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能力目标:

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

1. 通过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育。

2. 从基因的分离规律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学习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

问题探讨:见P9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图1-7)

(1)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原有的性状是哪几个?新出现的性状是哪几个?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

1. 两对相对性状

粒形: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

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 亲本基因型: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

3. 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 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

5. 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

学案1.2(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1)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种子的圆粒和皱粒,等。

(2)F1为黄色圆粒,表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都是隐性性状。

(3)原有的性状是: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新出现的性状是:绿色圆粒、黄色皱粒;数量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自由组合定律深刻复习(知识点知识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在9:3:3:1的比例中,有两个是亲本性状、两个是重组性状。如果9和1是亲本性状,则中间的两个3是重组性状;反之,两个3的性状是亲本性状,则9和1的性状是重组性状。 9、3、3、1比例的基因型的分析: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四、孟德尔第二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自由组合的解题方法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论应用 例1:已知某闭花授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设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设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 F2代性状比例9A_B_(双显)3aaB_(单显))3A_bb(单显)1aabb(无显) 4AaBb 2aaBb 2Aabb 1aabb 1AABB 1aaBB 1AAbb 2AaBB 2AABb

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 B、1/6 C、1/8 D、1/16 例2: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设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假设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例3: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2、分解法: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般情况下互不干扰,在出现多对性状的组合时,可以单独考虑,最后根据乘法原理,相乘得出结论。 (1)通过亲代判断子代,单独考虑一对性状的比例,再用乘法原理相乘得出结果。可以计算配子类型、后代表现型种类、后代基因型种类、后代表现型的比例等。 ①求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求两亲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表现性种类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AaBbCc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 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aaBBcc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2.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苏教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具体内容; (2).阐明实验现象的解释。 1.2过程与方法: 应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孟德尔的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领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及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 应用棋盘格法分析杂交子二代出现的相关规律。 教学流程: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引入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做出假说——用遗传图解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教师分析子一代产生配子的情况——利用棋盘格法分子 子二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相关规律——教师规范简化的遗传图解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孟德尔通过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那么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学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选取如下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了杂交: 黄色圆粒 粒色粒形 绿色皱粒 演示: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正交、反交) F1黄色圆粒提问:显性性状?——黄色、圆粒 隐性性状?——绿色、皱粒 提问:结果如何?——有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小组讨论,作出预测。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9 : 3 : 3 :1 孟德尔对结果同样进行了统计学分析,F2四种表现型的近似比值为9:3:3:1。 提问: 问题①:是否与分离定律毫无关系?若一对一对分析发现什么问题?—— 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

最新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培训资料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3)受精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 遗传图解: ① F 1 : 1YY (黄) 2Yy (黄) 1yy (绿) 1RR (圆) 2Rr (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 (绿圆) 1rr (皱)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绿皱) F 2的性状分离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②每对相对性状的结果分析 a .性状分离比:黄粒∶绿粒=3∶1;圆粒∶皱粒=3∶1。 b .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双纯合子 一纯一杂 双杂合子 合计 黄圆(双显性) 1/16YYRR 2/16YYRr 、2/16YrRR 4/16YyRr 9/16Y_R_ 黄皱(单显性) 1/16YYrr 2/16Yyrr 3/16Y_rr 绿圆(单显性) 1/16yyRR 2/16yyRr 3/16yyR_ 绿皱(双隐性) 1/16yyrr 1/16yyrr

合计 4/16 8/16 4/16 1 F2中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2)有关结论 ①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②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 /16=12/16。 ④F2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 /16yyR_)。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实验方案:杂合体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方式正交反交 亲本组合F1黄圆♀×绿皱F1黄圆♂×绿皱 F t 表型(粒数)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31 27 26 26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24 22 25 26 论证依据F1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实验结论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重组互不干扰结论:通过测交实验,所获得的F2代各种性状及其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为1:1:1:1,证实了F1产生了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确定为双杂合体。因此,孟德尔的假设是成立的。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自由组合到配子中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的。 F1非等位基因重组导致了F2性状重组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及相关结论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补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验分析 P YYRR(黄圆)×yyrr(绿皱) ↓ F1YyRr(黄圆) ?↓ 配子 F2 3.相关结论: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1)表现型(2)基因型 [易错警示](1)F2中亲本类型指实验所用的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亲本即黄圆和绿皱,而不是直接产生F2的F1代,重组类型是指F2黄皱、绿圆。 (2)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10/16;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6/16。 (3)F2表现型9∶3∶3∶1的比值可以变形为9∶7(3+3+1)、15(9+3+3)∶1、12(9+3)∶3∶1、 12(9+3)∶4(3+1)等。 4.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测交试验: P:YyRr ×yyrr 配子:YR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YyRr :Yyrr :yyRr :yyrr 1 : 1 : 1 : 1 (2)测交试验证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 1.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易错警示](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 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 因,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4.F1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讲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验证。 3、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杂交中自由组合现象 思考: 为什么在F 2代中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表型,且各种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呢? 2.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3)受精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 遗传图解: ① F 1: F 2: 1YY (黄) 2Yy (黄) 1yy (绿) 1RR (圆) 2Rr (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 (绿圆) 1rr (皱)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绿皱) F 2的性状分离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②每对相对性状的结果分析 a .性状分离比:黄粒∶绿粒=3∶1;圆粒∶皱粒=3∶1。 b .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亲本:YYRR (黄圆)×yyrr (绿皱) Rr × Rr →1RR:2 Rr:1rr × Yy →1YY:2 Yy:1yy

④F2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比例关系 双纯合子一纯一杂双杂合子合计黄圆(双显性)1/16YYRR 2/16YYRr、2/16YrRR 4/16YyRr 9/16Y_R_ 黄皱(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_rr 绿圆(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yR_ 绿皱(双隐性)1/16yyrr 1/16yyrr 合计4/16 8/16 4/16 1 F2中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2)有关结论 ①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②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16=12/16。 ④F2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思考:按照上述孟德尔的假设条件,所获得的各种性状及其比例是完全符合9:3:3:1的比例的,所以只需证明F1是双杂合体的假设成立,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实验方案:杂合体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实验结果: 方式正交反交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一)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 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二) 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

(绿皱)=9:3:3:1。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 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 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 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三)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

3.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1)(苏教版必修2)(1)

3.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和训练,掌握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一一假说一一试验验证一一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遗传现象,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推理精神。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化繁为简: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 基因的自由组合。能用分离定律解答的尽量用分离定律解答; 2. 定点突破:要抓住隐性性状实施突破; 3. 掌握规律:熟悉各种比例关系,并整理归类,能进行比例的变换,如某个体占3/8,可直接变换为3: 3:1:1的比例关系。 四. 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 ⑴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 ⑵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试验的过程及结果和解释,来理解两对相对 性状的试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 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2学案-第3节-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含解析-D

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1.科学思维:归纳总结核心概念间的关系。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2.科学探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社会责任:认同孟德尔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精神。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方法:测交法。 2.遗传图解 (1)由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可推知: ①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②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 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表型: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 3.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 ) [答案]1.√ 2.×提示:测交实验能检测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3.√ 4.√ 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目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 P 黄圆×绿皱 ↓ F1 黄圆 ↓? F2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理论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F2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4∶2∶2∶2∶2∶1∶1∶1∶1 遗传图解 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

遗传时不遵循。 4、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④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二、要点探究 1.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A,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假如F1的基因型如图A所示,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4种,AB∶Ab∶aB∶ab=1∶1∶1∶1。 (2)F2的基因型有9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4.假如图B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Cc)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种,AC∶ac=1∶1。 (2)F2的基因型有3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双显∶双隐=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 解读(1)在上述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分别是F1所产生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重点)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 用。(重点) 一、阅读教材P 37~39分析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 1 黄色圆粒 ↓? F 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比例 9 ∶ 3 ∶ 3 ∶ 1 2.实验结果 (1)F 1全为黄色圆粒,所以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2)F 2有四种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黄色圆粒占9/16,绿色皱粒占1/16;与亲本表现型不同(新性状、重组型)的是: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各占3/16。 3.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 和y 控制)粒形:圆粒和皱粒(由R 和r 控制) 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 和y 、R 和r 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亲本遗传因子组成YYRR 和yyrr 分别产生YR 、yr 一种配子。 (3)F 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F 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 与y 、R 与r 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Y 与R 或r 结合的机会相同,y 与R 或r 结合的机会相同,这样F 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即YR 、Yr 、yR 、yr ,其数量比接近于1∶1∶1∶1。 (5)F 1自交,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二、阅读教材P 39~40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概念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 2.验证实验——测交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 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 heredity 变异 variation 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 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 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 变异variation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 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 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 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 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 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 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 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 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重点不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 而是研究基因在抗体和抗 原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2. 从遗传学研究的层次划分 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频率的改变的遗传学分支。

高一生物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生物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 二. 学习内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环境因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三. 学习目标 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概述伴性遗传 四. 学习重点: 运用遗传图解理解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的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情况,读懂图解分析,并进行遗传分析,深刻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五.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 学习过程 1. 性别决定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作为基因的载体,某些染色体的出现与组合和性别紧密关联), 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 (1)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 ② XY型性别决定类型在生物界较为普遍: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部分两栖类都属于这一类型

(2)ZW型性别决定的特点 ②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 色盲测试图 2. 伴性遗传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红绿色盲就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 (1)人类红绿色盲遗传 ①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不能读出色盲测试图中的“58”。 ②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用X b表示,正常基因用X B 表示,短小的Y染色体上没有这种基因。也就是说,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③我国男性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7%,女性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0.5%。 ④色盲遗传图解

(完整word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2.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在显性完全的条件,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4.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DDTt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5.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纯合体的个体占( ) A.3/8 B.1/4 C.5/8 D.1/8 6.下列属于纯合体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7.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形成初级精(卵)母细胞过程中 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C.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过程D.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过程中 8.基因型为AaBB的父亲和基因型为Aabb的母亲,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一定不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9.下列基因型中,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1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多少种配子( ) A.数目相等的四种配子 B.数目两两相等的四种配子 C.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11.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1/8 B.1/6 C.1/32 D.1/64 12.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 2有256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 ) A.128 B.48 C.16 D.64 13.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5/8 B.3/8 C.3/4 D.1/4 14.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 2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率为( ) A.9/16和1/2 B.1/16和3/16 C.5/8和1/8 D.1/4和3/8 15.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 A.3种、9种 B.3种、16种C.4种、8种 D.4种、9种 16.个体aaBBCc与个体AABbCC杂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有( ) A.8种 B.4种 C.1种 D.16种 17.下列①~⑨的基因型不同,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表现型共有( )

2017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称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 (G.J.Mendel,1822-1884)经豌豆杂交试验发现。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决定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见右图)。 图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 这一结果表明,它是由两对基因分别由基因的分离定律独自分离的比例3:1 产生的。在真核生物中,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非等位基因(Y、y)和(R、r)可以自由组合就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_苏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2

春学期阜宁中学高一年级生物教学案05 班级:学号:姓名: [课题]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目标]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重点]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难点]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堂导学] 一、2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解释 (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为例) 1.实验结果 (1)在选择的亲本中,2对相对性状分别为、。 F表现型:。 (2) 1 F中表现型有种,分别为、、、,(3) 2 数量比接近。 F中有2种亲本类型,为和,另2种为重组类型,即黄(4) 2 色皱粒和。 F统计结果的解释 2.孟德尔对 2 (1)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关系:,即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 不同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可以,即非等位基因间可以;1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和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彼此是。 F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各有4种,它们是,其数量比接(2) 1 近。 (3)雌雄配子形成受精卵的组合数:。 二、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推断的验证实验 1.测交实验:若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植株的杂交实验为例,测交时两亲本的类型分 别是和(隐性纯合子)。 2.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绿色皱粒=。 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同。 3.测交实验结果证明:位于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

对象的非等位基因 内容位于的的分离或组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1.亲本类型:具有3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2. 1 F的性状表现:都表现为。 3. 2 F的性状表现:发生了,数量比是,即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种。 [知识归类] 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问题 1.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细胞核的遗传。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 3.个体产生配了各种类的计算方法 例如:某个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ff,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此个体能产生多少种配子? 分析:(1)先确定是自由组合问题; (2)再按分离定律一对一对分析,最后连乘即可 能产生16种类型的配子。 即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为2n,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4.子代基因型种类的计算方法 例如: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后代基因型有多少种?(不同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 a×A 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 一、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补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三、答题思路 (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如果遇到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题时,就可以把它分解为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来考虑,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Αa;Bb×bb ⑵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三、题型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1、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 2 × 2 = 8种 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完整)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3)受精时,4 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 遗传图解: ① F1: 1YY(黄)2Yy(黄)1yy(绿) 1RR(圆)2Rr(圆)1YYRR 2YyRR 2YYRr 4YyRr(黄圆) 1yyRR 2yyRr(绿圆) 1rr(皱)1YYrr 2Yyrr(黄皱)1yyrr(绿皱)F2的性状分离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②每对相对性状的结果分析 a.性状分离比:黄粒∶绿粒=3∶1;圆粒∶皱粒=3∶1。 b.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双纯合子一纯一杂双杂合子合计 黄圆(双显性)1/16YYRR 2/16YYRr、2/16YrRR 4/16YyRr 9/16Y_R_ 黄皱(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_rr 绿圆(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yR_ 绿皱(双隐性)1/16yyrr 1/16yyrr

F2中 4 种表现型,9 种基因型分别为: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2)有关结论 ①F2共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②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16=12/16。 ④F2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 占6/16(3/16Y_rr+3/16yyR_)。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实验方案:杂合体 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 1:1:1,证实了 F1产生了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确定为双杂合体。因此,孟德尔的假设是成立的。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自由组合到配子中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的。 F1非等位基因重组导致了 F2性状重组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终审稿)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 P 黄圆×绿皱 ↓ F1 黄圆 ↓ F2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理论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F2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4∶2∶2∶2∶2∶1∶1∶1∶1 遗传图解 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4、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④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二、要点探究 1.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A,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假如F1的基因型如图A所示,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4种,AB∶Ab∶aB∶ab=1∶1∶1∶1。 (2)F2的基因型有9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4.假如图B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Cc)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种,AC∶ac=1∶1。 (2)F2的基因型有3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双显∶双隐=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 解读(1)在上述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分别是F1所产生配子的比为1∶1和 1∶1∶1∶1,其他比例的出现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它们是由于减数分裂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