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2021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2021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2021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知识点】A4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

【答案解析】C解析:根据上图信息物质有元素C.H.O.N.P.组成②,若②是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则该物质为磷脂,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系统的基本骨架,对所有生物均适合,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A正确;⑤的元素有C.H.O.N.可以代表蛋白质,即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而形成的,B正确;若②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②可能是DNA或RNA,C错误;④元素有C.H.O可以代表糖类,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对于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进行辨析。

2.D考点:细胞的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解答:解: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错误;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判断相应的生物学过程中是否发生细胞分化,是否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其次还要求考生扣住题干中“体细胞”一词答题,否则会误选C选项.

3.4.【知识点】A4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

【答案解析】B解析:酶作为催化剂能够反复利用,而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A错误;ATP为三磷酸腺苷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即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和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色素,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色素不完全相同,C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该种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个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 错误

【典型总结】ATP

[特别提醒](1)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

苷)+Pi;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2Pi。

(2)ATP中去掉2个磷酸基团即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5.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图示,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是:①中心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线粒体、⑤高尔基体、⑥核膜、⑦核仁⑧细胞膜、⑨核孔.解答:解:A、③内质网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加工车间,⑤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翻译时需要mRNA 为模板,而m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需要从⑨核孔中出来,故胰岛B细胞中⑨核孔数目最多,B正确;

C、心肌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⑥核膜和⑦核仁不会周期性

消失重现,C错误;

D、①中心体和②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不含磷脂,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D

据图分析,细胞表示红细胞,成圆饼状,而且血红蛋白使得红细胞成红色,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错误;为观察放大细胞需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倒像,则先将涂片向右下方移动,D据图分析,由于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则细胞表示红细胞,细胞表示白细胞7.B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减数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A错误;蛙的一个红细胞分裂成两个红细胞是无丝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故B正确;洋葱根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C错误;受损的肝脏细胞得以修复是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D错误。

【思路点拨】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叫做无丝

分裂。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知识点】D3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

8.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图1: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多糖(位于膜外).a的物质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的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需要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

图2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P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解答:解:A、图1中A表示蛋白质,C表示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所以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A正确;

B、甘油和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对应图1中的a,B 正确;

C、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图2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P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D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主要通过浓度梯度、能量和载体几个角度分析,属于中档题.

9.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碱基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A正确;

B、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的DNA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错误.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0.【知识点】B3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D甲图是分化绿色植物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乙是分化的动物细胞,丙是细菌结构模式图,丁是蓝藻的结构和模式图,丙、丁是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所以D选项错误。

11.A

所有活细胞代谢过程中都需要ATP,经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故①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Na+浓度的稳定,消耗ATP,故②正确;ATP中的“A”是腺苷,构成DNA、RNA中的“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故③正确;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故④正确;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渗透

作用,不消耗能量,故⑤正确;ATP是经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产生的,其能量分别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ATP被利用时,其能量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故⑥正确。

【知识点】C1酶、ATP及代谢类型

12.A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②为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的脂肪酸链,④为磷脂的头部磷酸.

解答:解: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内侧无,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分析图解为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C5、C3、[H]、(CH2O),a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b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图乙为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图中X因素可以为光照强度、CO2浓度、矿质元素.解答:解:A、甲中a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b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均为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若适当提高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会增强,C3含量会增多,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利用的[H]和ATP增多,从而导致[H](即图中C)含量下降,B正确;

C、在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生成[H]和ATP,因此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将无法进行,不能合成D(CH2O),C错误;

D、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图中X可以为光照强度、CO2浓度、矿质元素.但X不可以表示温度,因为超过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反应降低,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4.【知识点】C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C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说明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进入叶绿体中。故选C【篇二】

1.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C

2.(2021•长沙一模)在二倍体生物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

B.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

D.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解析: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答案:D

3.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

解析: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 项不正确。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例为1∶1,故D项正确。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答案:D

4.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解析:考查了对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能力。图a中染色体平均移向了两极,细胞中央出现了细胞板,此时应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图b表示的是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图示应为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图c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图d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含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5.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

色体()

A.有2条

B.有3条

C.有4条

D.无法确定

解析:卵细胞有6条染色体,由此可推知体细胞内有6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但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来自父方的有0~6条,具体数目无法确定。

答案:D

6.(2009•北京卷)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D

7.(2009•福建卷)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

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选B。

答案:B

8.(2009•广东文基)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图像识别。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理由:同源染色体分离。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由: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理由: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理由: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答案为②①④③。

答案:B

9.地球上生物界绚丽多彩,表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下列与生物的多样性无关的是()

A.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C.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D.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种类的多样性

解析:考查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具有多样性,但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

答案:D

10.(2009•江苏高考)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结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这2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则1个四分体中有2个A,2个a,2个B,2个b,即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存在。

答案:B

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解析: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而着丝点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

福建省永县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

2016年秋高一年语文科寒假作业(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历史悠久,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形成了“水墨”与“丹青”两种形态。随后,从魏晋绘画自觉开始,文人画家增多,绘画由描绘外物而深入内心,不仅“外师造化”,而且“中得心源”。从中晚唐开始,水墨画日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发展中的水墨画,既有工细严谨的“白描”,又有潇洒奔放的“写意”,而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使写意渐成主流,其写意精神也影响了非写意画。 写意画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这种写意精神,贯穿于文人画、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等绘画形式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传统中国画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其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一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是个人的“怡悦情性”,即表现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可以叫“畅神”。这是中国画重写意的根源所在。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当时的改革家大都以科学的眼光批判中国画,否定写意画,主张改造中国画。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批判文人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更强调“输入写实主义”。他们都要求艺术像科学一样求真务实,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这实际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以西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其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应物象形”能力,丰富了中国画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 不过,重视艺术审美功能的画家,主张继承文人画的人文价值。齐白石即是如此。他的绘画不满足于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为终极目标,而是在表现个人感受中,注入引人深思的“象外意”,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以及对美德形成过程的深切体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炼

2019高一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炼查字典生物网高中频道收集和整理了高一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炼,以便考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识,轻松备战。预祝大家寒假快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相关概念的关系,很容易看出①②③④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答案:C 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正是这

三个基本功能使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 答案:C 3.草羊人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在此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 B.与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C.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D.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羊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在 10%~20%之间,但是对某个食物链而言,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是这个范围。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部分,不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羊的种群密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引起草场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答案:B 4.食物链:大米鼠蛇人,该食物链可与其他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 A.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 B.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C.有些生物的存在只是为别的生物的存在提供食物 D.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202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一遍过数学必修一答案

[202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一遍过数学必修一 答案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DDDADDBCACBC 13.;14.4;15.0.4;16.②③ 17.(1)∵A中有两个元素,∴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且,即所求的范围是,且;……6分 (2)当时,方程为,∴集合A=; 当时,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也只有一个元素,此时;若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则A没有元素,此时, 综合知此时所求的范围是,或.………13分 18解: (1),得 (2),得 此时,所以方向相反 19.解:⑴由题义 整理得,解方程得 即的不动点为-1和2.…………6分 ⑵由=得 如此方程有两解,则有△=

把看作是关于的二次函数,则有 解得即为所求.…………12分 20.解:(1)常数m=1…………………4分 (2)当k<0时,直线y=k与函数的图象无交点,即方程无解; 当k=0或k1时,直线y=k与函数的图象有唯一的交点, 所以方程有一解; 当0 所以方程有两解.…………………12分 21.解:(1)设,有,2 取,则有 是奇函数4 (2)设,则,由条件得 在R上是减函数,在[-3,3]上也是减函数。6 当x=-3时有最大值;当x=3时有最小值, 由,, 当x=-3时有最大值6;当x=3时有最小值-6.8 (3)由,是奇函数 原不等式就是10 由(2)知在[-2,2]上是减函数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12 22.解:(1)由数据表知, (3)由于船的吃水深度为7米,船底与海底的距离不少于4.5米,故在船航行时水深米,令,得.

解得. 取,则;取,则. 故该船在1点到5点,或13点到17点能安全进出港口,而船舶要在一天之内在港口停留时间最长,就应从凌晨1点进港,下午17点离港,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长为16小时.

寒假作业-七年级寒假人教版生物作业答案

七年级寒假人教版生物作业答案 1.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c、生物都能制造氧气 d、生物都有新陈代谢 2. 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b.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d.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茂盛 3.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4.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下面的列子明显的是 ( ) a、旗形的树 b、海豹胸部脂肪厚度达60mm

c、蚯蚓使土壤疏松、肥力增加 d、沙漠中的植物在大 雨过后迅速生长发育 5. 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这属于 (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 a、草 b、鼠 c、兔 d、鹰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食草昆虫→老虎→山羊 b、食虫鸟→草→老鹰 c、狐→老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 鸟→蛇→老鹰 8.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9. 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 a.放大的正立的像 b.放大倒立的像 c.缩小的正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寒假作业:(13)主动 运输与胞吞、胞吐 1、下列运输方式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酒精被胃黏膜吸收和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原尿中的葡萄糖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物质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起作用 B.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不是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钾离子的 C.兴奋产生时钠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 D.突触小泡和囊泡都是依靠膜的流动性释放被运输的物质 3、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A.氧气进入细胞时,氧气浓度差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浓度差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D.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时,载体数量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4、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6、如图甲、乙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示,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 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答案 D 解析首先,两种细胞工程技术中都要进行细胞融合,且融合的技术基本相同,但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除去细胞壁;第二,诱导的方法,除动物细胞的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外,其他的二者基本相同;第三,二者采用的原理不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最终形成的是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还用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杂种细胞形成的是杂种植株。 2.(2011·镇江模拟)植物体细胞杂交能解决不同种植物之间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涉及( ) A.使用限制性内切酶 B.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 D.选择利于杂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 答案 A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获取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

然后促其融合,最后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3.保证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一致的方法是( ) A.用催产素处理供体和受体 B.用孕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C.用抗利尿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D.用促性腺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答案 D 解析为了保证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一致,通常用促性腺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使它们的生理环境相同,为胚胎的移入创造条件。 4.(2011·宝鸡质检)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殊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物种上去,从而使另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下列哪项可能不是由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弊端( ) 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 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 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 答案 C 解析但由于基因有漂移现象,大量的转基因生物出现,会导致一些基因在生物界中自由漂移而进入其他物种中,从而带来相应的弊端。但食品加工带来的污染不属于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弊端。 5.(2012·福建质检)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一、合作完成项目 2、练字 中国人应当写好中国字,天经地义。大多数同学的硬笔字不能令人满意,少数人的字简直是视觉污染。字是人的第二形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品性,给人以深刻印象;漂亮的书写是获得好感也是获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采用电脑扫描阅卷的大背景下,岂能轻忽。假期共二十多天,据说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请家长督促中携手见证奇迹的发生吧! 假期期间,每天抽出30分钟进行书写练习。书写内容为:《赤壁赋》、《氓》、《离骚》、《归园田居》、《短歌行》《兰亭集序》。书写要求:书写在16开方格纸上,每天不少于两页。 3、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深思子自知。寒假期间,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项——必读篇目:《红楼梦》、《乡土中国》、《谈美》(朱光潜)。要求:《红楼梦》、《乡土中国》、《谈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选》为必看书目。《红楼梦》写好旁批和读书笔记,画好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思维导图,写一篇以上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读后感上交文字稿和电子稿(电子稿发至251104226@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002902.html,)。

《乡土中国》、《谈美》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每个章节的题目、观点、论证方式及主要内容;章节摘抄名句名段。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教材完成文言和诗歌背诵。《中国现当代散文选》完成课后第一题初读印象。 第二项——选读篇目,推荐清单,可以从中任选一本。 《高老头》、《家》、《大卫·科波菲尔》、《论语》、《巴黎圣母院》、(中国)巴金《随想录》、(中国)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香港)梁文道《常识》、(中国)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中国)史铁生《病隙碎笔》、(美国)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英国)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中国)周国平《周国平散文》、(中国)老子《道德经》、(中国)庄子《庄子》、(法)帕斯卡《思想录》、(法)蒙田的《蒙田随笔集》、(中国)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等、(中国)余冠英《诗经选注》、(加拿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等、(中国)苏缨、毛晓雯《唐诗的唯美主义》、(汉)司马迁《史记》或《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台湾)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国)宗白华《美学散步》、(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中国台湾)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国)南怀瑾《论语别裁》、(中国)庄子《庄子》、(奥地利)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要求:至少选读其中的一部作品,做一些摘录,摘录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经典素材等,也可写一些读书心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每天不少于300字。 4、看一个系列百家讲坛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002902.html,/lm/baijiajiangtan/ 说明:一系列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内容,比如《钤记中华》系列(共5集)参考目录: 1、《百家讲坛》之《新解〈红楼梦〉》(共18集) 2、《百家讲坛》之《苏轼〉》(共18集) 3、《探秘中国汉字》系列(共2集) 4、《杜甫的文化意义》系列(共2集) 5、《方尔加讲孔子》系列 6、《唐诗的故事》系列(康震) 7、《易中天品三国》系列 5、对话一位大师(具体内容可以通过百度及贴吧来找) 苏轼、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海子、王小波、余秋雨、路遥、贾平凹、莫言、周国平、史铁生、梭罗 选做:以《我眼中的xxx》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6、我的年夜饭 我们在渐渐地长大,父母亲人也在渐渐地走向未来,我们终有一天要成为顶天立地,支撑整个家庭的人。在2020年来临之际,尝试一下当家做主的感觉,承担一下自己的责任。 在除夕的年夜饭或者初一的新年饭,自己做一回主人,为家里制作一个菜单,并为每个饭菜取一个名字,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每个菜的制作(考虑家

高一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一、单选 1-5 ABCAD 6-10 ADAAC 11-15 BDBBA 16-20 BBDCB 21-25 CCADB 26-30 DBACC 二、选择适当的单词和短语填空 1.sounded like/ looked like 2. was used to/used to 3. because of /because 4. funny /fun 5. took /spent 6. prepared for /prepare 三填空 1. challenging 2 preparing 3. relax 4. delaying 5. watching 6. play, taking 7. have made 8. to be informed 四翻译 1.Send the short message to 1659,and you will get a wonderful gift for free 2.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you study English ? 3. To surf the Internet at home at the weekends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 4. In the past four years , My English had improved a lot . 5. On hearing the news , he cried 6. As English teachers , we should do all we can to develop the

生物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2020

生物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2020 1.A 。豌豆自然条件下闭花自花授粉,杂交实验中对于母本必须开花前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和再套袋 2.D。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为:观察-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观察-问题-假设-演绎-实验-结论。 3.C。因为纯合子自交能稳定遗传,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率提升,杂合子比率下降。而豌豆自然条件下闭花自花授粉,即自交。 4.B孟德尔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发生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因为是等位基因分离,所以应该在杂合体中。 5.D 6.D 7.D 8.C。测定某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的方法有两种:(1)测交法,(2)自交法。因为本题的对象是动物,所以只能用测交法。 6.(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2)aaBB、AAbb (3)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红色:沙色:白色=9 :6 :1 (4)Aabb) 2/3 练习二: 1.C。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AB,.卵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2.C.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细胞中央)和有无同源染色体(无)确定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3.A.有一对等位基因可形成两种配子,图中细胞有两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所以可产生四种配子,其中一个为卵细胞 4.B。同源染色体有三大特点(1)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2)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3)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其中第一点是本质因素 5.C 6.B 7. (1)减数分裂 1:2 (2)精细胞、第二极体 (3)极体和卵细胞 (4)3,6 练习三: 1.A 。伴性遗传是因为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而根本原因是因为X和Y染色体有部分不同源,特别是Y 染色体决定男性,所以当决定性状的基因位性染色体不同源区时,则在不同性别会有不同表现。 2.B。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的特点是:显性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总是显性;X染色体上的隐形遗传的特点是:隐性女性的父亲和女儿总是隐性。所以题中的雌果蝇应为隐性,雄果蝇为显性。 3.C 关于遗传图谱题的解题步骤:(1)判断显隐性.(2)确定是否为伴X的显隐性,伴X染色体的显隐性特点同上。 4.C 5.C 6.C 。因为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7. (1)乙常隐 (2)AaXBXb AAXbY或AaXbY AAXBXb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4天

寒假第二十四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①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②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③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④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⑤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⑥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本答案

2019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本答案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寒假作业本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如图所示的情况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A、甲图:离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 B、乙图: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的a、b两点 C、丙图: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的a、b两点 D、丁图:带电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分别靠近两板的a、b两点 2、如图所示是一种清洗车辆用的手持式喷水枪。设枪口截面积为0.6 cm2,喷出水的速度为 20 m/s。当它工作时,估计水枪的平均功率约为(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A、12 W B、120 W C、240 W D、1200 W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B、 C、D、

4、负点电荷Q固定在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带电粒子P仅在该电荷的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时, 恰好能经过正方形的另外三个顶点a、b、c,如图所示,则() A、粒子P带负电 B、a、b、c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是cb C、粒子P由a到b电势能减少,由b到c电势能增加 D、粒子P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2∶1∶2 5、如右图所示,电阻R =20 ,电动机线圈电阻R =10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 数为0.5 A;当电键S闭合后,电动机转起来,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电流表显示的电流I和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应是() A、I=1.5 A B、I1.5 A C、P=15 W D、P15 W 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 为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 现撤去,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 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和,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A、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 B、小球的电势能减少 C、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D、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七年级生物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9 七年级生物寒假作业答案参考放寒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寒假呢?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寒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初一的同学们尤其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七年级生物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一.请你选择: 1. 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A. 只能下沉,不能上浮 B. 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 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 D. 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 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A. 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用体壁呼吸 C. 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D. 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 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 鲸用肺呼吸 B. 鲸的心脏有四腔 C. 鲸的体温恒定 D. 鲸是胎生哺乳的 4. 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 组成物质

B. 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 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 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 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 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小狗算算术 B. 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 大山雀喝牛奶 D. 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 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 A. 蝙蝠 B. 海豚 C. 长颈鹿 D. 乌龟 9. 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一) 城头高级中学王升友 完成时间: 2015、2、9---2、10 家长检查签名 一、【基础知识识记与回顾】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1-01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理解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怎样的?结构特点是 什么?(必修1P2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 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 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 么?如何表示?(必修1P22) 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 R1R2 R1R2 | | 酶| | NH2—C—COOH + NH2—C—COOH NH2—C—CO—NH—C—COOH +H2O | | | | H H H H 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CO—)。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蛋白质 3.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个分子H2O?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呢? 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2O,形成n-1个肽键。同理,n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脱掉n-m个H2O,形成n-m个肽键。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1.1-02蛋白质的结构理解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1-03蛋白质的功能理解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 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1-04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6.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和遗传物质的种类。 核酸种类遗传物质原核生物2种(DNA和RNA)是DNA 真核生物2种(DNA和RNA)是DNA 病毒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是DNA(如:噬菌体)是DNA R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 HIV病毒、SRAS病毒) 是RNA 7.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是什么?(必修1P2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组成 碱基T、A、G、C U、A、G、C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磷酸磷酸磷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单链结构功能决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初一生物寒假作业设计

初一生物寒假作业设计 7.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佳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基础知识: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 需要、能、 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能、对作 A、适应性 B、生命现象 出反应、能、 C、生殖和生长现象 D、遗传和变异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2生物圈: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

2 3 4 5 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 的链状结构。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生态系统具有能力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巩固练习: 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 青菜 B 金鱼 C 细菌 D 蘑菇 2下列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3.探究“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那么变量就应是 A、光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4、水稻→螟虫→青蛙表示的是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生产者

5、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植物 6. 下列各项中属于间合作关系的是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C.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鸣叫 9、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农田管理中的间苗 和除草的目的是为了 A、缓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B、促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C、减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D、加剧生物之间的斗争 10.下面这些图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在每一个图的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11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请你分析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1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202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2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D A D D B C A C B C 13. ; 14. 4 ; 15. 0.4; 16. ②③ 17.(1)∵A中有两个元素,∴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且,即所求的范围是,且 ;……6分 (2)当时,方程为,∴集合A= ; 当时,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也只有一个元素,此时 ;若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则A没有元素,此时, 综合知此时所求的范围是,或 .………13分 18 解: (1) ,得 (2) ,得 此时,所以方向相反 19.解:⑴由题义 整理得 ,解方程得 即的不动点为-1和2. …………6分 ⑵由 = 得 如此方程有两解,则有△= 把看作是关于的二次函数,则有 解得即为所求. …………12分

20.解: (1)常数m=1…………………4分 (2)当k 当k=0或k 1时, 直线y=k与函数的图象有唯一的交点, 所以方程有一解; 当0 所以方程有两解.…………………12分 21.解:(1)设,有, 2 取,则有 是奇函数 4 (2)设,则,由条件得 在R上是减函数,在[-3,3]上也是减函数。 6 当x=-3时有最大值 ;当x=3时有最小值, 由,, 当x=-3时有最大值6;当x=3时有最小值-6. 8 (3)由,是奇函数 原不等式就是 10 由(2)知在[-2,2]上是减函数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12 22.解:(1)由数据表知, (3)由于船的吃水深度为7米,船底与海底的距离不少于4.5米,故在船航行时水深米,令,得 . 解得 . 取,则 ;取,则 . 故该船在1点到5点,或13点到17点能安全进出港口,而船舶要在一天之内在港口停留时间最长,就应从凌晨1点进港,下午17点离港,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30分) 题号 D D B A B D D B C A D A C B A 二、动动脑,动动手,我能做(20分) 1.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2.完成下列图表并填空(1分x12=12分)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1)生殖;生殖 (2)营养;营养 三、看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1.A上表皮 B 栅栏层 C 叶脉 D 海面层 E 下表皮 F 气孔。叶绿体气体交换 2.(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2)植物;动物;(3)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四、实验操作(8分) 1.B;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太厚光线不易透过,不利于观察;3。不一定;如果观察材料是无色的,可染色便于观察,因为染色会对细胞有影响;4。原因:光线暗、没有对光、镜筒没有对准通光孔等。方法:进行对光。 五.分析简答题(共计10分) (1)没有适宜的外界条件,所以古莲子在地层中没有萌发;种子萌发长成幼苗既需要外界条件,即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又需要内在条件,即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2)胚根最先发育长成根,利于植物体固着在土壤中,又能起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3)古莲子包括二个部分:种皮和胚。最主要的结构是胚,它又包括胚芽,胚

轴,胚根和子叶; (4)胚芽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轴消失 胚根茎、叶 子叶根 六、探究题(共计10分) (1)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蚯蚓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3)材料用具:蚯蚓10只,纸盒,纸板,玻璃板,湿土; 实验方法步骤: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将10只蚯蚓放入纸盒中央,静置2分钟。然后每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蚯蚓的数目,统计10次。 七、关注社会(4分)略。

2018高一生物寒假作业2

2019--2019 年高一生物寒假作业( 2) 一、选择题 1. 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基本原因是( ) A、消化道内的事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体内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 2. 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 胃蛋白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3.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 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酶碱度的影响 4. 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 倍,与用唾液原液(没稀释)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 A、专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 5. 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催化速度将(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没有变化 D、先降后升 6. 关于反应ATP ADP + Pi + 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 C、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D、物质不可逆,能量可逆 7、植物细胞生成ATP的途径() ①无氧呼吸②光合作用③有氧呼吸④磷酸肌酸能量的转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动物或人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提供的。()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分解 D、ATP水解为ADP 9、下面关于ATP和ADP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释放大量能量 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储存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都要有酶参加 D、ATP转化成ADP不需酶参加 10、ADP向ATP转化主要在细胞内()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11、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 A、淀粉 B、纤维素 C、葡萄糖 D、蛋白质 12、有氧呼吸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三个阶段一样多 13、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荇.(xìng)咒.语 (zhòu) 冰屑.(xiè)百舸.(gě) B.寥.廓(liáo)悄.悄 (qiào) 浪遏.(è)方遒.(qiú) C.窗扉.(fēi)跫.音(qóng)颓圮.(pǐ)幽燕. (yàn) D.漫溯.(shù)逶迤. (yí) 河畔.(pàn)长篙.(gāo)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啜泣激浊扬清磅礴风华正茂 B.寥落含蓄隐诲竟相清澈晶莹 C.急燥荆棘丛生惺忪长歌挡哭 D.通辑峥嵘岁月彳亍苦闷诅丧 3. 下面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 ....,字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B. 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 .......,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C. 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 ....,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D. 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 ....,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4.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的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所著,它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D.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我是非常熟悉的,我早就能背诵。 B.从大量的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C.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戴望舒的《雨巷》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 分) 理想的能源——氢 化石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以铀为基本燃料的核能等,其资源有限,终将枯竭。同时,这些能源又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能源。 氢能是新能源中比较理想的。实质上,它是一种二次能源,可从各种能源中转换而来。它燃烧后只生成水,且能量密度高,使用方便。随着制氢和氢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将成为21世纪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中的新型制氢技术,将主要考虑:硫化氢制氢、低电耗电解水制氢、生物化学制氢、等离子化学制氢、太阳能和原子能制氢。 氢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掺氢汽车,是以金属氢化物为贮氢材料,利用汽车发动机的余热,可使贮氢材料释放氢气;还有一种全氢汽车,这两种汽车均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飞机上试用氢燃料也已获得成功。此外,氢燃料电池应用于航天器、潜艇和其他运输工具也是很方便的。 大型燃料电池发电站已开始商业化。由于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电解制氢的逆反应,制氢与燃料电池可与大型电厂、水电站共同组成储能与共同负荷相补的供电系统,电多时制氢,

【原创】新课标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_9

新课标2016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寒假作业9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 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 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 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 2.人体内有20多种微量元素,它们的质量总和不到体重的千万分之一,但是对人的健康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Na K Cl S O B.F I Fe Zn Cu C.N H O P C D.Ge Ca Cu Mg C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物质的 B.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来自岩石圈 C.构成生物体的20多种化学元素都可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生物和非生物有着共同的代谢作用 4.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大小核膜 a 有有较大有 b 有无较大有 c 有有小无 d 无——— A.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C2H4O2N相连B.约有20种 C.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D.至少有一个氨基或一个羧基 6.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目镜5×物镜4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15× D.目镜10×物镜40× 7.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含有DNA④产生氧气⑤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8.把体积与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相同的葡萄糖(甲)和蔗糖溶液(乙)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A.甲高于乙 B.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C.乙高于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