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大师风范,铸造高尚师魂 张慕葏

继承大师风范,铸造高尚师魂

——谈教师人格与素质修养

清华大学

张慕葏教授

第一章

一、学校教师崇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胡锦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高等教育发展视作关系国家安危乃至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1958,美国“国防教育法”)

(一)培育一代新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的内涵:

政治思想是灵魂;业务素质是本领;

身体素质是本钱;文化素质是基础。

政治思想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师手里操作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教师手里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要选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现在还不放心啊!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的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要教育后代”。(邓小平)

业务上

要着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新知识创造者;新技术发现者和新学科的创建者。

身体上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习近平)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蒋南翔)

(二)提高科研能力

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中国全球竞争排民(2011年)

在49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占世界GDP92%)中位居第26位。

其中中国创新与成熟度排名第31位都属于中等水平。

很多关键技术依靠外国

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价值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

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数控机床,80%石油化工装备为外国产品;集成电路制造设备,85%以上芯片制造装备,100%光纤制造装备,70%轿车生产设备为进口。

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绝对优势;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疗和计算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到60%~90%。

中国资源消耗浪费严重

2008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水环境继续恶化,全国有近50%的河流,90%的城市水域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目前中国至少有2.7亿城市居民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环境中,近日中东部强霾污染严重。

中国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即能源和污染的“超级大国”。

(中国75.19亿吨,占24.15%,美国59.42亿吨,占19.08%)

当前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世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时间大大加速

19世纪10年

20世纪前半期5年、80年代几个月、90年代几天

21世纪几小时

●德国刺激经济方案两年500亿欧元中教育科研经费172亿,占35%

●日本应对经济危机分配3000亿日元实施“世界尖端研究项目”

●中国发展方式正由元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关键在于有一批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高等学校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更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大本营”。如诺贝热奖获得者在1901——2001,100年内大学获奖人次401.5人次,占世界获奖总人数76%。

学校教师应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也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重要内涵。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黑格尔)“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

17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教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任。”(刘云山)

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文化缺失的现象。

“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和应试教育,过重的功力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

“重理工轻人文”“重应试轻素质”“重书本轻实践”

“重专业轻基础”“重科研轻教学”“重功利轻奉献”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创造将来”

学校要坚持教育人为本,文化育人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袁贵仁)

学校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教师要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本民族国家学校的自身文化、历史、特点、走向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激荡中进行清醒的文化选择。自觉地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历史使命。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和科学普及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开展政策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教育和教师关系到培养可靠接班人;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文化传承;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亡;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能否实现,是十分重要而崇高的工作岗位。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教师的为人治学,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费孝通师从潘光旦,吴文藻

胡锦涛师从蒋南翔,刘仙洲,梁思成,张光斗,马约翰

第二章

二、集成发扬大师风范,培育高尚师德(上)

《大师风范》旨在研究其为人治学的崇高精神,并探索其成长为大师的内在因素。

●研究对象:70多位各学术领域现代大师

●参加研究人员:80余位,年龄最大90岁,最小22

●成果:大师风范专著,共约180万字,今年出版

人文社科类

历史:郭沫若、范文澜、陈坦、翦伯赞、侯外庐、刘大年、白寿彝、顾颉刚、夏鼐、陈翰笙

文学语言:季羡林、钱钟书、沈从文、曹靖华、何其芳、郑振铎、俞平伯、王力、吕叔湘

哲学:冯友兰、张岱年、金岳霖、李达、贺麟、汤用彤、任继愈、朱光潜

经济学:王亚楠、陈岱孙、孙治方、许涤新

社会学:费孝通、马寅初

法学:张友渔

管理学:夏书章

教育学:蒋南翔

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

数学:华罗庚、苏步青

物理:周培源、吴有训、严济慈

化学:卢嘉锡、徐光宪、唐有祺、唐敖庆

生物:谈家桢、汤佩松、吴征镒

气象:竺可桢、叶笃正

地质:李四光、刘东生

建筑:梁思成、杨廷宝

机械:刘仙洲

土木水利:张光斗、茅以升

化学工程:闵思泽

农林:袁隆平、关君蔚

医学:林巧稚、张孝骞、吴阶平、蒲辅周

两弹一星:钱学森、钱三强、王滏昌、彭桓武、邓稼先、郭永怀、梁思礼(一)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

李四光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孙中山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华罗庚)

“我的祖国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即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梁思成)

“选择了核武器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可是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邓稼先)

“假如生命总结之后能够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郭永怀是以为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深,郭永怀的崇高精深就在这里”(钱学森)

造福人类

“要让中国人有饭吃,要让世界人有饭吃”(袁隆平)

“钱学森是带动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他对建造美国第一批导弹起过关键性作用。”(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

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成才人物几十年跟踪调查,差别在于冬季、兴趣、意志、性格和自我意识不同。

关键在于责任心,进取心,求知欲,自信心,坚持性。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与其讲其智慧和才华发生伟大的影响,毋宁讲其人格与道德发生更伟大的影响”。

爱因斯坦认为:受个人名利激励而从事科研的功利型科学家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而最能开拓新领域得到发现的是对科学事业有虔诚信念和献身精神的人。

“失去灵魂的卓越”

——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

中文版序言:“教育的任务还在于提醒学生,自己应对社会知恩图报,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己的经济富足。在美国很多大学生丧失了这些远大的教育目标。”……“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提醒美国人民:我们在教育中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

(二)追求真理,刚正不屈的坚定态度

他们“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洋,只唯实”。

“反对迷信权威,迷信专家,迷信个人,迷信教条和迷信单方面的效果,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经过考验”。(吴征镒)

“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叶笃正)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只认真理,不能墙头一棵草,风吹两面倒。”(李达)“搞马克思主义不能像摆摊子的小贩,天晴就摆出来,下雨就收摊子。”(李达)“拆城墙,拆三座门,犹如抽我的筋,扒我的皮。”(梁思成)

“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

第三章

三、继承发扬大师风范,培育高尚师德(中)(三)用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搞科研如同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到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称得了什么?”(袁隆平)

“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隆平)

“我将仍走新路”(白寿彝80岁时讲话)

“你只有把生命投入进去,你写的东西才有生命。”(白寿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

创新需要形象思维与想象力

创新要有创新的想象力和灵感、直觉。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09年对29国家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第一,想象能力第末,创新能力倒数第五。

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因此,原始性创新的主要源泉—想象力的创造,灵感、直觉的产生,主要和人文文化、艺术有关的大脑形象思维。

创新需要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提高创新能力要培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包括:分解与综合,对比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等方法。这些都与大脑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有关。

创造性思维是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钱学森等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主要是两种思维(抽象、形象)新颖、灵活有机的结合。

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创新思维源于“喜欢活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点上。”

(四)辩证思维,实践检验的科学方法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智慧的源泉”(钱学森)

“我个人的确深有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如若舍弃这件宝贝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钱学森)“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朱光潜)

“尽管我很晚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近二十年来还在摸索,但已感到这方面的学习已经给我带来了新生。“(朱光潜)

“科学是老实学,永远要老实,容不得一点虚假。”(吴征镒)

“与其浮在面上当英雄,不如沉下去做学问。”(吴征镒)

第四章

四、继承发扬大师风范,培育高尚师德(下)(五)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研究方向

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他们坚持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研究方向,开创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成果。

文化综合创新

“中国文化的前途是在马克思普遍真理指导下,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古今中外文化系统组成要素和结构形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有取有舍,绝不盲从。”(陈岱年)

“国际接轨需审慎,中国特色见真知”((夏书章)

“中国在气象学方面非常落后,我回国后,要在中国建立起像美国芝加哥学派那样的世界公认的大气科学的‘中国学派’。”(叶笃正)

文化自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文化自信: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信心。

1.不忘本来

要提高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吸收外来

要学习国际人类一切优秀文化,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

3.着眼将来

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使优秀中华文敏与优秀世界文明融汇,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与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成果。

(六)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季羡林

钱钟书《管锥篇》的写作

(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闵恩泽与学生合作论文,不署名,不争利。

他家中没有一件古董,一枚古钱,找不到一块古陶瓷碎片。——夏鼐

(八)教书育人,勤奋敬业的高尚师德

“教师的天职——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苏步青效应)

“学、问、思、辩、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真、正、实、在、灵。”——夏书章

真:真才实学

正:正大光明

实:实事求是

在:实实在在

灵:灵敏灵验

大师风范

热爱祖国用于创新

坚持真理科学方法

中西融合持之以恒

淡泊名利教书育人

大师风范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提高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资源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感人教材

是培育高尚师德和优良学风教风的典范

弘扬大师风范

是文化育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促进青年一代沿着大师的道路成长,将会出现更多的新的大师,为名族振兴人类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章

五、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上)

当前急需培育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以适应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政治思想素质——灵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与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核心和总开关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期的三座大山

弄虚作假、图财坑国、害民之骗

贪赃纳贿、奢侈营私、荒唐之腐

有法不依、阳奉阴违、姑息放纵之惰

教师的责任: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

要求“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六章

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下)

(二)文化素质——基础

要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

“欲亡其国,首要灭其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要学习了解中国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习近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土壤,中国共产党一些重要执政理念,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的人本思想

2.合和思想

3.大一统观念

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要努力作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培育创新思维

理工科教师要提高人文艺术修养

人文科教师要提高科学修养

(三)业务素质——本领

教师的基本功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1.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要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工整流畅的“三笔字”(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能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教育信息,能撰写好科研文章等。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教师应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简明、形象,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生动性。

3.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能根据课标、教材、学生要求,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能科学组织教学过程,运用生动活波的方法教学,教学效果好。

4.教育科研能力

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当前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在教育领域的通用素质:

1.要热爱学生,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

2.要用于改革创新

3.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4.要有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养成二个肩膀挑担子的工作习惯。”(四)身体素质——本钱

“没有教育的体育就是没有灵魂的体育,没有体育的教育就是缺腿的教育。”(何振梁)

大师们的全面发展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梁思成:足球健将,全校运动会撑杆跳第一名

杨廷宝:1918年全校击剑冠军

钱伟长:越野队五虎将,代表清华参加全运会

周培源: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华北运动会

钱三强:30年代兵乓球运动员,北平五大学表演赛冠军

叶笃正:兵乓球运动员

汤佩松:“全能奖体育运动员”,具有参加全运会资格

培育提高素质的途径

●善于学习

●勤于实践

●长于总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先进科学,没有现代技术,就要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人生,并不是短短的一支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一支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把它交给后一代人们”(英国哲学家萧伯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