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蓄电池基本知识点

航空蓄电池基本知识点
航空蓄电池基本知识点

第1章航空蓄电池的基本知识

1、航空蓄电池是任何运输飞机必须安装的设备,它是一种()电池。(A)

A电化学

B物理学

C金属学

D光电学

2、飞机上主要采用酸性和碱性电瓶,铅酸电瓶一般在()飞机上和地面使用。(A)

A小型飞机

B大型飞机

C 中型飞机

D所有飞机

3、大型飞机的电瓶目前一般采用碱性电瓶,这种电瓶性能好,但造价高。(D)

A酸性和碱性

B铅酸电瓶和镍镉电瓶

C 铅酸电瓶

D镍镉电瓶

4、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分开路电压、工作电压和额定( )。(A)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5、铅酸电瓶一般有()个单体电池组成,碱性电瓶由20个或19个单体电池组成。(D)(A)1

(B)3

(C)6

(D)12

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The endpoint voltage)是指电瓶维持对飞机( )正常供电的最低电压。(B)

(A)电流

(B)负载

(C)电压

(D)电量

7、( )的容量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D)

(A)说明

(B)每个

(C)手册

(D)电瓶

8、深度放电就是在电瓶放电到终止( )后,继续放电,把所有电都放完,再用短路夹短接单体电池两端。(A)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9、( )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恒定不变,同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应高于电瓶电压。(A)

(A)恒压

(B)恒流

(C)脉冲

(D)涓流

10、()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维持恒定,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随电瓶电压的变化而改变。(B)

(A)恒压

(B)恒流

(C)脉冲

(D)涓流

11、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电瓶的( )反应速度,缩短电瓶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电瓶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电瓶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A)

A化学

B物理

C金属

D电学

第2章酸性蓄电池

12、飞机上常用的酸性蓄电池为铅蓄电池。(B)

A酸性和碱性

B铅蓄电池

C 铅酸电瓶

D镍镉电瓶

13、构成()的主要部件是正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此外还有一些附件如端子、连接条、排气栓等。B

A酸性和碱性

B铅蓄电池

C 光电池

D原电池

14、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以后,电池开始放电,电子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

15、充电是放电的( ),充电完毕后,正负极板的PbSO4又分别转换成PbO2和Pb,电解液密度又恢复到初始值。(D)

(A)不必有

(B)必须有

(C)可以有

(D)逆过程

16、铅蓄电池的电动势、开路电压与电解液H2SO4 ( )有关。(B)

(A)湿度

(B)浓度

(C)温度

(D)高度

17蓄电池大电流充电时,( )上升较快,最终达到较高的电压值。(A)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18、在配置( )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酸工作服、胶鞋、防护眼睛、胶手套等防护用品。(B)

(A)凡士林

(B)电解液

(C)纯净水

(D)硼酸

19、如果硫酸泼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预先准备好的( )氨水或苏打水溶液中和,并用大量清水冲洗。(D)

(A)30%

(B)20%

(C)25%

(D)10%

20、将已配置好的稀硫酸电解液,仔细地由注液孔缓缓灌入,电解液灌入之前温度不应超过()。(B)

(A)20℃

(B)25℃

(C)20℃

(D)30℃

21、串联充电的蓄电池,应是同型号,相互间放电程度相差不超过( )。(A)

(A)15%

(B)50%

(C)20%

(D)10%

22、电瓶应该严格按照生产( )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进行。(A)

(A)厂家

(B)供应商

(C)代用品

(D)自制件

23、放电终了的电瓶必须在( )小时内充电;充满电的电瓶每月至少复充一次,以防止极板硬化。(C)

(A)50

(B)12

(C)24

(D)10

24、不要用蓄电池端子( )碰火花来试验蓄电池情况(A)

(A)短路

(B)虚连

(C)烧结

(D)自放电

第3章碱性蓄电池

25、航空电瓶一般为极板烧结式极板。( )单体电池有多个正负极板组成的极板组构成。A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多少个

26、在镍镉电瓶中,电解液不起( ),而是作为离子的导体来传递离子,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比重不变,也不能象酸性电瓶一样用测量比重的办法来判断电瓶的充放电状态。A

A化学反应

B物理学

C金属学

D光电学

2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解液( )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仅起到了导电作用。B

A(COH)

B(KOH)

C(CAOH)

D(CG OH)

28、根据适航要求,飞机电瓶必须定期离位检查,即送内场电瓶修理车间进行检查,确保电瓶容量>( )的要求,以保证飞行安全。(C)

(A)150%

(B)50%

(C)85%

(D)100%

29、电瓶( )可以恒压充电、恒压限流充电、恒流充电、二阶段恒流充电、快速充电等。(C)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30、如果是新电瓶或从库房存放的电瓶重新启用,必须用1/10C充电,至少充14小时,但不要超过( )小时。(A)

(A)16

(B)15

(C)17

(D)24

31、在电瓶()之前,应做必要的检查、清洁及电瓶连接条间的力矩检查。

(B)

(A)分解

(B)充电

(C)电瓶

(D)组装

32、电解液的调整和补充必须在充电结束前进行,即在小电流充电结束前15-30分钟或充电结束后,具体根据()要求,马上对电液进行测量和调整。(D)

(A)厂家

(B)供应商

(C)代用品

(D)CMM手册

33、电池放电时,只能放到放电终止电压(),否则将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A)1.5V

(B)1.2V

(C)0.5V

(D)1.0V

34、由于()的电解液不参加化学反应,电解液比重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象铅酸电瓶一样用测量电解液比重的方法来判断充电或放电状态。D

A酸性和碱性

B铅酸电瓶和镍镉电瓶

C 铅酸电瓶

D碱性电瓶

35、适航要求,当电瓶容量低于额定容量的()时,电瓶就不能重新装上飞机。(C)(A)150%

(B)50%

(C)85%

(D)100%

36、在电瓶进行容量测试放电后,需要进行深度放电时,可直接进行而不需要停一段时间,此时放电不需要衡流,只要把每个单体电池放到()。(D)

(A)1.5V

(B)1.2V

(C)0.5V

(D)0V

37、注意:在对电瓶短路()小时(各种电瓶的规定有所不同,根据维护手册)后才允许取下短路夹和电阻。(A)

(A)16

(B)15

(C)17

(D)24

38、飞机在地面或飞行中,电瓶处于充电或浮充电时会产生(),当气压大于2~10PSI

时,电瓶的泄气阀(Relief Valve)必须自动打开,否则会引起电瓶爆裂,后果不堪设想。(B)

(A)溶剂

(B)气体

(C)固体

(D)液体

39、()规定:“如果压力大于10PSI不能打开,必须对泄气阀进行清洁和修理;如果压力小于2PSI泄气阀打开,则说明密封圈已损坏,必须更换。”D

A技术资料

B操作规程

C安全规则

D维护手册

40、可以用泄气阀专用测试仪或与气瓶连接的方法进行测试步骤检测排气阀门组件的工作情况。

(C)

(A)任何测试设备。

(B)其它测试设备。

(C)测试仪。

(D)必须的设备。

41、温度控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热敏开关(),另一种温度传感器。

(C)

(A)超温

(B)等温和恒温

(C)超温和低温

(D)低温

42、()实际上是一个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越高电阻越小。(A)(A)温度传感器

(B)恒温电阻

(C)低温电阻

(D)低温传感器

43、当电池与电池箱之间的绝缘被击穿后,将产生泄漏()。(B)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44、采用()脉冲调宽(PWM)恒流充电方式,它是飞机碱性电瓶的最佳方式之一。(B)(A)恒压

(B)二阶段

(C)初充电

(D)放电

45、二阶段恒流充电法更加符合电瓶的最佳充电特性,大多数飞机()推荐使用二阶段充电法。C

A技术资料

B操作规程

C AMM手册

D维护手册

46、警告:电瓶一旦()将产生很高的电流,分解或组装电瓶时,注意将手上的戒指,手表或其它珠宝取下;A

A短路

B电压

C电流

D电阻

47、警告:电瓶()前应确保已经完全放电。(D)

(A)不接

(B)松开

(C)短接

(D)分解

48、警告:电池排气阀没有旋紧的情况下不要倾斜电池,不然的话, 皮肤接解到电解液,会造成严重的()。(B)

(A)短路

(B)烧伤

(C)电击

(D)连接

49、用棕毛刷清洗所有单体电池顶部白色的晶体“碳酸钾”。注意:不要用铁刷去清洁单体电池顶部,不然的话会伤到()。(D)

(A)塑料

(B)橡胶

(C)金属

(D)电池

50、注意:在接线柱和连接条涂上过多防锈油,在高温环境下会造成(),所以在涂抹的时应格外注意。(B)

(A)损坏

(B)漏电

(C)超期

(D)超温

51、在电瓶刚投入服务开始的几个月内,至少每()个飞行小时‘或根据手册要求’对电瓶进行一次目视检查。(A)

(A)50

(B)60

(C)90

(D)30

52、电瓶在()上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必须拆下到电瓶修理车间进行检测和维护,以保证电瓶的可靠工作。(A)

(A)飞机

(B)地面

(C)通常

(D)一般

53、电瓶的()一般限于清洁和更换。(D)

(A)充电

(B)放电

(C)测试

(D)修理

54、电瓶应在无酸性、无尘、干燥的环境下存放。房间内不应同时存放有腐蚀性液体或()。(B)

(A)溶剂

(B)气体

(C)固体

(D)液体

55、温度在()之间不会对电池造成损坏。C

A(+4℃至+46℃)

B(+14℃至+46℃)

C(-60℃至+60℃)

D(+4℃至+35℃)

56、长期储存最适合的温度是在()之间。B

A(-4℃至46℃)

B(0℃至30℃)

C(0℃至60℃)

D(0℃至35℃)

57、安装电瓶的电瓶舱必须()干燥。(B)

(A)处理

(B)清洁

(C)分解

(D)涂抹

58、电瓶在过充时会产生H2和O2,因此电瓶舱装有通风装置将这些气体排出以防止混合()的意外爆炸。(B)

(A)溶剂

(B)气体

(C)固体

(D)液体

59、电瓶除在地面进行定期容量检测和维护外,为保证电瓶一直处于充满状态,在飞机上都要给电瓶()。B

A放电

B充电

C任意

D竖立

60、()充电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充电器只有恒压充电模式,另一种充电器具有

恒流和恒压充电模式。(A)

(A)电瓶

(B)组件

(C)传感

(D)壳体

第4章应急电池组件

61、应急电池()独立于飞机电源系统,在飞机电源失效和主电瓶失效的情况下,对飞机重要的安全设备进行短时供电。(B)

(A)电缆

(B)组件

(C)传感

(D)壳体

62、应急照明电池组件是在飞机电源断电和主电瓶失效、飞机处于应急状态时,为机上人员进行紧急撤离提供飞机内部和外部照明,并为释放逃生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在应急情况下,该电池组件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旅客的生命安全。在一架飞机上,由安装在不同位置的()应急照明电池组件供电,即使机体断成两段,也能提供应急照明。(D)

(A)一个

(B)二个

(C)四个

(D)多个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解析)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方式及应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反应原理; 3、认识常见的几种化学电源和开发利用新型电池的意义。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定义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是,该过程虽然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但是过程繁琐、复杂且能耗较大。在此过程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原电池就是这样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1、如下图,把一锌片和一铜片插入稀H2SO4中。 现象:Zn片上有气泡出现。 反应:Zn+H2SO4=ZnSO4+H2↑。Zn失电子生成Zn2+,H+得电子生成H2。 实验2、把上图中的Zn、Cu用一导线连接起来,中间接一电流计G。 现象: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出现,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Zn反应生成Zn2+而溶解,Cu片上有H2产生,有电流产生。 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就构成了原电池。 要点诠释: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当于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通过用电器转移,产生电能,因此原电池的作用为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要点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提供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分别作负极和正极。 要点诠释: a、负极:活泼性强的金属,该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活泼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常用碳棒、石墨),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得失电子的反应为电极反应,上述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总反应:Zn+H2SO4=ZnSO4+H2↑ (2)两个电极必须直接和电解质溶液接触,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成内电路。 要点诠释:电源内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动的方向即是电流的方向,所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必须有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通路。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 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 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 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 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 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 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4)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2、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列出正、负电极上的反应物质,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标明电子的得失。(3)使质量守恒。 电极反应式书写时注意: ①负极反应生成物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该写入负极反应式; ②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且生成物为OH-;若电解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反应式中,生成物为H2O。 ③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4)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若能写出总反应式,可以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从而写出较难书写的电极方程式。注意相加减时电子得失数目要相等。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飞机蓄电池

铅蓄电池 简介 铅蓄电池也称为铅酸蓄电池(L e a d-A c i d b a t t e r y),自1859年由法国的G.P l a n t 发明以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科技日新月异出现许许多多的新电源时,它任未被淘汰,仍广泛应用在航空、航海、通信、医疗等领域中使用。在航空领域,铅蓄电池在螺旋桨飞机上广泛应用,在世界的各种电化学能源中,铅蓄电池的份额占到了65%,主要是因为铅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工艺成熟、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使用维护简单;在含水电池中,只有他的单体电池电压超过2V。 (一)使用时的充电方法 (1)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恒定不变,变压器的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由于充电初期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进行电流逐渐减小。 若用恒压充电,当电压选择较低时,充电后期电流太小,不易充足。当电压选择较高时,充电一开始就有部分电能用于电解水,甚至形成电解液沸腾现象,温度升高也过快,影响蓄电池的寿命。 如果有几个蓄电池需要同时充电,可以采用串联、并联、复联的方法进行。但要求额定电压相等、容量相等,放电程度差不多的蓄电池,才能并联。额定容量相等,放电程度近似,而额定电压不同的蓄电池只能串联。 (2)恒流充电 充电过程中电流维持恒定,充电电压随蓄电池电压变化而变化。 恒流充电方式没有过大的冲击电流,不会引起蓄电池充电不平衡,容易测量和计算充入蓄电池的电能。但开始充电阶段如果选择恒流充电值较小,充电时间较长,若开始时充电电流大,则充电后期会电流过大,造成过充电,对极板冲击大,耗能高,电解水严重,另外恒流充电的设备的技术要求高。 (3)先恒流后恒压充电方式 先用恒流给蓄电池充电,可以减少对蓄电池的电流冲击,节约充电时间。当蓄电池电压达到转折电压后,自动转换到恒压充电方式。这种充电方式摒弃了恒压充电初期的冲击电流大和恒流充电后期的充电电流大的缺点。这种充电方式集中了恒压和恒流充电方式的优点,克服了恒压和恒流充电方式的不足,但充电设备较为复杂。 (二)铅蓄电池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 1装到飞机上的电池,其容量不得小于80%,要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检查,以判断其实有容量。 2放电程度超过20%的蓄电池,不得继续使用,必须要8h内充电,以减轻极板硬化。 3无论使用与否,铅蓄电池必须每月充电一次,以弥补自放电造成的容量损失,减轻极板硬化。 4不准过量放电,防止极板严重硬化。 5蓄电池的电压、电解液的密度和高度应符合规定。 6保持蓄电池的清洁,通气孔畅通,接线柱和壳体没有被腐蚀。 7不得将蓄电池置于烈日下暴晒,以免沥青软化,电解液蒸发,自放电加剧。大气温度低于-15℃时,飞行后应将蓄电池拆下送室内保管,采取防寒措施。在

蓄电池基本知识(参数含义及各型号优缺点)

电池基本参数说明 额定电压:电池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容量:例如:28Ah(20hr,1.75V/cell,25℃) 是指在25℃时,20小时放电(即2.8A)使单个电池电压降到1.75V所放出的容量,折算到1小时放电的安培值。 尺寸:长、宽、高、总高。 内阻:例如:4.0mΩ(25℃,充满电) CCA:冷启动电流值:在-17.8℃和-28.9℃条件下,充满电的12V蓄电池在30s 内,其端电压下降到7.2V时,蓄电池所能供给的最小电流。 储备容量(25℃):完全充足电的12V蓄电池,在25±2℃的条件下,以25A恒流放电至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到10.5±0.05V时的放电时间。 环境温度:电池工作的温度,有的细分充电温度与放电温度。 DODxx%:电池用掉xx%的电。如:“DOD80%,700次”则说明电池每次都用去80%的电,可循环使用700次。 最大充电电流:例如:4.5C20。是指在以20小时放电为标准的电池容量数值乘以4.5即为最大充电电流。 最大放电电流:算法同上,即为最大的放电电流。 循环充电电压:也有叫浮充电压,是指将蓄电池组与电源线路并联连接到负载电路上,电源线路仅略高于蓄电池组的断路电压,由电源线路所供的少量电流来补偿蓄电池组局部作用的损耗,以使其能经常保持在充电满足状态而不致过充电。电极L或R:有正极、反极电池之分。区分方法: 1、在外包装或者电池上,反极电池一般会标注"L"字样。正极电池一般不标注。 2、面对电池极柱靠近自己一侧,正极电池‘+’极柱在电池左侧,反之在右侧。比能量: 体积能量密度:以wh/L为单位,体现单位体积下电池可以存储的能量大小。 重量能量密度:以wh/kg为单位,体现单位重量下电池可以存储的能量大小。比功率:以kw/kg为单位,体现单位重量下电池可以输出的功率。 电池三段式充电 一、恒流段:当电池电压较低时,为了避免充电电流过大损坏电池,应该限制充电电流不能过大,又为了缩短充电时间,应使用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充电。恒流充电阶段为主充电阶段,电池已经充入约85~90%的电量。 二、恒压段:保持这个恒定的电压对电池充电,在恒压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会越来越高,电流会越来越小,当充电电流下降到0.5C时,恒压充电结束。 三、浮充段:浮充电阶段实际上也是恒压充电,在这个阶段的充电电压一般控制在13.6~13.8V左右,充电电流较自放电电流略大,一般为0.01~0.03C左右。通过涓流充电,可以将电池电量充到接近100%。 铅蓄电池外壳文字说明 例如:6-QAW-100-D 6:代表串联的电池数,每个2V,即12V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

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Cu2+正极:NO3- 4H+ 2e-=2H2O 2NO2↑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11、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负极,不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正极。 例1:两极材料分别是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虽然金属活动性铝比铜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在电池中,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铝作原电池的正极。 例2:两极材料分别是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虽然金属活动性镁比铝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氢气,而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在电池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镁作原电池的正极。 12、在非氧化性酸的酸性条件下或中性条件下,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做负极。 二、应该对比掌握几种原电池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格式:电极名称(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氧化还原类型) 1、铜锌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伏打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程式:Zn+2H+ = Zn2+ + H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 (3)微粒移动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电路:SO 24(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的电子放出氢气。

电池空运要求

2013年锂电池的新规定 一.纯电池(包括两种:电芯cells和电池:battery) 纯电池的包装单件不能超过2.5kgs 其中每箱货,cells不能超过8个,每个电芯的功率不能超过20WH battery 不能超过2个,每个电芯的功率不能超过100WH 可以进行OVER-PACK的包装: 对于PI965纯锂电的货物包装要求, 公司走PI965现基本都是按OVERPACK的走法(大箱套小箱): 包装要求: 内盒(小箱)最多只能有2个电池 ***电池必须是绝缘+独立的***;一箱不超0.5kgs ,每个箱子都要贴电池标签,内盒(小箱)不需要贴收发货人信息. 外箱(大箱)绝对不能超10.0kgs,且所有大箱子外面一定要贴收发货人信息 + 电池标 签+“OVERPACK”字样 + ATTANTION说明四个标签. 电池标签有两种尺寸, 小箱子贴标签 size: 105 X 75 MM 大箱子贴标签 size: 120 X 110 MM 如上图,电池标签必须是彩色(外框红色)的不干胶胶贴纸(黑白的电池标签不行,直接印在包装盒上的标签不行,A4纸打印的标签不行). 电池标签上必须要有紧急联系人电话及星號地方依電池類型填 LITHIUM ION BATTERY 或 LITHIUM METAL BATTERY . 收发货人信息,“OVERPACK”字样, ATTANTION 说明,这三个标签都可以用A4纸打印出来。 具体如下图: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Users\312924591\QQ\WinTemp\RichOle\XIT~~}79[C%D@6GFKP)%7}D.j pg[/img][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Users\312924591\QQ\WinTemp\RichOle\XIT~~}79[C%D@6GFKP)%7}D.j pg[/img]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Users\312924591\QQ\WinTemp\RichOle\XIT~~}79[C%D@6GFKP)%7}D.j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

航空蓄电池基本知识点

第1章航空蓄电池的基本知识 1、航空蓄电池是任何运输飞机必须安装的设备,它是一种()电池。(A) A电化学 B物理学 C金属学 D光电学 2、飞机上主要采用酸性和碱性电瓶,铅酸电瓶一般在()飞机上和地面使用。(A) A小型飞机 B大型飞机 C 中型飞机 D所有飞机 3、大型飞机的电瓶目前一般采用碱性电瓶,这种电瓶性能好,但造价高。(D) A酸性和碱性 B铅酸电瓶和镍镉电瓶 C 铅酸电瓶 D镍镉电瓶 4、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分开路电压、工作电压和额定( )。(A)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5、铅酸电瓶一般有()个单体电池组成,碱性电瓶由20个或19个单体电池组成。(D)(A)1 (B)3 (C)6 (D)12 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The endpoint voltage)是指电瓶维持对飞机( )正常供电的最低电压。(B) (A)电流 (B)负载 (C)电压 (D)电量 7、( )的容量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D) (A)说明 (B)每个 (C)手册 (D)电瓶 8、深度放电就是在电瓶放电到终止( )后,继续放电,把所有电都放完,再用短路夹短接单体电池两端。(A)

(A)电压 (B)电流 (C)充电 (D)放电 9、( )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恒定不变,同时,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应高于电瓶电压。(A) (A)恒压 (B)恒流 (C)脉冲 (D)涓流 10、()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维持恒定,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随电瓶电压的变化而改变。(B) (A)恒压 (B)恒流 (C)脉冲 (D)涓流 11、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电瓶的( )反应速度,缩短电瓶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电瓶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电瓶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A) A化学 B物理 C金属 D电学 第2章酸性蓄电池 12、飞机上常用的酸性蓄电池为铅蓄电池。(B) A酸性和碱性 B铅蓄电池 C 铅酸电瓶 D镍镉电瓶 13、构成()的主要部件是正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此外还有一些附件如端子、连接条、排气栓等。B A酸性和碱性 B铅蓄电池 C 光电池 D原电池 14、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以后,电池开始放电,电子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

高中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是高一化学课本中的重要知识,同学们一定要牢记。下面是为你收集的高一化学原电池的知识点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正极到负极,这是物理学规定的。 阴极、阳极是电化学规定的,失去电子的极即氧化极,也就是阳极;得到电子的极即还原极,也就是阴极。 原电池中阳极失去电子,电子由阳极通过导线流向阴极,阴极处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由于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作为电源,通常我们称其为负极和正极。在电解池中,连着负极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连着正极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阳极,由于电解池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我们通常说明它的阳极和阴极。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1、电解质在通电前、通电后的关键点是: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它包括了电解质的电离也包括了水的电离)。 通电后:离子才有定向的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2、在电解时离子的放电规律是: 阳极:

2知识讲解_原电池_基础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负极:活泼性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活泼性弱,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③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④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诠释:a.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如图: b.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如图: 要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1、实验设计 ①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请观察两个金属片插入溶液后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金属电极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电流产生。 ②按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最后将盐桥插入两种电解质溶液中。请观察反应过程中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并观察电极表面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及优点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c.优点:使原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使原电池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 电流产生情况电极表面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能量变化情况 (Ⅰ)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同时铜片上有红色 物质析出,铜片质量增加溶液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热能 (Ⅱ)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铜片上有红色物质 析出,铜片质量增加 溶液温度不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对于图甲装置 Zn片:Zn-2e-=Zn2+ Cu片:Cu2++2e-=Cu 同时在Zn片上,Zn可直接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与ZnSO4,因此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对于图乙所示原电池 锌片: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Zn+Cu2+=Cu+Zn2+ 4、实验原理分析:(如图所示)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11、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负极,不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正极。 例1:两极材料分别是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虽然金属活动性铝比铜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在电池中,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铝作原电池

《原电池》知识点整理

《原电池》知识点整理 《原电池》知识点整理 1.原电池的定义 电能的把化学能转变为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形成电流。 3.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回路(闭合回路)、一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4.正负极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一般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判断方法: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注意:Cu-Fe(Al)与浓HNO3组成的原电池以及Mg-Al 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例外。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 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④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电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 泡放出的电极为正极 ⑤根据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内的电解质 溶液,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5.电子、电流、离子的移动方向 电子: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正极流向负极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6.电极反应式(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Cu2++2e-= 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 Cu2+=Zn2++ Cu 7.原电池的改进 普通原电池的缺点:正负极反应相互干扰;原电池的电流损耗快。 ①改进办法:

充电机

充电机充电机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它采用恒流/恒压/小恒流智能三个阶段充电方式,具有充电效率高,操作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并具有反接、过载、短路、过热等多重保护功能及延时启动,软启动、断电记忆自启动功能等。 ?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20~50)℃;贮存温度:(-40~70)℃; 相对湿度:90%(40±2℃);大气压力:(70~106)kPa; ?整机外形尺寸:19吋机架式长483(430)mm 高88mm 深330mm 整机重量:4.7Kg 图3 (外形任选一种)长148mm 高118mm 深300mm 整机重量:4.5Kg 图8 长130mm 高155mm 深288mm 整机重量:4.5Kg 图14 台式长150mm 高88mm 深340mm 整机重量:5.0Kg 图17 ?输入电压AC 180V~264V 频率:50Hz±10% (或DC250~370V) ?额定输出功率1500W ?输出稳压值DC * ~* V 可由用户指定(1000V内) ?输出稳流值* ~* A 可由用户指定(100A内) ?稳压值调节方式面板多圈微调/面板多圈电位器调节/0~5V外控调节(任选一种)?稳流值调节方式面板多圈微调/面板多圈电位器调节/0~5V外控调节(任选一种)?效率≥92% 功率因数≥0.85 ?负载调整率≤1% ?电压调整率≤0.1% ?纹波电压≤1% Vout(p-p) ?整机过热保护阈值80-85℃ ?保护输入过压,欠压;输出过压,过流,短路;整机过热 ?绝缘电阻≥20M ?输入对机壳耐压≥AC1500V ?输入对输出耐压≥AV1500V ?输出对机壳耐压≥AV500V

2018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2020届高三原电池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定义: 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解质溶液 ②两个导体做电极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④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原理 本质: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电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但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质量都增大)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u -2e-=Cu2+正极:NO3-+ 4H++ 2e-=2H2O + 2NO2↑ 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2Al + 8OH--2×3e-=2AlO2-+ 2H2O正极:6H2O + 6e-=6OH-+ 3H2↑(2)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在酸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在碱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像CH4、CH3OH等燃料电池,在碱溶液中碳(C)元素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放出CO2气体。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航空电源

电源的控制包括:对发电机进行调压,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发电机输出控制,发电机并联控制和汇流条控制等。 其中交流电系统:过压(OV),欠压(UV),超频(OF),欠频(UF),过流(OC),欠流(UC),差动(DP)??? 直流系统:反流保护 飞机上的直流发电机结构主要由定子,转子,整流子,电刷组件组成。 定子:磁极,励磁线圈,电刷组件和壳体组成(磁极,励磁线圈用于产生磁场,壳体提供磁通路和支架作用,有铁磁材料做成;电刷组件连接绕组电枢和外部电路) 转子:铁心,电枢线圈,换向器和转轴组成(电枢线圈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电流,换向器和电刷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输出)

两个磁场同时存在时,电流产生的磁场对主磁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电枢反应。使换向时产生电火花,同时降低了效率。 解决电枢反应的方法: ⑴是电刷架可调;使电刷安装在合成磁场的中性面上。但当发电机输出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强度也改变,磁场中性面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将电刷调定在发电机输出额定电流时的中性面位置上,但当发电机的负载电流偏离额定值时换向会产生火花。小型发电机一般采用调整电刷位置的方法。 ⑵增加换向磁极,换向磁极线圈与电枢线圈串联。输出电流越大,产生的换向磁场就越强,用于抵消电枢反应的影响。较大的发电机一般采用换向磁极的方法或两种方法都采用。 交流-直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经二极管整流后变成直流电 即转子,定子,整流器

直流发电机的优点:(1)作为启动发电机用,启动发动机时做电动机用,启动完发动机做发电机用,一机两用,减轻机载设备重量。 (2)改变励磁方式可以做成不同特性的发电机或电动机。???? 缺点:(1)高空时,湿度大,换向不方便,电刷磨损严重; (2)换向时的电火花对机载设备产生干扰; (3)结构复杂,重量大。 交流-直流发电机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重量轻; (2)无机械换向装置,高空性能好,可靠,维修工作量小 缺点:(1)不能作为启动-发电机用??? (2)过载能力较差 #调压器:当负载发生变化或发电机的转速改变,都会使输出电压偏离额定值,如28V,所以用调压器来调整,用于自动控制励磁电流。 常用的调压器有:振动式调压器、炭片调压器和晶体管调压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