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试题(含答案)

判断题答案往后看,所有题目都在

洪范九畴

1【单选题】秦汉以后,(A)图书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干。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单选题】《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D)。

A、左丘明

B、班昭

C、司马迁

D、司马谈

3

【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经部的是(C)。

A、《六祖坛经》

B、《大学》

C、《周易》

D、《尚书》

4【判断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王访于箕子”中的“王”指的是周文王。(X)5【判断题】《经传释词》一书由清代王引之所撰。(V)

五行五事

1【单选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金曰从革”中的“革”意为(B)。

A、皮革

B、变革

C、甲胄

D、免除

2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言曰从”的“从”具有两层含义,一为语言本身的通顺柔和,二为(C)。

A、话多且乱

B、人云亦云

C、言而有信令人顺从

D、恭顺

3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尚书.洪范》的“五事”的是(D)。

A、貌

B、言

C、视

D、行

4【判断题】《尚书》中的“五行”概念不同于后世阴阳家所谓的“五行”概念。(V)

5【判断题】钱大昕是明朝著名史学家。(X)

八政五纪

1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的“八政”不包括(D)。

A、食

B、货

C、牧

D、祀

2

【单选题】“八政”里,“四曰司空”的“司空”指的是(D)。

A、是管理朝觐

B、治理盗贼

C、管理教育

D、管理居民

3【判断题】《尚书.洪范》的“八政”将“食”排在第一位,体现了饮食和农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V)。

皇建有极

1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提到的“五福”指的是(A)。

A、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B、福、禄、寿、喜、慈

C、貌、言、视、听、思

D、财、官、寿、禄、才

2

【单选题】《尚书.洪范》一文中,“皇极”的含义是(B)。

A、约束帝王的法则

B、大中至正的准则

C、君子之道

D、万物运行的法则

3

【单选题】“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句出自(D)。

A、《孟子》

B、《大学》

C、《尚书》

D、《论语》

4【判断题】孔子认为,要做到孝顺父母,最难的事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V)

5【判断题】“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中的“羞”意为进益。(V)

宗周三德

1

【单选题】《尚书.洪范》提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其中,“辟”的含义是(C)。

A、百姓

B、祭司

C、君王

D、神明

2

【单选题】根据《尚书.洪范》的“三德”,对于“平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安康喜乐

B、平正柔和

C、恭顺谦卑

D、公平公正

3【判断题】《尚书.洪范》中的“三德”指的是政治家的治性之道。(V)

稽疑卜筮

1

【单选题】在古代,用龟甲占吉凶叫“卜”,用蓍草占吉凶叫(D)。

A、兆

B、算

C、祀

D、筮

2

【单选题】关于《尚书.洪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洪范九畴”指的是九种治国的根本大法

B、五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C、作者为孟子

D、皇极中道思想后来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

3【判断题】龟占和星占都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占卜方式。(V)

天地庶征

1

【单选题】“庶草蕃庑”指的是以下哪种景象?(C)

A、百草枯萎

B、草木凋敝

C、草木茂盛

D、百花齐放

2

【单选题】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不包括(B)。

A、王夫之

B、戴震

C、顾炎武

D、黄宗羲

3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庶征”的“庶”意思是(D)。

A、常规

B、平凡

D、多

4【判断题】“休征”的“休”表示:好,好的。(V)

5【判断题】“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中的“旸”指的是雨天。(X)

五福六极

1

【单选题】《尚书》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之分,其中,“今文尚书”共有(C)篇。

A、26

B、27

C、28

D、29

2

【单选题】被誉为“政书之祖”的是(D)。

A、《周易》

B、《大学》

C、《论语》

D、《尚书》

3【判断题】《尚书.洪范》所阐发的天授大法、君权神授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V)

卦变通爻(上)

1

【单选题】关于《周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周易》中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是《传》的部分

B、《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及卦辞、爻辞

C、《周易》为老子及其弟子所著

D、《易经》被认为是群经之首

2

【单选题】乾卦所表示的物象是(C)。

A、王

B、人

C、天

D、地

3

【单选题】乾卦的卦辞是(D)。

A、潜龙勿用

B、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C、亢龙有悔

D、元亨利贞

4【判断题】《周易》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X)

5【判断题】《周易》又被称为“易传”。(X)

卦变通爻(下)

1

【单选题】提出意象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的人是(B)。

A、钱大昕

C、纪昀

D、王国维

2

【单选题】以下爻辞中,体现了《周易》哲学忧患意识的是(A)。

A、潜龙勿用

B、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C、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D、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3

【单选题】《易学哲学史》的作者是(A)。

A、朱伯昆

B、陈寅恪

C、顾颉刚

D、刘大钧

4【判断题】《周易》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V)

5【判断题】研读《周易》,无需重视象数。(X)

九六之用

1

【单选题】乾卦“用九”的爻辞为(D)。

A、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B、潜龙勿用

C、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D、见群龙无首,吉

2

【单选题】关于乾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乾卦的卦象是天

B、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

C、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

D、《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有“用九”

3【判断题】《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外,其他卦都没有“用九”或“用六”。(V)

经传之别

1

【单选题】以下文章中,不属于《易传》的是(B)。

A、《彖传》

B、《谷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

2

【单选题】“韦编三绝”是()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3【判断题】现学术界中,已有确切证据表明“十翼”均为孔子所作。(X)

上下二彖

1

【单选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句出自(C)。

A、《孟子》

B、《周易.彖传》

C、《道德经》

D、《大学》

2

【单选题】秦文化最为推崇以下哪个数字?(C)

A、二

B、四

C、六

D、八

3

【单选题】在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意思是(A)。

A、按时

B、时间

C、时代

D、长期

4

【单选题】“道法自然”思想中的“自然”指的是(D)。

A、自然界

B、人的本性

C、社会规律

D、自然而然

5【判断题】《彖传》亦称《彖辞》,它对易经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介绍。(X)

6【判断题】“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语出《礼记.大学》。(V)

大小二象

1

【单选题】关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意思是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使自己强健而生生不息

B、出自《周易.象传》

C、是《易经》坤卦的卦辞的解释

D、出自乾卦的“大象”

2【判断题】《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V)

3【判断题】先秦时期,仅有“十翼”对《周易》进行了解释和阐述。(X)

乾坤文言

1

【单选题】关于《周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为孔子所作

B、又名“十翼”

C、分为经部和传部

D、是一部记载古代自然现象变化的科学著作

2

【单选题】以下哪部著作提到了“诚之者,人之道也。”?(D)

A、《论语》

B、《周易》

C、《道德经》

D、《孟子》

3

【单选题】下列语句中,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B)。

A、水则清则无鱼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良禽择木而栖

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判断题】“十翼”文本对“元亨利贞”的解读也各不相同。(V)

5【判断题】《文言传》是对《周易》乾卦和坤卦的卦爻辞所作的理论解释。(V)

字之曰道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老子》别称的是(D)。

A、《道德真经》

B、《老子五千文》

C、《五千言》

D、《公羊传》

2

【单选题】“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殆”意思是(C)。

A、消弭

B、怠慢

C、疲倦

D、死亡

3

【单选题】关于《老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又称《道德经》

B、分上下两篇,《德经》和《道经》

C、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D、主要论述“阴”与“阳”的变化与调和

4【判断题】《老子》以“道”为核心范畴,探讨了宇宙天地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V)

5【判断题】“道”是一种有形、有边界但无规律可循的实体。(X)

道法自然

1

【单选题】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中的“法”,理解正确的是一项(C)。

A、法则

B、规定

C、效法

D、管理

2

【单选题】关于“道法自然”,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法“字为动词

B、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C、“道”与“自然”的含义相同

D、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

3【判断题】“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一种实体化的物质。(X)

4【判断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历来注释歧义纷呈。(X)

玄之又玄

1.《庄子注》是中国西晋玄学家(郭象)解释《庄子》的著作。

2.王弼版的《道德经》共有(81)章。

3.道,可道,非常道”中,三个“道”的意思相同。(×)

天籁之音

1

【单选题】“三玄”是魏晋时期人们对先秦典籍《老子》、(D)和《周易》三部书的总称。

A、《尚书》

B、《春秋》

C、《山海经》

D、《庄子》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僧肇《肇论》四篇的文章是(B)。

A、《物不迁论》

B、《过秦论》

C、《不真空论》

D、《般若无知论》

3

【单选题】《齐物论释定本》的作者是(C)。

A、王国维

B、傅斯年

C、章太炎

D、辜鸿铭

4【判断题】在《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哲学无定论”这一著名命题的是章太炎。(X)

5【判断题】《庄子》的涵盖面十分广阔,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人们可以对其作出多重的、创造性的解读。(V)

非彼无我

1

【单选题】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D)。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教学目标】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了解本名著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阅读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看图识人。 2.看片段猜人物。 3.读作品识人。 4.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5.【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者: 课题 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的信息出自哪部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 初步感受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教2008夜本内经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程试卷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写在该题右侧之括号内。共30分,每题1分) 1.《类经》的作者是: ( ) A.杨上善 B.王冰 C.张志聪D.张介宾 E.张琦 2.《素问·咳论》认为咳的病因首推: ( ) A.湿邪 B.风邪 C.寒邪 D.燥邪 E.火邪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壮火”指: ( ) A.药食气味温和者B.药食气味纯阳者 C.生理之火 D.病理之火 E.以上都不是 4.《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体若燔炭”的病因是 ( ) A.风B.暑C.寒D.湿 E.热 5.《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气上是指: ( ) A.阳气亢盛 B.肝气上逆 C.血液郁积头部 D.阴寒之气积于胸中 E.营卫之气,逆而上行 6.《灵枢·百病始生》云:“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指: ( ) A.营、卫之气虚弱B.气、血虚弱 C.阴阳皆虚 D.外界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 E.以上都不是 7.《素问·平人气象论》称:“溺黄赤安卧者”为: ( ) A.胃疽 B.谷疽 C.黄疸D.黑疸 E.以上都不是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甚则” ( ) A.肿 B.痛 C.浮 D.泻 E.热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浊阴”指: ( ) A.糟粕B.刚悍之气 C.精血津液D.痰饮与瘀血 E.以上都不是 10.《素问·咳论》:“使人多涕唾”,句中“涕唾”是指: ( ) A.鼻涕 B.涎液 C.痰 D.唾液 E.津液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清气在下,则生” ( ) A.飧泄B.洞泄 C.溏出糜 D.濡泄 E.后泄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称“神明之府”指: ( ) A.心B.脑 C.膻中 D.精力旺盛 E.以上皆非 13.《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腰转摇不能”是由于: ( ) A.髓海不足,神气衰微 B.心肺失强败坏 C.肾脏失强 D.肝脏失强 E.脾脏失强 14.《灵枢·大惑论》认为目系上属于: ( ) A.肝 B.心 C.脑 D.脾 E.肺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属于脾的病机是: ( ) A.诸风掉眩 B.诸湿肿满 C.诸厥固泄 D.诸寒收引 E.以上都不是 16.《灵枢·水胀》认为:身肿、腹大、皮色青黄、腹上络脉突起为: ( ) A.肤胀 B.臌胀 C.肠覃 D.石瘕 E.石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中国古典名著读后感

中国古典名著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论语 尚书 李商隐集 浮生六记左传白居易集随园诗话孽海花 东周列国志杜牧集 古文观止礼记 诗经晏子春秋孟子唐诗三百首 国语诗品 李白集老残游记 幽梦影三略 官场现形记孝经 红楼梦吕氏春秋 周易族聚落宋词三百首 战国策文心雕龙 杜甫集包公案 菜根谭西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大学

陶庵梦忆汉书 荀子花庵词选 人间词话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2014-02-2007:49 一、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二、史书类 《尚书》(春秋·孔子) 《春秋左传》(鲁·左丘明)《战国策》(西汉·刘向)《史记》(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三、释道类 《老子》(春秋·李耳)

《庄子》(战国·庄周)四、兵书类 《六韬》(西周·姜望)《孙子兵法》(春秋·孙武)《鬼谷子》 《三略》(黄石公) 《三十六计》 四、处世类 《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佚名)《千字文》(梁·周兴嗣)《经世奇谋》(明·俞琳)《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菜根谭》(明·洪应明)《呻吟语》(明·吕坤)《增广贤文》(清·周希陶)六、诗文类 《诗经》(西周·佚名)《楚辞》(西汉·刘向)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选)《宋词三百首》(清·上疆村民选)《元曲三百首》(姚崇选) 《古文观庄》(清·吴楚材、吴调候)《焚书》(明·李贽) 七、戏曲类 《西厢记》(元·王实甫) 《牡丹亭》(明·汤显祖) 《桃花扇》(清·孔尚任) 八、医学、方术类 《黄帝内经》(上古·太古真人)《渊海子平》(宋·佚名) 《黄帝宅经》(佚名) 《冰鉴》(清·曾国藩) 《摄养枕中书》 九、笔记、文论类 《山海经》 《容斋随笔》(宋·洪迈)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诗品》(南朝·梁·钟嵘)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十、语言文字类 《说文解字》(汉·许慎)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名校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 《内经选读》试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 B.养生学说 C.病因学说 D.藏象学说 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 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 B.脾 C.口 D.魄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各十八日寄治 D.脾主夏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 A.热因热用 B.求其属 C.正治法 D.塞因塞用 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 、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A 、《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吴注》C、《黄帝素问直解》D、《黄帝内经素问》E、《读素问钞》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文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 删)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 文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文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以前,我一向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此刻重读红楼梦的我明白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资料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感情杯具。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明白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悲哀。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务必留意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留意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貌。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课后及考试答案

洪范九畴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经部的是()。 ?A、《六祖坛经》 ?B、《大学》 ?C、《周易》 ?D、《尚书》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 ?A、左丘明 ?B、班昭 ?C、司马迁 ?D、司马谈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经传释词》一书由清代王引之所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王访于箕子”中的“王”指的是周文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五行五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言曰从”的“从”具有两层含义,一为语言本身的通顺柔和,二为()。 ?A、话多且乱 ?B、人云亦云

?C、言而有信令人顺从 ?D、恭顺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尚书.洪范》一文中,“金曰从革”中的“革”意为()。 ?A、皮革 ?B、变革 ?C、甲胄 ?D、免除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尚书.洪范》的“五事”的是()。 ?A、貌 ?B、言 ?C、视 ?D、行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尚书》中的“五行”概念不同于后世阴阳家所谓的“五行”概念。()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八政五纪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的“八政”不包括()。 ?A、食 ?B、货 ?C、牧 ?D、祀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八政”里,“四曰司空”的“司空”指的是()。 ?A、是管理朝觐 ?B、治理盗贼 ?C、管理教育 ?D、管理居民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尚书.洪范》的“八政”将“食”排在第一位,体现了饮食和农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皇建有极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句出自()。 ?A、《孟子》 ?B、《大学》 ?C、《尚书》 ?D、《论语》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尚书.洪范》中提到的“五福”指的是()。 ?A、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B、福、禄、寿、喜、慈 ?C、貌、言、视、听、思 ?D、财、官、寿、禄、才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尚书.洪范》一文中,“皇极”的含义是()。 ?A、约束帝王的法则 ?B、大中至正的准则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1、关公吃尺子——肚里有分寸(三国演义歇后语) 2、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三国演义歇后语) 3、李逵穿针——粗中有细(水浒传歇后语) 4、八戒看唱本——假斯文(西游记歇后语) 5、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西游记歇后语) 6、张飞吃秤砣——铁了心(三国演义歇后语) 7、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三国演义歇后语) 8、猪八戒戴花——自美(西游记歇后语) 9、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三国演义歇后语) 10、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水浒传歇后语) 11、猪八戒照镜子哩——里外不是人(西游记歇后语) 12、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水浒传歇后语) 13、关公赴宴——单刀直入(三国演义歇后语) 14、梁山泊的吴用——足智多谋(水浒传歇后语) 15、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痴心妄想(西游记歇后语) 16、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水浒传歇后语)

17、孔明练琴——老生常谈(三国演义歇后语) 18、聋子放炮仗——散了(红楼梦歇后语) 19、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三国演义歇后语) 20、孙悟空的手段——七十二变(西游记歇后语) 21、猪八戒发脾气——又丑又恶;又凶又丑(西游记歇后语) 22、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三国演义歇后语) 23、猪八戒爬城墙——倒打一耙(西游记歇后语) 24、张飞耍扛子——轻而易举(三国演义歇后语) 25、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三国演义歇后语) 26、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三国演义歇后语) 27、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西游记歇后语) 28、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三国演义歇后语) 29、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西游记歇后语) 30、张飞胡敬德剃了胡子——都也不是善茬儿(三国演义歇后语) 31、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西游记歇后语) 32、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西游记歇后语) 33、王婆照应武大郎——没好事;不是好事(水浒传歇后语) 34、关羽赴宴——有胆有魄(三国演义歇后语)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 B.洞泄 C.温病 D.痎疟 E.肠氵辟 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 B.居处 C.饮食 D.燥湿 E.阴阳喜怒 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 B.按尺肤,知滑涩 C.切脉动静 D.审问病情 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 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 B.狭义伤寒 C.温病 D.寒湿病 E.暑病 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 B.肢节剧痛 C.肢节重痛 D.疼痛游走无定外 E.重痛不移 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 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 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 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 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 B.气以度行 C.肌肉解利 D.五脏坚固 E.血脉和调 二、填空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译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3.先秦散文选罗根泽编戚法仁注 4.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 5.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6.唐诗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7.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编 8.唐文选高文何法周主编白本松等注释 9.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10.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11.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等注释 12.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选注 13.宋诗选张鸣选注 14.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15.明诗选杜贵晨选注 16.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17.明文选赵伯陶选注 18.清文选刘世南、刘松兰选注 19.荀子选方孝博选注 20.孟子文选(战国)孟子著李炳英选注 21.史记选(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注

22.三曹诗选曹操等著余冠英选注 23.李白诗选(唐)李白著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24.杜甫诗选注(唐)杜甫著萧涤非选注 25.白居易诗选(唐)白居易著顾学颉,周汝昌选注 26.高适岑参诗选(唐)高适,(唐)岑参著孙钦善等选注 27.韩愈诗选(唐)韩愈著陈迩冬选注 28.韩愈文选(唐)韩愈著童第德选注 29.李商隐诗选(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选注 30.杜牧诗选(唐)杜牧著缪钺选注 31.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 32.欧阳修文选(宋)欧阳修著杜维沫,陈新选注 33.苏轼诗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4.苏轼词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5.陆游诗选(宋)陆游著游国恩,李易选注 36.辛弃疾词选(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 37.范成大诗选(宋)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 38.元好问诗选(元)元好问著郝树侯选注 39.龚自珍诗文选(清)龚自珍著孙钦善选注 40.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 41.西厢记(元)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 42.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43.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200530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1.(1分)据《灵枢·水胀》所论,“色苍黄,腹筋起”的症状属()。 A. 水胀 B. 肤胀 C. 鼓胀 D. 肠覃 参考答案: C 2.(1分)《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说明了阴阳的() A. 对立制约 B. 相互转化 C. 无限可分 D. 互根互用 参考答案: C 3.(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称“罢极之本”的脏是()。 A. 肾 B. 肝 C. 肺 D. 胆 参考答案: B 4.(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被称作是“魂之居”的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肾 参考答案: B 5.(1分)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精明之府”是指()。 A. 头 B. 脑 C. 心 D. 胸 参考答案: A 6.(1分)《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之“两虚”是指() A. 虚邪与正虚 B. 气虚与血虚

C. 虚邪与虚风 D. 阴虚与阳虚 参考答案: A 7.(1分)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参考答案: A 8.(1分)《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 A. 阴阳 B. 寒热 C. 虚实 D. 气血 参考答案: C 9.(1分)《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A. 阴气 B. 阳气 C. 阴阳之气 D. 卫气 参考答案: B 10.(1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A. 思想安闲,心无杂念 B. 精神充沛 C. 面部安详 D. 身体放松 参考答案: B 11.(1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阴阳 参考答案: D 12.(1分)《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无失气宜” A. 病因 B. 病机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导读课教学设计 大城县北位乡正村中心小学李俊梅 设计意图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导读课,意在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整体感知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2、看图识人。 3、看片段猜人物。 4、读作品识人。 5、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习者: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1、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A)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B)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 (A)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成书----2007)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成书—2007) 《蒲松龄研究》2008年第3、4期 康熙年间本 1、蒲松龄手稿本,残存半部8册,即第1、4、5、10卷的全卷,和第 2、11卷的前一部分,第 3、9卷的后一部分。237篇,其中31篇为他人代抄,其余206篇为蒲氏手抄,1950年冬在辽宁省西丰县发现,藏辽宁图书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9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影印。 2、康熙抄本,今残存4整册又2残册,250篇,第1、3册与手稿本重复,当源出手稿本系统,藏山东博物馆(详细情况见任笃行《一函不同寻常的聊斋志异旧钞》载《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辑)。 雍正年间本 1、雍正元年(1723)殿春亭本,朱缃之子殿春亭主人据手稿本抄录,亡佚。 2、异史本,题名《异史》,18卷,484篇,其中14篇为铸雪斋抄本有目无文者,抄于雍正年间,近殿春亭本。 3、赵执信藏本,残存1卷。 乾隆年间本 1、乾隆黄炎熙抄本,12卷(缺 2、12卷)262篇,其中3篇未见它本,藏四川大学图书馆。乾隆16年(1751)铸雪斋抄本,历城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12卷488篇(有14篇有目无文),文字、顺序基本同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70年中华书局、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 2、乾隆31年(1766年)赵起杲青柯亭刊本,16卷,425篇,16册,此本为最早刊本,也是后来许多刊本、评注本的祖本。此本于乾隆50年杭州陈氏和乾隆60年重刊两个重刊本。山东省图书馆藏。 3、乾隆32年(1767)王刻本,王金范选刻《聊斋志异摘抄》,18卷,265篇,篇间有王氏评语。浙江省图书馆藏。 4、乾隆32年(1767)福建建安李时宪翻刻青柯亭本,孙楷第、伦敦博物院藏。 5、二十四卷抄本,约抄于乾隆32年前后,24卷,474篇,1962年发现于淄博周村。篇目、文字与铸雪斋本均有不同。1980年齐鲁书社影印出版。 6、乾隆50年(1785)杭州陈氏重刊青柯亭本,有改动,433篇。 7、乾隆60年(1795)步云阁青柯亭本选本,10卷,140篇,藏山东省图书馆。 道光年间本 1、道光3年(1823)经纶堂刊刻何守奇批点本,名为《批点聊斋志异》,16卷,线装16册,藏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藏国图)。 2、道光4年(1824)黎阳段雪亭辑刻《聊斋志异遗稿》,51篇,均为刊本所无。光绪4年(1878)有北京聚珍堂翻印本,分为4卷,改题《聊斋志异拾遗》。1936年又有汉口排印本,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古典名著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古典名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文学之旅” 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分别选自《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名著。在同册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5篇文章。有根据《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改编的《田忌赛马》;根据《三国演义》部分章节改写的〈火烧赤壁〉;根据《水浒传》第十二回选编的《汴京城杨志卖刀》;选自《西游记》的《齐天大圣》,选自《红楼梦》的《宝黛相会》。至此,通过本组教材及同步阅读,学生初步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及《史记》五本中国古典名著。本组教材将为学生打开中国古典名著的大门,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一、名词术语 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褐,粗布衣。荐,草席。 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胕,同腐。 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1、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12、鑱石:古代石制针具。 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4、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15、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16、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犬、鸡也。” 17、五菜: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 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19、刺有逆从: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逆治: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20、前后相应:治病时注意对先发生的病证和后发生的病证相互照应。 21、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22、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没有疑问。 23、小大不利:大小便不通利。 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间,病轻。 25、能毒: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 26、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 27、重身:妇女怀孕者,以其身中有身,故曰“重身”。 28、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9、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0、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1、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2、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33、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34、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

各高校古文学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古代文学, 中国, 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六朝文学考试科目:先秦汉魏六朝 文学 一、文学常识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指出《楚辞·哀郢》一诗的写作背景。 2.《诗经·王风·黍离》一诗的主要内容。 3.写出江淹骈体赋的代表作两篇。 4.《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的编者及其时代。 5.古诗十九首 6.左思风力 7.建安七子 8.元嘉三大家 9.汉赋四大家 10.《诗经原始》、《乐府诗集》的作者及其时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唐前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2.举出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史记》研究的五部著作,并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特点。 三、《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曹植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0分)

四、论《孟子》散文的辩论艺术。(20分) 五、两汉时期,关于屈原及其作品引起了许多争议,请举出这场论争中的主要观点, 并结合屈原作品对这场论争加以评述。(20分) 考试科目:元明清文学 一、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诸宫调 2.勾阑瓦肆 3.戏文 4.《型世言》 5.《无声戏》 二、试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评析(每小题6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评价晚明小品文的?有论者认为其中许多作品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阶级 的闲适生活”,回避了现实矛盾,故不可取。你对此持何看法? 2.在元散曲研究中,对“叹世归隐”类的作品一般估价不高,你的认识如何? 3.对《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欣欣子序及廿公跋等评论多作肯定,而今人则多 作否定,你的看法如何? 4.在《琵琶记》研究中,一般认为赵五娘的行为表现了劳动妇女的优秀品德。对此品 德,你作何解释? 5.有论者认为薛宝钗的悲剧不值得人们同情,你的看法如何? 三、分析论述题(共55分) 1.你对“临川四梦”的哪一“梦”最感兴趣?试对此梦境作一诠释。(15分) 2.《红楼梦》是如何批判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它在这方面的打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 什么地方?(15分) 3.《三国演义》本欲把刘备塑造成一个“明君”的形象,结果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水浒传》拟将宋江塑造成一个“忠义”的化身,金圣叹读出的却……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2.《楚辞》 《楚辞》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 3.《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精品,唐代诗歌不仅达到中国旧体诗歌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唐诗三百首》所选的内容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 4.《宋词选》 《宋词选》,与前人相比,宋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和思想题材,突破了格律的束缚,宋词把词这种区别于诗的韵文体裁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至。 5.《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切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拥有活泼的生机。元杂剧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6.《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的布局结构,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7.《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罗贯中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本书还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书中的许多军事思想和处事谋略迄今仍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8.《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侠义小说的代表作。施耐庵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的成长道路。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含短篇,至今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都选自《水浒传》。 9.《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全书共100回。历来为不同年龄的人群所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孙悟空的极强的反抗精神,已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孙悟空保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几百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0.《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全书通过一批豪门旺族的盛衰,展现了封建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大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11.《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原本可怕的鬼怪、狐仙在蒲松龄的妙笔下都被赋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聊斋志异》的文言文也典雅优美,简洁流畅,代表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读它亦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在书中塑造了一批伪君子、假道学、假名士的丑言丑行,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又深获启发。本书又是近千年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人,扭曲人性的缩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