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总论重点笔记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商法概述

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重点】

一、商的概念

(一)现代商法中“商”的范围【商≠商事】

1、固有商(第一种商,绝对商):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基本商行为,包括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海商交易等。

2、辅助商(第二种商):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行为,是使“固有商”得以实现的某种辅助行为。

3、第三种商: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上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加工等。

4、第四种商: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如广告宣传、人身与财产保险等。

(二)商: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活动。

商的四要素:(1)经登记的商主体(2)以营利为目的(3)以商业方法进行营业(4)从事规定范围内的事业

(三)在法学上判断商的标准有两个方面:

第一,经营。经营有两个要素,一是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看是否是营业行为。

所谓商事,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营业活动的总称。

第二,商事登记。看活动主体是否具有法律所赋予的资格和能力。

二、商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调整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商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的。

(二)各国概念

德国:主观意义上的商法;法国:客观意义上的商法;日本:折衷意义上的商法;中国:主要从商法的调整对象来解读商人概念。

(三)商法的理论分类

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商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性质、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不一定存在以商法命名的法典,如商事单行法、商法规范,甚至是判例或国际公约。【市场经济国家】

2、商公法:公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刑法

商私法:私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商法典、商事习惯法、单行法

第二节商法的特征【重点】

(一)规范的重点是商人的营利活动

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商人追求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认并保障商人追求利益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对不合法、不正当利益】

(二)组织法规范与行为法规范相结合

商事组织是商事交易的基础,商事交易是商事组织的最基本活动,组织与交易行为都是商法规制的内容。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实际是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例如公司法既规定了章程、股东人数,又规定了发起人责任、认缴比例、货币出资比例等。

(三)规范的技术性

商法规范实用且操作性很强,贯穿着促进交易安全、效益、迅捷等重要原则。如公司法中,股东会的召集程序和决议方法、董监选举方法、商业账簿中的造具要求、累积投票制等。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及追索等。

(四)对经济生活的适应性

商法规范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生活,而社会经济生活随着科技进步加速变化,需要法律适应现实生活作出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五)含有公法化因素

商私法中亦有公法因素,如证券法中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的规定等。强调商法的私法性质,是要突出商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在商事交易中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性。承认商法含有公法化因素,是兼及现代化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对商事交易活动加以适当引导和监管,维护交易者利益。

(六)规范的可借鉴性

这一特征由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商事活动类同性决定,可以有力地推动国际经济的一体化。

第三节商法的地位与渊源

一、商法的地位

(一)商法的立法模式:

1、民商分立模式(1)商行为法(2)商人法;

2、民商合一模式;

3、示范商法典模式;

4、单行商法典模式。

(二)我国商法的地位:民商分立

商法应当也完全可能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客观上,无论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都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2、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求。

3、民法偏重于伦理性,带有很强的地区性、传统性;商法规范偏重于技术性,带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

4、商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可以其独特的市场调节机制保证市场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民法只能分散地、个别地保障私法主体利益。

5、中国商法无历史包袱、传统羁绊,民法制度也难为商法提供足够的立法基础,可以直接创新,独立发展。

二、商法与相近部门法律的关系

(一)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1、立法价值取向上:前者更注重效率,后者更注重公平

2、经济基础上:前者的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后者以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为其发展的经济基础

3、适用范围:前者商人居多,后者只用于所有主体

4、法律表现形式:前者重市场,易变动;后者重伦理,更稳定

(二)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商法是“无形之手”的法律体现,经济法是“有形之手”的法律体现。

1、产生原因上:商法产生于民法无法调整的商事活动,其调整具有基础性、前置性;经济法是对商法强调私益、造成整体不平衡的纠正,具有矫正性和后续性。

2、功能上:商法保护商人的利益,维护商事交易的秩序,“立足个别,兼顾一般”;经济法保护社会利益,维护市场的整体秩序,“立足一般,兼顾个别”。

3、内容上:商法主要包括商人、商行为的原则规定、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和海商法;经济法主要包括经济法主体及其经济职能的原则规定、宏观经济调控法、微观经济规制法、国有经济参与法、涉外经济管制法。

4、调整对象上: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关系,是横向的;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经济管理关系,是纵向的。

第四节商事人格权

概念:是商事主体多特有的,经法律确认而为商事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商事主体之商事法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是一种兼具传统人格权与财产权特征的新型权利】

商事人格权的类型:商号权、公开权或商品化权、商誉权、信用权、商业秘密权

第五节商法的调整对象

一、商法的调整对象【重点】

(一)商法的调整对象是上市关系或是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1、商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由一定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商法所调整的格式社会关系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商事关系和民事关系的比较

1、主体上:前者的主体是商法人,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

2、客体上:前者的客体一般具有明显的种类化趋势,后者的客体一般为特定物。

3、目的上:前者一般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一般以满足主体的自身消费需求为目的。

4、对价关系上:前者完全受市场操控,后者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对价关系基本上由价值决定。

5、交易链上:前者以营利为目的,形成一定的交易链;后者一般不形成交易链。

6、交易形式上:前者同种交易大量反复进行,从而具有集团交易和个性丧失的特点,后者具有个别的和偶然的性质。

7、交易方式上:前者既有现货交易,也有期货期权交易,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后者仅有现货交易

8、交易种类:前者种类繁多,后者简单几种

9、功能上,前者是为了建立一种以现代企业组织为核心,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秩序;后者是为了稳定个人、家族等基本的生活秩序。

第六节商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一、维护市场正常运行原则

(一)市场准入,进入市场的主体必须按照法定条件,选择法定形式,履行法定手续。

(二)商事分解,市场分工的细化促使商法将商行为进行分解,以适应越来越专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便于操作。

(三)风险分散,商法设置了有限责任制度、保险制度、共同海损制度、风险基金制度来降低经营风险。

(四)市场退出,商法通过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解散破产来满足市场竞争客观要求,优胜劣汰,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二、提高商事交易效益原则

(一)保护营利

商法不仅认可商人的盈利,并且为之提供法律保障,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保护合法营利。

(二)交易简便

商法为交易简便,采取如下手段:

1、意思自治

2、交易方式定型

商法讲交易方式预先分类定型,如批发和零售

3、交易客体定型商法对交易客体的商品化和证券化

4、契约定型商法对交易双方达成的契约条文化和格式化

(三)交易迅捷

指交易周期的缩短、交易次数的增多、交易行为所产生的请求权时效期间的缩短。

1、交易简便:交易的定型化可以提高交易速度,简化程序,提高货币流转效率,增强效益

2、短期时效主义:最长一年,最短一至两个月。

三、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原则

保障交易安全就是要减少和消除商事交易活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可预见性。

(一)公示主义:商人在依照商法规定从事商事交易时,应当公开交易中公众所应知的重要事项,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

1、公司登记的公示

2、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报、中报和临时报告

3、企业募集债券的有关公告

4、公司合并分立、宣告破产的公告

(二)要式主义:国家通过功法手段对于商事关系施以强制性影响和控制。

1、公司章程条款的规定

2、公司账簿设置的规定

3、公告文件格式的规定

4、票据应记载事项的规定

(三)外观主义:以交易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准去认定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1、票据文义性

2、不实登记责任

3、表见代理人或代表董事、自称股东的责任

(四)严格责任主义:商法对上市交易的当事人规定了严格的义务和责任。

1、公司负责人责任

2、发起人的责任

3、保险人的保险责任

第二章商事主体概述

第一节商人制度概述

一、商人的概念、分类、特征

(一)商人:商主体,依法从事交易业务的、具有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

(二)商人的基本特征:

1、行为特征:商人实施的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经营行为

2、职业特征:商人必须以实施商业交易为其职业

3、营业特征:商人的活动都是以营业的方式去进行,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实施相同类别的商业交易行为。

4、技能特征:商人从事商行为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信息、经验、技术和能力。

5、注册特征:商人资格的取得必须经政府注册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6、资格特征:商人经注册登记才具有商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商人的分类

1、组织形态:商个人,商合伙,商法人

2、登记要件:法定商人—从事法定商事行为—登记公示效力

注册商人—注册登记,核准营业范围内的上行为—登记创设

任意商人—依法由其自主决定是否注册登记—注册则适用商法

3、规模:大商人,完全商人—一定的经营规模、固定场所、相应机构

小商人,不完全商人—资本规模小,没有固定场所而依赖简单交易谋生

4、政府主管部门特许:普通商人—一般行业从事经营的商人—无需特许

许可商人—特殊行业被许可从事经营的商人—须特许

【带有垄断性质,如金融、保险、邮电、公用事业、危险品、专卖品的经营】

5、以被认定为商人的原因:

完全商人:依法组织完整的机构,经营中全部法律适用商法,包括法定、注册和任意商人拟制商人:虽经商事登记,但仅从事小商人业务或不从事商行为

表见商人: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但已以商人身份从事经营活动而在事实上应被视为商人。第三章商个人

第一节概述

一、商个人的范围

商个人是指具有商事权利能力和商事行为能力,独立从事商行为,依法履行商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商法上的义务的自然人。

二、商个人分为两类: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

三、商个人的特点

(一)个人直接拥有生产资料;(二)业主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三)须经核准登记;(四)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第二节个体工商户

概念:自然人以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作为经营资本、依法经核准登记、并在法定的范围内从事非农业型经营活动的个人或家庭。

特点:

1、生产资料归个人或家庭所有。

2、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个体劳动者或家庭成员。

3、个体工商户对劳动所得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4、个体工商户以个人或家庭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

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特征:

1、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难分。

2、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个人独资企业经登记具有商事主体资格。

4、个人独资企业是一种经营实体。

第四章商合伙

第一节商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概念:商合伙,是指合伙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效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商合伙的法律特征:

1、由两个以上的自然人自愿投资组成

2、合伙人共同出资

3、合伙人共同经营

4、经营成果归合伙人共有

5、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的清偿责任

第二节商合伙和民事合伙的区别

1、主体不同,商合伙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民事合伙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适用法律不同,商合伙适用商法典或上市公司法;民事合伙适用民法典债权编中的合伙合同规范。

3、商合伙经商业登记,有商号和商业簿记、企业组织体;合同无需商业登记,无商号和商业簿记、非组织体。

4、商合伙以营利为目的,民事合伙一般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节商合伙的类别

普通合伙:所有参与合伙经营的合伙人,根据约定军队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合伙

有限合伙:一部分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出资范围内的有限责任,另一部分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合伙。

隐名合伙: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对于他方所经营的合伙企业出资而分享其利益并分担其损失的合伙。隐名合伙的当时人包括隐名合伙人和出名营业人,其中隐名合伙人是出资人,出名营业人通常不出资,也可以部分出资。出名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隐名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

第四节合伙人的资格

法人:取决于其作为合伙人承担责任的范围。如果按约定承担有限责任,则允许成为合伙人;弱约定承担无限责任,则不能担任合伙人。

外国人:法律允许。

复合伙:合伙人参与新合伙,一般国家允许。

第五节我国合伙企业制度

一、普通合伙

(一)设立

设立条件:第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

第二,有书面合伙协议;

第三,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第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二)合伙企业财产

1、合伙人的出资部分:

2、合伙企业的积累部分:

3、合伙企业财产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三)合伙事务执行及合伙人的相关权利

1、合伙企业事务执行

第一,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

第二,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

2、合伙企业事务的决定

3、竞业的绝对禁止和自我交易的相对禁止等:

4、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

(四)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

1、合伙企业与善意第三人的关系: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合伙企业与其债权人的关系: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实为补充无限连带责任)

3、合伙人与其债权人和合伙企业的关系。

(五)入伙与退伙

1、入伙

入伙的条件

入伙的法律后果

变更登记

2、退伙

协议退伙

单方通知退伙:

当然退伙:退伙事由实际发生之日为退伙生效日。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

除名退伙:

退伙的后果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三、有限合伙

概念:有限合伙,即在至少有一名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的基础上,允许其他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

(一)特征

1、部分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但是至少有一个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

2、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行使合伙事务执行权,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3、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应作价,并在企业登记事项中予以载明。)

4、有限合伙企业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

(二)有限合伙人的义务

1、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2、有限合伙人不得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例外情形】

(三)表见普通合伙人: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

(四)有限合伙人的权利

1、自己交易自由及其例外:

2、竞业自由及其例外:

3、出质自由及其例外:

4、对外转让份额自由:

(五)合伙人责任性质的转换

1、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一致同意。

2、身份变更,责任加重

四、合伙企业解散、清算

(一)清算人的产生方式:

1、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

2、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后十五日内指定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

3、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二)清偿顺序:

1、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

2、剩余财产的分配:合伙人按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作出决议;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实行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

3、清算结束,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在十五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申请注销登记。

4、合伙企业注销后,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5、合伙企业破产制度

6、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人清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五章商法人

一、商法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商法人,依法具有商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独立享有商事权利和承担商事义务的营利性组织。

2、商法人的特征:

(1)商法人是人们为了从事商事交易活动而组织起来的。

(2)商法人的独立法律地位由法律所赋予,并受法律规范和保护。

(3)商法人有自己的独立财产。

(4)商法人可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债务责任。

(5)商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事交易行为。

二、商法人和民事法人

商法人一定是民事法人,民事法人不一定是商法人。

【判断标准是:是否以营利为设立目的。】

三、分类:公司法人、非公司法人

第六章商事登记【重点】

第一节商事登记概述

商事登记:依照法律或法规的规定,由商人的筹办人或商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将应当登记的事项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于登记簿,并被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公告的法律行为。

一、法律特征:

(一)是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

(二)商事登记是要式行为

(三)商事登记是公法上的行为

二、目的:

(一)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交易的安全

(二)昭示商人的商事信用,实现商人的交易目的

(三)方便政府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

第二节商事登记的范围和种类

一、我国法律确定的商人登记的范围主要有两方面:

(一)法人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

(二)非法人企业,包括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

二、种类

(一)设立登记(二)变更登记(三)注册登记

第三节商事登记机关和程序

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程序:

1、申请;

2、审查【我国采取的是实质审查】;

3、登记;

4、公告。

第四节商事登记的效力

对抗效力:对于某种权利的内容,可向特定人或不特定人有法律之上主张的效力。

已登记的事项对知情的第三人和不知情的第三人均有对抗权。

一、商人登记和商行为登记的效力。

(一)商人登记是取得主体的资格,具有创设、公示的效力。

(二)商行为登记是营业登记,通过营业登记取得营业的资格,主要具有公示的效力。(三)我国两者合一,商人在取得主体资格的同时即取得营业资格。

但是,取得主体资格和取得营业资格的法律效果是不同的。

商人登记和商行为登记有必要分开进行。

(一)商人设立登记的效力在于取得主体资格,注销登记的效力在于消灭主体资格。

(二)营业开业登记的效力在于取得营业的资格,吊销营业执照的效力在于取消营业的资格,在法人资格注销的同时,营业资格随之消灭。

二、登记效力和公告效力的区别

(一)登记仅是在登记机关有记载,不表明所记载事项已经被公众所知晓。

(二)我国行政法规规章表明公告义务的主要承担者是登记主管机关。当事人履行了登记手续,即产生对任何善意第三人的对抗效力。

(三)若当事人有公告义务,只有公告后,登记事项才具有对第三人对抗的效力。

三、登记不实与公告不实

(一)若登记不实,不实部分不能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但对第三人有利的除外;(二)若公告不实,以登记事实为准,不实公告不产生法律效力,但有利于第三人的除外。第五节商事登记的监督管理

【1、年度检验2、证照管理3、处罚】

第七章商号与营业转让

第一节商号

一、商号与字号

商号即商人民称,指商人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

字号是商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不同商号所特有的文字组合。

二、商号与商标

(一)商标是商品和服务的表示。而商号是生产经营主体的标志。

(二)商标可以以文字、图案或文字、图案的共同组合等形式表现,商号只能以文字形式表现。

(三)商号权使用无年限限制,商标权的使用有年限限制。

(四)两者的效力、使用的法律等方面均不同。

第二节营业的转让

营业转让:指对所经营的事业的转让,包括营业组织转让和营业财产转让。是作为统一体的组织起来的营业财产的转移。

资产转让(产权转让):商人将属于自己所有的单项或多项资产依法通过评估、协商、签订转让协议转让给受让人的法律行为。

企业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法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营业转让和企业合并的比较:

1、营业转让的标的可以是商人营业的全部财产,可以是商人从事某一事业的全部财产。

转让营业的全部财产时类似于企业合并;

转让某一方面的事业财产时类似于资产转让。

2、营业转让是结合财产的转让和经营业务的转让,类似于企业合并,与资产转让完全不同。

3、营业转让的具体事项由转让双方自愿协商选择,受让者实际受让可利用资源;企业合并是对原企业的整体接受,无从选择。

4、营业转让的一方在转让后将全部或部分退出市场;企业合并中,合并双方都将程度不同地继续参与公司营业。

第三节营业转让的效力

一、对转让当事人的效力

营业转让合同一经生效,营业转让方应向受让方交付所营之财产,并依法办理相关法律手续。转让方转让后,除非特别约定,不得再次经营已经转让的业务。即转让方须向受让方承担竞业禁止之义务。

二、对第三人的效力

(一)在营业转让的情况下,营业之上的债权人通常应向转让人主张债权。

(二)如果第三人(债权人)不知悉转让实情,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债权。受让人在履行了债务后,再向转让人追索。

(三)营业转让的受让人未使用转让所得的商号,但公告承担转让人所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受让人请求偿还转让人所负债务。

(四)若营业之上的债务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受让人履行了债务,则视为已经履行,转让人不得再向债务人求偿。

第八章商行为制度概述

第一节商行为

概念:商人所实施的以营利为目的的,能够引起商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或变更或终止的营业行为。

一、分类

(一)绝对商行为与相对商行为

绝对商行为:依法律列举的规定就可直接认定的商行为,而不必考虑这种行为是商人实施还是非商人实施。

相对商行为:依行为的主观性和行为自身的性质而认定的商行为。

(二)基本商行为与辅助商行为

基本商行为: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商行为。

辅助商行为:从属性商行为,相对于主商行为而言。

(三)完全商行为与推定商行为

完全商行为:法律所确定的商行为或商人所实施的营业行为。

推定商行为:不能单纯根据法律规定认定,而要同时根据对实施的推定方可认定的商行为。(四)单方商行为与双方商行为

单方商行为:根据交易当事人一方是商人或一方所从事的行为是商行为而认定的行为。

双方商行为:是根据交易当事人双方均为商人或双方所从事的行为均是商行为而认定的行为。双方商行为完全使用商法。

第二节一般商行为

商事领域所共有的广泛存在的行为,商事领域、民事领域并存,但适用商法。

特点:基础性、普遍适用性、非行业经营性。

分类:

1、要约与承诺行为;

2、给付行为;

3、交互计算

第三节特殊商行为

特殊商行为:商事领域,只有专门的商人组织依商法特别规定才可实施的行为。

特点:专业性、服务配套性、行业经营性。

分类:商事代理、商事行纪、商事居间、商事仓储、商事运输、商事担保、商事咨询、商事买卖、融资租赁、期货交易、商事仓储、商事运输。

第九章商事代理【重点】

第一节商事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商事代理:指代理商在代理权限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为委托人买卖商品或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取报酬的经营活动。

特征:

1、在被代理人明确委托授权的情况下代替被代理人实施行为

2、代理商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行为

3、代理商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实施行为

4、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5、商事代理是有偿的代理

第二节商事代理法律关系

被代理人与代理商之间:授权

代理商与第三人:形式上的交易关系,代理商一般不承受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越权除外

被代理人与第三人:实质上的交易关系

第三节商事代理的范围

业务范围:各种商事交易行为;提供各种服务

适用除外:

1、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

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由他人代理的行为;

3、内容违法的行为;

4、侵权行为

第四节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区别

产生依据:被代理人委托授权——可以是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

目的不同:为了取得报酬——法定代理、指定代理是无偿的,委托代理可能无偿。

资格要求:主体只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商人——任何公民个人。

内容不同:商事代理是营业,商行为,是有偿行为——民事行为,可有偿可无偿,财产或非财产关系。

对转委托(复代理)的要求不同:代理商有权选择自己的代理商,只要被代理人在合同中没有禁止性的约定,代理商转委托即有效。

【民事代理中,1、必须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2、应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谨记状况下未经被代理人同意而转委托的,必须尽快通知作出说明。】

原则上不受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限制——不允许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

代理具有连续性——被代理人行为能力恢复或死亡影响代理关系的存续。

第五节商事代理的分类

独家代理:专营权

普通代理

总代理:专营权+其他各种商务活动的代理

第六节商中间人、商辅助人【重点】

一、概述

商中间人——商人——间接商行为——提供中介服务

商辅助人——不是商人——辅助商人活动的内部使用人,与商人是委任或支配的关系,后果由商人享受。

二、商中间人

商中间人是从事中介活动的商人,是辅助商人从事商事活动的商人。

(一)主要包括:

1、代理商:接受其他商人,即被代理人的委托,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商行为的商人。

特征:

(1)行为方式是促成交易或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低阶交易。

(2)代理商必须固定地从事受人之托促成交易或缔结交易的活动。

(3)代理商是独立的上市经营者。

2、居间商:为获取佣金而从事契约缔结之促成活动的商人。【促成合同,收取佣金】

特征:

(1)不以自己的名义,也不以他人的名义为他人从事契约的缔结,不直接介入缔约任一方。

(2)居间商的任务是从事缔约中介。

(3)居间商是独立的商人,并不依附于缔约的任何一方。达到预期法律结果后,可从一方或者双方取得相应的中介报酬。

3、行纪商: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即委托人,购买或销售货物、有价证券,并以此作为职业的商人。

特征:

(1)行纪商必须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实施交易行为。

(2)行纪商是契约的当事一方,交易的结果与自身有密切关系。

(3)行纪商可以委托人的费用办理行纪业务,与第三人所订契约也可以直接转让给委托人,并由委托人承担最后的交易结果。

三、商辅助人

商辅助人:又称商使用人,是受商人支配和委任的人,以商人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行为的后果则由商人承担。

(一)经理人:基于商人的委托和授权而产生的特殊行为主体。

1、特征:

(1)典型的直接代理人。

(2)行使权利时,须将自己的签名附于商号,以与个人行为相区别。

(3)为商人执行业务和管理事务。

(4)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须由商人通过明确意思表示方式授予经理权。

(5)经理人的权限在商人组织内部受明确限制,但仅在内部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

(6)商人可同时委任多个代理人。

(二)代办人:基于商人特别授权而产生的行为主体。

代办人的授权范围特定,越权由代办人自己承担责任。实施特殊代办行为时,应提示特别的授权文件。

第十章商事账簿制度【了解】

商事账簿:商人用以记载其营业活动和财产状况,依法制作的书面簿册。

一、立法原则:

(一)强制主义:必须制作

(二)自由主义:不要求,但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三)折中主义:必须制作

二、意义:

(一)有利于商人加强内部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二)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商人的财产、营业和盈利状况

(三)有利于交易相对人通过基本的财务指标,掌握商人的资信状况

(四)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商人实施监督管理,降低市场交易风险

(五)有利于国家税收部门依法征税,为征税提供可靠数据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考题分析: 选择题:29*2’=58’ 材料分析题:3*14’=42’ 作文:50’ 听课笔记: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1、素质: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及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品质,内容包括:生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2、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3、现实依据:现代化建设关键科技现代化依据人才依靠教育重点 基础教育重点工程素质教育 4、意义: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创新型人才 决定国家的未来:科技增长方式,科技、管理 家庭的幸福 教育自身改革需要 5、素质教育的历程: 1)1985.0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文件意义:思想源头 2)1994.0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誉工作的若干文件》 文件意义: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概念 3)1999.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意义: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 4)2006.09:《义务教育法》依法实施的阶段 5)2010.0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时间:2010——2020 文件意义:把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高度 二、怎么实施素质教育: 1、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实施新课程: 科目设置: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题、 劳动、心理健康 纵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不同学生:必修+选修 3)学校管理、教育活动、班主任

第二章:学生观 一、正确地认识学生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性: 1、客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2、主体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基本)、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的 最高表现) 3、发展性:身心发展最迅速发展阶段,可能性,可塑性 4、全面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5、差异性:1)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2)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3)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二)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个性发展关键时期 关键 高中生:三观(世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二、反对错误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错误的学生观: 1、教师中心论:老师是教学的主宰,强调教师的权威 错误根源: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2、学生中心论:生活就是学习 错误根源:片面夸大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老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智慧的启迪者的角色。 ◆(二)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年龄特征(教师该怎么做: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 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某些机能(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教育工作者怎么做:让学生树立自信,发挥优势来扬长避短)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012自考00320领导科学(2011版)重点要点精要串讲笔记

00320领导科学(2011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其领导制度是禅让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领导制度是世袭制。 2、现代领导的发展趋势: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权力分享、权责一致是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事业部制—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④领导方法科学化(①遵循严格的程序;②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制约。 4、《领导科学基础》——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的领导科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 5、一切领导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受到一般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 6、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 7、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 8、领导过程四个基本要素:①领导者;②被领导者;③群体目标;④客观环境。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挥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9、领导科学的范围:①本质的理论;②观念的理论;③职能的理论;④体制的理论;⑤素质和修养的理论;⑥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⑦绩效考核的理论 综上所述,三个基本组成部分——①主体、②结构、③过程 10、领导的行为是受领导观念支配的,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11、领导的体制包括机构设置、权责划分,是实现领导的工具。 12、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 13、达到领导目标的手段是领导方法。 14、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领导效能。 15、领导科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16、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管理科学更多的接近软科学,领导科学更接近硬科学。 17、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①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②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③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④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1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根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①重视学习理论;②加强理论的应用)其他重要的方法:①实证方法(调查研究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口腔医学重点笔记

3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1.口腔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2.口腔前庭:为牙列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马蹄形的潜在腔隙。 3.固有口腔的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分为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临床牙冠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露于牙龈的部位;解剖牙冠是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牙根: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部位。 5.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6. 舌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7. 舌乳头可分为以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8. 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软腭主要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咽腭肌,悬雍垂,腭腱膜构成。 9. 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分别用Ⅰ~V表示。萌出时间:6~8个月,2岁半左右出齐,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0. 正常恒牙有28-32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六龄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12~13岁萌齐。萌出顺序: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分别用1~8表示。恒牙的磨牙不替换任何的乳牙!替牙期:6~12岁。 11.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其中一体为上颌骨体,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2. 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3条薄弱线: 1)第一薄弱线——Le Fort 1型骨折,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2)第二薄弱线——Le Fort 2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3)第三薄弱线——Le Fort 3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13.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 14.咀嚼肌群包括: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 15.表情肌起自骨壁或筋膜浅层,止于皮肤。常见的表情肌有: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颧肌,笑肌等。主要由面神经支配。 16 面部的动脉有哪四条: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17 颌面部静脉常分为深、浅2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上颌结节血肿与翼静脉丛有关。 18 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19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上颌神经中与口腔关系密切的有:鼻腭神经,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下颌神经包括: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部神经。面神经分为五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20.与口腔关系密切的上述神经所支配的牙齿等为哪些? (一)三叉神经 1)鼻腭神经:分布于两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唇侧黏膜(1~3) 2)腭前神经:分布于尖牙,前磨牙,磨牙的黏膜等处(3~8) 3)上牙槽后神经:分布于第1~第3磨牙(6~8) 4)上牙槽中神经:分布于上颌前磨牙,第1磨牙颊侧等。 5)上颌牙前神经:分布于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侧等。 6)下牙槽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唇颊面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领导科学 复习笔记

领导科学 1.领导特质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1)亨利·法约尔的领导特质理论 (2)彼得·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 (3)埃德温·吉赛利的领导特质理论 (4)美国管理协会的研究成果 (5)切斯特·巴纳德的领导特质理论 (6)威廉·鲍莫尔有效领导者的条件理论 2.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认清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 (2)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3)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 (4)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 (5)能做有效的决策。 3.切斯特·巴纳德提出作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1)活力和忍耐力。 (2)当机立断。 (3)循循善诱。 (4)责任心。 (5)智力。 4.领导者的含义? 领导者就是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过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5.追随者的含义? 所谓追随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或)信仰取向,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6.追随者的类型? (1)组织内的追随者与组织外的追随者(根据追随者所处活动环境的不同)。 (2)重要追随者和一般追随者(根据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3)信仰型追随者和利益型追随者(根据追随者追随领导者目的的不同)。 (4)长期追随者和短期追随者(根据追随者追随领导者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7.领导环境的含义? 领导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客观存在,包括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各方面因素、条件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发展态势。 8.领导环境的特征? (1)客观性。 (2)复杂性。 (3)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4)不确定性。 (5)风险性。 (6)制约性。 (7)特定性。 9.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利划分以及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

口腔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口腔材料:为了对缺损或缺失的软硬组织进行人工修复,恢复其外形与功能,所使用的主要就是人工合成的材料或其组合物,这些材料被称为口腔材料 口腔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性质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2、按材料用途分类:修复材料,辅助材料 第二章 构成现在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 合金特性: 1、熔点与凝固点: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与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2、力学性能:合金强度及硬度较其所组成的金属大,而延性及展性一般均较所组成的金属为低 3、传导性:合金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一般均较组成的金属差,其中尤以导电性减弱更为明显 4、色泽:合金的色泽与所组成金属有关 5、腐蚀性:加入一定的铬、镍、锰与硅等可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 口腔金属分类: 1.贵金属:金(Au),铂(Pt),铱(Ir),锇(Os),钯(Pd),铑(Rh),钌(Ru)、(不包括银) 2.非贵金属 贵金属合金:合金中一种或几种贵金属总含量不小于25wt%的合金 金属的成型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粉末冶金,电铸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 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口腔内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情况: 1.摄取的食物中含有一些弱酸、弱碱与盐类物质,食物残屑经分解发酵可产生有机酸等均可构成原电池。 2.口腔内两种不同组成的金属相并存或相接触,可形成原电池,使相对活泼的金属被腐

蚀,两种金属间的活泼程度差异越大腐蚀越快。 3.口腔捏金属表面的裂纹、铸造缺陷及污物的覆盖等能降低该处唾液内的氢离子浓度而形成原电池正极,金属呈负极,由此构成原电池使金属腐蚀。 4.因冷加工所致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有应力部分将成为负极而被腐蚀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组织结构的均匀性 2.材料本身的组成、微结构、物理状态、表面形态以及周围介质的组成与浓度 3.环境变化如湿度与温度的改变,金属表面接触的介质的运动与循环 4.腐蚀产物的溶解性与其性质等 金属的防腐蚀: 1.使合金组织结构均匀 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3.经冷加工后所产生的应力需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 4.修复体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5.加入耐腐蚀元素。 陶瓷的结构:晶相、玻璃相与气相 与金属相比,陶瓷的力学性能有以下特点: 1.高硬度 2.高弹性模量,高脆性 3.低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较高的压缩强度 4、优良高温强度与低抗热震性 单体:由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作单体,也就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聚合度:化合物中重复单元数成为聚合度,就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指标 高分子材料分为:橡胶,纤维与塑料三大类; 单个高分子从几何结构分为线型、支链与交联三种类型

口腔科学第九版重要知识点

口腔科学 1.口腔:功能性器官,位于颌面部区域内。包括:牙、颌骨、唇、颊、颚、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 2.口腔的界限:前界:上、下唇 后界:会厌 上:颚部 下:肌性口底,中央大部为舌体 两侧:面颊部 3.口腔分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 固有口腔: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颚、口底构成。 4.腮腺导管口: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腮腺造影和腮腺导管的注药口。 5.翼下颌皱襞: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参考标志。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标志。 6.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重要标志。 7.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8.牙髓的功能: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 9.牙周组织:牙的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10.舌乳头的分类和功能: 丝状乳头:有刺状细小突起,上皮有角化呈白色,数量多,遍布舌体背面。 菌状乳头:含味觉神经末梢。 轮廓乳头:含有味蕾司味觉。 叶状乳头:舌根两侧缘,数条平行皱襞。正常时不明显,发炎时充血发红,易被误诊为癌。乳牙20颗(罗马数字),恒牙28-32颗(阿拉伯数字) 乳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11.5支面神经作用 颞支:受损后额纹消失 颧支:受损后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受损后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 下颌缘支:受损后下唇瘫痪、口角歪斜 颈支:损伤后功能影响小 12.口腔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作用见第九版书P24) 13.I度松动:牙向唇(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mm内 II度松动:幅度1-2mm,伴有近远中向活动 III度松动:幅度2mm以上,伴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14.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X线牙片、全景X片、X线头影测量术、锥形束CT(CBCT) 15.龋病(名解):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16.四联因素学说:宿主因素、微生物因素、食物因素、时间因素 17.龋病的分级(见第九版书P45) 18.楔状缺损的主要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横刷法 19.牙本质敏感症的诊断方法: (1)用探针探查牙本质暴露区可找到敏感点,多位于牙颈部釉质牙骨质交界处 (2)将室温的空气吹向敏感牙面,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3)根据患者的主观评价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自考《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 第一章绪论 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

口腔材料学超详细知识点

名词解释 #线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是指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 1 摄氏度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0 摄氏度时的长度之比。它是 -1 表示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单位为每【开尔文】,符号为K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是量度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它是指材料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模量就是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线段的斜率,即单位弹性应变所需的 应力,它表示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也称刚度 #粘结bonding/adhesion 是指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另一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 象。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 是指在特定应用中,材料产生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包括组织对材料的影响及材料对组织 的影响。 #生物安全性biological safety 是指材料制品是否具有安全使用的性质,亦即材料制品对人体的毒性,人体应用后是否会因 材料的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短期或长期的损害 #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bility 指材料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能使其在应用部位行使功能的性质。 口腔材料学 是将材料科学与口腔医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界面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医学应用的各种人 工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用途和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弹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可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塑性形变p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若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应力stress 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 反作用力为应力。 弹性极限elastic limit 材料不发生永久形变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汞齐化amalgamation 汞在室温下是液态,由银合金粉与汞在室温下混合后形成坚硬合金,这一形成合金的过程称~。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背(上下午)→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题,2分/题) 1-5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题考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涉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 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 ,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

目类别临床执业医师比 例 科目 基础科目13%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专业科目75%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公共科 目 12% 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为依据。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 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 (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汇总笔记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1)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并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2)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概括起来看,人类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工作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这种领导方式转变的客观实践,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3)领导科学的产生不仅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炼、提高和升华的产物4)人类的生产实践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科学的产生,完全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分工的高度发达以及管理的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1)要素:领导的基本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2)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我国领导工作必须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的原因?领导科学是人类领导活动长期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对应的是领导工作十分简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对应是经验领导。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经验领导向科学领导转变,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由此可见,领导方式应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和专业化社会分工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建设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极其伟大的而又复杂的创新事业。领导者的责任大大加强,领导工作的复杂程度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决策的正确或失误,都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就对领导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由经验型领导转变为科学型领导。没有领导工作的科学化,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 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1)范围①领导活动的主体②领导活动的结构③领导活动的过程2)特点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社会历史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做到?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 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统一1)要重视学习理论2)要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要全力总结我党的领导经验,联系我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联系我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3)要注重比较研究的方法。 领导的特征(简答)?1)领导认识的特征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2)领导实践的特征①依附性②目标性③组织性④协调性⑤超脱性 领导的特征(论述)?包括领导认识的特征和实践的特征?1)认识特征:①原则性,在我国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超前性,包括把群众中不完全的先进认识转化为系统全面的先进认识,善于把群众中先进的认识转化为方针政策③综合性,指领导认识是一种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整合知识的过程,是高度综合的活动。④创造性,指领导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概念和范畴,善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⑤系统性,即要有机地分析和利用各种要素2)领导实践具有五个特征:①依附性,即领导活动必须建立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随着其他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②目标性,即领导实践是一种目标取向活动,其本质和目的在于实现目标。③组织性,即领导只能在组织中存在与发展,组织是领导的结构系统、活动空间和运行框架④协调性,即领导要协调好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关系⑤超脱性,即领导必须从根本上、全局上把握,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领导的基础? 1)领导基础是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2)权力是领导综合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但要注意权力并不是一种最有效、更不是唯一的影响力3)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包括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后三者为凝聚性影响力,是决定领导水平和成败的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2)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3)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4)必须划清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服务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界限。 如何做到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服务包括指导性服务、管理性服务、事务性服务。强调领导就是服务,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指挥员与勤务员的关系;二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三是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领导者的特征?1)拥有职权: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2)负有责任:①政治责任②工作责任③法律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 被领导者的特征?①服从性②受动性③对象性④源泉性⑤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低职务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关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条件形成不同的领导者和被领导的关系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处理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基本问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社会条件形成不同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统一是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也不能忽视二者的冲突。因为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要求也不同,所以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领导的一般职能?1)引导①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领导是为实现某种组织目标而开展的活动,目标应该看成是领导工作的起点②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③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2)指挥: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3)组织: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取决于组织结构内在要素的存在形式和组合方式。要求组织结构是一个由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五个部分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要求组织结构具有全方位的建制,并具有生机勃勃的应变能力4)协调:①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②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协调,统筹兼顾。应坚持平等、公正、彼此尊重的原则;坚持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坚持行政目标一致的原则5)监督:6)教育:①政治思想教育是实现领导决策的保证,尤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重要职能之一②业务技术教育是帮助群众完成具体业务的保证。 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1)决策:决策能力包括①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逻辑思考的能力③创新能力2)用人:现代人才观认为,凡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人,都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3)思想政治工作:①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被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②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③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当代领导行使决策基本职能时要注意?1)要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机遇2)要不仅实事求是,还要恰如其分3)要善于运用冲突,论证中的冲突有利于激发想象力4)要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意识5)要善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