纽带,也是本书的灵魂。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为情所动”。好一个“情”字!正是这股“情”,支持着李吉林不懈地探索,创造性地将教育回归到本源,让智慧和美德真正融及和浸润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和创造的世界,是可以焕发人类生命力的世界。正是这股“情”,让李吉林始终有着一双儿童般的眼睛;她以真创境、以美激情、美情促智、德美一体的情境课程的建构,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走出了实现这一追求的实践道路。 李吉林用“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揭示了情境课程的丰富内涵和特点。在我看来,李吉林情境课程还凸显了五个重要特征,与世界教育改革趋向相呼应。

优化历史情境教学法

优化历史情境教学法,打造“智慧创生”型课堂 ——以五个教学案例为例 内容摘要:为防止在运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时所出现的情境低效或失效现象,教师需要树立“为了学生”而非“为了学生的兴趣”的观念;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服务人生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意从营造情感氛围、提出问题任务、制造思维冲突三个角度合理创设场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锻炼历史思维能力,打造“智慧创生”型课堂。 关键词:历史情境教学法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有效性 一.情境低效的案例分析 教师是个非常重视经验积累的行业,面对日趋个性化的学生,教学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一药包治百病恐怕是不可能的。 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学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比起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新意空间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活跃课堂、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通过各种渠道被广泛传播。深圳唐云波老师塑造的“二毛”和夏辉辉老师的“帕帕迪”等情境教学法的经典案例,让我们惊讶地看到历史课堂竟能如此丰富生动。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叶发现,新老师往往会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刻意的创设情境,最终导致情境的低效甚至是失效。例如: 案例一1[1]: 主题:《大一统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入 教学策略:展示电影《神话》海报(主体是主演成龙,背景是长城),设问:海报中的背景是什么,修建于什么时候,有什么象征意义? 教学情况分析:学生见到成龙的形象兴奋不已,马上开始私下讨论开了。有学生回答说长城修建于秦朝,是世界奇迹之一,是从太空上用肉眼能看到的唯一一处 1[1]本文所引用的案例均来自笔者自身教学实践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的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

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李吉林情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小学何静 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感受到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我们常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独挡一面,把学生放在听的位置。通过此次读书,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感受中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教育。>师德师风告诫我们,爱教育,首先就要敬业。通过阅读李老师的书籍,更让我认识到,只有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使学生信任,让家长满意。我认为,作为普通的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从事的一项工作,而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在日常教学中,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不仅具有优异的成绩,更具有良好的心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吉林老师从教几十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所学的。我们在获取种种荣誉时,都是学生在与我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面对班级中形形色色,性格迥异,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个孩子,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渴望获得成功。所以,面对教学工作,我们要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种诗意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李老师告诉我们,要爱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我们都在教育的的路上,有同伴的互助,有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有家长的期望,还有学生们的陪伴。在教育中,我们都需要用一个“爱”字坚持走下去。 拓展阅读:读《李吉林文集》有感

小议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参评论文获市一等奖 浅析虚拟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王芳桃源一中415700 ) 摘要: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景的创设不一定完全符合具体的史实,但必须符合史实基本特征和史实的时代背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以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架构。 关键词:虚拟情境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 正文: 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德市组织的教学比武活动,其中有几位参赛教师均采用了虚拟情境教学法以辅助教学,对此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历史上没有其人或其事,但是叙事中涉及的事情在历史上有可能发生,或者虚拟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其所信奉的思想在历史上是真实的。 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历史,但是限于客观条件,教师也少有机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历史遗址。所以设置情境是还原历史真实的重要方法。在解决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重大困境上,创设虚拟情境能为“神入历史”提供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从而建构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知识的意义。 但是也有人认为,设置虚拟历史情境,这是一种“人造史料”,这样一个虚拟的人物,会不会就此成为学生所认知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分清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吗?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本次活动中临澧二中的王召华教师执教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案例片段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新课导入:虚拟主角老人张振国,讲述“老人与梦”的故事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60年过去了,南京城桃花依旧,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 场景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思考: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评注:通过“场景一”创设的虚拟人物情境,使学生增强兴趣及探究知识的渴望,然后调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场景二: 1911年张氏兄弟17岁,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长老师都犯愁,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体验式作文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境呢?我想可以从课堂体验情境、自然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情境、社会实践情境入手。 (一)、课堂体验情境 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笔者在小学支教就采用课堂表演和游戏的形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几节作文教学课,效果不错。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做游戏的方法,

教他们记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传话拼话”等,让学生先分组游戏,然后口头讲述游戏过程,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并要求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五六年级主要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独臂人的一天”、“公交车上”、“究竟该谁背书包”等,动作、哑剧表演,这种表演一般是选一至四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想象,表演完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思考融入到表演过程中写下来,要求有细致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由于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高,观察也格外认真,思维也十分活跃,两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 (二)、自然观察体验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朝霞夕阳、星空明月、风雷雨电、花草树木、游鱼飞鸟等。例如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受春的气息;夏天观察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风雷雨电,领略夏的风采;秋天观察蓝天白云,感受秋高气爽;冬天观察冰天雪地,感受冬的冷峻晶莹;让学生观察偶尔飞进教室的蝴蝶、麻雀,让学生观察春回的燕子,让学生观察南飞的大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给学生创设很多观察自然地机会。 (三)、生活感悟体验 日常生活为写作活动提供了无穷的素材,生活体验类作文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

李吉林与情境教学

语文情境教学 摘要: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育在理论建构上形成了“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四个特点,为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和教育观,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本文章以李吉林的教学案例为基础,逐一分析情境教学的四个特点。 关键词:李吉林;情景教学;特点 一、生平事迹 (不少于2000字。此略) 二、教育成就 1978 年,李吉林从外语教学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等有效因素,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并逐渐构建成一个理论体系。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形象,创设典型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渐趋成熟,形成四个鲜明的特点,分别是“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 (一)“形真”:通过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课文中描写的对象大多数具有鲜明形象,如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优美动人的荷塘月色、枝繁叶茂的鸟的天堂、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英勇的琅琊山五壮士、静夜思乡的李白、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狡猾的狐狸、聪明能干的蟋蟀、体形庞大的鲸等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景物、人物、事物几乎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陌生的对象无疑会给教学增加不少难度。李吉林利用音乐渲染、图画等方式使学生仿佛看到了课文中描写的形象,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也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奇妙、鲜活的教学氛围。 李吉林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给学生戴上狐狸头饰表示“狐狸”,戴上乌鸦头饰的表示“乌鸦”,在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们眼中,他们就是真的“狐狸”和“乌鸦”。然后,她让他们表演狐狸和乌鸦之间的故事。如此一来,《狐狸和乌鸦》的课文内容就从纸上进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老师教授课文也因还原了故事情节而容易多了。李吉林情境教学中的“形真”是指“形象富有真切感”,追求“神韵相似”的写意效果,而不是实体的完全复现,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主要方面,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其自塑事物形象。就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李吉林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狐狸和乌鸦,但若非得要给学生穿上狐狸和乌鸦的表演服装,拥有狐狸的尾巴和乌鸦的嘴巴,反倒是多此一举,容易使课堂扮演变成一场闹剧。 “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2]李吉林正是利用暗示的手法——以“神似”显示“形真”,并通过学生自我想象“补白”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知能力。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

读《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 在学校要求的自学专著中,我选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来读,并不是想盲从名师,而是想使自己在教学中又更大的进步,在小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介绍李吉林老师的文章,也对她所创立的情境教育还没有更深认识,所以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带着对李吉林老师的欣赏与敬仰之情来阅读此书的。而读完这本李老师自己编写的专著,在了解了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以及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后,我能够真切地感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穿越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你会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一、童心永驻,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 在李老师的眼中,孩子们就好比羽翼未丰的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他们渴望插上一对坚硬的翅膀,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儿童,成了李老师心灵的

牵挂和寄托。为了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开始了情境教育的探索。李老师开创的情境教学,总是那么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轻松、愉悦,课堂成了孩子们灵性自由舒展的空间。岁月的流逝,流不走、也冲不淡李老师那颗律动的童心。在同行的眼里,李老师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嬉戏玩耍,一起去野外踏青,一起去草地上摘野花、捉蝴蝶,校园内外,到处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童心永驻心间,李老师用童心去感受童心,用童心去感染童心,用最美的歌喉鸣唱着心中理想的教育之歌。与李老师相比,我们最欠缺的或许就是对孩子历久不变的真爱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二、激情四射,谱写教育事业的精彩乐章 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父亲的早逝,家庭的贫穷,一方面给李老师的童年抹上了灰暗的色彩,另一方面也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催促了她的成长。师范毕业时,带着挣钱养母的想法,李老师放弃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走进小学,走进孩子们之间,一边钻研教学边自学大学课程,从此开始了小学里的大学生涯。十年浩劫,李老师也不幸成了受害者。望着曾经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李老师不禁潸然泪下。但身心两方面的双重打击并没能把李老师击垮,她在彷徨、哀怨、愤怒、憧憬中苦苦等待了十年。劫后余生的岁月,李老师倍感珍惜,她成了教育改革大海中的弄潮儿,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二十多年不停地耕耘,李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得模式与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得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得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得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得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得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就是学生得作文就就是:一样得开头,一样得过程,一样得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得写作冲动在固定得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得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得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得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得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得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得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得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就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就是远远不够得,也就是单调乏味得。因为孩子得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得,每天都有精彩得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得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得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就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就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得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瞧到老师这样得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得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得天性,套上固定得枷锁,让我们瞧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得稚嫩得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得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要珍视个人得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得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就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就是学生得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就是以学生在生活中得体验为题材得,就是写学生自己得独特体验。 (1)体验就就是对生活、生命与生存得经历与感受;(2)体验就是“亲自”感受到得心灵境界,就是主体从自己得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得“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得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得直

小学作文教学讲座

小学有效作文指导 王华 小学生作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文,普遍水平不高。原因除了与农村孩子见识少,可供课外阅读的读物匮乏有关之外,还与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关。在作文课上,有的拿到作文题目,不加思考,提笔就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几句口水话,就是离题万里,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路,让人读起来感到乏味。有的拿到题目后两眼发呆,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这都与没有很好的审题有关。 学生作文不同于社会上的人们写作。社会上人们的写作大多是有感而发,先写好文章后,再拟题目。学生作文却不同,不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大多是依题作文。有人将这种 依题作文,称为“戴着铁镣跳舞”,(幻灯)也就是说,学生作文只能在一定的“规矩”内“随心所欲”。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对于题目的“审查”,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对一篇作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审题不准,作文便会出现偏离题旨,甚至离题万里的情况。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摒弃的今天,面对同一命题作文如何审准题旨,如何审出有新意的题旨,更是写作者应具备的写作功底。那么怎样审题呢?下面的几种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审题,就是仔细分析作文题目,弄清题意及要求,明确写作内容及体裁等。 审题的目的:是保证能按题意作文,围绕观点选材,不跑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如果审题失误,作文便也失误了。审题准确,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审题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呢?下面教你5种最简妙的方法: (幻灯) 一、短题补充法 题目越短,范围越大。这样的短题,往往让我们觉得最难以下手。没关系,审题时,让我们用“补充”的妙招来对付它! 如<<雨>>①在前补充:春雨,夏雨、秋雨、听雨、一场暴雨、一场及时雨…… ②前后补充:春雨贵如油、春雨也恼人、暴雨过后、秋雨绵绵…… ③在后补充:雨后、雨思、雨夜、雨中情、雨的诉说、雨季来临…… 再如,《伙伴》: ①在前补充:两个好伙伴、我最敬佩的伙伴…… ②前后补充:我的伙伴××、这个伙伴才叫棒…… ③在后补充:伙伴的心愿、伙伴,你在哪里…… 再如,《美在我身边》: 在中间补充:美的人在我身边 美的事在我身边 美的环境在我身边 请记住:

历史情景教学.doc

历史情景教学 历史情景教学在历史课中应用后,效果明显。 在讲完禁烟运动后,学生们还沉浸在虎门销烟胜利的兴奋、喜悦和痛快当中,我把话头一转,说到: “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英国外相巴麦尊正在大放厥词:‘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古老衰败而又愚蠢守旧的庞大帝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拒绝跟我们进行全面的贸易,只允许一个小小的港口——广州一地跟我们通商,这使得我们的商品不能够从中赚钱。这早已为我们所不能忍受!现在竟然又野蛮地把我们商人辛辛苦苦运去的、用以养家活命的、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同学们,你们对此作何感想呢?” 历史情景教学,是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沟通,对历史的感悟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情景教学在历史课中应用后,效果明显。 在讲完禁烟运动后,学生们还沉浸在虎门销烟胜利的兴奋、喜悦和痛快当中,我把话头一转,说到: “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英国外相巴麦尊正在大放厥词:‘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古老衰败而又愚蠢守旧的庞大帝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拒绝跟我们进行全面的贸易,只允许一个小小的港口——广州一地跟我们通商,这使得我们的商品不能够从中赚钱。这早已为我们所不能忍受!现在竟然又野蛮地把我们商人辛辛苦苦运去的、用以养家活命的、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同学们,你们对此作何感想呢?” 历史情景教学,是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沟通,对历史的感悟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情景教学在历史课中应用后,效果明显。 在讲完禁烟运动后,学生们还沉浸在虎门销烟胜利的兴奋、喜悦和

情感_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_李吉林

2011年第7期(总第378期) No.7,2011 General,No.378 EDUCATIONAL RESEARCH 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 李吉林 [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30年来,我不懈地追求儿童发展的规律,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感与认知结合获得教学高效能的课程范式。在回顾整理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中,我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并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回顾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历程,我的“爱”与儿童的“情”的交融,构成了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内核。“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关键词]情感;情境教育;五要素;基本模式;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李吉林,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江苏南通226001)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而 儿童本人却不知其间的重要,因此,作为他们的教师,责任就格外重大,需要良知和真挚的情感。50多年来,我一直在儿童中间,知儿童所需、所求,爱儿童所爱。内心世界这一核心决定了我对小学教育、对儿童倾注着炽热的、始终不渝的情感。可以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种纯真的不可淡化的情感,使我在情境教育探索与发展中时时、事事围绕着儿童去思量。其过程让我体验到探索者的情感会萌生着内驱力和追求的方向。 为儿童着想,是我每天思考的内容。从目标到途径,从途径到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以至细节都是为了儿童。基于这朴素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驱动着我不懈地去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但那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历经30年之久,我终于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贯穿其中、渗透其间,成为情境教育理论建构的命脉。 一、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 30多年前,在那令人难以忘却的文化浩劫后,改革的春风吹进校园,但是语文教学的课堂像其他学科一样是封闭的,课堂远离了多彩的生活,切断了源头,符号与生活之间断裂了。没有源泉的语言,没有源泉的思维,必然是僵死的。 这使我终日沉浸在求索解决的方案、对策的思考中。困惑中,我联想到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八个字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我顿觉豁然开朗:“外物”、“情感”、“语辞”这三者对儿童语文学习恰是缺一不可的。 反复琢磨、思量后,我毅然带班上的孩子走出禁锢的课堂,走进周围世界,去感受客观外物的丰富和多姿多彩,挣脱了封闭式教学的束缚。观察中,儿童表现出的兴奋的情绪,激起的强烈的表达欲望,生动的即兴描述的现实场景,让我感到在美的情境中儿童情绪的热烈。 这种源自生活获取的真切的感受和画面,同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关于作文教学讲座资料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关于作文教学讲座资料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贾志敏 “课外生活作文”的具体指的是什么?课堂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的“结合点” 又在哪里呢? 根据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获得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 课内训练作文。 课外生活作文。 前者,着重在训练,后者则着重在表现在生活方面。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众所周知,作文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读书是学习,是吸收,是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自有好处”的道理。“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 ?这已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多写”的问题,倒要费一番的口舌议论一下的。 “多写”是泛指,是相对于“不动笔”与“少动笔” 而言的。 “多写”指多动笔墨,“多写”还要“巧练”。 平时,我们常把“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挂在

嘴边,这是有道理的。 “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须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 而“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会“有看点”。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让我拍案叫绝的作文,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作文”。 这里,向你介绍几篇学生在课外写成的作文。 看爸爸刮胡子 爸爸的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胡子。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每当他刮胡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 教我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豆芽 今天,妈妈要做绿豆沙牛奶。我向妈妈要了十几颗绿豆,我想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观后感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观后感 最近,在学校组织下,观看了影片《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我从影片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李吉林老师的教育历程,更有她的人格魅力——她是怎样在教学改革的风雨中努力前行,怎样在学生中发现爱和进行爱的,穿越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你会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全身心地去爱教育,爱学生,你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能获得教育的灵感与成功。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她在书中写道“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为千百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了应做的工作,在这人生价值的天秤上,绝不是一个微量的砝码!我和许多老师一起,用青春,用人生黄金的岁月,在那‘画卷’里,在那‘诗集’里,绘上最明艳的色彩,美好的形象,写下灿烂的诗句,那里面浸透着我们和学生的多少情和爱!” 观看《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将会让我们众多的普通教师有机会去追寻李老师的足迹,感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从李老师身上汲取力量,从情境教育里吸收营养,滋润心灵。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激情成就了李老师的诗意人生,或许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想只要我们有工作的激情,我们就能不安于现状,不怨天尤人,追求进步,超越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1、情境法是外国语教学的一种,它强调语言的交际 功能,主张创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 境中学习和运用外国语。 2、情境教学法 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的类型 根据情境对儿童的感官或思维活动所起的不同作

用,大体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 理情境几种: (一)实体情境 即以物体原形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其观察山 川田野、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上出示的各种物品,标本等也是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其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如、写景、写物的作文。 (二)模拟情境 在无法在客观上具备实体情景的情况下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情境再现:比 如画片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模拟情境只需要相似即可,在适用时就显得简单,如音乐作文、美术作文?? (三)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能激起学

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对一些实体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内容。比如:害怕?? (四)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 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但想象情境往往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和模拟情境来作为想象情境的契机。如《我是一片杨树叶》《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会飞到哪儿去,带领学生来到室外,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地上,你会来到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三、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低年级要求从写一句话开始,懂得一个可以回答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地方怎么样,其实,观察日记打下认识与表达的基础,学会留心观察事物,一般一二年级(四 个学期)后写三百字没问题。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一)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渗透写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情境的描述。 3、学会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材料。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用具:课件小猪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快乐互动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 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二、现场游戏,感受兴趣 1、老师出示一只小猪(故意不画鼻子)问:小猪缺少了一个什么?(鼻子) 2、老师明确要玩的游戏要求,《贴鼻子》。 3、游戏过程:指名一位同学上台,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让他把鼻子贴到小猪相应的位置上。(提醒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乐说游戏 1、师述: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能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给别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吗?(能) 2、这里也有一班同学玩了游戏,看他们是怎样把游戏经过告诉别人的,出示范文《一次有趣的游戏》 3、指导同学们把游戏过程说说,必要时重现游戏时的动作。(动词有:拿、蒙、走、贴、打开、看等等) 4、除了说贴鼻子的经过,还要注意整个场面,例如:如果鼻子贴歪了,同学们

有什么反应?(注意说好“笑”的情景,如:哈哈大笑,前仰后翻、捧腹大笑,笑出眼泪,眼睛眯成一条线等等) 5、同位交流,说说评评。 6、小结:要把游戏经过说清楚,必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具体。(还要注意动词的用法,把句子说通顺。) 四、指导起稿,快乐作文 (二)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或脾气特点、生活习性(捕食、嬉戏、休息)写一段话。 2、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考考你,听一段话,猜猜是什么动物? 它,一身洁白的羽毛,一双乌黑的小眼睛像两颗黑黑的小珠子。脖子长长的,整个身子就像阿拉伯数字里的“2”一样,神气极了! 2、它是谁呀?出示图片 3、交流: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二、写法指导 1、再猜一个:它,有着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特别漂亮,尖尖的鼻子下露出两只白色的大门牙。两只长长的耳朵可以听见远处的动静。别看它平时看不到它的腿,可跑起来它的腿特别有力。 2、明明都是白色的小动物,却一下子让我们猜出一只是白鹅,一个是白兔,为什么呢? 3、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也就是不同于别的小动物的特殊之处。 (板书:特点)

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情境教学的探索 从《人间词话》和《文心雕龙》中汲取营养,获取情境教育的启示。 把学习理论和探索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认识,再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一种新境界。 每次孩子观察以前,先实地观察。优选理想中的场景,优选实践,优选观察程序。 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社会生活的光明面,选择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他们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小学的孩子毕竟小了些,我总想用“美”首先去占据儿童的心灵,用美滋润他们的心田,进而引发他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进而去崇尚美、追求美。 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 以图画再现情境放大插图、课本插图、剪贴画,教师启发和揭示学生感知角度和侧重点。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与教材语言有一致性或相似性 以表演体会情境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儿童诗审美的主题,情境成了审美的客体。 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促使课好懂有趣,兴趣的培养建立在对儿童人格的尊重上。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指导儿童观察大自然,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观察,拓展想象空间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 选择鲜明的感知目标。生活的真实情况,课堂模拟情境,联想真实情况,丰富模拟情境。安排好观察顺序,设计好启发性的导语,“当班主任需要母爱,当语文老师需要童心。”比如,观察挤牛奶,远—近,看奶牛的模样,细节上奶牛咀嚼的动作等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词”的运用,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 野外观察,利用积累的表象理解词;在描述周围环境中学习运用词,以加深对词的理解。既通过周围世界的形象,在具体环境中体会词的内涵、细微差异及感情色彩,又借助已学词帮助认识、表达周围世界,儿童思维的准确性在词的教学中渐发展起来。 引导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儿童思维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天生伴随形象性; 进行篇章训练,发展思维逻辑性; 思维逻辑性建立在思维条理性上,引导“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或“抓住中心,区分主次”,教给自学方法,有意识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如抓住核心词,步步深入提问,启发阅读。 在想象性作业中,发展思维创造性。 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形生情,“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别林斯基) 以情激情 以辞表情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描述插图带入情境;用第一人称体验其心理活动;用呼告式的句式与小提琴对话,进行连贯性训练。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突出体会语感训练如《桂林山水》中,静、清、绿—很静、很清、很绿—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课文) 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 一年级第一学期“说一句话”,第二学期“每月写一句话”二三年级让学生每天参与观察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