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城市产业支柱

最全城市产业支柱
最全城市产业支柱

市支柱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

市支柱产业(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

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

市支柱产业(工业、电子行业、汽车业、装备行业、轻纺行业)

工业布局

都市功能核心区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

都市功能拓展区

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要集聚全市80%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0%的汽车产业产值。

城市发展新区

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要聚集全市90%的化工产业产值、70%的装备产业产值、70%的材料产业产值。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50%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和60%以上的清洁能源。

工业定位

都市功能核心区: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都市功能拓展区:要以两江新区为龙头,其他片区竞相跟进,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要集聚全市80%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0%的汽车产业产值。城市发展新区:是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要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

两大生态区: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50%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和60%以上的清洁能源产值。

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

市支柱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1.文化创意产业

定义: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

发展重点: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及文化会展业

2.旅游休闲业

定义:为人们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各种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产业

发展重点:旅游住宿、旅行代理、旅游购物、健康养生、会议会展、运动休闲、文化休闲及乡村旅游。

3.金融服务业

定义:是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组成,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及相关的金融附属活动

发展重点:积极打造多元化金融集聚区、发展壮大本土金融的“板块”、参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及拓展多渠道农村金融供给。

4.电子商业产业

定义: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

发展重点: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拓宽电子商务应用围及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5.信息软件产业

定义:指以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开发利用为主导的服务产业,由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组成

发展重点:壮大发展软件产业、提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及突破发展信息服务业

9.节能环保产业

定义: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发展重点: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

10.新能源产业

定义:新能源产业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发展重点: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制造业、新型电池及蓄能系统及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制造业

市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旅游业)

市支柱产业(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产六大支柱工业)

市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市支柱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电路设计、大数据体系、航空航天信息系统、新能源)

市支柱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电路设计、大数据体系、航空航天信息系统、新能源)

主导未来世界经济 中国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主导未来世界经济中国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大] [中] [小]2010年6月14日昆明日报报道,云南省昆明市将花3年半时间,把34.3万亩农田种植面积全部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和滇池湿地生态园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将实现功能、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昆明市着力发展品牌、特色、生态、高效、节水、外向型农业,加快生态农业发展。通过农田变绿化,云南省昆明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园区。到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将完成区域布局合理、生产水平高、产业经营力强、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和高效低耗的农业生态体系,形成生态和谐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城市。云南省昆明市依托自己的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在发展经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产业,进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事实上,由于廉价劳动力和低资源、环境要素价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已经动摇,转变失衡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强内需,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中国大力发展新产业。结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政治形势、欧元危机以及世界科技新特点,中国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一、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物联网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天津正积极着手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圈定产业资源。未来几年,天津将把“物联网”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的重要途径。 物联网武夷山示范区是福建省的两个物联网示范区之一,该示范区以“数字武夷”工程建设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将来还将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交通、物流、校园、城管、社区、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智慧五一旅游度假城市。2010年6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炎在当日召开的“2010信息网络创新年会”上透露,2010年年初以来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行业发展迅猛,其中骨干企业增长速度都超过50%。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 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一、2005年产业结构分析 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规模化经营为目标,利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力量;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格局尽快形成。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5.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2.6:40.2调整为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0.6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5.7个百分点,三产和二产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实现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一)第一产业 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内部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4.71亿元,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十五”初期下降了7.7个百分点,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一些城郊农业如白云区、乌当区的花卉产业、小河区、花溪区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产品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乡镇企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全市符合四个条件的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22.5亿元。农村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民族风情旅游等得到较快的发展,花溪立体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发展,达到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造林及绿化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16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0.15万公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农村人口低收入保障开始向全市农村人口覆盖,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产业 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在克服“煤、电、油、运”紧张、流动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对境内外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产品的营销工作,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为213.22亿元,比去年增长15.28%,完成工业总产值628.9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和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非公有制工业增长快于公有制工业,全部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6%,比公有制工业的增长速度快14.68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7.3%,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九大行业是拉动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除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外,烟草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医疗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生产与供应业等都呈增长趋势,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0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达98.62%,九大行业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中省驻筑工业企业仍是我市工业经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徽商有哪四大支柱产业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将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形成了“货无所不居,业无所不精”的繁荣局面,尤以盐、典当、茶、木为最主要。徽州盐商在明清中国社会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嘉庆年间,两淮盐业每年交纳的各类税费竟超过800万两,而此时清政府全年的收入也不过4,000万两左右。在长期同山西、陕西商人的竞争中,徽商摆脱了被动 处境,逐渐占据优势。万历年间,实行纲运制后,徽商优势进一步扩大。清代中期,徽州盐商达到了最高峰。据说两淮盐业设有八位总商,歙县一县就占了四席,足以说明徽州盐商势力之大。清代嘉庆年间以后,由于清政府盐课激增,以致私盐泛滥,加之盐商自身奢侈挥霍,导致盐业衰败。道光初年,清政府为确保政府税收,把改革盐业的成本摊派到了盐商身上,致使盐商纷纷破产。此后,徽商中经营盐业的不再具有主导地位,更失去了左右国家经济命脉的实力。 明清时期,徽州典当业兴盛。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作为货币广泛流通,对于广大的社会中下阶层来说,在遇到青黄不接或周转不灵时,为取得白银,典当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条出路。因此,明清时期典当业发展迅速,全国几个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苏浙一带的财富之区,徽州典商占有压倒性优势。徽州典商除经营典当外,往往同时兼营存贷款,当铺同时兼营钱庄的非常普遍。在徽州各县中,休宁人最善于经营典业。而宋元以来徽州对人的尊称“朝奉”一词,亦成为对典当业主的通称。鼎盛时期的徽州商帮势力能够达到“全国金融皆可操纵”,这里的金融主要指的就是典当和钱庄。 徽州自唐代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区。明清时期,徽州茶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明代隆庆年间,松萝茶兴起,徽商将松萝茶贩运到全国各地。到了明代末年,随着东西方航路开通,松萝茶飘洋过海,行销至欧美,一度成为中国绿茶的代表。清代,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逐步扩大,茶业成为徽商仅次于盐业的大宗生意。清代晚期,徽州盐商衰落,而茶商随着开埠通商发展极快,茶业遂取代了盐业,成为徽商的第一大行业。 徽商经营木业很早,宋代已小有名气,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徽州六县经营木业者均不乏人,而以婺源人为最多。徽商木业通常透过木行经营。木行由拥有巨资的商人、官绅或地主开办,由从事介绍交易、提供仓储发展到为木商提供食宿、代客垫款、收账、代办运输、起卸、纳税等。木行同时还向社会吸引存款,对木商发放货款,收取利息。木商向木行出售木材,生意做成,木行还可坐收佣金。有些木行自己也从事贩木买卖,具有可观利润。晚清和民国年间,木业在徽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茶业相近,成为重要经济命脉,但在抗日战争中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其残余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造成为国营或集体经济组成部分。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 沈阳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 拟稿人:梦之羽团队 指导教师:孙红

目录 前言··1; 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分析··1; 二、各城市产业结构调研报告分析··2; (一)沈阳市··2; (二)大连··4; (三)鞍山··6; (四)抚顺··7; (五)本溪··9; (六)丹东··10; (七)锦州··12; (八)营口··13; (九)阜新··14; (十)辽阳··16; (十一)盘锦··17; (十二)铁岭··19; (十三)朝阳··20; (十四)葫芦岛··21; 三、辽宁省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的认识与建议··21;参考文献··22; 调查问卷··23;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分析报告 ——以“十一五”期间为例 佟佳鑫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0805300318 前言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成就显著,不论是农业、林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清晰的呈现出了“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印迹,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生产能力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强,先进的机器使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快速推广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的发展推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五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三次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力较低,第二产业在以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仍在继续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不完善。 在踏进“十二五”的进程里,为了对今后的五年中经济的进一步改善与提高,我们团队通过本专业省内各地区学生的帮助,对各地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放了58份调查问卷,对全省14个市,26个区,12个县进行了调研,收回51份调研报告,占问卷总数的87.93%。本问卷对“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和产业内部关系进行了汇总,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对整体发展的影响和今后三次产业结构应如何进一步优化,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分析 1、第一产业 农业牧渔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下降2.8%;林业增加值增长6.3%;牧业增加值增长6.0%;渔业增加值增长8.7%;林业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 虽然种植业产值有所下降,但针对辽宁的地域特征,以种植业为主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作用初探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初探 车松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摘要] 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产业布局是产业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空间组合,是产业结构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与变化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在对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产业布局对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社会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我们科学认识城市产业布局,更好的发挥产业布局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产业布局;概念;影响作用 一、城市产业布局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内,有关产业布局的研究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布局生产力。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能否合理利用和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城镇化浪潮的涌动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高,国内外有关城市产业布局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但是,理论界关于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研究城市产业布局,首先就要明确城市产业布局的内涵,在明晰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从城市产业布局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研究其形成演变规律,探讨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产业布局优化思路与对策。结合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与一般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我们认为:所谓城市产业布局,即城市产业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分布与配置,也就是产业生产力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空间分布。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看,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或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从产业供给能力的形成来看,某种产业供给能力相对集中于某一地区,该地区成为该产业总供给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是我市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8.3%。为及时了解掌握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优质服务,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乌海市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乌海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以煤焦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不断增强,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着乌海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我市能源产业主要有煤炭、炼焦及电力生产三大产业集群。近年来,通过对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储量低于600万吨的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关闭,10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全部关停,关闭小火电机组31.3万千瓦等举措,进行资源整合,构筑起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1、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源企业64户,其中煤炭企业43户,炼焦企业12户,电力企业9户。主要产品产量: 原煤2973.4万吨,洗煤3093.2万吨,焦炭631.4万吨,其他焦化产品25.6万吨,焦炉煤气4.3亿立方米,发电量121.6亿千瓦时。从资产规模看,到11月末能源生产企业资产总计达到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资产的 64.4%。从生产能力看,到2010年末,已形成年产原煤3064万吨,焦炭136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41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2、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能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占GDP总量的46.9%,同比增长32.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7.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GDP分别增长23. 6、10.8个百分点。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标签: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