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介绍

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介绍
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介绍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介绍
一、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状况 二、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状况 北京已经举办的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动: 三、 北京已经举办的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动:
2011 年 12 月 14 日, 1、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旅游发展委 员会在中山音乐堂联合举行了“ 员会在中山音乐堂联合举行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 范基 地”颁牌仪式。 颁牌仪式。 2、2011 年 12 月 11 日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与中青旅共 同举办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
北京即将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活动计划: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活动计划 四、 北京即将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活动计划:
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示范基地工作 1、2012 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示范基地工作 计划。 计划。 2、2012 年 4 月北京将举办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论坛
五、关于“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评审、评审程 关于“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评审、 序等资料: 序等资料:
1、“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部分)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部分)

2、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程序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程序 评审 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托北京养生文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化创意产业协会起草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及相 化创意产业协会起草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及相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 关培训、编制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关培训、编制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4、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五、 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联盟

一、什么是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中医药产业加上旅游产业等于中医药旅游产业?!)
中医药文化旅游的概念: 1) 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 相融合的产物,中医药文化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业态。 2) 它的形成离不开两大类依托物,一类是中医药文化资源 和文化服务设施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设施 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古籍特藏馆、中药标 本馆、 中医药主题公园、中药种植园、药膳餐厅、中医医院, 中医养生会所、中药店、中药饮片厂、中药加工厂等。
3) 另一类是各类型旅游景区:旅游风景名胜区、森 林公 园、园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村、旅游饭店等。
2

4) 将这两大类依托物资源作为创意源和创新元素,进行深 入融合创意创新创建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将带动中 医 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5) 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和目的是让中医药文化 通过旅游得以传播,让中医药服务得以创新和扩展,从 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 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6) 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注入到旅游业中,提升了旅游 业的素质,让旅游业实现有质量增长。 7) 也使旅游业成为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成为 促进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
8) 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拉动中国文 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国 家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 展的战略目标。
3

9) 对于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中医药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来 讲应借申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契机,大 力创意 创新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服务的传播途径和方 式,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和中医药服务范围,优化旅游 业结构,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构建旅游业新格局,丰 富旅游产 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10) 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成文化 创意产业,能产生叠加效益。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的策 划规划方案的编制是一个创意 创新开发活动,一个系统 工程。
二、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状况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状况
北京率先开展“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工作,是落实刘淇同志关于“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重要载体”指示的一项重 要举措,体现了北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旅游产 业的有机结合,它既有助于北京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 的弘扬与传播,也符合北京产业融合发展的最新方 向。 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创新旅游业 态的一种新的尝试,为广大游客提供 了一种新型的
4

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孙维佳副主任指出,“北京中 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体现着北京旅游文化与中医 药文化的结合,是优秀国粹资源的强强联合,是旅游 市场发展的需求和旅游产 业发展的需求。它既符合 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也将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中 医药文化。北京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雄 厚的中医药诊疗实力在全国首屈一 指。都吸引了大 量来京就医、旅游的客人。同时北京也拥有丰厚的旅 游资源:全市拥有 598 家星级酒店,1047 家旅行社、 211 家 A 级旅 游景区。据悉,2011 年接待境内外游客 量将首次突破 2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产业规模位居 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北京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市场的结 合前景广阔。 三、北京已经举办的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北京已经举办的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的活动 1、 2011 年 12 月 14 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旅游
发展委员会在中山音乐堂联合举行
5

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 范基地”颁牌仪式。全国人 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任茂东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 员会文化室徐国宝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苏钢 强司
长,北京市政府马林副 秘书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赵静
6

局长、屠志涛副局长,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孙维佳副 主任等领导出席了颁牌仪式。 2、2011 年 12 月 11 日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与中青旅 共同举办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
( 左 卢总
右 赵会长) )
时间: 时间:2011 年 12 月 11 日 下午 1:30 地点: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 19 号中青旅大厦 21 层 主要参会人员: 主要参会人员: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 赵立冬 秘书长 姚依依
7

中国青旅集团 中青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青旅房地产开发 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卢丹 总经理助理 李星海 中青旅时代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长 汪刚 北京鹤年堂 董事长 于德江 清波堂中医研究院 高级针灸师 孙硕 北京白沙科技有限公司 经理 徐婕
(卢总给大家讲解中青旅的项目) 卢总给大家讲解中青旅的项目)
(本信息来自北京养创意产业协会网站)
8

北京即将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旅游 四、 北京即将举办的中医药文化旅游 产业促进活动计划: 产业促进活动计划: 促进活动计划
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示范基地工作 1、2012 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示范基地工作 计划。 计划。 此次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推出首批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后,2012 年还将随时接受具 备条件的单位申报,按程序积极推进和扩大对“基地”的审 批。 2、2012 年 4 月北京将举办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论坛 会议主旨和主题 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传播方式、扩展中医药 服务范围;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业素 质、实现旅游业有质量增长;满足人民群众身、心、灵健康 的需求为主旨和主题。 本次论坛将邀请政府官员、中医药、旅游、文化、媒 体等相关业界的专家,借创建申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 游示范基地”契机,围绕如何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的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
9

会议介绍 a)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b) 参会人员及机构 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 领导、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领 导、相关专家、媒体、首批 12 家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 示范基地单位及有意创建申报“示范基地“的单位以及 旅行社等其他相关单位代表 c) 会议时间、会期及地址 会议时间:2012 年 4 月 会期:一天 会议地址:北京 d) 参会规模 150 人左右 e) 会议内容安排
10

⑴领导致辞 ⑵贵宾代表致辞 ⑶为“示范基地”专家评审组的专家库成员发聘书( ⑷议题演讲(每个议题演讲 20 分钟)
f) 议题 ⑴创意中医药文化旅游新业态??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 协会会长 养生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专家 赵立冬
⑵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文化环境建设—著名中医药 文化建设专家 胡春福
⑶如何借旅游传播中医药文化(主讲人待定) ⑷如何借中医药文化提升旅游业素质(主讲人待定) ⑸中医药文化旅游对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主 讲人待定) ⑹如何做好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策划规划工作??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 养生旅游规划专家 姚依依
11

⑺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主讲人待定) ⑻中医药文化旅游的营销策略(主讲人待定) ⑼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主讲人待定) 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思路(主讲人待定) ⑾京城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主讲人待定) ⑿导游和讲解员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质量的影响(主讲人 待定) ⒀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主讲人待定) ⒁旅行社代表发言 ⒂“示范基地”代表发言 ⒃相关企业发言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策划
关于“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五、 关于“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的评审、评审程序等资料: 的评审、评审程序等资料:
1、“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部分)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部分)
12

赵立冬
养生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专家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会长)
姚依依
中医药文化旅游专家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秘书长)
战嘉怡
中医药文化专家
(北京市中药综合研究所 研究员)
黄明达
中医药文化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推广中心 执行主任)
李维俞
旅游规划专家
(中国旅游协会 原秘书长)
李庚
旅游策划规划专家
(达沃斯公司 首席专家)
富康
旅游营销专家
(首都经贸大学旅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3

袁风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专家
(北京绿宝石建筑规划院 首席专家)
叶昊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专家
(北京天一和恒建筑规划院 首席专家)
邓宗德
旅游管理专家
(国家旅游局原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处长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副秘书长)
2、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共组程序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共组程序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 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开展北京中 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经区县初审,集中答辩、 专家评审并实地考察等程序。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托北京养生文化创意 产业协会起草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及相关培训、 产业协会起草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及相关培训、编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及相关培训 制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4、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1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特藏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 北京市中医学校中药标本馆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 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汉代医药文化馆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亦庄生产基地 北京鹤年堂大药房 地坛公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15

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北京响水湖长城旅游景区名医塑像文化园 (排名不分先后) 排名不分先后) 一、 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联盟 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宗旨、章程等资料。 联盟全名为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联盟。 联盟是在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下设立并联合首批获 得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单位及相关单位共同 创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联盟的宗旨:团结联合与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业、旅游 产业相关的产、研、学、用、媒等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 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创建和发展具 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让中医药文化通过旅 游得以传播,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 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注 入到旅游业中,提升旅游业素质,让旅游业实现有质量增 长。让旅游业成为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成为 促进中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
16

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拉动中国文 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的战略性目标。 本联盟所在地:北京市 盟的业务服务范围: 一、 政策及行业服务: 1、 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合
理要 求,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开展相 关工作; 2、 向成员单位宣传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
彻执行; 3、 进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向政府
有关部门提供产业发展的建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搞好行业 管理; 4、 协调成员单位之间关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尤其是产
品质量的安全监控和生产安全的监管,制定行业自律公约, 督促成员单位共同遵守; 5、 加强与国际以及境外健康旅游产业相关协会、学会、主
17

导企业等的联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6、 办好“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联盟网站”以及相关期
刊的编辑工作,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 7、 8、 举办好每年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 安排有关基金奖励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做出突出贡献
的人员。 二、 专业技术服务 1、 接受成员单位委托,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策划新项
目; 2、 3、 4、 5、 提供储备的新产品、新服务等项目; 提供与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对新产品、新服务等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价论证; 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行业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专业资
格认证。 6、 7、 制定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有关的标准; 组织出品行业相关的各类文化产品:如图书、动漫、电
影等。
18

8、
组织研究开发、推介、评审各类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三、 投融资服务: 1、 接受成员单位委托,编写产品服务投融资项目 《商业计划
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风险投资:对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组织风投机构进行投
资、孵化并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促进其产业化; 3、 为成员单位的项目融资协调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构、金
融机构、投资公司投资前的关系; 4、 资产托管:接受成员单位委托对客户资产进行管理,使
受托资产保值、增值; 5、 为成员单位制定企业改制方案、资产重组方案、兼并收
购方案、境内外上市方案。 四、 管理咨询服务: 1、 提供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与组织运营方
面的咨询服务; 2、 提供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规划、新产品开发、招商策
略、品牌规划、整合营销传播、客户关系管理等咨询服务; 3、 提供企业 CI 规划与实施,以及大型公关活动的策划等咨
19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校选课论文)

河南大学 本科课程论文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英语非师范 姓名:王震 学号:2009170055 课程: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任课教师:王子华 01/01/2011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这不仅有益于我们自身,还可以使我们身边的人受益。本文将从中医药的发展、养生学的发展、饮食养生、药膳养生、情志养生和药酒养生来进行论述。 关键字:中医药、养生学、饮食养生、药膳养生、情志养生、药酒养生、发展 正文: 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1]。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正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西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明清以后,??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药最重要的著作。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但中医在中国仍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相较于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的革新发明,值得加以关注的包括:小针刀,传统药物注射制剂,科学中药等。 在国际上,针灸[2]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中的一支而受到重视。世界卫

中医药健康旅游应发挥“中国特色”

在2017第六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秋霖,援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的著作《财富第五波》,指出人类将迎来健康革命时代。而在健康革命时代中,医疗健康旅游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致欢迎辞;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宣布大会召开。联合国项目事物署中国首席代表罗响大使做了“四大创新驱动模式推动中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联合国项目事物署中国首席代表罗响大使做了“四大创新驱动模式推动中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健康中国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做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如何对接这一目标,对2030规划的解读等。 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做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报告 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人数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4000万人次,近年来,这种势头有增无减。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居第二,两者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不能缺席。 中医药健康旅游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世界医疗健康旅游联合会副主席贾笑芳指出,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在亚太地区,排名前3位的是印度、韩国和泰国。她还表示,按照患者流分析,中国属于健康出境旅

中医药文化参观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聊城市中医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今天的讲解员王菲菲,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我院的中医药文化景观。 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我院的国医楼广场,整个广场取“天圆地方”之意,圆便是大家眼前的这一副太极阴阳图,据说伏羲据河图而制八卦,大禹据洛书而绘九宫,这也是易经和中医的理论源头。东西两侧分别是医破我执、医道天德、医具三味、医彻真谛、医道无私、医心近佛六幅中医典故地雕,在正南侧,是一块刻有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仿古字体的泰山原石,在广场的南侧外围我们种植了地道的中医药材,且整体造型形似蓄势待发的弓箭,预示中医药事业将飞速发展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国医楼。 大家请顺着我的手看去,大厅上方是我们的中国历代十大名医浮雕,他们均对我们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左右两侧我们设置了中草药标本展示柜,请跟我来。(到右侧展示柜观看)。请大家稍微转身朝这边看,这是我院的智能化中药房,在配药过程中我们利用条码扫描等手段进行双重药品验证,确保配药准确无误;每味药的出药系统各自独立,杜绝了交叉污染;药品采用免煎颗粒独立包装,每服药的配制时间仅2~3分钟。这边是我院的精品中药房,整个药房的设计风貌古朴典雅,让人感受到一种中医文化艺术的独具匠心。 请大家跟随我去往2楼。(坐扶梯)这是我院的自制制剂及

膏方展区。目前我院拥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药自制剂42种,优质中药饮片500余种,研发有安神助眠膏、解酒护肝膏、咳喘膏、健脑益智膏、养颜美容膏、十全大补膏、温肾膏、润肠通便膏等几十种膏方。请大家跟我来,在左右两侧分别为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经典中医论著,它们都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和行医者提高业务水平的的两篇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家请往这边走,在这块区域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养生歌谣诀,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大师在行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请大家跟随我去往3楼。在我右手边的这幅是百药园,从药物的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配图对药物的性味、形态进行了介绍。左手边的两幅分别是百医图和百方园,通过展示一百名中国历代名医及一百首经典方剂,来增加人们对中医的认知。请大家这边走,这里是我们对中医养生知识的宣传区域。这边是中医格言的展示区。请大家侧目,在这两侧分别是中华医药赋和国医赋。 请大家跟我来,在康复科的回廊我们张贴的是中医康复赋。 请大家跟我往前走,通过仲景楼,我们眼前这条宽敞明亮,直通华佗楼的连廊是我院的文化长廊,这是我院近几年来艰苦创业、值得铭记的一段岁月缩影,记载了许多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通过医院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的展示,让人们体会到医院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连廊顶端我们

中医药文化论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中医药文化论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与实践[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系、医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创新管理机制,培植中医药文化,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中医医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实践与创新;对策与建议 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实践与创新 1.1 领导重视,群众参与。2008年,我院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大纲》,提出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目标,明确由一名院领导主抓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收看专题片等全院性的活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帮助职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初步形成了“领导班子

重视、各科室齐抓共管、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格局。 1.2 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医院精神培育为核心,确立了院训、办院宗旨、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2009年,提出了“以中医药文化促进内涵建设,用深度服务打造优质品牌”的服务文化建设构想,研究制定了门诊、住院、出院、家庭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并建立了院、科二级督导、检查机制,把每个环节的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和考核,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各科室及时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1.3 形式多样,注重实效。2010年,借新病房大楼峻工之机,对医院各种标示、壁画、宣传牌等文化设施进行了修缮和翻新,使门诊、住院部大楼的外观古今交融,显示了中医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内涵;大楼内部凸显中医药文化经典标徽,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画像和中医书法、古医名句、中草药图片等,使医院透射出中医药文化的氛围和品位。通过办宣传栏、讲课等形式,用“仁心仁术”、“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中医药传统佳话教育职工,要求职工做到对患者热情、文明、礼貌、周到服务,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此外,医院通过组织讨论会、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

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

对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选通识课时看见一门课的名称叫’传统文化与中医’,心想:中医是给人看病的,望闻问切, 开方抓药,这和传统文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疑问选了这个课, 学完了一学期,在武老师生动形象的解释引导下,对于这个疑问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但还是感觉这个论题实在是太大了,自己只能领悟到皮毛,仅就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中医?这很难用一个科学标准的概念去简单概括。班固在枟汉书·艺文志枠中提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这和现代医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方技”,指的就是中医;所谓“生生之具”,指“使生命长生的工具”。中医到底指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医学是一门技术,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中医经典之首枟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枠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都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 1.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枟周易·乾卦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

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枟周易·坤卦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的美德而载育万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大精神是相互融合的,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自强以法天,厚德以法地。枟老子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强厚德以法天地之道,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正和谐的精神。 2.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整体性: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人文性: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伦理道德,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勤俭仁爱、敬老扶幼等传统美德。承传性:传统文化重视传统的继承,认为继承是延续和创新的前提,在学术上讲究“道统”、“师承”,这种承传性的特征,使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表现出鲜明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总之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人伦和谐;在人本身强调身心和谐。整体性、人文性和传承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 中医的基本精神及文化特征

中医药旅游研究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研究背景 甘肃宕昌县:做大中药材文章。宕昌县是中草药产业大县,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境内有野生及半栽培和栽培中药材592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已采集制成标本的有317种。近年来,宕昌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开发,已开通网络营销平台,扩大中草药交易量,并积极探索中药养生保健旅游新模式。2014年,唐人受邀编制宕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宕昌县中草药旅游带来发展新机。 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2013年11月13日,经甘肃省旅游局和省卫生厅争取协调,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函同意甘肃陇东南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天水、定西、陇南五市)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作为“千年药乡”,此次重大机遇无疑给宕昌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宕昌县也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旅游商品的开发、药膳馆的开业等等。项目组考察期间,恰逢2014中国·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召开,现场参观了宕昌县中药材发展现状,已成功研制多项中医药相关旅游商品,有些尚未投入对外销售,且网络销售平台已日渐完善。目前最为欠缺方面为中医药养生项目、体验项目及综合性项目的开发。 (二)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受世界性回归自然大潮的影响,中医药旅游备受青睐。健康医疗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将取代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游。中医药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健康性动机和文化性动机,是中国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2、挖掘民间中医中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医药是国粹、是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旅游可以将中国这一的国粹文化传承、弘扬开来。通过中医药旅游,根据各地中医药特色,建设中药材园、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特色产业街、食疗药膳建筑等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和宣传中医药文化,增强游客的健康保健意识。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论文

中医药文化养生之食与行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养生之精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时刻与健康相关联,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食与行,我们需要注意的养生之道。 关键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而这恰恰就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是亲切的,而且是感情深厚的,对它就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的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指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人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大的能力,是人类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各种饮食疾病吃的营养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一是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水果,二是晚上要少吃。 饮食的原则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 认识生活在自然之中的,自然气交之中。《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调畅情志。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的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的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是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

中医药健康旅服务+旅游

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 赵立冬 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我国原创的,也是政府引导推进的中国特色的健康旅游产业新业态。对此谈谈我的五个观点。 市场呼唤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动力 从国际市场看出,由于人和人居住的城市的压力与负荷不断加大,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城市生态系统失衡,同时人的身心灵健康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并有疗养服务设施齐全的地方康复身心、改善健康。这种将疗养与旅游相结合的健康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墨西哥,从此其它一些国家也陆续推出一些特色健康旅游项目,如:瑞士:打羊胎素韩国:整形日本:体检等。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据统计,全球医疗健康旅游的游客数量已从2006年2000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4000万人次。医疗健康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的新趋势,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产业之一,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 随着国际健康旅游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入境旅游的发展,中医药的国际影响的扩大等,我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健康医疗旅游国际贸易目的地。据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近对24

个省(市、区)中医药健康旅游情况调查显示,共有454个景区点、度假村等正在从事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本次调查中有90个各类中医药机构开展或参与中医药健康旅游。 政府引导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关键 政府引导工作是由地方政府开始的,如北京、广东、甘肃、广西、四川、江西、河北等由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旅游部门跨界合作,共同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发展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出台奖励扶持政策等。就拿北京市来说,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通过组织落实,找切入点,于2011年下半年北京中医管理局与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成立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首先以建设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为切入点,并制定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先行,制定标准,北京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委托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起草《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和《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此规划是指导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还采取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帮扶引导、奖励先进、联盟自律、高速发展、加强沟通、统一思想、咨询培训等措施,使北京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起来。 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4年2月28日印发了《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通知》下发不到半年,也就是2014年8月9日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旅游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旅游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一、浅析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引起思考,为此就如今的现象进行分析,旅游与文化结合,使得两者得到充分说明。关键词:旅游;文化;密不可分如今,人们除了物质生活之外,更关注精神生活,只要看每次节日一票难求的局面我们就会不得而知,现如今有很多人出去旅游。说到旅游,我们就不得不说到旅游文化。旅游文化问题既是旅游问题又是文化问题。在普遍意义上说,文化是本质性的,旅游表现为现象。“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我们来探讨一下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想当年风流年少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摘要】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易文化孕育了中医,并与之相伴相通。儒家的中庸思想丰富了中医治疗和药方制剂原理。道家是中医养生理论主要的思想来源,佛家的慈悲平等的观点对医德的构建起到补充作用。中医在古代文学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与传奇中医之间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中医古代文化哲学养生诗词 【正文】 中医是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科学。纵观其的发展的漫漫历程,就像一位风流的少年郎,一举手一投足,莫不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暗香。所以,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常识有所了解。 易文化与中医 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它中提出了气的观点和阴阳的概念。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万物均是阴阳两分,又可以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中属性。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国中医的理论核心,可以说不懂阴阳,勿论中医,不晓五行,莫谈中医。 《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引领作用。可谓是百学之源,诸子之宗。而易医更是紧密相关,易为中医之本。 中医与周易的这种关联,历来被医学家所重视,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易》学之间水乳交融的紧密关系。药王孙思邈也在他的《备急千金药方》中写到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到明代张介宾写成《医易义》一书,便形成了独特的医易学。易经中本身就有一些零散的中医知识和养生保健的医学思想,而《周易》所阐述的阴阳学说,更是全部贯穿于中医学之中。如张介宾所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2.儒释道与中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医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地

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

学《中医与传统文化》有感 古代圣贤们强调“以医人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原则。他们认为,认识生命本身与认识宇宙同样宝贵,甚至是更为重要,更为基础。而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唇齿相依。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参悟中华之“道”的根本所在。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实际内容。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土生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文化形态看,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的,灿烂的。从文明的曙光在东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 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这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中药的种植不能不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地理知识,中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 从学术的表达方式上看,中医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现存中医古籍的文体有散文式的,也有诗歌式和辞赋式的。《三家医案合刻》中载录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则医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识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这是典型的辞赋体。唐高宗时敕命修订本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新修本草》,这部书原本是有彩绘药图的,所谓“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可以想见其逼真与精美。这是中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联。宋代王惟一铸造针灸铜人,自然不能离开雕塑的技术。至于可供吟唱的汤头歌赋等,又与音乐关联了起来。中医的语言表达,至今仍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文辞古雅,行文简练,讲究声律与修辞,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所以,中医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在在“传统失落”的今天,这种吸收与承载更显珍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世代流传至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作者:————————————————————————————————日期: 2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推动首都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发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开展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并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意义 在首都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进行很好的结合,符合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回归自然、主张生态健康的时代生活主题,同时为首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是扩大文化旅游优质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新路径。 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要以充分挖掘北京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的资源为基础,将健康服务、首都文化和皇家医学三方面优势的中医药优质资源与文化传播和旅游服务进行深入的结合,加强中医药资源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开发好旅游项目,加强对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日常监管,提高文化传播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首都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一)建设目标 示范基地应该依托中医药文化遗址、博物馆、公园、中草药种植园、中药工厂、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等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的场所。 示范基地要建设成中医药文化特点显著、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示范辐射作用强的文化旅游场所,成为旅游者接触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的场所和窗口。 (二)功能内涵 示范基地可包含以下功能和内涵: 1、了解中医药文化 通过丰富的中医药文物、古迹等形式,让旅游者能够接触到数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了解到丰富、易学、实用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知晓中医药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整体而个性化进行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手段。 2、观赏中医药景观 中草药和中成药除具有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观赏价值,可以通过培植中草药种植园、开放中成药制作场所等以吸引游客。如可以在中医药工业企业或商业场所等参观中药饮片、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膏方等的传统和现代制作过程。 3、参与中医药活动 可让旅游者参与中草药的采摘和使用,药膳的简单制作和品尝,药浴的调配和体验,并可适量带走其劳动成果。可结合中医- 4 -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校选课论文)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期末考核论文 姓名:*** 班级: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手写签名:学号: ****** 题目: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正文: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1]。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正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西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明清以后,??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药最重要的著作。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但中医在中国仍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相较于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的革新发明,值得加以关注的包括:小针刀,传统药物注射制剂,科学中药等。 在国际上,针灸[2]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中的一支而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养生学的发展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我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养生[3]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 各种养生方法” 体质养生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1.阴虚体质养生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4]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2.阳虚体质养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