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力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是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阶段,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发挥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涵盖煤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和输配电网,重点阐述“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全省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大电力项目规划布局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1)

第二章发展趋势 (7)

第三章总体思路 (10)

第四章发展重点 (13)

第五章环境影响 (26)

第六章保障措施 (30)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强区域、促改革、惠民生、建生态、防风险等各项任务,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4%。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力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电力消费保持稳步增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能源得到快速发展,装机结构不断优化;“外电入鲁”实现重大突破,接纳省外来电水平明显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一)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117亿千瓦时,较“十一五”末增长1819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9.2%。2015年,一产、二产、三产及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1.9%、80%、8.3%和9.8%,与“十一五”末基本持平。伴随着用电量增长,全省用电负荷持续创出新高。2015年,全省最高负荷达到7760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2550万千瓦;“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8.3%。

亿千瓦时%

图1 2005年~2015年用电量及增速

万千瓦%

图2 2005年~2015年最大负荷及增速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发电装机3467万千瓦。至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15.7万千瓦,居全国三位,人均装机达到0.99千瓦,较2010年提高0.34千瓦。除投产项目外,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国华寿光百万千瓦机组等电源项目进展顺利,在建及已核准项目装机容量2314万千瓦。此外,还有海阳核电二期、国核示范电站等7个、装机容量1138万千瓦电源列入了国家规划。通过采取加快机组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有序用电、制定分级保电预案、加强发电机组运行管理等多种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全力保障了高峰时段全省电力供应安全,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电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转型不断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省继续加大煤电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高效燃煤机组建设。至2015年底,全省已运行的最大发电机组容量为102万千瓦,百万千瓦级、60万千瓦级和3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4万千瓦、1445万千瓦和3396万千瓦;60万千瓦级及以上、30万千瓦级及以上机组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4%和64%,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2个和9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115.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的11.5%,装机容量和比重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837万千瓦和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21.5万千瓦、132.7万千瓦、153.1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583万千瓦、131万千瓦、123万千瓦。

图3 煤电装机构成图4 可再生能源装机构成(三)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外电入鲁实现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省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电网建设步伐加快,主电网网架持续完善,配电网结构明显加强。新增500千伏变电站8座、扩建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528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省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37座(含胶东换流站),降压变压器80台,变电总容量6200万千伏安,线路94条,长度6930.8公里;500千伏/220千伏联络变压器3台,总容量150万千伏安。全省电网已形成最高交流电压等级为500千伏、直流电压等级为±660千伏,以500千伏为省域主网架、220千伏为市域主网架,发、输、配协调发展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大型电网。

“十二五”期间,“外电入鲁”工作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660千伏宁东直流送电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运,接纳省外来电400万千瓦;内蒙古锡盟~山东、陕北榆横~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和内蒙古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获得国

家核准并开工建设。至2015年,全省电网高峰时段接纳省外来电能力提高到750万千瓦,累计接受省外电量2802亿千瓦时。

(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十二五”期间,全省煤电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迅速,发电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不断提高。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第三代核电技术已在海阳核电站中开展示范。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益提升。直流输电技术投入工程应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日趋成熟,同塔双回(多回)线路、钢管塔、大截面耐热导线、GIS、HGIS、500千伏三相一体变压器等新技术、新设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普遍使用,新、扩建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建成覆盖全省的光纤主干网,变电站全部实现光纤通信,为智能电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火电能效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一方面,逐步关停淘汰落后机组,小火电关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关停淘汰落后小型煤电机组107台、容量322.5万千瓦。2015年全省煤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320克,较2010年下降23克。另一方面,实施大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全部燃煤机组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实行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了燃煤火电脱硫脱硝工程,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现役燃煤机组进行更新改造或淘汰。2015年,全省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到55.9

万吨和48.7万吨,较2010年分别减少20万吨和21.9万吨。

“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力行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电源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煤电在电力装机中比重高达85%,较全国平均约高19个百分点。单机30万千瓦以下机组约占煤电装机的36%,优化调整煤电结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电网调峰压力日益增加。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比例偏低,调度运行和调峰成本补偿机制不完善,调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并网消费的要求。三是,配电网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局部地区、个别时段配电网供电能力依然薄弱,部分中压配变及线路仍有重载、过载现象,城乡间电力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村电网智能化水平较低,部分老旧设备亟待升级。四是,违规建设煤电机组现象仍然存在。仍有个别企业在国家控制规划规模外自行违规建设煤电机组,扰乱了电力市场正常秩序,增加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给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和总量控制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五是,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竞争性环节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没有形成,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现行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适应能源革命的新要求。

第二章发展趋势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目标的决战期。电力发展既面临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的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一)面临形势

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格局和供求关系发展深刻变化,供需持续宽松,结构低碳化、生产利用智能化以及供需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从省内情况看,2015年全省用电量增长2.8%,为“十五”以来最低,消费增长减速换档明显;但考虑到未来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以及电能在终端用能中替代作用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用电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结构方面,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未来非化石能源电力将继续较快增长;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优化调整煤电结构的要求更加迫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进程加快为电力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注入的新的强劲动力。电力行业正由依靠资源、资本等要素积累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通过科技进步、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的新型驱动发展转变。

(二)需求预测

综合考虑全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电气化水平提高等因素,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省用电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弹性系数法、产值单耗法、人均用电量法等多种方法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10~6900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约1090~1780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为了避免出现电力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考虑电力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预留300亿千瓦时的电力储备。

(三)平衡分析

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列入国家规划并结转“十三五”的在建及规划电力项目30项。其中,煤电项目20个,装机容量2282万千瓦;核电项目4个,装机容量8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个,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外电入鲁”输电工程3项。

受国家电力行业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十二五”期间全省电源建设步伐放缓,加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投产延后,“外电入鲁”规划项目未能如期建设等原因,全省电力供需形势趋于紧张,供应出现缺口,2013年、2014年最大缺口分别达到244万千瓦和360万千瓦。未来随着结转电源项目逐步建成投产以及“外电入鲁”工程的顺利建成送电,全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但考虑到大气污染防治以及优化调整电源结构需要,“十三五”期间仍需规划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和“上大压小”电源项目,以满足地方热力增长需求,加快淘汰电力行业落后产能工作,以及保障“十四五”初期电力供应安全。

第三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工作总要求,加快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布局,着力完善电网网架,着力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和调节能力,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电力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以满足电力市场需求为目标,保持电力发展适度超前,建立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形成规模合理、安全可靠、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的电力系统,满足国民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坚持统筹协调。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建立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电力互补融合、省内电力供应与“外电入鲁”共同发展的新型电力供应格局。统筹电网与电源、输电网与配电网之间协调发展,实现电源布局、电网建设与资源环境、区域发展战略协同促进。

坚持绿色低碳。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力生产、输配、使用环节效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非化石能

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化石能源电力,积极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显著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电力发展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实现电力供应与需求协调发展。建立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健康的电力市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效益转化,提升电力工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目标

1、规模目标

全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力争达到1.72亿千瓦左右;其中省内装机、省外来电能力分别达到1.37亿千瓦、3500万千瓦左右。

2、结构目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3010万千瓦左右,约占省内电力装机的22%;省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提高到22%;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10%。

3、效率目标

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准煤/千瓦时;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装机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到5.9%。

4、环保目标

到2017年年底,全省现役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要达到燃气轮机组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35、50毫克/立方米)。

5、民生目标

人均电力装机达到1.35千瓦,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850千瓦时;户均年停电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52千伏安。

第四章发展重点

(一)加快煤电转型升级

有序推进大型高效煤电项目建设,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改造,积极关停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

有序建设大型煤电项目。优化煤电布局,重点在产业聚集、资源富集、路(港)口等区域,依托电网条件,布局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发挥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港口和煤炭铁路运输通道优势,在外煤入鲁的“路口”和通道沿线地区,合理布局高效煤电项目;统筹省内煤炭开发布局,合理有序推进鲁西南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煤电有序建设和“三个一批”要求,合理控制煤电项目建设、投产节奏,防范煤电产能潜在过剩风险。

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健康有序发展以集中供热为前提的热电联产项目。在充分利用已有热源且最大限度发挥其供热能力基础上,按照“以热定电、优化整合”的原则,规划建设采暖型热电联产型项目和产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优先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

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改造。积极推广应用煤电机组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及节能环保水平。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速扩围”工程,2017年底前完成现役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鼓励具备改造条件的1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积极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低于310克标准煤/千瓦时。

积极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对不达标且不进行相应改造或经改造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策予以关停淘汰。“十三五”期间重点淘汰: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应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的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煤电机组;设计服役期满且未进行安全评估不能继续稳定运行的机组;20万千瓦以下纯凝机组;“先建后关”替代机组。同时,建立“僵尸”煤电机组统计信息库,制定针对性处置方案,鼓励连续停运多年的发电机组退出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配套配套措施,引导和鼓励有较多小机组的企业和地方,通过新建背压发电机组或容量替代途径整合现有分散小机组,主动关停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二)大力发展清洁电力

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按照集中与分散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优化调整电源结构,不断提高清

洁电力供应水平。

核电。建成海阳核电一期、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启动荣成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商业化压水堆和海阳核电二期、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强潜在核电厂址资源的勘探和保护,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前期工作。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270万千瓦。

风电。加强风电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衔接协调,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陆上以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和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市丘陵地带为重点,建成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适时启动鲁北、莱州湾、长岛等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建设。到2020年,建成风电装机1400万千瓦。

光伏。充分利用塌陷地、荒地、盐碱地,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重点打造鲁西南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基地。结合高效农业区、产业园区规划,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风光、农光、渔光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坚持因地制宜、梯级利用、多元发展,推动生物质能资源规模化和市场化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在农作物秸秆比较集中的地区及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木材加工企业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合理规划布局和规划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根据城市垃圾处理需要,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建设垃圾发电厂。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厂周边,建设配套的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到2020年,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230万千瓦。

分布式电源。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自身条件,投资建设屋顶式太阳能、风能等各类分布式电源。鼓励在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及公用机构等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分布式中低温地热发电、沼气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等项目。支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余气等余能建设发电项目。在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建设海洋能与风电、太阳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省直各有关单位,各市(州)发改委、能源办,长白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长春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各县(市、区)发改局、能源办,有关能源企业: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能源局 2017年5月10日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推进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机遇期,也是全面深化能源改革的攻坚期。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吉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省能源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能源工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保供给、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注重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创新能源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能需求,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基本现状 1.资源状况 我省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不足,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较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炭资源储量2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8亿吨(储量7.27亿吨);原油累计探明储量16.38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4910亿立方米;油砂资源储量4.8亿吨;油页岩已探明储量1086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8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5400万千瓦;农作物秸秆产出量约45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总量约1200万吨/年,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10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量约400万吨/年;太阳能资源总体属二类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74.4万千瓦;深部地热能量潜力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 2.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供应能力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装备水平稳步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控制。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大批电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截至2015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11.4万千瓦,年均增长5.1%,人均装机达到0.95千瓦。电网建设全面加强,全省50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1座,22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80座,初步构成分层分区运行的电网体系。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气化吉林”全面实施,沈阳——长春天然气管道已通气运行,四平——白山天然气管道及长春高压外环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长春市2个5000立方米储气库投入运行,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4710公里。2015年,天然气产量19.7亿立方米,比2010年提高12.6%;原油产量481万吨,增储稳产成效明显;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90万吨,原油加工量901万吨,比2010年提高10.8%。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发展较快。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敦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万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06T14:26:21.630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张阔 [导读] 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辽宁沈阳 110811 摘要: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国家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开发布电力发展五年规划。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电力规划应在建设规模、投产时序、系统接入和市场消纳等方面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各类电源专项规划,形成协调统一的电力规划。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规划 1新能源消纳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也是《规划》的一大亮点 1.1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是破解“三北”地区存量新能源消纳的主要途径 根据规划,将采取3种途径提高系统灵活性。 (1)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700万kW,在有条件的华北、华东、南方、西北等地区建设新增天然气调峰电站500万kW。 (2)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改造规模达1.33亿kW,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8600万kW。改造完成后,增加“三北”地区调峰能力4500万kW。 (3)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根据“三北”不同地区电源结构及不同因素对于弃风弃光的影响度测算,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能够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弃风问题;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是解决华北(主要是冀北地区)弃风问题的有效途径;西北地区由于电源装机严重过剩,即使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发挥区域内省间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仍难以根本改变弃风弃光局面。 1.2“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低,目前采用建设专用电力外送通道、大规模送出“三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主要采用与其他电源打捆方式实现新能源外送。采用与火电打捆外送模式,即使按照理想的送电方式,通道外送新能源电量的比例一般也很难超过1/3,这也是业界一些专家学者对“风火打捆”外送模式不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条件下,跨省区外送消纳很难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主要途径。《规划》提出,依托电力外送通道,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kW。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已基本明确的风电、光伏外送规模已达到4000万kW,也就意味着在“十三五”电力规划中,除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没有考虑新开工“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外送输电通道。 2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规划问题的几点探讨 2.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规划与传统电 力系统规划有哪些异同随着电力系统接入新能源比例的提高,传统的选取典型日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在进行电力平衡时,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按照90%保证率等效约10%~20%的装机比例参与平衡是不合适的。采用时序生产模拟的方法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才能准确刻画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的消纳状况。随着分布式电源比重的提高,对网供负荷特性的影响较大,加州著名的“鸭形”曲线反映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对系统净负荷的影响。 随着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系统净负荷与传统意义的用电负荷差异很大,需要考虑采用净负荷进行系统规划。传统电力规划只必须考虑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2个目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不仅要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还需要考虑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 2.2如何在规划中体现新能源优先发展 新能源优先、优化发展应该首先根据新能源利用目标,考虑95%的有效利用率,确定新能源最小开发规模,根据新能源资源和电网条件确定新能源开发布局,对于接入配电网的分散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是无法纳入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应该在净负荷中考虑。新能源优先在省内参与电力电量平衡,按照水电、风电、光伏、核电优先的原则,通过生产模拟的方法确定。按照经济性原则,根据场址、资源等条件确定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需要新增规模及在系统中的运行小时数,从而确定煤电和气电机组的选型,必要时结合消纳市场考虑外送。在“十一五”、“十二五”电力规划缺位的情况下,“十三五”电力规划更像一个确定电源的规划,在规划中已很难做到新能源优先,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kW以上”也反映了这种无奈。最终导致新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无法落实。 2.3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常规电源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由于其出力特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系统运行中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其他电源提供支撑。特别是在以煤电为主要电源的中国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对煤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大。对于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对于中国,未来煤电的定位一定是调节电源。那么,在当前强调对存量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对新增煤电机组提出灵活性的技术参数要求,对于新增煤电机组的技术要求就不再是大容量、高参数,而是调峰能力、爬坡率等。 2.4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目标不设上限是本次规划的创新。但是,不设上限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如何进行配套电网规划,也给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电网规划是根据确定电源的规模、布局以及消纳市场确定输电方案,最终形成电网规划方案。但对于新能源,特别是接入配网的6000万kW的分布式光伏和分散风电,在电源规模和布局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配套电网规划的确是个难题。德国是世界上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德国的电网适应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被动适应、局部改造和全面升级3个阶段。在分布式发展的初期,配电网规划不考虑分布式电源,主要利用已建成配电网的裕度发展分布式电源,经过电网校核确定并网点;随着分布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年。 A. 关键 B. 重要 C. 决胜 D. 核心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为主题,以()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A. 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 B. 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D. 提高经济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其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三大战略的是() A. 两区一圈一带 B. 京津冀协同发展 C. 一带一路 D. 长江经济带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有基础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仍是时代主题。 A. 改革和创新 B. 和平和发展 C. 就业和创业 D. 和平和进步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中三个提升指的是() A. 提升经济收入、提升工作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B. 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 C. 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层面 D. 提升发展杠杆、提升工作要求、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A. 计算机资格英语口语资格

河北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 电力是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和公用 事业。“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 化改革的攻坚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展理念,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 大历史机遇,着力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保障电力安全可靠运行,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支撑。 本规划依据《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北省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十三五”能 源发展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16— 2020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一、发展基础及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176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583 6万千瓦,发电量2301亿千瓦时,比2010年分别增长485亿千瓦时、1621万千瓦、23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分别为3.4%、6.7%、2.2 %。2015年,接受区外送电量87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 6%,较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 2.电源结构持续优化 —1—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 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22万千瓦、280万千瓦、46万千瓦,比2010年分别增长650万千瓦、280万千瓦、32万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由9.2%提高到23.1%。燃煤火电装机容量4115万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70.5%,下降15个百分点,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容量占燃煤火电装机比重由71.7%提高到83.7%。 3.电网设施日益完善 2015年,全省拥有500千伏变电站38座,变电容量7536万千伏安,线路9918公里;220千伏变电站351座,变电容量10757万千伏安、线路21063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分别是2010年的1.53和1.35倍。冀北电网与北京、天津电网联络紧密,形成多通道、多方向接受区外电力的坚强受端电网,河北南网形 成“三横两纵”500千伏主网架。配电网供电能力逐年增强,电网 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用电条件持续改善。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加快实施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 计划,完成节能改造2761万千瓦,单位平均供电标煤耗由337克标煤下降至321克。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燃煤电厂地方排放标准,完成2 52台燃煤机组污染防治设施治理或升级改造,20万千瓦等级及以上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20万千瓦以下机组全 部达到地方排放标准,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约9.5万吨、14.3万吨和3.1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2—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中共山东省委文件鲁发〔2015〕19号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全面总结山东“十二五”时期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对编制好山东“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

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 欢迎来到小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欢迎参考~ “十三五”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及影响分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本次会议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产业作为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十三五能源战略事关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影响能源投资决策和管理运行。能源观察获悉,国家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能源安全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从近期政府管理部门对外透露信息看,未来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导向基本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体制改革是主要内容。 一、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目前,我国能源战略从保供给为主,开始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这意味着敞开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受到控制,控制手段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也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减少补贴来实现。

反观过去十年能源消费路线,“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亿吨标煤,增至2010年的亿吨,年均增长率%。按照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在经济下行、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有机构测算,如果在政策环境不变情景下,按照以往经济发展路径测算,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4亿吨标准煤左右,2030年将接近70亿吨标准煤。显然这样的增速不可持续,生态环境和国际环境也将承受巨大压力。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是控制煤炭。国家将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已经明确的是,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能源消费控制直接影响未来能源项目建设和审批。直接表现为,钢铁、水泥、有色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将受到抑制;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新建燃煤机组建设将得到严格控制;煤炭过快增长的产量也将受到约束。 二、能源生产布局继续西移 西部地区仍是我国能源生产的主要阵地。按照国家“五基两带”的构想,未来将建设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

电力发展规划和计划

电力发展规划和计划 篇一:关于电力十三五发展规划:6个挑战、8个目标关于电力十三五发展规划:6个挑战、8个目标 昨天(11月7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未来五年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份指导文件可谓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光伏人,规划中有哪些内容是我们不得不知道的呢? 未来五年电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清洁低碳、绿色发展;优化布局、安全发展;智能高效、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保障民生、共享发展。 六个新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进入“十三五”,电力工业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供应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等一系列新挑战。 六个“着力” 着力调整电力结构 着力优化电源布局 着力升级配电网 着力增强系统调节能力

着力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总体来说,电力的发展要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部署,加快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惠及广大电力用户,为全面建成小(转自:小草范文网:电力发展规划和计划)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八个目标任务 《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8个方面绘制了电力发展的“十三五”蓝图: 1、供应能力方面。预期2020年,我国人均装机将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 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2、电源结构方面。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 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 光电方面,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勾勒四大发展新图景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20篇80章、25个专栏、148页的篇幅,向外界细致描绘出到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图景。 经济更强:增长保持中高速创新驱动见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目标”一章中,描绘了五年后中国经济的“预期模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 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 味着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5%以上。同时,以目前 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喷涌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服务业比重会在‘十二五’基础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 ‘中国制造’将走向‘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动力转换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但专辟一篇详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把创新理念融入诸多方面,可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举措下,到2020年,创新的难点痛点将逐步突破,中 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将实现新的跃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 专职副主席李路说。

民生更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以前去趟镇里都费劲。现在不仅修上了6 米宽柏油马路,还通上了‘绿色小康车’,想去哪里都方便。”在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村,村民冯光金说。 当“绿色小康车”为冯光金的出行带来根本改变的同时,一项涉及13亿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将展开。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 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 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 市圈,推进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举措有望出台。 不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涵盖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描绘出无比绚丽的图景。 当厚厚的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委员面前时,“普12”成为教育 界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年 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在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注意到继‘十二五’ 人均寿命增加1岁后,‘十三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升了1岁,这意味着在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将有更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大到贫困县全部摘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小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更细更 实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出让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山 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生态更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完整版)电力十三五丨绘就现代电力工业体系蓝图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绘就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电力工业体系蓝图设定三大约束性指标,布局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协同增效中国电力报中电新闻网记者陈学婧 “预期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 6.8 万亿~7.2 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3.6~4.8%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 亿千瓦,年均增长5.5%;西电东送2.7 亿千瓦,年均增长14.04%;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27%。”11 月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在发布会上公布了“ 十三五”电力发展的总量目标,并介绍了“ 十三五” 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法改司司长梁昌新主持发布会,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纵观《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贯穿始终。 未来五年,我国电力绿色发展意味更浓、灵活性协调性要求更高、保民生促改革分量更重。 绿色清洁: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装机规模7.7 亿千瓦 “十三五” 期间,电力工业向清洁低碳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是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标志。 《规划》明确,到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这一约束性指标彰显了我国 电力绿色发展的决心。 据韩水介绍,到2020 年,我国常规水电达到 3.4 亿千瓦,年均增长 2.8%;抽蓄装机4000 万千瓦,年均增长11.7%;核电装机0.58 亿千瓦,年均增长16.5%;风电装机2.1 亿千瓦,年均增长9.9% ,其中海上风电500 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 1.1 亿千瓦,年均增长21.2%,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 万千瓦。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7.7 亿千瓦左右,比2015 年增加 2.5 亿千瓦,占比约39%,提高 4 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 在明确非化石能源预期规模的同时,亟待回应的是未来五年如何解决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对此,韩水分析指出,“电源布局”“ 电网输送”“系统调节能力”是影响当前水电、风电、光伏消纳的三大主因。 基于此,《规划》明晰了优化调整能源开发布局,保证弃水、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的路径:水电一一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 坚持生态优先和移民妥善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坚持干流开发优先、支流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开发。坚持开发与市场消纳相结合,统筹水电的开发与外送,完善市场化消纳机制。强化政策措施,新建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防止新弃水现象发生。 风电一一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优化风电布局,统筹开发与市场消纳,加快中东部及南方等消纳能力较强地区的风电开发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调整“三北”风电消纳困难及弃水严重地区的风电建设节奏,加大消纳能力较强或负荷中心区风电开发力度。 光伏一一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伏电站,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积极支持光热发电。 核电一一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 如何缓解“电网输送”“ 系统调节能力”两大因素对清洁能源消纳的制约,则亟待安全、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支撑。 安全灵活:新增“西电东送”输电能力 1.3 亿千瓦、新增抽蓄电站1700 万千瓦适应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消纳,改变局部地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偏低,电力系统整体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客观上急需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智能化水平,建设高效智能的电力系统。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XX—20XX年度 课题选题指南 一、重大招标课题选题指南 (一)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 山东省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20XX—2025年) 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山东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山东省高校本科教案质量提升研究 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二)体育与艺术教育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学校体育过程评价体系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三)教育招生考试专项重大招标课题 山东省高考改革的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 山东省教育考试网上评卷质量监控模型与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信息安全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研究 (四)区域教育教案改革重大招标课题 区域推进中小学思维导图课堂教案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专项课题选题指南 (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和人才库建设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列化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潜在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内容、专业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研究 鲁、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养提升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的机制研究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作机制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研究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专项 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创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教案方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研究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 路渐趋明晰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在“十二五”即将走向最后一年的时候,“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工作也已经启动,国家能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将是什么样的呢近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对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面对我国能源发展中出现的两大矛盾—供需逆向分布、能源与水逆向分布,“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对能源布局进行优化。 煤炭开发分层对待 面对能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十三五”规划的能源生产布局依旧是“五基两带”,即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新疆5大能源基地,核电及海上2个能源开发带。 其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煤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95%以上。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因此对煤炭基地的规划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发展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东部即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新疆基地将在“十三五”之后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间规划投产的重要煤运铁路是蒙华铁路,到2017年,这条铁路年运能将达到1亿吨,远期达到2亿至3亿吨。初步测算,蒙华铁路运送的煤炭每吨大约可以节省运费200元,相当于每千瓦时电价便宜元。何勇健表示,作为专用的动力煤输送通道,蒙华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国能源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能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缺电的问题。 首次明确减煤目标

“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总量的重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66%降到60%以下。 据透露,煤炭消费量控制的重点将落到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主要方式是大气污染防治。 未来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要依靠煤炭,在理想的状态下,将逐步引导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过渡。 从消费总量看,煤炭在“十三五”期间仍然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因此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将被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上来,减少散煤燃烧将成为目标。 煤化工是否要发展在业界争议较大,但从顶层设计思路看,现阶段煤化工对国家战略上的意义重大,还需要有序发展。“一是提供战略储备,二是在油气紧张时,煤制油气可以作为替代能源保证应急需求,三是增加我们在国际谈判中的底气。”何勇健说。 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的突破,使得煤电在排放上能够达到或接近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水平。这给煤电发展在政策上获得支持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今后,东部地区依然可以建设新的煤电项目,只是条件更为苛刻—必须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而且煤炭消费总体规模不得扩大。东部电力需求的满足找到了很好的途径,同时单纯依靠西部送电的风险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当然,国家也会配套有关电价政策,支持煤电项目做到更加环保。 替代能源大发展

南方电网十三五规划

市场资讯 2013-10-22 南方电网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网] 虽然“十二五”还没有画上句点,但是国内首个“十三五”电网规划已经出炉。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南方电网未来八年的主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措施。 此次《规划》发布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再以“公司”的名义单独发布规划,《规划》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南方电网公司、专家组共同制定完成的,重点突出了国家能源局在国家级规划制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规划名为《南方电网“十三五”规划》,而不是《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规划》。 南方电网公司的经营区域覆盖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及广东省(区),电力流向以西电东送为主。自“十一五”以来,南方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满足了区域内2.02亿kW电源安全送出和8343亿kW.h用电负荷的可靠供电。 目前,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网架由“六交三直”发展至“八交五直”,输电能力由1120万kW提高到2470万kW,年送电量由535亿kW.h提高到1240亿kW.h,到2012年底,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过9000亿kW.h。 根据预测,到2015年,南方五省(区)用电量将达到1.05万亿kW.h,“十二五”年均增长8.3%;到2020年将达到1.363万亿kW.h,“十三五”年均增长5.3%。为了满足区域内电量增长的需要,《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8年南方电网发展的6个主要目标。 稳步推进西电东送。到2015年,南方电网建成“八交八直”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送电规模达到3980万kW;到2020年,再建设6~8个输电通道,满足云南、藏东南和周边国家水电向广东、广西送电要求。 形成适应区域发展的主网架格局。综合考虑电网安全、输电效率、经济性等因素,到2020年,现有的五省(区)同步电网将逐步形成规模适中、结构清晰、相对独立的2个同步电网。其中以云南省电网为主体形成送端同步电网,其余4省(区)电网形成一个同步电网。《规划》提出,南方电网将主要采用直流输电技术实现跨区域送电。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选题指南设计

附件1: 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 课题选题指南 一、重大招标课题(题目名称不变动) 1.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实践式研究(以贯彻考察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依据,研究省在建设传统美德教育示区过程中,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容体系和实践模式等方面容。) 2.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3.省推进教育现代化2035年目标监测体系及方法研究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教强省建设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5.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6.省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研究 7.省综合高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8.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省学生评价方式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9.新时代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模式研究 10.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中小学改革研究 二、重点研究课题(题目名称不变动) 1.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机制研究 2.基于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新时代省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4.省融合教育实践模式探索研究 5.“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 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 7.省民办教育发展研究 8.新时代省家校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9.省高等院校校企体制改革路径研究 10.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研究 12.省高考新方案实施与政策动态调整研究 13.省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 14.县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方法研究 15.新时代教师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提升研究

16.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评估与有效干预研究 三、重点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监测研究 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学校组织变革及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研究 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研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学前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 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等院校分类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研究 随迁子女升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迁子女升学体制机制变革研究 (二)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论问题研究 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省教育治理体系的要素、结构、机制的分析研究 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研究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际比较研究 学校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市县级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研究 (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省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跟踪研究 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涵与路径研究 省各级各类学校部综合改革的典型案例研究

无锡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序言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着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实施能源行业节能减排,逐步形成适应无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无锡市经济转型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关键期,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绿色惠民的深化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5-2020年)》《江苏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方案》等,编制《无锡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本规划所涉及的范围为无锡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包括江阴、宜兴2个下辖县级市和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个市辖区域,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苏南用能负荷中心,下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能源资源较为贫乏,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主要依赖外地调入,可再生能源仅太阳能具备较大规模利用条件。“十二五”以来,无锡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能源供给的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能耗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形成了适应无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一、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十二五”末,以大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全市电网已形成220千伏输电网和变电站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为支撑的网架结构,供受电能力全面增强。电厂统调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65万千瓦,非统调机组83.8261万千瓦。江苏国信协联燃机热电联产工程和无锡蓝天热电联产项目均已投产运营,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供应能力持续加强。 煤炭储运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末,煤炭供应能力已达到3100万吨左右,全市不断加强本地区煤炭资源中转储备能力建设,有效保障全市煤炭供应。 油品总量稳中有升。“十二五”以来,全市按照部、省成品油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成品油市场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保持在2-5%之间。 天然气稳定供应。管道天然气和LNG同步发展,目前全市拥有两家管道输气单位,分别为中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及江苏省天然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气源来自新疆(西气)和四川(川气)。2015年,“西气”供气规模为5.1亿Nm3/a,“川气”供气规模为1.9亿Nm3/a。当管输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时,以LNG作为补充气源。2012年底,如东LNG正式投运,更加保障我市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 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按照“供需并重、内外兼顾”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区外受电同步优化。2015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量489万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28.75万吨标准煤,占5.55%,比2010年提高1.54个百分点。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3800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7%。其中原煤消费量2278万吨,比2010年减少40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