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许多不被人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其中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何为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关于制度的解释有很多,包括体制层面、体系层面、规程层面、规则层面等。我倾向把制度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社会整体或者某一方面的体制,以及要求成员共同遵循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基于这样一种对制度的理解,大学制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大学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大学体制、法规和内部规程的一个总称。这是一个初步的看法。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观点至少有6种。1

第一种观点:德国柏林大学制度可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模式。

第二种观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多元型大学制度”。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相应多元型大学制度。

第三种观点: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第四种观点: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我们现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改革中处理好举办者、办学者以及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等这样一些层面上建立大学制度。

第五种观点: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第六种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制度。认为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上述六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张德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大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克拉克在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基本的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实质和核心。这个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是高深的知识。什么是高深的知识?高深的知识具有4个特性,即:专业性、自主性、积累性和无限发展性。把握这4个特性,对大学地理解会更深刻。大学是围绕高深知识来进行活动的。这种活动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保存;二是高深知识的传播;三是高深知识的发现;四是高深知识的应用。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加工厂。这种保存、传播、发现、应用和大学的职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大学的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播,科研是知识的发现,服务是知识的应用。大学的这些基本活动,应该有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的制度的建立,也是保障大学基本活动能

够正常进行。因此大学制度建立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要求。

(2)现代大学制度应该体现现代大学理念。理念与制度之间是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理念应该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去实践,制度是在一定理念地指导下形成的。因此,理念和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缺不了现代大学理念,没有理念,这个制度是缺乏根基的。谈到大学理念,很复杂。大学理念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的理想追求、价值追求。大学理念从代表人物来看,有美国纽曼的大学理念、德国洪堡的大学理念、中国蔡元培的大学理念等等;从哲学角度来看,有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从时代维度来看,有传统大学理念(包括大学自治、大学学术自由等) 、现代大学理念(包括主动适应、产学研合作等理念)。什么是现代大学理念,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特别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把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保持下来,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现代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现代大学理念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学治理制度。

(3)现代大学制度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制度的建立与法律和法规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制度本身,是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的。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对高等教育的很多活动都进行了规定,本身就是大学制度的组成部分,又是法律、法规。同时我们国家的教育法规还很不健全,很多高等教育中的关系,法律法规还没有加以明确,需要我们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规程、规范。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要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4)现代大学制度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有许多新的使命。大学应该如何面对新的使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当前大学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个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2以上四点可以带我们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只是理论家们理想的蓝图和描述,我国现行的大学里,现代大学制度还没有完全的均建立起来,轮廓还不是很明晰,在建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和误解。

二、中国大学制度的缺失

大学制度从形成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认的基本特征。它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体现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上,主要是“大学自治”,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制度特征。它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一种学术内行的自我管理,我们通常称之为“教授治校”。它的教学模式则是“通才教育”。因此,如果对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可以说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再加通才教育。关于“大学自治”,实际上它讲的是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大学与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大学是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大学自治在早期主要是处理与神权、教权的关系,后来主要是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现在则更多的是处理与市场、产业界和商业界的关系。关于“学术自由”,在西方大学,这是教师享有的一种特权,是教师的保障

制度,大学的学术自由,不仅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制度环境。我国现今的大学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政化倾向过于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大学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功能日益彰显,超越了对人文知识的继承和创造,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成了大学的职能。二战以后,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大步迈向大众化,大学走向巨型化,大学功能也逐渐多元化、规模逐渐巨型化、动力市场化,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给管理上带来的最巨大变化就是日趋行政化。大学中已经不是学术权力独大,而是行政权力越来越大,两种权力的纠结和博弈成为当今大学权利结构的一大特征。杨移贻教授也指出现代大学越来越像一个行政机关,各国大学纷纷效仿马克斯.韦伯所描述和论证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大学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和经济部门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的投入和控制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现代大学已经日益趋于科层化,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换句话说,大学的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行政化不仅仅是大学管理的“中国特色”大学之“行政化”不独中国有。外国也有。当代高等教育就是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市场力量三者的纠结博弈中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因为传统文化中缺乏学术自由的基因,因为数千年的封建集权统治,因为“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的文化传统,因为实用主义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的主导,因为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滞后,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更加突出,更为根深蒂固。3

第二,学术自由氛围不足。学术自由既包括“外在自由”,又包括“内心自由”。“外在的自由”就是权利层面的自由,“内心的自由”即是精神层面的自由。“外在自由”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国家的外在制度,它主要指由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制定的政策法规。法律是最常见的外在制度。法律对学术自由的实现有巨大的影响,它既可以促进学术自由的实现,又可以阻碍学术自由的实现。“内心自由”则意味着对主体自身限制的克服,故获得精神层面的学术自由的主要障碍不在主体之外,而恰恰在主体自身。4

三、二者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行政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孙和义教授认为,大学行政管理是一种实现大学组织目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亘古有之。5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国外大学也设有行政管理机,也分层级大学的行政管理,不能等同于行政化。

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现代大学有它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规范,也有组织互动、组织控制等等。任何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有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正式的权力体系。这种权力体系是由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所构成的支配——服从的层级体系。高校中的校长、副校长、处长、副处长、科长等等,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链,同时又上下联

3杨移贻.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2期

4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

通左右交织,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的权力网络6。这些科层结构及其权力的存在和作用,对高校正常运转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行政权力的运作既是高校适应越来越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学校管理的行政权力也是国家权力在高校的延伸。因此,大学的行政权力是具有合理性的权力,但如果不加以限制,过度的使用,则会造成高校内部行政权力的泛滥,过分的强调对权力的服从,则会造成人性的异化,并与大学的终极目标相冲突。

二、学术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学术自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学术自由的实现也应该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学术自由的实现既包括“外在自由”的实现,又包括“内心自由”的实现。前者意味着学术自由的实现是一种外向的诉求,即大学(或学者)外在地诉求自我以外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为学术活动提供保障与不作为,后者意味着学术自由的实现是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要求大学(学者)适当地超越功利,与社会保持一段距离,以维护学术的独立与尊严。而“外向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有赖于大学外在制度的建构,“内在的诉求”能否得到守护取决于大学内在制度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自由的实现问题实际上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问题。如果说只有“外向的诉求”与“内在的要求”同时被满足,才意味着学术自由的真正实现,那么,学术自由的实现就应有两个尺度或标准:一是外在的标准,一是内在的标准。外在的标准主要体现为保障学术自由的政策法规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内在的标准则表现为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同,就现代大学制度而言,前者对应于大学的外在制度,后者对应于大学的内在制度。由此可见,学术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四、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如上述,现代大学制度包含着似乎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必须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大学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7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持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均衡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标志。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最大障碍是:政府干预过多,大学自主性缺乏,学术自由精神不彰,学术自由价值的贬损致使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之间失却“必要的张力”,无法实现两者的冲突整合。如果说西方当前倾向于建构政府干预取向的大学制度,那么中国要建立的则是学术自由取向的大学制度,这是中西方学术文化传统的差异使然。

因此在改革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大学管理方面,重点处理好大学校长的遴选问题、大学治理结构的问题以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关系。

现行的大学校长由组织部门考察提名,政府任命的办法,有加强行政化、官本位的缺点,不利于大学依法自治。大学校长的产生必须去行政化,建立起一套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遴选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对公立大学校长有审批权和任命权,即大学校长由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6杨移贻.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2期

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任命。

在大学治理结构方面,要逐步建立大学学术权力引导行政权力的机制,赋予董事会对学校大政方针的决策权,校长在董事会领导下行使行政权力,评议会(教授会)行使学术权力。同时,行政事务由行政权力主导, 学术事务由学术权力主导,两种事务相互交错纠结的,则由两种权力共同参与,通过民主协商作出决策。在大学的学术管理中,行政权力应当尊重学术权力,配合学术权力,同时规范个人在行使学术权力时的行为,保障学术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合法性。8即有必要在大学中划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它的基础就是划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边界。大学中的学术权力是大学中的学术性机构和学者对学术事务的支配力量。表现为对学术从业人员的支配权;对学术资源的分配权;对学术事项的决策权;对学术评价的决定权等。从形式上看,它主要是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进行。大学行政权力是大学中的行政管理者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大学中的行政事务依法进行控制、管理、支配和服务的力量。大学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指行政机构及行政人员,它的客体既包括大学的所有人、财、物、事、时间、空间(市场) 和信息。大学行政权力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运行模式来保证大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清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在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设置一条边界,有利于保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的能力范围,又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机制,有效地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根据国外经验,行使学术权力的载体是以教授为主的评议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等,而行政权力的载体就是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分清了两种事务,操作上要注意学术机构中尽量减少有行政职务的教授参加,避免行政权力过多介入;而教授们尽量减少对行政事务的参与,行政管理人员也不要过多地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我们以往在大学管理人员上盛行的“双肩挑”的做法,似乎必须反省和改变了。9

二、大学精神方面需要建立学术自由取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完善旨在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第二,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1.西方主要国家都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学术自由。同时,西方诸国除在宪法上肯定学术自由为基本权利之外,还辅之以配套的法律规范以确保学术自由的贯彻与落实。在中国,学术自由在现行的宪法中也有体现。第一,现行宪法把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上升为法律。第二,中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与帮助,从而从根本法的高度,对公民的学术自由作了规定。然而,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术自由,仍必须制定具体的保护公民学术自由的单行条例。这是因为:(1)中国宪法一般不进入司法程序,即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很少引用宪法条款作为判案依据。(2)从中国宪法规定的保障内容来看,它提供的仅为一种原则保障,而不是一种具体性的保障,且一般不通过禁止性规定限制政府对公民学术自由的侵犯来达到保障学术自由的目的。(3)“双百”方针从提出到改革开放之初8周清明.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

的近30年间体现得不够,难免出现学术问题非学术处理的情况。

2. 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内在制度植根于人类经验之中,是人们长期选择的结果。人类在人际互动中“无意形成的趋向”,“在时间的帮助下会变为传统”,由“无意的趋向”变为“传统”在于人的选择。可见,内在制度的形成,关键在于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有用的规则如果被足够的人采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数量(临界点)以上的大众,该规则便会变为一种传统保存下去,结果它就会通行于整个共同体”,形成内在制度。内在制度由道德、习俗等构成,它主要通过模仿和选择建立起来。因此,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可以通过模仿西方成功的理念及选择自身有生命力的传统来进行。

(1)培育学术独立意识。10学术独立意识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学术界的核心价值观。学术独立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求真的意识,对大学而言,求真是压倒一切的主流价值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知是非,不计利害,应是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精神气质与价值取向”。可见,学术独立意识是一种“超然”的品格,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追求。培育学术独立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者要致力于养成超然性的品性,虚静守一,专心致志,惟真理是求;另一方面,要求社会培育学术宽容的精神,尊重学术的独立与尊严。尽管培育学术独立意识需双管齐下,但学术的独立归根到底有赖于学者自觉的维护,学者人格的独立是学术独立的前提,做人的尊严是治学尊严的基础。

(2)整饬学术道德,重建学术规范。学术失范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重大隐忧,它侵蚀着学术自由精神。学术失范有两个层面,一为技术层面,即作假、抄袭、贿赂、炒作等表层现象;一为精神层面,即深层次的道德失范。对前者的治理需重建学术规范,对后者的治理有赖于学者的自律(或者说诉诸于道德)。学术规范的重建,当务之急是使学术规范制度化,并辅之以一定的惩罚措施来维护其权威性。学术规范的重建要与学术评审制度及学术奖励制度的完善同步进行。中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化存在严重不足。评审不规范,暗箱操作十分普遍,这严重制约了学术规范的重建。学术道德的培育则有赖于学者的自律。学者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作为学者的道德,一为作为人的道德。作为人的道德对作为学者的道德有定向作用。一个人品不正的人,绝不能指望其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故培育学术道德绝不能忽视做人的道德的培养。

(3)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条件,也是抑制学术腐败的有力武器,正常的学术批评乃是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术,追求真理是学术批评的惟一目的。学术批评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整人”,也不是以一种观点证伪甚至取代另一种观点,而是围绕学术问题,实事求是地讨论与对话。正常的学术批评意味着学术的平等。学术自由与学术平等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学术平等便不可能有学术批评的自由,“要实现学术自由,首先必须提倡学术平等”。不但一般学术人员与学术权威之内是平等的,而且领导人对学术问题发表的意见,也只能作为一家之言与其他学术观点进行平等交流。学术平等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多数保护少数,因为只有多数保护少数,“才能使学术上的少数派,在

平等的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推动学术研究不断的发展”。

(4)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宽容的社会氛围是学术自由实现的重要条件,宽容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氛围对学术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术活动是探索未知真理的活动,故常常处于已知与未知的边界,每一个真理的求得都是在千百次失败的基础上达成的,故若没有社会对失败的宽容,学者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便会窒息,从而危及学术的发展。就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冲突而言,如果社会有足够的宽容,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的。李德顺先生也认为,在学术的追求上,惟有宽容才能有学术的发展和繁荣11。学术自由以求真为目的,社会干预以求善为取向,如果社会能尊重大学求真的品性,不用功利标准来衡量大学的学术,大学也不以真理来苛求社会,那么大学与社会是可以做到“同不妨异、异不害同”的。

只有政治民主才能确保学术自由。虽然在没有民主的专制时代也有学术自由的存在,但此时的学术自由仅以特权的形式出现。既然是特权,那么随时都可能被再次剥夺。只有民主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可靠地保证学术自由。因为在民主社会,学术自由是一项普遍的权利,事实上没有政治民主,社会干预就会大行其道。因此,政治民主是学术自由实现的环境。

并且,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曾经长期有效的实行过,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我们在当前大学制度的改革中,不仅需要前瞻,而且需要回顾和重温。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

[2]杨移贻.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

育.2011年第2期

[3]周清明.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

[4]孙和义.克服行政化倾向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1月

[5]张德祥.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6]李德顺.宽容的价值[J].开放时代,1996,(1)

[7]马廷奇.现代大学制度:理念支撑与实践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6期

[8]王洪才.现代大学制度:世纪的话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第9卷第2期

[9]袁洪志.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与重构.[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11月.第24卷第6期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知识讲解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 伴随着最早的现代大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应运而生,传播 并影响至今,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未曾停止。从清末“西学东渐” 之初到 21 世纪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并积极从 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大学制度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推动着办学理念更 新和大学治理创新。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冲击影响和逐步融入中国高 等教育的过程,是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先进思想和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相互碰撞、批判吸收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现代大学制度演变 (一)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发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方式的影 响下,中世纪大学内部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带有明显的制度性。中世纪 大学周旋于“皇权”与“王权” 之间,从教皇和国王处获得特许,享 有广泛自主权,成为自由研究学问的场所,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学科教学以及学位等级等一系列制度,较为深刻地反映 了大学作为学术研究、知识传播、探寻真理这一独特社会场所的内涵本 质和运行规则,为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传承,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19 世纪中叶,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德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柏林大 学“确立了彪炳世界高等教育史册的‘大学理念’——大学自治、学术 自由、教授治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①,不仅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进一步扩展大学职能。正是柏林大学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适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 高等教育的呼唤,因而崛起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并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 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大学制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共振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 1898 年成立的京 师大学堂,沿袭了日本东京大学的办学模式。“五四”运动后,中国逐 步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美,中国大学方才追求建立具有自治权和学术 精神的现代大学,推动了西方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扎根和中国现代大学 制度的生发。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未公开发表的《不肯再 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中,提出没有办学自主权、没有学术自由就不任校 长的鲜明观点。胡适则在他著名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中提出 要建立“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②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制

学校现代制度建设

德州新星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变革是寻求变化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这要求我们做到完善决策机制,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提高管理实效,前移管理阵地;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发挥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几年来从全面提升学校竞争能力入手,创新学校管理,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从而使学校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构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现代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现代育人模式为保证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教育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学制度系统,以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为此,我们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新的系统设计。 (1)创新办学理念。一是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二是德育理念。我们的德育理念是:做有根基的

中国人。德育理念明确了德育的模式思路和特色。三是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奇迹,用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我们力图引导教师超越传统,实施科研兴教,科技兴教。四是学习理念:用生命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激发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追求一流发展,从而拥有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2)创新培养目标。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六大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作好四个准备。即:升学的准备,就业的准备,成功人生的准备,走向社会的准备。 (3)创建民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教学模式。达到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着力以知识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继承学习的同时学会自主式学习、发展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二、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汇报.doc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汇报 篇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白峰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2014年4月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紧紧抓住此次契机,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根基的现代人”的现代化办学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我校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二、总体目标 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2.现代学校民主制度建设 学校的民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民主治校,即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3.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坚持校务公开,正是为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以分管副校长为责任人,以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管理的基本职责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安全检查活动,要求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忽略一个隐患。全面揭示和发现我们学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 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具体规定,是保障大学现实运行和战略、规划发展的重要规定。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大学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是大学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目前在教育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确切和公认的定义。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别敦荣提出“今天之所以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制度,不是20世纪的美国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我国大学制度,而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潘一山等提出“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的一种管理制度。”别敦荣、潘一山等学者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理念的载体,是规范大学运行的规范和原则,是符合中国

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运行与治理的规则体系的总和。 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应当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自身的使命。二是开放性。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互动、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从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三是人文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人性与人的发展,严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卓越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质量,更加关注效率,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用优异的人才、创新的科学成就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的主体性要求在大学内部要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开放性和人文性则要体现为学术管理上的“无为而治”;卓越性则要求把“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摆在高校发展战略的首要位

xx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令川学校党小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管理优势,走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管理特色。 一、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校,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学观,从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1、完善了目标机制。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计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凸显特色,形成系列计划管理体系。 2、完善了管理机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明确了学区成员岗位职责和学校岗位职责,形成了党政职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合理,职责分明,各部门间配合协调,工作有序。 3、完善了制约机制。我们修订并完善了《令川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包括教师管理制度、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杨河初中安全工作制度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真

正使制度能落实到工作中去,并取得好的成效。 4、完善了竞争机制。我们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制定了《令川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等制度。 形成了班子和教师考评体系,使教师的考评达到民主化、规范化的要求,真正形成了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5、完善了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经过不断地完善,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鼓励师生争创一流。 二、坚持教代会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大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几年来,我们在发挥学校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职能作用。学校定期召开教职员大会,教职员(代表)大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民主讨论学校规划、改革方案,监督学校各级干部,民主评议干部,充分调动教职员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校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工作章程,认真行使职权,维护教工合法权利;支持校长依法行政,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配合党组织加强教职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策略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 策略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线索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治理线索 通过对陕西1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关于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党委与行政、行政与学术的权责界限不够清晰;个别高校党政决策机构人员重叠过多;书记和校长的职权运作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交错较多;少数高校领导在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大局、推进改革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可见,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党委书记和校长互相尊重,分清职责,共同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在我国大学治理组织机构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存在不平衡及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小”。学术权力的主体———教授及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学者及学术组织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有限,学者及学术组织的权力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授作为大学的办学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上的领导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代替。[4]在陕西高校的实地

调研中,关乎学校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相当部分的高校是由非学 术人员讨论通过;而教师考核与聘任等,也多是由非学术人员制定,教授治学的力度仍需不断加强。完善大学民主管理需要强化学术的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确保专家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和学科委员会制度,使学术权力发挥更加合适、准确、高效。调研显示,陕西一些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中行政人员数量偏多,学术事务被间接行政化,我们应减少学校行政对学者和学术事务的干扰,对学术与行政进行合理分权,防止行政挤压学术生存的空间。同时,完善大学的民主管理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 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落到实处。然而调研表明,陕西省部分高校在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决策中,为广大干部师生、基层院系提供的民主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方式不够多样,因此学校的民主管理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外部治理线索 现代大学制度在重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需要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如何促进大学组织的高度社会化,使大学与社会 之间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二是如何解决好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直接服务社会的冲突,确保大学的健康发展。[5]一方面,大学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大学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责任,要面向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让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学校也有必要倾听他们对学校 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高效办学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确保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5849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

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放权现代学校制度社会参与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加强章程建设对时代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在下步工作中,要从发挥章程的统领和推动高校改革作用等方面予以加强。 标签: 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6e18439714.html,ki.16723198.2016.10.064 章程是一个组织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大学制度必以章程为载体并作为运行的根本依据。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要么是没有章程,要么是仅仅作为摆设。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1 新形势下加强章程建设的意义 1.1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办学自主权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主要难点。高校此次目标制定章程不是简单贯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志,而是要借此赋予现代大学制度内容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而高校治理体系涉及到政府、社会和高校内部等各方面关系的明确定位和调整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 1.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突显规则约定和法治意识 从程序上,章程要按相应的民主程序产生。在内容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思路、措施都须在章程中施以规则化表达。有利于牢固树立以规则为先的守法意识,进而从制度上减少大学发展中人为造成的不稳定和折腾,甚至倒退,进而切实推动高校的管理和运转向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转变。 1.3 强化章程严肃性,突出开放式监督 从行为的性质比较来看,现在的大学章程制定和颁布不再是高校的内部行为,而是要由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做出批复、核准,然后公开公布,有点类似于政府条例的特征,更加体现了大学章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严肃性。为此,依据生效章程,高校内外都可以对高校的办学活动进行不同范围与程度的监督。

建设现代学校章程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一、与时俱进,推进学校科学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为此我校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坚持“人本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 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坚持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的原则,“管”、“理”并举。首先,克服偏见,对所有的教师一视同仁,不用固定的眼光看人,遇事经常换位思考,心胸宽广,宽容大度。其次,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不仅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更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环节,从每一个细节抓制度、抓管理、抓落实,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落实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职责,逐项明确任务,实行一层对一层负责,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教育督导、安全督导。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撰写心得体会,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并制定学

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 3.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制订《学校章程》,完善了各项制度,出台了各项工作考核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作风民主。学校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通过教代会议事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岗位聘任、财务收支、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和校园网设置校务公开栏信息公告栏,制定了校务公开工作制度,规范了校务公开程序,对学校财务、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发挥少先队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学校领导组织、参与家长会、家访工作,与家长、群众建立沟通平台,听取家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校务公开工作,开通校长信箱、设立校领导接待日,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2016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XX年中小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学区党发[2014]50号 **学区XX年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体局“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的通知”要求,**学区认真开展了制度的清查、梳理、废改立工作。对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废改立”处理;本次清查制度322项,制度废除42项,修改完善33项,建立20项。 一、以全面梳理清查为切入点,明确废改立标准 随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风清气正、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的推进和学生营养计划等工作的开展,**学区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管好人。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了目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工作滞后等制学区发展的一些问题,对原有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梳理。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基本点,落实废改立任务 (1)对内容陈旧、操作性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有规章制度予以废止。比如,《甲型H1N1值班及零报告制度》。 (2)对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作用发挥不好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如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及

卫生管理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进行了修订。 (3)对现实工作需要而尚未建立规章制度的,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建立起新的制度。比如,《“书香校园”活动规章制度》、《托餐点制度》。XX年,“书香校园”活动正大力推进, 各校也没有现成的制度保障活动效果;学生营养计划,也是新事物,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才能保证实效。因此,我们在充分调查、讨论过后予以完善。 三、以推进日常工作为着眼点,确保服务好师生 1、为建立健全合理、规范、全面的制度体系,结合废改立工作,我们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教育教学不力、学生成绩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我们梳理了各岗位职责,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效率。 2、借此“废改立”工作之机,我们汇编了《**学区师生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学区全部工作范围,涉及校园安全、卫生、食堂、教育教学、考核等,把和面向师生服务内容的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办理程序、联系电话等全部予以公布,形成制度化的手册方式,方便师生使用。 四、以科学论证为落脚点,确保内容合理程序规范 在“立”时,因工作面广,需学区多部门参与。如我们在制定《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时,就牵涉到各校德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 一、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概述 大学制度一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所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等。袁贵仁部长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层面,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制定学校章程;其次,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并有相互的制约;再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市场、学术、政府这三种力量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协调其相互作用,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中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核心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特征是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为了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多样化、资源配置社会化、教育活动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科学配置与整合,外部又受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的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呼唤重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与高等学校内部的力量形成互动,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变迁 1、起步较早、最有成效的内部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人 古人云:“因才施教”。那么当我们讨论大学制度的合适与否时,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这些制度的遵守者——当代大学生呢? 当今时代,以应试教育为尺度选拔人才进入大学深造。诚然,就目前中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才是当前最切合中国国情的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很显然的(尽管我们对此束手无策)。 如是乎,一群本可以逍遥自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年就背负起事关自己“远大前程”的重担,抛弃了兴趣爱好,被迫全身心投入了知识的海洋。尽管说提倡素质教育,但终究是一纸空文而已,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双方面抵制。 我很喜欢吃牛肉拉面,但让我一日三餐地吃,吃上一周,我也腻了。可这些青少年面对数理化等科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着,仅中学阶段就学了313周,哪怕开始时有的一丝兴趣也早就给反反复复的习题抹去了。更何况与网络游戏等事物相比,学习要枯燥的多。在学校家长的双重压迫下,在自己内心叛逆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人走上了极端,成为无业游民,反过来引诱在校的学生。一部分人合理或不完全合理的调配了时间,终于迈进了梦想的国度——大学。 然而,对这些即将进入大学的一部分人而言,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摆脱了父母天罗地网式的束缚,他们好似脱了笼的鸟一般,再无拘束,因此在一接触到社会花红酒绿的冰山一角后,也就极有可能会辜负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而走上了纸醉金迷的不归路。但同时,这也是考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与眼光的时候了,真正有自制力、眼光长远的大学生是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监督者与管理者,学校又应当制订怎样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引导大学生回归大学生活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并促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呢?究竟是传统的严格管理有效,还是当今流行的“宽松式”管理更能成功呢? 势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在思考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时,是否应该先认清当今时代的社会形势呢?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的空虚也暴露了出来。由于社会法制的不健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 年3 月根据讷教发〔2016〕8 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是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回归教学本质,为学校注入新动力。为稳步有序地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 俱增的讷河名校。 二、主要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政校关系和学校

自主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力争用2—3 年时间在现代学校制 度建设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具体目标 1.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 2.师资队伍现代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向现代化迈进,按《黑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齐装备,加大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投入,达到高规格、现代化。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理念超前, 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两支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及构建设想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操作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体系性。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篇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字体大小:大中小杨先生发表于 2008-08-05 19:50评论1条阅读1085次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发表近6年,现在是该明确回答怎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时候了。如果再不从理论上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对此,教育部明确要求通过“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并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 二、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意义 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和实验,对于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尽快形成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加快我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安全、质量、服务、品牌”为教育发展主题,坚持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发展内涵,立足本校实际,深化学校全方位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学校在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体系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保持学校持续、稳定的高位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长:刘永业 副组长:姚雄辉黄煜钊钟建峰李群第 成员:叶黄金赖燕芳李丽明吴国兴谢小毛 胡艳玲李路年 三、目标任务 1、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以让龙华学子成才,让家长放心为教育的目标。 2、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学历达标。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 学校办学条件按标准建设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学校完善多媒体教室、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6、教育水平现代化 形成龙华学校独有的科学高效的办学特色,力争使龙华学校成为一所农村一流学校。 四、创建要求 1、各室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创建现代化制度处室。学校将把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处室工作的重要依据。 2、学校重点工作就是创建现代化管理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在此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共创美好未来。 3、学校要立足于丰富学校发展内涵,着力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提高学校设施的格次。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许多不被人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其中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何为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关于制度的解释有很多,包括体制层面、体系层面、规程层面、规则层面等。我倾向把制度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社会整体或者某一方面的体制,以及要求成员共同遵循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基于这样一种对制度的理解,大学制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大学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大学体制、法规和内部规程的一个总称。这是一个初步的看法。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观点至少有6种。1 第一种观点:德国柏林大学制度可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模式。 第二种观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多元型大学制度”。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相应多元型大学制度。 第三种观点: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第四种观点: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我们现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改革中处理好举办者、办学者以及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等这样一些层面上建立大学制度。 第五种观点: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第六种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制度。认为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上述六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张德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大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克拉克在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基本的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实质和核心。这个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是高深的知识。什么是高深的知识?高深的知识具有4个特性,即:专业性、自主性、积累性和无限发展性。把握这4个特性,对大学地理解会更深刻。大学是围绕高深知识来进行活动的。这种活动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保存;二是高深知识的传播;三是高深知识的发现;四是高深知识的应用。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加工厂。这种保存、传播、发现、应用和大学的职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大学的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播,科研是知识的发现,服务是知识的应用。大学的这些基本活动,应该有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的制度的建立,也是保障大学基本活动能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湖南农业大学依法治校特色工作汇报 (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以承担湖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完善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相继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全国农林院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作专题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教育部举办的《高教领导参考》、湖南省委举办的《决策参考》、长沙晚报、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几十多所高校到校考察交流。 一、以制订学校章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逐步构建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夯实了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 一是抓好章程的制订工作。我校从二〇一〇年二月开始,就启动了《章程》的制定工作,历经考察调研、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于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章程》追求学术本位和学术自由,彰显大学精神,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总

结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界定了学校与举办者以及学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学校功能与组织结构,确立了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分级负责、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师生的基本权利及其保障办法。同时,规定了学校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当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最终由集体讨论决定。设计了“章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章程实施、解释、修订的具体工作。 二是抓好章程的学习宣传。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从而为推动章程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学校将2012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为依据,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构建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成龙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目前,我校已有22个基本制度和76个具体制度的“废、改、立”已经初步完成。 四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度设计中都应该有执行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权及其行使的主体、范围、程序和规则,明确监督权及其行使的主体和方式,并对违反制度如何处理制订专门的条文。对于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制度,要求以人为本,设计申诉、救济、仲裁等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学校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