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 案例分析

计量 案例分析
计量 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

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收入(X)的散点图,如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所以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为如

下线性模型:

三、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随机扰动项i u满足古典假定,可以用OLS法估计其参数。运用计算机软件EViews作计量经济分析十分方便。

利用EViews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步骤如下:

1、建立工作文件

首先,双击EViews图标,进入EViews主页。在菜单一次点击File\New\Workfile,出现对话框“Workfile Range”。在“Workfile frequency”中选择数据频率:

Annual (年度) Weekly ( 周数据 )

Quartrly (季度) Daily (5 day week ) ( 每周5天日数据 )

Semi Annual (半年) Daily (7 day week ) ( 每周7天日数据 )

Monthly (月度) Undated or irreqular (未注明日期或不规则的)

在本例中是截面数据,选择“Undated or irreqular”。并在“Start date”中输入开始时间或顺序号,如“1”在“end date”中输入最后时间或顺序号,如“31”点击“ok”出现“Workfile UNTITLED”工作框。其中已有变量:“c”—截距项“resid”—剩余项。

在“Objects”菜单中点击“New Objects”,在“New Obje cts”对话框中选“Group”,并在“Name for Objects”上定义文件名,点击“OK”出现数据编辑窗口。

若要将工作文件存盘,点击窗口上方“Save”,在“SaveAs”对话框中给定路径和文件名,再点击“ok”,文件即被保存。

2、输入数据

在数据编辑窗口中,首先按上行键“↑”,这时对应的“obs”字样的

空格会自动上跳,在对应列的第二个“obs”有边框的空格键入变量名,如“Y ”,再按下行键“↓”,对因变量名下的列出现“NA ”字样,即可依顺序输入响应的数据。其他变量的数据也可用类似方法输入。

也可以在EViews 命令框直接键入“data X Y ”(一元时) 或 “data Y

1X 2X … ”(多元时),回车出现“Group”窗口数据编辑框,在对应的Y 、

X 下输入数据。

若要对数据存盘,点击 “fire/Save As”,出现“Save As ”对话框,在“Drives ”点所要存的盘,在“Directories ”点存入的路径(文件名),在“Fire Name ”对所存文件命名,或点已存的文件名,再点“ok ”。

若要读取已存盘数据,点击“fire/Open”,在对话框的“Drives”点所存的磁盘名,在“Directories”点文件路径,在“Fire Name”点文件名,点击“ok”即可。

3、估计参数

方法一:在EViews 主页界面点击“Quick ”菜单,点击“Estimate Equation ”,出现“Equation specification ”对话框,选OLS 估计,即选击“Least Squares”,键入“Y C X ”,点“ok ”或按回车,即出现如表那样的回归结果。

在本例中,参数估计的结果为: () t=

2

0.935685r F= df=29

方法二:在EViews 命令框中直接键入“LS Y C X ”,按回车,即出现回归结果。

若要显示回归结果的图形,在“Equation ”框中,点击“Resids ”,即出现剩余项(Residual )、实际值(Actual )、拟合值(Fitted )的图形,如图所示。

四、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

20.758511β=,说明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每相差1元,可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相差元。这与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的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用EViews 得出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同时,已经给出了用于模型检验的相关数据。

拟合优度的度量:由表中可以看出,本例中可决系数为,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对回归系数的t 检验:针对01:0H β=和02:0H β=,由表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

1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

1()287.2649SE β=,

^

1()0.982520t β=;^

2β的标准误差和t 值分别为:^

2()0.036928SE β=,^2()20.54026t β=。取0.05α=,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231229n -=-=的临

界值0.025(29) 2.045t =。因为^

10.025()0.982520(29) 2.045t t β=<=,所以不能拒绝

01:0H β=;因为^

20.025()20.54026(29) 2.045t t β=>=,所以应拒绝02:0H β=。

这表明,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年消费支出有显着影响。 五、回归预测

由表中可看出,2002年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除了西藏外均在8000以下,人均消费支出也都在7000元以下。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如果西部地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第一步争取达到1000美元(按现有汇率即人民币8270元),第二步再争取达到1500美元(即人民币12405元),利用所估计的模型可预测这时城市居民可能达到的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可以注意到,这里的预测是利用截面数据模型对被解

释变量在不同空间状况的空间预测。

用EViews 作回归预测,首先在“Workfile ”窗口点击“Range ”,出现“Change Workfile Range ”窗口,将“End data”由“31”改为“33”,点“OK ”,将“Workfile ”中的“Range ”扩展为1—33。在“Workfile ”窗口点击“sampl”,将“sampl”窗口中的“1 31”改为“1 33”,点“OK ”,将样本区也改为1—33。

为了输入18270f X =,212405f X =在EViews 命令框键入data x /回车, 在X 数据表中的“32”位置输入“8270”,在“33”的位置输入“12405”,将数据表最小化。

然后在“E quation ”框中,点击“Forecast ”,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Forecast name ”(预测值序列名)键入“f Y ”, 回车即得到模型估计值及标准误差的图形。双击“Workfile ”窗口中出现的“Yf ”,在“Yf ”数据表中的“32”位置出现预测值16555.132f Y =,在“33”位置出现

29691.577

f Y =。这是当18270f X =和212405f X =时人均消费支出的点预测

值。

为了作区间预测,在X 和Y 的数据表中,点击“View”选“Descriptive Stats\Cmmon Sample”,则得到X 和Y 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表 根据表的数据可计算:

取0.05α=,f Y 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18270

f X =时

6555.13 2.045413.1593?m

212405

f X =时

9691.58 2.045413.1593?m 即是说,当18270f X =元时,1f Y 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元。当212405f X =元时,2f Y 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元。

f

Y 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18270

f X =时

6555.13 2.045413.1593?m

212405

f X =时

9691.58 2.045413.1593?m 即是说,当第一步18270f X =时,1f Y 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元。当第二步212405f X =时,2f Y 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元。

在“E quation ”框中,点击“Forecast ”可得预测值及标准误差的图形如图: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2016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16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案例 1】: 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招聘了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由于该机构承担的计量检定任务比较繁重,考虑到这批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经过所在实验室的同意和机构领导的批准,就让他们直接从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问题在于:计量检定机构是否能批准未经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人员从 ---! 2 —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答案解析】《计量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执行计量检定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计量检定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活动,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所以,该机构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计量法》第二十条和《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新分配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应认真学习相关的计量检定专业知识,熟悉计量检定操作技能,并在计量检定员的监督下参与计量检定过程,但是不能出具计量检定证书。只有在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计量检定员资格,才能独立从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案例 2】: 某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对已经取得型式批准证书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产品进行了技术创新,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该企业立即组织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问:已经生产的计量器具性能变更后是否需要履行型式批准手续? 【答案解析】《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计量器具新产品是指本单位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包括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导

计量经济经典案例分析1

案例1:用回归模型预测木材剩余物(一元线性回归) 伊春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全区有森林面积2189732公顷,木材蓄积量为23246.02万m 3。森林覆盖率为62.5%,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工业基地之一。1999年伊春林区木材采伐量为532万m 3。按此速度44年之后,1999年的蓄积量将被采伐一空。所以目前亟待调整木材采伐规划与方式,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缓解森林资源危机,并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除了做好木材的深加工外,还要充分利用木材剩余物生产林业产品,如纸浆、纸袋、纸板等。因此预测林区的年木材剩余物是安排木材剩余物加工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林区每年的木材剩余物。显然引起木材剩余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年木材采伐量。 给出伊春林区16个林业局1999年木材剩余物和年木材采伐量数据如表2.1。散点图见图2.14。观测点近似服从线性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 t = β0 + β1 x t + u t 表2.1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数据 林业局名 年木材剩余物y t (万m 3) 年木材采伐量x t (万m 3) 乌伊岭 26.13 61.4 东风 23.49 48.3 新青 21.97 51.8 红星 11.53 35.9 五营 7.18 17.8 上甘岭 6.80 1 7.0 友好 18.43 55.0 翠峦 11.69 32.7 乌马河 6.80 1 7.0 美溪 9.69 27.3 大丰 7.99 21.5 南岔 12.15 35.5 带岭 6.80 1 7.0 朗乡 17.20 50.0 桃山 9.50 30.0 双丰 5.52 13.8 合计 202.87 532.00 510 15 20 25 30 10203040506070y x 图2.14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散点图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 【案例1】2012年3月,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同时还查获了一批未经检定的进口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20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该批进口计量器具已送该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只是证书未取回。鉴于以上情况,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并告知公司负责人(当事人)如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现问:请指出本案例中的错误之处,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改正。 [案例2] 一个计量技术机构通过考核,取得了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测距仪、经纬仪的型式评价授权。某个原来生产测距仪和经纬仪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新开发研制了全站仪要求做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批准。考虑到该计量技术机构对测绘仪器比较熟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将全站仪的型式评价工作下达给了该计量技术机构。该技术机构接受任务后,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编写了型式评价大纲经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实施型式评价。由于是第一次接受全站仪的型式评价工作,该机构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型式评价,并将型式评价结果通知了申请单位。请问在这次型式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案例3】请指出表中错误之处 【案例4】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评定某被测量Y的测量结果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y cμ,测量Y的过程中使用了某标准器,其证书上给出的该标准器校准值x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 μ,考虑到证书上并未给出±10mV的包含因子k是多少,10mV.为评定x的标准不确定度()x 按一般惯例,取k=2,于是计算得到 ()xμ=±10mV/2=±5mV 问:这样做法对吗?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案例分析(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案例分析 秦安路小学 张艺

教材分析:《量的计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P118—P119的内容。 1.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阶段数 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2.设计思路: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应把它看 成是启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整堂课中,通过分类、归纳、有序整理,小组合作描述、比划、举例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⑴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帮助同学再 次建立计量单位的实际表象。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⑶不仅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好知识,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所有学生均来自城市,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学生知识面广,善于问“为什么?”,但是大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弱,遇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注意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本节课

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进一步熟悉两个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点明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猜猜她是谁?(大屏幕出示我的资料,基于学生对量的计量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对我情况的熟悉,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这位老师就是我。) 师:其实在我的个人资料中,我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和办公室的面积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的知识,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初,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简答题 1、 【案例一】 某计量监督机构的计量监督人员,在某超市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检查了该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标注,并抽样检查了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没有发现违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所以评定该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符合计量要求。 在对一个超市货架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有6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分别为:A,含量:500克;B,净含量:500g;C,净含量:5 00 Ml ;D,净含量50L;E,净含量:5Kg;F,净含量:100厘米。 问题: (1)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该超市定量包装商品错误的标注有哪些? 本题分数(20) (1)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规定,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办法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办法的规定』所以,上述监督检查不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要求的规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应该包括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和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的检查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才能做出合格的结论。仅仅进行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是不能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的。 (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净含量”不应用“含量”代替,法定计量单位应正确书写,所以

医疗纠纷典型案例

医疗纠纷典型案例 前言:本案是一起严重医疗侵权纠纷案件。患方其权利主张经历了较艰难的过程:2012年6月8日,经新疆金剑司法鉴定所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王某右下肺周围性肺癌的广泛淋巴结转移与被告兵团某师医院2011年9月26日至2011年10月20日期间对其的诊疗有直接因果关系,主要责任,医疗过错“参与度”75%。2012年6月13日原告提起诉讼,7月19日首次开庭审理。审理过程中,被告医院根本否认自身存在医疗过错,并以上述鉴定是原告自己委托鉴定机构做的鉴定而不予认可,提出要委托国内最权威的鉴定机构重新鉴定,兵团某垦区法院准许其重新鉴定和选择疆外权威鉴定机构之要求而休庭,后委托司法部上海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作鉴定。2013年1月8日,上海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来疆主持举行了“听证会”。最终该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意见是:患者肺大泡不达必须手术的阶段,应当首先切除肺癌。故被告兵团某师医院在本案中存在医疗过错,过错参与度40%。据此,被告兵团某师医院存在医疗过错确定无疑,应当依法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2013年3月20日复庭。2013年5月6日兵团某垦区法院判决被告兵团某师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其过错与患者死亡具有因果关系,依法应当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按照40%医疗过错“参与度”作出判决。虽然赔偿数额因患者是兵团职工而不属于城镇居民赔偿标准不同和法院未平衡“两个鉴定”以及未正确适用医疗过错“参与度”评判标准而未达预期赔偿数额,但总体上讲属于原告胜诉(原告之初衷不仅仅是主张赔偿,更重要的是“讨个说法”)。此外,判决原、被告各自承担其司法鉴定费用,也是采纳了原告方的意见〖费用悬殊〗}。至此,本起严重医疗损害侵权纠纷案较圆满画上了句号。总结本案成功之处:律师代理医疗纠纷案件应不断探索,包括庭前诉讼方案的设计{程序与实体上},诉讼过程中的抗辩{对抗性},以及患方律师在医疗过错鉴定“听证会”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案件的成败。 以下是本案的代理词,可反映案件基本情况和这类案件运作的脉络,仅供参考。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我受原告刘某、康某等的委托和新疆西域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担任本案原告的诉讼代理人。通过庭审,证实被告兵团某师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医疗过错,其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被告兵团某师医院应当依法承担该医疗过错的损害赔偿责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六章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占59.47%,而消费总量却只占41.4%,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消费模型是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常用工具。通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的分析可判断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数。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也能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 二、模型设定 正如第二章所讲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通常只引入居民收入一个变量做解释变量,即消费模型设定为 t t t u X Y ++=21ββ (6.43) 式中,Y t 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 t 为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u t 为随机误差项。表6.3是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中国农村居民1985-2003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 表6.3 1985-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 单位: 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253.40 2366.40 2475.60 2622.24 1670.00 1741.00 1834.00 1943.30 314.0 316.5 315.2 320.2 717.64 747.68 785.41 818.86 531.85 550.08 581.85 606.81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价人均纯收入和现价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而需要用经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根据表6.3中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得 t t X Y 0.59987528.106?+= (6.44) Se = (12.2238) (0.0214) t = (8.7332) (28.3067) R 2 = 0.9788,F = 786.0548,d f = 17,DW = 0.7706 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量为19、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18,d U = 1.40,模型中DW

计量案例分析

案例】某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正在筹建一项新的最高计量标准,准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计量标准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调试时,企业送来了2台计量器具,需要使用新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该机构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就帮助企业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检定证书。请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筹建中的某项最高计量标准是否能够对外开展计量检定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案例分析】《计量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实施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所以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法不符合《计量法》第六条、第九条的规定,从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考核和社会公用计量强制检定两个方面分析,都是不符合有关计量法律规定的。用于计量稷定的社会公用准,必须依据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计量标准考核,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案例】一个经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外单位送检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检定时发现该计量器具是新开发的多功能测量设备。该计量检定机构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自己编制了计量检定规程,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按规程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计量检定证书。请问:一个经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是否可以自己编制计量检定规程,并对外开展计量检定? 【案例分析】依据《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所以,该计量检定机构自行编制计量检定规程,并开展检定的做法是不符合《计量法》第十条规定的,是不正确的。如果需要,该机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编制相应的校准方法,经过机构批准和用户同意后,进行校准。如果需要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则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案例】某企业通过当地县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授权项目的考核,取得了计量授权证书,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其对本单位内部使用的3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最近,该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新增加了2项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在取得了相应的《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就对其内部使用的另外两个项目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实施了强制检定。请问:一个单位被授权对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授权范围外的新建计量标准在取得了《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是否可以开展强制检定工作? 【案例分析】依据《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所以上述做法不符合《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个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相申请计量授权考核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考核。在考核程序和要求上是有所不同的。不能用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代替计量授权考核。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 【案例】某个企业有10台天平,其中2台用于进厂原料分析检测、4台用于工艺过程检测、2台用于产品出厂检验、2台用于环境监测。企业在安排周期检定计划时,出现了三种观点。

医疗纠纷案例

十例医疗事故的典型案例(转载) 一、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 (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 专家分析:入院查体不全面,观察产程不及时,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鉴定结论:****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5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个,分别为3.5cm、2.5cm,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术后约1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9月29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于2004年2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小细胞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3月9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Ⅳ期)并行放、化疗。 专家分析: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6个月,复诊时发烧,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2年,于2005年4月6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 专家分析:患者左股骨下端骨折术后取钢板、膝关节松解过程中造成左胫骨上端骨折;患者关节部位骨折2年,长期不能正常活动,其骨质不同程度存在疏松、强度下降,易造成骨折。 鉴定结论:****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四)患者张某,男,2004年10月10日腰部外伤后造成剧烈腰痛,10月12日入住某乡卫生院外科,入院诊断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住院9 天出院。出院后19天,因腹痛,右下腹引流口流出食物残渣,第二次来医院就诊,当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粘连,小肠水肿,腹腔污染较重,于空肠上段找到瘘口,并形成窦道,行肠瘘修补,回肠造瘘术。术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库4-1-8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 库4-1-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检定员小张进行检测需要使用自动综合分析仪,就向使用过这台仪器的检定员老高询问这台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件的测试情况。老高说: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仵是由本单位研究所设计编制的,使用一直正常。小张问:软件是否经过确认。老高回答“没有,如果我们发现问题,可以请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处理。”老高的说法是否正确?试分析。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建立了0.3级、(1~60)kN测力仪标准装置,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一台0.3级(10~100)kN测力仪和一台0.1级(3~30)kN测力仪,该测力仪标准装置到期复查时,该企业拟利用新购仪器扩展标准装置的测童范围,但未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把开始建标时撰写的《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作为申请复查的资料上报。问题:这种行为是否正确,根据规定分析。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计量标准负责人老高安排检定员小赵对本单位在用的一项多参数、多量程计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赵认真准各后,提交出测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老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检定员小龙发现小赵的实验是仅在某一参数的特定量程的一个测量点上进行的,实验测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没有给出装置实际使用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龙认为,小赵的实验不够充分,应该补充实验数据,对于装置的每一个测量点,都应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常用测量范围内,应当分段给出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问题:根据相关规范分析以上材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509881.html,/ 手游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答案)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1 【案例1】2012年3月,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同时还查获了一批未经检定的进口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20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该批进口计量器具已送该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只是证书未取回。鉴于以上情况,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并告知公司负责人(当事人)如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现问:请指出本案例中的错误之处,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改正。 【答】1)《计量法》第9,31条,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计量行政部门决定。案例中“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主体不合格,而且非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须两人执法,持计量执法证,而非持计量检定员证。 2)《计量法》第12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16,47条。案例中“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修理计量器具应有固定场所,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由计量行政部门考核颁发,而非工商行政部门。未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法所得10%至50%的罚款。案例中处罚金额错误。 3)《计量法》第25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23,24,49条。案例中“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该公司不得销售不合格计量器具,执法人员的处罚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4)《计量法》第3,24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2条。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案例中“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英尺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该公司不得销售此类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执法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库1-1-8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 库1-1-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实验室的最高计量标准器是3等量块标准器组,用于在实验室内对4等量块进行量值传递。实验室还开展坐标测量机校准工作,使用另一组3等量块标准器组作为工作标准到现场开展校准。对这两套量块如何开展期间核查?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实验室建立了长度计量工作标准。为了对该计量标准进行核查,又不增加支出,向单位领导提出申请使用单位最高标准的量块作为该工作标准的核查标准。分析该案例。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实验室制定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程序的概述中对期间核查程序进行了如下说明:本期间核查程序参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JJG694(现行有效版本)]制定。核查内容覆盖大部分检定规程要求。核查频度为每年一次,时间为距上次外校6个月。该实验室期间核查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509881.html,)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产品申请型式批准时,提交的资料中,没有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样机照片看起来只是CAD的效果图,因此拒绝受理该申请,要求重新提交资料。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考评员在对某机构实验室进行考核时,针对实验室及实验检定人员进行了考核。考评员在考核力学室室主任小李时,问:"你认为计量检定规程制定的范围应如何确定?"小李按自己对《计量法》的学习和理解回答说:"按《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当然凡计量器具均应制定计量检定规程。"考评员在考核电磁室主任小黄时问:"当需依法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没有计量检定规程时,你们如何进行’检定’"?小黄回答说:"通常我们参考相应的其他技术规范如产品标准来进行检定。"考评员在考核长度室时,问室主任小刘:"你讲一讲什么是测量过程,如测量一个精密零件,测量过程主要涉及哪些环节?"回答:"测量过程就是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其主要环节是,首先明确测量要求,确定测量原理和方法,选择测量仪器和手段,制定测量程序,实施测量,最后提出测量报告。"问:"这一过程完整吗?"回答:"我看可以吧!"。考评员到衡器检定室进行考核,问检定员小张:"你从事衡器检定工作几年了?"回答:"两年多了。"问:"你们都参加过培训吗?"回答:"参加过。"考评员问:"请你给我讲讲什么是’计量’。"回答:"计量就是检定吧。"又问:"你们认为作为一个计量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目的是什么?"回答:"完成检定任务。"考评员又问:"你们没有培训过这些基础知识吗?"回答:"可能讲过,记不清了。"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报告

∑ x = 1264471.423 ∑ y = 516634.011 ∑ X = 52432495.137 ∑ ? ? ? ? 案例分析 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 1996-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 2-5: 表 2-5 农村居民 1995-2004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 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 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 Y ,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 2-5 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X = 2262.035 Y = 1704.082 2 i 2 i ∑ x i y i = 788859.986 2 i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β1 = ∑ x i y 2 i i = 788859.986 126447.423 = 0.623865 β 0 = Y - β1 X = 1704.082 - 0.623865 ? 2262.035 = 292.8775 样本回归函数为: Y i = 292.8775 + 0.623865X i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 100 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 的 62.39 元用于消费。

2017年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二级)参考答案

2017年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二级)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实验员小王用温度计测量某恒温箱中心点的温度,他采取的以下措施中,可以减小随 机误差影响的是() A.在不同位置选取多点进行测量,用多点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得值 B.根据温度计校准证书对测得值进行修正 C.增加中心点温度测量次数,以多次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佳估计值 D.控制恒温箱所在实验室的环境温度波动范围 参考答案:C。解析:增加测量次数,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2.某珠定柜台使用的电子天平,其10g测量点的修正值为0.01g。用该电子天平称重某饰 品时,电子天平的示值为10.02g,则该饰品的实际质量为() A.9.99g B.10.01g C.10.02g D.10.03 参考答案:D。解析:饰品的实际质量=电子天平示值+电子天平修正值 =10.02g+0.01g=10.03g 3.使用一台电子天平对标称值为200g的砝码重复测量5次,测得值分别为(单位:g):200.0002,200.0008,200.0006,200.0010,199.9992。使用极差法计算得到本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是() (极差系数:C(4)=2.06,C(5)=2.33,C(6)2.53) A.0.0002g B.0.0004g C.0.0008g D.0.0009g 参考答案:C。解析:极差法s=x max-x min/C n=(200.0010-199.9992)g/2.33=0.0008g 4.小张测量一支玻璃温度计,在50℃测量点重复测量8次,测得值分别为(单位:℃):50.1,50.2,50.0,49.8,50.0,50.3,50.3,49.9。使用贝塞尔公式法计算得到该玻璃温度计的测量重复性是() A.0.06℃ B.0.18℃ C.0.20℃ D.0.50℃ 参考答案:B。解析:用科学计算器算实验标准偏差得到0.18℃。 5.用力标准机计量标准对同一力传感器重复测量4次,测得值分别为(单位:kN):50.03,50.04,50.05,49.98。取4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则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是() (极差系数:C(3)1.69,C(4)=2.06,C(5)=2.33) A.0.008kN B.0.017kN C.0.034kN D.0.07Kn 参考答案:B。解析:由极差法得到单次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是0.034kN,再除以4,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是0.017kN 。 6.用衰减标准装置对30dB衰减器进行校准,在10GHz频率点重复测量10次,测得值分别为(单位: dB):30.033,30.058,30.018,30.052,29.987,29.996,30.003,30.106,30.042,3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