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和矫治

案例介绍:明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头疼的宝贝,天天喝可乐、雪碧,上蹿下跳没有一刻安稳,情绪不稳定,常常冲动任性,一不高兴就对家里的东西摔摔打打。在学校是老师头疼的问题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手脚动个不停,需要老师多次课堂提醒;好捉弄人,常干扰或打断别人的说话和活动,自控力差,脾气暴躁,智商正常但学习成绩时好时坏,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件事……爸爸妈妈怀疑明明是多动症孩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以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且伴有学习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一、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问题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过多。多动症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他们常常胆子很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冲动任性。多动症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

当玩得高兴时,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多动症儿童也常常因此而不易合群,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学习困难。多动症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相对较多。但因智商正常,如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多动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同胞和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过此病,同卵双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异卵双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这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基底核系统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难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中毒或脑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

环境与教育因素。近年来,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学习负担过重,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承受范围,这也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家庭结构松散、矛盾冲突多、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偏于拒绝、过度保护等,都有可能诱发儿童多动症。

饮食习惯。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儿童饮食中含有的氨基酸多少有关。儿童摄入含有过多酪氨酸或色氨酸的食物,如驴肉、鱼片、干贝、奶酪、鸭掌、猪肉松、腐竹、豆腐皮等,都可能诱发多动症。儿童摄入含有过多调味剂、食用色素以及水杨酸等化学物质也可能诱发该病。此外,儿童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食物也会导致多动。临床检测多动症孩子血中维生素、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而血铅含量过高。

三、儿童多动症的矫治对策

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一般侧重于教育安抚,教育安抚是家长、老师密切配合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矫治过程是很复杂的,双方应长期坚持。在矫治过程中家长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诚挚地请求老师的配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培养多动症孩子合理的作息习惯。对多动症儿童,家长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他们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在生活细节上一心不二用、做任何事都专心。如在生活细节上,吃饭时不边看书报边吃,晚上不迁就让他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至深夜不睡。因为从小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无形中加强了组织性,培养了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他们在学校中适应集体生活,上课时集中注意等大有稗益。

对多动症孩子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这类儿童的要求应简单明了。如要求改正冲撞同学的鲁莽行为,克服上课时东张西望、顽皮、多动行为等。应明确提出主要的要求,对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严厉予以批评制止,切不可姑息放纵。但也注意不要给他们订过多的清规戒律,他们比一般儿童更难接受过于繁琐的教条。如条条框框太多,会使他们感到动辄得咎,不知如何才好,最后什么规律也不遵守了,则达不到教育目的。

注意对多动症孩子安静、守纪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对这类儿童,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他们的爱好,逐步培养能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听故事、看图书、画画、弹琴等,每天逐步延长时间,但内容要集中,不可太杂,以免分心。对于表现好、能安静、守纪的行为,应及时表扬,予以强化。

在有条件的学校,对这类儿童宜单独开班,每班最多10来个人。教学环境要特别安静,老师应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儿童心理学知识,并有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课桌采用两边遮挡式的,按“一”字排开式摆放(减少无意注意),常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减少多动症孩子过多过密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在讲课时请孩子将手坐在屁股下面,通过晃动腿或动脚(逐渐过渡到动脚指头)的方法代替手的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双手、预防多动的目的;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业时轻声将其正在写的内容口述——自我陈述训练。这样保证孩子视觉、听觉、运动觉等

感知通道处于繁忙之中,消耗更多能量、无暇顾及其他而达到抑制多动、自我关注的目的;在对多动症孩子讲话或布置任务时可以用手扶着他的头或肩膀,或者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与他交谈,实践证明,一定的身体接触对引起其注意有辅助作用;平时如果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表现良好,家长或教师可以用奖励口香糖的方法,通过孩子的动嘴过程替代身体其他部位的多动,从而达到抑制和奖励的双重效果。

此外,应对多动症孩子过多的精力给予出路。多动是儿童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早期运动不够、能量释放不足,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任其自由运动,待其能量宣泄之后,儿童必然会安静下来。多动症儿童特别好动,有使不完的精力。故应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如跑步、打球、登山、游泳等各种强体力的活动或体力劳动,使其旺盛的精力有处发泄。尤其是感觉统合疗法中的一些高强度刺激训练,尤其适用于他们。但对他们在室内追追打打等游戏应予以劝止。对儿童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动,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

在食物治疗方面,应认真分析孩子的食谱,并记录儿童的行为,找出引起儿童多动的食物,如过量高蛋白、脂肪、糖类以及西红柿、橘子、苹果等含甲醛、水扬酸类食品和含防腐剂、色素、膨化剂、激素、香精、咖啡因等有害儿童神经系统健康的休闲食品、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烟熏食品、各种饮料等,控制孩子此类进食。同时注意适当增加蔬菜、谷类等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比重,尽量食用绿色食品,及时补充孩子的维生素等。

在游戏方面,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在背上写字的游戏:在孩子的背上(隔着单衣)、手心、手背等部位写字,让他猜猜写的是什么,使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减少多动现象;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经常玩一些促进中枢神经协调发展的游戏,如玩“木偶人”的游戏,四目相对,比赛看谁先笑(比自制力和面部表情控制);学习擦桌子、扫地等需要顺序和耐心的家务活;练习“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练习“一枪打四个”的游戏;练习“拍手拍腿”的游戏;练习“小狗翻墙”的游戏;练习穿针、拣豆子、穿珠子、搭积木、剪纸、用筷子夹玻璃珠、塑料插片、插图、走迷宫等等。由于这些游戏本身需要非常集中的注意力,毅力与恒心才能做到,所以它们对于培养幼儿的注意能力,(尤其是有意注意),意志力、恒心等品质,有很好的效果。

有一些小游戏是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来玩的,这些游戏对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有帮助,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

游戏一:找数字

内容:在一个16-25格的正方形图案中,写出数字1-25,然后要求游戏参与者用手指按顺序找出数字1-25,并记录时间,越快越好。

方式:

1.可以和孩子轮流找,比赛速度

2.和孩子交替找。孩子找1,妈妈找2,孩子找3,以此类推,不可以有停顿,停顿者受罚

3.格子里的内容可以不断变换,大大小小的数字、英文字母、各省会名称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把一堆水果名称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等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孩子的知识面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不同方面,来变换游戏内容,尽量保持和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挑战心理,达到训练的目的。

游戏二:扑克牌

内容:取三张不同的扑克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牌面向上。让孩子自己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红桃 6。然后将三张牌倒扣在桌面上,家长随意变换三张牌的位置,让孩子说出红桃6现在的位置。说对了,双方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说错了,就要接受处罚。

方式:

1.刚开始游戏时,速度要慢一些,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地加快倒牌的速度,增加难度

2.当这个步骤对孩子已经不构成难度的时候,可以把游戏升级成记住三张牌,并在倒牌之后正确指出三张牌的位置

3.另一种升级方法:增加牌的数量

游戏三:乒乓球

内容:这是一个干扰注意游戏。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球拍上,要求孩子端着球拍绕桌子走一圈,不能让球掉下来。在走的过程中间,家长可以在边上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孩子的身体。可以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儿大喊大叫,可以开着电视,放孩子比较喜欢的动画片,可以不停地说“掉了!掉了!”,等等。孩子可能会乐不可支,但又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以完成游戏。

当上述方法反复综合使用仍不奏效时,证明孩子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有病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配合药物疗法了。

多动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多动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马文涛,一(1)班的学生,不管在课堂上还是每天坐校车 回家时比其他孩子明显变现出多动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喜欢上课时跟旁边的同学打闹,无缘无故碰碰别人,晃椅子,不能专心听别人讲话,注意力易转移,下课喜欢跑来跑去,弄的每课间十分钟都能看到他满头大汗的身影;回家的校车上,在违反纪律的点名中,每次都数他最多,对于全车的同学,“马文涛”这个名字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初次在感觉统合训练时遇到马文涛时他有些小小紧张,听其他感觉统合的老师说今天表现没以前好,从那时开始,我就慢慢开始关心我校车上的这位“宝贝”。 我们是利用周一和周三的第六七节课,通过一些活动,(开飞机,捏脊,大龙球,独角椅,跷跷板,滑板)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刚开始让他们排队时他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传,根本不把老师的命令放在眼中,于是我们就着重训练孩子的站队和对东西的摆放,通过几次训练马文涛已经可以每次来到训练室时把书包放的整整齐齐,但让他持续站在一个地方还是比较困难。 此外,刚开始在做趴地推球时,马文涛在很久的时间内只能做50几个,他会拿着球跟其他同学他打闹玩耍,在砸大龙球时,他就无法安静的趴在那里,总是趁老师不注意去

碰一下别人,跟别人玩一下,总是不遵守纪律。 还有一次他不听老师的指挥自己玩自己带来的玩具,训练几分钟就接着去玩,一节课总是趁老师在监督其他学生时把玩具从口袋里掏出来,并乐在其中的玩!无视旁边的一切! 但在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训练后,我通过一些鼓励的方式,比如:比赛,奖糖果,奖红花,他开始慢慢进步,马文涛从刚开始的50下开飞机到现在的100,从100的独角椅到200再到现在的300多下,从100的跷跷板到250下再到现在的350下,在玩滑板时也是动作标准,能在要求下完成一切任务,记得有次由于时间的仓促他没有玩滑板,一个人失落的盯着滑板,看着他那样子,我又抽了宝贵时间让他玩了几次,那时他终于开心的笑了,那时的笑容真灿烂。 作为他的跟车老师,我也看到了他的明显变化。比如以前很喜欢在车上说话的他,现在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刚开始在车行驶的过程中他都喜欢跪在凳子上,偶尔还站在凳子上去触摸上面的栏杆,这些危险的动作导致我必须每天做在他旁边,可现在不同了,通过那些训练,我发现他变得自觉的很多,不在需要老师的看官,他能自觉的在校车行进过程中抓好扶手,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安全第一吧! 我也去班上问了一下他在班上的情况,班主任说通过训练他是进步最大的一个学生,上课很少去打扰别人,也没上

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1-24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王小惠 导读] 该病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精神不集中、过分活动、任性冲动、学习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小惠(晋中市中医院儿科0306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精神不集中、过分活动、任性冲动、学习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患病率很高而又缺乏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均受到很大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脑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是心脾两虚、肝肾阴亏的阴阳失调所致。而临床上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为多见,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66例病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除外,共观察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孩30例,女孩6例,男女之比为5:1。对照组男孩25例,女孩5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分组:治疗组6-8岁儿童8例,8-10岁儿童19例,10-12岁儿童7例,12岁以上2例。对照组6-8岁儿童6例,8-10岁儿童17例,10-12岁儿童6例,12岁以上1例;病程:治疗组发病6-12月5例,1-2年14例,2-3年9例,3-4年5例,4年以上3例,其中病程最短者发病7个月,病程最长者发病9年。对照组发病6-12月4例,1-2年13例,2-3年7例,3-4年4例,4年以上2例,其中病程最短者发病8个月,病程最长者发病4年。顺产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剖腹产治疗组26例,对照组2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表现:注意力涣散者分别为33例、28例;多动者(上课小动作不停,日常活动过多,坐立不安)分别为32例、26例;易受激惹、情绪冲动者分别为32例、25例;任性、乱发脾气者分别为30例、25例;学习成绩差者分别为24例、21例;精细及协调动作(指指试验、翻手试验、实体认知试验)笨拙不协调者分别为30例、26例。 1.3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4 纳入标准 1.4.1 符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 1.4.2 中医诊断标准:1.注意力涣散,上课是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做小动作,活动过度。 2.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一般低于同龄同学,但智力一般正常。 3.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1.5 排除标准 排除神经发育迟滞,儿童精神病,品行障碍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丸丸剂,药物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用法:将丸剂炖服,6-8岁,每次1/2丸,每日2次;8-12岁,每次2/3丸,每日2次;12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2次。 对照组口服利他林,起始剂量均从5mg/次,日二次,于早饭及午饭前服用,以后根据

多动症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

多动症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由整天抱在手中,变得会满地跑了,活泼灵动的身影,在爸爸妈妈的生命中飞扬。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望着他们顽皮的身影,是否一种身为人父人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是,倘若孩子非常调皮,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异常调皮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四岁的静静是个顽皮的女孩子,特别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她显得更加活跃,一会儿蹿上了沙发,一会又在床上蹦高,把妈妈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对于女儿的过分调皮,妈妈有时也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但又觉得也许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专家杨健说,在学龄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差别就明显了。多动症儿童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学习变得格外吃力,他们上课精神不能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考试成绩差,此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有可能效果,”杨大夫说,“而此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功课也耽误了不少。” -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据北京地区1980年的调查,小学生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而上海南市区1982年调查竟高达%。多动症患儿男比女多,约为4—9:1。国内曾有人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发现978人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说明患多动症的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在国外,1/4—1/2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吸毒、易冲动、焦虑等。杨大夫分析,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因惹是生非、不服老师管教、欺负小同学,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因而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而自暴自弃。走向社会后,这类孩子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家长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 杨健说,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从胎儿时期起就能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蛛丝马迹。如胎动过多;一岁以内时睡眠少,爱哭闹;两三岁后不认生,有人缘,不害怕,人来疯。医学界认为,儿童多动症的核心表现是自控能力差,临床发现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很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头发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虽然这类孩子活泼好动,但体育成绩很差,如果老师考跳绳,那他肯定不及格。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老师讲课他听而不闻。 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 (3)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常常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的表现,常使同学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致使他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 (4)学习困难。

幼儿多动症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月

摘要 如今,多动症在幼儿群体中屡见不鲜。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多动、缺乏自我控制力、很难保持注意力等表现,都为多动症幼儿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人对于幼儿多动症的不了解更是让这些幼儿的病症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本文通过对于幼儿多动症成因的分析,找到使其康复的方法,并且结合自己对于该领域知识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帮助多动症幼儿逐渐康复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多动症;康复;对策

幼儿多动症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引言 我曾经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症。然而,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我了解到,原来多动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在幼儿群体中屡见不鲜。在我实习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丁丁,是个三岁多的小男孩。一直以为他只是比一般的小孩爱动爱闹,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虽然他喜欢跑喜欢闹,可几乎都是独自进行的。而且,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即使有孩子主动找他一起玩儿,他也会自己跑掉,甚至推开对方,与其发生冲突。后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其他老师的沟通交流,我了解到,这是幼儿多动症的表现,而且在幼儿中较为普遍。 一、幼儿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指患病幼儿与同龄幼儿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并且,这种综合征常伴随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如学习困难、焦虑、忧郁、社会适应能力差、反社会心理、语言障碍等。多动症是在幼儿及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多动症的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症状与继发性症状。原发性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困难、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继发性症状则主要包括:学习困难、言行和行动放肆,具有侵犯性、自信心下降、品行障碍等。[1] 二、幼儿多动症的成因分析 (一)性格特质 幼儿多动症的形成,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是最主要的内在诱因之一。一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使得这部分孩子从一开始便存在着比其他孩子要高的多动症风险。 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丁丁,通过与其家长的交谈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天生的性格就比较内向和敏感,自己想到什么或是心中有了什么情绪,都不容易表露出来。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是被小伙伴们欺负,他都不会向周围的人表达,只是面无表情,自己委屈。从小开始,他就不太喜欢和周围同龄的孩子玩儿,即使别人主动找他玩儿,他也会拒绝或躲开。而且,通过我对他长时间的观察,我也发现,丁丁的观察能力很强,身

多动症孩子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孩子的教学案例 背景描述: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但是,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当超出这个正常的范围后,就有可能是多动症。首先,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患儿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其次,在行动目的性方面,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孩子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再次,在自控能力方面,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孩子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案例讲述: 战国政,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故事分析: 教育多动症儿童要从培养良好习惯人手,耐心地矫正儿童的多动行为。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逐步养成专心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1、我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家长应对他关心、体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 2、我要求孩子的父母教育要保持一致 父亲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xx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

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 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右旋苯丙胺;苯异妥因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患儿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性行为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 1.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3.支持疗法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药物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取中药进行滋阴补肾为主,但是中药易造成儿童脏器发育不均,甚至出现性早熟。而且疗效不确切,见效慢,疗程长,易损伤肝肾;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却无法铲除病根。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主要是采用成人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却无法铲除病根,长期服用成人精神类药物还可导致药物依赖、耐药、抑郁等情况,并严重损害患儿肝肾功能,导致微量元素缺乏,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6c7211974.html,/ 【儿童心理】儿童多动症(ADHD)的成因及早期症状小丽,女,7岁,马上要上二年级了。三个月前,父母带其到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 小丽在学校里,老师把她调到第一排特殊位置,就是因为上课小动作多,还常和同学交头接耳,上课东张西望,成绩也颇不理想。由于老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情况,所以父母才带去医院咨询就诊。 一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多动性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 在 7 岁以下,约有 3% 至 5% 的儿童会出现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类编号为 F90,一般又俗称为「多动症」、「过动儿」。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仅美国就有超过500万儿童罹患该病。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病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201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9.5%的4-17岁的儿童(13.3%的男孩,5.6%的女孩)被诊断为ADHD。此外,近2%的3-4岁儿童被诊断为ADHD,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长了近4倍之多。 一个短视频带你了解多动症孩子的真实世界 二 多动症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 (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多动症孩子的行为矫正

多动症是一种以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综合症。这种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18 岁,男孩比女孩多。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表现会随着年龄、所年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表现为: 1 . 活动过度大多数多动症患者从小就表现得兴奋多动,不能静坐。进入学校以后,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多动症状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他们摇椅转身,离开座位到处走动,叫喊或讲话,挑逗别人,影响课堂秩序。放学后到处乱跑,喜欢翻东西,经常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和干扰大人活动,不爱惜图书和玩具。 2 . 注意集中困难多动症患儿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某种事物上,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注意涣散,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视发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住,做作业时粗心大意,边做边玩,随意涂改,作业拖拉,很难按时完成。 3 . 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患儿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过分的情绪反应,容易激怒或情绪冲动,脾气暴躁,因此,往往会因微小的刺激而发生危险的举动和破坏行为,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或者无故在教室中乱喊乱叫等。 对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家长应该引起注意,请教专家加以诊断和治疗。对已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去帮助孩子: 1 .药物治疗只有当多动症较为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干扰家庭及学校秩序时,才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常用的药物有苯丙胺、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2 .环境治疗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这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加以对待。父母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应设法了解病因,积极寻求治疗,而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 (2 )逐步矫正多动行为。应逐步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而不应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过分的要求只会导致彼此间的关系紧张。 (3 )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渲泄过剩的精力。

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

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 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 1.遗传、素质因素 遗传因素儿童多动症有家族倾向,儿童的父母或是亲人有患过此疾病。因此会有不少母亲反应,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好动了,一出生比同龄孩子爱哭,而且不爱吃饭,很难照顾。 2.大脑损伤 调查显示,大脑损伤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比如说发高烧。科学家曾证明破坏猴子的大脑背侧额叶,使得猴子出现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类儿童表现为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此外,母亲的一些疾病和分娩时间过长,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胎儿的大脑,导致多动症。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 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较慢,这是一种神经介质,起到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若此处出问题,那孩子必将迟钝。而且也有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某些添加剂和色素的摄取都会导致代谢紊乱,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4.金属元素中毒 金属元素的中毒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另一个原因,特别是金属铅。目前认为是如此,但并非铅中毒的孩子都多动,这还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受到意外刺激等因素都是造成此疾病的原因。因此家长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多动症的预防措施预防多动症要尽量避免孩子玩含铅的漆制玩具,尤其不能将这类玩具含在口中。 1、要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3、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机会,应自然顺产,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剖腹产者所占比例较高。 4、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5、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要因材施教,切勿盲目望子成龙。 6、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

多动症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 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 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 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 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三、多动症导致的问题行为 1、伤人 由于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的东西,学生都不愿意给他拿,要跟他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 本文是关于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缘由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研究 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多动症儿童人际关系测量要点

儿童多动症表现及对策

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1、这类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如上课时,顽皮的孩子会为了故意引起别人注意,或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动作。但多动症儿童就不同了,他们好象不受意识支配似地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老师的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书,东张西望、歪来歪去,伴随咬铅笔、切橡皮、招惹邻座的同学。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自控能力差,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同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2、这类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边做作业边玩,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别人说话进行插嘴。很少有做某一件事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3、这类儿童自控能力差,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大人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 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三招教你认识“多动症” “我家孩子整天手脚动个不停,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不知道是不是…多动症、抽动症??”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好动反而奇怪吧?”……对于家长们的这些疑问,有关专家总结了“三招”,便于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多动、抽动,学习困难,冲动任性等问题。

多动症案例分析 (谢妙影)

多动症学生个人案例分析 在今年接手教一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学生×××,性别男,今年6岁。该学生的现象属于儿童的多动行为,这些现象有些是学生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我认为该生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学生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 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 如早操时,该学生都认真的做着操,他却装成“打醉拳”的样子,东倒西歪, 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这是学生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该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学生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学生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学生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日常活动中,该学生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我走过去扶起他,告诉他一些规则,但过一会儿,他还是我行我

素。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学生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针对“×××”的这种行为,我认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1. 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冯梓浚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能够马上不乱动了。 2. 用细心发现亮点 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帮助后,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 3. 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⑴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和学

儿童多动症的食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的食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以下食物容易引起及加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1食物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锌、铁等。 2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剂等过多。 3含有甲基水杨酸类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食品。 4食用胡椒面、辣椒等调味品过多。 5饮食中的氨基酸过多,特别是酪氨酸和蛋氨酸过多。 6过多地食用糖类和饮料、糕点、饼干等食物。 由此可见,改善多动症儿童的饮食及营养,给予患儿平衡膳食,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营养和发育,有利于控制多动症儿童的病情。一般认为,多动症儿童的饮食应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磷脂食品。如蛋、瘦肉、动物脑、心、肝、肾、鱼类和其他海产品,以及大豆、玉米、新鲜蔬菜、水果等。因此,多动症儿童可以应用食疗进行治疗。 多动症的食疗方法 1.首先,含水杨酸盐多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子、杏等)、某些食品添加剂,如调味用的胡椒油、味精及某些食用色素,对儿童多动症有影响。限制上述食品及添加剂的摄入,近一半患儿的症状会逐步消失。如再恢复这些食品几添加剂的摄入,多动症症状将有所反复。 2.另外,高糖饮食也可以引儿童起多动症。高糖饮食会使儿童的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多动。喜欢吃糖果,嗜糖如命的儿童,会表现出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稳。而且会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也会下滑,他们的这些症状也类似于多动症。 3.食入油条、油饼等油炸类含铝过多的食物及使用含铅过高的餐具,食用爆米花等(平时咬铅笔)含铅高的食物,也可以引起脑神经生物化学的改变,影响视觉、记忆、感觉、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出现多动症。不要给多动症患儿使用含铅的食器,不让患儿吃可能受铅污染的食物和含铅量高的食物,如贝类、

幼儿园小班案例-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案例: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文章目录*一、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1.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呢2. 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3. 8岁儿童多动症有什么表现*二、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三、儿童多动症怎么预防 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 1、怎样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呢 1.1、注意力方面 正常男孩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听、去看、去做还讨厌别干扰;而多动症儿童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是心不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1.2、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顽皮儿童陌生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种自我控制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 1.3、行为活动方面 顽皮儿童好动般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多动症儿童行为多具有冲动缺乏目的性。 1.4、药物观察方面 顽皮儿童服用镇静药物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多动症儿童服用此类药物之后不仅不会安静反而更加兴奋。 2、判断8岁儿童多动症要注意什么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

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3、8岁儿童多动症有什么表现 3.1、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是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注意是意识的一个属性,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学将注意区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3.2、过度活动 活动过度是ADHD儿童另一个主要症状,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研究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研究 本章主要论述儿童多动症的特殊人群的心理治疗,尽管这些特殊群体的治疗目前研究尚不充分,但是,病情更为复杂,不同程度影响预后,因此,积极治疗非常重要。这些特殊群体包括儿童多动症的共病患者和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一、对立违抗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立违抗障碍是儿童多动症最常见的共患病。对于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在其他治疗的同时,也应予以心理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认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等。在上述治疗方法中,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这些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对立违抗障碍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父母培训基本相当。认知行为治疗之所以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常常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运用认知行为治疗,设计人际交往情景、利用示苑、排演、角色扮演,自我评价的内部语言等具体方法,帮助患儿学会如何有效地控制愤怒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对改善患儿的症状将会有所帮助。除认知行为治疗外,行为矫正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柯可(Kolko)等1994年对其患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儿童多动症进行行为矫正治疗,发现行为矫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对立违抗行为和品行障碍症状,因此,对于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多动症运用行为矫正治疗改善患儿的对立违抗行为非常重要。在多种行为矫正中,可运用正性强化法、塑造法、代币制(见行为矫正与教育干预)等方法

帮助患儿建立良好行为,运用消退法、罚时出局、反应代价等方法减少患儿不良行为,还可运用行为契约进行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治疗虽然有效,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去实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疗效。 二、品行障碍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品行障碍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最为主要。目前,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较好的证明。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儿的沟通交流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可控制冲动,处理愤怒情绪等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患儿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所处情境,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患儿的反社会行为,增加患儿的亲社会行为,患儿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除了认知行为治疗以外,已有研究证明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品行障碍的症状。因此,对于共患品行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尤其是功能式家庭治疗,显得很重要。 三、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常常与患儿个性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帮助患儿消除社会心理因素,对改善患儿症状是有帮助的。 心理治疗也是广泛性焦虑症的重要治疗方法,因此,对于共患广泛性焦虑症的儿童多动症的儿童,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目前,可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游戏治疗,家庭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