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21年)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21年)

1950-2021年(上半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钢产量(万吨) 61 90 135 177 223 285 447 535 800 1122 1351 870 667 762 964 1223 1532 1029 904 1333 1779 2132 2338 2522 2112 2390 2046 2374 3178 3448 3712 3560 3716 4002 比上年增加 45 29 45 42 46

62 162 88 265 322 229 -481 -203 95 202 259 309 -503 -125 429 446 353 206

184 -410 278 -344 328 804 270 264 -152 156 286 增长率 2.8倍 47.5% 50.0% 31.1% 26.0% 27.8% 56.8% 19.7% 49.5% 40.3% 20.4% -35.6% -23.3% 14.2% 26.5% 26.9% 25.3% -32.8% -12.1% 47.5% 33.5% 19.8% 9.7% 7.9% -16.3% 13.2% -14.4% 16.0% 33.9% 8.5% 7.7% -4.1% 4.4% 7.7%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上半年 4347 4679 5220 5628 5943 6159 6635 7100 8094 8956 9261 9536 10124 10894 11559 12426 12850 15163 18237 22234 28291 35310 42266 48966 50091 56803 62665.4 69550 71654 77904 82270 4.1亿吨

345 332 541 408 315 216 476 465 994 862 305 275 588 770 665 867 424 2313 3074 3997 6057 7019 6956 6700 1125 6712 5862.4 6884.6 2104 6250 4366

8.6% 7.6% 11.6% 7.8% 5.6% 3.6% 7.7% 7.0% 14.0% 10.6% 3.4% 3.0% 6.2% 7.6% 6.1%

7.5% 3.4% 18.0% 20.3% 21.9% 27.2% 24.8% 19.7% 15.9% 2.25% 11.8% 9.4% 9.9% 2.9%

8.0% 5.3% 同比下降1.3%

――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钢钒炼钢厂车间

2021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

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

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

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21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欧盟

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

所下降。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独联体

钢产量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

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21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21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就是说中国的钢铁工业产量迅速增长,能耗、钢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已成为世界巨人,无人能及。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将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

如此算来,当原先的世界最大钢铁工业国呈“水平状”发展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近30年间猛增了13倍!目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分别已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左右!更为壮观的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相当于世界前十大国的钢铁产量的总和!如果说,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那么,可以说,钢铁是工业化的脊梁!大多数人认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何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将是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2021年钢产量世界前18名

中国大陆 50091万吨(相当于日本的4倍,美国的5倍,德国的11倍)日本11874万吨美国 9149万吨俄罗斯 6851万吨印度 5505万吨韩国5349万吨德国 4583万吨乌克兰 3711万吨巴西 3371万吨意大利3048万吨土耳其 2641万吨中国台湾 2021万吨

西班牙 1905万吨法国 1787万吨墨西哥 1762万吨加拿大 1513万吨英国 1354万吨比利时 1086万吨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5亿吨钢都用到哪里去了

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支撑,特别是建筑业。从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用钢行业来看,建筑用钢是最大的钢材消费行业,以总建筑规模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按平均直接消耗钢材每平方米50公斤计,每年需要钢材1亿吨。其次是机械,这八大行业用钢消费量基本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70%以上。

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2021年需用钢材2.13亿吨,2021年需用钢材2.61亿吨。国产轿车几乎都使用了国产汽车钢板;国产钢材可以满足铁道用钢需求;国产建筑用钢可与世界先进水平媲美。

东部地区是全国钢材最大消费地区。东部地区建筑业使用钢材的消费量,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总和还要多20个百分点,基本上每年均占全国建筑业使用钢材消费量的61%-62%,中部地区占19%-20%,西部地区占18%-19%。可以看出,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

2021年中国建筑用钢约1.8亿吨(相当于日本、美国钢铁产量的总和) 2021年机械行业用刚达到3500万吨 2021年汽车行业用钢达到1255万吨 2021年集装箱行业用钢将达到580万吨 2021年造船行业用钢达到582万吨 2021年家电行业用钢达到525万吨

2021年铁路用钢达到360万吨 2021年中石化企业用钢160万吨

四川灾后重建需3700万吨钢材 3.7亿吨水泥三峡工程用钢约50万吨鸟巢体育场用钢约4.6万吨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目前,北京在建建筑超过一万幢纽约时报: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工地

我国房屋建筑分为两大类,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则又分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大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5亿平方米至6亿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4亿平方米至5亿平方米(主要在城市),农村住宅7亿平方米至 8亿平方米。这就是说,目前每年在城市要新增8亿平方米至9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据预测,从 2000年到2021年是我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到2021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此外,既有建筑量也相当巨大,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1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以每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计算,相当于还要再建造300万幢建筑物。

仅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北京市各类房屋的开复工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这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到2021年,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量达到近6.08亿平方米。

中国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建筑机械都在中国的各大工地上忙碌。

由此也不难解释,中国每年生产的5亿吨钢材、14亿吨水泥、2500万吨玻璃,以及200万台工程机械都用到哪里去了。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1、1947-1957建国初期,在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钢铁产业 当时的钢铁工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凭借着能够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力的推动了钢铁产业尽快的恢复生产。鞍钢,本钢,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等的高炉很快的恢复投产。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钢铁工人更是发扬与高炉共存亡的精神,大力恢复和发展钢铁的生产,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好了前期准备。 2、一五计划时期 针对钢铁工业在重工业,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制定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向。鞍钢的扩建,包钢,武钢的建设标志着新中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在一五初期,几大钢铁企业逐步由恢复开始发展起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中央和地方均要积极发展钢铁企业,沿海和内地均要发展钢铁企业,不仅要有大型钢厂,还要建立中小型钢厂的指示,从而形成了钢铁部门大中小并举的一贯方针。确立了除鞍钢,武钢,包钢外还要在山西太原,四川重庆,湖南湘潭,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创办中型钢铁企业,在河北邯郸,河南安阳,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安徽合肥等十八个省市创办小型钢铁企业的产业布局。钢铁产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这一系列技术上规模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一五计划计划中所定的钢产量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给新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建立了很大的信心。一五计划规定1957年钢铁工业产值为33.1亿元,实际达到4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8%。钢铁产量1957年生铁594万吨,钢535万吨,钢材436万吨,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2%,31.7%和31%。钢材品种1952年全国能冶炼的钢种170个左右,到1957年增加到352个,1952年可生产的钢材品种300多个,到1957年增加到4000多个。 3、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但是1957年的中国仍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与世界先进的发达国家人有不小的差距,全国上下都希望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先进国家。结果,由于太急于求成,导致了1958-1960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的错误。毛泽东在1957年底提出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在后来的七个月里,十五年又被相关部门缩减到两年,提出在1959年要实现生产2500万吨钢,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要从五七年的535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即一年之内翻一番。“以钢为纲”,大跃进的号角就此吹响,据资料统计,在1958年,建起土高炉24万座,约有6000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展道路。但是这一时期由于给钢铁产业定了基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虽然动员全国人民大炼钢铁,结果是练出了大量的废铁,小高炉等的拆除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至此,钢铁产业严重受创。三年大跃进,打破了个产业部门平衡发展的格局。破坏了国民经

钢铁大国的历程

[本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而作] 钢铁大国的历程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纪实余扬斌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在这90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既有在战争年代中枪林弹雨、生死攸关的斗争;又有新中国建立后在建设征程中的沉重付出、血的教训与光昭日月的荣耀辉煌。90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8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而其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体现国家实力和民族素质的,历尽坎坷再造辉煌的新中国钢铁大国的历程,它是这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的绚丽华章。 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铁、钢和使用铁、钢的国家。冶炼术在中国的起始年代,见诸于青铜器铭文的,应始于周成王时代(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78年)的同簋,又名毛伯彝。此器腹内有铭文190余字。据郭老(沫若)考证,当时已有冶铁术。而后,则是春秋晚期的铜剑铁柄和湖南长沙杨家山出土的铸铁鼎和钢剑等。但在此后漫长的年代里,中国的炼铁、炼钢工艺始终没有多大发展,也没有采用近现代世界上先进的冶炼技术和工艺。直到1890年,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才引进国外新的冶炼技术和工艺装备。建厂后,1894年出铁、同年开始出钢。到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铁矿有限公司。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企业。与此同时,尚有几个官办的小军火工厂,主要冶炼军火用钢。 辛亥革命后,一些民族资本家在山西阳泉、北京石景山、湖北汉口等地建立了一些新的炼铁厂。此后,随着日本势力侵入中国东北,为掠夺钢铁资源,也先后在1911年和1917年选址本溪、鞍山筹建炼铁厂矿。到1919年,中国全国用近代冶炼技术生产的生铁为 16.6万吨,1921年产钢7.7万吨,势头尚好。但是

全球和中国粗钢产量及中国钢铁行业趋势分析

全球和中国粗钢产量及中国钢铁行业趋势分析 一、粗钢定义及分类 粗钢即较粗的钢,是铁水经过加工、添加合金、碳等元素浇注成型后的成品,是指全国钢铁行业可以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钢材加工原料。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原料,制成各种规格的板材、管材、条钢、线材、铸件等。其性能由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及制造工艺决定。 根据冶炼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转炉钢、电弧炉钢、感应电炉钢和其它炉钢。 二、全球粗钢产量分析 2016年以来全球粗钢产量增长迅速,到2019年增长至18.699亿吨,同比增长3.4%。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粗钢产量上升趋势被打断,粗钢产量为18.64亿吨,同比下降0.3%。 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同比提高5.2%,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6.5%,居世界首位。印度的粗钢产量为9960万吨,同比下降10.6%;日本的粗钢产量为8320万吨,同比下降16.2%。 2020年亚洲地区全年粗钢产量达到13.749亿吨,同比提高1.5%;欧盟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1.388亿吨,同比下降11.8%;独联体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1.02亿吨,同比提高1.5%;中东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4540万吨,同比提高2.5%;南美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3820万吨,

同比下降8.4%;非洲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1720万吨,与去年持平;大洋洲地区全年粗钢产量为610万吨,同比下降1.4%。 三、中国粗钢产量分析 2020年中国复工复产及时迅速,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钢铁产业作为经济风向标反映着一年来我国复工复产的努力。2020年中国钢铁生产保持平稳,产量继续增长。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同比增长5.2%,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 中国粗钢产量最高的省份为河北省,产量达到34976.95万吨,远高于其他省份;其次为江苏省,产量为12108.2万吨;第三为山东省,产量为7993.51万吨;第四为辽宁省,产量为7609.4万吨;第五为山西省,产量为6637.78。 四、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1、宏观政策稳定,钢材消费小幅增长 2020年,我国将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会有一定的延续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将为钢铁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据钢协预测,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 2、钢铁产品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

2021年全球钢铁产销量、进出口贸易及市场格局分析

2021年全球钢铁产销量、进出口贸易及市场格 局分析 一、产销量 1、产量 钢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和各种机械制造工业,而且在近代的石油化学工业、海洋开发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钢铁材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钢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近年来全球粗钢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951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72百万吨,同比增长3.83%。 分国家来看,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完成1032.8百万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52.94%,全球排名第一;印度粗钢产量完成118.2百万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6.06%,全球排名第二;日本粗钢产量完成96.3百万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94%,全球排名第三;美国粗钢产量完成85.8百万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40%,全球排名第四;俄罗斯粗钢产量完成75.6百万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3.87%,全球排名第五。 从连铸钢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连铸钢产量完成1018.2百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31.2百万吨;印度连铸钢产量完成103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5.8百万吨;日本连铸钢产量完成94.8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2.9百万吨;美国连铸钢产量完成85.6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3百万吨;俄罗斯连铸钢产量完成62.4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3.3百万吨。

2021年全球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均超过八成以上,2021年土耳其和伊朗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100.00%,美国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99.77%,中国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98.59%,韩国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98.58%,日本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98.44%,巴西连铸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97.51%。 2、消费量 在全球粗钢产量增加的同时,消费量也在增加,2021年全球成品钢表观消费量达1833.7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48.80百万吨,同比增长2.73%。 分地区来看,2021年亚洲地区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1290.8百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19.9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70.4%,占比最大;欧盟27国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152.8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21.8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8.3%;美墨加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136.9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23.3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7.5%;中南美洲地区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50.7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1.9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2.8%;中东地区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48.3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3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2.6%;非洲地区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37.4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2.2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 2.0%;大洋洲地区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7.3百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2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总消费量的0.4%。 分国家来看,2021年中国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952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表观消费量的51.9%,全国排名第一;印度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106.1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表观消费量的5.8%;美国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97.1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表观消费量的5.3%;日本成品钢表观消费量为57.5百万吨,占全球成品钢表观消费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21年)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21年) 1950-2021年(上半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钢产量(万吨) 61 90 135 177 223 285 447 535 800 1122 1351 870 667 762 964 1223 1532 1029 904 1333 1779 2132 2338 2522 2112 2390 2046 2374 3178 3448 3712 3560 3716 4002 比上年增加 45 29 45 42 46 62 162 88 265 322 229 -481 -203 95 202 259 309 -503 -125 429 446 353 206 184 -410 278 -344 328 804 270 264 -152 156 286 增长率 2.8倍 47.5% 50.0% 31.1% 26.0% 27.8% 56.8% 19.7% 49.5% 40.3% 20.4% -35.6% -23.3% 14.2% 26.5% 26.9% 25.3% -32.8% -12.1% 47.5% 33.5% 19.8% 9.7% 7.9% -16.3% 13.2% -14.4% 16.0% 33.9% 8.5% 7.7% -4.1% 4.4% 7.7%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上半年 4347 4679 5220 5628 5943 6159 6635 7100 8094 8956 9261 9536 10124 10894 11559 12426 12850 15163 18237 22234 28291 35310 42266 48966 50091 56803 62665.4 69550 71654 77904 82270 4.1亿吨 345 332 541 408 315 216 476 465 994 862 305 275 588 770 665 867 424 2313 3074 3997 6057 7019 6956 6700 1125 6712 5862.4 6884.6 2104 6250 4366 8.6% 7.6% 11.6% 7.8% 5.6% 3.6% 7.7% 7.0% 14.0% 10.6% 3.4% 3.0% 6.2% 7.6% 6.1% 7.5% 3.4% 18.0% 20.3% 21.9% 27.2% 24.8% 19.7% 15.9% 2.25% 11.8% 9.4% 9.9% 2.9% 8.0% 5.3% 同比下降1.3% ――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钢钒炼钢厂车间 2021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 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 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 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21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欧盟 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 所下降。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独联体 钢产量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 万吨,同比下降13.1%。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量有限,生产国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1937年总产量1.1亿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和西欧共占总产量的3/4,再加上原苏联则达87.5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发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猛地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50~6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只产1.89亿吨,而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7.4亿吨,其间净增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同期,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致使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或下降。产量维持在6.7~9亿吨。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期,原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超过美国,登上“冠军”宝座。进入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亚洲的中国、印度、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四钢铁生产大国,1990年生产6400多万吨。拉美的巴西年产2600多万吨,居第6位。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长也较快。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白,此后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战后以来新建的钢铁企业多向沿海、河、湖布局。全世界大型厂的3/5在沿海分布,其中半数以上是50年代后建成的,这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如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德国的不来梅,意大利的塔兰托,美国的雀点厂,中国的宝钢,特别是日本大型钢铁厂几乎全部建在沿海地区。德国鲁尔区经过调整,钢铁工业逐渐向莱茵河畔集中。尽管各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条件有差异,但都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这些大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

浅谈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浅谈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2009-09-18 09:13作者:中国钢铁业 【慧聪建材网】内容摘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国防的巩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60年的风雨兼程中,我国钢铁工业经历过坎坷和曲折,更有过乘风破浪、快速发展的辉煌。在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回顾我国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60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钢铁工业未来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949―1957) 我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于1890年成立的汉阳铁厂。但由于制度缺陷和长期战乱,钢铁工业发展相当缓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能生产钢铁的大企业只有19家,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座高炉、12座平炉、22座小电炉,当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相当于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的1/6。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进行的第一步工作是对已有的钢铁企业进行接管。1947年至1950年相继接管了30多家钢铁企业。第二步是组织企业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7月,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鞍钢、本钢率先恢复生产。此后,钢铁工业恢复生产工作迅速由东北向全国展开。短短的3年间,全国共恢复和扩建高炉34座,平炉26座。到1952年,全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34.9万吨、192.9万吨和112.9万吨,全面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136959万元,比1949年增长6.1倍。 1953年至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在苏联的帮助下。钢铁工业开始了大规模投资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建设武钢及鞍钢和本钢的改扩建等8个重点钢铁项目。此外,还改扩建了河北龙烟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湖北大冶特殊钢厂等8个限额以上的钢铁项目;以及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第一钢厂等23个限额以下钢铁项目。“一五”时期,钢铁工业的基建投资额达34.5亿元,占全国工业基建总投资的13.9%。其中,鞍钢的改建投资为15.45亿元,占该时期钢铁工业总投资的44.8%。经过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鞍钢、武钢、包钢鼎足而立的新局面。到1957年,全国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鞍钢钢产量29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4%;实现工业产值46.5亿元,比1952年增长2.7 倍。 2.大跃进和钢铁工业的调整、整顿(1958―1965) 在“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进展的背景下,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这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国民经济要“大跃进”的社论。5 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在1962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钢铁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在1972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钢铁产量赶上或超过美国,会后,工业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7年、5年甚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8月召开北戴河会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即从535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由于1至8月全国实际产钢量只有450万吨,全年要完成1070万吨的高指标,意味着要在该年剩下的1/3的时间内完成全年计划的3/5。为了实现这一按常规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国家提出要打破常规大跃进,全国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总动员,一起大炼钢铁。通过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1958年的钢产量虽然达到了1107万吨,实现了既定的翻番目标,但所生产的钢中有1/4以上是不能用的劣质钢。由于头脑发热,1959年又提出在上年的基础

我国历钢铁产量

——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 2008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 钢钒炼钢厂车间 2009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08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欧盟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独联体钢产量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就是说中国的钢铁工业产量迅速增长,能耗、钢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已成为世界巨人,无人能及.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将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 如此算来,当原先的世界最大钢铁工业国呈“水平状”发展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近30年间猛增了13倍目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分别已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左右更为壮观的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相当于世界前十大国的钢铁产量的总和如果说,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那么,可以说,钢铁是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021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21 摘要: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概述 1.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与地位 2.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二、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状况 1.钢铁产量及增长情况 2.钢铁行业的主要政策及影响 3.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三、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 1.环保压力及应对措施 2.产能过剩及去产能政策 3.国际贸易摩擦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四、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1.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 2.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 正文: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21】 中国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

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产量持续攀升。本文将结合《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21》,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挑战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概述 1.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与地位 中国钢铁工业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中国钢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3亿吨,占全球钢铁产量的54%。中国钢铁行业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钢材,有力地支持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建筑、机械、汽车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钢铁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钢铁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为国家财政贡献了丰厚的税收。 二、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状况 1.钢铁产量及增长情况 2021年,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中国钢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钢铁产量创历史新高的同时,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钢铁行业的主要政策及影响 2021年,政府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去产能、淘汰“地条钢”等政策,以优化行业结构。同时,环保政策日益严格,钢铁企业需不断提高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降低排放。这些政策对钢铁行业的生产、投资和市场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 3.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15年)

1950-2015年(上半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

——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

2008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钢钒炼钢厂车间 2009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08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欧盟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独联体钢产量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就是说中国的钢铁工业产量迅速增长,能耗、钢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已成为世界巨人,无人能及。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将突破5亿吨。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将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

考点巩固卷15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考点巩固卷15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城市群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产业分工明显、城市功能各有侧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辐射功能角度判断,城市群内部() A.只有中心城市才有辐射功能B.辐射能力与腹地范围相关联 C.交通物流是其唯一表现方式D.产业分异是形成辐射的前提 2.与周围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的突出功能是() A.居住消费型功能B.生态保障性功能C.制造加工业功能D.生产服务业功能 新城是许多特大城市应对“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 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实现 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下图示意2021年北京、上海各新城常住人口的就业目的地分布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北京相比,上海各新城() A.规划面积更大B.对中心城区的就业依赖程度较低 C.人口数量更多D.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联系强度较小 4.提升单个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应侧重() A.培育新城优势产业B.均衡布局新城人口 C.提高新城行政等级D.改善新城人居环境

厦门市(如下图所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与漳 州相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范围内对城市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交通B.河流C.地形D.气候 6.厦门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外迁城市人口B.接受产业转移C.提供资金技术D.供应农副产品 7.厦门市能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优越B.发展历史悠久C.旅游资源丰富D.港口产业发达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86.28%。城市经 济联系是城市群城市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关系、促进区域城镇 化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如图示意2000年和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方向演变情况,连线越粗,表示联系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00—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变化特点是() A.联系强度大幅减弱B.方向稳中有变 C.经济体量略有减小D.空间距离缩短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及成就回顾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及成就回忆 --------------------------------------------------------------------------------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9309135.html, /sites/aqzn/cyjzlnr.jsp?contentId=2515430884143 2009-11-09 15:31:23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访问次数: 7371 世界钢铁大国梦想照进现实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回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在战争废墟上艰苦创业,既有顺利发展的机遇,也有探索前进的挑战;有过三年“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的沉痛教训,也遭遇过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挫折。尽管如此,中国钢铁工业仍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满足下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不断改善品种质量,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实现了前人的跻身于世界钢铁大国的梦想。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5亿吨,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粗钢产量的3164倍,钢产量占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 回忆新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壮大,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01年以来)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两个黄金发展期”、“三次基本建设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转变 从建国初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在前苏联大力支援下开展的,几乎全盘照搬苏联的模式。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之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认真总结学习苏联经验教训基础上,转变到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走大、中、小相结合之路。这一转变,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中国钢铁消耗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中国钢铁消耗 D

1965 11926 3682 2744 9100 1960 4116 1223 1970 11931 4504 2831 11589 2377 9332 1779 1971 10927 4031 2421 12064 2284 8856 2132 1972 12088 4371 2542 12559 2405 9690 2338 1973 13681 4952 2665 13148 2527 11932 2522 1974 13220 5323 2238 13621 2702 11713 2112 1975 10582 4042 1978 14133 2153 10231 2390 1976 11612 4242 2240 14480 2322 10740 2046 1977 11370 3899 2047 14670 2209 10241 2374 1978 12432 4125 2030 15140 2284 10211 3178 1979 12369 4604 2147 14910 2336 11175 3448 1980 10146 4384 1128 14798 2318 11140 3712 1572 15467 1880 10528 4679 1985 8006 4049 万 1986 7403 3713 1472 16055 1786 9828 5220 1987 8088 3625 1741 16189 1769 9851 5628 1988 9176 4103 1895 16307 1910 10568 5943 1989 8772 4108 1874 16009 1931 10790 6159 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法国日本中国 大陆 1802 11033 6635 1990 8972 4084 1724 15442 (俄罗 斯8962 万吨) 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 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

(word完整版)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

中 国 钢 铁 工 业 指生 标产 解统 释计 指 标 体 系 冶金工业出版社 目录

第二节粗钢的分类 (3) 一粗钢按化学成分分类 (3) 二粗钢按冶炼方法分类 (8) 三粗钢按脱氧程度分类 (8) 四粗钢按产品状态分类 (8) 第三节粗钢产量统计指标解释 (9) 第四节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解释 (9) 一炼钢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9) 二转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三电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 七重熔钢生产技术指标 (17) 八连铸技术指标 (17) 第二节钢加工产品分类 (19) 一轧制、锻造钢坯 (19) 二钢材 (20) 第三节钢加工产品产量统计指标解释 (26) 一钢坯产量 (26) 二钢材产量 (27) 第四节钢加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解释 (29) 一质量类指标 (30) 二主要原料消耗指标 (31) 三主要物料消耗 (34) 四钢加工工序单位耗能………………………………………………………………|(34) 五钢加工产品主要能源实物消耗 (34) 六钢加工从业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35) 七钢加工设备效用指标 (35) 八钢加工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35) 桶内的钢水,通过中间包连续地注入结晶器中,钢液的热量被流经结晶器器壁的冷却介质迅速带走,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接着通过拉坯机拉出结晶器,进入二次冷却区直接喷水快速冷却使坯壳内的钢液全部凝固而成钢坯,经矫直后由切割机切成一定的长度,最后由输送辊道输送到下道工序或铸坯场地。这种工艺方法有成材率和机器化程度高、铸坯质量好、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生产力高等优点。同模铸相比,连铸镇

静钢的钢材综合成材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把大力发展连铸作为优化钢铁工业结构的主要手段,使连铸得到很快发展,连铸比已从1976年的4%提高到2002年的91.15%. 连铸机机型,主要有立式、立弯式、弧形、直弧形、超低头弧形(椭圆形)和水平式等。 弧形连铸机具有弧形结晶器和弧形二冷段,它具有高度低、拉速快的优点,这种机型在目前 发展很并保持了领先的地位.从铸坯形状分,有板坯连铸机、薄板坯连铸机、方坯一板坯连 铸机、大方坯连铸机、小方坯连铸机、圆坯连铸机和异形坯连铸机等。 近年来,以模板坯连铸为代表的近终形连铸发展很快.最典型的是德国施罗曼。西马克公 司的CSP工艺和曼斯曼.德马克公司的ISP工艺,世界上已有多条生产线投入工业生产。它 同电炉或转炉冶炼工艺相结合,使小钢厂得以进入钢铁联合企业的传统领域——扁平材市 场,给世界钢铁工业带来深刻变化。我国邯钢、包钢和广州珠江钢厂也引进了CPS生产线, 目前以建成投产. 断面厚度1~5mm的带钢连铸,各国也在极积开发之中。它能直接为冷轧机供料,可 省去热轧机,大大节省投资和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不带钢的薄带连铸已处于工业化生产的前 沿,如日本新日铁已在建设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型,而碳钢的薄带连铸尚待进一步开发。 第二节粗钢的分类 粗钢的种类较多,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参见图5—2-1) 一、粗钢按化学成分分类 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了新的中国《钢分类》国家标准GB/T13304-41, 已于1992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参照国际标准ISO4948/1和ISO4948/2,并结合国内 情况编制的。参照该标准并结合钢铁统计和钢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与海关 进出口统计接轨、与国际钢铁接轨的需要,本(体系)对粗钢根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分为非 合金钢、合金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四类,具体成分规定范围见表5—2-1。不锈钢就其合金 元素含量而言属于合金钢范畴,在钢分类标准(GB/T13304—91)中没有作为单独的一类。 但是因为不锈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和国际钢铁 统计都将不锈钢作为一类特殊品种进行统计。因此本(体系)将其从合金钢中分离出来单独 作为一类产品进行统计,即本(体系)的合金钢中不包括不锈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