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介绍

关键技术介绍
关键技术介绍

专科生毕业设计

网络工程

路由交换方向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技术

班级09应届专科2班

学号1601090220

学生姓名张凯迪

联系方式137********

指导教师朱永超职称:讲师

李孔文职称:讲师

2011年4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

签名:______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在这个时代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连接到不同的网络中,使得计算机网络不论从结构上还是规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实施网络工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企业现代化、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中小型企业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以中小型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课题共分34章,主要包括二大方面:windows和Linux。Windows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基本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管理、windows网络配置、windows DNS和DHCP服务器等;Linux主要内容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基本配置、Linux网络配置、samba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各种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本项目也解决了企业局域网之间的VPN搭建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

关键词:局域网搭建;Linux服务器配置;windows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网络安全;

系统集成等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a web-based information ag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a combination product, the computer network in this day and age of its invaluable role to play on people's work, study, living, behavior and way of thinking ha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effe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more and more computers connected to different networks, making the computer network, whether from the structure or siz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 which gives the computer network of building the new challeng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project has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With the gradual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twork,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enterprises to build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network system is a very large and complex system, it not only for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ffice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and a series of provide the basic operating platform, but also provide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services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timely and accurately transmitted to the various system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technology to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local area network technology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o the graduation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mall and medium local area network may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technical and implementation options for the design of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he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34 chapters, including two major aspects: windows and

Linux. Windows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ows server 2003 and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windows server 2003 system administration, windows network configuration, windows DNS and DHCP servers; Linux Linux operating system mainly covers the installation and basic configuration, Linux network configuration, samba server, ftp servers, DNS servers and other network server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The project also addresses the enterprise LAN VPN betwee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routers and switches. Keywords: local area network set up; Linux server configuration; windows management; routing and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目录

第1章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项目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网络总体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网络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网络及系统建设内容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网络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网络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网络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网络层次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内联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路由、交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路由协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交换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IPV6...................................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设备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设备命名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VLAN、子网及IP地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网络边界安全威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网络内部安全威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关键技术介绍 (9)

7.1VLAN (9)

7.2HSRP (9)

7.3VTP (9)

7.4TRUNK (10)

7.5STP (10)

7.6VPN (11)

第8章设备简介 (11)

8.1 Cisco 2800系列集成多业务路由器 (11)

8.2Cisco 4500系列交换机 (12)

8.3Cisco Catalyst 3750 系列集成交换机 (13)

8.4Cisco Catalyst2960系列交换机 (14)

第9章项目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项目组织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工程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安装前的场地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核心及各网点的安装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网络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网络测试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测试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章基本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总部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分部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章Trunk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章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配置vlan地址和网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章V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章以太网通道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6章S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7章OSPF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8章HSR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2设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9章GRE over IPSEC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1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3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4验证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0章PP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PPP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配置PPP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3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1章ACL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ACL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ACL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ACL的执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ACL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2章ISA防火墙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ISA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应用位置及项目角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ISA服务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3章Iptables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Iptables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实现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NAT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7

致谢18

第6章关键技术介绍

7.1VLAN

VLAN(虚拟局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是对连接到的第二层交换机端口的网络用户的逻辑分段,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一个VLAN可以在一个交换机或者跨交换机实现。VLAN可以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者根据网络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进行分组。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局域网能够为局域网解决冲突域、广播域、带宽问题。

因此使用VLAN技术,结合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换设备可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网络管理员通过控制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来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同时VLAN和第三层第四层的交换结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较好的安全措施。

7.2HSRP

终端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决定它们到特定ip地址的第一跳。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动态学习:代理arp,路由协议(rip和ospf)以及irdp(icmp router

discovery protocol);

2.静态配置:在每一个终端都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是不现实的,大多客

户端操作系统平台都不支持动态路由协议,即使支持也受到管理开销、收敛度、安全性等许多问题的限制。

因此普遍采用对终端ip设备静态路由配置,一般是给终端设备指定一个或者多个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静态路由的方法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复杂度和减轻了终端设备的通信开销,但是它仍然有一个缺点:如果作为默认网关的交换机损坏,所有使用该网关为下一跳主机的通信必然要中断。即便配置了多个默认网关,如不重新启动终端设备,也不能切换到新的网关。hsrp就是为了避免静态指定网关的缺陷。

7.3VTP

也被称为虚拟局域网干道协议。它是思科私有协议。作用是十几台交换机在

企业网中,配置VLAN工作量大,可以使用VTP协议,把一台交换机配置成VTP Server, 其余交换机配置成VTP Client,这样他们可以自动学习到server 上的VLAN 信息。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整个园区网或者企业网中的一组的交换机中保持VLAN数据库的同步,以保证所有交换机都能从数据帧中读取相关的VLAN 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转发。

它是一个OSI参考模型第二层的通信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协议,主要用于管理在同一个域的网络范围内VLANs的建立、删除和重命名。在一台VTP Server 上配置一个新的VLAN时,该VLAN的配置信息将自动传播到本域内的其他所有交换机。这些交换机会自动地接收这些配置信息,使其VLAN的配置与VTP Server保持一致,从而减少在多台设备上配置同一个VLAN信息的工作量,而且保持了VLAN

配置的统一性。VTP有三种工作模式:VTP Server、VTP Client 和VTP Transparent。一般,一个VTP域内的整个网络只设一个VTP Server。VTP Server 维护该VTP域中所有VLAN 信息列表,VTP Server可以建立、删除或修改VLAN。VTP Client虽然也维护所有VLAN信息列表,但其VLAN的配置信息是从VTP Server学到的,VTP Client不能建立、删除或修改VLAN。VTP Transparent相当于是一上独立的交换机,它不参与VTP工作,不从VTP Server 学习VLAN的配置信息,而只拥有本设备上自己维护的VLAN信息。VTP Transparent可以建立、删除和修改本机上的VLAN信息。

7.4 TRUNK

Trunk是一种封装技术,它是一条点到点的链路,链路的两端可以都是交换机,也可以是交换机和路由器,还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或路由器。基于端口汇聚(Trunk)功能,允许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主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大幅度提供整个网络能力。是带宽扩展和链路备份的一个重要途径。TRUNK把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当作一个逻辑端口使用,可以把多组端口的宽带叠加起来使用。TRUNK技术可以实现TRUNK内部多条链路互为备份的功能,即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链路的工作,同时多链路之间还能实现流量均衡。

7.5STP

stp是一种二层链路协议,又称生成树协议,该协议在IEEE802.1D文档中

定义。该协议的原理是按照树的结构来构造网络拓扑,消除网络中的环路,避免由于环路的存在而造成广播风暴问题。该协议使用BPDU报文传递生成树信息。

该协议的目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的同时,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确定根桥,决定哪些端口处于转发状态,哪些端口处于阻断状态,以免引起网络环路。

7.6 VPN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

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将数据流转移到低成本的网络上,一个企业的虚拟专用网解决方案将大幅度地减少用户花费在城域网和远程网络连接上的费用。同时,这将简化网络的设计和管理,加速连接新的用户和网站。另外,虚拟专用网还可以保护现有的网络投资。随着用户的商业服务不断发展,企业的虚拟专用网解决方案可以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意上,而不是网络上。

第7章设备简介

8.1 Cisco 2800系列集成多业务路由器

Cisco 2811路由器实物图

Cisco 2811简要参数

Cisco 2811

基本特征

路由器类型路由器

端口结构模块化

网络协议IEEE 802.3X

传输速率10/100Mbps

2个

固定的局域网接

其他端口Console

内置防火墙是

Qos支持支持

支持VPN支持

扩展模块 4

产品内存256MB(最大760MB)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

网络管理协议:Cisco ClickStart,SNMP

电源电压100-240 V AC

产品尺寸445*438.2*416.2mm

产品重量 6.4Kg

适用环境工作温度:0℃-40℃、工作湿度:5%–95%无凝结、存储温度:-20℃

-65℃、存储湿度:5%–95%无凝结

8.2Cisco 4500系列交换机

Cisco 4506交换机实物图

Cisco 4506简要参数

CISCO WS-C4506

主要参数

交换机类型企业级交换机

应用层级四层

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00Mbps

网络标准IEEE 802.3、10BASE-T,IEEE 802.3u、100BASE-TX,IEEE 802.3、

10BASE-FX,IEEE 802.3z、IEEE 802.3x、IEEE

802.3ab,10BASE-X(GBIC)

端口结构模块化

传输模式支持全双工

交换方式存储-转发

背板带宽100Gbps

包转发率75Mpps

VLAN支持支持

QOS支持支持

网管支持支持

网管功能SNMP管理信息库(MIB)II,SNMP MIB扩展,桥接MIB(RFC 1493) 6

模块化插槽

电源电压220V

环境标准工作温度:0~40℃;工作湿度:10%~96%无凝结;存储温度:-40~75℃;存储湿度:10%~96%无凝结

440*317*440

产品尺寸

(mm)

18.37

产品重量

(Kg)

8.3Cisco Catalyst 3750 系列集成交换机

Cisco 3750交换机实物图

Cisco 3750简要参数

CISCO WS-C3750-24TS-S

主要参数CISCO WS-C3750-24TS-S

交换机类型企业级交换机

应用层级三层

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00Mbps

端口结构非模块化

端口数量24

传输模式支持全双工

配置形式可堆叠

交换方式存储-转发

背板带宽32Gbps

包转发率 6.5Mpps

VLAN支持支持

QOS支持支持

网管支持支持

网管功能SNMP, CLI, Web, 管理软件

MAC地址表12K

模块化插槽数2

445*301*44

产品尺寸

(mm)

产品重量(Kg) 3.6

8.4 Cisco Catalyst2960系列交换机

Cisco WS-C2960-24TT-L交换机实物图

Cisco WS-C2960-24TT-L简要参数

CISCO WS-C2960-24TT-L

主要参数

交换机类型智能交换机

应用层级二层

产品内存64MB

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00Mbps

网络标准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1x、IEEE 802.1Q、IEEE 802.1p、IEEE 802.1D、IEEE 802.1s、IEEE 802.1w、IEEE 802.3ad、IEEE

802.3zIEEE 802.3

端口结构非模块化

端口数量24

接口介质10/100Base-T、10/100/1000Base-Tx

传输模式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交换方式存储-转发

背板带宽 4.4Gbps

包转发率 6.5Mpps

VLAN支持支持

QOS支持支持

网管支持支持

网管功能Web浏览器,SNMP,CLI

MAC地址表8K

模块化插槽数2

指示面板每端口状态:连接完整性、禁用、活动、速度、全双工,系统状态:系统、RPS、链路状态、链路双工、链路速度

电源电压100 V AC-240V AC、50Hz/60Hz,1.3-0.8A

环境标准工作温度:0℃-45℃、工作湿度:10%-85%(非冷凝)、存储温度:-25℃-70℃、存储湿度:10%-85%(非冷凝)

44*445*236

产品尺寸

(mm)

产品重量(Kg) 3.6

Cisco WS-C2960-48TC交换机实物图

Cisco WS-C2960-48TC简要参数

CISCO WS-C2960-48TC

主要参数

交换机类型智能交换机

应用层级二层

产品内存64MB

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00Mbps

网络标准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1x、IEEE 802.1Q、IEEE 802.1p、IEEE 802.1D、IEEE 802.1s、IEEE 802.1w、IEEE 802.3ad、IEEE 802.3z、IEEE 802.3

端口结构非模块化

端口数量48

接口介质10/100Base-T、10/100/1000Base-Tx/SFP 传输模式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交换方式存储-转发

背板带宽 6.8Gbps

包转发率10.1Mpps

VLAN支持支持

QOS支持支持

网管支持支持

网管功能Web浏览器,SNMP,CLI

MAC地址表8K

模块化插槽数2

指示面板每端口状态:连接完整性、禁用、活动、速度、全双工,系统状态:系统、RPS、链路状态、链路双工、链路速度

环境标准工作温度:0℃-45℃、工作湿度:10%-85%(非冷凝)、存储温度:-25℃-70℃、存储湿度:10%-85%(非冷凝)

产品尺寸

(mm)

44×445×236产品重量(Kg) 3.6

参考文献

[1]万振凯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

[2]高升,邵玉梅.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3]刘化君.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4]陈萍.Linux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M]:[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5]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88yulecheng/

[6]https://www.360docs.net/doc/736541232.html,/ttyulecheng/

By-gnksguybb

致谢

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画上一个句号,而我将面对又一次的征程。二年的求学生涯在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下,走的辛苦却也收获颇丰。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二年的求学生涯在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下,走的辛苦却也收获颇丰。特别是我的导师朱永超老师和李孔文老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还教会了我基本的研究方法;同时感谢在我20年生命中养育我的父母,帮助过我的朋友,关怀过我的同学。向你们致敬!在即将踏向社会的时刻,我的心情可以说是激动万千,但是我仍然不会忘记:感谢许昌学院以及所有导师。

同时,在大学二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严谨的治学作风、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们认真的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真诚的向那些曾经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同学们说一声:谢谢!

反求工程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反求工程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又称反求工程或反求设计,是将已有产品模型或实物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模型和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解剖、深化和再创造,是对已有设计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技术水平,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增强经济竞争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它们为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在机械工程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这些科技成果,更快的获得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反求工程的应用对于我国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最早提出“反求工程”概念并倡导推广的学者是著名的科学学专家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等。早在1983 年第三次全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上他们就提出了“反求工程”的概念。近20 多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反求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直接导致反求工程的实践水平越来越高,反求工程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技术手段也趋于成熟。 反求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模型精度分析等。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今我国学者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我选读了2010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部分论文,并将读后收获记录如下。 一、数据采集方面 数据采集即获取实体模型的几何参数,是反求工程CAD建模的首要环节。对自由曲面零件的测量是实现数据采集的有效手段。根据被测物的CAD模型是否已知,可将自由曲面的测量分为CAD模型已知的测量和CAD模型未知的测量。这两种测量的目的不同,测量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检验和保证产品的精度要求;而后者主要是根据测量所获得的零件表面的测点数据实现曲面重建,以便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型修改、零件设计、数控加工指令的生成及误差分析等处理。 对于CAD模型已知的自由曲面的测量,其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可靠、安全地获取待测曲面的几何形状信息。对自由曲面进行测量时,采用等间距测量是最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但为了保证测量准确度就必须缩小测量间距,这使得测量效率显著降低,并增加了后续的误差评定等工作的难度。一种理想的方法就是使测点分布的疏密随曲面曲率变化而变化,曲率越大,测点应越密;反之则越疏,从而较好地反映待测曲面的几何形状信息,实现测点的自适应分布。而对于CAD 模型未知的自由曲面零件的测量,应主要考虑如何根据已测点的信息来对自由曲

摆渡机功能概述及简介

神盾网络安全摆渡机 功能简介 版本号:SDBD1101 西安市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目录 1、功能特点................................................................................................................................ - 1 - 2、研发背景................................................................................................................................ - 2 - 3、摆渡机功能概述.................................................................................................................... - 3 - 4、产品基本情况........................................................................................................................ - 4 - 5、实施后效果............................................................................................................................ - 5 - 6、系统架构................................................................................................................................ - 6 - 1、功能特点 摆渡机利用神盾专用软件实现外来磁介质与可信内网介质之间得文件信息传输交换。实现点对点、盘对盘得单向信息拷贝,不在摆渡机内保留摆渡信息,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现得交叉失泄密。

语义网主要应用技术与研究趋势_吴玥

2012年第2期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 41 — 语义网主要应用技术与研究趋势 吴 玥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我国企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网络办公自动化,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但随着销售业务的增长,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其内部网络面临的运营难题更加明显,网络知识管理是当前企业存在的最大困难。语义网络技术的运用方便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操控,促进了企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分析了语义网应用的相关技术,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总结。 关键词:语义网;应用技术;知识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41-02 The Mai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Trends of Semantic Web Wu Yu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jority already realize the network office automation,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But as the sales growth,graduall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its internal network operator facing the problem is more apparent,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current enterprise is the most difficult.Semantic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promote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Semantic network;Application technology;Knowledge management;Trend 语义网是对未来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假设,通过相匹配的网络 语言对文件信息详细描述,最终判断不同文档之间的内在关系。 简言之,语义网就是能参照语义完成判断的网络。企业在经营管 理中引进语义网有助于数据信息的挖掘,对数据库潜在的信息资 源充分利用,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一、传统互联网知识管理的不足 互联网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初期,加快了国内行业经济的改革进 步,促进了企业自动化操控模式的升级。然而,当企业经营范围不 断扩大之后,企业面临的网络管理问题也更加显著。如:业务增多、产品增多、客户增多等, 企业网络每天需要处理的文件信息不计其 数,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知识管理系统也会遇到多种问题。 (一)检索问题。互联网检索是十分重要的功能,如图一。用 户在互联网上检索某一项资源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关键词搜寻, 未能考虑到语义对资源搜索的重要性。这种检索模式下则会遇到许 多难题,如:对同义词检索会出现多余的无关资源,尽管用户在互 联网上可以查找到许多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但多数是无用的。 图一 互联网信息检索 (二)集成问题。信息集成是网络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编码、程序等,对整个系统存储的资源集成处理,然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互联网信息集成依旧采用人工处理,这是由于网络的自动代理软件不能处理文本代表的常识知识,信息集成问题将制约着互联网功能的持续发挥。 (三)维护问题。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而言,其采用的文档大部分是半结构化数据,这种数据的维护管理难度较大。现有的互联网在文档维护方面缺乏先进的软件工具,对于文档信息的处理也会遇到不少错误。知识管理中的数据库资源错误会给企业经营造成误导,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语义网应用的相关技术 互联网研发对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各种各样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表达语义信息的语言和技术,让语义网络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因此,结合语义网络的功能特点、结构形式、信息储存等情况,用户需掌握各种语义网应用技术。就目前而言,语义网主要的应用技术包括: (一)编码技术。编码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重要元素,通过编码之后才能让程序信号及时传递。语义网编码技术就是通过编码处理将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能够把不同的知识编码为某个数据结构,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数据的检索。编码技术要用到各种知识表达方法,如: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等等。 (二)框架技术。框架技术本质上就是对语义网进行层次划分,将网络结构分层不同的层面。语义网框架技术应用要借助语义 Web 模型,经过长期研究,我们把语义网体系结构分为7个层面,如图二。每个层面在语义网运行时都可发挥对应的功能,促进了语义网程序操控的稳定进行。层面框架的分析,可以掌握语义网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强弱。 图二 语义网的体系结构

重型机械行业焊接技术现状参考文本

重型机械行业焊接技术现 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重型机械行业焊接技术现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国内外概况 焊接技术是重型机械金属结构设备制造与安装施工的 关键工艺技术之一,在工业发达国家重型机械制造业中得 到广泛应用。发展至今,我国的重型机械焊接技术与美国 (如P&H公司等)、德国(如西马克公司等)、法国(如 奥钢联公司等)、日本(如三菱重工、小松株式会社等) 等发达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这些国家及地区采 用焊接结构件的比例日趋增大,其中自动化、机械化的气 体保护焊及多丝埋弧焊等高效焊接工艺方法消耗的焊接金 属材料约占全部焊材总量的50~70%,其焊接生产采用机 械化、自动化、高效的焊接工艺方法,带来焊接生产效率 高、焊接质量好的效果,国际竞争力强。

在我国重型机械金属结构行业,气体保护焊、双丝埋弧自动焊、龙门焊机、电渣焊等高效焊接工艺方法在大型金属结构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日趋增多,高效焊接方法完成的金属结构件已占其总重量的50~80%左右,在中小型企业中,CO2气体保护实芯焊丝、埋弧自动焊等方法也得到一定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中劳动工资低廉的优势正在被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成本高昂的巨大差距所抵消,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产品情况 重型机械金属结构行业主要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重型机械装备。行业制造骨干企业如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郑州煤机厂、北京煤机厂、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等,主

语义网

【转载】自Tim Berners-Lee于1998年提出了语义网(the Semantic Web)的概念之后,就一直成为人们讨论与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关于语义网的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对语义网的研究不论是从标准规范、系统试验、研究深度,还是从规模层次、具体应用方面都相对落后。另人欣慰的是,我国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语义网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并开始着手研究语义网及其相关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语义网研究作综合述评: (1)基本情况,对当前国内语义网的研究情况做一总体介绍;(2)体系结构,即对语义网体系结构研究的情况;(3)关键技术,讨论对 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即资源描述框架)和Ontology(本体或本体论)的研究情况;(4)试验与应用,即当前针对语义网或利用其中的关键技术所做的具体试验与应用。最后,在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述评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国内语义网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1 基本概况 当前对语义网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语义网的理解表述不一。如语义网是“第三代Web,其目标是实现机器自动处理信息,它提供诸如信息代理、搜索代理、信息过滤等智能服务”[1];语义网“不同于现存的万维网,其数据主要供人类使用,新一代WWW中将提供也能为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这将使得大量的智能服务成为可能”[2];语义网研究活动的目标是“开发一系列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表达语义信息的语言和技术,以支持网络环境下广泛有效的自动推理”[3]。语义网的创始人Tim Berners-Lee对语义网的定义如下:“语义网是一个网,它包含了文档或文档的一部分,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且包含语义信息,以利于机器的自动处理”[4]。尽管对语义网的理解与描述不同,但仍能从这些描述与理解中看出语义网的一些基本特征:(1)语义网不同于现在WWW,它是现有WWW的扩展与延伸;(2) 现有的WWW是面向文档而语义网则面向文档所表示的数据;(3) 语义网将更利于计算机“理解与处理”,并将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 语义网的实现依赖于三大关键技术:XML、RDF和Ontology。本文将在第3小节对它们进行讨论。 虽然语义网给我们展示了WWW的美好前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互联网的革命,但语义网的实现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 (1)内容的可获取性,即基于Ontology 而构建的语义网网页目前还很少;(2)本体的开发和演化,包括用于所有领域的核心本体的开发、开发过程中的方法及技术支持、本体的演化及标注和版本控制问题;(3)内容的可扩展性,即有了语义网的内容以后,如何以可扩展的方式来管理它,包括如何组织、存储和查找等;(4)多语种支持;(5)本体语言的标准化。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语义网的研究相对落后,但从1999年至2004年4月发表的论文来看, (1)论文数量逐年递增。2002年发表相关论文22篇,分别是2000年(6篇)和2001年(4篇)年论文数量的3.7倍和5.5倍,2003年发表论文38篇,是2002年的1.7倍,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语义网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2)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对语义网及其关键技术的描述与介绍,主要包括语义网的含义[2][5][6][7]、体系结构[8][9]、关键技术(RDF、Ontology) [10][11][12][13][14][15][16][17][18][19]、面临的挑战等[2];

涉密计算机基本了解

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 1.什么是涉密计算机?什么是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运用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通常称为涉密计算机。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主要是指用于记录、存储、拷贝国家秘密信息的移动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优盘、存储卡等磁、光及半导体介质载体。 2. 涉密计算机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外围设备 无线键盘、无线鼠标、无线网卡等都是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外围设备。这些设备与计算机之间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的,处理、传输信息的信号完全暴露在空中,无关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设备接受这些信号并作信号还原处理。因此涉密计算机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外围设备。 3. 设置涉密计算机口令字 口令字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口令字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计算机口令字设置如果达不到足够长度,非常容易被破解。口令字一旦被破解,破解者就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入涉密计算机任意获取信息。 4. 涉密计算机不能连接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不能给用户提供安全保密保障。如果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就容易被境外情报机构通过互联网植入特种“木马”等间谍窃密程序,进行非法攻击和远程控制。一旦攻击成功,攻击者就会像操作自已的计算机一样,操作被控制的涉密计算机,任意窃取涉密信息。此外,涉密计算机还可能会感染计算机病毒,使存储、处理的信息遭到恶意破坏。 5. 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能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就等于把涉密信息放在完全开放的环境里,随时都可能被人获取。互联网早以成为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获取别国信息的重要途径,境外的一些情报机构为便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涉密信息,通过多种窃密手段,如“嗅探”技术等,将“木马”窃密程序植入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进行网上窃密活动。互联网也是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径。因此,不能在与互联网连接或连接过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6. 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随意让他人使用、保管或办理寄运 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随意让他人使用、保管或办理寄运。是严重违反涉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的行为,极有可能造成国家秘密载体失控。

焊接工艺介绍

焊接工艺介绍 一、概述 二、CO2气体保护焊 三、点焊 四、电极

一、概述 1、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 焊接工艺是根据产品的生产性质、图样和技术要求,结合现有条件,运用现代焊接技术知识和先进生产经验,确定出的产品加工方法和程序,是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技术规定。包括焊前准备、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的最佳选择以及焊后处理等。制订焊接工艺是焊接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制造成本,而且是管理生产、设计焊接工装和焊接车间的主要依据。 焊接结构生产的一船工艺过程如图所示。焊接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丁序,焊前准备和焊后处理的各个工序都是围绕着获得符合焊接质量要求的产品而做的工作。质量检验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以控制和保证焊接生产的质量。每个工序的具体内容,由产品的结构特点、复杂程度、技术要求和生产量的大小等因素决定。 2 焊接工艺的发展概况 焊接方法是焊接工艺的核心内容,其发展过程代表了焊接工艺的进展情况。焊接方法的发明年代及发明国家见表2.1.1。按照焊接过程的特点,焊接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每一类根据工艺特点又分为若干不同方法,见图2.1.2。 目前许多新的焊接工艺正逐步用于焊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焊接生产率和焊接质量。在重型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石油化工、机车车辆、汽车等行业中普遍采用了数控切割技术、

埋弧自动焊、电渣焊、CO2气体保护焊、TIG焊、MIG焊、电阻焊和钎焊等焊接方法并具有成套的焊接工艺装备。尤其是汽车生产线中采用了co 2气体保护焊、TIG焊、MIG焊等焊接机器人、电阻焊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焊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己达到总焊接工作量的35%一45%。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还较低,按熔化焊来计算,目前日本为67%,德国为80%.美国为56%,原苏联为40%,而我国还不到20%,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焊接生产主要还靠手工电弧焊,自动化水平高的气体保护焊和埋弧自动焊应用少。从焊接生产工艺装备水平来看,我国近年来,生产了成套的焊接工艺装备和焊接生产线,也有的厂家从国外引进了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焊接辅助装置、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焊接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除用于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之外,还可用于整条生产线、焊机的群控。它还可以根据材料厚度自动选择并预置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过程实现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 研究开发具有智能的焊接机器人,特别是具有自动路径规划,自动校正轨迹,自动控制熔深的机器人将是近期和21世纪的重点方向。 电子束、激光、等离子等高能束流用于焊接,可以完成难熔合金和难焊材料的焊接,焊接熔深大、热影响区小、焊缝性能好、焊接变形小、精度高,并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必将在核、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推进焊接工艺的进步。 采用复合热源焊接是焊接工艺的又一发展动向。利用复合热源焊接

无线通信技术及5G关键技术介绍..

姓名:张健康学号:02121222 姓名:王晨阳学号:02121202 姓名:王李宁学号:02121209

[摘要] (2) 1.引言 (3) 2.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3) 2.1 3G即将成为过去 (3) 2.2 4G 是现在 (4) 2.3 5G是未来 (5) 2.4各国研究进展 (6) 3.5G性能指标 (7) 4.5G关键技术 (8) 4.1 新型多天线技术 (8) 4.2 高频段的使用 (9) 4.3 同时同频全双工 (9) 4.4终端直通技术(D2D) (9) 4.5 密集网络 (9) 4.6新型网络架构 (10) 5.结束语 (10) 中国--机遇与竞争并存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 第五代通信系统是面向2020年以后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系

统,它是一个多业务技术融合的网络,通过技术的演进和创新,满足未来广泛的数据、连接的各种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本文首先介绍5G的概念,然后阐述了5G的性能指标,重点对5G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这些关键技术包括新型多天线技术、微波段的使用、同时同频全双工、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自组织网络。 [关键词] 5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1.引言 4G网络部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关于5G的研究也拉开了序幕。2012年,由欧盟出资2700亿欧元支持的5G研究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2020Information Society)[1]正式启动,项目分为八个组分别对场景需求、空口技术、多天线技术、网络架构、频谱分析、仿真及测试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英国政府联合多家企业,创立5G创新中心,致力于未来用户需求、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评估验证;韩国由韩国科技部、ICT和未来计划部共同推动成立了韩国“5G Forum”,专门推动其国内5G进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推进组,作为5G工作的平台,旨在推动国内自主研发的5G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可见,对于5G的研究,许多国家或组织都在积极地进行中,未来5G技术将使人们的通信生活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2.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GSM是第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 为模拟技术,采用的是频分多址方 式,频谱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GSM 诞生之初的目的为使用数字技术取 代模拟技术,提高语音通话的质量, 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降低组网成本。 GSM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 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球漫游。 GSM主要解决的是语音通话问题,而 随着对移动数据的要求提高,提出了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2.1 3G即将成为过去

成功案例摆渡机设计方案

制作人:郭虎涛 最后编辑时间:2012-09-30 文档版本:v1.0 公司存档编号:WEB-1013-201209-30 神盾网络安全摆渡机 部 署 应 用 方 案 西安市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2012年9月

一、研发背景 由于移动存储介质(U盘等)的使用非常方便,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常用工具。如果随意的让各类移动存储介质接入单位内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就可能造成木马、病毒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感染,可能会给单位内部网络安全带来风险,特别是近年来境外间谍机构专门研制的摆渡木马用于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数据交换过程窃取国家秘密,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为此,国家保密局、军队保密委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计算机、外网计算机与涉密内网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通过中间摆渡机的规定。为了解决不同等级网络之间、不同等级单机之间的信息安全摆渡问题,我们研发了神盾网络安全摆渡机。解决了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数据交换所带来的相关安全性问题,对移动存储介质的数据交换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防止因移动存储介质信息交换过程中造成失泄密事件。 摆渡机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摆渡木马启动、查杀木马、病毒,进行单向信息传递与交换,对摆渡过程进行可控的有效管理,事后可进行追查审计。总之,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外来数据信息必须经过摆渡机进行安全处理,然后才能摆渡到涉密内网计算机中进行应用。确保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二、产品介绍 一)产品概述 神盾网络安全摆渡机是西安神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一款多网络环境下,信息数据交换的平台。为了保证内网安全,防范摆渡木马、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大唐神盾网络安全摆渡机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防止摆渡木马启动的功能:感染到摆渡木马的外来磁介质插到安全 摆渡机上,摆渡木马不能启动。具有良好的防范木马启动功能。 2、具有强大的木马、病毒查杀功能:凡外来信息要进入涉密内网,首 先要经过网络安全摆渡机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处理,能够实现接入用户选择的国内外主流杀毒软件,对外来磁介质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并能够根据

关键技术介绍

专科生毕业设计 网络工程 路由交换方向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技术 班级09应届专科2班 学号1601090220 学生姓名张凯迪 联系方式137******** 指导教师朱永超职称:讲师 李孔文职称:讲师 2011年4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 签名:______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在这个时代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连接到不同的网络中,使得计算机网络不论从结构上还是规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实施网络工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企业现代化、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中小型企业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以中小型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课题共分34章,主要包括二大方面:windows和Linux。Windows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基本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管理、windows网络配置、windows DNS和DHCP服务器等;Linux主要内容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基本配置、Linux网络配置、samba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各种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本项目也解决了企业局域网之间的VPN搭建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 关键词:局域网搭建;Linux服务器配置;windows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网络安全; 系统集成等

最新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指南汇总

2010年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指南

2010年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一般项目指南 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是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摇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基本使命,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发明专利、样机、样品为主要成果形式,着力原始创新,为科技支撑计划提供技术基础,为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成果和人才储备。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的承担单位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资金补助档次一般为10万元。 一、信息科学(A、B、C、D、E) 1.计算机科学(A) A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A0101 并行/分布计算机体系结构及集群系统的关键技术 A0102 可重构计算系统理论与方法 A0103 嵌入式系统关键技术 A02 计算机网络 A0201 Internet新技术 A0202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关键技术 A0203 网格与对等计算关键技术 A0204 新一代网络管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A0205 片上网络技术

A0206 语义网关键技术 A03 计算机软件技术 A0301 普适计算技术 A0302 和谐人机交互 A0303 大型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 A0304 分布式存储理论与方法 A0305 智能计算技术 A04 多媒体技术 A0401 虚拟现实技术 A0402 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技术 A0403 多媒体信息表示和存储的理论与方法A05 信息安全技术 A0501 新型密码理论与方法 A0502 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A0503 网络内容分析与监控关键技术 A0504 计算机病毒防治理论与方法 A0505 信息隐藏及检测理论与方法 2.信息与通信技术(B) B01 通信系统与技术 B0101 先进网络与交换技术 B0102 信道复用新技术 B0103 新型接入网技术 B0104 无线通信新技术 B0105 多媒体通信技术 B0106 信道编解码技术

前置机方案书

为了保证内网安全,防范摆渡木马、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前置机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具有强大的木马、病毒查杀功能:凡外来信息要进入涉密内网,首先要经过前置机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处理,能够实现接入用户选择的国内外主流杀毒软件,对外来磁介质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并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双杀毒功能。杜绝木马、病毒感染到涉密内网,造成失泄密事件或因感染病毒引起的网络安全隐患。 2、实现外来磁介质到涉密磁介质点对点的单向信息拷贝:前置机实现了外来磁介质的信息单向直接拷贝到涉密内网磁介质。 3、网络安全摆渡机利用触摸式一体机,实现了防范摆渡木马启动、查杀木马病毒的功能,实现外来磁介质与可管理内网磁介质之间的文件信息单向交换,摆渡磁介质之间信息传递单向点对点盘对盘的功能,有效防止了交叉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可能,并且实现了日志记录.摆渡审计等功能。解决了利用普通电脑摆渡无法解决的失泄密隐患问题。 适用范围: 1、有涉密单机、涉密内网的单位 如存在涉密单机、涉密内网和互联网,需要在不同形态网络、主机之间频繁进行数据交换。 2、对外服务的窗口服务部门,经常需要与外来单位交换数据。

3、与其他单位有文件或数据交换需要的企事业单位或党政军单位。 摆渡要求: 1)用户需要先对内部涉密磁介质在网络安全摆渡机上进行注册登记。 可以配置专用摆渡涉密内网磁介质,也可以使用用户原来在桌面审计系统已管理的磁介质。外网磁介质可以使用专用磁介质,也可以使用原来使用的磁介质。 2)数据摆渡步骤如下: (a)先插入外来磁介质, (b)网络安全摆渡机对外来磁介质自动进行木马病毒查杀; (c)完成木马病毒查杀后,再插入内网摆渡磁介质; (d)进行盘对盘的数据拷贝。 5、实施后效果 通过实施此套安全信息交换系统,有效的防止了摆渡木马、病毒传入涉密内网,确保传入内网信息的安全性,保证了内网的安全,杜绝了涉密内网的失泄密隐患,加强了单位信息交换的管理,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通过在相对复杂的使用环境部署该套系统,证明可以实现相对安全的信息交换,通过对摆渡机的技术防护和加固,来保证单位的网络安全。

焊接技术论文

焊接技术论文 题目焊接技术的概述 站点名称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4年 12月 29日

摘要:焊接在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也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没有相应的工艺质量保证,有再好的设计图纸也难以生产出精密的电子仪器。它在电子产品实验、调试、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工作量相当大.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电子产品的故障除元器件的原因外,大多数是由于焊接质量不佳而造成的。因此在使用电烙铁时,要有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而提升产品品质及延长零件寿命。在焊接之前,应该清楚了解焊接的器件、手法、注意事项,掌握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焊接;电烙铁;使用方法。 Abstract:Welding technique is a very significant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product assembly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ing electronics products.We can not produce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instrument just with great design drawings .We should ensure that we hav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quality.the use of welding technique is widespread in the experiment debugging and produce of electronics products.It’s workload is too heavy.the greater of the welding quality,the better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part from the cause of components and parts,the poor welding technique will also cause the fault of the electronics products.When using electric soldering iron,we should know the correct use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extend the life of the product.We should clearly know the device,skill and attentions of welding.mastering the skill of welding technique will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Key words:welding;electric iron; use.

数控关键技术概述(图)

1. 高速化技术 要实现数控设备高速化,首先要求数控系统能对由微小程序段构成的加工程序进行高速处理,以计算出伺服电机的移动量,同时要求伺服电机能高速 度地作出反应。采用32位微处理器,是提高数控系统高速处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数控设备高速化中,提高主轴转速占有重要地位。主轴高速化的手段是直接把电机与主轴连接成一体,从而可将主轴转速大大提高。 采用直线电机技术来替代目前机床传动中常用的滚珠丝杠技术,在提高轮廓加工速率的同时,提高了加速度。 除不断采用新型功能部件外,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 高速加工动力学建模及控制 高速运动下的对象已经不能用纯静态的方法处理,数控问题也不再能归结为几何问题或静力学问题。作为一个动态对象,它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 随所施加的控制,而力图表现出它的“个性”;另一方面,所施加的控制必须 充分顾及被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才能得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因此,已经不能

像传统的数控系统那样,可以将控制系统与被控制对象分开来研究和制造,而 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研究其在高速状态下的动力学问题,以及超高速运 动控制条件下光、电信号的时滞影响及其消除的问题。在高速情况下,必须研 究集数控系统与控制对象为一体的整体动力学建模、基于整体动力学模型的非 线性控制策略、智能化控制方法等。 2) 机电特性参数的辨识、分析与控制优化 高速控制的核心在于实现高加速度,为此需要使伺服机构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获得系统最大运动加速度。因此,基于系统整体建模的加速度控制 曲线选择、伺服机电参数的辨识优化、多轴增益的协调控制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3) 高速、高精插补运算和控制算法 高速、高精插补是将复杂轨迹按控制规律分解成伺服控制指令。轮廓加工时,加工程序由巨量微小线段构成,高速加工除需保证微段程序连续执行外,还需根据轨迹变化及时预测各轴状态,实现高加速度运行要求。这就要求对微 段程序的高速、高精插补、高速预处理,微段程序的加减速控制,超前G代码 预测(Look ahead),复杂轨迹的直接插补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焊接方法发展概述及焊接的本质及其分类

焊接方法发展概述及焊接的本质及其分类 电弧焊是指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简称弧焊。它是熔焊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 一、焊接方法发展概况 焊接是指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方法。被连接的两个物体可以是各种同类或不同类的金属、非金属(石墨、陶瓷、玻璃、塑料等),也可以是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 早期的焊接,是把两块熟铁(钢)加热到红热状态以后用锻打的方法连接在一起的锻接;用火烙铁加热低熔点铅锡合金的软钎焊,已经有几百年甚至更长的应用历史。现代焊接方法的发展是以电弧焊和压力焊为起点的。电弧作为一种气体导电的物理现象,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但只是到19世纪末电力生产得到发展以后,人们才有条件研究电弧的实际应用。

1885年俄国人别那尔道斯发明了碳极电弧,起初主要用作强光源,可把它看作是电弧作为工业热源应用的创始。而电弧焊真正用于工业,则是在1892年发现金属极电弧后,研制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交流电弧焊机,特别是1930年前后出现了薄皮和厚皮焊条以后才逐渐开始的。厚皮焊条的出现,使手工电弧焊技术进入成熟阶段,它熔深大、效率高、质量好、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是气焊方法无法比拟的,于是手工电弧焊很快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船舶、锅炉、起重设备和桥梁等金属结构的制造。钨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也是在30年代先后研究成功的,成为焊接有色金属和不锈钢等材料的有效方法。这一时期,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迫切要求焊接过程向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发展,而且当时的机械制造、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技术也已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于是便在30年代中期研究成功了变速送丝式埋弧焊机,以及与之匹配的颗粒状焊剂和光焊丝,从而实现了焊接过程自动化,显著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 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7)有大约七分之一的搜索是通过手机完成的。 (8)在2012年的“黑色星期五”期间,有24%的交易都是通过移动设备完成的。 (9)94%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查找本地商家、或本地信息,其中有90%的用户在查找完成后会进行后续动作,比如进行购物或打电话进一步询问。 (10)只有20%的企业专门建立了针对移动设备的网站。 1.2 研究意义 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将互联网延伸至任何可移动通信终端,从而真正实现人类沟通和数字化生产的大解放,被视为信息产业的下一个金矿[3]。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MI关键技术 纵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趋势,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终端先进制造技术、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如图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