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二维细目表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卷纸

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评价()

院、所、中心教育学部

专业或专业领域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课程论

级别2014级

学年2015-2016

学期 2

姓名朱琳

学号0283

类别②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3年 6 月26 日

研究生院(筹)制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二维表

按教材体系(注:一表示一个单元;(一)表示一课时。)

一、准备课

(一)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Aa1.2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Cb3.2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Ab1.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b6渗透思想品德教育。Dc6

3.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Cb3.2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Ab2.1

(二)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Bb

2.1知道同样多的含义;Bb2.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Cb2.6知道多,少的含义。Ba2.5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Cc2.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b6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Da3.1

二、位置

(一)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Aa1.1,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Ba

2.1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Cb2.1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Bc2.4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Aa

3.2和空间观念。Bc2.4

(二)左右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Aa1.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Ba2.1,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Bc2.4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Ba3.2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Db6.3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1.1Aa会写1.2Aa1―――5以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Aa2.1初步建立数感,Cc2.4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Aa3.2

(二)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Cc2.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Da3.1/3.2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Ba2.1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数的大小。Aa2.1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Cb3.2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Ba2.6

(三)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Aa1.1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Ba2.6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Aa2.1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Da3.2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a6.3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Da3.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Da3.2

4.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Bb2.5

(四)分和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Ba4.2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Ba6.3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Dc3.2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Da3.1

(五)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Ca2.1会正确计算5以的加法。Ca3.1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Ba3.1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Ca3.1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c3.2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Dc6.3

6、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Cb3.2

(六)减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Ca2.1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Aa1.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Ca2.4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a3.2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Dc6.3

(七)练习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Ca2.1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的加减法。Ca3.1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Ca3.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Ca2.6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Bc6.3

(八)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Ba2.1

2、规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整洁的书写0。Aa1.1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Cc6.3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Cc6.3

(九)有关0减法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Ab2.1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Ca3.1

3、渗透空集的概念。Ba6.3

四、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Aa1.1/1.2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Ba6.3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Cb6.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Da6.3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Aa1.1

2.使学生知道7以数的数序,Aa1.1会比较7以数的大小。Ba2.6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Ba

4.2

(二)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组成。Ba4.2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Dc3.2

(三)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Ab2.1并算出得数。Ca3.1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Ca3.1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Cc6.3

4.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Cb3.2

(四)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a3.2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Dc6.3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Bb6.3

(五)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6和7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Aa1.1/Ca3.1

(六)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Aa1.1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Ba2.1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Ba2.1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Ba2.6知道8、9的序数含义。Ba2.1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Ab3.2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Bb6.3

5.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Aa1.1

(七)8、9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和9的组成。Ba4.2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Ba2.5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Dc3.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八)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Ca3.1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Ab

2.1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Bb2.6

(九)8和9的组成和加减法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Ca2.1和10以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Ca3.1

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a3.2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Bb/Ab/Ca3.1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Dc6.3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Bb6.3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Da3.1 (十)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8和9的组成和相应的加减法。Aa1.1/Ca3.1

(十一)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Aa1.1发展学生的数感。Cc2.4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Aa1.1写数、大小比较Ba2.6和10的分与合,Ba4.2,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Ba2.1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Dc3.2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Dc6.3

(十二)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Ba4.2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Da3.1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Ca3.1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Dc6.3

(十三)巩固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Ba4.2及相应的加减法Ca3.1

(十四)填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Ba2.1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Ca3.1

2.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a6.3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D6

(十五)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Ba2.1/Bb2.1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Ca3.1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D6

(十六)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Ca3.1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Ca2.1

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a6.3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D6

(十七)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D6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Aa2.1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Dc3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Dc3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Da3

(十八)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的加法减法。Aa1.1/Ca3.1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Ba2.4

(十九)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数的序数意义Ba2.1和填未知加数。Ca3.1

2、让学生根据图意能写出四式,Aa2.1并能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Aa2.1

六、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数的顺序。Aa1.1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Ba4.2

2.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Aa1.1掌握20以数的顺序Aa1.1、大小,Ba2.6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6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Dc6.3培养初步的数感。

(一)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Ba2.1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A1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Dc6.3

(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Bb2.1能熟练地进行口算.Ca3.1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a1.1/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c6.3

(三)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D3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6

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Aa1.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B6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Dc6.3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Dc3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Aa1.2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Cc6.3

八、20以进位加法

(一)“9加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D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Ca2.1/3.1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Da6.3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Bb2.1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Cb3.1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Dc5.2

(二)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Ca

2.1/

3.1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Bb2.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Bb2.5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Cb

3.2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Da3

(三)8、7、6加几

教学目标:

1. 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Cc3.2

2. 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Cb4.2

3. 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Db3

(四)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Ca3.1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Ca2.5

(五)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Ca3.1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Ca2.5 3.渗透统计思想,Bc6.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Dc6.3

(六)5、4、3、2加几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练习5、4、3、2加几的题目,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Ca3.1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Dc 6.3

(七)20以的进位加法:应用题(用数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Da3.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Cb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D3

(八)20以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Ca3.1

2.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Da4.2

3.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D3

4.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Dc

5.2

5.对函数思想的渗透,Bb

6.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Da4

九、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Ba2.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Ca3.1

2.熟练口算10以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的进位加法。Ca3.1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Aa1.1知道整时和半时。 Aa1.1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a3.2

将二维表整理成条目

A1: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3.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

4.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5.会读、会认,会写1―――5以的各数, 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6. 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7. 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8. 规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整洁的书写0

9.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10.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11. 使学生知道7以数的数序

12.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

13.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14.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

15. 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 掌握20以数的顺序

16.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

17.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18. 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9. 使学生认识钟面,Aa1.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A2:

1.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2.能用1―――5以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3.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数的大小

4.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

示事物的多少

5.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6.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7.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8.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A3: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用5以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A4

A5

A6

B1

B2: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3.知道多,少的含义;

4.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

5.初步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6.培养空间观念

7.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8.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9.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10.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11.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12.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13. 会比较7以数的大小

14. 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知道8、9的序数含义

15. 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16.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17.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18. 学会10的大小比较, 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19.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

20.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1.会比较20以数的大小

22.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

23. 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

24.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

25.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26. 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B3:

1.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B4:

1.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

2.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3.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和9的组成

4.10的分与合

5.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B5

B6:

1.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3.渗透空集的概念

4.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8.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9.渗透统计思想

10.对函数思想的渗透

C1

C2: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3.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初步建立数感

5.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6.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

7.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8.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10.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11. 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

1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13.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C3: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

4.会正确计算5以的加法

5.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6.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7.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的加减法

8.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9.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0.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1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

13.10以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4. 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16.掌握10的加减法

17.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18.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19.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0.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2. 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3.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4. 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5.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6.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C4:

1.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C5

C6:

1.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1

D2

D3:

1.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6.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8.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9.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0.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1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1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5.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16.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7.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D4:

1.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D5: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2.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D6: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4.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6.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7.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8.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9. 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10.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1.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3. 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4.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15. 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6.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17.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8.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0.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100以内加减法快速算算法 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 加9要减1,加8要减2, 加7要减3,加6要减4, 加5要减5,加4要减6, 加3要减7,加2要减8, 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加法速算 一、凑整加法 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8+7=15计算时先将8凑成108加2等于107减2等于510+5=15 如17+9=26计算程序是17+3=209-3=620+6=26 二、补数加法 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1001000等等。8+2=1078+22=100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例如6+8=14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 如6+7=13先6+10=16后16-3=13 如27+8=3527+10=3737-2=35 如25+85=11025+100=125125-15=110 如867+898=1765867+1000=18671867-102=1765 三、调换位置的加法 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再如83+38=121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减法速算 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如15-8=7,15减去10等于5,5加个位8的补数2等于7。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计算题

39+35-40= 32-23+56= 17+48-37= 26+23+11= 12+15+19= 69-32-17= 57+23-62= 57+23-48=57+23-72= 72-57+18= 72-57+48= 72-48+18= 100-28+35= 23+47-28= 28+24-16= 19+19-24= 22+28+21= 81-32+18= 21+19-8= 39+36-66= 65-39+26= 28+28-28= 34+47-15= 91-19-56=

70-17+38= 18+49+28= 22+49-22= 21-8+39= 66-27+19= 38+14+19= 29+27+26= 37-29+16= 45+55-22= 100-65=26= 100-39-45= 24+47-26= 88-66+49= 28+19+17= 56+26-39= 67+27-45= 51-22+39= 73-37+38= 29+36-29= 30-13+68= 100-87+48= 66-39+47= 25-18+37= 100-55+45=

45+55-22= 100-65=26= 85-39+45= 24+47-26= 88-66+49= 28+19+17= 56+26-39= 67+27-45= 51-22+39= 73-37+38= 29+36-29= 30-13+68= 100-87+48= 66-39+47= 25-18+37= 100-55+45= 75-25+47= 55+19-48= 72+69-132= 48-19+24= 55+76-48= 66+11-89= 15+26-9= 43+21-8=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本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的加减法,会口算千以的加减;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4、能结合具本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 性进行判断。(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注重让学生说明白算理) 三、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转换、 兑换) 四、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二、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实践活动 一、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 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 决简单问题。 三、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的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本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docx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 8+8= 12-5= 16+2= 4+3= 20-2= 9+10= 19-1= 15+5= 6+6= 5+6= 18-2= 10+7= 7+5= 8+10= 7+3= 20-4= 19-4= 15+2= 16-7= 8+5= 20-6= 1+18= 1+13= 7+3= 15-5= 2+17= 8+8= 12-3= 1+16= 20-1= 1+9= 4+14= 14+2= 18-10= 3+16= 1+14= 1+11= 10+5= 19-12= 2+14= 5+3= 10+8= 13-3= 20-1= 12-5= 15+3= 8+3= 2+11= 1+7= 16+2= 17+2= 18+2= 4+16= 12-2= 4+3= 20-2= 6+10= 11+8= 2+18= 9+10=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2 8+6= 13-4= 3+14= 5+4= 19-1= 7+1= 13-2= 8-1= 16-9= 15+5= 5+5= 10-2= 15+4= 13-5= 6+6= 5+6= 10-3= 17-1= 15-7= 18-2= 1+12-7= 4-1+8= 15+3-10= 19-11+8= 10+10-4= 10-7-1= 20-8+1= 2+1+12= 2+3+11= 15-5-10= 6+8-12= 16+2-7= 2+17-9= 2+18-5= 20-19+13= 8-6+6=

20-17+13= 5+3-4= 1+11-4= 8-8+5=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3 7+7= 7+5= 8+10= 7+3= 5+8= 20-4= 19-4= 15+2= 16-7= 8+5= 20-6= 1+18= 1+13= 15-5= 20-3= 2+17= 8+8= 12-3= 1+16= 20-1= 1+9= 4+14= 14+2= 18-10= 3+16= 1+14= 1+11= 10+5= 19-12= 2+14= 5+3= 10+8= 13-3= 20-1= 12-5= 15+3= 8+3= 2+11= 1+7= 16+2= 17+2= 18+2= 4+16= 12-2= 4+3= 20-2= 6+10= 11+8= 2+18= 9+10= 8+6= 13-4= 3+14= 5+4= 19-1= 7+1= 13-2= 8-1= 16-9= 15+5=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4 5+5= 10-2= 15+4= 13-5= 6+6= 5+6= 10-3= 17-1= 15-7= 18-2= 6+8= 10+10= 1+12= 2+16= 10+7= 7+7= 5+8= 8+5= 20-3= 2+17= 15-12+16= 13-4+11= 2+16-6= 5+4+10= 16-7+9= 10+5-2= 15+4-7= 15-2+4= 18-9-5= 20-9+5= 5-1-4= 18-7-5=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诀表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诀表 10以内加法口诀 1+ 1= 2 1+ 2= 3 2+ 2= 4 1+ 3= 4 2+ 3= 5 3+ 3= 6 1+ 4= 5 2+ 4= 6 3+ 4= 7 4+ 4= 8 1+ 5= 6 2+ 5= 7 3+ 5= 8 4+ 5= 9 5+ 5=10 1+ 6= 7 2+ 6= 8 3+ 6= 9 4+ 6=10 5+ 6=11 6+ 6=12 1+ 7= 8 2+ 7= 9 3+ 7=10 4+ 7=11 5+ 7=12 6+ 7=13 7+ 7=14 1+ 8= 9 2+ 8=10 3+ 8=11 4+ 8=12 5+ 8=13 6+ 8=14 7+ 8=15 8+ 8=16 1+ 9=10 2+ 9=11 3+ 9=12 4+ 9=13 5+ 9=14 6+ 9=15 7+ 9=16 8+ 9=17 9+ 9=18 1+10=11 2+10=12 3+10=13 4+10=14 5+10=15 6+10=16 7+10=17 8+10=18 9+10=19 10+10=20 20以内加法口诀 1+11=12 2+11=13 3+11=14 4+11=15 5+11=16 6+11=17 7+11=18 8+11=19 9+11=20 1+12=13 2+12=14 3+12=15 4+12=16 5+12=17 6+12=18 7+12=19 8+12=20 1+13=14 2+13=15 3+13=16 4+13=17 5+13=18 6+13=19 7+13=20 1+14=15 2+14=16 3+14=17 4+14=18 5+14=19 6+14=20 1+15=16 2+15=17 3+15=18 4+15=19 5+15=20 1+16=17 2+16=18 3+16=19 4+16=20 1+17=18 2+17=19 3+17=20 1+18=19 2+18=20 1+19=20 10以内减法 1-1=0 2-1=1 2-2=0 3-1=2 3-2=1 3-3=0 4-1=3 4-2=2 4-3=1 4-4=0 5-1=4 5-2=3 5-3=2 5-4=1 5-5=0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7-1=6 7-2=5 7-3=4 7-4=3 7-5=2 7-6=1 7-7=0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8=0 9-1=8 9-2=7 9-3=6 9-4=5 9-5=4 9-6=3 9-7=2 9-8=1 9-9=0

(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doc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 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 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 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 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 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 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 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 、“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 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 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NO:2 教学内容:前后 ( 第 2 页 )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NO:3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左 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NO:4 教学内容:位置(第5 页) 教学要求: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 数学知识,与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 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 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 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 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NO:1 教学内容:第10-----12 页的内容(十几减9 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 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 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

78-29= 37+18= 47+19= 46-19= 76-18= 36+27= 46-38= 65-26= 25+8= 55+17= 45-16= 42-19= 74-18= 44-17= 38-16= 34+58= 53-29= 63+28= 36+17= 53+16= 43-25= 73+14= 36-27= 22+18= 40-17= 52+16= 62-59= 52-34= 82-33= 61-39= 32-17= 91-17= 36+16= 91-25= 40+13= 67-28= 84+9= 29+35= 45+9= 72-17= 58-29= 47+18= 47+29= 76-19= 76-38= 46+27= 56-38= 75-26= 45+8= 75+17= 35-16= 42-29= 74-68= 64-17= 48-36= 24+58= 53-39= 43+28= 56+17= 53+36= 63-25= 73+24= 56-27= 22+28= 42-37= 27+16= 62-49= 62-34= 62-35= 63-49= 52-17= 91-37= 36+26= 81-35= 42+13= 77-28= 84+19= 39+35= 35+19= 82-37= 68-39= 47+28= 67+29=

84-29= 40+39= 40+33= 61+16= 15+68= 14+19= 18+43= 11+69= 83+6= 21+14= 33+21= 56+11= 25+43= 23+21= 6+32= 33+60= 15+25= 40+45= 80-3= 17+33= 76-2= 33+23= 12+60= 66+29= 63+24= 64+7= 52-9= 11+77= 10+67= 68+15= 48+17= 31+65= 29+56= 67+14= 35+26= 33+58= 80-8= 18+67= 59+35= 60+33= 24+23= 6+84= 11+68= 21+67= 21+24= 25+45= 65+20=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班级姓名___________ 一、我会口算 7+7= 3+9= 4+4= 9﹣8= 7+8= 3+9= 8+7= 7+2= 5+6= 6+4= 4+7= 2+8= 10﹣6= 6+5= 9+2= 9+4= 9+7= 10-5= 10-8= 8﹣6= 6+5= 3+6= 10-7= 9+3= 6+8= 9+6= 10+4= 10-10= 2+4= 7﹣0= 5+4= 7﹣3= 9﹣6= 9+9= 10-1=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15,减数是5,差是()。 3、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它后面是()。 6、圈一圈,算一算。 9 + = 6 +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班级姓名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 + 5 = 9 + 6= 8 + 7 = 10 10 2、在里填上“>”、“<”或“=”。 8+6 14 9+6 13 9-2 12 9+3 3+9 9-5 6+4 9 14 7+8 10 12-0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13 ( )+8=15 7+( )=14 6+ ( )<12 5+( )=11 4+( )=12 2+( )=11 ( )+3>11()+()=13 ()+()=15 10、按顺序写数。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 班级姓名___________ 一、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8+ 6 9+6 18-4 9+3 9+2 5+7 7+4 10+4 8+7 6+9 6+6 14-3 二、请你算一算,商店里每种东西原来有多少? 三、看图列式: 1、2、7个 ?只?个 = = 3、 ?朵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电子教案

一年级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目标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总目标【一】、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发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全册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现举例如下: 13-9= (1)用“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2)用“连续减法” 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把9分成3和6,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3)用“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而且在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个别孩子由于训练不到位,口算速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以前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没过关,因此还停留在” 扳手指“算的阶段,这将对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影响。(4)用“多减加补法” 把13减9想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 9=13-10+1=4。

(完整版)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 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4.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5、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培养学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5、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2、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一年级数学基本计算方法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 列式:9+1=10 10+4=14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个加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要与第一个加数凑成10。 第二步:将10加上拆出的另一个数。 (拆第一个加数也是可以的,拆第二个加数是便于孩子能对齐着直接看出题目中的哪个数被拆成了哪两个数,便于检查。) 退位减法 方法一: 列式:14-4=10 10-1=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减数。拆出的其中一个数是被减数的个位数。 被减数减去拆出的其中一个数退到10. 第二步:将10减去拆出的另一个数。 方法二:

列式:10-5=5 4+5=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被减数。把被减数拆成十和几。 将10减去题目中的减数。 第二步:将拆出的几加上第一步的结果。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一、我会口算 7+7= 3+9= 4+4= 9﹣8= 7+8= 3+9= 8+7= 7+2= 5+6= 6+4= 4+7= 2+8= 10﹣6= 6+5= 9+2= 9+4= 9+7= 10-5= 10-8= 8﹣6= 6+5= 3+6= 10-7= 9+3= 6+8= 9+6= 10+4= 10-10= 2+4= 7﹣0= 5+4= 7﹣3= 9﹣6= 9+9= 10-1=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 2、被减数是15,减数是5,差是( )。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20里面有( )个十。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它后面是( )。 6、圈一圈,算一算。 9 + = 6 +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班级姓名 1、在 10 2、在>”、“<”或“=”。 8+6 14 13 9-2 9+3 9-5 9 7+8 10 12-0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13 ( )+8=15 7+( )=14 6+ ( )<12 5+( )=11 4+( )=12 2+( )=11 ( )+3>11()+()=13 ()+()=15 10、按顺序写数。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 班级姓名___________ 一、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8+ 6 9+6 18-4 9+3 9+2 5+7 7+4 10+4 8+7 6+9 6+6 14-3 二、请你算一算,商店里每种东西原来有多少? 三、看图列式: 1、2、7个 ?只 = = 3、 ?朵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 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地发展”。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 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 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 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通过课 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 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 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想 讲一个一位青年教师找我备课过程中的小故事: 这位老师备课的内容是《标准》新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开 始就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她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了很多“课件”,展示了各 种各样的钟表,钟表的指针可以活动的,非常精制,来教给学生认识钟表。我 不忍心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很坦率地说:“胡老师,我还没写呢?不过,我知道要让学生认识整点和几点半。”我又问她;

“你知道《标准》中规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吗?”青年教师回答说:“知道,那我 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吧,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 时间不够啊!”这时,我们又打开课本,课本中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安排了“小明的一天”,呈现了代表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起床、上学路上,在课堂上,午餐、课外活动、睡觉六幅情境图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这就说明我们要联系 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钟表。我问她:“你们班有同学认识钟表吗?”她说:“一半以上都认识,”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怎样激发学生体会 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呢?青年教师有了好主意,她说:“我把课件中的钟表附上背景,家庭房间内的钟,学校大厅墙上的钟,火车站门前的钟……,在具体情境 中使学生体会到认识钟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 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在全班交流时,我要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这是6时,这是7时半。”我情不止禁地说:“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6时、7时半,就可以类推到7时、8时、……12时;8 时半、9时半、……12时半,使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思想”。 我们俩越说越兴奋,青年教师说:“我还想联系我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正 好上午8时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2时上课,3时半放学,让学生在自己学 具钟面上拨一拨。”我也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你可以让学生拨7时半,再问一 问学生早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在上学路上),晚上7时半一般你在 干什么(一般随父母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青年教师接着说:“我还可以利用课本上最后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等。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以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可以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