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

1英语教学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1.1整合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甄选自国外优秀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值得学习,且每一篇都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饱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和背景进行整合与分析,找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拓宽渠道。以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课文内容大多涉及社会焦点问题、成功之道以及教育、文化、工作、情感等内容,这些课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有效利用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成功之道题材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可以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并努力内化成自己应有的能力。总之,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1.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靠说教来实现,而是要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有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和

愉快的感受,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获得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同时教师要变自己的“教”为“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分工协作,在小组之间学会竞争与反思,并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品评权威,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1.3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语言教学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在指导学生驾驭这门语言时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及社会焦点问题,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合理整合,在予人文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得心应手。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变成自己的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尊重生命、关心病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务工作者。

2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仅是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

养培养贯穿始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疗事业。

名人名言之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效叠加,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考验着公共治理者,同时考验着医务工作者。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其宗旨就是弘扬和彰显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向大众宣传医学,让大众理解医学。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作为一名守护人类健康、承担救死扶伤职责的准医生,更应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医学院校的“时效性教学”使医学生脱离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轨道,片面强调所谓的“专业型人才”,使得全面发展变成了智育的片面发展,导致医学院校中相当部分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没有追求的目标,缺乏前进的动力。2004 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比例,中国为7.54%,而美国为20%,德国为26%。2012 年《柳叶刀》发布的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医学人文占1%,历史人文占 4%,加起来只有5%,由此看出,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十分薄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提出,医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医学知识、病人照护、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以执业系统为基础的实践共6项,其中3项均与医学人文有关。 (二)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 医学教育任务繁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使得医学生在学校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鲜有时间、有兴趣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医学院校大多单科办学,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不浓,医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文、史、哲等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高尚的医德也知之甚少。 (三)道德观念淡化,价值观功利化 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学业周期长,学习压力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如果缺少人文科学的引导和缓冲,学生容易产生失落、迷茫情绪。有的学生奉行享乐主义;个别学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医学教育观念现代转变 完善审美教育理念,审美教育不是一般 的知识教育、艺术教育或技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必须贯穿如下理念:第一,审美 教育要有知识的底蕴。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过程中,不唯理论,但要传授相关的审美知识。第二,审美教育要有素质的内涵 要从关系到提高整个民族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质的高度来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针对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要在全球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通过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意趣和表达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 懂得欣赏美,富有想象力、审美力和创美力,他们的审美就不再会只满足于娱乐层面,而会成为高雅艺术审美的主体,而且他们在高雅艺术审美中的审美经验又将反过来影响并提升娱乐审美的整体水平

利用医学美育, 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 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 对于当代医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挖掘, 都会起 到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 可以培养医学生健全的医学审美观, 并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渗透协调作用。医学美育已经成为弘扬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协调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成为知识经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文医学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医学所创造的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和仁爱之美的价 值日益凸显。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引入审美情感教育, 是实现医学道德与医学审美统一的有效途径。当代社会不仅呼唤道德人格而且呼唤审美人格, 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较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使命, 使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 医学生的未来医学实践之中, 使之在提升医学伦理境界的同时提升 审美境界。医学生对疾病的医学伦理与审美认识、专业知识和技艺, 乃至医学技术美在疾病的诊疗、发展、恢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实施医学生伦理审美素养提高的教育, 不断提高医学生伦 理审美素养, 对完善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素养十分重要。 医学院校是培养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 因此, 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 应强化审美教育意识,加强对医学生的 德育和美育教育, 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审 美能力和鉴别真、善、美的能力, 从而达到美化自身、塑造完美人格和提升自我人文素质的目的。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年第35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专业的 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即 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提高人文素养无疑更有着深刻 的意义。1人文素养的含义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练就严密的灵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1]。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 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 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2]。人文属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医学的 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共同存在于医学活动之中。医学从诞生的那 一刻起,就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大医 精诚”的道德观,纵观古今凡成大医者,无不具有“妙手回春”的高超技 艺与“济世救人”的博大胸怀。在西方,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代医 学家同样认识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并把医生的人文修养作为重要素 质之一。古罗马医学家盖仑更是认为“最好的医生应当是将哲学和多 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医学的人”。2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工 科专业、理科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渗透了人文教育的 内容。然而,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不适应高等教育 改革的大趋势。由于医学科学博大精深,这就使得医科学生必须把大 量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而偏废人文精神的培育,这一点,在 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尤其突出。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的 课程都是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这导致了我国医学 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 根据对西北某综合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162名学生人文素养认 识的调查显示,认为人文素养对以后的发展有益,但不知道怎么提高 的同学占到调查总数的60.8%;3.3%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毫不重要, 调查对象对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知晓度很低,真正了解医学 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者仅占到3.3%和1.3%[3]。 结合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以下几个特征:(1) 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素养匮乏。按照目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大部分医 学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 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 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 高尚的医德知之甚少。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 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 42.2%[4]。(2)道德观念淡化、功利主义至上。尽管在高等院校,已高等 重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医学生品德有所提升,但在社会不良风气以 及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观念、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 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5]。以上调查就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 的现象。(3)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 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由于医学生缺乏必要人文教育,使一些医学生 在走入社会或工作岗位时,缺乏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正 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 率与公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 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80%,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6]。3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3.1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由于医学教育课程负担过重,造成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类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校,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表现出人文功底过弱,甚至写简单文章时文辞不通、滥用错别字等现象。3.2缺乏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即将从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职业的医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感和责任感,但现在一些医学生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功利主义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对社会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甚至对健康和生命极端不负责任。3.3心理素质欠佳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医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心理素质下降。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偏执等。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医学生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表现出较差的抗压性,产生心理障碍或疾患,甚至导致行凶或自杀的严重行为。4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写道:“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探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4.1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人文社科知识不仅可以扩充医学生的知识范围,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品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并列(下转第718页) 浅议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李佳莉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云南楚雄675005) 【摘要】通过描述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不足。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含义、现状和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现状;途径 Discussion on the T ultivation of H umanistic Q uality of M edical S tudents L I Jia-li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Chuxiong Yunnan,675005) 【Abstrac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pointed 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deficiency.This article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mean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istic;Literacy;Approach ○高校讲坛○702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目的:培养新世纪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方法:加强和改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果:医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许多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观点,本文就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意义等谈几点看法。 1当代医学生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包括3个层次(生理、心理和精神),6个方面(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本身是整体的,多方面的,内在的故有综合素质一说,而人文素质是指人身体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使得人类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崇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育的“科学至上”思想甚为流行。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身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全球性的“人文危机”,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高尚医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赢得服务者的信任。 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尽然趋势医学即是人学\人文\人道是医学世界的基本特征。医学模式目前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加强从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解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这势必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全面地改革,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的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患者之中。我国的医院技术装备和医疗水平与外国相差并不大,其主要差距就在于人文关怀与人性沟通上,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生”而不是“医匠”,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3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加强是由于教育制度的缺陷我国的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主攻数\理\化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造成了生源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入学后更加局限在重视繁重的医学专业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医学主普遍人文素质薄弱,很多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学常识。 2人文素质教育和内涵及意义 2.1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医学全面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类文化的熏陶下,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确地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调动

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的转变以及医患关系的日渐紧张,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养要求,医学不仅要探寻人机体病变的生物学原因,而且要对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因此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医学生人文素养主要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和医学人文精神修养。具体指人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知识,及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化为人的身心所特有的思想、修养、品格和气质。 到目前为止,各个医学院校及相关学者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高尚的医德年级医学生1-5名599黄学勇对河南医科大学例如,知之甚少。.

的人文知识测试,成绩在70分以下的占63%以上,显示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为缺乏,医学生知识结构失衡。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42.2%。 2.道德观念淡化、价值观功利化及现实化。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提升,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医学生中道德观念淡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的。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上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 3.综合能力水平欠佳。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由于淡化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使一些医学生缺乏走向社会或工作岗位的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独立正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文字表达能力差者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 医学职业教育的终极归宿在于促进医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医疗工作中优质的体现出来。由于医疗工作者职业素养缺失引发了部分医患不和谐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危及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该文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培育策略。 标签:医学职业素养;医学职业教育;多项式生命;培育策略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 t an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life,so as to reflect the high quality in medical work. Due to the lack of occupational literacy of medical workers,some doctors and patients are not harmonious,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if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occupational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o propose positiv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 [Key words] Medical professional literacy;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Polynomial life;Cultivation strategy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印发了《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成为了新时期医学职业教育的重点。《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强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连续 三年教育部对同一任务进行了部署,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的终极竞争力即职业素养。 随着国家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和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医患间负性事件的增多,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能应用娴熟先进的职业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在高尚的职业道德引领下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并在美好的职业意识驱使下伴随优秀的职业行为,具有医学专业精神[1],即具有卓越的医学职业素养的学生。 1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 1.1 制度建立临时化,缺失规范的管理 医学职业素养培育既然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应该实现制度的常态化而非临时化。教育部2015年6号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高低深度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前景。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其教育现状分析,找到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为相关领域研究和教育实施提供参考。 标签: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宗旨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道德素质。[1]其主要包括工作生涯规划、专业能力建设、身心健康培养等。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非常重要,其能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就业趋势。 据调查显示,目前62%的教学者对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重视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程度评价是“一般”,评价为“较为重视”的为18%,评价为“非常重视”的为9%,评价为“不重视”的为11%。由此可见,如今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不足。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不重视,经费投入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与宗旨有了极大的变化,这对传统教育目标及理念是一个挑战。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教育部门及高职院校并未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针对此方面的教学制订相关教学目标和方案。且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投资少,缺乏经济支持,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素质教育。 2.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对职业道德的了解 高职高专的医学生正处于职业规划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医学生有着极高的理想,且应精力充沛,有较高的职业能力。[2]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受到学识、职业经验、自身了解程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职业理想的规划较为模糊。 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低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仍旧留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不同高职院校的10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教师提出医学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为专业知识能力,而并未提及事业心、责任感、道德素养等。这一现象对医学生就业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 1英语教学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1.1整合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甄选自国外优秀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值得学习,且每一篇都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饱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和背景进行整合与分析,找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拓宽渠道。以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课文内容大多涉及社会焦点问题、成功之道以及教育、文化、工作、情感等内容,这些课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有效利用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成功之道题材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可以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并努力内化成自己应有的能力。总之,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1.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靠说教来实现,而是要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有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和

愉快的感受,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获得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同时教师要变自己的“教”为“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分工协作,在小组之间学会竞争与反思,并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品评权威,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1.3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语言教学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在指导学生驾驭这门语言时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及社会焦点问题,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合理整合,在予人文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得心应手。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变成自己的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尊重生命、关心病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务工作者。 2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仅是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

最新继续医学教育职业素养题目

2014职业素养考试 一共100道题,每页100道题 单选类型试题: ?1)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从医生职业成长过程的哪一阶段开始进行医疗差错的认知教育: ? A. 成为医学生就开始 ? B. 成为住院医就开始 ? C. 成为主治医就开始 ? D. 成为主任医才开始 ?2) 医学人文学是人文学科对卫生保健领域关于人的主要哪方面的一系列终极问题的探究: ? A. 本质与特性 ? B. 意义与价值 ? C. A、B都是 ? D. A、B都不是 ?3)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的叙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 强调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善 ? B. 在尊重病人个人意见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到病人家属的意见 ? C. 若告知病人实情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不利的话,医生不告知病人实情在伦理学上是不能被接受的 ?4) 发现患者的检查项目不符合医学常规时,医技人员应: ? A. 按照常规调整查项目

? B. 及时与医师沟通 ?5) 实践艺术家体现了: ? A. 对不确定性情况的宽容 ? B. 对特殊情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C. 对价值冲突情况的反省 ? D. 以上都正确 ?6) 本课作者认为,医生的困惑现象包括: ? A. 医患不信任增加 ? B. 医患不理解增加 ? C. 医患冲突增加 ? D. 以上均是 ?7) 关于新人文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现实困惑的挑战、反叛 ? B. 新人文主义是新启蒙运动 ? C. 新人文主义反抗现代主义 ? D. 新人文主义主要强调人道主义 ?8) 关于干预生命的必然后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社会秩序、人伦关系的错乱,生物谱系错乱 ? B. 神圣感、敬畏感的消失,宗教与信仰体系的毁灭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优秀医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文章摘要】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他们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医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才 【中国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B64 【文章后源】医学美容教育网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他们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医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具有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自觉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 医学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塑造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医学生今后的职业道德面貌,也是衡量其能否赢得患者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标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医 1/4页 学生要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誓言,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举止文明、热情大方、言谈得体、富有同情心、尊重和关心患者,并能够自觉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三、扎实的专业知识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医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这就要求医学生珍惜宝贵的在校时间,付出百倍的努力,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既是对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医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良好的身心素质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生未来的职责和使命,这一职责和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塑造应当符合当前社会准则和未来职业的要求。对于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强的耐力,更要具有平易近人的个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承受挫折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2/4页 五、较好的人文素养 医学是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科学与技术,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人的健康与疾病不只是自然科学所能认识和解决,必然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从而医学就具有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同时,医生的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团队工作,必须学会和善于与人合作。因此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还必须具有广博、丰富的人文知识。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尽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不仅是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而且也

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文章

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 人文素养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行为处事的方式,它犹如木桶中短板决定了个人的发展空间。人文素养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医德医风的建立和医生的奉献服务精神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希波克拉底语中所讲“医生有二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医生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笑容、一句耐心的解答,都能够给患者带来无限的温暖。有效的医患沟通是解决现在社会中突出的医患关系紧张的良方,而医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却成为制约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所以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的解决之道就在于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人文素养提升活动,激发学生重视人文素养提升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开展提升活动的行为习惯,构建学校、学院、学生三位一体人文素养提升模式。人文素养提升活动旨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调研学生需求,设计适应不同研究对象的各类学生活动,如为新生推荐文史哲艺四个学科的医学生人文书目,医患情景模拟活动,各个年级根据班级特色召开不同形式的读书讨论会,邀请校内外人文方面的专家举行讲座,制作“读书记录卡”等,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渠道和平台。 本项目以高校医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围绕提升模式前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构成提升模式各个环节、模式运行中优点和不足、提升模式实施后的成效、有推广意义的提升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及时的反馈、不断的修正、再次尝试和总结。本项

目在效果反馈环节中设计了多个对比,如开展和未开展人文素养提升方案的院系间的横向对比,因学识和年龄限制导致研究对象内部的对比——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对象自身在接受人文素养提升前后的纵向对比,研究对象接受人文素养提升时间长短的导致人文素养情况的对比,不同的提升方案间的对比等。力争用问卷调研、座谈、个体访问等形式收集全面、客观的信息。并且通过走访等形式向其他高校学习经验,完善本校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案,以便将其进一步推广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学生。 本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打破医学生培养以技能为核心,忽视医学生人文素培训的传统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首先项目中结合研究对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设计出匹配度高、可操作性强的提升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不断修正和再实践,力争形成系统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实现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后本项目希望能够促进医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其自觉自发地开始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活动,并且将人文素养提升视为终身活动一直坚持下去。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主要成效及经验 本项目从2010年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有三个多年头,主要选取高校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经过调研后开展一系列满足学生需要、针对性较强的提升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和受益。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项。 1.针对新生推荐医学生人文书目,制作“读书记录卡”。 从2010年开始实施为医学生推荐人文书目活动。联系文学、历史、哲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作用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作用研究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在培育医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培育,而且要加强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不但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工作幸福感,而且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标签:职业生涯;隐性职业素养;作用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people’s demand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have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personnel have also continuously increased.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nurturing medical students,not onl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explicit professional literacy training,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idde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hidden occupational literacy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and work well-being of medical personnel,but also help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harmony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Occupation career;Implicit professionalism;Role research 據悉,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名医学毕业生。他们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是否未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决定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和社会的稳定度。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来看,医生的职业素养也愈发重要。据《中国医师职业状况白皮书》中201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现从事医务工作人员中,59.79%的人都遭受过语言暴力,13.07%的人受到过身体伤害,仅27.14%的人遭遇过暴力事件。近些年,暴力伤医、暴力袭医甚至暴力杀医的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些现状,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成为调解医患矛盾的根本着手。医学生是未来医生队伍的主力军,从此,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应该从医学生抓起。 1 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医学生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主要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外在的、直观的;隐性职业素养是指医学职业道德、医学职业理念、医学职业精神、医学职业态度、医学职业思维等素养,虽然是内隐的、非直观的,但是却决定、支撑着显性医学职业素养[1]。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方面的基本素质[2]。

“三早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11卷 第25期79“三早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临床医学教育是由多学科组成,研究肿瘤的临床肿瘤学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早教育”对医学生健全性格的形成、良好学风的培养、严格规范的树立、科学方法的掌握、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作用。“三早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核评价不科学、师资队伍薄弱问题。开展将“三早教育”与“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尝试,能够为各医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三早教育;临床肿瘤学;职业素质;人文精神;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9)25-0079-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9.25.031 “Three-Early Education” was Applied in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 YANG Qingshan1 LIU Yuanyuan2 WANG Xiaofei3 1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 China; 3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onc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tumors. "Three-early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 good style of study, forming a sound personality, mastering scientific methods, establishing strict norms, and refining noble sentiment. "Three-early education" is the need of changing medical model, the need of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here are problems of backward teaching ideas,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obsolete teaching methods, un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nd weak teaching staff 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clinical oncology".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three-early education" and "clinical oncology" is an effective attempt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vigor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edical disciplines. [Keywords] three-early education; clinical oncology; professional quality; humanistic spirit;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 杨青山1 刘媛媛2 王小飞3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FF04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JG18DB163)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8A-N01019) 作者单位:1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辽宁 锦州 121001; 2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1; 3 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1 通信作者:刘媛媛 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空气、环境污染等因素,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1]。临床肿瘤学是将人类所患的肿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重点研究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目前,以“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为内容的“三早教育”是医学院校探索实施的专业教育实施计划,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对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2]。本文围绕“临床肿瘤学”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要求,探索实施“三早教育”的有效活动内容和方式,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各医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1 医学院校开展”三早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三早教育”是转变医学模式的需要 医学模式在现代已经发生了改变,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落后,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院校的临床医生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工作能力,最重要具备综合素质,使知识、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真正能够实现素质、能力、知识三者协调发展。为全面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教学质量,教育部出台颁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3],文件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既面临着机遇,更遇到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按照新的医学教育标准,从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教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 1.2 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当前,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还被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因为其便于医学生对各类医学学科知识的把握,是医学生最常见和最方便接受的一种模式。可是,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生数量的扩大,医学生参加的各类学习实践机会日益减少, 只有在第三学年临床见习时方能接触到临床,导致对医疗管理的流程知之甚少, 对临床病种、典型病例的接触不多, 不了解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