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表现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表现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20449.html,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表现

作者:徐晓芸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摘要:在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国也不落于人后。在最近几年,在教育方向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占国民经济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教育部就提出了新课改的决定,新课改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而且在小学英语教学这一方面,自己同学更是需要与世界接轨,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语言;有效性

引言:

国家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使得新课改在不断地深入,而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培養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需要从培养语言能力入手,来更好的让受教育者学习英语。对于小学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它的核心就是外语语言能力,而老师就要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来提高小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语言能力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理解外语这门学科,更好的去学习英语科目,从而使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老师就需要不断的积极探索,将语言能力很好的与小学英语学科活动课堂相结合。

一、教师语言以及课堂的趣味性

好的课堂,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将课本中的情境尽可能地用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创设好的情境课堂,来提高对于外语的语言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现在许多的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都给每一个教师安装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接上了互联网,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使用这些设备,来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外语的爱好,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将英语课文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来纠正学生的发音,在英语课多余的课时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片段,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等,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不知不觉学习到了英语口语,何乐而不为呢?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切以学生出发,以培养语言能力为目标,将学生的能力激发出来,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1]。

二、教师话语的直观化

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2004-01-29  作者简介:范 栩(1972-),女(汉族),江苏宜兴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 范 栩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642) 摘 要:教师话语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也是管理课堂的手段,教师话语成功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类型、特征和功能的描写,结合可理解输入和互动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和课堂互动进行评述,得出结论:教师应转变传统角色,应更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课堂上应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培养学习者意义协商的能力为主,以便学习者从外部环境获取更多的优化语言输入。 关键词:教师话语;可理解输入;互动假设 中图分类号:H319;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2-0151-06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语课堂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课堂过程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效果,研究课堂过程有助于了解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的条件,认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堂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描写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出发,探讨这种重要的课堂交际媒介在作为可理解输入和引导学生进行交互活动方面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 二、第二语言课堂 对于受到语言水平和环境的限制,无法从外界获得可理解输入的成年二语习得者,课堂是获取可理解输入的最佳场合[1]。对于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的主要语言学习场所,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识别促进和阻碍语言学习的课堂现象。 课堂是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的,教师通过语言(话语,文字)、非语言(图示,实物)和副语言(paralanguage )(语气转换,表情,手势等)就教学内容设问、提供事实材料和个人观点,就维护课堂秩序做出指示。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也是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信息源。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话语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教师话语运用得当,二语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是指课堂上教师对以非本族语为目的语的学生的讲课用语[2]。也称为教师式语言,教学用语,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采用的一种语言。为达到与学生交际的目的,教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第3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 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22004(Vol.3)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摘要:作者针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比较匮乏的现状,通过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和功能的文献浏览,提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注意点:有效性、激励性、机智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注意点;农村中学 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学生接触英语较晚(许多学生在初一之前未学习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硬件设施不到位(多媒体教室、专业化语音室的匮乏);软件也不太令人满意(许多英语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而是经过培训之后改教英语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匮乏)。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地区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普遍滞后,成绩远落后于城市中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即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话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率性而为”,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在什么时候讲就在什么时候讲。课前没有深入思考、课中没有及时调整、课后没有认真反思,就会出现教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云天雾罩”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及功能 教师用于管理英语课堂与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所用的话语称之为英语课堂话语。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的主要话语应该是英语,但不排斥母语(程晓堂,2009)。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如下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管理、组织教学活动相关,例如介绍教学目标、给予活动指令、维持课堂纪律等;另一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导入新课、讲解语言点、提供语言输入等。 上述理论显示,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与“量”上下足工夫,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几个注意点。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学生刚接触英语的阶段,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语言输入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切忌跑题,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宝贵,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注重简练、扼要,不可拖拖拉拉。有些地方点到即可;有些地方适度展开,切勿发挥;有些地方当“惜墨如金”,无需多说的地方坚决少说,无需说的地方坚决不说。 笔者曾经听过本组一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该课选自《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he story of Xi Wang。全文讲述一只大熊猫的故事(包括熊猫的体重、饮食、保护及自然习性等)。该教师设计导入环节如下。 T: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幅图画并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S:Pandas. T:Are they beautiful?Do you like them? S:Yes,I have seen them in a zoo. T:Good,in which zoo did you see them?And what other animals did see there? S:… 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已经偏离了文章的主线,教师问学生在动物园还看见了别的什么动物,与本文主题“pandas”无关。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就会离题万里。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激励性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一)教学语言行为及其特色 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帮助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际之间交往,都必须运用语言工具,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折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也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使用语言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财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理解,可以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的直接知觉观察,还可以通过读的形式,但是这两种途径都不能离开教师的语言,一旦离开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解、指导、传授,学生的种种独立活动,都不能称其为具有双边活动特点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工作最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古代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难怪乎人们说:“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足见高超的教学语言的巨大魅力之所在。教学实践雄辩地表明,教师语文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语言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要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言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有其职业上的特殊需要和特殊要求。教学语言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它是经过加工的语言。根据教学工作的特点及其特殊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色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显示,就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由教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因此,它属于专业语言,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的用语,又有别于电影、话剧、相声等文学艺术用语;既不是纯粹性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而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和经过提炼的口头语的合金。 (2)教学语言是独自语言与对话语言的结合 有声系统的教学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它又可分为独自表达语言和对话表达语言两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讲解、说明、报告和讲演,都属于独自语言形式,而使用的问答、座谈及辨论等,都属于对话语言的形式。当然,这两种不可截然分开,而要有机结合,最好使其穿插进行,错落有致。 (3)教学语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语言的共性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主导性、科学性、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实施案例及分析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实施案例及分析 尚志市帽儿山中学陈治河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知何时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否及时有效也成为了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我校优质课课堂评价语言较往年相比有了大幅的进步,每一位执教老师都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分析来,有以下几点:一、评价语言准确、针对性强 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总次数146 有效评价135(92.5%) 无效评价11(7.5%)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本次校优质课比赛中,执教教师的有效评价占到了92.5%,以往的模糊评价“棒!好!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准确,有效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既不是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是一味的批评,既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对的,又让学生知道哪是不

好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例如:看,××说得多好!坐得多端正!观察得真仔细!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再如:回答正确,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 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评价语言丰富多样。 在本次比赛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也有启发性评价,既有针对学习方法、内容、兴趣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行为习惯的评价。比较而言低年级的课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例如:××同学听得真认真呀!会倾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瞧!××同学观察得多仔细呀!而高年级的课堂则更注重学习方法的评价,例如:能大胆猜测,是同学们的榜样!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同学们听到不同的声音!太棒了,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课堂上老师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学生的评价信手拈来,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最大的发挥,教师的课堂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 分析: 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本次优质课观察,谈点自己的想法。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技巧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2012-5-22 13:17:43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 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安溪县第十小学黄全春 教学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实效性,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学评价语言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在11月份,我随机抽取了本人所在的年段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下表: 调查中,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和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受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在调查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比较平淡,含糊不清,“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等成了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感受不深。其实,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给予肯定和真挚的赞扬,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策略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孩子们喜欢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如我观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录像课《相遇问题》一课时,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吴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一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联系,吴老师说:高人在这呢!我都没看出来,像这样的学习多聪明呀!掌声给他。”老师热情昂扬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2.评价语言要准确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3.评价语言要注重引导,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这个地方再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用委婉的语句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4.评价语言要关注情感体验,体现人文性。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 下面是一则教学叙事: 别怕,请你勇敢试一试 在教学中,我总担心由于自己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每当课堂上有些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喜欢以平和的心态鼓励他们,然后慢慢地用问题一步一步地提示,直至能答到点上为止。 班上学生A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会在一边流泪,怎样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外语课堂成为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课堂是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是现在外语教学提倡的主流。在此方面也有很多人提供了很多研究。但是中国参差不齐的教育现状使得这一教学方式的完全实现有很大难度,大多数的高校仍然处于从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过渡时期。 二、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也称为教师式语言、教学用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也是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信息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与学生交际的目的,往往把语言简化,使它带有许多外国话的特征或其他简化语言的特征。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话语的运用都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话语是学习者运用这种可理解的简化代码从外部环境获得语言信息的媒介。因此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两种功能:第一,作为简化后的目的语,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第二,作为一种管理、组织和指导课堂活动的媒介,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课堂。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高校大学外语教师话语进行分析,揭示其从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过渡的特点。因为在大学外语课堂中母语也在使用,因此本文对教师话语的分析也把母语包括在内。本文将着重分析教师话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话语量,2.提问方式,3.语言调整特点,4.反馈方式。 (二)研究方法 收稿日期:2008-04-24 作者简介:张喜丰,(1979-),男,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助教,长春130021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 吴微,(),女,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张喜丰吴微 [摘要]本文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语言调整特点和反馈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处于从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阶段。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注重教师话语的质,适当降低话语的量。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话语;可理解输入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41- 04 1977-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作者:————————————————————————————————日期: 2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合格的教 师,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知识性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关键字】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合格的教 师,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知识性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关键字】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4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对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论述:“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在一节数学课中向学生介绍200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接着沈元老师又意味深长地说:“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真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热切的期望,诚挚的信任,亲切的语言,打动了陈景润的心灵,激发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知难而进的欲望,使他从此登上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漫漫征程,这不正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所致吗?同样,如果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枯燥的、死板的、没有一点儿生命力,那么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创造思维,反而会泯灭学生心中的火花,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就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甚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那么怎样的教学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比如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不能含糊其辞。 又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更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简洁、通俗,富有启发性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把简单的问题讲得纷乱复杂,把通俗的问题讲得精深玄妙,是课堂教学语言之大忌。 教学语言要做到富有启发性,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包含丰富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潜力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追求。学生一切美好、高尚的情感体验,都不是靠说教获得的,而教师包含情感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学语言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常问学生“是不是”、“懂不懂”等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根本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不是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是说一些“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还没想出来的抓紧了”、“难道只有两个同学知道答案,其他同学都不(下转第34页)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田戈燕 教学探讨 29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教师话语是课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优质课课堂录像与语料,从师生话语量、课堂提问类型、师生交互方式及反馈形式等方面研究了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话语的特征。通过对数据的转写和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优秀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目标语进行双向交际和意义协商的机会,参考性问题高于展示性问题。交互时,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并重,兼顾教育与交际功能。积极反馈高于消极反馈,并增加重复加点评和重复加表扬使用次数,这种课堂话语可以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借鉴价值。 研究背景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际、讲解知识、表达思想情感时所用的语言,具体包括提问、讲解、组织教学、反馈等形式。教师用教师话语来组织教学,同时也为学生输入目标语。因此,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能够有效规范和完善教师课堂用语,促进外语教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外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互动等做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开展了课堂话语的研究。2002年,周星、周韵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4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2007年,胡青球对5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互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优秀教师能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语言输出;2005年与2006年,刘学慧分析研究了实习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但对于

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分析还较少,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①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课堂话语的比例如何?②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有哪些?哪种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交互调整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④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反馈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江苏省2013年优质课评比活动中,4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语料为研究对象。他们从事初中英语教学5年以上,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师生好评,并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此外,在2013年优质课比赛中,均代表各自的地级市到省里参赛并获得一等奖。根据课堂录像和转写语料,本文对师生话语比、教师提问、教师交互调整方式、教师反馈进行了分析,语料的定量分析数据展现了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教师和学生话语比笔者根据课堂教学视频与文本,对4节优质课上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所占时间以及在每节课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学生话语包含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其他活动指看视频等不需要发言的活动。结果如表一所示:教师话语量平均占39%,学生话语平均占50%,可见优秀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量略超过教师的话语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优秀教师引导语较简洁,注重多给学生机会;另一方面,他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8-08-09T10:50:14.32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作者:殷兵辉 [导读]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信息的主要载体。 陕西省蓝田县玉山中学710500 摘要: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存在不简洁严谨,不能启发思维、缺乏艺术性等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摸索和磨炼。 关键词:简洁严谨启发性风趣幽默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师语言既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甚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又要做到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推敲,不仅要准确,深刻,富有哲理,还要亲切,自然,如话家常。我认为教学语言要把握三个有利于,既有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严谨、逻辑性强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书面加工、提炼、斟酌,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教学的内容、用最明快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教师讲课的过程不妨也关注下自己的表达,有没有过多的口头禅、不精简或者逻辑混乱。课堂教学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层次性强,表达准确,通俗易懂。简洁严谨的语言应当是周到严密、含义明确、措辞恰当、不生歧义的准确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正确认识。教师的语言也要富有逻辑性,表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不能表达跳跃大,甚至东拉西扯学生摸不着头脑,滋生学生烦躁厌学情绪。 二、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有顿有悟也能体现教学功底,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存在追求教学内容又多又快的急躁情绪,课堂教学和学生“抢着讲”,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呆板,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讲课在用语上要处处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地去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诱导学生的“想”,让学生乐教乐学,活学活用。 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简单传授和灌输,而是通过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内在的自我学习要求与愿望,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启发引导下,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寻求答案,获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提问,善于使用启发性谈话法,多问那些须动脑筋的问题,教学过程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明确教材重难点,尽量地启发学生多说,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新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在学生的争议中进行讨论探究,诱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设置问题情境。比如:在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论分析中,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初速度情况,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在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显示学生讲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学生知识掌握百分之九十以上。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式,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导知识,以保证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 三、课堂教学教师要语言风趣、幽默、优美柔和并且关注全体 调查发现良好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更利于被学生接受,乐教乐学。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仔细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难免学习上出现枯燥,甚至厌学。要使学生觉得学习“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教师应广采博览、新奇有趣,使课堂知识易于理解。教师语言幽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的方向性、科学性、严肃性相统一。要风趣而不失庄重,诙谐而不失典雅,幽默而不失睿智。幽默的语言容易使学生愉快,也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教师在课堂上一句生动幽默的语言,会激起层层波浪,它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它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师生间的心理差距缩短,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振奋精神,改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和开朗的个性。同时教学也要关注全体,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传递自信友好、成熟稳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促进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修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提高。教学语言表达应该简洁严谨、启发性强、风趣幽默,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