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共享阳光(20210206170202)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课《共享阳光》导学案 教科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9课《共享阳光》导学案教科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 2.理解党和政府帮助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 二、旧知检测:哪些人群是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什么? 三、自学检测(阅读教材60页—65页相应的内容三遍,独立合书完成以下问题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也是。只有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走向。 2.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再读书上内容,一边读书一边动手勾画和做好笔记。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教师点拨完成下面问题)。 导学点一:【政府的努力】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哪些人的责任? 2.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请你例举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哪些制度?

3.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用教材简洁的语言概括)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有什么意义?) 导学点二:【社会的力量】 在我国,有哪些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检测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 ) ①消灭弱势群体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③促进社会不断进步④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包括() ①建立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

入学并完成学业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④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A. 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存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xx年,该计划已影响到全国各地,募集资金6亿多元,共救助150多万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这表明 ( ) A.救助失学女童比救助失学男童更重要 B.民间组织在救助失学儿童和扶助贫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政府加强改进措施,促进教育的平等 D.救助失学儿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 4.辨析: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位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算的这笔账,被各类媒体广泛传播,再次引起人们对教育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极大关注。人们开始对公平失去了信心,尤其是教育,是不可能会公平。 5.材料一:维护社会公平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和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仅要运用经济的手段,而且要运用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央一直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更是给予了特殊的关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扶贫开发、加强社会

科版九上思想品德复习点精选版

科版九上思想品德复习 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版初2012级思想品德(初三教材)考点问答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②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我国古代军事、数学、历法、天文都曾走在世界前列。③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③外国列强的侵略。 3、外国侵略者消灭中国的企图始终没有实现,是为什么 因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民族(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何作用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什么是爱国主义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它表现为: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扞卫等,(5)也表现在 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4、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外交政策各是什么 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近代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失败原因: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6、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①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当祖国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能让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②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③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④因此,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2、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1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纳、梳理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核心:爱国主义。 2、回顾历史,得出了三个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面对国家的发展,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树立崇高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3)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第四课走向小康 1、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道20世纪末,国名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特点比较 总体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到2020年实现)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课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1)劳动(2)科学技术(3)智慧(4)开拓创新(5)资本(6)管理2、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教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9共享阳光word教案(7)

九年级第九课《共享阳光》复习教案 【知识框架体系】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的职责,也是()的责任。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在救助失学儿童和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保障弱势群体的(),维护他们的(),尊重他们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5、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⑵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 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 ⑷近年来,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⑸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⑹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6、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春蕾计划、扶贫基金会、希望工程、慈善总会、红十字协会、慈善总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7、我们为什么要关爱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1)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能力很有限,但我们有无限的责任去关注弱势群体。(2)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尊重。

(3)我们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驱散他们几句在心底的阴影,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4)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5)帮助他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6)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7)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8)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献出的爱心。 ※8、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②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各种活动,并同歧视弱势群体的人作斗争。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9、列举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保护弱势群体而作出的努力。(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农民工权益保障、废止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10、我国是怎样尽力实现教育公平的?P62 【真题再现】 1、(2009.江西)1300亿元的地震后重建资金,7363亿元的“三农”投入,2930亿元的社会保障资金,3318亿元医改投入等,中央财政2009年的民生大单,凸显了我国政府(A ) A.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实现社会绝对公平的决心 C.努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 D.把民生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2、材料一:现在,义务教育免费了、农村也有医疗合作和养老保险了、残疾人和农民工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每次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政府总能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展开援救工作…咱们老百姓的心,比以前踏实多了。 材料二:2009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达197.3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增幅和增量均为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90亿元。2010年民生亮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助力度,确保我国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材料一中为什么“咱们老百姓的心,比以前踏实多了”? (2)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写出五各方面即可)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工资收入超过2000元要纳税,收入越高,纳税额越高;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三年免税;城市特困居民,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证金。这说明() A、我国采取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B、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C、这不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则 D、世界上根本无公平和正义可言 2、目前我国各地均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电话,法律援助制度() A、可以帮助所有有困难的人 B、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帮助弱势群体的制度 C、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真正帮助弱势群体的制度 D、可以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服务

四川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九课 共享阳光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九课共享阳光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扶贫济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 2、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懂得从哪些方面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学习难点:感受社会平等,为平等的实现而努力。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九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也是。只有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走向。 2、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我国通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服务。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正式实施。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做的努力)? 2、在我国,有哪些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国际社会有何行动? 3、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请你结合课本谈谈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解。 5、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从p66的阅读文字、p68的漫画中,我们帮助弱势群体有何启示?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 ) ①消灭弱势群体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③促进社会不断进步④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B.使他们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C.使他们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D.使他们成为强势群体 3.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包括() ①建立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②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④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全球扶贫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减少以至消除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社会都应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B.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国内外共同的帮助。 C.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只要给予物质帮助就可以。 D.关心弱势群体,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 5.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但是在我国社会中还是存在各种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下列对其原因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产力还很不发达 B.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C.弱势群体的不思进取

教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9共享阳光word教案(6)

第九课共享阳光 1-2框政府的努力、社会的力量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政府的努力、社会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第九课“共享阳光” 进一步介绍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一框题“政府的努力”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为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介绍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扶贫项目、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第二框题“社会的力量”则阐述了民间组织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贡献。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现象很敏感,尤其对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充满愤慨;他们充满理想,热情地追求着大同世界的实现,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亲和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培育学生的尊重、关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寻找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重、难点的确立: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已经比较具体和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内容,也可以动员学生查找更多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扶贫济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 四、教学流程

九年级思品上册各课知识要点

九年级思品上册各课知识要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列举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创造辉煌文明的典型例子。 答:甲骨文、新石器时代彩陶、地动仪,《孙子兵法》《甘石星经》(P2-3) 2、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东方雄狮”,我们要为伟大文明而自豪。 3、近代中国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 答: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③长期的闭关锁国(P5)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我国的民族精神(P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P11第二自然段)答: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建设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4-15)**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近代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16)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P17-18) (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 (2)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2、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 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②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们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 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四课走向小康 1、①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邓小平)**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两个100年”的目标。** 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小康) 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复习资料(教科版九年级)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说明:1.内部资料,注意保密,请勿外传。 2.妥善保管到2010年6月,遗失不补,自己复印! 3.本资料只是对课本主要知识点的归纳,不能代替课本。同学们除了熟记本资料外,还需读课本。 4.本资料中打“★”的部分为重点知识、最基本知识,在熟记打“★”的知识后再掌握其它知识。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七、关注弱势群体 ★45.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弱势群体的特征:(1)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2)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46.(1)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2)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和。 ★47.我国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⑴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制度建设不完善。⑵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48.在我们同龄人中也有弱势群体:(1)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2)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疾病、失学、贫穷、战火等是导致他们困境的原因。 八、日月无私照 ★49.如何理解平等的真谛?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⑵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⑶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⑷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他们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是一个合理社会和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⑸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50.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 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没还不够完善。⑵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⑶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不均衡。⑷社会转型而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衡,赞成劳动者收入差别过大。 ★5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⑴平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定的制约。⑵任何社会都存在—些不平等的现象。⑶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⑷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重而道远。 ★52.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样政策?有什么意义?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由7个单元,23个专题课,56个主题构成。 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第四课走向小康第五课财富之源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第八课日月无私照第九课共享阳光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聚焦两会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 第五单元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小平,您好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第十八课东西南北 第十九课天涯若比邻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七单元新的旅程 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 第二十三课走向未来 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九年级教科书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及培养学生世界的观念方面。国情、经济改革 ★第一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就是从中国的历史出发,先探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然后通过近代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人民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

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则是让学生感触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人们开始关注“财富”这一话题。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正是此时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则是将目光转向诸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弱势群体。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转化”为积极地参与关注国情和关心社会、参加国家管理的责任感和能力;让学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第五单元“国策经纬”将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基本国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国情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澄清感到模糊的问题。 ★第六单元设置为“漫步地球村”则将学生视野转向国际形势,了解一定的国际规则,形成国际意识。本单元关注世界贫困人群、正视不发达国家的现状,更把学生的同情与悲悯提高了一层。 ★第七单元“新的旅程”则是为满足学生关心的“毕业在即,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各种选择,如何开始人生的问题”等需求设立的。这个单元力求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点燃学生面对未来的激情。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意愿。 2、知识目标: 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 3、能力目标: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

九年级政治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复习提纲 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 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 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⑴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⑵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现实的境遇,不能成为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⑶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⑷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4、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5、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⑴虽然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国家也在为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创造着各种条件,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⑵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6、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①市场竞争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使一些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这样就使得一些职工的收入水平降低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③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8、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 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9、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 的社会环境。 10、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 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第九课共享阳光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 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 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 ⑴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⑵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⑷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⑸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并出台相应政策。⑹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⑺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