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FACT SHEET No. 4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

Victoria Chapman, BSc, PhD

动物模型,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疼痛机制,并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然而,以往的OA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结构病理学变化。直到最近,OA模型用于研究人类OA痛的有效性,才被详细的阐明。OA痛模型的不同,反应OA患者个体之间痛体验的差异。

动物OA是逐渐发展形成的。例如,Dunkin-Hartley豚鼠、STR/ort小鼠、狗和马。然而,动物OA的发展过程很难预测的,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动物OA模型包括2大类:(1)手术模型:半月板和/或交叉韧带的横断术,或关节失稳术等。(2)化学模型:关节腔注射碘代乙酸钠盐等。上述模型已经用来研究OA病理学和OA疼痛的机制。动物模型和人类OA,尽管早期病理改变可能不同,但在晚期都出现类似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骨刺、软骨的破坏、软骨下骨的重建、痛行为)。

OA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急性炎症痛的模型(如,足底或者关节腔内注射角叉菜胶)与人类OA 痛相似性小。慢性关节炎模型,包括单关节模型(关节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和多关节模型(系统性FCA或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这些慢性关节炎模型引起的疼痛,与人类OA痛类似,常用于研究关节痛的机制。

鼠科或大鼠的膝关节OA模型,负重不对称,类似于OA病人患侧关节不敢承重。另外,这些模型的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这一点,与OA患者也很类似。

动物模型的其它行为,包括后肢的握力减少、固有的行为改变(如挖掘行为)、关节施压或扭矩引发的嘶叫,都是评价痛行为的指标。实验犬和其它大型实验动物的关节炎痛行为,主要通过步态分析进行评价,尽管量化的痛感觉评分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有所增加。虽然动物模型的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为学反应是评价OA痛的指标,但我们必须注意,一些行为(如步态改变等)也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关节的不稳定性、本体感觉的改变等)。

采用动物的OA痛模型,科学家们研究OA痛觉传导通路(从外周关节到大脑中枢)的功能、细胞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电生理实验表明,动物模型的OA痛存在外周敏化和脊髓敏化。促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加剧关节的炎症反应,进而增加外周纤维的敏化和关节痛信息的上传。感觉神经元的基因表达改变、神经调制释放的改变、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参与OA痛的发病机制。近期,这些动物模型也被用来研究下行易化和抑制系统在OA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OA痛动物模型的有效性、新型镇痛药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OA患者随机对照的实验中有效的镇痛药,在动物模型中也有镇痛作用。临床上开发的新型镇痛药(如神经生长因子阻断剂),也可以缓解模型动物的痛行为。这些都支持动物模型的有效性。然而,转化的有效性仍然有限。一些在动物模型上有效的药物,并不能真正缓解患者的疼痛。进一步细化动物模型和评价指标,以及更好的理解哪些临床OA亚型可以被何种典型的动物模型模拟,将会提高其临床转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Malfait AM, Little CB, McDougall JJ (2013) A commentary on modelling osteoarthritis pain in small animals.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1(9):1316-26. doi: 10.1016/j.joca.2013.06.003.

2.Sagar DR, Suokas AK, Kelly S, Walsh DA and Chapman V. (2014) Mechanisms of Nociception in Models of

Osteoarthritic Pain. In Musculoskeletal Pain: Basic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Edited by Thomas Graven-Nielsen and Lars Arendt-Nielsen. 2014 IASP Press, Washington D.C.

3.Suokas AK, Sagar DR, Mapp PI, Chapman V, Walsh DA. (2014)Design, study quality and evidence of analgesic

efficacy in studies of drugs in models of OA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2(9):1207-23. doi: 10.1016/j.joca.2014.06.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作为全球抗关节疼痛年(the Global Year Against Pain in the Joints )活动的一部分,IASP 提供了20个系列的文件(fact sheets ),每一个文件叙述关节疼痛相关的一个特定主题。这些文件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译者注:包括汉语),并可免费下载。更多信息请访问网页www.i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590512.html,/globalyea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 题目: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姓名:郑硕 学号:2014010418017 学院: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201 5年6月30日 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随着年龄增加的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

极大的负担。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疾病,其动物模型的制作往往是通过模拟一种或数种致病因素诱发关节软骨的退变来实现。建立动物模型是寻找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动物自发模型适合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防治骨关 节炎的研究;而非手术方法诱发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软骨病变用药物研究;通过手术方法人工诱发的动物模型可能会引起关节其他损伤。现就骨关节动物模型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 针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要具有同质性: 实验动物模型能够体现出该疾病的遗传因素、自然病程、诱发因素、治疗干预,并能够用于科学研究。 在一个骨关节炎动物实验开始之前,选择模型动物需要考虑到以下的原则[1]: (1)基因的同质性;(2)运动和营养同质性及可应用性;(3)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疾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率等;(4)能够匹配的对照群体的可获得性;(5)解剖学及生理学特性,数量上:考虑关节组织是否足够研究? 能否获得足够的关节液、关节滑膜;质量上:与人类组织的相似性,为负重关节或非负重关节;(6)标准动物来源充分、动物是否易于控制;(7)费用以及伦理问题。 2 动物模型的分类 各种骨关节炎模型的制作方法千变万化,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自发性模型和人工诱导性模型。自发模型即实验动物未经过任何有意识的人为处理,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骨关节炎症。Arlet等[2]根据病理特点将试验诱导性模型又分为机械性及结构性模型。人工诱发模型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诱导骨关节炎产生。 2.1 自发性模型 不仅人类,其他动物也有可能自发形成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关节软骨退变形成骨关节炎。通常能用于研究的自发性骨关节炎的动物为实验室饲养的小鼠、大鼠、豚鼠、狗,也有可能用到恒河猴。经研究发现小鼠很少发生骨性关节炎,大鼠终身保持骺软骨也是如此。然而,有学者在研究CD/BR大鼠踝关节时发现,26个月的大鼠就开始出现软骨细胞坏死,软骨纤维及软骨下骨重[1]。它在组织学上特性与骨关节炎相似。这证明了老龄大鼠更容易引发骨关节炎,然而,相对于人类疾病而言,踝关节产生关节炎的情况很少产生。YamamotoK [3]通过观察黑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发现,黑鼠骨关节炎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

骨癌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骨癌疼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邓博贾立群 据报道.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癌患者都有癌症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受现有治疗措施的局限.大部分患者的癌症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骨癌痛是癌症痛的典型代表.也是肿瘤发生骨转移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进行性的基础痛(ongoing pain)、暴发痛(breakthrough pain)和异样疼痛(al-lodynia)。 l骨癌疼痛的产生机制 骨癌疼痛病理机制复杂.原因较多。总体来说可分为机械性变形或化学介质释放所造成的骨内膜或骨膜伤害性刺激感受器的激活。机械原因由肿瘤牵张骨膜或对周围组组、神经或血管的压迫.肿瘤侵犯骨组织而导致疼痛。化学介质引起的疼痛原因则为前列腺索的分泌过多.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质溶解加快.促使肿瘤周围的骨质吸收.使神经末梢对疼痛刺激致敏而产生疼痛。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和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是骨癌痛形成的起始冈素.以及肿瘤扩散至邻近的软组织或周围神经。在这些凶素的持续刺激下中枢神经系统也被致敏。并对骨癌痛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还有高钙血症及病理性骨折等诸多因素。 1.1局部骨组织的变化 骨组织局部微环境变化,如缺氧、酸性pH值和过高的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均可影响肿瘤生长和骨癌痛发生。骨组织的破坏程度特别是进行性的溶骨活动与突破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有关。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启动因素。骨癌痛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被打破,激活的破骨细胞可分泌酸和溶解酶降解骨基质导致骨吸收引起疼痛。癌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破坏,而且可导致癌细胞的侵袭性增殖。 癌细胞产生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向(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激活破骨细胞产生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RANKI。),下调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使破骨前体细胞激活。产生溶骨。溶骨使骨组织释放相关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一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B)、胰岛索样生长冈子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Ca2+)升高。生长因子与肿瘤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自身磷酸化作用和信号传导通路。包括多数TNF 一胞质介质信号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传导通路。细胞外Ca2+矿激活Ca泵。这些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促进癌细胞增殖和PTHrP的合成.从而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的“恶性循环”。循环中包括治疗的靶点如:PTHrP,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GF一信号传导途径。双膦酸盐目前已应用与临床。OPG和PTHrP抗体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Hofbauer等提出关于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调控的收敛假说.认为大多数上游细胞冈子和激素最终都是通过对OPG—RANKL-RANK的调控而影响活性破骨细胞池的大小。RANKL 和OPG的浓度比决定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成骨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并导致RANKL的增加和OPG的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组织溶解。 PIHrP是主要的破骨细胞活性介导因子之一.癌细胞通过表达高水平的PTHrP作用于基质细胞.促进RAN- KL表达。抑制OPG分泌,提高RANKL与OPG的比值。从而刺激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将破骨细胞前体、成骨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三者共同培养。发现PIHrP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促进成骨细胞的RANKL的mRNA表达增加.而OPG mRNA表达下降.从而利于破骨细胞的成熟。导致骨吸收和牛长因子释放加速.Guise等旧发现在小鼠体内注入PTHrP则促进乳腺癌的骨转移.而注入PTHrP中和抗体则抑制骨转移的形成。 1.2肿瘤因素 肿瘤本身的直接作用包括局部压力增大.压迫临近组织结构如支配骨和骨膜的感觉神经.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本病的病理过程是以应力较高部位的关节软骨接触面广泛纤维化为特点,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质象牙化和硬化,关节边缘常常出现骨赘形成和骨的改建活动,关节滑膜囊的纤维化,与常见的滑膜非特异性炎症[1]。但是骨关节炎的致病机理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和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为了澄清骨关节炎发病和病程进展过程中,在关节组织中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这就需要使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通过动物实验可以确定软骨基质的降解方式以及滑膜、软骨中的生物合成作用是如何被抑制的,同时还可以用来评价潜在的拮抗药物,为发现新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奠定基础。现就常用的骨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优缺点和意义讨论如下。 1 关节腔内注射化合物诱导骨关节炎 多种化合物以关节内注射方式注入动物关节以后,可以出现许多类似于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木瓜蛋白酶引起实验动物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在于其对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分解作用,并能除去软骨细胞膜上有丝分裂抑制因子[2]。向C57Bl10小鼠关节内注射细菌源性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关节不稳定的程度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数量)和形成骨赘的大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3]。关节内注射IL-1模型已经成功的用于确定某些蛋白酶抑制剂,但是否有抗骨关节炎药物的潜力有待研究。 2 骨关节炎制动造模方法 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和负重才能维持关节软骨的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固定肢体使关节制动可以诱发关节软骨萎缩,致使软骨变薄、水肿,蛋白聚糖含量下降,结构改变以及合成数量的下降,同时还有胶原合成及含量的增加。因为这些软骨改变与我们所见的人类骨关节炎病理改变相似,所以这种模型特别用于软骨退变过程的研究。但在着重软骨基本形态学的研究差别上,这一模型的使用逐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FACT SHEET No. 4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 Victoria Chapman, BSc, PhD 动物模型,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疼痛机制,并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然而,以往的OA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结构病理学变化。直到最近,OA模型用于研究人类OA痛的有效性,才被详细的阐明。OA痛模型的不同,反应OA患者个体之间痛体验的差异。 动物OA是逐渐发展形成的。例如,Dunkin-Hartley豚鼠、STR/ort小鼠、狗和马。然而,动物OA的发展过程很难预测的,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动物OA模型包括2大类:(1)手术模型:半月板和/或交叉韧带的横断术,或关节失稳术等。(2)化学模型:关节腔注射碘代乙酸钠盐等。上述模型已经用来研究OA病理学和OA疼痛的机制。动物模型和人类OA,尽管早期病理改变可能不同,但在晚期都出现类似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骨刺、软骨的破坏、软骨下骨的重建、痛行为)。 OA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急性炎症痛的模型(如,足底或者关节腔内注射角叉菜胶)与人类OA 痛相似性小。慢性关节炎模型,包括单关节模型(关节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和多关节模型(系统性FCA或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这些慢性关节炎模型引起的疼痛,与人类OA痛类似,常用于研究关节痛的机制。 鼠科或大鼠的膝关节OA模型,负重不对称,类似于OA病人患侧关节不敢承重。另外,这些模型的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这一点,与OA患者也很类似。 动物模型的其它行为,包括后肢的握力减少、固有的行为改变(如挖掘行为)、关节施压或扭矩引发的嘶叫,都是评价痛行为的指标。实验犬和其它大型实验动物的关节炎痛行为,主要通过步态分析进行评价,尽管量化的痛感觉评分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有所增加。虽然动物模型的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疼痛动物模型规范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 科研探索2007-04-25 23:11:36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疼痛是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疼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疼痛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机制成为不可能的事。因而,我们的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疼痛动物模型。在概要介绍了疼痛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理痛研究和急性、慢性病理痛研究中所应用的动物模型。生理痛的模型即常用的动物伤害性感受阈测定法;急性病理痛的模型则主要是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模型;慢性病理痛的模型则包 括慢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 前言 疼痛(pain)是人们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仅在美国就有三至四千万人患有慢性痛。据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痛的费用约为400~600亿美元;澳大利亚每年用于治疗疼痛的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40%。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疼痛在人的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消耗上的相对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由于难以在人体对疼痛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有必要建立疼痛的动物模型。但疼痛是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它既不是简单地与躯体某一部分的变化有关,也不是由神经系统某个单一的传导束、神经核和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所以很难将某种客观指标与疼痛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我们只能根据模型动物对伤害性刺激的 保护反应和保护性行为来推测它们的疼痛程度。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是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以提供组织损伤的信息;痛觉则是指上升到感觉水 平的疼痛感觉。两者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生理痛模型与常用的痛阈测定法 概述 为了能够对痛觉现象及其机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痛觉机制,必须建立动物的痛觉模型。又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用伤害性感受阈 (nociceptive threshold)取代痛阈(pain threshold)。 正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它是一种报警系统,提示实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伤害性刺激是可以回避的,那么痛觉就是一种具有完全的积极意义的感觉形式,称为生理痛。这种意义上的疼痛模型实际上就是对伤害性感受阈的测量。它是通过观察动物对伤害性温度 和机械刺激的逃避反应实现的。 如果动物遇到无法逃避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它的情绪反应,发出嘶叫声。这是需要高级神经中枢配合的反应,并且不受局部运动功能的影响。因而,在伤害性刺激下引起的嘶叫反应也可以作为伤害性 感受阈的测量指标。 热辐射-逃避法 这是最常见的伤害性感受阈测量方式。最常用的有热辐射-甩尾法、热辐射-甩头法和热辐射-抬足法。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项红兵

·综述·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项红兵 杨辉 安珂 田玉科 骨痛是人类肿瘤骨转移最共同的症状,引起这种疼痛的骨质破坏能导致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 actures)、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1]。数周或数月之后,当肿瘤生长刺激骨质破坏时,疼痛便愈来愈重。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能导致与受累骨相关的进行性疼痛,这种疼痛常常是内在的、固定不变的钝痛。随着骨破坏程度的增加,时间延长,疼痛便得到强化,当受累骨移动或被触摸时便常常可观察到急性局灶性剧痛。骨癌痛是目前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由于对骨癌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治愈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本文简要介绍骨癌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及治疗趋势。 骨癌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得益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模型的发展。1994年由K jonniksen等[2]首次报道在裸大鼠胫骨直接穿刺注入肿瘤细胞,并且成功地制作了肿瘤骨转移模型。近年来,股骨、肱骨、跟骨和胫骨癌痛动物模型[1,3~5]的成功复制,为认识人类骨癌痛的机制以及筛选治疗性药物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四种癌痛动物模型(表1)部分再现了人类骨癌痛所表现的疼痛、痛过敏以及轻触、压觉等引起的痛反应(allodynia)等症状。当然,局部注射制作骨癌痛模型的方法有利也有弊,其有利一面是有利于进行骨转移与非骨转移图像的对比,而且这种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也不受多脏器转移的影响;不利的是这种方法造成了骨皮质和骨髓腔等局部损伤,同时所制作的模型主要为骨干的转移,与临床上常见的骨骺端转移不尽相同,尽管有这些不足,但从所作的模型结果来看,还是与临床上所见的骨转移状况相类似。 骨癌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 目前研究表明,骨癌所触发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化学变化、细胞重塑是构成其行为痛过敏的物质基础。 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强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在实验动物和人类中,来自初级传入感觉神经元的纤维支配骨和骨膜,后者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纤维组织;与骨膜相比,骨和骨髓的神经支配是很少的。有关人类肿瘤的感觉和交感神经支配研究表明,肿瘤上几乎没有相关的直接神经支配,但却存在极少的感觉纤维,且通常与营养肿瘤的血管相关联[6]。目前认为,骨癌导致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强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破骨细胞的过度激活;其二是肿瘤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I L-1)、内皮素-1 (ET-1)等因子。 大多数溶骨性肿瘤能通过释放各种因子来导致破骨细胞的过度激活,进而破骨细胞通过形成胞外酸性区域来破坏骨,如此造成破骨细胞和肿瘤细胞在骨和富含神经支配的骨膜区域逐渐地接近感觉神经纤维[3]。支配骨膜的多数初级传入神经纤维能表达酸敏感性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7],A SICs被认为在痛觉引发或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ASICs的存在,骨膜邻近的破骨细胞(pH 值为4.5~4.8)和肿瘤细胞通过它来降低pH值,以维持胞外偏酸性的pH值(6.0~7.0),进而直接敏化和/或兴奋骨膜的初级传入纤维[3]。 表1 四种动物模型比较 模型动物细胞来源特征优缺点 股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患癌侧脊髓出现星形胶质细胞肥大但无神经元 损失 肱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患癌肢体接受非伤害刺激后可诱发疼痛行为 这两种动物模型揭示肿瘤引起伤害性感受发展的 特征,但均因存在对外周深部痛敏的电生理检查和 神经化学分析困难而使用受到限制。 跟骨小鼠NC TC2472 纤维肉瘤细胞 肿瘤植入部位的灌流液中发现内皮素-l(E T-1) 含量升高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定量分析肿瘤与神经相互作 用的行为学、神经化学、电生理学结果。 胫骨大鼠同系乳腺癌细 胞 第10-14天胫骨皮质和骨梁有广泛损害,第20天 这种损害危及到胫骨的完整性 该模型的价值有二:可视为转移性骨癌痛模型;作 为大鼠模型手术操作简便,测痛方法成熟,其研究 意义更为重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170905)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项红兵(现在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杨辉、安珂、田玉科]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于基础值(P<0.05)。 2.2.3机械刺激痛觉阈值的改变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对机械刺激的PWT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侧后肢机械痛过敏出现时间与辐射热痛敏相似,时间短,持续2~3d(图3B),组间机械痛觉阈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图3模型大鼠后肢对辐射热刺激痛引起的缩 腿反应潜伏期[PWL(A)]和机械性刺激痛引 发的抬腿阈值[PWT【B)]的改变 Fig.3Changesofpawwithdrawallatency(A)to heat-associatedpainandpawwithdrawalthresholds(B) tomechanicalpainofmodelrats ’P<0.05.。+P<0.01傩no瑚algrouporshamgroup 2.3模型大鼠胫骨的骨质破坏 影像学资料显示:PID的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发现骨破坏,评分均为0分;PID的17d,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征象,评分为(1.5±0.5)分;PID26d,模型组整个骨结构发生严重破坏,表现为多处骨皮质缺失,平均为(4±0.5)分,假手术组全过程一直为0分(图4)。 3讨论 目前研究癌痛机制主要以骨癌痛模型为主。在实际临床病例观察中,肿瘤细胞转移到骨或原发肿瘤在骨内,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且随着骨质的破坏,疼痛程度加剧。一般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最易发生骨转移 的部位是胸椎、腰椎和骨盆。所以,临床中胸椎、腰椎是晚期肺癌、乳腺癌的高发转移部位;骨盆是前列腺癌的高发转移部位‘10。2|。 图4模型大鼠模型侧胫骨和对侧胫骨的X线影像对比 Fig.4Radiographimagecontrast withmodelside andcontrolateralsideofmodelrat A-C:Radiographsofmodelsideon5,17and26daysaftertumorcellsinoculation;D:Radiograph ofmodelonthecontrolateralside;a—d:Radiographs ofA-Datahighermagnification 一般而言,动物模型应和临床征象保持一致才能更好揭示病理现象产生的机制。因此,构建稳定、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目前癌痛研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最早有学者将Walker256细胞通过静脉注入大鼠血管里,但是因为个体免疫状态的差异,致瘤的部位无法固定,且待研究大鼠的生命状态极不稳定,无法系统地长时间进行观察。1999年,美国Manyth教授等¨列率先在小鼠股骨建立骨癌痛模型,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行为学、形态学和药理学研究¨44川。2002年英国的Medhurst等【l引运用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迅速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得到了复制¨9|。2005年,美国科研人员用大鼠前列腺癌细胞构建成功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但上述肿瘤细胞在国内不易得到幽1。本课题实验了好几种品系的大鼠肿瘤细胞,最终选择Walker256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原因为其稳定的成瘤率,能表现出许多与人类骨癌痛相似的体征,如自发痛、触发痛及痛觉过敏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鼠模型侧后肢在植入瘤细胞12d后出现自由行走疼痛,15d痛行为评分非常显著高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同时,模型鼠模型侧后肢对热刺激反应痛觉阈值和对机械刺激痛觉阈值分别在造模21d和18d后明 显低于正常鼠和假手术鼠(P<0.01),也明显低于    万方数据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童晔玲

中国肿瘤2007年第16卷第5期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童晔玲,何国浓,严继贵,俞丽霞,王泽时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为癌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癌痛有其 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骨溶解和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等有关。全文综述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癌痛;动物模型;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7)05-0338-02 ResearchProgressonAnimalModelandPathologicalMechanismsofCancerPain TONGYe-ling,HEGuo-nong,YANJi-gui,etal. 癌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痛相比,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机制,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为癌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将对癌痛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缓解癌痛新方法、筛选有效的镇痛药物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癌痛的动物模型研究 由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肿瘤骨侵袭和扩散造成骨癌痛,是癌症诱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关于癌痛模型的研究集中于肿瘤骨转移模型。 1999年美国的Schiwei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股骨癌痛模型。将溶骨性的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种植于同源C3H/HeJ小鼠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内,种植后第5d出现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数目增多,种植后14d,行为学上出现自发痛和触诱发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成正比,神经递质也有改变,且可以被骨保护素(OPG)所逆转。 2001年Wacnik等[2]建立了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NCTC2472细胞植入小鼠跟骨,种植后第3d肿瘤细胞与骨粘连,第6d出现骨质溶解,同时出现机械性痛觉增敏和冷刺激痛觉增敏,一直持续16d,注射吗啡(ED509.0mg/kg)可以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他们还建立了小鼠肱骨癌痛模型,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骨癌痛模型类似[3]。 2002年英国学者Medhurst等建立了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该模型是在同源S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 内注射3×103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种植后10d~ 14d,X线片上显示胫骨骨质显著破坏,第20d骨矿物含量和密度下降,组织学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发现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动物在术后第12d~14d出现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1mg/kg~3mg/kg吗啡有效[4,5]。 目前,国内也已成功复制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谭煌英等[6]按照Medhurst的方法对骨癌痛模型进行了复制,并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癌痛模型的起点。董航等[7]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骨髓腔,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术后8d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第14天松质骨放射病灶增多,骨皮质缺失,第22d出现严重的骨破坏;术后8d大鼠后肢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髓腔有异型细胞,骨小梁未见广泛破坏;术后14d可见肿瘤细胞充填骨髓腔,引起骨小梁广泛破坏;术后22d可见肿瘤细胞穿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肌肉及软组织。 上述的这些骨癌痛模型中,应用乳腺癌细胞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可视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手术操作较简便,评价方法成熟,具有研究意义。 2 癌痛的发生机制 2.1 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DRG),分布着感受不同刺激的多种受体,可将各种伤害性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在持续的外周刺激下,DRG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外 收稿日期:2006-08-29;修回日期:2006-10-10通讯作者:王泽时、俞丽霞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06-10-01(02)) 338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中医药在治疗BPH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延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较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小、痛苦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BPH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机理研究为中药治疗BPH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临床报道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患者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及跟踪随访,其结果就是不同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23225]。机理研究虽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深[26],并与国际接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实验依据。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85721865. 2 顾方六.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30. 3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等.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6. 4 金建军,丁强,张元芳.柏诺特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2):99. 5 S okel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590512.html,bined sabal and urtica extract compared with finas2 teride in men with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analysis of p r ostate vol2 um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BJU I nternati onal,2000,86(4):439. 6 竺海波,杨世坤,陈志勇,等.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2. 7 李金华,陈志强.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44. 8 任国峰,黄忆明.大豆异黄酮调节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平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55. 9 郑薇,李会庆.大豆异黄酮、姜黄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005,45(15):20. 10 Fujita R,L iu J,Shi m izu K,et al.Antiandr ogenic activities of Ganoder2 ma lucidum.J Ethnophar macoogy,2005,102:107. 11 Frans D,Peter B,Fernando C,et al.Evaluati on of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er m ixon and Ta m sul osin in severe BPH patients PERMAL study subset analysis.Eur opean U r ol ogy,2004,45:773. 12 V ital one A,Bordi F,Baldazzi C,et al.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n a p r ostatic ep ithelial cell line(PZ2HP V27)by Ep il obium angustifolium L.Far maco,2001,56:483. 13 张亚大,卢子杰,张平,等.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0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新中医,2003,35(9):14. 14 陈铭,王峻,彭战英,等.益肾补气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3例.四川中医,2005,23(11):51. 15 曹继刚,周安方.仙甲汤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2. 16 卢太坤,欧阳洪根,金冠羽,等.鳖甲泽兰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9):59. 17 王希海,夏申娥,卢英民,等.滴泉胶囊对鼠类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3,25(3):213. 18 姚良权,杨卓欣,李顺民,等.补骨脂素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1. 19 蔡文清,黎玮,张勇,等.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2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 (6):714. 20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 21 L iu J,Shi m izu K,Konishi F,et al.The anti2andr ogen effect of ganode2 r ol B is olated fr om the fruiting body of Ganoder ma lucidum.B i oorganic &Medicinal Che m istry,2007,15:4966. 22 Steenka mp V,Gouwsa MC,Gulum ian M,et al.Studies on antibacteri2 al,anti2infla mmat ory and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herbal remedies used in the treat m ent of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 and p r ostatitis.J Eth2 nophar macol,2006,103:71. 23 张春和,李焱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54. 24 谷银强,杨阳,王彦田,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4):32. 25 刘洋,安立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71. 26 温建余,韦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陕西中医,2005,26,(12):1393.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蔺兴遥 邱德文 许建阳 【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 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蔺兴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北京武警总医院(许建阳)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1 炎性刺激致痛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 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 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例

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现在有人改向结扎胆囊动脉和胆管的动物胆囊中注入细菌,复制人类感染性休克的模型,认为这样动物既有感染又有内毒素中毒,就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为了判定所复制的模型是否与人相似,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有人检查了动物压、脉率、静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静脉血乳酸盐浓度以及血容量等指标,发现一次定量放血法造成的休克模型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