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功能关系专项练习题

最新高一功能关系专项练习题
最新高一功能关系专项练习题

高一物理功能关系专题训练卷

功能关系

: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的

转化又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

力学中几种主要功能关系:

(1).合外力的功 与___________能的变化相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功 与___________能的变化相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弹力的功 与___________能的变化相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4).除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总功与____________能的变化相对应,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_________增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从h 高处由静止以加速度a =0.2g 竖直下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 ( )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0.2mgh B .物体的动能增加0.2mgh C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0.2mgh D .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2、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加速上升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 .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B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C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D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例3、一质量为25kg 的小孩从3.0m 高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m /s 。取g =10m /s 2

,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合外力做功50J B .阻力做功500J C .重力做功500J D .支持力做功50J

例4、一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用拉力F 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为A ,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为B ,重力所做的功为C ,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D ,则小滑块的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重力势能的增量为______,机械能的增量为______

例5、如图,电机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由静止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足够长)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求: ⑴ 木块的位移。 ⑵传送带经过的路程。 ⑶小木块获得的动能。 ⑷摩擦过程产生的热量。

⑸电机带动传送带匀速转动输出的总能量。

专项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的坡

顶B ,获得的速度为v ,AB 的水平距离为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 .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 v 2

C .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x -mgh

D .小车机械能增加了12

m v 2

+mgh

2.如图,某段滑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 (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雪道上距底端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g/3,他沿雪道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2mgh/3 C .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3

D .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3

3.如图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 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 位置).对于运动员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B 的过程中,下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B .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C .运动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 .跳板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4.如图,a 、b 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 、2m ,用不计质量的细绳相连接,悬挂在定滑轮的两侧,不计滑轮质量和一切摩擦.开始时,a 、b 两物块距离地面高度相同,用手托住物块b ,然后突然由静止释放,直至a 、b 物块间高度差为h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 .物块b 机械能减少了2mgh/3

C .物块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细绳拉力对它所做的功

D .物块a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小于其动能增加

5.如图,一直角斜面固定在地面上,A 、B 两质量相同的物块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置于动摩擦因数相同的两斜面上,两物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位于同一高度并处于静止状态.绳子均与斜面平行.若剪断绳,让两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物块沿斜面下滑的时间可能相同 B .落地时A 物块的动能大于B 物块的动能 C .落地时A 物块的机械能等于B 物块的机械能 D .落地时两物块重力的功率可能相同

6.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 内其速度与时

间的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

A.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 B.0~6 s内拉力做的功为70J

C.合外力在0~6 s内做的功与0~2 s内做的功相等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 N

7.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开始弹簧处于原长h.今让圆环沿杆自由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恰为零.则此过程中( )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弹簧对圆环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 D.重力的功率一直减小

8.如图所示,置于足够长斜面上的盒子A内放有光滑球B,B恰与盒子前、

后壁接触,斜面光滑且固定于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木板P拴接,另一端与A相连.今用外力推A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由静止释放,

则从释放盒子直至其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中( )

A.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直至为零

B.A对B做的功等于B机械能的增加量

C.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小量等于A和B机械能的增加量

D.A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小于A动能的增加量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OB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BC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现用质量为m1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经B点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不计滑块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m2的滑块(m2>m1)压缩弹簧至同一点D后,重复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相同

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

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

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损失相同

10.如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组成系统.且该系统在外力F作用下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们的总动能为2E k时撤去水平力F,最后系统停止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从撤去拉力F到系统停止运动的过程中( )

A.合外力对物体A所做总功的绝对值等于E k

B.物体A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等于E k

C.系统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可能等于系统的总动能2E k

D.系统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小量

11.如图,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栓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

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

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物体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B.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C.A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重力做功与弹簧对A的弹力做功之和

D.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

12.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其中0~x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x1~x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关于物体上升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x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x1~x2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x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0~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最后保持不变且等于重力加速度

13.如图,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M、N两物体通过轻弹簧和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于物体N上,物体N升高到一定的距离h的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M仍然保持静止.设M、

N两物体的质量都是m,在此过程中( )

A.恒力F所做的功等于物体N增加的机械能

B.物体N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

C.当弹簧的势能最大时,N物体的动能最大

D.M物体受斜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14.如图,斜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物体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重力

做的功与克服力F做的功相等.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加速下滑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且合力为零

C.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D.撤去F后斜劈可能不受地面的摩擦力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B.可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来处理数据

C.操作时应先松开纸带再通电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 V的交流电源上

(2) 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

间的距离分

别为15.55 cm、19.20 cm和23.23 cm.则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重物由O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J(保留3位有效数字),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还可以求出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则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________N.

16、小物块A的质量为m,物块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面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倾角为θ;物块从坡道进入水平滑道时,在底端O点处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M处并固定在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点,如图. 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求:

(1) 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 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3) 物块A被弹回到坡道时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ABD2.BD3.BC4.AB5.B6.ABC7.C8.BC9.CD10.AD11.D 12.ACD13.BC14.BD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展示图片: “乔冠华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师: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生:…… 展示图片: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二)原因

安徽省合肥市高一数学入学考试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是1的() A.倒数 B.相反数 C.绝对值 D.立方根 2.下列各式的运算正确的是() A . 3 a a a = B.23 2 a a a += C.22 (2)2 a a -=- D.326 () a a = 3.已知// a b,一块含30o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245 ∠=o,则1 ∠=()A.0 100 B.135o C.155o D.165o 4.据媒体报道,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亿元,将6.8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 0.6810 ? B.7 6810 ? C. 8 6.810 ? D.9 6.810 ? 5.积极行动起来,共建节约型社会!某居民小区200户居民参加了节水行动,现统计了10户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 节水量(单位: 吨) 0.5 1 1.5 2 家庭数(户) 2 3 4 1 请你估计该200户家庭这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是() A. 240吨 B. 360吨 C. 180吨 D.200吨 6.如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 A. 5个 B.6个 C. 7个 D.8个

7.2015年某县GDP 总量为1000亿元,计划到2017年全县GDP 总量实现1210亿元的目标,如果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那么该县这两年GDP 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 A .1.21% B .8% C. 10% D .12.1% 8.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 ?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几条( ) A . 3 B .4 C. 5 D .6 9.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正比例函数()y b c x =+与反比例函数a b c y 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是( ) A . B . C. D . 10.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 ∠=o ,点M 是AD 边的中点,连接MC , 将菱形ABCD 翻折,使点A 落在线段CM 上的点E 处,折痕交AB 于点N ,则线段EC 的长为( ) A 71 B 7151 D 51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1.函数1y x =+x 的取值范围为 . 12.分解因式:22288x xy y -+-= .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力的等效和替代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力的等效和替代 1、 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 力的图示: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力的等效和代替: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一个力与其他力就是等效的;从力的效果上看,这个力就可以代替其他几个力,反过来,也可以用其他几个力代替这一个力。 4、 合力和分力:一个力(F ),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1F 、2F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 )就叫做那两个(1F 、2F )的合力,这两个力(1F 、2F )就叫做一个力(F )的两个分力。 5、 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1F 和2F 的线段为两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其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所夹的对角线来表示,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6、 合力的计算: ①、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②、计算合力的两种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 例1、如图所示,一物体A 受到一个大小为10N 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画出这个拉力的图示。 例2、物体A 对物体B 的压力是20N ,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例3、将两个力1F 和2F 合成为一个力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 、物体同时受到1F 、2F 和F 的作用 C 、1F 和2F 可用F 等效代替 D 、1F 、2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例4、两个共点力1F 和2F ,其合力为F ,则( )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 、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何一分力 C 、分力1F 增大,而2F 不变,且他们夹角不变时,合力F 一定增大 D 、当两个分力大小不变时,增大分力的夹角,则合力一定减小 例5、力1F =4N ,方向向东,力2F =3N ,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6、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 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和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俯视图 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中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 1.已知集合{}/8,M x N x m m N =∈=-∈,则集合M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7 B.8 C.9 D.10 2.已知点(,1,2)A x 和点(2,3,4)B ,且AB =,则实数x 的值是( ) A.3-或4 B.6或2 C.3或4- D.6或2- 3.已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9,则这两个球的半径之比为( ) A.1:3 B. C.1:9 D.1:81 4.圆221x y +=上的动点P 到直线34100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A.2 B.1 C.3 D.4 5.直线40x y -+=被圆224460x y x y ++-+=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B. C. D.6.已知直线1:20l ax y a -+=,2:(21)0l a x ay a -++=互相垂直,则a 的值是( ) A.0 B.1 C.0或1 D.0或1- 7.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y x x R =-∈ B.3 ()y x x x R =--∈ C.1()()2 x y x R =∈ D.1 (,0)y x R x x =- ∈≠且 8.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4 π B.54π C.π D.32 π 9.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αββγαγ???? ②//m m αββα⊥??⊥?? ③//m m ααββ⊥??⊥?? ④////m n m n αα????? 其中,真命题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函数2 ()ln f x x x =-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1,2 B.()2,3 C.11,e ?? ??? D.(),e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重返联合国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美关系解冻 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 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高中物理常见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常见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参与转化。高中阶段常见的做功引起能量转化的基本类型如下: 1、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这是动能定理的基本类容,表达式为 W=Ek2-Ek1=ΔEk; 2、重力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注意,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不是变化量。变化量是指增量,所以减少量是变化量的相反数。这个用关系式表达为WG=Ep1-Ep2=-ΔEp; 3、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即 W=E2-E1=ΔE; 4、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设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大小为f的滑动摩擦力,则对物体1,摩擦力做功为Wf1=fx1,对物体2,摩擦力做功为 Wf2=-fx2,则Wf1+Wf2=f(x1-x2)=fx相,这个x相是指相对路程。fx相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5、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这个与第二点“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类似。表达式也是W=Ep1-Ep2=-ΔEp 6、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减少量;

若在电场中带电体从A点移动到B点,则 WAB=EpA-EpB=-ΔEp 7、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减少量; 8、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克服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推导如下:W安=-BILx=-I*BLv*t=-EIt=-W电 以上是高中阶段常见功能关系的一点总结。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表达式:即W=以上是高中阶段常见功能关系的一点总结。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表达式:即W=ΔE,也就是: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参与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高中高一入学考试数学试卷试题.docx

任丘一中 2017 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 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 1.﹣的倒数的绝对值是() A. ﹣ 2017 B. C. 2017 D. 2. 下列计算中,结果是a 6 的是() A. a 2 +a 4 B.a 2 ?a 3 C.a 12 ÷a 2 D.( a 2 ) 3 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 B. C. D. 4.世界上最小的开花结果植物是澳大利亚的出水浮萍,这种植物的果实像一个微小的无花果,质量只有 0.000000076 克,将数0.000000076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6 × 10﹣9 B. 7.6× 10﹣8 C. 7.6 × 10 9 D. 7.6× 108 5.已知点P( a+1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6.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用投掷一元硬币的方法估算正面朝上的概率,其实验次 数分别为10 次、 50 次、 100次, 200次,其中实验相对科学的是() A. 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7.如图,从①∠ 1= ∠2 ②∠ C= ∠ D③∠ A= ∠ F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 B.1 C. 2 D.3 8.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若 OA=2 ,∠ P=60 °,则劣弧 的长为() 高一数学试题第 1 页(共4页)第7题图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精选专题练习(解析版)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精选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0 s 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B .2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 .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D .4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 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 正确; B 、40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 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 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 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 错误; C 、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可知,40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 /s ,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所以甲 乙相距,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睛】 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2.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 s v v A s -= ,其中0v 和s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 t v v a 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课标 必修 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张燕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再现历史场景,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2、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图片,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中日建交基本史实及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2、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与智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外交成就和经历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节课的内容。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风雨历程,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1.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在上节中已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知识准备状态较好。同时对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历史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讲授。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是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周恩来”。封面标题写着“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专题训练.doc

一、选择题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 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2、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 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 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2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 C.10N,水平向左D.12N,水平向右 3、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 的摩擦力f的作用。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当F增大时,f也随之增大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 C.F与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F与f合力为零 4、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 是7 N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与水平面成θ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 平地面上滑行,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A.μmg B.μ (mg+F sinθ) C.F cosθD.μ (mg+F cosθ)

高一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10月检测考试 高一年级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第一大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24,|3A x x B x x =-<<=>,则A B I =( ) A. {}|24x x -<< B. {}|3x x > C. {}|34x x << D. {}|23x x -<< 2.设集合A 和集合B 都是自然数集N ,映射:f A B →把集合A 中的元素n 映射到集合B 中的元素2n n +,则在映射f 下,B 中的元素20是A 中哪个元素对应过来的( ) .3 C 3.满足关系{}1{1,2,3,4}B ??的集合B 的个数 ( ) 个 个 个 个 4.方程260x px -+=的解集为M,方程260x x q +-=的解集为N,且M ∩N={2},那么p q +等于( ) B.8 5. 在下列四组函数中,()()f x g x 与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211,1x f x x g x x -=-=+ B. ()()()01,1f x g x x ==+ C. ()()2,f x x g x x == D. 4)(,22)(2-=-?+=x x g x x x f 6. 函数123 ()f x x x =-+-的定义域是( ) A. [)23, B.()3,+∞ C.[)()233,,+∞U D.()()233,,+∞U 7. 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象可能是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专题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专题 XXXX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 年级:高三课时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高中物理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家长签名及日期 课题功能关系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1( 功,功率的定义 教学目的 2( 汽车启动问题 3( 动能定理初步 类型1 功和功率的计算 (一)功的相关问题 1. 恒力F做功: WFs,cos, 两种理解: scos, (1)力F与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 (2)在位移s方向上的力与位移s的乘积。 Fcos, 注:力的作用点和位移要画成共点的,然后来找箭头和箭头之间的夹角 2. 变力F做功的求解方法 FF,12,?cos (1)若变力F是位移s的线性函数,则。 F,WFs,,2 WPT,? (2)变力F的功率恒定。 (3)利用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等方法求解。 (4)分段来看是恒力的,分段求功然后加起来。 典型的常见题型:篮球

3. 合外力的功W 合 WFs,cos, (1),在位移s上F恒定。合合合 WWWW,,,,… (2)要注意各功的正负。 12n合 4. 正、负功的物理意义 正功表示该力作为动力对物体做功,把其他物体的能量(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给物体 负功表示该力作为阻力对物体做功,把物体的能量给了其他物体(或者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摩擦力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 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为零,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与路径有关,其值为负。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WFsEQ,,,,。所以摩擦力可能有两个作用:一是物体间的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滑相对损内能 械能转化为内能。 6.重力做功的特点 如右图(d)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经三条不同的路径,从高度是h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的位12置。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017-2018学年高一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是1的() A. 倒数 B. 相反数 C. 绝对值 D. 立方根 【答案】B 故选B. 2. 下列各式的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故原题计算错误; B. 和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原题计算错误; C.=,故原题计算错误; D. ,故原题计算正确; 故选:D. 3. 已知,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则() A. B. C. D. 【答案】D 【解析】如图,过P作PQ∥a,

∵a∥b, ∴PQ∥b, ∴∠BPQ=∠2=, ∵∠APB=, ∴∠APQ=, ∴∠3=?∠APQ=, ∴∠1=, 故选:D. 4. 据媒体报道,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亿元,将6.8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6.8亿= 元。 故选C. 5. 积极行动起来,共建节约型社会!某居民小区200户居民参加了节水行动,现统计了10户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 请你估计该200户家庭这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是()

A. 240吨 B. 360吨 C. 180吨 D. 200吨 【答案】A 【解析】根据10户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可得,平均每户节水: (0.5×2+1×3+1.5×4+2×1)÷(2+3+4+1)=1.2(吨) ∴200户家庭这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是:200×1.2=240(吨) 故选A 6. 如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答案】A 【解析】由题中所给出的主视图知物体共2列,且都是最高两层;由左视图知共行,所以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的几何体为:第一列第一行1个小正方体,第一列第二行2个小正方体,第二列第三行2个小正方体,其余位置没有小正方体。即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1+2+2=5个。 故选A. 7. 2015年某县总量为1000亿元,计划到2017年全县总量实现1210亿元的目标,如果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那么该县这两年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设该县这两年GDP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 得:1000=1210, 解得:=?2.1(舍),=0.1=10%, 即该县这两年GDP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0%, 故选:C. 8. 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几条() A. 3 B. 4 C. 5 D. 6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加速度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加速度 1、加速度的基本概念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 及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又是用比值法定义) (3)计算公式及单位:t v a ΔΔ==t v v ?-0, 在SI 中,单位是2/s 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4)矢量:方向与v Δ方向一致。 加(减)速直线运动时,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相反) (5)t v ΔΔ叫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a (6)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大小、方向)的运动 2、加速的应用: 1)方向:a 与v 同向,物体为加速运动。 a 与v 反向,物体为减速运动。 2)大小:a 越大,速度变化(加速或减速)越快。 3、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4、加速度、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问题实例) (1)区别:加速度a 大小与速度v 大小、速度的变化量 v ΔΔ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 (2)联系: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例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 例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7.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2 2,则()1f 等于 ( ) A .-3 B .-1 C .1 D .3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功能关系》

一个人站在船头,按图中A. B. 两种情况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设船的质量一样,水的阻力不计,从静止开始在相同的t时间内(t时间内,A. 图中小船未碰岸,B. 图中两船未相遇),两种情况人所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在t时刻人拉绳做功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 a和P b,则有( ) A. W a>W b, P a>P b B. W a=W b, P a=P b C. W a<W b, P a<P b D. W a<W b, P a>P b 答案:C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将小球拉到与O点等高处,弹簧恰为原长时,将小球由静止释放,达到最低点时,弹簧的长度为l,对于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的伸长量△l有( ). A .△l=mg/k B. △l=3mg/k C. υ= D. υ< 答案:D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一个小球在竖直环内至少做n次圆周运动,当它第(n-2)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7 m / s,第(n-1)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5 m / s,则第n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的速度V一定 A.v>1 m / s B.v < 1 m / s C.v = 1 m / s D.v = 3 m / s。 答案:A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应用 一根质量为M的链条一半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挂在桌边,如图(甲)所示。将链条由静止释放,当链条刚离开桌面时,速度为v1.然后在链条两端各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把链条一半和一个小球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半和另一个小球挂在桌边,如图(乙)所示。又将系有小球的链条由静止释放,当链条和小球刚离开桌面时速度v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M=2m,则v1=v2 B.若M>2m,则v1<v2 C.若M<2m,则v1<v2 D.不论M与m大小关系如何,均有v1>v2

高一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指定位置上.) 1. 若角αβ、满足9090αβ-<< B .cos2cos αα< C .tan 2tan αα> D .cot 2cot αα< 7. ABC ?中,若cot cot 1A B >,则ABC ?一定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以上均有可能 8. 发电厂发出的电是三相交流电,它的三根导线上的电流分别是关于时间t 的函数: 2sin sin()sin()3 A B C I I t I I t I I t πωωω?==+ =+且 0,02A B C I I I ?π++=≤<, 则? =( ) A .3π B .23π C .43π D .2 π 9. 当(0,)x π∈时,函数21cos 23sin ()sin x x f x x ++=的最小值为( )

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材内容与地位 与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主要简述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专题五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在内容呈逐次递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50年代打下基础,70年代取得突破,80年代进行调整。而第二部分《外交关系的突破》恰恰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就会导致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温州地区高一学生设计。 优势:学生对于风云变幻的外交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和尊重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因此本节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由于中考历史与社会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且总分仅三十分,导致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高一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其原因及意义;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演变并探讨其历史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理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认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突破的关键。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专题定位本专题主要用功能的观点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带电体、带电粒子、导体棒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考查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①重力、摩擦力、静电力和洛伦兹力的做功特点和求解;②与功、功率相关的分析与计算;③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的应用;④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⑤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命题情景新,联系实际密切,综合性强,侧重在计算题中命题,是高考的压轴题. 应考策略深刻理解功能关系,抓住两种命题情景搞突破:一是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 1.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 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W G=-ΔE 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W弹=-ΔE 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ΔE k.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他=ΔE.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即Q=F f·l相对. 1.动能定理的应用 (1)动能定理的适用情况:解决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统)受力与位移、 速率关系的问题.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高一数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1,2,3,4,5}U =,{1,2,5}A =,{2,3,4}B =,则U B C A =( ) A .? B .{2} C .{3,4} D .{1,3,4,5}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 .3y x = B .1y x = C .3log y x = D .1()2 x y = 3. 若a 是任一非零向量,b 是单位向量,下列各式①|a |>|b |;②a ∥b ; ③|a | >0;④||=±1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④⑤ B .③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4.已知α是第一象限角,那么2α 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C.第二象限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5.已知2log 0.3a =,0.32b =,0.20.3c =,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b a c >> C.b c a >> D .c b a >> 6.当01a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象是( ) A . B . C. D . 7. 在ABC △中,点E 满足3BE EC =,且AE mAB nAC =+,则m n -=( ) A.12 B.12- C.13- D.13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六章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T,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ω=2rad/s时,T3+1)N B.当ω=2rad/s时,T=4N C.当ω=4rad/s时,T=16N D.当ω=4rad/s时,细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大于45°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小球对圆锥面恰好没有压力时,设角速度为,则有 解得 AB.当,小球紧贴圆锥面,则 代入数据整理得 A正确,B错误; CD.当,小球离开锥面,设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 解得 , CD正确。 故选ACD。

2.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B.受到的摩擦力为 C.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D.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A正确; B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BC错误; D.水平方向合力向左,竖直方向合力向上,因此物块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正确。 故选AD。 3.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圆形细管竖直放置,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在圆管内做圆周运动,当其运动到最高点A时,小球受到的弹力F与其过A点速度平方(即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R b B.该小球的质量为a b R C.当v2=2b时,小球在圆管的最高点受到的弹力大小为a D.当0≤v2<b时,小球在A点对圆管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mv mg F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