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五:益水问题知识讲解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五:益水问题知识讲解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五:益水问题知识讲解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精选

专题五:溢水问题

2018年2月8日于兰州

例1、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小球A的质量为32g

B.小球B的质量为8g

C.ρ1与ρ2之比为2:3

D.ρ1与ρ2之比为24:25

解答:由题意可推导得出:ρ2>ρ>ρ1

小球A在甲溢水杯中是沉底的,而且排出32克密度为ρ1的液体。

小球B在乙溢水杯中是漂浮的,而且排出40克密度为ρ2的液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A在甲溢水杯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32克密度为ρ1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是小于它的重力GA的,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其实自己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做了那么多的题,竟然没有想出以下的结论,真是一个悲剧!

小球B漂浮在密度为ρ2的液体中,小球B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小球B的质量等于排开40克密度为ρ2的液体的质量,所以小球B的质量为40克。

小球A所受到的浮力FA=ρ1gV=32克g (1)

小球B所受到的浮力FB=ρ2g(5/6)V=40克g (2)

由(1):(2)可得:ρ1:ρ2=2:3 小球A和B的质量都为40克。

例2、(2012北京)甲、乙两溢水杯放在实验桌上,分别装满水和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将密度为0.9×103Kg∕m3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

水杯的水中,小球A静止时从甲溢水杯中溢出9g的水,将小球A轻轻放入乙溢水杯的酒精中,小球A静止时从乙溢水杯中溢出g的酒精。

例2、如图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B两种液体,

将两个体积均为V,所受重力分别为G C、G D的小球C、D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球全部浸入

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 ;甲、乙两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要使C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球施

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若用与F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球,可使它有V1的

体积露出液面。已知C、D两球的密度比为2:3。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C

A .P1>P2 ; 2G C =3G D

B .3P1=4P2 ;PA >PB

C .3G C =2G

D ;3V1 =2V D .3PA=4PB ;3V1 = V 例3、如图7所示,有两个小球M 和N ,密度分别为ρM 和ρN 。图7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 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图7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 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小球M 所受重力为G M ,体积为V M ;小球N 所受重力为G N ,体积为V N 。小球M 和N 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所受浮力分别为F M 和F N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油的密度为ρ油,且ρ水>ρ油>ρN >ρM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D

A .G M <G N

B .V M >V N

C .F N <F M

D .F N >F M

例4、有甲乙两只相同的溢水杯,甲内盛满密度为ρ1的

液体,乙内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若将质量为m 的

小球A 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 浸没在液体中,从甲

杯溢出16克液体,若将小球A 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 A 静止时有1/3体积露出液面,从乙杯溢出20克液体,

若用细线分别拉住小球A 浸没在两杯液体中静止,如 图所示,甲杯中细线对小球A 的拉力为T1,乙杯中细

线对小球A 的拉力为T2,已知小球A 的密度ρA 大于ρ1,(g 取10N/K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 、m =20克,T1=0.4牛

B 、T1:T2=2:5,ρA:ρ1=5:4

C 、ρA:ρ2=2:3,T2=0.01牛

D 、ρ1:ρ2=8:15,T1:T2=1:4 例5、如图所示,两只溢水杯分别盛满甲、乙两种液

体,把一小球放入甲液体中,小球沉入杯底,溢出液体

30g ;把完全相同的另一小球投入乙液体中,小球漂浮在

液面上,溢出液体40g ,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为( B )

A .大于3:4

B .小于3:4

C .等于3:4

D .不能确定

例6、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密度为ρ,重为G 的物块A 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物块A 漂

浮在液面上,并且有1/4体积露出液面,液体对

甲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1.如图乙所示,将物块

A 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物块A 沉底,物块A 对乙

溢水杯杯底的压力为F ,液体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

强为P2.已知ρ1:ρ2=3:2,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ρ1:ρ=3:4

B .ρ:ρ2=9:8

C .P1:P2=2:3

D .F :G =1:9 A ρ1 A ρ2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专题专题十五压强与浮力中、高档训练题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精选 专题十五:压强与浮力中、高档训练题 2018年2月8日于兰州 3.(08·海淀一模)如图12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 AB (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O 转动,木条的A 端用竖直 细绳连接在地板上,OB =0.4 m 。在木条的B 端通过细 线悬挂一个高为20 cm 的长方体木块,木块的密度为 0.8×103kg/m 3。B 端正下方放一盛水的溢水杯,水面 恰到溢水口处。现将木块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 底面浸到水下10 cm 深处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 N 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一质量为100 g 的小球从B 点沿槽向A 端匀速运动,经4 s 的时间,系在A 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则小球的运动速度为______m/s 。(g 取10 N/kg) (难易度★★★☆☆) 5.(10·石景山一模)如图10所示,物体A 的质量是400g ,物体B 的体积是10cm 3,此时A 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 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 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0.95N 水平向左的拉力。已知动滑轮重为0.3N ,不计绳重以及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B 重力为_0.7_ N 。(g 取10N/kg ) (难易度★★★☆☆) 7.(09·北京中考23题)图8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 的示意图.当物体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 N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 为N 1.当物体A 有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 向下的拉力为F 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 2.已知动滑轮所 图10 A B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五水共治知识竞赛答案

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一、单选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3、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海水、淡水 C.地表水、地下水 D.海水、地下水、雨水 4、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上公安 5、我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7、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模式应采取( C )为主导的复合型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 A.层级治理模式 B.区域整合模式 C.府际合作模式 D.社会治理模式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B.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C.运输、存贮农药和处臵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D.国家对可能引起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9、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 A )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⑶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固体压强: (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 (N);受力面积S:米2(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 F $ F F F

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 ⑸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 ⑵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 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⑶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专题13 【压轴选择题】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结合问题(解析版)

上海市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压强选择题专项大剖析 专题13 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结合问题 一、常见题目类型 1.将两个小球(或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图1)。 2.将两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下沉到底部(图2)。 3.将两物体分别浸入(或从液体中取出)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均下沉到底部(图3)。 4.将一物体分别浸入盛满不同液体的两柱形容器中,(图3)。 二、用到的物理知识 1.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2.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F 浮=G 物。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物体的密度ρ物<ρ液,物体漂浮。②ρ物=ρ液,物体悬浮。③ρ物>ρ液,物体下沉。 4. 物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对底部增大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漂浮、悬浮或下沉均可)即△F =F 浮。 5.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之和。 物体下沉到液体底部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 6. 二力、三力的平衡。 二、例题 【例题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图1 乙 甲 图2 甲 乙 (a ) (b ) 图3 A B 甲 乙 甲 乙 水 酒精 A 图4

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鸡蛋在甲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 .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答案】C 【解析】 ①两个相同的鸡蛋,在甲液体悬浮、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鸡蛋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即F 浮=G 蛋,则鸡蛋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F 甲浮=F 乙浮(即鸡蛋排开甲、乙液体的重力相等,质量相等),故A 、B 错误。 ②因为 F 浮相同,V 排甲>V 排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可知:液体密度关系为 ρ甲<ρ乙。 ③根据P =ρgh 可知,ρ甲<ρ乙,深度h 相同,所以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故选C 。 【例题2】如图2所示,装有一定量水的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置于水平地面上,把甲、乙两个等体积实心小球分别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依次为△p 甲、△p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若△p 甲>△p 乙,则 F 浮甲>F 浮乙 B .若△p 甲>△p 乙,则 m 甲<m 乙 C .若△p 甲<△p 乙,则 ρ甲>ρ乙 D .若△p 甲<△p 乙,则 G 甲>G 乙 【答案】A 【解析】本题最好逐项进行分析判断,且注意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相等。 A. 若△p 甲>△p 乙,根据△P=ρg △h 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h 甲>△h 乙,排开水的体积V 排=S △h ,则V 甲排>V 乙排,根据F 浮=ρ水gV 排可知,F 浮甲>F 浮乙。所以A 正确。 B . ①若△p 甲>△p 乙,根据△P=ρg △h 可知,△h 甲>△h 乙,排开水的体积V 排=S △h , 正确的是 图1 图2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 识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 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 水银柱高。

2014年浙江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题库_最新

第一部分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文件 (一)判断题(2题) 1、五水共治即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 2、“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二)单选题(2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三)多选题(1题) 1.治污水,首当其冲,要重点突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 ABC ) A.治理黑河 B.治理臭河 C.治理垃圾河

D.治理泥沙河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一)判断题(4题) 1、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无偿使用制度。(×)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3、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无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 (二)单选题(2题) 1、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海水、淡水 C.地表水、地下水 D.海水、地下水、雨水 2、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上公安 (三)多选题(2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 ABD )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A.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 B.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C.开发与保护 D.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2、国家对用水实行(AB )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 B.定额管理 C.合理使用 D.按需供应 第三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判断题(4题) 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当事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 4、违反环境保护法之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精选,题型一:两物体连接问题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精选 专题一:两物体连接问题 2018年2月8日于 例1、如图所示, 金属块A 用细线悬挂在漂浮在水中的木块B 下面,静止后木块B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 1,木块B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 1,若将细线剪断再将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静止后金属A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 2,木块B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 2,则下面关系式成立的是(D ) A .V 1=V 2,P 1=P 2 B .V 1>V 2,P 1<P 2 C .V 1<V 2,P 1>P 2 D .V 1=V 2,P 1<P 2 解:把物体A 和B 看做一个整体,两种情况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AB 的总重力,浮力相等.在同种液体中,浮力相等,则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相等. V 1=V A +V B -V 排,V 2=V A +V B -V 排,所以V 1=V 2.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P=ρgh ,第二种情况下木块B 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大,受到的液体压强就大.P 1<P 2. 类似题:如图所示,金属块甲用细绳吊于物体 M 下方,金属块乙放在 M 上方。在甲、乙金属块的作用下,物体 M 都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则( AD ) A. 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B. 甲的重力可能小于乙的重力 C. 甲的体积一定大于乙的体积 D. 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 例2、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盐水、水、酒精,将木块 A 、金属块 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 液体中,待A 、B 静止时,比较 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液体 的压强p1、p2、p3的大小关系 应是______________。 解:由图可知木块A 和金属块B 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 、B 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甲图中木块A 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 和木块A 排开M 甲 乙 M

“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1)

答题网址:三个任选一都可以 浙江法治在线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19811675.html,/ 浙江省司法厅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19811675.html,/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19811675.html,/ 第一部分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文件 (一)判断题(2题) 1、五水共治即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二)单选题(2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三)多选题(1题) 1.治污水,首当其冲,要重点突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 ABC ) A.治理黑河 B.治理臭河 C.治理垃圾河 D.治理泥沙河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一)判断题(4题) 1、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无偿使用制度。(×)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无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 (二)单选题(2题) 1、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海水、淡水 C.地表水、地下水 D.海水、地下水、雨水 2、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上公安 (三)多选题(2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 ABD )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A.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 B.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C.开发与保护 D.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2、国家对用水实行( AB )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 B.定额管理 C.合理使用 D.按需供应 第三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判断题(4题) 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当事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4、违反环境保护法之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单选题(2题) 1、我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三)多选题(2题) 1、多人环境污染损害中的复数因果关系的形态包括( ABCD )。 A共同的因果关系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讲解归纳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归纳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_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___ G_ _G_ F+G G - F F-G F 2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帕斯卡(Pa); F:牛顿(N)S;米1 2 3 4(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_______ F(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x lO5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x 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2 实验过程:在长约1m,—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3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 结论:大气压Pp=760mmHg=76cmHg=1.01 x 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5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___________ 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_________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 p V= p 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 p 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 p 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 p 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N/kg ; h: 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 p 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浮力常见题型及能力提升教学内容

浮力常见题型及能力 提升

浮力常见题型 弹簧测力计悬挂物块,读出浸入液体前后的读数,可求浮力,体积,密度等1.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中),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 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 深度变化情况,取g=10N/kg。求: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2.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其重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84N,(ρ煤油=0.8×103kg/m3),则: (1)此时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这种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3)若把该石块全部浸入煤油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为多大? 3.如图所示,在托盘台秤上放一个装水的大烧杯,烧杯质量为200g,底面积

S=100cm 2,水的质量为1000g ;一个质量m=900g 、体积V=200cm 3的实心物体被细线吊着浸在水中。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托盘台秤的读数; (3)水对烧杯底部与烧杯对托盘的压强。 4. 如图所示,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300cm 2,装有13cm 深的水。正方体A 边长为12cm ,重25N ,用细绳悬挂放入水中,有 61的体积露出水面,(取g=10N/kg );试求 : (1)A 受到的浮力,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4.92N ,通过阀门K 缓慢放 水,当绳子刚要被拉断的瞬间,容器中液面下降的高度; (3)若绳子拉断的瞬间关闭阀门,静止时A 受到的浮力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5.已知一铝制球体,质量为216g ,体积为,295cm 3,将其放入足够的水中,求该铝块所受的浮力。(ρ铝=2.7×103 kg/m 3,取g=10N/kg ) 变(1):把一外观体积为216cm 3的空心铝球放入水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

第十四章_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填空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 定义: 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于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 时,压力 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 、B 说明: ⑵ B 、C 说明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和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 ⑶ 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 : ; 压力F : ;受力面积S : 。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水平面F=G= =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 1cm 2= m 2= dm 2 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 ;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 ; 成人站立时(s= cm 2= m 2,m= kg)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Pa ;它表示: 面 质地均匀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p= = = = = = = ⑸ 应用: ①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 。 ②当 不变时,也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 。 F F F F F

⑶ 探究: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_ 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A.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B.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 _______有关; C.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4)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5)液体重力与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关系: 3.连通器 (1) 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 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 ,这是由 于液体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 压强大小 . (3) 、 、 、 、船 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5.大气压 ⑴ 概念: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用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 ——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 。 ⑵ 产生原因:因为 。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实验、 、 实验、 。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 支持 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 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 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 。大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F G F G F G

浙江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文件 (一)判断题(2题) 1、五水共治即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2、“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二)单选题(2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三)多选题(1题) 1.治污水,首当其冲,要重点突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 ABC ) A.治理黑河 B.治理臭河 C.治理垃圾河 D.治理泥沙河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一)判断题(4题) 1、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无偿使用制度。(×)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无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 (二)单选题(2题) 1、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海水、淡水

C.地表水、地下水 D.海水、地下水、雨水 2、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上公安 (三)多选题(2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 ABD )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A.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 B.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C.开发与保护 D.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2、国家对用水实行( AB )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 B.定额管理 C.合理使用 D.按需供应 第三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判断题(4题) 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当事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4、违反环境保护法之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单选题(2题) 1、我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七:复杂液体压强与压力问题问题

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上右图所示, A 点在水中, B 点在酒精中,设 A 、B 两点处I 酒 精 到底部的距离 PA1, B 点对量筒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1>PB1,我们再设水或者酒精 (压强与浮力)常见题型精选 专题七:复杂液体压强与压力问题 2018年2月8日于兰州 B 两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等, 液体压强分别为PA 和 PB,贝吐匕较PA 和PB 的关系是:PA< PB 解答一:因为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即对两个量筒的底部压力相等,而且两 量筒的底面积相等,所以两个量筒底部的压强相等。 丁 现在我们转换思维,从底部向上出发,股装水的量筒中 A 点 为hA,装酒精的量筒中B 点到底部的距离为hB,由题意可知,hA= hB,根据P =p gh 可知,A 点对量筒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B1,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故可得 对量筒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而且我们已经得知水和酒精对量筒底部产生的压 强是相等的,则得到关系式为: PA= P- PA1, PB= P- PB1,因为 PA1> PB1,所以可得 PA< PB 此题要求我们换个逆向思维来解题,从上往下看不行的话,再从下往上看。 反着推。这题若不反着推,是不可能求解出来的。 第二种思路:我们来比较 A 点以下的水的质量和B 点以下的酒精,因为二 者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明显的 A 点以下的水的质量大于,B 点以下的酒精的质 量。又因为两个量筒中水的总质量和酒精的总质量是相等的,我们再来比桧点以上的 水的质量和B 点以上的酒精的质量,很明显,A 点以上的水的质量是小于B 点以上的酒 精的质量的,质量大,重力也就大,根据P=F 十S 可知PAPB FA>FB 解答:因为a 、b 两点受到的压强相等,而且 a 点上方液体的高度 小于b 点上方液体的高度,可以较容易地推导出: 「二 A>B,又因为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可以推知: a a 点下方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强是大于 b 点下方的液体所产 生的压强的。所以a 点上下方的压强加在一起以后的 —1 ------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五水共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省“五水共治”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部分省“五水共治”政策文件 1、世界环境日为每年6月5日 (一)判断题(2题) 1、五水共治即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 2、“五水共治”是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二)单选题(2题) 1、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 A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C.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D.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2、五水共治、( C )先行。 A.排涝 B.节水 C.治污 D.供水 (三)多选题(1题) 1.治污水,首当其冲,要重点突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 ABC ) A.治理 B.治理臭河 C.治理垃圾河 D.治理泥沙河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国水法》 (一)判断题(4题) 1、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无偿使用制度。(× )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3、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无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 ) (二)单选题(2题) 1、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海水、淡水 C.地表水、地下水 D.海水、地下水、雨水 2、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水上公安 (三)多选题(2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 ABD )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A.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 B.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C.开发与保护 D.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 2、国家对用水实行( AB )相结合的制度。 A.总量控制 B.定额管理 C.合理使用 D.按需供应 第三部分《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一)判断题(4题) 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 3、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当事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 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 4、违反环境保护法之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二)单选题(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