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后头的简答题

第六章后头的简答题
第六章后头的简答题

回顾题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的目的、性质及原则是什么?

3、简述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内容?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及提出意义?

5、谈谈一国两制理论对完成祖国台湾统一的时代价值。

6、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7、邓小平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8、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9、简述三个代表重要的核心观点?

第七章

1、简述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2、我国进入21世纪初的阶段性特征内容?

3、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经验内容有那些?

4、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国际背景内容?

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7、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8、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9、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0、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胡锦涛为首党中央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

13、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5、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6、如何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强国?

17、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面临那些考验和风险,进而如何推进党的建设?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18、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9、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答题(第一章)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2、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3、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MIPs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5、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软件主要是指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6、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能够自我复制进行传播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程序或指令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激发性。 7、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移动存储设备包括软磁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和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病毒防治应采用“主动预防为主,被动处理结合”的方法。 (1)不使用来历不明和无法确定是否带有病毒的磁盘和优盘等。 (2)慎用公用软件和共享软件。 (3)不做非法复制。 (4)尽量做到专机专用,专盘专用。

仪器分析简答题

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按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磷光光谱法、化学分光法)和散射光谱法。 8 常见分光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特点。 1单色器:用来产生单色光速的装置;2滤光片:分为吸收滤光片(适用于可见光)和干涉滤光片(适用于紫外、可见、红外光区);3光栅:由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联合作用的色散作用;4棱镜:对光的色散基于光的折射现象;5狭缝:狭缝越小,精密度越高,但是入射光线强度减弱。 9、原子吸收的背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校正?(1)氘灯背景校正技术(2)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技术(3)谱线自吸收背景校正。 10、请分别阐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仪器中相对于其他部件所在的位置及起到的作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单色器:将来自光源的光按波长的长短顺序分散为单色光并能随意调节所需波长光的一种装置(激发光源和试样池之间);荧光分光光度计:1.激发单色器(光源和样品池之间)(激发发射光)2.发射单色器:分析样品发射出来的荧光结构(样品池和光电倍增管之间)滤去暗色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是用于从激发光源的复合光中分离出被测元素的分析线的部件(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之间) 11、荧光强度和分子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具有大的共轭双键(π键)体系; 2、具有刚性平面构型 3、环上取代基是给电子取代集团; 4、其最低电子激发单重态为(π,π*)型 12、哪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荧光强度? 1.、溶剂的影响;2、介质酸碱度的影响;

经济学第六章练习题

一、关键概念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卡特尔博弈论优势战略纳什均衡 二、单项选择 1. 行业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 市场结构 B 集中度 C 组织图 D 管理结构 2.在竞争市场,如果一家企业使自己的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那么它将失去___;在竞争受到限制的市场,企业提价将失去___。A 它的全部顾客,它的大多数顾客 B 它的小部分顾客,它的全部顾客 C 它的小部分顾客,它的大多数顾客 D 它的全部顾客,它的小部分顾客 3. 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是___;在竞争受到限制的市场,企业是___。A 价格无关者,价格接受者 B 价格制定者,价格接受者 C 价格接受者,价格无关者 D 价格接受者,价格制定者 4.完全竞争的企业不能控制:A 产量 B 成本 C 价格 D 投入品的使用 5.下列哪一类市场结构中,企业必须考虑其它企业的反映:A 垄断 B 寡头 C 完全竞争 D 垄断竞争 6.被称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包括:A 完全竞争和垄断 B 寡头和垄断竞争 C 寡头和垄断 D 垄断和垄断竞争 7.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面对着水平的需求曲线是因为:A 它的产量只占行业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部分 B 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 C 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D 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8.下列对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描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都试图最大化利润 B 如果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都将减少生产 C 都把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 D 都面对着一条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9.一个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是:A 向上倾斜的 B 完全无弹性 C 垂直的 D 向下倾斜的 10.一个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是:A 市场需求曲线 B 完全无弹性的,因为只有一个销售者 C 完全由他不行的,因为只有一个销售者 D 其弹性比行业需求曲线的弹性大11.垄断和寡头垄断的主要相同之处在于:A 都存在阴谋勾结以限制产量 B 在长期中,生产的低效率 C 行业中都存在法律上的进入壁垒 D 以上都对 12.当垄断企业采取价格歧视时,它将:A 对不同产品向不同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B 对不同产品向不同消费者索取相同的价格 C 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D 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消费者索取相同的价格 13.一般说来,非垄断的不完全竞争企业:A 是价格接受者 B 不能控制市场价格 C 面对着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D 面对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14.不完全竞争的企业面对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A 它们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B 它们对价格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C 它们对价格无控制能力 D 需求是完全有弹性的 15.考察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的一种途径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 需求的收入弹性 B 需求的价格弹性C 供给的价格弹性 D 边际替代率 16.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缺乏价格弹性的程度越大:A 企业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小 B 提高价格,销售量下降的越多 C 企业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大 D 价格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 17.有两个因素影响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A 收益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性,成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性 B 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程度,成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access 题库-答案

Access 题库 一、选择题 1、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就是DBS,也就是DBMS 2、在关系中选择某些属性以组成新的关系的操作是() A.选择运算 B.投影运算 C.等值运算 D.自然运算 3、用树状结构来表现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层次概念模型 B.网状概念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概念数据模型 4、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域是指() A.字段 B.记录 C.属性 D.属性的取值范围 5、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操作系统阶段 B.人工管理阶段 C.文件系统阶段 D.数据库管理阶段 6、在Access中,通过使用()键和鼠标操作,可以同时选择窗体上多个不连续的控件 A.Tab B.Shift C.Ctrl D.Alt 7、如果在数据库中已有一个同名的表,那么()查询将覆盖原来的表 A.删除 B.追加 C.生成表 D.更新

8、在Access数据库中,要查找字段nj字段值为“二年级”或“三 年级”的记录,在相应查询条件中应输入() A.“二年级”or“三年级” B.NOT(“二年级”AND“三年级”) C.IN(“二年级”,“三年级”) D.A,C都正确 9、我们要是报表的标题在每一页上都显示,那么应该设置() A.报表页眉 B.页面页眉 C.组页眉 D.以上都可以 10、关键字()主要用于模糊查询 A.LIKE B.IN C.Is null D.Not null 11、要查找like”*ch?”可能的查找结果为() A.abccha B.achaa C.abcde D.ghcc 12、如果要在报表上显示”8/共12”的页码,则计算控件的控件源应设置为() A.[Page]/ 共[pages] B.=[Page]/ 共[pages] C.[Page]&”/共”&[pages] D.=[Page]&”/共”&[pages] 13、在Access的下列数据类型中,不能建立索引的数据类型是() A.文本型 B.备注型 C.数字型 D.日期时间型 14、在Access数据库中,专用于打印的是()。 A.表 B.查询 C.报表 D.页 15、在表设计视图中,如果要限定数据的输入格式,应修改字段的()属性。

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 1.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 b)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黄埔条约》 D 、《望厦条约》 2.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c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3.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b) A 、经济技术的落后 B 、社会制度的腐朽 C 、外国势力的强大 D 、人民抵抗不力 4. 下列哪个条约中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c)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5.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A 、林则徐 B 、郑观应 C 、魏源 D 、王韬 6.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d)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7. 所谓“国中之国”是指( c) A 、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 、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 、租借地 D 、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8.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 d)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9.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香港工人大罢工 D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台斗争 10. “中国不败而败”是指下列哪场战争(c )

access简答题答案说课讲解

【实验指导一简答题答案】 1、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 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集中管理下建立起的与特定主题或用途相关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和对象的集合。 在数据库中不仅保存了数据和对象,还保存了基础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具有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通信及操作功能的程序系统。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安装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 算机系统叫数据库系统。 2、常见的数据库的种类有哪几种?种类有: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 3、通过ACCESS建立的数据库属于哪种类型的数据库?属于:关系型 4、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用一个符合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来描述事物及事物的联系。二维表中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 5、作为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对象至少要符合哪些条件? 符合的条件: ?1 关系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来自相同的域。 ?2 关系中任何两个记录的值不能完全相同。 ?3 关系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的。 ?4 每个关系都有一个主关键字可唯一的标识一个记录。 6、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表对象中,对主关键字项有什么要求? 主关键字项的要求: 作为构成主关键字的各字段的值均不允许有空值(没有输入数据的) 主关键字值不允许重复。 7、主关键字在关系(二维表)中起什么作用? 作用:可标识一个记录的存在 8、可以由几个字段构成关键字? 答:可以由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联合构成主关键字 9、数据库中保存在表对象中的是哪两部分的内容? 答:表中的数据(记录)和表的结构。 10、ACCESS数据库中可以包含哪几种类型的对象? 答:表、查询、窗体、报表、宏、页、模块 11、在ACCESS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作用是什么?答:参照教材P48 的3.1.2 哪一种是数据库的基础对象?答:表 12、为什么要定义一个表和与之相关的表中的记录间的关联关系?

毛概第一章简答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势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有优良学风,,不断的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想成。 (3)遵义会议厚道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的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的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将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系统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踢出来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内容是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仪器分析简答题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可忽 略 2.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变化,是谱线变宽主要因素。 3.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变宽。与吸收气体的压力有关。包括洛伦兹变宽和霍尔兹马克变宽。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使谱线变宽。 自吸变宽:光源发射共振谱线被周围同种原子冷蒸汽吸收,使共振谱线在V0 处发射强度 减弱所产生的谱线变宽。 原子吸收谱线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的影响 12.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由于荧光发射是激发态的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所以不管激发光的能量多大,能把电子激发到哪种激发态,都将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发射荧光。因此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S1 与S2 的能级间隔比一般分子大及可能受溶液性质影响的物质外,荧光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且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3.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 在有机分子中存在σ、π、n三种价电子,它们对应有σ-σ*、π-π*及n 轨道,可以产 生以下跃迁: 1.σ-σ* 跃迁:σ-σ*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150nm)饱和烃只有σ- σ*轨道,只能产生σ-σ*跃迁,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 150nm) 2.π-π*跃迁:π-π*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π电子,也有π* 轨道,能产生π-π*跃迁:CH2=CH2,吸收峰165nm。(吸收系数大,吸收强度大,属于强吸收) 1.n-σ*跃迁:n-σ*能量较低,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与π-π*接近)含有杂原子团如:-OH,-NH2 ,-X,-S 等的有机物分子中除能产生π-π*跃迁外,同时能产生n-σ*跃迁4. n-π*跃迁:n-π*能量低吸收峰在近紫外可见区(200 ~ 700nm)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O,-CN 等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次序为:σ-σ*> n-σ*>π-π*>n-π* 除外分子内部还有电荷迁移跃迁,指用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接受体相 联系的轨道上跃迁,实质是氧化还原过程,相应的光谱最大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14、简单说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原理和依据是什么?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作用: 光源:较宽的区域内提供紫外连续电磁辐射。 单色器:能把电磁辐射分离出不同波长的成分。 试样池:放待测物溶液 参比池:放参比溶液

第六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填空题 1.蒸馏时,组分和温度均不发生变化的溶液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沸溶液 2.将一定量的NH4Cl(s)置于真空容器中, 加热分解达平衡, 系统的组分数为_____ , 相数为______ , 自由度数为________ 。 答案:1;2;1 3.如果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正偏差, 在T - x 相图中就有一个, 此点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具有相等和恒定的特征。 答案: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气液两相组成;沸腾温度。 4.FeCl3 和H2O形成四种水合物: FeCl3(6H2O; 2FeCl3(3H2O; 2FeCl3(5H2O; FeCl3(2H2O, 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_______, 在恒压下最多能有______相共存. 答案:2;3 F= C-P+1 5.在80℃下,将过量的NH4HCO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内,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NH4HCO3(s) =NH3(g)+ H2O(g)+ C2O(g)达平衡后,系统的C= 、P= 、F= 。 答案:(1;2;0)。该系统中物质数S =4,化学反应数R =1,独立的浓度关系式数R’=2,因为p(NH3)=p(H2O)=p(CO2)。故组分数C =4-1-2=1,相数P =2,温度一定,所以自由度数F =1-2+1=0。 6.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K~1200K范围内) CaCO3(s)( CaO(s)+ CO2(g) CO2(g)+ H2(g)( CO(g)+ H2O(g) H2O(g)+ CO(g)+ CaO(s)= CaCO3(s)+ 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F为。 答案:S=6、R=2、R`=0,(C=S-R-R`= 4,F= C-P+2 = 4-3+2=3 7. CaCO3(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多相平衡系统的组分数为、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答案:S=4、R=1、R`=0,(组分数C=S-R-R`= 3,相数P= 4,自由度数F = C-P+2 = 3-4+2=1 8.水在三相点附近的蒸发热和熔化热分别为45和6kJ·mol-1,则此时冰的升华热为________ kJ(mol-1。 答案:=H(g)-H(s)=H(g)-H(l)+H(l)-H(s)= +=(45+6)kJ(mol-1 = 51 kJ(mol-1 9. 右图为二组分A和B的T—x图,当M 组成为M的溶液缓缓冷却至温度T1时,T1 溶液中A的活度随标准态的选择而异。 当以纯固体A为标准态时aA 1,当 以过冷液体为标准态时,aA 1(填(、(、()。 A XB B 答案:由相图看出,当组成为M的溶液缓缓冷却至温度T1时,系统处于液-固两相平衡。根据相平衡原理,A物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即:(A*(s) = (A(l)= (A*(l) +RTlnaA,当以纯固体A为标准态时因(A*(s)= (A*(l) ( RTlnaA=0,aA=1;以过冷液体为标准态时,(A*(s) =

第一章流体的流动思考简答题讲课稿

第一章流体的流动思考简答题

第一章流体的流动思考简答题 1?什么事连续性假设?质点的含义是什么?答:连续性介质假定是将流体 视为无数流体微团或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流体致电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合,在宏观上其几何尺寸很小,但包含足够多的分子,在微观上其尺寸度远大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2. 不可压缩流体在半径ri的水平管内流动,试写出以duz/dr表示牛顿粘度 定律的表达式,其中r为管中心算起的径向距离坐标,ur为r处的流体流速。答:duz/dr 3. 黏性流体在静止时有无剪应力?理想流体在运动时有无剪应力?若流体 在静止时无剪应力,是否意味着它们没有黏性?答:(1)黏性流体在静止时无剪应力;(2)理想流体无剪应力;(3)黏性是流体的固有特性,在静止或运动时都有黏性。 4. 静压力有什么特性?答:静压力的方向与其作用面相垂直,且在各个方向的数值相同,即静压力为标量。 5. 流体在均匀直管内作定态流动时,其平均数度u沿流程保持定值,并不 因摩擦而减速,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根据连续性方程, 流体在直管中向下定态流动时,其平均流速随管截面积和流体密度而变。但流体不可压缩时,该说法是正确的。 6. 在满流的条件下,水在垂直直管中向下定态流动。则对沿管长不同位置处的平均流速而言,是否会因重力加速度而使下部的速度大于上部的速度?答:不会。 7?在应用机械能衡算方程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所选控制

面的上下游都应与流动方向垂直;(2)流体在两截面间应是连续的待求的未知量应在截面上或两截面之间;(3)截面上的物理量均取截面上的平均值;(4)位压头的基准面应是水平面,且z值是指截面中心点与基准水平面之间的距离;(5)物理量的单位要一致。 8.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惯性力与黏性力之比。 9. 湍流与层流有何不同,湍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层流时,流体质点 沿流线向下游作规则的流动,质点之间无宏观混合;流体分子在不同流速的流体层之间作随机热运动产生黏性力——内摩擦力。湍流流动时,质点强烈混合 和随机高频脉动;流体层之间由于质点碰撞与混合所产生的湍流应力,远远大 于流体黏性所产生的黏性力;离开壁面的区域,湍流的流速分布较均匀;而在壁面附近,湍流的速度梯度较大。 10. 分别写出描述流体作层流运动时的分子动量传递的通量方程和流体作湍 流时涡流动量传递的通量方程,以及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进行对流动量的传递的速率方程,说明各个方程代表的物理意义。答:层流:xd(ru) dy 式中,为分子动量通量,/m2 ;d( ux)为动量浓度梯度,(kg.m.s-1) /( m3 . m2 ); 为动量扩散系数,m2 /s。湍流:r xd(u) dy 式中,式中,r为分子动量通量,/m2 ;为动量扩散系数,m2 /s。流体一壁面之间的动量传递通量:s u 8 ( u- us)式中,式中,s 为分子动量通量;u- us为流体的平均动量浓度之差;u/8为流体一壁面 间的动量传递系数。

吸收复习题

吸收习题 一简答题: 1、吸收分离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类? 答:依据是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1)按过程有无化学反应:分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2)按被吸收组分数:分为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3)按过程有无温度变化:分为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4)按溶质组成高低:分为低组成吸收、高组成吸收 2、吸收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有何应用? 答: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它在化工生产中有以下应用。 ①分离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组分,如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等。 ②净化或精制气体,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③制备液相产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备盐酸等。 ④工业废气的治理,如工业生产中排放废气中含有NO SO等有毒气体,则需用吸收方法 除去,以保护大气环境。 3、吸收与蒸馏操作有何区别? 答:吸收和蒸馏都是分离均相物系的气—液传质操作,但是,两者有以下主要差别。 ①蒸馏是通过加热或冷却的办法,使混合物系产生第二个物相;吸收则是从外界引入另一 相物质(吸收剂)形成两相系统。因此,通过蒸馏操作可以获得较纯的组分,而在吸收操作中因溶质进入溶剂,故不能得到纯净组分。 ②传质机理不同,蒸馏液相部分气化和其相部分冷凝同时发生,即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 分同时向着彼此相反方向传递。吸收进行的是单向扩散过程,也就是说只有溶质组分由气相进入液相的单向传递。 ③依据不同。 4、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式?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亨利定律表达气液平衡时两相组成间的关系。由于相组成由多种有多种表示方法,因此亨利定律有多种表达式,可据使用情况予以选择。 ①气相组成用分压,液相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时,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 P E x 式中E称为亨利系数,单位为kPa。 亨利系数由试验测定,其值随物系特性和温度而变。在同一种溶剂中,难溶气体的E值很大,易溶的则很小。对一定的气体和溶剂,一般温度愈高E值愈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应予指出,亨利定律适用于总压不太高时的稀溶液。 ②以分压和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气、液相组成,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第六章简答题测验

班别组别老师学号姓名电话 2014年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法》 第六章简答题测验 1.甲企业为高尔夫球及球具生产厂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0月发生以下业务: (1)购进一批原材料A,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税款l.7万元,委托乙企业将其加工成120个高尔夫球包,支付加工费2万元、增值税税款0.34万元,取得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乙企业无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2)甲企业将委托加工收回的球包100个对外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28万元;剩余20个用于抵偿上期欠丙企业的货款。 (3)从生产企业购进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0万元、增值税3.4万元;购进高尔夫球杆的握把,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11万元、增值税1.87万元;购进高尔夫球杆的杆身,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8万元、增值税1.36万元。 (4)当月将自产的高尔夫球杆40把对外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80万元;另将自产的高尔夫球杆10把赞助给高尔夫球大赛;剩余10把月末留存。 其他相关资料:高尔夫球及球具成本利润率为10%。上述相关发票当期均经过认证。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2.某食品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9月发生如下业务: (1)向农民收购大麦10吨,开具的收购发票上注明价款20000元,验收后送另一食品加工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加工成某膨化食品,支付加工费价税合计6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从县城工具厂(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小工具一批,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为3605元。(3)生产淀粉10吨,销售9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1000元,将1吨淀粉发给职工做福利。 (4)生产夹心饼干销售,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额为100000元。 (5)上月向农民收购的小米因保管不善霉烂,账面成本4536元(含运费186元)。 (6)当月转让2009年购进的设备一台,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品厂当期需要转出的进项税额; (2)该食品厂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3)该食品厂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4)该食品厂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3.某食品加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9月发生下列业务: (1)向农民收购小麦用于生产食品,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注明买价20000元,将小麦运回仓库,发生运费600元,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达 50 年之久。这本书的作者是 ( )。 A.华生 B.斯金纳 C. 桑代克 D.杜威 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因此该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该作者是俄国教育家( )。 A.乌申斯基 B.卡普列杰夫 C.巴甫洛夫 D.维果斯基 3.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的学者是 ( ) 。 A.乌申斯基 B.卡普列杰夫 C.巴甫洛夫 D.维果斯基 年出版了第一本由我国学者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 ( )。 A.廖世承 B.陆志韦 C.潘寂、 D.陈选善 5.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在 1908 年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该书的翻译者是 ( )。 A.陆志韦 B.陈选善 C.房东岳 D.潘寂 年,我国心理学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出版,与此同时,全国各师范院校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此书的主编是 ( )。 A.廖世承 B.陆志韦 C.房东岳 D.潘寂 7.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 ( )。 A.学习心理学 B.人格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动机心理学 世纪 60 年代以来,前苏联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十分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者是 ( ) 。 A.赞可夫 B.卡普列杰夫 C.巴甫洛夫 D.维果斯基 世纪 60 年代初期,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面的观点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班杜拉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

第六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一、填空题 1.蒸馏时,组分和温度均不发生变化的溶液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沸溶液 2.将一定量的NH4Cl(s)置于真空容器中, 加热分解达平衡, 系统的组分数为 _____ , 相数为______ , 自由度数为________ 。 答案:1;2;1 3.如果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正偏差, 在T - x 相图中就有 一个, 此点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具有相等和恒定的特征。 答案: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气液两相组成;沸腾温度。 4.FeCl3和 H2O形成四种水合物: FeCl3?6H2O; 2FeCl3?3H2O; 2FeCl3?5H2O; FeCl3?2H2O, 该系 统的独立组分数为 _______, 在恒压下最多能有______相共存. 答案:2;3 F= C-P+1 5.在80℃下,将过量的NH4HCO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内,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s) =NH3(g)+ H2O(g)+ C2O(g)达平衡后,系统的C= 、 P= 、F= 。 答案:(1;2;0)。该系统中物质数S =4,化学反应数R =1,独立的浓度关系式数R’=2,因为p(NH3)=p(H2O)=p(CO2)。故组分数C =4-1-2=1,相数P =2,温度一定,所以自由度数 F =1-2+1=0。 6.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K~1200K范围内) CaCO3(s)?CaO(s)+ CO2(g) CO2(g)+ H2(g)? CO(g)+ H2O(g) H2O(g)+ CO(g)+ CaO(s)= CaCO3(s)+ 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F为。 答案:S=6、R=2、R`=0,∴C=S-R-R`= 4,F= C-P+2 = 4-3+2=3 7. CaCO3(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多相平衡系统的组分数为、 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答案:S=4、R=1、R`=0,∴组分数C=S-R-R`= 3,相数P= 4,自由度数F = C-P+2 = 3-4+2=1

第一章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一、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答案: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二、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答案: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四、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攀高枝”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搅浑水”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 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4843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3.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步骤? 答:整个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可概括为7个步骤: 1、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 2、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 3、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 4、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 5.实验室中欲测取某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该动力学方程包括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方程,试问如何进行? 1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 2测定本征动力学 3在无梯度反应器内消除影响后测量 6.本征化学反应速度在内外扩散阻力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与宏观化学反应速度有何关系? 答:相等。 第三章 1.CSTR串联为何好于单个大体积的CSTR是否工业上都用多个CSTR串联来代替单个CSTR多釜串联是否串联级数越多越好? 答:1.减少返混 2.反应级数>0,多釡代替单釜;反应级数<0,则用单釜。 3.不是,要从成本和控制上来最终决定。 第四章 1,理想流动模型有哪两种类型其基本假定和特点各是怎样的 答:.平推流流动模型和全混流流动模型。 (1)平推流模型是一种假定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 特点:在定态情况下,沿物料流动方向,物料的浓度、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任一截面上物料的所有参数都相同。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2)全混流模型假定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程度为无穷大。 特点: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均匀一致,而且出口处物料性质与反应器内完全相同。 第五章 请分析影响固定床层压力降的因素。 答:影响床层压力降的因素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流体,如流体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流体的重量流速;另一类来自床层,如床层的高度、空隙率和颗粒的物理特性如粒度、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流体的重量流速对床层压降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和操作时都应该注意流速的改变会引起压降有多大的变化。对于一定的催化剂体积,应尽可能降低床层

互联网程序设计第六章简答题

第六章简答题 1.请描述工具栏控件和快捷菜单控件的定义方法。 答:工具栏控件:btnPhone;btnFile;btnRemote;uploadFile;downloadFile;btnVideo; 快捷菜单控件:fileMenu;fileLabel;filePanel;progressLabel;progressBar;2.请描述SwingWorker类的dolnBackground()方法、process() 方法和done()方法 的关系。 答:SwingWorker提供了自己的方法:doInBackground()、process()、done()等。任务线程的主逻辑都是在doInBackground中完成的,process和done分别处理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doInBackground()是任务线程中调用的,done()、proces()是在EDT中调用的的。 3.图6.12给出了文件发送逻辑与接收逻辑的对照关系。请用文字简述客户机发送文件和服务器接收文件的逻辑过程主要分几个步骤进行。 答:文件发送逻辑过程: (1)首先发送文件名称和文件长度,获取文件内容块; (2)若文件可读,则传送文件内容块,计算完成字数并更新进度条状态;若文件不可读,则返回重新读取文件内容块; (3)更新进度条状态已满后,接受服务器消息;若接受服务器消息成功则完成文件发送,反之发送文件失败。 服务器文件接收过程: (1)首先发送文件名称和文件长度,从套接字输入流读取文件内容块; (2)若输入流可读,则写文件内容块到文件输出流并计算完成字节数,若输入流不可读,则返回从套接字输入流读取文件内容块; (3)最后判断是否接收成功,如果成功则发送M_DONE,如果失败则发送M_LOST。 4.请结合本章案例,谈谈SwingWorker类是如何实现进度条的实时更新的? 答:SwingWorker 设计用于需要在后台线程中运行长时间运行任务的情况,并可在完成后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向 UI 提供更新。SwingWorker 的子类必须实现doInBackground() 方法,以执行后台计算。 5. JFileChooser类是一个通用对话框控件,请结合程序 6.1,描述JFileChooser类的基本用法。 答:JFileChooser类一般用于打开和保存文件时指定文件名 流程: (1)导入javax.swingJFileChooser类; (2)创建一个实例; (3)调用显示对话框方法; (4)“打开”文件showOpenDialog; (5)“保存”文件-showSaveDialog;

Access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

一、选择题 第1-7单元、 第8单元一、1、2、4、5 第9单元一、2、5、7、8、10 二、填空题 第1、3、4、5、7单元 8单元二、1、2 三、简答题 第一章 1、叙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用来表示各种事物的特征、特点和属性。 数据库: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它不仅反映了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反映了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5、什么是关系数据库?(欢迎补充)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第三章 3、索引有哪几种类?建立数据表索引的方法有哪几种? 索引种类:惟一索引、普通索引和主索引 创建索引的方法:创建索引可以根据索引属性或索引对话框。所有索引都可根据后者创建。在索引对话框中可以查看本表的所有已创建的索引。 如果排序依据字段设置了索引,则会加快排序速度。 4、什么是级联更新?什么事级联删除?试试参照完整性的作用是什么? 级联更新:当主表中主键值更新时,系统会自动更新从表中的所有相关记录中的匹配值。 级联删除:在删除主表中的记录时,系统会自动删除从表中的相关记录。 实施参照完整性作用:Access使用参照完整性来确保相关表记录之间关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创建关系时,在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即可为该关系“实施参照完整性”规则。 第五章 2、窗体结构包含哪几部分,每个窗体节各有什么作用? (1)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节、页面页脚和窗体页脚。 (2)作用:1。位于窗体的顶部,用于显示窗体的标题和使用说明。在打印时位于首页顶部。 2,用于显示窗体在打印时的页头信息,如:标题、图像等。页面页眉只显示在打印页中。3.显示窗体的记录。主体节是数据库系统数据处理的主要工作界面,是默认节。 4.用于显示窗体在打印时的页脚信息,如:日期、页码等。与页面页眉一样,页面页脚也只显示在打印页中 5.窗体的底部,可以显示合计、日期、页码按钮等,在打印时,在最后一个打印页中的最后一个主体节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