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6、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以校园生活为主体的年轻人的生命过程还比较单一,至少95%都是间接经验,是通过长辈、师长或教材言传身教,而非亲身体验。7、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的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以上七点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迫切但却表现出不成熟的吸收信息的行为,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智,不够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性的青睐导致网络流行语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甚至泛滥,我们可以发现,像人人网、微博这些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活动阵地会经常出现热门转发,广泛传播的含有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状态,消息等。一种好玩的语句的出现,即使你一开始不屑传播网络语言,但包围在到处都是网络流行语的网络中,现实的生活中一小群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又通常能引起周边社交圈的强烈反应,你怎么能保证你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语言系统呢?

以及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其消极影响:1、各类非娱乐性节目制作娱乐化倾向,娱乐节目制作语言低俗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2、媒介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虚假新闻和有偿性新闻时而见报,重要新闻做不到全面真实性报道,导致媒体和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3、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人们的精神受到腐化、麻醉。“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回顾“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把他们的言语作为辨别高雅亦或低俗的标准。他们自认为自己很高雅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中的用词。因此,从微观方面来说,此次事件对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他们所服务的媒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方面来说,不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1.“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对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影响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博学多才,幽默灵活而不失庄重的。郭周二人互讽事件中,双方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只有自我,全没有做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和作为主持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使得主持人在公众心

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媒介社会中,大众媒介不仅是社会的瞭望者、信息的提供者、权力的监督者,甚至本身也演变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素养理论得到推广,而媒介素养也被视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媒体被推向市场和媒体业的发展,媒介素养的理念也逐步被引介进来。不料媒介素养概念未及普及,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网络媒介、手机媒介等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在媒介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无疑是颠覆性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介主要有以下传播特点:信息海量,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新媒介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但新媒介同时还带来了怎样的负效应?人们是否愿意接纳新媒介带来的便利?是否乐于承担起新媒介需要人们担负的责任?这些,无疑需要新媒介使用者具备相关的素养——新媒介素养。

何谓新媒介素养,目前尚无定论,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新媒介联合会2005年在《全球性趋势:21世纪素养峰会报告》中所称:“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这个定义强调的是个体所应具备的媒介文本的解读、创造以及传播能力。

善用新媒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至为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可尝试从以下途径入手,提升新媒介素养。

途径一:种棵信息树,以免被海量信息淹没。海量信息是新媒介的首要特征,信息的随时易得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当这些信息如洪水般涌来,又会轻易地将人们淹没。网上有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的,若不加以筛选、归档、吸收,过多的信息反倒让人无所适从。在此情形下,每个人都应该栽下一棵属于自己的信息树,根据自己的爱好、目标和实际情况来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比如,可以从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里选择一家网站作为信息树的主干,以获得动态信息;然后是枝干部分,可以选择一家地方媒体作为获取地方新闻的渠道,选择一两家专业网站作为获得专业信息的渠道,选择一两家周刊网站获得深入的时事报道,而学校的网站及官方微博当然也是主要枝干,从这里可以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再往下,就该是信息树的叶片了,可以定期阅读几个名人博客以便获取观点,在微博上也要筛选自己的关注对象,不可过多,要以适合自己为标准。

途径二:在积极参与中体悟新媒介精神。美国《连线》杂志曾给“新媒介”下了一个定义:由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这个定义虽然失之于全面,却指出了新媒介的一个特征,即参与性,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他人传播信息。美国学者詹金斯也曾指出:“新媒介素养应该被看作是一项社会技能,被看作是在一个较大社区中互动的方式。”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强调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参与性也正是新媒介精神之所在。

途径三:在学习表达中发现自我。相信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这是一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表达自我的渠道是有限的、小范围的。值得庆幸的是,新媒介不仅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表达的可能,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不限于文字,还可以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除了开设微博、博客,甚至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制作、发布多样的新媒介信息。信息学院的学生,更要具备使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多样信息的技术条件和优势,在这方面敢于尝试的学生还不多。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完整word版)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提高法律素养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但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案件,硫酸泼熊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缺漏,尤其是当知道后者的当事人来自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个人法律素养。 1)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了解法律法规,更好的领会法律精神,运用法律思维思考、从法律角度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2)树立法律信仰。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3)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权威,且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采取事前预防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人的重要品德之一。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正心”与“修身”,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于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致使我们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3)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诱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素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素养 13021032 贾健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曲艺等等。 艺术修养就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进行的努力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实践所达到的一定艺术鉴赏水平。艺术创作是一种充实于内而成像于外的美的创造活动。 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 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 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5增加生活情趣 我们可以报名艺术团或者是艺术课,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艺术的内涵还能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6、培养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得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得目得意义。 (1)、课题研究目得:我国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得具有创新能力得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得教育振兴计划》得主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讲话中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一样,就是非常重要得,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得创新工作提供知识与人才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得范围瞧得广一点,不要瞧得太神秘。”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未来伟大得“中国梦”,我国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且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并且指出艺术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助于开发智力,对青少年个性发展,能力形成有着不可估量得催化作用、如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所说:“艺术,就是人类最崇高得使命,因为艺术就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艺术教育就是学校素质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就是全面落实我国教育方针,还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得提高,有助于学生得个性发展,有助于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得创新精神,对提高中学生得创造能力具有很大得促进作用、通过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更多得了解国外优秀得文化艺术成果与我国优秀得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树立正确得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得影响。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得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要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校特色教育得发展,培养更多得艺术人才,为学生得未来创造崭新人生道路。本着这样得理念,我们一起决定选择本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去体验它独特意义、 (2)、本课题研究得深远意义:将通过研究成员我对校开展调查,了解当前普通中学学生艺术兴趣与艺术追求情况;了解普通中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几年学校发展得方向;探索提高中学艺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方法与途径,在研究实践中形成高效与有效得艺术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为确实提高普通中学学生艺术素养,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做贡献;研究如何通过校内外艺术行为与阳光艺术活动来提升学生得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良好得个性与健康得心态,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校与热爱学习、正直守纪、有创新精神得好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有效性成果,形成有积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越来越生活在由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在这种现实环境的象征性环境里,不断提升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对现实环境做出客观判断、消解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庞杂,所以博客、播客、拍客等各种各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以海量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人们所接触的世界也被二分成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商业化成为其动作的基本模式,媒介极有可能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迎合受众,从而无视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损害公众利益。所以,在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只能说,在以利润为终极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自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不

能完全寄希望于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的今天,对于作为受众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提高其媒介素养,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享受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其重要。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medialiterarcy”译成中文即是“媒介素养”,是典型的舶来品。此外,还有“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媒介使用能力”等不同的表述形式。目前,“媒介素养”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 1、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2〕 2、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的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3〕 3、所谓传媒素养,就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参与大众传媒方面的素养。传媒素养不仅有个人的,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传媒机构、权力机构的传媒素养。〔4〕 4、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5〕 5、媒介素养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个人能够简单地意识到媒介“饮食”平衡和管理的重要性,即如何合理地选择及分配媒介的使用时间;第二个层面的掌握具体的批判性的媒介使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利用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生机。作为21世纪教师的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要对美术素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那么什么是美术素养呢? 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个新名词,大家都需要关注: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那么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些方面 (1)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或许还应该是独特的)反应; (2)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3)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我觉得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下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研究。具体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打造优质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素养等文化产物都必须通过课堂传授于学生。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重点在于打造优质课堂。优质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受学生欢迎,被学生所爱,促进学生发展的品质课堂。 二、以教师为本,发展优质资源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关联着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造,即以教师为本,发展优质资源。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⒈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再教育 ⒉鼓励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⒊密切校际优秀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大学生当前社会出现关于大学生法制观道德观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当前社会出现关于大学生法制观道德观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中国的未来还要靠这一批特殊的人来创造。我们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上的胆子着实不轻。思想道德的修养当然是相当要紧,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学习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在守法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扬中华名族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好品德。要学法、懂法、守法,在法制的轨道上,做一个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道德观 一.当代社会大学生法制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和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杂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法律要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

如何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我区推行的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实践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健康生活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生活素养,其中就包括志趣高雅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现代人的必备素养,尤其是社会的发展,艺术审美已全方位伸展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成为促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而且成为有效解决人们“感性”和“理性”冲突,促进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艺术素养的提高在于艺术教育。我国具有美育的传统,孔子就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感化作用,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礼能规范人的行为,乐能陶冶人的情感。我国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知等都很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当前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从课程设置上看,仅仅是每周的两节音乐、美术课而已,时间上是不够充裕的,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重语、数,轻音、美现象存在,致使学生缺乏艺术环境的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无法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影响到学生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推行教育局“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根据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年开始重点开展了“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通过各学段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小学生开展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交流、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艺术素养,最终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趣,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二、理论根据 1、美育理论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正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加强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必不可缺。 3、心理学理论: “形成技能有助于发展智力”,艺术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许多基本技能。如书法要求懂得执笔、运笔、笔画、布局;画画要求懂得色彩、结构、造型;器乐弹奏要求懂得乐理、乐器的构造及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技能的形成过程,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手脑结合的活动过程,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全面提升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和谐发展。4、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了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学科互融的艺术教学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提高。新课程更加关注人的学习,将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采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进而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以课题研究为载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与整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对策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媒介素养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学者霍布斯曾说过,媒介素养是个有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美国学者称其为媒介素养、欧洲则称为媒介教育,香港学者认为传媒教育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称呼。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中,其核心内容大家还是普遍接受的,包括批判、认识、利用媒介,获取并传播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公众使用、分析、评估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发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像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全球开始广泛的“销售”。首先是弥漫到了欧美,而我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已经将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包围起来,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所有的感官需要,使媒介传播信对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维的利器,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兴力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公民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催促着德育工作者尽快的寻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新办法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媒介在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商品,各大媒介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竞相争夺其中带来的巨大利润。以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媒介为例,有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有百分之七十的网名的年纪集中在15-24岁,而这个岁数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此种媒介消费的主力军,成为了其争夺的对象。那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这场争夺战的大学生们,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媒介社会功能认识不清 虽然相对于其它一般大众,大学生对媒介有更加准确、清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6、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以校园生活为主体的年轻人的生命过程还比较单一,至少95%都是间接经验,是通过长辈、师长或教材言传身教,而非亲身体验。7、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的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以上七点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迫切但却表现出不成熟的吸收信息的行为,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智,不够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性的青睐导致网络流行语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甚至泛滥,我们可以发现,像人人网、微博这些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活动阵地会经常出现热门转发,广泛传播的含有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状态,消息等。一种好玩的语句的出现,即使你一开始不屑传播网络语言,但包围在到处都是网络流行语的网络中,现实的生活中一小群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又通常能引起周边社交圈的强烈反应,你怎么能保证你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语言系统呢? 以及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其消极影响:1、各类非娱乐性节目制作娱乐化倾向,娱乐节目制作语言低俗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2、媒介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虚假新闻和有偿性新闻时而见报,重要新闻做不到全面真实性报道,导致媒体和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3、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人们的精神受到腐化、麻醉。“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回顾“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把他们的言语作为辨别高雅亦或低俗的标准。他们自认为自己很高雅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中的用词。因此,从微观方面来说,此次事件对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他们所服务的媒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方面来说,不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1.“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对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影响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博学多才,幽默灵活而不失庄重的。郭周二人互讽事件中,双方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只有自我,全没有做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和作为主持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使得主持人在公众心

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复习课程

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 养

如何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 学生姓名:张欢 学号: 0914101153 院系:信息系 年级: 09 信息

门人才,因而对 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就不能仍停留在简单说教的水平上,而是要从 安邦治国的高度来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道德理想对于一个民族、国家 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说明理解德治观念已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德治观念,就是理解“以德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何以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思想教育法律基础 正文: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快速提升的今天, 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理 念接受最敏捷、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观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状况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目光远大、积极向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他们高度重视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们也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注自我价值,追求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在某些大学生中,表现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是为谁来学习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甚至有的是认为到学校来学习是父母逼来的。不是我要学,而是父母要我学,到学校后是老师要我学。因而,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睡觉,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其二,诚信和法律意识淡

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方案

松树镇大柳小学艺术素质 测评方案 为了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根据教体局《关于印发<清水县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中心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通过建立并实施复核审美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全面提高艺术课程的教育质量与学生艺术素养。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辛蕾 副组长:刘会荣 成员:窦苗苗吴广平 (职责:负责安排学校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督促音乐、美术课规范教学,结合《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要求艺术教师加强学生艺术素质训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艺术技能测评工作,督查实施《大柳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标准》。)

(二)测试小组 音乐学科组长:吴芳丽 成员:吴润芳 美术学科组长:窦苗苗 成员:刘会荣吴广平 (职责:负责音乐课、美术课规范教学,并按照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和测评,负责成绩的收集,整理并对照《标准》及评分标准如实填写表册。) 三、评价对象及分组 分音乐、美术组对1—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测评。 四、评价内容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按《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实施,主要内容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见附件1)。 1.学习性测评。主要按照“基础指标”要求,对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2.学科性测评。主要按照“学业指标”要求,通过学期、学年学科性考试考查考核,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和运用基本技能的情况,了解通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 绪论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大众传媒定义: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发展历史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2大众传媒的分类 大众传媒的分类方式有好多种,下列举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说明书、挂历等。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电动广告牌、电话等。 2,按功能分类,按其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两用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邮递、海报、传单、招贴、日历、户外广告、橱窗布置、实物和交通等媒体形式。听觉媒体包括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宣传车、录音和电话等媒体形式。视听两用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戏剧、小品及其他表演形式。 3,按影响范围分类,按广告媒体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为国际性广告媒体、全国性广告媒体和地方性广告媒体。世界性媒体如卫星电路传播、面向全球的刊物等。全国性媒体如国家电视台、全国性报刊等,地方性媒体如省、市电视台、报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 4,按接受类型分类,按广告媒体所接触的视、听、读者的不同,可分为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业性媒体包括专业报刊、杂志、专业性说明书等。 在众多的分类方式之中,纵然看似不同,实则貌离神合,因为传媒究其作用即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究其载体则为文字,视频,音乐,声音,图片等等,无不出其左右,现代传媒假以利用现代的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来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法与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与心理态度的总称,就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就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与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就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依法治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的有效实施就是以全体公民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前提的。大学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建设的栋梁,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较为模糊。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法律意识的认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我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与法律就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就是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在我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宪法与法律的这种权威。只有使大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的方法并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也才能真正使法律知识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其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善我国的法治环境,将依法治国的国策贯彻到底,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落实到实处。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对我国的法治发展有信心,能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进而了解法律的内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与此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媒介素养的内涵,然后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在新媒体环境,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广泛。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运用最广泛的受众。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人,且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非常大[1]。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需积极分辨、鉴别和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早在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及其学生汤普森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献中对“媒介素养”具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媒体资讯素养”、

“传媒素养”等,但内涵基本一致。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将“媒介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所具备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选择、理解、质疑、评估、思辨以及制作媒体信息的能力[3]。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避免出现网络欺诈、网络成瘾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现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属于重要的受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可以更加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交际平台更加广阔。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广的媒介,甚至出现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每日接触网络时间较长、沉湎于虚拟世界中等,进而患上网络依赖症。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逐渐疏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对媒介功能利用不足 与其他学历较低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媒介操作使用技术相对较高,在关注网络的过程中,既关注娱乐功能,同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内容摘要: 法律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是构成一个人内在素质的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律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时代的主人,所以培养良好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同时良好的法律素养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法律素养大学生现状原因意义作用正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法律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是构成一个人内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内容是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营法律的能力。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从逐渐形成到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一: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转型,社会生活各方面随着发生结构性变化,原来相对静止、封闭、有序的生活状态,走向了开放和相对无序的状态,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消息,这些消息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众多的诱惑。部分大学生由于意志力比较薄弱且个人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致使不良现象和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大学生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自1999开始呈上升趋势! 广州市司法局的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49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震憾,1981—1998年这49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人,约占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二。前段时间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清华大学学生“硫酸伤熊”案件的当事人刘海洋,面对记者问及你的所作所为已触犯法律你知道吗,他的回答令人震惊“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从这段对话中,也许让我们得到了比案件本身更深刻的教训。2003年4月3日,浙江为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在办公室遇刺,经警方调查确认犯罪嫌疑人周一超现年22岁,是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原因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已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产生报复念头,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导致行凶杀人。2004年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打牌被怀疑作弊,怒杀四名同学;2005年,马瑞丰从小被家长,同学公认为好学生的大学生,仅仅是想得到一部手机伙同社会人员杀死一名出租车司机:2006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大学生李征拎着镢头连杀七人,其中三人与他有点“小恩怨”……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给学生本身和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看着这一个个案例,我们不能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简单归结为是因为不懂法而造成的。这种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二、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