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蕴涵着极大的科学价值与现实功用,它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来进行的山水兼治、“宽域”综治,到今天仍备受到科技界的推崇,并被誉为“人类系统工程之惠泽千秋的古典范例”….系统学推进了都江堰“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保持河流健康”等新理念。

都江堰系统工程在整体架构上切合了霍尔的“三维论”的原理及系统工程学的五大原理:整体原理、目

的原理、分解协调原理、控制原理、协同原理。

1、自组织控制原理

“都江堰工程的渠首形成一个分级控制系统,而渠网内的各级渠首、水库也是分级控制的。在第一级控制中,起自然控制作用的是百工堰和鱼嘴分水堤;第二级控制是顺水埂和飞沙堰;第三级控制是宝瓶口及辅助工程。鱼嘴分水堤利用弯道环流的水力作用使内江多分水少进沙;飞沙堰利用坝前的螺旋流配合离堆壅水顶托泄洪排沙;宝瓶口利用“瓶颈”式的形状控制洪水。这三级控制可纳入自然控制的范围。

都江堰引水口的流量泥沙控制是根据岷江水和沙的特性及河段地形地貌条件,配合自然物体,恰当布置基本建筑物分级完成的。整体工程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功能,流量小时,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及相应辅助设施主要发挥引水功能;而当流量大时,它们又发挥着控制洪水、排泄泥沙的作用。从自然

控制的角度看,都江堰具有自组织控制的特点。

2、分解协调原理

像都江堰这样浩大的工程往往都要遇到下列难题:(1)河道中水流要素变化对工程的影响;(2)在引水的同时引来大量泥沙;(3)引水口附近河段的河床演变对引水口的正常运用有影响。不过都江堰工程根据分解协调的方法已成功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难题,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根据分解协调综合原理,分解确定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子系统,而后进行综合过程设计,并形成最佳系统。都江堰工程的成功,很好地将系统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每个子目标由一个子系统完成,而每个子过程又对应一个系统的子结构。各个子系统和子结构合起来,使系统具有了整体的功能。分解协调原理基于系统的可分解性和可协调性,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都江堰的建造在整体系统与分解协调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辩证统一:百丈堰、顺水埂、虎头岩、凤楼窝、离堆既有特定的功能,又起着环境

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契合作用。

时间维

时间维所阐述的,是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工程——要在时间范围内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研制、运行、

更新的过程。

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到今天的21世纪,其间的跨度可谓久远。对都江堰来说,“时间维”不具有短期性,而是无限绵延的。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的客人参观都江堰后,赞叹这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工程”。确实,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创建的伟大工程不知有多少,但留存至今的又有谁呢?“功用”既废,更谈不上什么更新了。比如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神殿等等,那些过去辉煌的古代文明,于今看来不过是失去实际功用的“死遗迹”。而都江堰却大不一样,自226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多重意义的

功用。

时间的延展、运行归于一个目的——效用影响的归结。从某一角度看,时间维其实不仅仅是流动的过程形态,它的背面更多是运行后目标的呈现。都江堰之工程,技术的目的原理其实也是时间的目的原理。

目的原理

都江堰在建设之初,是有目的有控制的:既有治水的目的,也有经济和军事的目的。

河流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过去,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及流量多变,往往容易形成洪水和干旱的两个极端。这一问题在修建都江堰之前尤为突出。战国后期,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必须修建控制工程以驯服岷江。其目的性表现为控制洪水的泛滥,并因此转换为生活用水、灌溉、通航的需要。

由于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系统总要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系统的实际输出和目的值之间总是存在偏差。因此,宝瓶口的实际水位根据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枯水时采取拦水措施,洪水时采取泄洪措施,基本上达到了洪水控制和引水的目的。总的说来,在技术上,都江堰从修建起至今,达到了其目的。

知识维

知识维。系统工程除了要求为完成上述各步骤、各阶段所需的某些共性知识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如工程、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系统工程所对应的

知识结构是不同的。

毋庸置疑,都江堰是集众多知识领域之大成者。值得一提的是,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是人与自然间关系的一种理想境界,它超越于冷性的知识结构外,为我们带来了厚重的价值温度。

都江堰系统工程经久不衰的奥秘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求之中,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透过历史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都江堰以其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担负起为人类谋福利的责任。在都江堰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既要重视“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理性目标,又要考虑与人类生存相关联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的现实目标,做到在维护历史文化的同时,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现实功能,只有这样,才有存在的现实合理性,才是都江堰未来发展的走向。

都江堰水利工程协同与整体的运行规律,依植于庞大的知识支撑。一切的经验、实践、整体的统筹、

协同是知识维在整个系统工程运用中的主系。

1,协同原理

人与自然是彼此关联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对自然进行调整、改造。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时必须按自然规律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则,自然将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

都江堰工程的“因势利导”,是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来修建工程,用系统科学术语来说,就是人地协同。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被具体化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原则;“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丰富的治水经验被物化为杩槎、竹笼、羊圈、干砌卵石等传统工程技术。这

些理念、经验和技术充分显示了人地协同的智慧。

都江堰2260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调整、协调同步的历史。这也是它巍然于时光深处,经久传

诵的法则。

2,整体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百丈堤、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人字堤等组成。这些工程的位置、结构、尺寸、高低、方向、角度等的布置,与岷江河势、两岸的山势,以及不同季节上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完善的整体,达到巧妙引水、分水、泄洪、排沙等目的。

这些构成整体系统的关键相互补益、依存,缺一不可。可以这样说,没有鱼嘴就不可能把岷江水按内外江合理分配,并把大量泥沙排入外江;没有宝瓶口的束水和离堆的顶托壅水作用,洪水就越不过飞沙堰;没有飞沙堰,宝瓶口就会被泥沙淤积,岷江水就不可能流入成都平原....可见,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只有认识总体的重要性,才能将各自的特性、要素抱成一团,从而得到最佳的效果。

同样,李冰“天人合一”的朴素治水思想,与系统观的整体性也是相一致的

都江堰工程

都江堰工程的科学性 摘要: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分水堤、溢洪道、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它首先保证灌区的引水流量, 同时又能防止眠江水携带的泥沙进入灌区, 而且通过合理地布置引水枢纽中的建筑物能够防止汛期多余的水进入灌区, 从而可使灌区免受涝灾。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关键词:都江堰分水堤溢洪道无坝引水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期秦昭王襄王年代,蜀郡寺李冰组织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竹、木、卵石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经久不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只饥谨”的“天府之国”。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一、都江堰渠首工程: 我国古代人民和水利工作者,经过与岷江洪水作斗争的实践,认识了水道的自然规律,合理的选择地形,因势利导,巧妙的布置了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项工程组成。三项工程的布局完全符合现代水利枢纽的原则,加之历代总结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法规,使都江堰历久不衰,举世闻名。 1、分水鱼嘴: 分水鱼咀是设在岷江的江心,它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的主流,用 于排洪,经乐山至宜宾汇入长江。内江是人造河道,主要用于灌溉,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因为分水鱼咀处于岷江弯道处,内江为凹岸,外江为凸岸。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河面变宽,上游来水主要集中在内江凹岸一侧,此时内江进水量多,占六成,外江来水少,占四成,保证了成都平原冬春枯水期灌水,蓄水需要,洪水期,水流漫滩。水位上涨。由于外江宽度较内江宽,因而流幅宽,水道断面比内江大,所以其主流流势由内江深槽由外江一侧移动。同时,内江河道水面比降又受飞沙堰和宝瓶口束水顶托的影响,水面比降小于外江。此时,外江进水多,占六成。内江进水少,占四成,避免了内江进水过多造成成都平原的水灾。即所谓“分四六,平潦旱”。 由于分水鱼咀位于弯段的中心,利用弯道水流的特性,使得岷江上游河段带来的大量砂石,大部分泄向凸岸的外江而输送到下游河道,进入内江的则是含矿量较小的表层清水。同时,表层流将水面的木材输往内江直至各条渠道。 分水鱼咀是以金刚堤与下游飞沙堰及宝瓶口相连,构成都江堰的整体。靠内江一侧叫内金刚堤,靠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 现代水利可以利用泄洪闸泄洪、拦河坝挡水灌溉,这与现代的金属冶炼、加工技术,混 凝土材料,大型施工机械等有利条件有关。在古代没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前提下,能做到泄洪 和灌溉两不误,鱼嘴的构思确实比较巧妙 2、飞沙堰溢洪排沙: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1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2200多年来,至今仍在发挥它的巨大效益 Dujiangyan Dam was built in 256 B.C. amazingly it is still in operation after 2200 years 介绍来自网络资料: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

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 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旅游,导游可以给游客详细介绍四川景区的特点。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导游词,欢迎参考!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时间:一年四季皆适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胜地。 青城山导游词篇二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国家5A级景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

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都江堰青城山游记作文精彩例文

都江堰青城山游记作文精彩例文 青城山风景优美,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它那山林的幽深,古道的幽静,山花 的幽香,鸟鸣的幽趣,溪流的幽情,岩穴的幽邃,楹联的幽意……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观光、游玩,去青城山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暑假的一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天,天气分外明朗,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下 午五点正,我和外公、外婆、弟弟、妹妹们一起乘汽车出发了。一路上,外公给我们介绍 青城山的特点:“青城山有36座翠峰,8大洞,72小洞,108景。景区以“幽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和以道教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闻名全国已有一千多年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在外公的讲解下,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青 城山到了。 坐滑竿可能是我终生难忘的事了。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索道不开了,只能坐滑竿。 天又黑,路又险,我们一行当中有老有小,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情,我们小孩子感到好玩、 高兴,想尝一尝坐滑竿的滋味,而年老的外公、外婆却又惊又怕。那陡峭的山路,那危险 的悬崖峭壁,那闪闪发光的莹火虫……这一切我都感到是那样的惊奇,那样的恐怖。深夜 一点,我们终于顺利地抵达了“又一村”。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去登山。但由于“又一村”到索道茶园山高路险,所以那一段 路我们决定坐索道。在索道上,我看到了漫山的野花,山谷里淙淙的流水,悬崖上耸立的 电杆、电塔。我想:为了青城山的游客们坐上安全的索道,靠人工竖起数百公尺高的电杆、电塔是多么不易,可见这些创业者们的艰辛。 到了索道茶园,我们便开始了登青城后山最高峰――白云寺的行动。 在去白云寺的路上,不仅道路狭窄,坡还非常陡,大人、小朋友们开始都不怕苦、不 怕累,在奋力地攀登着,但刚到通天洞时,大家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就在这时,我们看 见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到白云寺,枉自到后山”!一句话给了我们莫大的勇气,鼓 励我们继续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白云寺终于到了! 站在山顶,青城山的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片幽深绿海。 我想:这么多的树,森林的植树者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 这次去青城山,我的收获可真是不小呀!第一,锻炼了自己的毅力。第二,看到了祖 国的大好河山。第三,体会到了那些建设者创业的艰辛。 一提到暑假我就有无限的向往与回忆。心里盘旋着那份轻松与愉悦,禁不住深吸一口气,双目微闭,满面陶醉地感慨:“那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7月23日,星期二。早晨,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青城山。

一道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综合题.doc

一道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综合题 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叶家模邮编:618300 一、【背景材料】2002年11月25日星期一编写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我国长江支流岷江上游,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系统工程。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1年,历经2250多年仍在发挥作用,被全球水利界誉为“人类水利史上的丰碑”。自2002年11月13日起,国家将对它的内江进行断流、维修,工期42天,耗资3000万 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8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的功能有 ①灌溉②排沙③防洪④发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是 ①分水鱼嘴②宝瓶口③金刚堤④飞沙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位于四川岷江上游的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处,是四 川省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标志性大型水利工程,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也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区的重要水源工程。它是 A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B二滩水利枢纽工程 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D关口水利枢纽工程 4、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战国末期秦国----主持修建的。 A史禄 B 李冰 C 郑国D白公 5、从经济常识看,对都江堰的内江进行断流、维修,耗资3000万元。这里的3000万元属于①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②公共消费资金③扩大再生产资金④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从哲学上看,对这项工程进行断流、维修。表明了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紧密结合的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D整体决定部分,关键部分影响整体 7、从政治常识看,对这项工程进行断流、维修。体现了 A国家在行使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B党在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C国家在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D国家在行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8、简述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的历史和地理原因? 二、【简析】 这是一道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断流、维修”为切入点而设计的综合题,考查地理、历史及政治的相关知识点。第1~3题考查地理知识,第4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第5、6、7题考查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知识。第8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 三、【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D 6、A 7、A 8、第一,人口稠密,开发较早,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加之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庞大的渠系工程,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历史)第二,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便于精耕细作。(地理)。第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地区。(地理)。 (本文于2003年1月8日发表于《考试报》第三期上。供同行们参考)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都江堰水利岷江排沙洪灌溉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都江堰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构造原理,浅析了修建都江堰的重大意义。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合,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为什么要修宝瓶口? 只要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这样既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玉垒山山石坚硬,民工们用铁具凿、挖、撬,工程进度极其缓慢。后来,一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草,点火燃烧,岩石在柴草的燃烧下就会暴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口子,因形状很像瓶口,因此叫“宝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这样,东部的农田得到了灌溉。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室瓶口,怎样才能让水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从而引出要修分水鱼

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

公选课:《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课程作业 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作者:李剑穆寒 学号:3201005070433 代课教师:马治鸾

二0一三年五月青城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述评 一、青城山旅游资源概况 1、独特的地质地貌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古名天仓山、丈人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名青城,谓之青城山。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在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全山有36座山峰,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青城前山是景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青城后山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 青城山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适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职务生长。1994 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拥有高等植物2500 种,其中珍稀植物69 种。有木本植物730 余种,分属110 个科,有多种名贵树种,其中银杏树和水杉树被称为活化石; 草本植物上千种; 药用植物837 种,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因地貌独特,林木清幽,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280 余种,野生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10 余种,鱼类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野牛、牛羚、白鹤等。虫鸟种类繁多,山鹊画眉,黄莺紫鹃,四时鸣啼不绝。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精心整理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青城天下幽,而青城山后山的风景比前山更好,去过的人都知道。前山看的是道教文化,而后山才是真正的自然风景!(而且后山票价也便宜的多 )现将鄙人去年去青城后山的资料整理整理,以便各位驴友参考参考。 【基本信息】 青城山离成都不到70公里,走高速,途径都江堰市(都江堰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1.(9(此2.(113.1公4.(125.到50元一间,而且干净卫生,可以洗澡,还有电视看。一般有一个大床,一个小床,还有个小小的客厅,麻将、扑克一应俱全(方便打麻将)哈哈 青城四绝: 白果炖鸡——选用青城山土母鸡,优质白果,以沙锅炖制,汤清色淡,浅黄带白,白果软糯回甜,鸡肉鲜香细嫩,味醇,味厚,味美。(好像是80啊,偏贵 ) 青城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等为原料,脆嫩酸甜,保存数年仍色鲜质坚,是一种能解腻、开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

青城贡茶——宋时青城山“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青城茶清而不淡、浓而不涩、香而不艳。 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酿造加工而成。色如碧玉,浓似乳汁,其味鲜醇,因产于第五洞天,故名“洞天乳酒”。杜甫有诗“山瓶乳酒下青城,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盛赞青城山乳酒。青城山老腊肉。 【建议】 1 2 3 . 4元) 1 2 3. 4路标不很明显最好多问当地人。 5回来坐车时先不要急着买票(因为很多等候得车不拉满人就不走,要等很长时间). 可坐去都江堰的车(比较快就发车了),然后直接在都江堰客运站坐回成都(新南门或茶店子)的车。 注意:成都茶店子车站离成都市内较远,因此在都江堰买票时尽量买到成都新南门的车。【相关的费用】 [车费]

天人合一的四重内涵——从天人同构到天人和谐(一)

天人合一的四重内涵——从天人同构到天人和谐(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也是中西文化差异之焦点。这个 命题学界议论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直接反对天人合一观的,他们 认为:天人合一只是一套维护礼教、巩固皇权的教化理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友好”并没有多大关系,和如今人们提倡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也风马牛不相及, 当然更不能用于医学上了。有赞成天人合一观的,他们认为:天人合一是传统的 世界观,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有完整的技术操作系 统,有现代价值,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 持天人合一观的学者,对天人合一的理解、阐发,也有分歧。辩论的焦点有 三个方面:其一,“天”是什么天?如冯友兰先生认为先哲所说的“天”主要有五种 不同含义:第一种是“物质之天”,指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苍苍者,与地相对的天,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天空。第二种是“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就是指宗教中所 说有人格、有意志的“至上神”。第三种是“命运之天”,就是指旧社会中所谓运气。 第四种是“自然之天”,就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家所谓自然。第五种是“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就是指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虚构的宇宙的道德法则。这五种含义中最 基本的不外乎两个方面:自然方面的“天”和精神领域的“天”。前者是基础,对后 者起决定作用,但是后者(精神领域的“天”)一旦生成又可对前者进行意义建构, 使自然的无生命无情感的“天”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天”实际上就是“人”,是“人”的一种外在化或对象化形式。其二,“人”是什么人,因为人也包括 身心灵。天人合一的人,具体指哪个意义上的“人”?其三,“合一”究竟是什么意思?张岱年先生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哲学中所谓天人合一,有二意谓:一 天人本来合一,二天人应归合一。”“关于天人本来合一,有二说:一天人相通,二天人相类。所谓天人相通,如解析之,其意义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意义,是认 为天和人不是相对待之二物,而乃一息息相通之整体,其间实无判隔。第二层意义,是认为天是人伦道德之本原,人伦道德原出于天。在今观之,在天为根本的, 自一意义言,亦是在人为根本的,因人为自然中之一物。然自另一意义言,所谓 人性,常指人之所以异于非人者,即人与他类物不同者;而人与他物相同的,虽 为根本,亦不含于所谓人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有他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 鱼嘴分水工程

道教文化与旅游

道教文化与旅游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从而得以继承和发展,是很多学者都探讨过的问题,但具体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则论述不多。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学者们对其现代意义和价值已经有了不少论述,其中一些文章也谈到了道家、道教与旅游相结合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力图有所深化,尝试从道家、道教文化对旅游本质的看法来论述其所具有的可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丰富资源。 一、道家、道教文化的旅游观 旅游业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它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后者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人文资源的主体内容是既有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是世界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也是商贸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原因如下: 首先,除某些具有特殊魅力的自然资源以外,旅游经济的繁荣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发展经济不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寻找立足点,赋予过去的静态文化以动态的时代特色,一改过去把传统文化视为无用之物或历史包袱的错误观点,把它转变为发展现代旅游经济、商品经济的优势,进而把东方文明的精华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合理内核紧密结合,用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意识融会贯通,生成一种中西合璧、富有活力的新型文化。这既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的路子,也是我们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与搞好现代化二者得兼的现实路子。这样的新型文化,能够为发展旅游业和经济腾飞奠定基础。 其次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离不开文化的渗透与帮助。一脉相承的乡间民风民俗、宗教文化凭着它的定势和惯性孕育着当地人的商品意识和价值取向,而朝气蓬勃的现代文化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乡上民族文化及异族海外文化相结合,无疑会给经济灌注强有力的生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再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创新,发展新的人文景观提供了经济基础,展示了新的机遇。此外,在旅游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的相互交流,既提高了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也增进了不同民族间人们的相互了解,促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并实现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多角度、多层次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更深一层地说,旅游的本质是文化。单纯的山水即使再漂亮,也难以长久地吸引游人,只有把文化的内涵渗入其中,山水才有灵性,才有内容。或者说,只有把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内容统一起来,山水才能改变在人的眼睛中稍纵即逝的命运而进入人的心中,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从而给人们带来美的愉悦与享受,调节人的身心,旅游的价值才会得以彰显[1](P5-8)。所以说,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是旅游的本质。 道家、道教文化对旅游有深刻的思考。庄子在《知北游》中曾赞叹天地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道家、道教从保存人的生命之光出发,引导人们对自然作深邃的思索和审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庄子·知北游》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生活于道教世家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所之娱,信可乐也。”人融入自然之中,是为了怡情冶性,为了畅神,为了放松形骸从而调整心态、调理身体、体养生息。移情与意触作用的结合,是人向往自然之情与大自然之形神的契合,这种旅游观可以称为“情感说”。它注重个性情感价值,既出世又入世,站在人生的边缘,动态、灵活地审视一切。它的实质是为心灵争取一份在俗世之中难以获得的自由。 因此,道家、道教的旅游是“逍遥游”。徐复观认为,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而“精神的自由解放,是以一个‘游’字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赵馥洁 和谐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和弘扬这种和谐精神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和”,就是事物各种不同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平衡,从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状态。在中国哲学中“和”与“同”、“和”与“争”是相反的概念,而“和”与“中”是相通的概念。(1)“和”是多样性的协调,而“同”是单一性的重复。(2)“和”是多因素的协调,而“争”是多因素矛盾冲突的无序状态。所以儒家崇和非争。(3)“中”是实现“和”的条件,“和”是各因素处于“中”的结果。所以儒家主张“致中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形成 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形成于春秋时期。 1.公元前六世纪的西周末年,曾经有两次关于“和”与“同”的讨论。一次是周太史史伯对郑桓公的谈话,一次是齐国大夫晏婴与齐侯的对话。据《国语.郑语》载史伯对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讨论)。王(指周幽王)将弃是类(指“和”)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蔽,得乎?”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侯与晏子的“和同之辨”。齐侯问“和与同异乎?”晏子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xi.醋)醢(hai.肉醤)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洩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而同)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此!”这两次“和”“同”之辨,都深刻地阐发了“和”“同”的不同含义,明确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哲学观点,确立了“取和去同”的价值主张,并运用这一哲学思想论证了“尚和”的治世原则。 2.孔夫子明确论述了和的重大意义,提出来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二. 中国哲学和谐思想的内涵 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一团和气、一片生机。其中和谐观念是核心。包括: (一)宇宙和谐观。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至高无上的大和谐。《周易彖辞》:“乾道变化,名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庄子.天运》:“太和万物。”张载:《正蒙.太和篇》:“太和所谓道”,指宇宙本体的和谐状态。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说:“太和,和之至池。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后,其和不失。是谓太和。” (二)自然和谐观。中国哲学认为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和状态之中,和谐是自然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天论》:“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义以成。”《吕氏春秋.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双语简介中文+英文

都江堰水利工程双语简介中文+英文 The Dujiangyan Dam, 45km north of Chengdu, is an ancient technological wonder of the country. More than 2000 yers ago, Li Bing(250-200BC) ,as a local governor of the Shu State, designed this water control and irrigation dam and organized thousands of local people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to check the Mingjiang River.For many years the river,flooded the Chengdu agricultural area and local farmers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water disaster. Due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the dam automatically diverts the Mingjiang River and channels it into irrigation canals. For many years the dam has continued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 都江堰大坝45 公里,成都北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技术奇迹。超过2000 年前,李兵(250-200bc) ,为蜀国的地方总督,设计了水利工程和组织当地数千人完成项目检查闽江。多年的河流,淹没了成都的农业区,当地农民遭受水害。由于项目的成 功,大坝自动将岷江和渠道进入灌溉渠。多年来,大坝继续发挥水利工程。 Expansion has been undertaken since 1949 and at present the system does a good job of irrigating farming land across 33counties of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Province. Local people feel proud of the system becaude it has supported a large amount of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fe 。 What makes this system so good? 膨胀已自1949,目前该系统很好地灌溉农业土地在四川省西部33counties 当地人觉 得它支持大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系统因为骄傲。 是什么让这个系统很好吗,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意义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意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要紧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操纵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进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那个地方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要紧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人民渠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 导读: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一:青城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征是一个字——“幽”,才女的灵魂是一个字一一“道”。先说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象清丽脱俗的仙女,写一下这个“幽”字,就是“山”里藏着“丝丝”,意思就是说,青城山里蕴藏着丝丝不断、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呀。‘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

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