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研究

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研究
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研究

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转移行为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分析了常规公交与地铁方式转移行为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接着,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征及分担率做了详细的分析,把握了常规公交与地铁的出行特征;出行行为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决定的,因此本文对常规公交与地铁方式转移的影响因素分出行特性和出行者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调查影响因素的方法。

最后,本文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利用SP调查方法获取基础数据,在模型选择的基础上,对常规公交出行者向地铁转移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水平作了详细分析,并运用非集计模型,预测得出西安市地铁二号线走廊上常规公交向地铁的方式转移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的基础数据是在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尚未开通时做的,所以只能是以预测的形式对常规公交向地铁的转移进行分析。

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同一地铁票价政策下,常规公交向地铁的转移率与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呈正相关;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常规公交向地铁的转移率与地铁的票价成反比。出行距离越长,常规公交向地铁的转移率越高,且对地铁不同票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出行者属性中的年龄、职业、收入会显著影响出行者对于常规公交和地铁出行方式的选择,而性别对出行者选择两种出行方式影响不大;出行特性中,出行目的、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出行次数(次/日)、出行距离都会显著影响出行者选择常规公交或者地铁。

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城市轨道管理部门抓住乘客各种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在设计、施工及运营上加以改进,吸引常规公交乘客乘坐地铁;根据不同票价政策下,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行为特征,可以为地铁的票价制定提供

依据和参考,从而合理地制定票价,兼顾地铁运营收益和公益性,提高地铁客流。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背景思考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背景思考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思考: ①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分析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重视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高度重视建设无缝衔接的一体话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注重模式的多样性;优先发展以有轨电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 ②国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思考: 国内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城镇化、资源匮乏),如何在实现高效交通和运输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里我国城市发展过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③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 一体化交通指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高度协调、不同交

通方式合理分工且无缝衔接、出行者享受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服务的综合交通体系。 其内涵主要包括: 1.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 2.不同交通方式间合理分工和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 3.运营管理的一体化 4.交通服务的一体化 5.交通综合管理机制的一体化 近几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产品正在朝着更加大型化、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新动车组设计周期和全新城轨车设计周期明显降低,模块化、谱系化、系统化设计特征明显;以客车车身为例,乘客对列车内部的要求由原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向舒适化、人性化、休闲化发展。随着乘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变和提高,车辆设计必须不断的推陈出新,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乘客不断变化的

口味和需求,车辆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乘客和乘坐方式、旅行行为、生活设施、城市环境等许多问题,其本质上是研究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化为核心”,整体系统的实际解决问题。 1.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原则分析 首先,轨道车辆的实用价值是承载人和物进行位移活动,它的安全性、承载能力与运行速度是衡量其实用价值的基本标准。其次,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轨道车辆是其营运获利的工具,在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从乘客的票价中进行盈利,还以车辆作为广告展示的承载者,从广告商那里获得收益。其三,从个体的美学价值出发,城市轨道车辆从内饰到外观,其协调好看与否,不仅影响乘客的选择方向,同时也影响乘车者的乘车兴致与热情。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型社会向服务性社会的转型,轨道车辆作为公共系统服务的一种实施手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的一个小小的改动都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6) 1.2.1 国外研究的概况 (6) 1.2.2 国内研究的概况 (8)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9) 第二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1) 2.1 基本内涵 (11) 2.2 基本要求 (12) 第三章线路的布设 (14) 3.1 轨道交通的线路布设 (14) 3.1.1 选线 (14) 3.1.2 线路敷设的方式 (14) 3.1.3 影响线路的走向和布设的因素 (17) 3.2常规公交的线路布设 (19) 3.2.1常规公交的特性 (19) 3.2.2 常规公交线路的布设 (20) 3.3两者之间的协调布设 (22) 3.3.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协调的内涵 (22) 3.3.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协调调整 (24) 第四章场站布设及换乘 (27) 4.1 场站的布设 (27) 4.1.1 轨道交通场站的布设 (27) 4.1.2 常规公交场站的布设 (29) 4.1.3 场站布设的协调和合理性 (31) 4.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 (32) 4.2.1换乘的意义及重要性 (32) 4.2.1.1枢纽站的定义及其功能 (32) 4.2.1.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意义 (33)

4.2.1.3换乘的重要性 (34) 4.2.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 (35) 4.2.2.1换乘协调分析 (35) 4.2.2.2换乘特性及影响因素 (37) 4.2.2.3 换乘 (38) 第五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管理的协调 (45) 5.1.1我国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5) 5.1.2公共交通体制的建议 (46) 5.2.1设计票价所要考虑的因素 (47) 5.2.3车票之间的协调统一 (49) 第六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评价 (52) 6.1评价原则 (52) 6.2评价指标的建立 (53) 6.3评价方法简介 (55) 致谢 (58) 参考文献 (59) 第一章绪论 (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6) 1.2.1 国外研究的概况 (6) 1.2.2 国内研究的概况 (8)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9) 第二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1) 2.1 基本内涵 (11) 2.2 基本要求 (12) 第三章线路的布设 (14) 3.1 轨道交通的线路布设 (14) 3.1.1 选线 (14) 3.1.2 线路敷设的方式 (14) 3.1.3 影响线路的走向和布设的因素 (17) 3.2常规公交的线路布设 (19) 3.2.1常规公交的特性 (19) 3.2.2 常规公交线路的布设 (20) 3.3两者之间的协调布设 (22)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多样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多样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乘客。因此,通过对乘客出行行为的复杂性进行研究,挖掘出行行为所蕴含的一般性规律,不 仅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参考依据,也是相关部门制定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乘客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在整合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大规模历史出行数据,利用信息熵相关理论及方法,对乘客出行行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微观车站和宏观网络两个层面对乘客进站量时空分布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时段的进站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 进一步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进站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与所在街道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不同街道的协调发展程度具有较大差别。 此外,除少数街道外,大部分街道现有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适合当前 轨道交通的发展,且随着其经济水平的发展,进站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次,在研究进站量分布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而对乘客出行OD的时空分布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了乘客的OD分布比进站量分布更加符合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齐普 夫定律的结论。 然后,通过建立基于相对熵的出行时间模型,研究出行OD时间分布的多样性。所得结果表明,与市中心距离越远的车站,其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越长,且出行时间分布的多样性也越大。 最后,通过对乘客的移动轨迹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了乘客出行OD的稳定性,

表明乘客出行OD分布的多样性是由群体性移动所导致。该结论为乘客出行行为的可预测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内首创的将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公交GPS调度、车辆安防监控、候车亭电子监控等系统整合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管理平台。同时在全面剖析国内现有电子站牌项目的运行境况后,引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多方媒体运营资源,避免以往类似项目所出现的资金及后续运营问题。全面兼顾媒体运营商、公交公司、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利益。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旨在打造一套全新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2、系统组成及相关介绍: 系统由指挥中心、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和智能电子站牌等组成

指挥中心: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管理。指挥中心可以收发GPS车台信息(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接收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多媒体发布资料。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区域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智能电子站牌将多媒体信息发布给受众人群。满足多方客户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 对各公交车站、公交车及出租车内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监视现场信息。 公交调度系统: 通过GPS定位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的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运营车辆的相关信息(轨迹、车速),发现异常时能立即警告提示,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情况对车台实时调度。

电子站牌: 智能电子站牌系统是集GPS定位、无线WIFI、GIS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智能电子站牌主要包括LED/LC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内置无线WIFI接收模块。可以实时接收来指挥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 3、系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运送速度的提高和及时、方便的换乘,均匀的班次间隔,乘客出行时耗减低。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2T15:45:28.18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刘飞 [导读] 摘要:大力发展与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网络是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把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围绕轨道交通具有何种特性。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 摘要:大力发展与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网络是有效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把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围绕轨道交通具有何种特性。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常规公交线路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分类,并研究轨道与常规公交一体化网络的特征。 关键字:轨道交通、公交、线路 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分析 由于本身的特性原因,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不同层面各具有其优势,这里从路权、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营可靠性、建设成本、适用区域、灵活性、节能与环保性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路权。常规公交车辆与其它机动化方式的车辆、自行车、行人共同占用街道空间资源,因而常规公交的路权为混行路权。轨道交通线路拥有独立的布设空间,与其它交通方式不存在交织冲突,具有独立路权。路权的类别决定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运营的性能。常规公交的路权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常规公交具有公交专用道的空间设施或信号优先的时间保障(或两者兼备)时,常规公交也具有独立路权。 (2)线路的运输能力。线路的运输能力定义为:在给定的运营时刻表下,一个小时内线路某一固定点上通过的乘客运送空间大小。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车辆容量高等物理性能优点,拥有独立路权的运营优势,因而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高于常规公交。例如:在最大运输能力上,中型公共汽车为0.24万人次/h,地铁型车辆为7.0万人次/h,后者为前者的29倍。 (3)运营可靠性。可靠性可以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Bowman将公交的运营可靠性定义为:公交运营车辆准确按照时刻表完成服务计划的能力。Bates认为,额外等车时间所导致的焦虑会严重降低乘客对于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从为居民出行服务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将运营可靠性简单的理解为“准点率”。由于轨道交通具有独立路权,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其它交通方式交织冲突的影响,因而其运营能够较严格的遵循列车时刻表的安排,具有较高的运营可靠性。常规公交车辆在混行路权的环境下运营,特别在早、晚高峰的运营时段内,由于经常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常规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滞后于行车时刻表,其运营可靠性较低。对于公共交通运营可靠性的评价等级分类与方法具体可见Kittelson与Camus的研究。 (4)建设成本。建设成本是确定公共交通建设类型与规模的主要因素。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高昂,成本组成包括征地拆迁等土建工程建设成本、车辆与机电设备建设成本、其它费用成本。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均每公里建设的成本为亿元。常规公交的建设以基础道路为依托,其建设成本主要为车辆购入成本、公交场站建设成本、其它费用成本。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公交。 (5)适用区域。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高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只适用于客流密度高的交通走廊与区域。常规公交具有灵活性,适用于各类区域,即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接运与补充线路,也可以作为主干的运输线路。 (6)灵活性。由于成本与物理技术原因,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一旦修建完毕后,其线路与车站设施的位置基本难以做出调整。常规公交线路是以道路设施为基础而建设的,因此可以在短期内根据客流的变化程度与需求对线路的走向做出调整。 (7)节能与环保性。交通运输与能源资源的矛盾益严重,同时交通污染问题也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轨道交通无论从节省能源角度出发,还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都优于常规公交。 2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线路特性分析 常规公交网络由各条常规公交线路构成,常规公交网络的特性与组成其结构的常规公交线路的特性密切相关。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具有何种关系,是在轨道交通线路的条件下把握常规公交特性与分类的依据。只有在充分把握常规公交线路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基于轨道交通新线来进行常规公交网络的优化调整研究。 2.1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 (1)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合作与竞争的必然性分析 合作与竞争是公交系统一直面对的课题,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发展与运营过程始终伴随着合作与竞争。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共同服务于城市的主要交通走廊,这二者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在乘客的一次出行过程中,会存在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行为,这二者的合作也具有必然性。 合作与竞争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得以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网络的优化调整可理解为:通过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达到减少两种公交线路的无序竞争、加强两种公交线路的有序合作的目的。 (2)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分析 《现代汉语字典》对于“合作”的解释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不仅可以使双方完成共同目标,而且将使双方取得比合作前更大的收益。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关系体现为:通过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合作衔接共同为居民的出行服务。 (3)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竞争分析 “竞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争胜。利益在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竞争中可以用乘客量进行衡量。当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存在共同服务的站点间时,在二者共同服务的站点区间内,乘客即可以选择常规公交也可以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此时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存在对于客流的竞争行为。 2.2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空间拓扑关系分析 空间上的线路拓扑属性是每一条公交线路均具有的特性,包括线路的走向属性、站点的位置属性。公交线路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线路服务的站点区间与服务区域,从而决定了公交线路所能服务的对象。同时,拓扑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交线路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居民在公交系统中的出行长度、换乘次数也均取决于公交的网络结构。当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的拓扑结构在空间上产生交汇时,

合理优化公共交通,积极改善城市出行

关于合理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积极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的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机动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市逐步出现了交通拥堵、出行条件恶化等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路网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交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不断增加,出行需求将持续增长。当前,交通拥堵已成为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关系到湖州的城市形象。 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转的重要载体,是市民出行的重要途径,具有多层次、大运量、广覆盖的运输优势,依托公共交通作为运输主体,可以达到交通出行的快速疏解。据统计, 2016年我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仅为17.60%,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积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可以扭转城市公共交通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局面,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湖州市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积极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一、优化提升现有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1、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以方便市民出行为出发点,坚持公共利益优先,我市高度重视保障公交车的优先路权。目前在主城区南街、凤凰路、白鱼潭路、苕溪路、青铜路等主要路段以及南浔城区南林路、向阳路等路段均已设置了公交专用道,其中湖州中心城区不少

于38公里。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带动了公交车的正点率,但新的问题也逐步涌现出来。一方面,公交专用道不连贯,车速时快时慢,传统堵点举步维艰。特别是在公交专用道断开的路口,公交车和社会车混行、抢道,就容易出现拥堵。另一方面,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不高,经常出现高峰时间空荡的公交专用道和拥挤的社会车辆线路并存的情况。有不少市民反映自从公交专用道投入使用后,有些地段不仅没有达到治堵的效果反而更堵了。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建议公交专用道尽量设置连贯成网,使公交车运营真正实现“可控”。 2、优化公交线网及班次。依托场站设施支撑,构建“干线+支线+节假日快线”分层分级公交网络,满足旅游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加密线路班次,缩短4路、25路、30路、50路等开往太湖度假区公交线的发车间隔(平均缩短5-10分钟),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开辟市区通往太湖度假区的大站公交快线。 二、完善公交运行支撑路网 1、加密支路改善城市微循环。目前,我市道路体系结构不甚合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级结构呈现“两头细、中间粗”。根据统计,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比例约为2:1:1,主干路线密度1.02km/km2,次干路线密度0.58km/km2,支路网密度0.42km/km2。根据我市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干路网间距等实际情况,支路网进行加密有利于开启“门对门”、“点对点”的定制公交服务。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学生:程昱班级:控制1班学号: 20100210 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专业:智能控制工程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 关键词:ITS,公共交通

目录一绪论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 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2.2智能化调度方法 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一绪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APTS通过采集和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为出行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挤,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对于公共车辆而言,APTS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目标:高效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从而在信息、价格、速度、效率、舒适性等方面提高公交吸引力。 功能子系统: 1 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 2 公共运输信息系统 3 满足个人需要的非定线或准定线公共运输 4 公共运输安全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场站布设及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场站布设及换乘 1.1 场站的布设 1.1.1 轨道交通场站的布设 1.1.1.1 轨道交通场站的分类【9】 按车辆埋深可分为:浅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离小于15米。 中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 离为15—25米。 深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 离大于25米。 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区域站、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按地下横断面形式分类:矩形断面、拱形断面、圆形断面。 按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我国大多采用站厅换乘)

按车站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之间,它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站台空间宽阔等优点。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的两侧,可以避免上下行乘客之间的干扰,造价低、改建容易。但站台容积利用率低,中途改变方向要经过天桥或通道。 混合式:是综合了岛式和侧式的优点。 我国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的分级如下表:

1.1.1.2轨道交通场站布设考虑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是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而修建的,所以轨道交通无论是场站,线路都要根据规划的要求相协调一致。城市轨道交通修建的前提是城市干道上的地面空间不能再满足车辆的快速、安全、舒适的运行,而导致经常性的堵塞。地面常规公交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 轨道交通场站的布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交通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所以它必须与城市客运走廊相平行,还要覆盖客流集散区。 (2)要紧邻城市主干道或与之平行,为了使其他车辆与之衔接,分流。 (3)轨道交通的站点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应与城市商业中心和客流集散点相联系,最好在商业中心和客

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方式分析

蝈窃国弱爨固国圜 窃岛国四 王欲敏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00067) 摘要:换乘是接驳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接驳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换乘设计,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将来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我国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规划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换乘;接驳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6—0129--05 DoI:10.3869/j.1002--4786.2010.06.069 TransferModeofUrbanPublicTransport WANGYU—min (ChinaMerchantsChongqingCommunicationsResearch&DesignInstituteCo.,Ltd.,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Traffictransferisthecoreofconnectionsystemplanning.Thegoodtransferdesignofconnectionsystemisthekeyofwhetherthelarge-capacityrailrapidtransitgoestobethemainpartofpassengertrafficsystem.ThetransferamongurbanpublictransportmodesisalsotheemphasisofplanninginChina’Slargecitiesinthenearfuture. Keywords:urbanpublictransport;traffictransfer;connectionsystem 0引言 城市客运交通是由多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组成的立体化大系统。除私人交通方式外,通常情况下.采用一种交通工具或同一路线,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门到门服务.因而,各交通工具之间或同一丁具不同路线间的相互转换是不可避免的。换乘是公共交通的一大特点,也是与私人交通的不同之处。城市交通的换乘方式主要有停车场换乘和乘车换乘两种。停车场换乘也叫存车换乘,是指将自备车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乘车换乘是指从一种公共交通T具或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或另一条线路上的换乘方式,这是一种前后衔接的连续转乘方式【l】。 1换乘的必要性 大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庞大而复杂。必须建立完善便捷的换乘系统,才能使系统充分发挥活力。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a)以百万人口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为例,若每平方公里划分一个交通小区,其各点均直接联系需要4950条线路,显然,这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必须用换乘的方式来解决【习; b)如果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换乘更是大量存在。 交通发达的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很大,居民出行乘小汽车的较多,而城市的公共交通则大多依靠轨道交通。由于投资水平及城市条件的限制,轨道交通的线路是有限的,其公共交通体系多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很显然,在这些国家中.居民出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转换、公共交通之间转换的需求。即使是在轨 ≥TRANSPORTSTANDARDIZATION.1HALFOFju‰2010(No.222)曩

基于瓶颈模型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瓶颈模型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先进的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法。出行者作为出行的主体,其决策行为将直接影响整个交通系统的状态。 只有深入分析出行者的行为规律才能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而交通拥堵常常发生在道路的瓶颈处,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 因此研究瓶颈模型有助于人们认识城市出行者的通勤出行规律,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具有瓶颈的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出发时刻选择行为。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个人感知的瓶颈模型。针对出行者持有早到或者晚到的态度,可以将出行者划分为两类:积极主动者和不积极主动者。 根据出行者的个人感知状况,本文考虑了出行者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并详细分析了这三种情况中达到均衡状态时,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 相关数值算例表明,出行者的出发时刻选择不仅与每类出行者所占的比例有关,还与其出行感知系数的大小有关。(2)研究了基于瓶颈模型的异质出行者早高峰出行问题。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含有高承载力车道)和普通道路存在瓶颈时,研究了时间价值不同的出行者在早高峰的出行选择行为。基于瓶颈模型的均衡条件,推导出不同收费标准下,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时个人早到时间的临界值。 研究发现,当收费较低时,时间价值较低的出行者使用高承载力车辆的数量会增加。当收费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是时间价值较高的出行者也会选择高承载力车辆出行。

数值算例表明设置恰当的收费标准可以降低系统出行时间。(3)研究了双模式瓶颈网络中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 首先分析了基于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下,实施两种不同的阶段收费与补贴对于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地铁站内的拥堵现象,基于地铁出行者的特性,建立了地铁瓶颈模型。 由于票价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直接影响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因此,研究发现在地铁瓶颈模型中实施票价打折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变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最后分析了在双模式瓶颈网络中,同时实施道路收费与票价打折策略对于出行者的影响。 (4)建立了基于随机特性的早高峰通勤模型。在普通道路上,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出行者在道路上的出行时间具有随机性。 基于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本文构建了基于随机出行时间的瓶颈模型。根据出行者在同一时间出发,早到或者晚到的可能性,可以将出发时间区间分为三个子区间。 根据均衡条件,推导出了三个子区间的邻界点。另一方面,通过考虑地铁发车间隔的不确定性,得到了出行者的等待时间和发车间隔之间的关系。 同时考虑了车厢内的拥挤效应对于出行者的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的影响。在这两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随机特性的早高峰通勤模型,并着重分析了随机因素对于出行者选择出发时间和出行方式的影响。

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摘要】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采用回顾性对照调查方法,以快速公交走廊上的乘客和普通公交乘客为调查对象,根据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验证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中选取换乘率、出行时耗、出行频率、BRT 对出行方式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验证BRT的推行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郑州快速公交出行行为回顾对照调查 【Abstract】Now many cities are promoting new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order to release urban traffic jam. China as the new member of BRT system, the research study relevant to BRT is rar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ravel behavior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takes Zhengzhou BRT as example,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the new BRT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on travel behaviour in Zhengzhou city. In data analysis, the transfer rate, travel tim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 were compared between BRT users and conventional users. And the finding supports that Zhengzhou BRT system does influence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ur in term of transfer rat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 【Keyword】Zhengzhou, Bus Rapid Transit, Travel behavior,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 1 引言 在中国城市居住人口密度普遍较高的背景下,路面交通似乎很难迎合8%的小汽车增长率,尽管传统公交车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中肩负着20%的全方位出行比例,但公交车使用者多为低收入人群比如学生和老年人,并且公交车在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形象差、设备维护不及时、不可靠并且容易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 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引发众多交通问题,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从1990年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巴西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城市发展迅速。现在约有10多个城市建立了BRT系统。郑州为其中之一,于2009年开通,主要运营线路长度约为30km,并另有8条支路。BRT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在南美尤其在巴西拥有较长的历史及相关研究。但是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评估郑州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2 BRT在国外经验

公共交通出行软件的应用

公共交通出行软件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出行软件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出行软件的便民和不足之处,提出软件应更全面的利用大数据来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展现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路线推荐等功能,同时,利用用户对选择结果信息的积累和增加社会交通评价体系的方式,使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关键词: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交互;评价体系 一、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自17世?o出现以来,已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乃至整个城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它是保证城市各部门正常运转的动脉,而且对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交车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小、占有资源少、效率高、污染相对较少、人均占有道路少等优点,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租车交通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其快速、便利、舒适、安全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

二、公众出行软件使用的现状 随着科技迅速的发展,各种打车软件应运而生。打车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打车选择,提高了打车效率及成功率。既降低了燃油消耗也变向增加了司机的收入,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也减少了尾气排放。当打车软件发展的风声水起时,公交车软件也发展有声有色。公交车软件的出现,让乘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一)开封鼓楼广场的公共出行方式调查 通过对开封市鼓楼区人们乘坐公交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鼓楼下的行车道作为出租车和私家车的通道,车速较快,而两边的道路则作为公交车的专用车道,禁止出租车通行,路边站满了等待公交的乘客。对这些乘客展开调查得到,少部分的年轻乘客表示用过一些公交软件,可以显示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并推算出到站时间,大部分的乘客并不清楚公交具体到达的时间。而对于等不到公交车会不会选择搭乘出租的问题,35%的乘客表示会继续等,剩余65%则表示等到一定程度将考虑出租车。 (二)出行软件的特征 当下公众使用的主要是地图类软件,同时不同城市结合各自的特征也推出了各种公交软件,出租车软件。地图软件提供的信息最多,对于公众的出行能够提供公交、步行和自驾路线,对于出行距离的限制比较小;公交软件对固定工作

中国大城市公交有哪些特点

中国大城市公交有哪些特点? 现如今,公交已然成为多数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了。公交是城里人的另一双腿,没有这双腿,就没有我们这个井然有序的城市。恐怕谁也没想到的是,单纯为“代步”的城市公交竟成了检验城市发展和城里人文明程度的一面哈哈镜,让许多人是怨声载道。公交究竟有哪些罪孽,让大家不得不坐、又不得不怕呢?看看城市公交的十宗“最”。 心急车慢,最怕交通堵塞缓行 城市公交,便宜是便宜,就是怎一个慢字了得啊?明明再过三分钟就胜利在望,可偏偏它说堵就堵,举步维艰。你苦心经营的全勤奖又没了,业务接洽又泡汤了,女朋友肯定拂袖而去了……司机悠哉游哉早已见怪不怪,你却连杀他的心都有了。咋还不走哩,你随着乘客们怨声载道地催促,可这腿没长在自己身上,怎么催它也不听你的话。你想下车,司机还不给你开门。十分钟的路硬是堵了半小时,你心里那个急啊,然而你有冤还没地儿申下次仍得坐,不然还能咋样? 人潮汹涌,最怕胆小挤不上车 坐公交慢,挤公交更难,中国人的动物凶猛本性在挤公交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大老远只要有人吼声“来了”,人潮便哗啦啦涌动起来,有的老早就占据了有利地形,有的正伺机夺取阵地,有的谋划着究竟是发挥个头优势呢还是力气优势,大人小孩个个严阵以待,最霸道的是那些看上去老态龙钟的爷爷奶奶们,等车时一个个没精打采,车一来,老人们突然就容光焕发气势汹汹了,推拉挤踩,挠掐抓拐,使泼撒野,硬是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让年轻人目瞪口呆。不能说谁挤得不对,谁叫咱国家人太多了呢,挤公交是中国特色,挤了不平等,不挤你就只有忿忿不平地一直等,尤其是老人,如果不使点手段一鼓作气,根本上不了车。

事故频发,最怕坐上流动炸弹 原以为公交炸弹只有外国才有,自从成都公交惨案发生后我才知道,原来公交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尤其是对我们国家来说,座位20个的公交车挤了50个人,从来没有任何部门来查一查管一管,不出问题才怪,当然,查也没办法,谁叫我们人口世界第一呢?何况我们这些年还不断地遇到猪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最严重的SARS曾经把公交车变成死亡重灾区,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瞥开这些,公交车自身的安全性能有时也不那么让人放心,成都公交惨案发生时车上根本找不着救生锤,很多乘客是求生无门,活活烧死在车上的,坐上这样的车,就等于身上捆绑了一枚不定时炸弹,何时爆炸,天知道。这样的教训已经发生过太多了起了,我们的管理者们不仅应该提供便宜的公交,还要提供安全的公交,别让大家因为公交而误了私家性命。 接踵摩肩,最怕色男揩油骚扰 对于女人、尤其是那些长得漂亮点的女人来说,挤公交不仅是个体力活,有时还不得不忍受色男的眼神骚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男人都会对美女多看几眼,美女们也总希望得到男人关注,这是常情。可再渴望男人欣赏的女人也不愿谁睁着咸猪眼长时间对她行注目礼,但公交上就有这种男人,不仅想把你衣服看穿,他的咸猪手还会趁着挤车捏一把摸两下,你要真追究起来他就说是惯性作用,告状也不容易取证,难道你请好动力学家让他再揩一次?最多骂声流氓罢了,有时骂流氓也还不敢,真憋屈。 环境险恶,最怕偷儿浑水摸鱼 当你使出浑身解数,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投了一块钱登上了车,正想找个地方靠着或坐下来休息,突然你就感觉到身体一部分空了,一摸,钱包不见了。为了一块钱,你丢掉了几十数百张一块钱,甚至还丢掉了好多办起来麻烦得很的证件,瞬时间你就伤心欲绝了。瓶雨文章里的故事更惨,公交车上,猥亵男的咸猪手总是有意无意地触摸着一个女孩子的身体,终于等到他下车了,女孩子感觉空气都新鲜了许多,买东西付钱时才发现包上开了好大一口子:钱包又没了。女孩真是欲哭无泪:揩油也就罢了,你居然还揩钱! 空间狭隘,最怕别人嚼蒜吃葱 不管“请勿吸烟”几个字写得多么大,总会有无耻男生陶醉地叨着香烟,香烟的罪过大,可香烟毕竟是香的,忍忍也就过了,最受不了的是旁边这位拿着大饼嚼着葱,那一位的便当里蒜味十足,公交车上解决温饱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是把这些带着浓厚强烈个人口味的食品带上车上来就不对了,但你能奈何他吗?“请勿吸烟”你可以据理力争,“请勿携带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品”等规定也早也有之,可你见哪辆公交车上贴有“请勿装蒜”或“请勿吃葱”的?遇到讲理的你说一句他自觉点不吃了,遇到不讲理的你也只有听任他“蒜你狠”、“葱你来”,说不定还涎着脸赏你一块臭豆腐。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方法前沿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方法前沿 柴彦威1,沈 洁2,赵 莹1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2. 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英国) 摘 要:梳理城市交通工程及规划、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以及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等学科关于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研究方法及趋势,阐述活动分析法成为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方法之前沿的原因。从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这两方面,对活动分析法进行全面介绍与评述,提出基于活动分析法的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框架。 关键词:交通;出行行为;活动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80(2010)05-0402-8 Activity-based approach for urban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Chai Yanwei1,Shen Jie2,Zhao Ying1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Cardiff School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Wales, UK) Abstract: Related theories and trends about the topic of travel behavior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urba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are first reviewed. In particular,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 geography and time geography, and summarizes their contribution to make activity-based approach as the front edge of theories to analyze travel behavior. Then, related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both introduced here, and it is apparent that all studie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icro activity analysis to achieve their study aims.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ravel behavior associated activity-based approach is also provided,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hich means that multi-disciplin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orecast application are two main trends of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travel behavior;activity-based approach 城市功能空间的高效率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序、通畅和快捷的城市交通。可以说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西方城市交通研究和交通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从仅仅关注城市交通网络设施布局优化,到以交通流作为出发点,再到深入探讨产生交通流现象的出行行为机制的发展等过程,已经摆脱了工程观念的束缚,成为包含技术条件的支持(交通运输)、城市社会活动的组织(布局结构)、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城市社会活动)、空间质量(城市景观)以及城市决策者的管理措施(城市政策)等的综合领域。 相比之下,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城市机动性的改善主要是通过超常规和高强度的投入,侧重于物质环境的建设[1],而对于交通产生的根本问题——出行行为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大城市出行调查的开展,交通出行行为的研究受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关注。除了对出行行为的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外[2-3],也有学者对交通出行行为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4-6]。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领域开始出现了 收稿日期:2010-03-3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0001110054);2009年IBM共享大学研究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资助项目(2007FY14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01046) 作者简介:柴彦威(196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及城市与区域规划,chyw@https://www.360docs.net/doc/6f507729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