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谢奇恩 林福林 庞素秋(解放军第180医院药学科 泉州 362000)

【摘 要】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对7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构效特点、药理特点、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分析比较7个品种之间的不同特点。结果: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和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特点,经临床验证其疗效确切。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严重的混合性感染和对付耐药菌株的有力武器。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1(008)002

【总页数】4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arbopenems)是一类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其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靶体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有良好的选择性。而且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几乎无交叉耐药性。为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首选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构筑了抗β-内酰胺酶的最后一道屏障[1]。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多尼培南、法罗培南均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帕尼培南是第1代产品,美罗培南、比阿培南是第2代产品,厄他培南、多尼培南、法罗培南是新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当今这类药物已成为医药研究的热门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这7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化学构效、药理特点、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1 品种与构效特点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1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美国Merck公司的科学家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硫霉素,但硫霉素的化学稳定性差,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后,使亚胺甲基化而得到稳定的衍生物——亚胺培南。

1.1 亚胺培南(Imipenem)

本品是美国Merck公司研制成功的第1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979年研制开发,1985年首次在德国上市。亚胺培南单独应用在体内易受肾脱氢肽酶-1(DHP-1)的降解,降解后可产生肾毒性,故临床上使用的是其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1∶1)的复合制剂,商品名:泰能(Tienam)。国内从 1992年开始进口至今,亚胺培南几乎能耐受所有主要类型的β-内酰胺酶,对细菌细胞壁外膜有较好的穿透性,且在体内分布广,通过阻碍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西司他丁为DHP-1抑制剂,可抑制该酶的活性,使亚胺培南免遭降解,减少亚胺培南的肾毒性[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