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硬实力

中国崛起硬实力
中国崛起硬实力

中国和平崛起硬实力更重要

开宗明义,何为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指的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内需,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那何为硬实力呢?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表现为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力。1978年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政策,自此,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谁更重要,就在于谁更有利于解决我国崛起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推动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平崛起而言,属于硬实力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是最重要的,更是决定性的。下面我方将从四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坚强的硬实力基础,无论是提高国民文化程度,形成国家意识形态,还是增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凝聚力,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硬实力是基础,软实力是上层建筑,再好软实力缺乏坚实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如果说硬实力是拳头,软实力是手掌,握紧拳头才能抓住东西啊。

第二,从中国当今国情来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指出,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现今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发展生产力?不是依靠民族精神,更不是依靠意识形态,而是依靠科技与经济啊!

第三,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取决于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神舟系列的发射,三峡大坝的修建,鲛龙号的入水,洲际导弹,核武器的研发,这些科技成果在中国抵御外侵,维护世界和平中,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的强盛让我国更是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最后,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取得如此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目标上,领土,领海争端问题频发,国内,东西都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问题的存在,恩格尔系数偏高,未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这更要求我们壮大科技力量,改善经济体制,合理利用已有资源,使中国靠着自身的强大实力和平崛起。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中国和平崛起硬实力更重要。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 《亚洲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美俄关系中国崛起

美俄关系与中国崛起 一、核心问题:美俄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崛起会有什么影响? 二、立项的目的及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关于中国崛起的研究也成为国际政治学者格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影响大国崛起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大国间关系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而美俄关系是当前大国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对。冷战结束以来,美俄时而握手言欢,时而恶语相向,两国关系始终处于非敌非友、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当前,两国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突,美俄关系呈现出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有妥协的态势。 同时,美俄两国对于我国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中俄美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民间、人文等各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拥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此外,在反恐,世界和平发展等问题上的合作和影响也日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也需要互相借重。从三国的历史来看,俄罗斯与美国均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是众多大国关系中发展较快较为稳定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在新时期也常常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从当前三国的国际地位来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发展变化对国际战略格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一直影响着全球的发展格局,而

同为转型期的俄罗斯,其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三国间关系来看,三国均是当今的世界大国,是联合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美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状况。除了以上研究美俄关系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意外,目前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多为中美、中俄、美俄两国间研究,对美俄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研究多停留在时事评论上,以科研方法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我们需要重视多边关系及科研方法在社科类课题中研究的深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通过对美俄关系变化发展的及相应状况下我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和论证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大国间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进而可以更为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对外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同时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对美和对俄政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处理与美俄两国间关系。 三、研究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 (一)美俄关系的复杂历程 自1991年12月前联解体、俄罗斯立国以来,美俄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金质:《美俄关系十年》,《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夏义善:《“9·11”事件后的俄美关系》,《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1期。 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3年),为美俄关系的“蜜月期”。俄罗斯不仅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向西方看齐,而且在对外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试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以及探讨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途径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关于“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1]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江泽民同志很早就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2]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增速,总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增强,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知名学者郑永年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任课老师潘于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31 日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慢慢成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整个综合国力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越来越变成人们的热切愿望,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鼓励整个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综合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1]可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还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要了解文化软实力,我们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 1 “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达500多种的定义。各学科对于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现在只列举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定义。 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比较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语言学家所给出的定义是:“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代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会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2] 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3]。 Hammerly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本族一般受教育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

崛起的中国力量

崛起的中国力量 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凸显的今天,国际社会为何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 首先,今天的全球性问题复杂在哪里?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逐步进入今天的多极化时代,形成“一超多强”的全球治理新格局。世界从单极格局走向多级格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还处于单极格局的瓦解过程中。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保持着强大实力与影响力,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持续下去。但是,新兴力量的崛起和美国实力的削弱,“一超多强”的多级化格局必然是发展的大势所在。一般认为,“多强”包括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迅速崛起的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对当今世界体系的影响越加深远。在这种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社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世界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美欧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引人担忧,核扩散舆论纷纷,恐怖主义人心惶惶,经济金融安全考验世界经济体制,贫困差距拉大等等国际社会问题急需解决处理。 而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有外因有内因。美国在冷战后深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2008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等都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欧盟形势不大明朗,欧债危机和英国脱欧等问题对其提出了重大挑战。日本丧失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而且军国主义有复燃趋势,亚洲舆论对其不利。兼之国际中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代沟”也使得国际社会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治理方案存在质疑。这些外因的影响下,中国作为做大的日益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而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根本原因,也即其内因,归结为中国力量的强势崛起。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中国在对内建设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快速振起,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锋号角”。如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和积极发展的经济活力,让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格在国际社会上给出中国方案。在国家政治建设中,中国推进“四个全面”,坚持不懈捉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成果显著,打造了一个有公信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中国是一个拥有悠远的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雄厚,近年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也非常可喜,如“孔子学院”的世界推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硕果累累,让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以和平的姿势正在崛起。 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原则对待他国,走不称霸的和平发展道路,深得国际社会好感,也让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方案。而中国也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外交活动遍及七大洲。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包容的旗帜,结伴不结盟,倡导打造“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在对外政治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国际安全问题等诸多方面皆有突出贡献,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所期待。 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期待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而中国力量的崛起,将把期待付诸行动。

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力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定义,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基本内涵本文强调文化软实力,更多的强调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对于文化的界定已然不是单纯的文化,而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首先对于文化的界定要明确、分析。奈指出,软力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o 1、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2、(大国崛起、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 一、文化软实力战略分析(研究路径)从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1、从国家层面 2、从地区层面 3、从国际层面,全球互动,全球文化 4、战略思维,大国社会性成长规律转变现实与理想两种思维。世界大国地位的 维持的四个方面。成长方式的哲学思维的转变 5、战略结构(权力结构的转变,权力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6、战略定位与决策(中国崛起应当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 提高不是投资、援助等。) 二、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提升策略 1、现实与理论的方面 2、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实践。 与现实意义(软实力的双重作用 选题意义 国际文化讲坛上流传着一句名言:19 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 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 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纪。“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人类关照世界的新视角、认识世界的新理念、改变世界的新方式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世界核心概念已是不争事实,它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②。国际社会的竞争也反复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该民族或国家也就能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和明显优势。在我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觉醒,文化软实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对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作点粗浅的探讨 国际视域下文化软实力的生成性问题与路径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本文主要强调在国际视域下,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如何转变为文化软实力。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1年第10卷第15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宣克祥 宣惠民 【摘 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 内在必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 【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 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 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 陆地本身。”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 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 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六、文化生活贫乏,农民信仰严重缺失 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着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此而来的是,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孝道的沦丧。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老人都是与儿女分开居住。他们结婚后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最初的财产积累主要是通过分家从父母和大家庭那里分得的。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了负担父母基本的口粮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少数农民连让父母活命的口粮都不愿意负担。这就促使农村的老人只能过着孤独悲苦的生活。 七、结构失衡,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应不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消费市场间存在需求大而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大多数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服务是 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生产的,适合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相对较少,缺乏适合其需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首先,农村文化产品粗糙。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书籍不多,真正是面向农村发行的报刊屈指可数,有些“文化下乡” 也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缺乏实用性,农民并不感兴趣。从总体上看,政府部门没能够向基层提供足够的文化精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状态。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 入严重不足、 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 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可以说,农村文化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 村基层建设,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 ].光明日报,20062.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 3.疏仁华.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1·

对中国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一些看法

对中国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一些看法 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真。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可忽略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清末三四十年间,清代特产之考证学,虽依然有相当部分的进步,而学界活力之中枢,已经移到‘外来思想之吸受’。一是元气虽极旺盛,然而有两种大毛病:一是混乱,二是肤浅。直到现在,还是一样。这种状态,或者为初解放时代所不能免,以后能否脱离这状态而有所新建设,要看现时代中国所处的状态。 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作为中国文化的端午节已经被韩国成功申请为自己国家的节日,而我们都问问自己有几个人每年的端午节去实现这个节日的意义呢,我门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节日。而让它变为外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如何去想呢,难道我们还要大方地说无所谓嘛。没必要吧。我们要加强对自己文化的重视,这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爱祖国的前提下,爱护只要是中国的一切,让端午节拥有他本应该受到的重视。 端午节只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实我们国家的很多文化遗产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上,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时刻保持着灭绝的威胁。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面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多样性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对策 摘要:现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日本和等发达国家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力实施文化扩张战略,文化输出已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然而,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但在全球软实力的排名表中,我国还名列第八,位居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之后,目前还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因此,如何使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发展成为了我国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对策 1、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和传播实力的增长,我国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成为西方学者和政要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意识在增强;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斡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号召力有所提高。除此以外,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这些都是我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的很好。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例如,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浅析中国软实力状况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生产大分工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差异不再仅仅体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这一个不能整体反映一个国家真正经济实力,文化底蕴,政治力量的代码上。国家的软实力如何,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实力,设施设备等。软实力实则是指国家的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具体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甚至是语言,比如说语言表达的一种影响力。一种美感,一种魅力,都应该是包括其中。 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第10届亚残运会,2010年成功承办世界博览会到2011年的利比亚大撤侨,索马里海盗案,2012年的南海问题争端以及近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再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再到世界各国人民兴起的汉语热,海外孔子学府的成立,成龙,姚明等中国巨星在国际宣传的中国形象等。简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正与日俱增。虽然中国的成绩受世界各国人们所肯定,但是在中国发展中,在提升国家

软实力的进程中,中国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譬如(1)片面发展经济实力,忽视政治,文化的建设。近10年的中国,经济水平渐渐与世界大国接轨,但是国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不相称,国民参与政治管理仍然受到限制,所谓的民主,自由都只是浅层次的。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设备不齐全,硬件设施明显落后等情况。文化建设投入相较与国际水平(即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必须达到国家财政支出的3%以上)仍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2)片面追求近期效益,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为经济的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惨重的,以牺牲生态环境,国民健康换取短暂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各个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部分甚至为虎作伥,成为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的庇护伞。从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再到工业明胶毒胶囊,都无不体现着中国存在着目光短浅之嫌(3)中国文化软实力依旧不足。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它的文化产品出口甚至已经超过了它的工业,农业产品,它在利用经济冲击世界各国经济的同时也在采用文化渗透他国文化。中国由于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如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的暴留,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继承,对外来文化的筛选不够谨慎,导致许多国人有崇洋媚外的思维,特别是做为中国未来新生代的年轻人,长期的精神空虚致使他们沉迷于韩剧,美国电影中,使得中国电影一度失音。致使中国的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对于官场腐败现象整治不力,人民民主自由程度不及他国,致使中国国民对自己国家不够自信反而把眼光放在国外。还有

中国的软实力与中国崛起

中国的软实力与中国崛起 软实力,即是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和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是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有: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国民的形象、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等。也包括文化产品的影响。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我们都认识到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以往,人们常常以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来判断国家的强大,认为在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即是中国崛起,其实中国崛起也应该包括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在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就有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就中国文化而言,我们可以粗略地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大类: 我们知道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世界对其他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四大发明,茶文化等远播海外。历史上自唐朝至明朝一直领先于世界,对东亚诸国有深刻之影响。 而中国现代文化成就也有:在2000年,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又凭借《红高粱》《蛙》等优秀作品成为第一个以中国籍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很多中国演员如成龙、李连杰、巩俐、章子怡等得到了国际认可。 但是同美国电影、饮料、快餐遍布全世界比较起来,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影响力仍然不足。国际社会甚至对中国文化还很陌生,不了解,不理解,还有许多误解。使得中国同他国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中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必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是一方面,一个国家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只有文明素质提高了,中国人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再有就是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提升,加强文化创新力度并最终形成文化产业链创造经济价值是我们的目标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文化的生产和出口仍比较薄弱,这亟需我们改进。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刘清才、王海滨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引发了双方的一系列战略交锋。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对中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美国军事安全战略交锋中国安全 [作者介绍]刘清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王海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俄罗斯 -北约理事会会议上证实,北约将在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作出接纳新成员的决定,新成员将可能包括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格鲁吉亚。同年11月,美国向俄罗斯递交的关于双方在欧洲进行反导合作的正式书面建议再次说明,美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政策不会因俄的反对而改变。目前,各种信息表明,2008年美国将努力争取与捷克和波兰正式签署关于在捷波境内部署反导设施的最终协议。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2008年俄罗斯外部军事安全形势将因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进攻”而继续恶化,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也会继续加剧。 一、“地缘进攻”与“地缘防御”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出于称霸世界和最终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需要,一直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冷

战后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导致双方展开战略交锋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中,对俄进行地缘军事-政治遏制是美国“遏俄、弱俄”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近年来对俄“地缘进攻”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压缩其地缘政治-军事空间、建立对俄战略“防疫线”,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地缘政治基础。而俄罗斯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力的大幅衰落,面对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扩张回应乏力,只能被动进行“地缘防御”,并将重点放在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其“核心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上。 近年来,美国对俄“地缘进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积极推动北约东扩。1999年和2004年的两轮东扩使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了北约,但美国目前仍在继续推动北约扩张,美国参众两院2007年3月投票表决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加入北约,其中格鲁吉亚已于2006年成为北约“密切对话”国,距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使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重心向东转移,并着手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美国根据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的协议,正在上述两国境内建立多处军事基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空中力量进驻该地区并担负起空中巡逻任务;美国国防部还在研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并已启动了准备工作,波罗的海三国的军用机场和港口正按北约标准加以改造。 再次,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巩固和扩大军事存在。中亚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是美军一直梦想控制却无法插足的地区。“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甚至一度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了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使其既可向西和向北威胁俄罗斯,也可向东窥视中国,还可向南遏制阿富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复习课程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

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论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海防力量

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代史纲要》 学生:周凡桂 学号:1211211034 论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 ——海防力量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说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力量和民族凝聚力来决定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条铁律。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大那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像坐上了火箭一样,突飞猛进。2011年中国GDP 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二了。虽不如美国,但也是十分强大的。而中国的民族凝聚力,从汶川地震、钓鱼岛等国家重大事件中,充分的体现了它的强大! 我国的国防力量,虽然在世界排名不怎么差,但是距那些发达国家甚远啊,尤其是海防力量。所以,本人认为,中国更应该大力发展三军中相对较弱的海军。 海防,可以说是国门的第一道防线。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拥有强大的海防力量绝对是国家安全和国家资源的坚硬的保障。海上的霸权常常会给那些握有这种霸权的民族一种自然的骄傲,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能够到处凌辱人,他们以为他们的权利就和海洋一样的广大无边①。就比如今天的美国,

美国的海上力量那绝对是公认的世界第一,正是因为他海上霸权的地位,他才会肆无忌惮的到处挑衅各国、插手各国政务。而我本人认为,中国也在其挑衅、插手之列。这主要还是中国的海上力量的不够强,不能与之抗衡啊!而且,中国的南沙群岛部分岛屿被东南亚的许多小国占领,这也组也体现强大的海防对于一个大国的必要性。 屈辱的历史,更应该被人们铭记和借鉴。 从1840年开始,中国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是中国受到入侵的直接原因,便是西洋先进、强大的海上力量。鸦片战争时,“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②这需要海上力量的绝对性压制。“1858年,一支英法舰队出现在天津洋面,北京不加讨论就答应了第三个‘不平等条约’.”③可见,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对西洋的海上力量产生了恐惧。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④足以证明,无海防,不国防;海防强,则国防强! 现在如果发生战争,那绝对就是以海军为主,其他两军为辅的海上较量。因为战争几乎不可能打到本土去。所以,话又说回来了,海防力量绝对是国防强弱的关键。也就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纪录片《西风东渐:近代中国的西方身影》,凤凰卫视出品。 ①《停滞的帝国》第一章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 ②《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