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3: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4: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5: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6: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7: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

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8: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9: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10、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

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3)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平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

(1)(课件出示14:“壮、杉、化”笔顺图)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不是“土”;“化”的第三笔是撇,不是竖弯钩。)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树,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14带拼音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15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

壮活化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本课会写字在写字本上写下来。

2.你还认识那些树?

3.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泡桐云杉翠柏白桦

松子枫树白果桂花

答案:

1.略

2.例如:柳树桃树杏树梨树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板书:树)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小组合作学习:儿歌中,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2.指导读读儿歌。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3.说一说。

这些树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就好了。

4.指导读儿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3)学习第一句:了解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教师重点讲榕树,(课件出示16——18:杨树、梧桐、榕树图片)(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

(课件出示19图文)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4)学习第二句: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柏。(课件出示20、21: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松柏)

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

(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依然苍翠挺拔。)(5)学习第三句: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课件出示22:木棉、桦树图片)(板书:木棉桦树)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

(6)学习第四句: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课件出示23: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水杉桂花)

(课件出示24图文)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树都是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我国的树木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树,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你知道的树,仿照儿歌的形式写下来。

2.搜集一下写树的古诗有哪些。

3.比一比,组词。

桐()柏()桂()

洞()伯()挂()

答案:

1.柳树美,槐树香,桃树春天披霞光。

2.见备课资料。

3.桐(泡桐)柏(柏树)桂(桂树)

洞(山洞)伯(伯父)挂(挂着)

【板书设计】2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

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桂花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_人教(部编本)(2018)

2树之歌

本课的重点是识记生字、词,了解树木的名称及其写 法。通过这首儿歌的学习,学生能更加 留心生活、细心观 察自然,儿歌抓住了树木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易于理解。 我还拓展了树木在生活中 的作用,让学生萌发自觉保护树 木和生态环境的热情。 《树之歌》教学片段 ?认识树木的作用,树立保护树木的意识(教学拓展) 师: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有什么作用吗?我们 为什么要种树? 生:因为树能在夏天为我们遮阴。 师:说得很好,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树下乘凉。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作思考状) […网Z +X +X +K 师:其实,大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呢。首先,树木就像一台 净化器,它们能把我 们吐出的二氧化碳吸进去,然后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其次,树木还是最好的降噪器,如果没有这许许 多多的树木,那我们的生活会因为噪音而受到威胁。然后,树木还能防风固沙,是沙漠里的小卫士,也能 吸收各种粉尘,保护环境。你们看,树木的作用是不是很多? (学生点头) [来源:] 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保卫我们的树木呢?谁想说一说?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种树,减少砍伐树木。 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和我们一样都在生长,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砍伐树木却 只要很短的时间。 还有谁对保护树木有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我们要节约纸张,尽量少用一次性的筷子,自带餐具,这样就能为保护树木出一份力。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我们都要做到爱护树木。保护地 球上的一片绿色, 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赏析:教师由课文内容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识字、认字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爱护树木,保护树木是 我们义 板书设计 树的名称 树的特点 \保护树木 教 学反田 心

树之歌部编二年级语文教案

2 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几种树,分别是什么?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10)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平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不是“土”;“化”的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 松柏服装桦树 耐心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优秀教 案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结合图文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些树的特点。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懂得要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4、能正确朗读“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它的理解。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梧”等15个生字,读记“杨树”等8个词语,能正确书写“杨”等10个字。难点结合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些树的特点。 1、多种方式识字利用形声字识字: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从而识记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同时进行偏旁归类识字。运用字理识字:“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借助语境识字:“耐”和“守”可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

“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运用生活实际识字:“掌”字,可以让学生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 2、朗读指导儿歌朗读基调轻快活泼,可采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等方法;“杨树高、榕树壮、像手掌”等词语要适当重读……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掌握朗读技巧,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不同树种的不同特点。 3、语言运用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教学“梧桐树叶像手掌”时,可通过观察枫树树叶、银杏树叶,引导学生创编儿歌,如“银杏树叶像扇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仿写儿歌。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树木?在文中圈出来。 2、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树木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 2、通过看图和学儿歌,能认识11种树,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3、能规范、端正地书写“杨、松”等10个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导入:各种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课件出示:森林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借助拼音或图片认识树名与会认字 2.过程方法目标:图文结合法,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积累木字旁的生字。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认识树名和特点;培养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识会认词;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三、教学难点:为树贴名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树叶图片,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直接导入 1、谈话:师: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在你的生活中,你看过哪些树呢? 生:回答 师:你们的视野很开阔。都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一首歌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树之歌。请大家翻开书,第18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第二课树之歌。来跟我一起读课题:树之歌。(2、板书课题,读题) 2、释义:之的意思。 二、老师范读(配乐) 三、学会认字 1、带读:指名度,老师纠正读音。 2、讲解:(看桦树的桦读第四声。注意掌、装是上下结构。) 3、闯关一:开火车读生字卡:想闯过会会读关和会认关,可没那么简单呢。现在我就把拼音去掉来考考大家哦!我们来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开开,开到这一小组 四、理解课文

闯关二——圈一圈、说一说 1、圈一圈:再读儿歌,找到树名圈出来。 2、小组合作说一说:和小伙伴对照课本树的图片,说一说你认识的树。(3分钟) 小组汇报树名再引导认识树的图片并积累课后词语 出示第一张课件:认识杨树、榕树、梧桐。其中有一种梧桐树,春季开花,我们把这种梧桐叫做泡桐。 认识松树和柏树、枫树。引导认识枫叶、松子、翠柏。 五六句:认识木棉,木棉开的花是红色的花,因为它开得红艳,而又不媚俗。就像大英雄流的血液一样叫做英雄花。 引导认识桦树中,有一种树有白色光滑的树皮,所以我们就把这种树叫做白桦。 七句:引导认识银杏和水杉。那银杏的种子叫什么呢?白果 杉树中还有一种非常的高大,就像能够长到云霄一样,我们就把这种杉树说叫做云杉。 理解为什么说“银杏水杉活化石”? 银杏、水杉是上古世纪留存下来的古代植物,是中国植物界的“国宝”。所以就把它称之为活化石。 桂花树有很多种,金桂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把,桂花树开的花叫做桂花。 五、熟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闯关三——我会读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树名,大家读树的特点。男女生分角色读、个人读。 2、闯关四——我会背 拍手填空背诵 3、巩固读一读,记一记:同学们刚刚学了这些图片,这是我们课后读一读记记里面的词语。会读了吗?每个词语读一遍。 六、学习木字旁写法 闯关五——会动脑 1、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大家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 2 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3: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4: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5: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6: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7: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8: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9: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10、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3)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 5 树之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要求会读15个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木字旁生字,如杨、桐、松、棉、枫、柏、杉、桂。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主要介绍了十种树的突出特点。在积累自然百科知识的同时,又能学到许多与木字旁有关的字,非常适合借助儿歌来进行归类识字。 【课标表述】 *对学习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独立识字的习惯。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优美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重点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组词,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二题) 3.通过通过连词组句,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三题) 4.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完成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评价目标4;(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课件出示一些图树的片?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在学习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会了常用的识字方法。本文是一首归类识字儿歌,15个会认的生字中,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通过结合图文认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形声字识字法、换一换、字理识字等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木子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杨、壮”两个生字。3.通过接读、问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猜猜老师画的这幅图是什么呢?(树),那同学们喜欢树吗?看看图片上的这些树是什么树呢?(出示树木卡片) 2.有的同学可能还叫不出这些树的名字,没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树之歌》这篇文章,学习更多关于树的知识吧!(板书课题,跟着老师一起书空,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读通儿歌。 1、图片上的这些树木就藏在我们的儿歌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 检查读文。 (1)儿歌有几句? (2)指名读儿歌。重点指导“桦”“银”“柏”字的读音。 三、读通儿歌,识写生字。 过渡语:儿歌中的树木太多了,我们给它们点点名,看看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2树之歌教案

2树之歌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带木字旁的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各种树木,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利用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十一种树木及其特点、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拓展植物知识,了解植物国宝,培养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木字旁,联系以前学过的带木字旁的字,进一步积累巩固。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课后三句有关树木的格言。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些树木的图片,提问激趣: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的这些树吗?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点名请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树木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和动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让我们一同来认识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鼻音“耐”,翘舌音“掌、装、守、杉”,前鼻音“银”和后鼻音“桐、杨、枫、松、疆”。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杨、桐、枫、柏、棉、杉、桂”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松、壮、化”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谜语示例: 一个老爷爷,靠在树上歇。(谜底:松)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识字教学,引入形声字的概念,便于分类记忆。 识字时重点介绍“疆”,可以从造字法的角度,解释加深印象。 写字主要通过随文识记的方法,主要教学“杨”并教学木字旁的最后

一笔是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点出诗歌的韵脚,突出重读词语。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难点突破,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树木的图片,尤其是身边就有的图片,观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加深对树种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1.导入 大屏幕出示一组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更多的树木。板书2、树之歌 (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突破识字 A、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8页,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找出文中的树。 B、请看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学生自己拼读,识字小老师在字音上提示平翘舌音和多音字,其余同学可以补充。这节课我们就查了多音字“柏”。接着,学生们根

树之歌优质教案

树之歌优质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课题:2树之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 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课件出示: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

《树之歌》教案

《树之歌》教案 一:音乐导入: 播放儿歌请同学们仔细听,里面唱了什么? 这首歌唱的是小树要长高,小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们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二: 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并让学生读词语。 三: 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交流: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2)再次朗读课文,要将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次,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示范朗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板书外形)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如: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板书)颜色)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呦!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2 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3: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4: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5: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6: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7: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案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 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来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2.想一想下列问题。 (1)儿歌中提到了哪些树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儿歌有什么特点。 3.分组读儿歌,比赛读儿歌。 4.全班齐读儿歌。 5.儿歌中提到的树木,分别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

识字2 树之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鼠、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学情分析: 学生对树木有一定认识,但对于生长习性不是很了解,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孩子们对树木特点进一步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并能正 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并能正 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突破措施: 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二、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补充资料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 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 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 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要求会读15个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木字旁生字,如杨、桐、松、棉、枫、柏、杉、桂。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主要介绍了十种树的突出特点。在积累自然百科知识的同时,又能学到许多与木字旁有关的字,非常适合借助儿歌来进行归类识字。 【课标表述】 *对学习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独立识字的习惯。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重点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课件出示一些图树的片?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二、借图识字(落实目标1) (一)整体感知全文 师示范读全文。生模仿这读,尝试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借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小组内互相考察。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1)自由拼读,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朗读 (3)师: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到儿歌中,把儿歌读准确。全班齐读 (4)请个别同学读。 (5)分句子朗读。 5.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很多的树) (二)随图识字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树的样子和名字。 1.依次出图,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 杨树榕树枫树松柏树梧桐树 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 (1)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木字旁的字 (3)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树、村、林、桃等。 (4)再观察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发现呢?他们是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三、指导书写 1.白、公、风、同四个字都学过,提示跟木字旁合作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矮胖瘦和避让。 2.杨、棉、桂、杉、壮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棉:右半部又是上下结构,上矮下高。 桂:右半边的两个土不是一模一样,上小一点,下大一点。 杉:右半部的三撇间隔相同,方向基本一致,第三撇略长。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3.观察完之后,观看师范写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 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化石桂花 (1)指名读词语 (2)开火车读

《树之歌》教案

《树之歌》教案 一:音乐导入 播放儿歌请同学们仔细听,里面唱了什么? 这首歌唱的是小树要长高,小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们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并让学生读词语。 三: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交流: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2)再次朗读课文,要将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次,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示范朗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板书外形)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如: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板书)颜色)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呦!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