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第23卷 第3期2004年3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 l of Yanan Universit y(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

Vol.23 No.3

Sept.2004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X

雷 忻1,2,张育辉2,李亚琳3

(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716000;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3.渭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渭南714000)

摘 要:在卵巢的内分泌调控中,雌激素受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它的分子结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两种雌激素受体——A受体(ER A)和B受体(ER B)的发现及其分子结构、分布、调控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卵巢;雌激素受体;A受体;B受体;调控作用

中图分类号:Q95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04)03-0073-04

在脊椎动物卵巢的发育及卵子的成熟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str ogen receptor,ER)作为一种性激素受体(sex hormone receptor,sex-HR),在雌激素的调控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它的分子结构和调控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手段的进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从雌激素受体的发现及其类型、分子结构、分布、调控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综述.

1 雌激素受体的发现

早在1962年,Jensen就提出,子宫中可能存在某种蛋白质,对17B雌二醇有特异的结合力.迄今为止,发现人和动物体内存在有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A受体(ER A)和B受体(ER B).A受体发现较早,1986年,由法国的Chambon克隆出ER A,此后10年,人们一直认为它是雌激素的唯一受体. 1996年,瑞典的Kuiper从鼠前列腺癌细胞cDNA 文库中发现一种雌激素受体新亚型ER B,此后, Mosselman等克隆出人源性的的B型受体[1,2].目前,两种受体的结构、分布及在卵巢中的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2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

2.1 雌激素受体A亚型(ER A)

人类ER A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长为140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ER A蛋白质约为66kD,由5个功能域构成,即A/B,C,D,E, F区域.A/B区是ER A的配体非依赖性转录激活区,其激活功能依赖于细胞环境和下游启动子,而与受体是否与配体结合无关.C区是ER A的DNA结合区,由CⅠ、CⅡ两个亚区和一些其它氨基酸组成,每个亚区有一个锌指结构,CⅠ区的锌指结构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可以与DNA双链大沟中的碱基结合,识别受体反应元件;CⅡ区的锌指结构含大量碱性氨基酸,可与DNA小沟中的磷酸骨架相联,增加ER A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ERE)的联接.D区是铰链区,与ER A的核内定位有关,为一高变区.E区功能较多,为功能复合区,有与配体结合、促进受体形成同源二聚体、与协同激活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等功能,因此此区又称为ER A的配体结合区.F 区在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发挥或抑制转录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3].

2.2 雌激素受体B亚型(ER B)

人类ER B基因位于14q22-24处,长度为40 kb,小于ER A基因.ER B蛋白含5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9.2kD.受体有4个功能域,即转录激活功能域、DNA结合域、配基结合域和铰链区.人类两种ER间不同功能域同源性不同,DNA结合域同源性

X收稿日期:20030908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延安大学青年科研基金(YD2003-190).

作者简介:雷忻(1972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较高,而转录激活功能域和铰链区则有显著差异[4].

3 雌激素受体的分布

现已证实,两种ER可共存,亦可单独表达,它们在雌雄动物生殖器官中均有广泛而不均匀的分布.阴道上皮中ER A表达较强,而输卵管上皮中ER B表达较强[5].ER A在子宫和附睾内占优势,而ER B则在卵巢、睾丸和前列腺中占优势.此外,在前列腺分泌上皮和卵巢各级卵泡中的颗粒细胞ER B mRNA有较高表达[6-8].乳腺组织中两种ER 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已证实,在哺乳动物,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中ER较丰富[9]. Madhabananda(1999)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种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结果表明,ER A与ER B分布不同,ER B在颗粒细胞中表达,而ER A在膜细胞、间质细胞和生发上皮中表达[10].

4 雌激素受体在卵巢中的功能

两种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与雌激素结合后发生构象变化,形成二聚体,然后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RE结合,直接或间接与转录起始因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转录起始复合物,引起转录的发生[11].两种雌激素受体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与ERE结合,因此,两种受体可能具有一些相同的作用,并且相互影响.

Kuiper等(1997)提出,在哺乳动物中,ER A和ER B对ER有相似的亲和力,推测雌激素在滤泡细胞和膜细胞中的作用可能是分别通过ER A和ER B 介导的[12].Lubahn等(1993)在研究小鼠激素受体基因分裂后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时发现,ER A基因的分裂不能影响那些有ER B表达的小滤泡的生长和成熟,推测ER B在滤泡生长和成熟中起作用[13]. Byer等(1997)在大鼠卵巢中ER B mRNA表达的研究中指出,颗粒细胞中ER B受促性腺激素的下向调控,推测卵巢中雌激素生理活动可能被ER B介导[14].Pattersson(1997)等[15]和Cowly(1997)等[11]以小鼠为材料,研究ER A和ER B的结合方式时发现,两种亚型可以形成一种异二聚体,然后作用于靶细胞.此外,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输卵管和黄体中检测到ER的阳性反应物.在低等脊椎动物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中,Socorr o等(2000)对两种硬骨鱼ER在各种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中发现,ER A 主要分布在精巢,ER B分布较广泛,在卵巢和精巢中都有大量分布[16].以上研究暗示,无论在高等或低等脊椎动物中,两种ER对卵巢的正常功能都是必需的.

从雌激素受体在卵巢发育中调控作用来看,ER 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种是较为传统的观点,认为ER存在于卵母细胞核中,作为核转录活性因子,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活动来调节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此过程速度较慢,称为基因组作用机制.近年来,人们又发现另外一种调控方式,Migliaceio (1998)等[17],Castora(1999)等[18],Razandi(1999)等[19]在爪蟾中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可存在于卵母细胞胞质中,并发挥其介导作用.现已证明,ER在卵母细胞胞质中作为信号转导因子,通过快速的非基因组作用机制来调节类固醇激素在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作用.这两种作用方式在两栖类卵母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相互协作,共同调控其发育和成熟.因此,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母细胞中可能具有双重功能.这种双重功能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5 雌激素受体活性变化的调控

5.1 配体的影响

雌激素受体的配体主要有两种:雌激素和抗雌激素.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及其衍生物,它们是雌激素受体活性的激动剂,与A受体结合后使其处于一种易于与ERE结合的构象.抗雌激素分为两类:一类仅阻断AF-2区的转录活性,称为部分拮抗剂,如它莫西芬(tamonxifen);另一类对AF-1和AF-2区都有阻断作用,称为完全拮抗剂,如ICI164384. Vladusic等发现雌二醇也可诱导ER B mRNA的表达,而抗雌激素则可抑制其表达[20].

5.2 ER A磷酸化的影响

ER A有一些磷酸位点,在与配体结合后可发生磷酸化,以增强ER A与ERE结合的稳定性,从而使转录活性增强.

5.3 促性腺激素对ER B表达的影响

实验发现,给大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卵前滤泡内含量和卵巢总含量降低,认为促性腺激素对ER B表达进行负调控作用.

此外,Couse等发现ER B表达可能受ER A的影响,但并不依赖于ER A的表达[21].

其他类固激素受体,如孕激素受体,也可以影响雌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它们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有限的转录因子来抑制其转录活性[22].

74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

6 结束语

目前,卵巢的两种雌激素受体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很大突破.但是,由于雌激素作用的复杂性,在两种雌激素受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信号转导通路的多级调控、不同亚基的选择性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Kuiper GGJM ,Enmar k E,P elto-Hnikko M.Cloning of a novel estr ogen r eceptor expr essed in r at pr ostate and ovary[J].

P r 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5925

5930.

[2]Mosselman S ,P olman J ,Dijkema .ER Bet a :identifica tion and character ization of a novel human estrogen r eceptor [J ].

FEBS .,1996,392:4953.[3]田春艳.雌激素受体A 及其活性变化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9,21(6):348352.

[4]蔡开琳.雌激素受体B 亚型[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1,23(2):100

103.

[5]Mowa CN,I wanaga T.Differ ential distr ibution of oestr ogen r eceptor -alpha and-beta mRNA in the fema le reproductive or gan of ra ts as r evealed by in situ hybr idization [J ].Endocr inol .,2000,165(1):5966.

[6]Brandenber ger AW ,T ee MK .T issue distr ibution of estr ogen r ecr ptor s alpha (ER -alpha )and beta (ER -bet a )mRNA in

the midgestational human fetus [J ].Clin Endocrinol M etab .,1997,82(10):35093512.[7]Lau KM,Leav I,Ho SM.Rat estr ogen receptor-a lpha and -bet a,and pr ogesterone r eceptor mRNA expression in var ious

pr ostatic lobes and micr odissect ed norma l and dyspla stic epithelial tissues of the Noble ra ts [J].Endocrinol.,1998,139(1):424

427.

[8]P rins GS ,M armer M ,Woodham C .Estr ogen receptor -beta m essenger r ibonucleic acid ont ogeny in the prostate of nor -mal and neonat ally estr ogenized r ats [J ].Endocr inol .,1998,139(3):874883.[9]Greene GL,King SB,Jensen WJ.Immunocytochemical st udies in est rogen receptor s [J].St eroid Biochem.,1984,20:51

56.

[10]Madhabananda S,Fr ank W.Differ ential expr ession of est rogen r eceptor-B and estr ogen receptor -A in the rat ovary[J].Endocrinology ,1999,140(2):963971.

[11]Cowley SM ,Hoa re S ,Mosselman S .Estr ogen r eceptors A and B for m het erodimers on DNA [J ].Biol Chem .,1997,272:

19858

19862.

[12]Kuiper GGJM,Car lsson B,Grandien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36455.html,par ison of t he ligand binding specificity and tr anscr ipt tissue distribution of

estrogen r eceptors A and B [J].Endocr inol,1997,138:863

870.

[13]Lubahn DB ,Moyer JS ,Golding T S ,Alter ation of r epr oduct ive function but not pr enatal sexual development after inser -t ional disruption of the mouse estr ogen r eceptor gene [J ].Pr oc Natl Aca d Sci USA .,1993,90:1116211166.[14]Byers M ,Kuiper GGJM ,Gustafsson J -A .Estr ogen receptor -B mR NA expression in rat ovary :down regulat ion by go-nadot ropins [J].M ol Endocr inol.,1997,11:172

182.

[15]P atter sson K,Gr andien K,Kuiper GGJM.Mouse est rogen receptor B for ms estr ogen r esponse element -binding het -er odimer s wit h estr ogen receptor A [J].Mol Endocr inol.,1997,11:1486

1496.

[16]Socorr o S ,P ower DM ,Olsson PE .T wo estr ogen r eceptors expr essed in the t eleost fish ,Sparus aur ata :cDNA cloning ,character iza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J ].Endocrinol .,2000,166(2):293306.[17]Migliaccio A,Piccolo D.Castor ia G,Activation of the Src/p21r as/Er k pathway by progestr one r eceptor via cr oss-ta lk

with estrogen r eceptor [J].EM BO.,1998,17:2008

2018.

[18]Cast or ia G,Bar one MV,Di Domenico.Non-tr anscr iptional action of oestr adiol and pr ogest in tr iggers DNA sythesis[J].EMBO .,1999,18:25002510.

[19]R azandi M ,Pedr am A ,Greene GL .Cell membr ane a nd nuclear est rogen r eceptors (ERs )or iginate fr om a single tr an-script :st udies of Er alpha a nd Er beta expressed in Chinese hamster ovar y cells[J].Mol Endocr inol.,1999,13:309319.

[20]Vladusic EA,Hor nby AE,Guerr a-Vladusic FK.Expr ession of estr ogen r eceptor beta messenger RNA var iant in br east ca ncer [J ].Cancer Res .,1998,58(2):210214.

[21]Couse JF ,Lindzey J ,Gr andien K .T issu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at ive analysis of est rogen r ecept or -alpha (ERalpha )

75

第3期 雷 忻,等: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76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3卷

and estrogen r ecept or-beta(ERbet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in the wild-type and Er alpha-knockout mouse[J].En-docrinology,1997,138(11):46134621.

[22]Katzenellenbogen BS.Estr ogen receptor s:bioactivities and inter actions with cell signaling pathways[J].Biol R epr od.,

1996,54(2):287293.

〔责任编辑 李晓霞〕Research Advance of Estrogen Receptor in the Ovary

LEI Xin1,2,ZHANG Yun-hui2,LI Ya-lin3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Yanan Univer sity,Yanan716000,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3.Department of Chemistry,Weinan Normal College,Weinan714000,China)

Abstr act:Estrogen Receptor play key role in the endocrine regulation of ovary.Recently,a great pr 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regulative mechanisms.T he field,includ-ing the discovery,molecular structure,distr ibution,regulation and effective factors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 A)and estr ogen receptor beta(ER B),is explicat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 ds:ovary;estrogen receptor;ER A;ER B;regulation

(上接第72页)

A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Culture Media of Maternal

Seeds of Plearotus Ostreastus

HE Xiao-long,HAN Tao,REN Gui-m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Yanan U niversity,Yanan716000,China)

Abstr act:T he mater nal seeds of P lea rotus Ostreastus were cultivated by six kinds of different slanting cul-ture media.T 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ternal seeds of Plearotus Ostreastus grew more quickly and better after adding wheat and corn to the synthesized potato culture media.T he culture media adding P lea rotus Ostreastus grew more slowly than ever,but it was doing well.Analysis of the grownth speed of the culture media at variance,It showed that the culture media adding wheat and corn grew far better than the others. Key wor ds:Plearotus Ostrea stus;Maternal seeds;T he formulation of culture media;growth speed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 摘要】经典的雌激素(E2)作用机制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 的雌激素反应元件上来发挥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E2也 可以通过特异的膜受体(mER)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激活膜受体后能激活许多 蛋白激酶最终影响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另外,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可以通 过磷酸化核受体(nER)和其辅因子来调节经典的雌激素受体的核效应。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雌激素膜受体基因调控 【中图分类号】R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41-02 1 引言 雌激素是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生长、发育和复制的关键调节剂,在男 性和女性体内都包括许多雌激素的靶器官如生殖道、乳房组织、骨骼、心血管和 中枢神经系统。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和雌激素受体 ERβ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属于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是核受 体家族成员之一。ERα和ERβ的组织分布和结合配体的特征明显不同,主要是由 于雌激素的组织选择性作用。配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改变从而促进受体形成二聚 体并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效应元件(ERE)上来发挥受体的核转录活性。雌激素受体也可以不需要结合DNA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可与其他启动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或阻止其他转录因子招募到启动子上[1-3]。 雌激素还可以与膜受体结合诱导快速的细胞内反应,现已证明了雌激素可调 节许多细胞内磷酸化级联途径来发挥非核效应,这些效应包括激活腺甘酸环化酶(AC),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或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等。快速的 信号级联通路最终能影响下游许多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此外,雌激素激活的 信号途径也能影响核受体依赖的转录活性[4,5]。近年来,已有许多实验证明了核 受体非核效应的分子机制,但仍需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发挥具体非核效应的 受体的性质,在调节细胞信号途径过程中整合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甾体类激素 快速非核效应的生理学作用等。 2 雌激素的核效应 雌激素的核效应是通过核受体家族成员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介导的,经 典的ERs效应是作为核受体发挥其核效应:ER结合E2后使ER从抑制性复合体中 释放并形成同源二聚体转入到核中,通过结合到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上并招 募多种辅因子来调节其他转录因子的表达。 胞内信号途径也能调节nER的作用。不同的激酶像PKA、MAPK及A-CDK2可 以磷酸化ERαN端的一些残基如104位、106为的丝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磷酸 化后可调节许多受体功能,如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下调nER的表达、nER的核 定位、nER的二聚化作用及转录活性等。除了直接作用于nER,这些信号途径还 可通过调节辅因子对nER发挥调节作用[6]。 3 膜受体介导的雌激素效应 雌激素(E2)除了发挥核效应外还可引起膜介导的快速反应。E2处理细胞能 快速引起许多蛋白激酶的激活并调节通过细胞膜的离子流。由于这些瞬时反应并 不会受到蛋白合成抑制剂的抑制,因此可确定mER的参与,并且,使用膜不通透 性雌激素如E2结合牛血清白蛋白(E2-BSA)能模拟E2膜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的快 速反应。

雌激素受体及其抑制剂

摘要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探讨胃肠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雌激素受体为阳性,在细胞培养期间,分别给予雌二醇10-7 mol/L及雌二醇加三苯氧胺1mcg/ml处理12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期细胞数目的相对比例和增殖指数. 结果细胞增殖指数在雌二醇组、对照组和三苯氧胺处理组分别为0.5705,0.4787和0.4830. 当用雌二醇处理后其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结果显示雌二醇可刺激该细胞的生长,而三苯氧胺可抑制这种作用. 结论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胃癌细胞有增殖营养效应,这种作用可为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三苯氧胺所阻断,可用来控制胃癌的生长. 关键词胃肿瘤; 雌二醇; 雌激素拮抗剂 谭端军, 王慧蓉, 汪鸿志, 刘成贵.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2):64-65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患同样肿瘤的患者,性别不同其预后也不同,乳腺癌等性激素靶器官肿瘤常在其发生前后或同时并发胃肠道肿瘤,并陆续有在胃肠道肿瘤中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的报道,因此推测机体内性激素环境也同样影响了一些消化道肿瘤的自然发展历程[1,2]。然而,究竟体内性激素对于胃肠肿瘤通过何种机制,产生何种效应?尚无统一的看法。为此本实验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体外传代胃癌细胞系为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动力周期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雌激素对胃癌细胞的促分化作用,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分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加入17-β-雌二醇10-7mol/L(德国MERCH公司);Ⅲ组:雌二醇10-7mol/L及三苯氧胺1mcg/L(上海十二制药厂)均为终浓度。每组各检测6个样本。 1.2 细胞培养雌二醇采用乙醇溶解(乙醇终浓度<0.1%),然后用Hanks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小牛血清用活性碳10g/L,葡聚糖T70 1g/L,50℃搅拌30min以清除游离雌激素。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证实细胞株雌激素受体为阳性)采用RPMI-1640培养基加1%已清除游离雌激素的小牛灭活血清,青霉素100kU/L和链霉素10mg/L,然后分别向各培养瓶中加入受试物,于37℃,含5%二氧化碳温箱培养12h后收集细胞,数目在105以上,70%冷乙醇固定24h。实验过程中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5]。 1.3 细胞DNA染色及FCM测定上机前经400目铜网过筛,低速离心5min,弃乙醇,每个样品加RNase A25μg,震荡混匀,37℃搁置30min,以去除RNA,然后加入碘化丙啶

6.雌激素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

项目名称:雌激素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 申报奖种:自然科学奖 主要完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叶棋浓黄君健丁丽华张浩金蕊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美国两位科学家因癌基因的发现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些肿瘤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如乳腺癌和肝癌,它们分别在女性和男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前列,但这种性别差异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在乳腺癌和肝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属于转录因子类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来发挥作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即是通过阻断雌激素/ER的活性来治疗乳腺癌,但经常产生耐药现象。尽管人们对雌激素信号通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其在性别相关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具体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这些问题是当前世界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本项目以雌激素和ER调节的下游靶基因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取得了以下重要发现:(1)发现了雌激素抑制的靶基因FHL1是人类乳腺癌和肝癌的新的抑癌基因。FHL1在肝癌和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下降,在这些肿瘤细胞中重新表达FHL1可抑制其生长。(2)发现了雌激素信号通路中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新的癌基因NFAT3和HPIP,揭示了促进乳腺癌等肿瘤细胞生长的雌激素诱导蛋白端粒酶核仁定位的新功能。(3)首次发现了雌激素诱导蛋白XBP-1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4)揭示了雌激素信号通路调节的多种

新机制,包括发现乙肝病毒蛋白通过抑制雌激素信号通路诱发肝癌的新机制,部分解释了肝癌发生的性别差异;发现了转录因子通过大规模染色质伸展调节ER 转录活性的新机制;揭示了雌激素调节的下游靶基因调节雌激素和TGF-β信号通路间交互作用的新机制。 科学价值:这些重要发现揭示了雌激素信号通路中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与乳腺癌和/或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尤其是FHL1和XBP-1的研究因我们的新发现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化了人们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认识;新发现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耐药相关基因为乳腺癌、肝癌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药物开发靶标。 本项目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Cell Science等SCI杂志上发表核心论文20篇,总影响因子108,被包括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同行发表的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等论文或专著他引310次,SCI他引220次。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总影响因子65,被他引229次,SCI他引162次。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的关于FHL1的论文被当期杂志选为亮点,并被中国、美国、英国等多家生物医学新闻网站或杂志以“一组新的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质”为题进行报道。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被当期杂志以“核仁端粒酶未解之谜”为标题选为亮点。 论文目录(8篇代表性论文): 1*. Lihua Ding, Zhaoyun Wang, Jinghua Yan, Xiao Yang, Aijun Liu, Weiyi Qiu, Jianhua Zhu, Juqiang Han, Hao Zhang, Jing Lin, Long Cheng, Xi Qin, Chang Niu, Bin Yuan,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综述?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李玉娟 谢静燕 【提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由多 个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寻找相关基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基因已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3685(2009)0620714202 作者单位: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认为,EM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在人体内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 )相结合,进而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有多项研究显示,ER 的基因多态性与EM 有关。 一、ER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人体内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ER 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人ER 有两种亚型即ER α和ER β,且两者的生理作用各有侧重,Emmen 等[1]研究敲除了ER α基因(αER KO )和ER β基因(βER KO )的鼠,发现了ER α和ER β不同的生理作用,αER KO 鼠主要表现为不孕;而βER KO 鼠则表现为卵泡发育受影响。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只有与内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ER 特异性结合,才能将雌激素信息传递至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或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2]。研究发现,ER 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这可能直接影响到ER 的表达和功能,从而影响到个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理效应,进而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影响。 二、ER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11ER α基因多态性 K obayashi 等[3]对ER α基因进行PCR 扩增,得到包括内含子1在内的一段长113kb 的靶 DNA ,经Pvu Ⅱ和X ba Ⅰ消化,分别获得3种ER α基因型:PP 、Pp 、pp 和XX 、Xx 、xx ,这就是ER α基因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Pvu Ⅱ和X ba Ⅰ识别的两种突变位点。其中X ba Ⅰ识别了-351A →G 点的突变,Pvu Ⅱ识别了-397T →C 点的突变[4]。由于1号内含子中含有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导致碱基置换将有可能影响到mRNA 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转录的活性、基因产物的蛋白质合成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活力,最终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5]。 21ER β基因的多态性 Sundarrajan 等[6]对ER β基因进行PCR 扩增,产物经Rsa Ⅰ和A l u Ⅰ消化,分别区分出3种基因型:RR 、Rr 、rr 和AA 、Aa 、aa 。其中Rsa Ⅰ识别ER β基因5号外显子配体结合区第1082号核苷酸发生的G →A 点突变,A l u Ⅰ识别了ER β基因8号外显子的3′非编码区第 1730号核苷酸发生的A →G 的点突变,这两种多态性与排 卵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原因不明的排卵缺陷有关联。 31ER 基因微卫星重复多态性 Y im 等[7]发现在ER α基因的上游约1kb 处存在着T 和A 的重复序列,即ER α基因(TA )n 重复多态性,并且(TA )n 重复多态影响韩国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Hsieh 等[8]关于ER α(TA )n 重复多态与EM 关系的研究表明,重复14次者患病 风险增加,可作为预测EM 遗传易感性的标志。 三、ER 与EM 11ER 在EM 中的表达 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异位组织的激素受体表达状况直接影响EM 的发生、发展。异位组织表达的受体主要有ER 、孕激素受体(PR )、雄激素受体(AR )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受体。由于EM 几乎只发生在生育年龄月经期的妇女,因此,Matsuzaki 等[9]认为雌激素可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他们也用R T 2PCR 及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位及异位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ER α及ER βmRNA 表达,异位内膜中ER α与ER β的表达率均低于在位内膜。Kitawaki 等[10]研究发现异位内膜有ER 的表达,且不同种植部位的异位内膜ER 表达形式有差异,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因此,考虑ER 基因多态性与EM 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故越来越多学者选择ER 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研究其基因多态性与EM 的关系。 21ER 在EM 发病的可能机制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 明,人群中的ER 基因有多处常可发生点突变,且这些突变位点位于的内含子包括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将有可能影响到ER 的表达与功能[5]。因此,人群中不同的ER 基因型有可能决定了不同个体间ER 的表达与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Matsuzaki 等[9]发现若长期使用GnR H 2α诱导低雌激素状态,可明显降低EM 内膜中ER α表达,对于在位和异位内膜,雌激素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ER α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 发表时间:2012-09-27T10:44:1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刁爱芹[导读] 雌激素通过核受体发挥其转录调节作用,与辅因子的相互作用或结合到ERE上。 刁爱芹 (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225300) 【摘要】经典的雌激素(E2)作用机制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反应元件上来发挥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E2也可以通过特异的膜受体(mER)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激活膜受体后能激活许多蛋白激酶最终影响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另外,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可以通过磷酸化核受体(nER)和其辅因子来调节经典的雌激素受体的核效应。【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雌激素膜受体基因调控【中图分类号】R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41-02 1 引言 雌激素是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生长、发育和复制的关键调节剂,在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包括许多雌激素的靶器官如生殖道、乳房组织、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和雌激素受体ERβ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属于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是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ERα和ERβ的组织分布和结合配体的特征明显不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的组织选择性作用。配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改变从而促进受体形成二聚体并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效应元件(ERE)上来发挥受体的核转录活性。雌激素受体也可以不需要结合DNA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可与其他启动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或阻止其他转录因子招募到启动子上[1-3]。 雌激素还可以与膜受体结合诱导快速的细胞内反应,现已证明了雌激素可调节许多细胞内磷酸化级联途径来发挥非核效应,这些效应包括激活腺甘酸环化酶(AC),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或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等。快速的信号级联通路最终能影响下游许多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此外,雌激素激活的信号途径也能影响核受体依赖的转录活性[4,5]。近年来,已有许多实验证明了核受体非核效应的分子机制,但仍需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发挥具体非核效应的受体的性质,在调节细胞信号途径过程中整合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甾体类激素快速非核效应的生理学作用等。 2 雌激素的核效应 雌激素的核效应是通过核受体家族成员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介导的,经典的ERs效应是作为核受体发挥其核效应:ER结合E2后使ER从抑制性复合体中释放并形成同源二聚体转入到核中,通过结合到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上并招募多种辅因子来调节其他转录因子的表达。 胞内信号途径也能调节nER的作用。不同的激酶像PKA、MAPK及A-CDK2可以磷酸化ERαN端的一些残基如104位、106为的丝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后可调节许多受体功能,如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下调nER的表达、nER的核定位、nER的二聚化作用及转录活性等。除了直接作用于nER,这些信号途径还可通过调节辅因子对nER发挥调节作用[6]。 3 膜受体介导的雌激素效应 雌激素(E2)除了发挥核效应外还可引起膜介导的快速反应。E2处理细胞能快速引起许多蛋白激酶的激活并调节通过细胞膜的离子流。由于这些瞬时反应并不会受到蛋白合成抑制剂的抑制,因此可确定mER的参与,并且,使用膜不通透性雌激素如E2结合牛血清白蛋白(E2-BSA)能模拟E2膜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的快速反应。在乳腺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研究发现,E2或E2-BSA能激活MAPK,MAPK由MAPK激酶(MEKs)使特定部位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被激活。MEKs自身可被许多激酶像Raf蛋白激活,然后受到Ras家族成员的调节。mER与E2结合后引起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像EGF和IGF-1受体活化,通过蛋白复合体转导信号,致使Ras的活化。除了这条通路外,MAPK的激活还可以受到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和PI3K信号通路的调节,胞内钙离子也能调节Ras的活性[7, 8]。 Src-PI3K-Akt-eNOS模式是内皮细胞中调节E2依赖的NO释放的一条通路。从mER发出的信号通过G蛋白和Src复合体转移到PI3K上,然后PI3K激活Akt从而激活eNOS。PLC-PKC-cAMP-PKA是神经元中E2调节K+流的一条通路,肠细胞中E2也能激活这条通路从而改变胞内Ca2+浓度[4]。 3.3 mER信号通路调节非nER的转录因子 活化的信号通路如MAPK和PKA能影响许多非ER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从而改变其他基因的表达,因此,mER介导的信号级联途径则是E2调控基因表达的另一种机制。 许多转录因子都受到mER依赖的信号通路的调控,如CREB。在脂肪细胞和结肠癌细胞中,E2或E2-BSA可通过MAPK通路诱导CREB 的转录激活,CREN激活后引起许多基因像c-fos和UCP-2的表达。而在成神经瘤细胞中,mER通过cAMP-PKA这条信号通路激活CREB,诱导神经降压肽基因的表达。这个例子可反应许多通过mER介导的细胞特异性的信号通路的调控[9]。 血清反应因子(SRF)和ELK1也是mER介导的转录因子,它们调控c-fos的表达。在人MCF-7乳腺癌细胞中,SRF可通过MAPK和PI3K两条通路激活,这表明不同的信号通路能够协同发挥作用[9]。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有一大群基因可通过mER介导PI3K信号通路调控。E2处理40min后可上调大约有250个基因表达,使用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会抑制这一反应[10]。许多典型的mER介导的基因还可由nER和其他转录因子直接的相互作用调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中,除了考虑mER信号通路的作用外,还需考虑nER和其他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3.4 E2的膜效应调节其核效应 已知E2处理后能增加nER的磷酸化状态,且突变重要的磷酸化位点能降低nERs的转录活性。如在人HEK293细胞和MCF-7细胞中,E2处理后能使一种nER的辅激活剂AIB1磷酸化,许多胞内信号像p38、JNK、ERK1/2通路参与这一过程,下调这些激酶能明显抑制nER的核效应。此外,mER诱导MAPK和PI3K通路对nER调控的基因表达也发挥重要作用[11]。 mER还可通过许多其他机制调节nER的作用,如引起核受体辅激活剂基因的快速表达,这些辅激活剂可以调节E2缓慢的核效应,但这一机制还需进一步证明。

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第23卷 第3期2004年3月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 l of Yanan Universit y(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 Vol.23 No.3 Sept.2004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X 雷 忻1,2,张育辉2,李亚琳3 (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716000;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3.渭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渭南714000) 摘 要:在卵巢的内分泌调控中,雌激素受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它的分子结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两种雌激素受体——A受体(ER A)和B受体(ER B)的发现及其分子结构、分布、调控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卵巢;雌激素受体;A受体;B受体;调控作用 中图分类号:Q95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04)03-0073-04 在脊椎动物卵巢的发育及卵子的成熟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str ogen receptor,ER)作为一种性激素受体(sex hormone receptor,sex-HR),在雌激素的调控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它的分子结构和调控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手段的进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从雌激素受体的发现及其类型、分子结构、分布、调控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综述. 1 雌激素受体的发现 早在1962年,Jensen就提出,子宫中可能存在某种蛋白质,对17B雌二醇有特异的结合力.迄今为止,发现人和动物体内存在有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A受体(ER A)和B受体(ER B).A受体发现较早,1986年,由法国的Chambon克隆出ER A,此后10年,人们一直认为它是雌激素的唯一受体. 1996年,瑞典的Kuiper从鼠前列腺癌细胞cDNA 文库中发现一种雌激素受体新亚型ER B,此后, Mosselman等克隆出人源性的的B型受体[1,2].目前,两种受体的结构、分布及在卵巢中的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2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 2.1 雌激素受体A亚型(ER A) 人类ER A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长为140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ER A蛋白质约为66kD,由5个功能域构成,即A/B,C,D,E, F区域.A/B区是ER A的配体非依赖性转录激活区,其激活功能依赖于细胞环境和下游启动子,而与受体是否与配体结合无关.C区是ER A的DNA结合区,由CⅠ、CⅡ两个亚区和一些其它氨基酸组成,每个亚区有一个锌指结构,CⅠ区的锌指结构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可以与DNA双链大沟中的碱基结合,识别受体反应元件;CⅡ区的锌指结构含大量碱性氨基酸,可与DNA小沟中的磷酸骨架相联,增加ER A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ERE)的联接.D区是铰链区,与ER A的核内定位有关,为一高变区.E区功能较多,为功能复合区,有与配体结合、促进受体形成同源二聚体、与协同激活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等功能,因此此区又称为ER A的配体结合区.F 区在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发挥或抑制转录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3]. 2.2 雌激素受体B亚型(ER B) 人类ER B基因位于14q22-24处,长度为40 kb,小于ER A基因.ER B蛋白含5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9.2kD.受体有4个功能域,即转录激活功能域、DNA结合域、配基结合域和铰链区.人类两种ER间不同功能域同源性不同,DNA结合域同源性 X收稿日期:20030908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延安大学青年科研基金(YD2003-190). 作者简介:雷忻(1972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雌激素受体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_谢辛慈

药物生物技术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5,22(2):156 159 雌激素受体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谢辛慈,吴佳,潘芬芬,姚岑萍,舒建洪,陈健,吕正兵*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雌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家族,与受体结合后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在生物体内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雌激素作用的靶位点,在相关信号通路中起主要作用,参与调节和维持生命体的基本活动。但雌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对其靶器官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有重大影响,还会影响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的发生,如结肠癌、肺癌等。文章主要就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ERβ与几种常见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雌激素肿瘤防治及其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ERα;ERβ;肿瘤;乳腺癌;结肠癌 中图分类号Q51;R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5)02-0156-04 雌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类激素,不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与某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能够调节生殖系统的生长与分化,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雌激素受体分为经典的核受体和近年来发现的膜受体两大类。经典的核受体包括ERα和ERβ,位于细胞核内,通过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而发挥调节效应。膜受体包括经典核受体的膜性成分以及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GPER1(GPR30)、Gaq-ER和ER-X等[1]。 雌激素靶器官主要是乳腺、卵巢、子宫、前列腺、骨骼及血管系统等[2],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不仅与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靶器官的肿瘤发生相关,其在肝癌、胃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雌激素非靶器官中也广泛表达,显示了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系[2]。因此,通过对雌激素受体在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其靶向药物和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主要就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ERβ与常见的雌激素靶器官与非靶器官肿瘤的发生及其靶向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1.1雌激素受体的结构 ERα最早于1965被Toft[3]等人发现,1986年由Green[4]等人完成了克隆,被誉为经典的雌激素受体;而ERβ最早于1996年由瑞典专家Kuiper等人[5]在大鼠的前列腺细胞中发现,同年由Mosselman等人[6]完成了人ERβ的克隆。 ERα和ERβ结构相似,N端到C端依次为A/B、C、D、E、F几个区域。其中包括2个转录激活区:A/B区和F区。A/B区存在非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活化区AF-1,该区ERα与ERβ仅有15%的同源性[7];C区为DNA结合区,即DBD,包括2个锌指结构,能与靶基因中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结合。D区为铰链区,核受体通过弯曲、旋转来改变构象,使受体以最佳的构型与配体结合,具有核定位信号及稳定DBD的DNA结合的功能;E区为激素配体结合区域,即LBD,含有能够与各种不同配体结合的氨基酸序列,能与调节蛋白相互作用[8]。F区为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活化区AF-2,是转录激活和抗雌激素药物发挥作用的必需成分 。 图1ER的结构示意图 1.2雌激素核受体(nER)介导的信号通路 1.2.1经典的ERE模式无配体时,nER与热休克蛋白Hsp90结合,形成寡聚体复合物,封闭受体DBD,使其处于非激活状态。雌二醇(E2)与ER结合后,引起ER构象变化,产生游离的Hsp90,nER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结合到靶基因ERE上[7],受体的两个活化功能域AF-1和AF-2募集不同的辅因子至靶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而改变基因的转录水平,促进或抑制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最终产生相 651 *收稿日期:2014-05-05修回日期:2014-12-01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No.2013R406021)。 作者简介:谢辛慈(1993-),女,浙江杭州人,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 *通讯作者:吕正兵(1969-),男,安徽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患有乳腺癌的每个病人,有一项检查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雌激素受体,听到这个词,大家都很陌生,也不理解是什么来的,其实,雌激素受体是一个正常人的乳腺细胞里边含有一种能与雌激素结合的糖蛋白,这就是雌激素受体(ER),下面我们具体来了。 雌激素受体(以下简称ER)是细胞内能与雌激素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糖蛋白,当乳腺细胞恶变时,这种受体可以保留或消失。如受体保留的,叫激素依赖性肿瘤,如果不保留则叫非激素依赖性肿瘤。实验证实有50%~70%的乳腺癌细胞内含有数量不等的ER。受体较多分布在绝经后、高龄、早期的病人。 雌激素就相当于一把钥匙,而位于乳腺组织内的ER就相当于锁。这把锁一般位于乳腺细胞的核内,当雌激素进入乳腺细胞的核以后,钥匙与锁相结合,就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促进癌细胞增殖,使病情发展。 临床上,医生们都很关注乳腺癌患者ER的表达情况,因为它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将来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乳腺

癌细胞内含有ER,医学上就称为ER阳性;反之,则叫做ER阴性。 一般来讲,ER阳性的肿瘤分化比较好,这样的患者预后相对好一些,如果采用内分泌治疗措施效果也比较好。而ER阴性的肿瘤相对分化差一些,预后也可能较差,对于这些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可能并不理想。 目前,对于乳腺癌患者ER的检测,一般由病理科医生在取得癌组织以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来判断。接下来,临床医生们会结合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以及ER的状况来决定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 以上是什么叫雌激素受体的相关介绍,看了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对于这个如此陌生的词有了一些认识了呢,如果难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记住:雌激素受体是每个正常女性朋友的乳腺细胞里应有的一种元素,一旦患有乳腺癌,这种也许有保留也许会消失。

细胞受体类型、特点及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请归纳总结细胞受体类型、特点及重要的细胞信 号转导途径 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大多数受体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是糖脂,有的则是以上两者则是以上两者组成的复合物。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它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 一丶受体类型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以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受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根据受体存在的标准,受体可大致分为三类:1.细胞膜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等。 2.胞浆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浆内,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 3.胞核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受体。

另外也可根据受体的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将受体分为四类: 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如N-型乙酰胆碱受体含钠离子通道。 2.G蛋白偶联受体:M-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 3.酶联受体:如胰岛素受体,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 有些受体具有亚型,各种受体都有特定的分布部位核特定的功能,有些细胞也有多种受体。 二丶受体特点 1.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特异性现为在同一细胞或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同一配体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受体;同一配体与不同类型受体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细胞反应,例如肾上腺素作用于皮肤粘膜血管上的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则使其舒张。 2.配体与受体结合的饱和性 受体可以被配体饱和。特别是胞浆受体,数量较少,少量激素就可以达到饱和结合。如在对甾体激素敏感的细胞中胞浆受体的数目最高每个细胞含量为10万个,雌激素受体,每个细胞中含量只有 1000~50000个。故在一定浓度的激素作用下可以被饱和,而非特异性结合则不能被饱和。 3.功能上的有效性

雌激素和孕激素生理

雌二醇的合成主要在颗粒中合成,孕酮主要由黄体产生。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第二特征,对代谢也有影响。 1.促进和保持第二性征 维持性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子宫内膜和肌层的代谢,使内膜增生加厚,阴道上皮增生,表层细胞发生角化, 增强子宫活动,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小剂量雌激素,有促进性腺激素释放,促进乳腺导管和腺泡生长发育的作用; 大剂量雌激素则有抑制促性腺激素作用、抑制催乳素作用、抑制排卵以及对抗雄激素的作用。 3.代谢促进水钠潴留、骨钙沉积、弱的同化代谢、提高血清TG和HDL和降低LDL水平、降低糖耐量等作用。 4.增加血凝度在应用较高含量的雌激素避孕药丸时有增加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低含量雌激素避孕丸则不会发生。 雌激素用途 1.补充女性激素分泌不足 卵巢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人工月经周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雌激素分泌不足者) 2.绝经期综合征面颊红热、出汗、恶心、失眠、肥胖和情绪不安等。 适量补充雌激素,可反馈抑制GnRH、FSH和LH分泌,减轻症状。 3.避孕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FSH分泌。 4.乳腺癌大剂量雌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使内源性雌酮减少,用于绝经后5年以上晚期乳腺癌患者。 5.前列腺癌大剂量雌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拮抗雄激素的作用。 6.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和直接对血管的作用。绝经期后应用雌激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减少35%~50%。也有报告认为可增加血栓发生率。 7.其他 老年性骨质疏松、痤疮(粉刺):增加骨骼钙沉积 可与雄激素合用白细胞降低症(放射线)升高白细胞 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对老年人有学习记忆增强作用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主要做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平滑肌,以适应受精卵的着床和妊娠,孕酮能抑制新颗粒的发育。1.生殖系统主要为助孕、安胎作用。 月经周期的后期,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的基础上,孕激素则进一步使子宫内膜腺体生长与分支,内膜充血、增厚,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做好准备,有利于着床后胚泡继续发育。 经期,可使子宫内膜全部脱落,避免因脱落不全造成的出血。 妊娠期,能降低子宫肌对垂体后叶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2.乳腺促进腺泡生长,为哺乳做准备。 3.神经内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