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及控制_王卫国

大宗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及控制_王卫国
大宗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及控制_王卫国

大宗饲料原料的

质量变异及控制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大宗饲料原料包括谷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植物蛋白原料、动物蛋白原料、油脂类原料以及检测化验带来的质量变异,提出了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控制

没有合格的原料就没有合格的产品。饲料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将饲料产品的质量变异或偏差控制在最低水平,使其能持续满足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保证客户获得稳定的动物生产性能与效益。而饲料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是实现产品质量变异控制的先决条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1 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与成因

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是指饲料原料的某项(或某几项)成分(或有害物)含量对其规定值或统计平均值的偏离。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有多种多样,导致这些变异的成因也有各不相同。

1.1 谷物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质量变异表现为物性指标如容重、色泽、子粒大小的变异,营养成分的变异如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灰分、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代谢能等和卫生指标方面的变异如霉菌毒素含量、农药残留等。谷物的容重、子粒大小、营养成分含量一方面取决于其品种的遗传特性及遗传特性的稳定程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种植土壤特性、田间管理及收获后加工处理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导致谷物的质量总是处于变异之中。

容重是谷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子粒饱满、容重大的谷物,皮层比例低,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通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有利于加工作业。容重的变异通常从5%~15%。

玉米是最主要的谷物饲料原料。其容重的变异从5%~15%。而小麦的容重变异从2%~10%[1]。

谷物的水分含量通常在11%~14%,高水分谷物可达17%~20%,随收获季节气候变化和收获后干燥、储存等条件而变化。水分的较大变异对饲料的配方设计和加工有很大影响,造成单位重量的物质中营养含量降低和粉碎成本升高,产品保质期缩短。进而导致饲料成品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的变异是需要深入关注的。这主要是由于谷物在畜禽饲料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营养成分的较小变异也会对饲料成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玉米作为谷物饲料之王,其营养价值的变异达15%[2]。Danisco动物营养技术服务部对采集自全球的558个玉米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各成分的变异为:干物质1.8%,淀粉1.6%,蛋白质9.6%,脂肪12.1%,淀粉消化率14.1%,表观代谢能15%(差异达500kcal/kg)。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变异也较大。这里蛋白质、脂肪、淀粉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的变异都较大。其中淀粉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不同影响着玉米淀粉的消化率。直链淀粉的消化率低于支链淀粉的消化率。淀粉颗粒的大小和抗性淀粉的含量也都会影响淀粉的消化率。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工程系/王卫国

对高粱、小麦、大麦等谷物,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谷物收获后的储存期过长,会导致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下降,直接影响是蛋白质溶解度下降,脂肪会发生氧化。

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和繁殖会造成谷物的发霉变质,产生微生物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对不同动物有巨大危害,且难以去除,污染严重时会使谷物完全丧失营养价值。这种质量变异是恶性的,必须给以高度重视。

1.2 谷物加工副产品的质量变异

谷物加工副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谷物本身的质量变异,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谷物加工的工艺和程度。例如生产高等级面粉企业的麦麸的农药残留量取决于小麦在农田所受污染情况和洗麦、打麦工艺,而主要营养质量如淀粉含量、消化能、代谢能量的变异则主要决定于含有面粉的比例。由于各个加工企业的工艺不同,导致谷物加工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变异在3%~20%。

1.3 油料饼粕的质量变异

油料饼粕的质量变异首先来自油料品种的不同。不同品种的同一种油料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有很大差别。例如美国大豆和中国大豆在脂肪、蛋白含量上就有差别。双低菜籽的芥酸、芥子甙等抗营养因子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菜籽。其次是种植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管理等。不同地域种植的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此外,油料的取油工艺对饼粕的质量影响也很大。例如残油量高会增加饼粕的能量值,而热加工温度、时间等的不同会造成饼粕的蛋白质消化利用率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活性的不同。而通过检测蛋白质溶解度、蛋白质分散指数和尿酶活性等可以反映豆粕加工的适宜度。

大豆粕是最主要的饲用饼粕。主要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两类。对60个国产带皮豆粕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值为7.96%~15.95%,平均值为11.09%,变异系数为11.44%;粗蛋白含量为42.42%~47.75%,平均为45.17%,变异系数为2.85%;粗纤维含量为2.94%~6.98%,平均值4.69%,变异系数为18.71%;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为65.2%~88.5%,平均值79.2%,变异系数为6.69%;尿酶活性为0.00%~0.76%,平均为0.10%,变异系数达145.48%[3]。由此可见带皮豆粕的粗纤维含量、蛋白质溶解度和尿酶活性质量变异是很大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中变异系数是相对于分析值的平均值而言的,但对具体的饲料厂家而言,其所购豆粕的实际质量分析值可能在整个范围内变动,如蛋白质可能是42.42%,也可能是47.75%。比如:第一次使用的豆粕蛋白含量为42.42%,而此后使用的豆粕蛋白含量可能是47.75%,则对于动物而言,所食入的蛋白含量差异能达到10%以上。如此大的变异必然对产品的配方设计、生产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市售棉籽粕的质量变异也相当大。对483个棉籽粕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分的范围为6.53%~15.7%, 粗蛋白的范围为43%~53%,粗纤维的范围为6.26%~15.70%,粗灰分的范围为4.67%~10.93%, 粗脂肪的含量为0.27%~2.82%。而反映热加工是否适度的蛋白质分散指数或溶解度等指标的差异范围也在3%~20%。棉酚的含量为从73mg/kg~1180mg/kg[4]。

市售菜籽粕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变异。例如对国内112份菜籽粕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水分范围为7.8%~13.4%,平均为10.6%;粗蛋白的范围为32.22%~40.24%,平均值36.5%;粗纤维的范围为7.62%~15.37%,平均11.4%,粗灰分的范围为6.35%~12.92%,平均为7.9%;粗脂肪的含量为0.05%~4.57%,平均1.9%。而反映热加工是否适度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4.31%~37.17%,平均3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通常应在30%,超过此值表明加热过度。硫苷含量约在19.2μmol/kg~157μmol/kg[5]。而国标规定一级菜籽粕硫苷含量小于等于40.0μmol/kg,二级菜籽粕的硫苷含量小于等于75.0μmol/kg[6]。可见硫苷含量的变异显著。

相对于菜籽粕而言,菜籽饼的质量变异更大。对国内110个菜籽饼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范围为2.60%~12.23%,粗蛋白的范围为26.52%~40.53%,粗纤维的范围为6.88%~14.31%,粗灰分的范围为5.61%~8.08%,粗脂肪的含量为4.98%~15.5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1.68%~50.90%[5]。

1.4 动物性蛋白原料

动物性蛋白原料的的种类主要有鱼粉、肉骨粉、肉粉、羽毛粉、蹄角粉、肠粉、血浆蛋白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前4种。鱼粉依然上最好的动物蛋白饲料。但因鱼粉的鱼类来源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加工储藏方法不同而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同一地域不同年份生产的鱼粉也有质量变异。这类变异表现为粗蛋白质水平、氨基酸组成、矿物元素含量的不同。鱼粉的粗蛋白水平在50%~65%,粗灰分的范围为

11.4%~20.8%,粗脂肪的含量为4.0%~10.0%,钙含量在3.81%~5.88%,磷含量在2.83%~3.2%[7]。市场上销售的劣质鱼粉的质量水平甚至会低于上述分析值。对鱼粉的质量而言,鱼粉的新鲜度是一项重要指标。用挥发性盐基氮(VBN)测定方法可以评价动物性饲料中蛋白质的劣变程度,可衡量其新鲜度。VBN值是指100g 肉中所含挥发性盐基氮物质的毫克数。优质鱼粉的VBN 值在20mg/100g以下。新鲜鱼粉的组胺在100mg/kg 以下,酸价在5以下,过氧化值在5以下[8][9]。市场鱼粉的新鲜度变异在5%~20%以上。此外,优质新鲜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在90%以上。新鲜度低的鱼粉会明显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损坏动物健康。

鱼粉的掺假是导致质量变异的另一重要因素。掺假物主要有3类,即植物蛋白原料如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低价的动物性原料如羽毛粉、肉骨粉,蹄角粉等,非蛋白氮原料如尿素、缩二脲等。这些掺假的结果使鱼粉的氨基酸组成改变,蛋白质消化率降低、有效能量降低。

肉骨粉是易发生质量变异的原料之一。其水分含量在5%~10%,粗蛋白水平在44%~52%,粗灰分为27%~38%,粗脂肪为2.0%~13.0%,钙含量在9.0%~14.0%,磷含量在4.5%~7.0%[10]。肉骨粉因其加工去脂方法不同,导致其营养成分差异较大。肉骨粉的新鲜度也可用挥发性盐基氮(VBN)度量,VBN值越高,其新鲜度越差。笔者认为良好质量的肉骨粉的VBN值、酸价等应达到鱼粉的质量指标要求,而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5%以上。新鲜度低的肉骨粉也会明显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损坏动物健康。肉骨粉需要特别关注的另一问题是其卫生质量问题,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的量必须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肉粉的情况与肉骨粉相似。

羽毛粉目前分为水解羽毛粉和膨化羽毛粉两大类。水解羽毛粉的水分含量在5.7%~9.0%,粗蛋白水平在60%~84%,粗灰分为2.7%~10.1%,粗脂肪为0.7%~4.6%,钙含量在0.28%~0.55%,胃蛋白酶消化率在11.09%~59.21[10]。由数据可见,水解羽毛粉的质量变异也是很大的[11]。

1.5 油脂类原料的质量变异

油脂类主要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脂以及混合油。大多数经精练的植物油因本身含有抗氧化剂,储存稳定性好。但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同,其可利用的能量值和可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是有差异的。小作坊生产的植物油含杂含水分较高,品质较低,储存稳定性差。所以植物油的含杂、酸价、碘价和过氧化值均是可检测的指标。

动物油脂主要包括鱼油和猪油。动物油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油脂的纯度、脂肪酸组成、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等。动物油脂由于本身不含抗氧化剂,易残留杂质,易被氧化,所以质量变异较大。粗制鱼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25%~0.5%,酸价通常在5~15mg/kg, 过氧化值在10mmol/kg以下。品质劣变的粗制鱼油的水分、酸价及过氧化值会远远超过上述指标。精制鱼油的水分及挥发物0.05%~0.20%, 酸价通常在2mg/kg,以下,过氧化值在5mmol/kg。品质劣变的精制鱼油的水分、酸价及过氧化值也会大大超过上述指标[12]。

混合油是指餐饮业和食品工业用后的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混合物,经去水、去渣,但未经脱色、脱味等处理,且只被用于饲料生产[13]。混合油的质量受到餐饮业和食品工业所用油脂的品种来源、油脂经过的炸制过程、温度、时间、被炸物料的性质以及这些用后油脂的再加工、储存等条件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国内一些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生产的混合油质量较低,需要慎用。

劣质油脂对饲料的品质和动物饲养十分有害,需要引起饲料企业的高度重视。

1.6 检测化验误差带来的结果变异

这部分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取样的不正确,取样后试样处理的不正确,检测或分析过程中人为因素或仪器、试剂等造成的误差。由于大多数饲料企业的检测化验设备、检测化验操作程序并不能象国家、省级检测中心那样有定期的实验室间或实验室内校准,所以这种质量变异也是难以避免的。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的检测化验设备简单,检验项目不全,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不一,所提供的检测数据难以达到应有的准确性、全面性。这些检测结果的误差可能会大于规定的允许检测误差。

2 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

控制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是饲料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为原料质量的波动会引起配方设计的改变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而如果饲料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原料质量变异的准确数据,那就很难期待产品的质量在可控制的限度之内了。笔者认为饲料企业应从以下方面来实现对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

2.1 及时掌握国内外饲料原料的质量产量信息

对于大宗原料,例如玉米、大麦、高粱、大豆、菜籽、

花生、棉籽、鱼粉等,国内外有关协会、政府部门都会及时发布当年的原料的产量、质量预报。例如美国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美国农业部及地区性检测机构每年都会公布当年谷物、大豆等产品的产量、质量,在收获后会及时发布这些作物或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我国也是如此。我国的国家及地方农业部门、粮食部门每年也会对当年的粮食产量与质量信息予以发布。而鱼粉生产国家、相关协会等也会发布不同国家的当年鱼粉生产情况、质量信息。饲料企业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为原料的正确采购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2 及时收集国内外对饲料原料制定的新标准和检测方法,制订合理的企业原料接收标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跟踪国内外饲料原料的最新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料制定的新检测项目和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将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变为自己的企业标准。例如我国和加拿大的菜籽粕标准中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作为热加工合适与否的度量标准。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将该项指标列为自己的企标内容开展检测,这就很难掌握菜籽粕真正的营养质量。而一些先进企业则不断跟踪国际技术,提高自己的企标水平,使原料的质量得以很好的掌控。

2.3 进行合格供货商评价,选择从合格供货商中采购原料,并建立与供方的互惠关系

合格供货商的评价选择是控制原料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油料饼粕、鱼粉、肉骨粉、动物油脂等大宗原料生产企业,必须实地考察其所使用的原料、加工设备与工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和供货能力等,并对他们提供的和自己抽取的样品进行分析。当证据证明他们能提供满足质量和数量要求的原料时才把他们列入合格供货商的名单,并从那里采购原料。同时应与合格供方建立起稳定互惠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供应的稳定和原料质量的稳定。

2.4 培养一支有专业技能的采购队伍

采购人员应具备对原料质量进行辨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原料性状的熟悉和掺假的鉴别能力。应对采购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达到规定的能力。采购人员的质量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使饲料企业更好和更有效地控制原料的质量变异。

2.5 配备满足要求的检测化验设备,开展新的快速有效的质量项目检测

由于感官鉴别能力的限制,多数原料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反应营养特性和安全特性的指标是需要专业检测设备来完成的。这项资源必须予以提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这方面投入的重大效益和经济回报,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快速检测方法能使企业及时掌握原料质量信息,并及时作出采购决策与调整,是非常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某些项目并不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而是需要及时的开展,例如原料的新鲜度检测、中性洗涤纤维的检测、酸价检测、蛋白质溶解度检测和显微镜检测等。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配备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原料的快速检测。

2.6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品控队伍

企业应明确制订出质量控制部门员工的岗位标准与职责,包括对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据此选拔任用。同时要制订并实施员工的培训计划,持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7 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原料质量变异

统计技术是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它可以显示原料质量的变化趋势,告知企业应在何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统计技术应用需要有原料质量数据的连续记录,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品管主管、管理者代表和最高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M]. 中国标准

出版社. 1999. 11

[2] Milan Hruby. Challenge of corn variation[J]. Feed

international. 2005 (9):5~11

[3] 汤文利、李祥明、刘焕龙等.《饲料用大豆粕》农业行业标准 修订编制说明. 2001.12

[4] 李爱科、郝淑红、郭吉原等.《饲料用棉籽粕》国家标准修订 编制说明. 2006.12. [5] 彭健、熊远著、陈刚等.《饲料用菜 籽粕》农业行业标准修订编制说明. 2001.12

[6] NY/T 126-2005《饲料用菜籽粕》饲料工业标准汇编

2000~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5月.

[7]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6年第17版 中国饲料数据库. 中国饲料 2006 (22):28~32

[8] 王丹红. 进口鱼粉品质检验与结果判断[J]. 引进与咨询.

2004 (8):34~3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164-2003《鱼粉》饲料工

业标准汇编 2000~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5月.

[10] 洪平. 饲料原料要览[M]. 海洋出版社 1990 北京.

[11] 李德发、郭亮、邢建军等. 《饲料用羽毛粉》农业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2003.1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502-2000《鱼油》饲

料工业标准汇编2000~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5月.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913-2004《混合油》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0~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5月.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0引言 随着工业饲料每年超越GDP增速的高速增长,国内饲料原料相对比较紧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自2012年5月1日起,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饲料原料的使用要求和规范,并对添加剂和药物做出了许多限制。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1通过采购程序控制 目前市场上原料掺假事例屡见不鲜,掺假造假的手段、方法越来越高明,参假的物质也越来越复杂,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对此防不胜防,给饲料质量和畜禽及水产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购置气相、液相等仪器进行检验,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普及运用。探讨源头的控制程序,把好原料质量关,对于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尤为重要和必要。 1.1原料采购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的制订 企业首先根据生产计划议定原料采购计划和备选供货商,制订原料质量企业控制标准和检验项目。玉米应重点控制水分、容重、霉粒比例和杂质比例;小麦控制水分、容重;糠麸控制新鲜度和蛋白质成分;豆粕重点是粗蛋白质、蛋白溶解度、尿酶活性和掺假成分;棉、菜粕重点是粗蛋白质和掺假成分;鱼粉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盐分和掺杂成分;其他动物性饲料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和微生物。 1.2供货商资质审定 备选供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其生产、经营范围应包括饲料、添加剂等项目。非动物源性单一饲料应取得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饲料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原料产品应取得省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源性产品卫生合格证。 质量体系认证情况: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HACCP认证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书。现场考察:对于新供货企业,采购人员应深入现场考核生产、经营条件;必要时现场取样检测。 信誉度调查:向当地饲料、工商管理部门咨询,了解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索取质量抽检报告,调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评估企业及产品的市场信誉度。 综合拟供货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审定,确定是否列入供货企业。对无证、无照、管理部门挂牌督查的企业坚决排除。对新供货企业首次必须认真审定,老供货企业一般每年进行1-2次评审。 1.3原料质量评估 对大宗原料应索取产品检测报告和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应索要产品批准文号的批件、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首次采购非常规原料的应索取产品说明及相关资料,对产品安全、营养水平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试用;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进行送检。 1.4采购评议和协议 采购、品管、财务等部门对供货商资质、市场信誉、原料质量、同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拟定采购方案,报送企业负责人批准。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每批进行;辅料应定期进行。签订购销协议,协议应明确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供货时间、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

采购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

采购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 采购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采购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在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贯穿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物资质量的关键。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重点是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控制、供应商的控制和进货检验控制。 一、采购的内涵 (一)采购的定义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能把对采购团队的一整套技能的要求完全包含进去,采购随情景而言是多样的。狭隘的采购是买东西,就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和交货条件、最终签订合同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简而言之,采购,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二)采购与外包的区别 采购和外包,都是从外部获取资源,为自身服务;为了确保自身利益,都要对采购和外包进行控制,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两者控制的区别在于:(1)采购的对象是经权威机构审定、有产品标准号的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也称货架产品);外包的对象是新开发的尚未成熟的产品或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或某一中间过程。(2)采购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3)采购控制的重点是控制供应商和进货检验。

二、采购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的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 随着现代化专业生产的发展,一般企业常用集成的方法组合成自身出品的新产品,因此,产品组成中多达60%~70%的组件(包括零、部、整件、标准件、原材料等)是通过采购获取的。所以,产品的质量更多的体现在控制供应商提供的组件质量中。其次,产品质量直接影响销售业绩和企业效益。同时,与企业的信誉也密切相关。这三者均是采购带来的风险,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良性发展,规避这些风险不得不引起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一)采购组件质量风险 在采购组件过程中,由于采购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的性能达不到顾客要求的质量标准,从而给采购方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并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采购质量风险。 采购质量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商。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不法商贩者以次充好,提供不合质量标准的组件。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严,不能及时识破,或放松警惕,或违反检验程序验收,就可能蒙混过关,造成质量风险。 (二)企业效益风险 企业以效益而生存,以效益而发展。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也是

饲料中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精)

饲料中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 饲料成品的品质不可能高于原料的品质,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配方也是枉然,所以唯有选择优良的原料,才能确保饲料品质。 水产饲料中常用的原料有以下几类:1.动物性原料;2.豆类和植物油粕类;3.油脂类;4.谷类和块根类;5.谷物和淀粉加工产品;6.食品工业副产品;7.其它单味原料。 以下我们将依据以上类别谈谈饲料原料的品质判断: 一、动物性原料 1.鱼粉 (1)一般地,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杂鱼所制者;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另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份。 (2)掺假:由于鱼粉是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较高,任何稍具化学知识的人,均可经由鱼粉的混合,生产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如果遇上不法商人,可能会掺用廉价的劣等原料鱼目混珠,因此购买鱼粉时必须提高警觉,更不能过份依赖所订的规格。 掺伪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树脂、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之禽畜肉、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质。 (3)官能检查:借助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之被盗找出掺伪及过热之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之正确品质。 (4)分析化验: ①水份:应合于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含有肌胃靡烂素之可能性亦大。 ②粗脂肪量:含量宜低,超过15%之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③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之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之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之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致,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④灰份、钙、磷:灰份高即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钙、磷比例应一定,钙含量高可能加人廉价钙源,灰份20%以上可能非全鱼所制。 ⑤胃蛋白酶消化率:此乃评价蛋白质之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 ⑥组织胺:含量愈高,引起肌胃靡烂之可能性愈大,一般而言沙丁鱼、青花鱼及南美洲等鱼粉所含较高、白鱼粉较低。 2.鱼溶浆、鱼溶粉、混合鱼溶粉 ①鱼溶浆的pH值一般在3.5~4.5之间。 ②鱼溶浆、混合鱼溶粉的氨态氮含量应在0.2%~0.6%之间,超过 0.8%可能已变质。 ③脂肪含量越低越理想,脂肪含量高的产品易导致氧化、酸败。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现代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饲料企业原料质量控制过程 一、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原则问题: 1、公司技术人员应高度认识到向所有客户提供高度量的饲料产品是自身的责任,通过履行健全的质量控制步骤,向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设质量产品。

2、高质量产品是我们技术部全体人员的直接职责。 二、原料购买的质量控制 1、公司采购各种饲料,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 2、原料供货方要提供担保书,声明该原料适合作配合饲料,并且原料中不含污染物和掺杂物。 3、对供货方的设施进行现场考察,再检查原料的标准规格。 4、要供货方提供原料的试验室资料和用作分析的代表性样品。 三、原料的接收质量控制 1、接收原料之前,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并与公司质量标准相比较: ①原料产品的颜色 ②原料产品的气味。 ③是否存在任何异物。 ④是否有昆虫侵扰的存在。 ⑤颗粒大小和质地。 ⑥水份含量。 2、任何一种原料不符合标准规格,技术部应该与采购部取得联系,有权拒收该批原料。 3、收原料须标明接收日期、送货者、并根据检验制度和留样观察制度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查。 第二节现代饲料企业原料质量管理制度 1、凡进厂的原料必须质检,符合标准方可入库。 2、质检员须凭采购物料价格通知单或采购合同书或委托加工合同或计划进行质检。 3、质检员必须按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取样质检,以感官鉴定为主,以仪器对照为准。 感官鉴定和仪器对照相结合 4、感官鉴定水份误差不准超过±0.5%,纯粮率或容积重等项误差不差等级,其他各项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 5、卸车时质检员必须监检,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混入,发现异常立即停卸,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必须退回。 6、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退货时必须做好记录,经品管员复检后退货。 7、凡进厂的原料质检员必须按规定项目真写《质量监定证》。

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企业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的采购。 3、职责 a.采购部负责物资按时按量按质采购; b.技术部负责编制相关原材料技术指标,负责物资技术要求; c.品管部负责编制《原材料检验制度》,负责物资质量要求; d.品管部负责物资进厂检验及定期复查。 4、程序要求 a.采购部保证采购的适时、适量、适价和采购物资的质量; b.采购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对供货方的评定与选择,经评定合格的供方为合格供货方,应作为主要供货来源,并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单》,建立供货方档案以及记录供货方的质量。c.对合格供货方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根据产品类别和供货方的产品对本企业成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其控制的方式和控制程度不同,有的可以严格,有的只用一般的检验与试验或对其产品进行外观查验等基本方式控制。 d.企业使用的采购计划应标明物资名称、类别、型号、规格和时间,注明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等。 e.采购物资到厂后,按《检验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和投入使用,对经检验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处理。 f.当采购物资出现质量问题时,采购部要及时和供货方联系和处理质量纠纷。 g.当需要时,派代表到供货方处对拟采购物资按有关质量技术标准进行验证,并做好验证记录,但这些验证不能免除供货方提供产品的事故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的拒收货物。 h.采购部对采购物资做好质量记录,追踪使用情况,保管好有关的采购资料及样品,以保证以后能利用这些资料来评估分供方。此外,还应保存好各批物资的识别记录,以达到追溯的目的。 5、相关文件 《检验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的控制》。 采购材料的质量控制办法 1、目的

饲料厂品质管理.

饲料厂品质管理 LH/ZB-IN-0901-2003 饲料厂品质控制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使公司品质控制作业标准化,以预防及处理异常状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包括: 一)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管理 二)原料的品质控制 三)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 四)成品的品质控制 五)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的管理 一)设定: 由技术服务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公司要求制订。 二)修订: 由各分公司收集各种变动因素(如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程改善、市场需要及用户反映等)提出修订建议案,呈技术服务部参酌办理修订,并呈上级核示。

三)检验手册: 基于实际作业需要,由技术服务部订定“化验手册”及“原料验收标准”以作为作业的依据。 四、原料的品质控制: 一)控制标准(附原料验收标准) 二)控制作业内容: A 、 30%取样与检验: 1. 原料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30%取样检验。 2. 袋装原料取样宜平均分部于卡车周围与上、中、下方。 3. 散装原料取样以大型取样棒取样,并须视上层原料是否掺杂异物或雨淋现象。 4. 货柜取样:袋装原料以取样棒于货柜口处每包取样,并分别以外观、嗅觉来判定取样点的品质;散装原料以大型取样棒于货柜口45度角插入取样。 5. 液态取样以适当的玻璃管自油罐车上方开口取样,并以取样袋自油罐车下方开口取样。 6. 进口大宗原料的验收,原则上只抽验第一辆卡车,但如品质不稳定,或提供厂商变更或改变提货船名、码头时,仍须照常抽验(品管人员与作业承办人员需于船靠码头卸货时,到船舱上取样或实地了解品质以解决提货安排)。 7. 两厂调拨的原料、进口大宗原料、在夜间进厂时,如无检验员在厂执行验收工作时,由生产部予以签收,次日再由检验人员检验。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 料补充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 品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第四条企业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规范执行情况和生产经营 状况,认真履行年度备案和饲料统计义务。 有委托生产行为的,托方和受托方应当分别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企业实施本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原料采购与管理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 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 以下简称原料)的采购管理,全面评估原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 量保障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填写并保存供应商评价记录: (一)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应当规定供应商评价及再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记录等内容; (二)从原料生产企业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地址、联系方式、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评价单一饲料、饲料添 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原料通用名称 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三)从原料经销商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经销商名称及注册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注册号、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四)合格供应商名录应当包括供应商的名称、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供应商为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 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评价日期 等信息。 企业统一采购原料供分支机构使用的,分支机构应当复制、保存前款

饲料原料市场

2006年饲料原料市场 大豆: 一、全球大豆供应形势主要特点 美国大豆生产连续两年大丰收,大豆供应充裕;本国大豆压榨需求稳定增长,但由于目前中国和欧盟采购美国大豆量出现大幅度减少,导致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大幅度上升至20年来的创记录水平。1.美国大豆出口下降是库存上升的根源 2.中国欧盟采购美豆数量降幅较大 3.南美大豆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4.中国大豆进口量稳定增长 5.中国对南美大豆的需求热情有增无减(南美大豆价格的竞争力)本年度前4个月,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万吨,同比增长%,显示需求良性。 中国减少美国大豆的进口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实际需求的下降,而是改为了从南美进口,表明南美大豆同期价格更有竞争力。

二、全球大豆价格波动特点 1.大豆供给更加依赖南北美生产 当前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当年度的大豆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产量的80%,我们看到,2001年以来,大豆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这并不是因为需求的暴增暴减所引发,恰恰是因为全球大豆产量的不确定以及市场对此种不确定所产生之预期的强化密切关联。这可以总结为大豆价格波动的"天气偏好"因素。 2.异军突起的南美力量 1994年,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之和只有3840万吨,2005年达到9200万吨,11年增长倍。当前巴西阿根廷大豆总产已经超过美国占据全球43%的份额。因此南美力量必将越来越对全球大豆供给、贸易以及价格波动机制产生深刻影响。 3.中国龙-全球大豆消费的火车头 1995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变成进口国,当年度的进口量只有区区16万吨,2005年度已经达到2580万吨,10年来沧桑巨变,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控制了90%的全球大豆出口市场,而三国出口大豆的43%来到了中国,

饲料品管管理要点

目录 第一章品控部部门职责 一、品管/品保 (3) 二、饲料品管/品保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三、品控部职责及分工安排 (3) 第二章原料检查及取样的步骤 一、原料接收流程图 (6) 二、原料检查项目 (6) 三、原料取样方法 (6) 四、进厂原料检查步骤 (7) 五、饲料原料检测方法 (7) 六、原料留样 (7) 第三章原料接收标准以及常见掺假物检验 一、饲料原料的一般标 (8) 二、原料接收标准 (8) 三、饲料原料的掺假检验和质量评 (8) 四、原料质量控制技 (9) 五、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处理方法 (10) 第四章原料仓储技术及管理

第五章饲料成品的质量管理 一、配合饲料的采样方法通 则 (12) 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12) 三、打包间质量管理 (12) 第六章编织袋及标签的管理 一、编织袋、标签审查要 点 (14) 二、饲料生产品种及规格 (14) 三、包装袋尺寸及重量 (15) 四、包装袋价格 (15) 五、编织袋、标签审查管理制度 (16) 第七章关于原料、成品营养成分检测的规定 第八章品控部值班制度 一、双休日轮班制度 (16) 二、工作日值班制度 (16)

第一章品控部部门职责 一、品管/品保 (一)品质管制(Quality Control):简称品管QC 1、品质管制: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说,经由测定品质的实际水准与标准核对比较,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矫正其间的差异,赖以达成所预期的品质的一系列活动。 2、品质管制是一种生产方式或服务,能使产品达到一致的生产标准品质,同时能跟售价与市场的需要取得协调。实际上我们应该发展、设计、制造与服务公司产品,以便使它成为一种最经济、最实惠及符合顾客胃口的产品。 3、品质管制能改善公司产品的品质,增加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与售价,减少售后服务,改善提货,提供有效的人员管理与同事间的尊重。 (二)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简称品保QA 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也就是以客户的立场来维持产品品质,向消费者保证品质,使消费者能够安心满意的购买。 二、饲料品管/品保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1、认识原料的种类、熟悉其营养成分 2、各种原料特性 3、有能力鉴别各种原料之差别(好坏) 4、仓储之知识及管理 5、仓储生产过程的了解 6、饲料的特性、代号 7、饲料营养成分 8、一般化验工作 9、有能力说服对方:以理服人 10、刻苦耐劳、任劳任怨

设备采购方案的质量控制监理

设备采购方案的质量控制监理 建设单位直接采购,监理工程师要协助编制设备采购方案,总包单位或设备安装单位采购,监理工程师要对总承包单位或安装单位编制的采购方案进行审查。 1 设备采购方案的编制。 编制设备采购方案,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计划和相关设计文件的要求,采购的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方案要明确设备采购的原则、范围和内容、程序、方式和方法,采购方案中要包括采购设备的类型、数量、质量要求、周期要求、市场供货情况、价格控制要求等因素。从而使整个设备采购过程符合项目建设的总体计划,设备满足质量要求,设备采购方案最终需获得建设单位的批准。 2 设备采购的原则。 (1)向有良好信誉,供货质量稳定合格的供货商采购。 (2)所采购设备的质量是可靠的,满足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各项技术要求,能保证整个项目生产或运行的稳定性。 (3)所采购设备和配件的价格是合理的,技术相对先进,交货及时,维修和保养能得到充分保障。 (4)符合国家对特定设备采购的政策法规。 3 设备采购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设计文件,对需要采购的设备编制拟采购的设备表,及相应的备品配件表,(含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主要技术性能\交货期)以及这些设备相应的图纸、数据表、技术规格说明书、其他技术附件等。设备监理规划是在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下,按照项目监理合同的要求以及设备制造、安装情况和实际调查情况,在项目监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开展设备工程项目监理活动的工作计划,也是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制、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用来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设备监理规划一般在签订监理合同,收到设备工程合同和技术方案、设计图纸文件后的一段时间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完成该设备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编制工作,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在监理交底会前报送业主。 1.设备监理规划的作用 (1)用于指导项目监理工作 设备工程项目监理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团队活动,设备工程项目监理的任务是对设备工程承包商及其生产活动进行监督,以达到业主设备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对于参与单位多、约束条件多、目标多、时间长的设备工程项目,没有全面而长期的监理工作规划,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最终难以达到监理合同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因此,制定并有效地执行设备监理规划是设备监理机构依据监理合同完成监理任务的关键。不仅如此,按照设备监理规划执行设备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能够节约监理成本,提高监理效益。 (2)用于业主检查设备监理机构的监理工作 设备监理机构是设备监理单位为了完成业主设备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而设立的,设备监理机构有明确的服务目标,同时也有相应的收益。业主将设备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委托给了设备监理单位,其目的是要获得满意的监理效果,即在设备监理机构的监督下,使设备工程项目的承包商及工作结果达到业主的总目标的要求。业主也将为此付出监理费用、时间、机会成本和项目失败的风险。为此,业主将会经常或定期地根据设备监理合同和设备监理规划检查项目

采购质量控制2.4

2.4采购质量控制 2.4.1采购质量控制制度或文件 一、目的 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二、适用范围 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所有原、辅材料零部件及外协加工项目的质量控制。 三、职责 1.公司采购部负责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负责编制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2.公司的质管部负责采购物资的进货验证。 四、采购程序 1.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通常包含如下信息: a)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 b)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c)其它要求如价格、数量、交付等;适当时包括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采购计划:公司采购部编制《月度采购订单》经部门经理批准后,方可采购。采购时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选择供方。 3.实施采购 a)采购人员依据上述信息和采购文件,对采购的产品质量负责。在采购物资的同时,应向供方索取采购物资的产品说明书,包括合格证、检测报告等。 b)采购物资进厂后,采购人员及时通知质管人员对物资进行检验验证,合格品办理入库手续。对验证后不合格的采购物资,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c)由于原材料市场紧缺,不能对供方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价时,由公司采购部指定供方、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紧急采购,但必须保证货物的质量。 4.采购产品的验证 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采购要求,具体执行《质量手册》8.2.4条的规定。 2.4.1.1采购质量控制报告

检查日期 报告编号 致 科组组长 时分贵负责生产的经本科抽 验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兹将检验资料述如下,供作改进参考,并请予查明原因悉 复。 1.异常品质特性: 2.管制标准: 3.超出范围及数 2.4.1.2采购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资采购过程进行规范及有效控制,特制订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所需外购物资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控制。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供方控制评价程序》 2.《文件控制程序》 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采购管理制度》 5.《合同法》 三、工作程序 1.申购 申购部门按申购物品的分类标准及权限进行申购,采购主管进行审核,对符合采购范围的予以审批接受,否则,予以驳回。详见请见《采购管理制度》。

11第四章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1

第四章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 ? 通常所说的饲料 –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含有能够满足各种用途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可食成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求标准,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 预混料 Premix :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也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 ) 2.我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 ? 按养殖者饲喂时的习惯分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三类 ? 按饲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生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 按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五类 4. Harris 的饲料原料命名与分类法 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八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国际饲料编号(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IFN)。编码(为六位数,编码分为三节,表示成△,△△,△△△)代表每种饲料原料的全名称。 饲料的分类及其数字编码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100000)。 类别 编码 条件 粗饲料 100000 粗纤维含量≧18% 青绿饲料 200000 天然水份含量60%以上的青绿植物 青贮饲料 300000 天然水份含量70%以上或半干青贮水分含量在45%以上 能量饲料 400000 CF ﹤18%,CP ﹤20%,NE ≧4.18MJ/kg 蛋白质饲料 500000 CF ﹤18%,CP ≧20% 矿物质饲料 600000 维生素饲料 700000 添加剂 800000

常见大宗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常见大宗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设备与工艺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从而使饲料成品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原料质量的优劣。原料质量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的源头,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产出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几种大宗饲料原料玉米酒糟(DDGS)、豆粕、鱼粉等的质量控制要点,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1、玉米酒糟(DDGS) DDGS是玉米等谷物生产酒精中的一种副产物。根据干燥浓缩蒸馏废液的不同可分为干酒精糟(DDG)、可溶干酒精糟(DDS)和干酒精糟液(DDGS)。DDGS质量受酒精的生产工艺流程、谷物的发酵方法及副产品干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用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常规指标来检测DDGS的质量,并不能真实反映DDGS质量情况,尚需考虑到以下几点: 1.1 外观颜色 DDGS的颜色有金黄色和暗褐色,金黄色最好,不应含黑色小颗粒,应有发酵的气味,尝之微酸。DDGS颜色和气味与其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深颜色的DDGS营养价值低于浅颜色的DDGS,并且发现深颜色的DDGS通常伴有糊焦味或者烟熏味,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可能是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加热过度引起的。加热过度容易发生美拉德发应,降低赖氨酸的利用率。Whitney等研究表明,高质量金黄色玉米DDGS的赖氨酸回肠消化率为53.6%,而深颜色赖氨酸消化率为0。 1.2 热变性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 国内众多酒精厂采用110℃进行烘干,加热过度时,DDGS中的赖氨酸、糖分含量明显降低。吕明斌等研究表明,加热过度,赖氨酸含量由烘干前的0.82%降低到0.3%左右,并且发现NDF与赖氨酸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NDF可以作为饲料厂日常检测DDGS热过度的指标。一般要求NDF≤32%为合格,NDF≤35%为最低质量要求。 1.3 霉菌毒素指标 霉菌毒素含量过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对动物危害最大的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全价配合日粮中两种霉菌毒素不能超过1mg/kg。发酵过程并不能破坏霉菌毒素破坏,反而使其得到浓缩。因此,要密切检测DDGS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对于毒素超标的DDGS应作退货处理。 表1 DDGS 霉菌毒素检测结果(郭福存)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水产饲料中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评价与价值采购

水产饲料中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评价与价值采购 2008-05-07 作者:刘天骥访问次数:229字体【】 水产饲料的蛋白含量高,蛋白原料的比例占饲料配方的60%-85%,由于天然动物蛋白资源日益减少,养殖动物副产品也有限,更多的考虑植物蛋白原料,淡水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原料占50%-65%。2007年随着能源紧张、生物能源的利用而导致能量饲料、蛋白饲料价格猛涨,2008年南方大雪对油菜的影响特别大,预计减产50%以上,新菜粕的供应也受影响,非常规原料的开发也迫在眉睫,面对种类繁多的饲料蛋白原料,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的选择和配比,成为众多配方师的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部分学者对饲料蛋白原料的研究结果,结合集团水产饲料原料使用经验,综合分析了常用蛋白原料的蛋白品质与判断方法及价值采购原则,以供制作配方及原料采购参考。 一、粗蛋白消化率 蛋白质是以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才能进一步被动物利用。因此,要评价原料蛋白品质,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1.动物蛋白原料粗蛋白消化率 动物蛋白消化率可以通过体外测定进行判断,即测定胃蛋白酶消化率(体外消化率),胃蛋白酶消化率的大小,可表示动物蛋白饲料原料的质量优劣。它是指被胃蛋白酶消化的蛋白质与粗蛋白之间的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按照国标GB/T17811-1999《动物蛋白质饲料消化率的测定胃蛋白酶法》。此方法的测定值近似反映实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但是,由于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真实反应鱼体的消化情况。因此,得到的体外消化率是近似值,作为同等情况下比较各饲料源的相对利用情况。 方法步骤:准确称取1克左右脱水脱脂动物蛋白原料,放入3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经过预热(42-45℃)的%胃蛋白酶液150毫升,盖好密封,在45℃下边搅拌边消化16小时(可用恒温振荡器)。消化后用滤纸过滤,然后用温水洗净滤纸上未消化物,将未消化物连同滤纸转入凯式烧瓶中进行消化,随后步骤同测粗蛋白,测出未消化粗蛋白量,同时测定动物蛋白原料的粗蛋白质。 动物蛋白原料的胃蛋白酶消化率=(消化前总粗蛋白-消化后总粗蛋白)/消化前总粗蛋白×100% 对于无胃鱼而言,其消化酶液的制备:在水浴条件下,取健康鱼肠道,去其内容物,洗净。与培养皿中剪碎,称1g,制于匀浆器中。按重量:体积比1:5加入的磷酸缓冲液5ml,匀浆,过滤。 表1.几种动物蛋白原料用草鱼肠道消化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孙永泰等1999) 动物蛋白原料粗蛋白平均体外消化率% 草鱼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采购质量的控制

采购质量的控制 采购质量的控制:采购物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安全,所以控制好采购质量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1、采购质量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要对供应商经营规模、经营业绩、信誉程度、资质合法性、主营产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掌握其基本情况时再决定是否与之合作,如果仍不确定选用时,可采用样品试用或先签小部分订单方式,对供应商资信、质量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签订采购合同时要严谨,合同中必须明确所采购物资质量的特性要求、验收标准及出现不合格的解决方法,必须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合同中应约定的事项必须要齐全,不能怕麻烦、怕啰嗦,以免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沟通解决,受制于供应商给公司造成损失。尤其是验收标准及方法必须明确,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必须苛刻严格可量化,这样才能确保供应商重视供货过程,确保物资采购质量。 3、物资进场验收要严格把关,物资验收是企业利益得失的一道闸门,必须严格控制,物资验收人员要明确相关的验收标准、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根据物资特性的不同通过检斤、检尺、化验、试验、外观检查、核对说明书等方法进行检验,有合同约定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进行验收,物资检验人员在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时应立即向采购部门汇报,采购部门应立即与供应商沟通,对不合格事实进行确认后按合同条款处理,同时,品质部门应对供应商供货质量进行统计,经常出现供货质量事件的供应商可考虑将其剔除供方名录。 4、采用竞争机制,建立诚信的战略合作供应商队伍。供应商选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建立供应商的考核机制,对供应商队伍不断进行更新,优生劣汰。要对订单进行有效的分解,多选择几家供货,通过其供货过程便能发现优秀的、适合企业的供应商,以稳定采购质量,建立起一支与我们企业一起成长的战略合作供应商队伍。 以上四点,是对采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采购质量的稳定与提升,采购成本的下降,所以提高采购质量就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与采购质量有关的人员共同努力,本着各负其责、加强控制、不断创新、共同改进的原则努力提高采购质量。 如何审核采购条款中的质量依据 一、合格供应商 1、查制定供应商的评价准则; 2、查对供应商采购产品是否明确了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包括外购和外包;

大宗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及控制_王卫国

大宗饲料原料的 质量变异及控制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大宗饲料原料包括谷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植物蛋白原料、动物蛋白原料、油脂类原料以及检测化验带来的质量变异,提出了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控制 没有合格的原料就没有合格的产品。饲料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将饲料产品的质量变异或偏差控制在最低水平,使其能持续满足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保证客户获得稳定的动物生产性能与效益。而饲料原料质量变异的控制是实现产品质量变异控制的先决条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1 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与成因 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是指饲料原料的某项(或某几项)成分(或有害物)含量对其规定值或统计平均值的偏离。饲料原料质量变异有多种多样,导致这些变异的成因也有各不相同。 1.1 谷物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质量变异表现为物性指标如容重、色泽、子粒大小的变异,营养成分的变异如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灰分、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代谢能等和卫生指标方面的变异如霉菌毒素含量、农药残留等。谷物的容重、子粒大小、营养成分含量一方面取决于其品种的遗传特性及遗传特性的稳定程度,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种植土壤特性、田间管理及收获后加工处理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导致谷物的质量总是处于变异之中。 容重是谷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子粒饱满、容重大的谷物,皮层比例低,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通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有利于加工作业。容重的变异通常从5%~15%。 玉米是最主要的谷物饲料原料。其容重的变异从5%~15%。而小麦的容重变异从2%~10%[1]。 谷物的水分含量通常在11%~14%,高水分谷物可达17%~20%,随收获季节气候变化和收获后干燥、储存等条件而变化。水分的较大变异对饲料的配方设计和加工有很大影响,造成单位重量的物质中营养含量降低和粉碎成本升高,产品保质期缩短。进而导致饲料成品的质量变异。 谷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的变异是需要深入关注的。这主要是由于谷物在畜禽饲料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营养成分的较小变异也会对饲料成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玉米作为谷物饲料之王,其营养价值的变异达15%[2]。Danisco动物营养技术服务部对采集自全球的558个玉米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各成分的变异为:干物质1.8%,淀粉1.6%,蛋白质9.6%,脂肪12.1%,淀粉消化率14.1%,表观代谢能15%(差异达500kcal/kg)。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变异也较大。这里蛋白质、脂肪、淀粉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的变异都较大。其中淀粉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不同影响着玉米淀粉的消化率。直链淀粉的消化率低于支链淀粉的消化率。淀粉颗粒的大小和抗性淀粉的含量也都会影响淀粉的消化率。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工程系/王卫国

物资采购质量要求

安徽方圆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质量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日期:目的 为了严格控制采购原材料的质量标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本公司质量标准和要求,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入库,现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供应商所供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三、职责 技质部负责编制《采购、质量标准》,并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负责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样品质量进行验证,负责对所有原材料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记录、反馈和处理工作。 四、采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采购必须向评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2.采购前应提供有效的采购文件和资料; 3.对突发所需的特殊物资和急用物资,可向未评定过的供应商采购,由品质部进行原材料的验证,验证合格后,即可进行采购。 五、采购的原材料验证 1、供应商所送的原材料在送到本公司时,应先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应电话方式或口 头(执行送检程序)通知技质部进行检验, 2、技质部来料检验员负责对订购物资的抽样检验,按《原材料检验工艺》的规定进 行检验,并填写相应的《原材料检验报告单》。 3. 采购原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4. 若采购原材料检验不合格,技质部及时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应及时与供应商进 行沟通处理。 六、采购原材料质量要求 1、供货质量与时间执行与本采购部签订的合同条款。 2、原材料、外协件符合本公司工艺图纸要求。 3、提供有效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 4、部分原材料、外协件除执行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也要满足本公司特殊技术要求。 5、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标示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外协件及有特殊要求的包装标识要符合我公司技术要求。 6、批量供货前供应商提供小批次样品生产验证,批量供货质量应符合样品要求。 七、采购原材料质量检测的项目及方法 采购物资检测方法一览表 采购验收方法具体说明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测、手感、和样品进行对比来验证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等量具验证 特性检测物理、化学等特性,采用相应检测方法来验证 八、采购原材料检验方式 1.全数检验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的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原材料。 2.抽样检验 适用于数量大,单件价值低,对产品无致命缺陷的原材料。 九、原材料质量要求 编制: 安徽方圆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审核:

饲料原料掺假修订稿

饲料原料掺假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饲料原料掺假检测(华中农大)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形式与检测程序 (一)饲料原料掺假现状 国产鱼粉100%掺有植物质,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不同程度地掺有血粉或羽毛粉。甚至进口鱼粉,也有50%掺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掺有皮革粉。销售时多以“价格优惠”、“送货上门”、“看样订货”及“回扣”等手段迎合人们心理,而大宗发货时,却以假充真,面目全非。当前饲料原料掺假不仅在鱼粉、豆粕、油脂等一些价格昂贵原料上,也向其它原料扩展,而且掺杂物种类繁多,手段五花八门,多不易用常规法检出,故更加加大了原料品质检测 的难度。 (二)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与形式 1.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含义 (1)掺假: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可饲物质,以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2)使杂:指在原料中掺入非原料不可饲物质,以达以杂增重。 (3)伪造:指以伪代真,名实不符。 2.饲料原料掺假、使杂、伪造的形式 (1)掺兑:在原料中掺兑非原料物,出售时冒称原物者。 (2)替代:以它物部分或全部替代原物者。 (3)着色:以染料着色于非原料物,掩饰掺杂真相者。 (4)伪造:出售与商标完全不符的物质者。 (三)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程序 确定原料是否掺杂、伪造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因为检测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品质优劣和是否掺杂的关键。饲料原料掺杂的检测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 行。 1.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地)原料掺杂、伪造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以达缩 小检测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2.购入或送检原料时,首先应采用感观法、筛分法、容重法等确定是否掺杂。根据检测结果和经验,初步划定掺杂物范围。 3. 根据初步划定的掺杂物范围,可采取显微镜检和快速滴定进一步确定掺 假的范围,最后再用化学检测的方法确认掺假的种类以及掺假物的含量。 二、饲料原料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 (一)一般鉴别法 饲料品质的一般鉴别法,是指用视觉、嗅觉、触觉等鉴别原料品质的一些方 法,故又称感观法。 1.视觉法:指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原料形态、颜色、虫害及霉变的一种方法。如观察时若发现原料结块,可能是水分含量过高或发生了霉变。粉碎、过筛时若发现粉料呈球块,一捻又成粉末时,除上述原因外,可能与脂肪含量较高,有粘性物质存在有关。正常豆粕应呈黄或金黄色,若呈褐、棕褐色或棕黑色,可能加热过度。要确切判断,尚需通过脲酶活性等方法进一步确定。2.嗅觉法:原料因发酵、腐败,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人为添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也可产生挥发性氨气味;脂肪酸败和过热焦化可产生焦臭味等,都可通过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