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我节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我节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我节制)

自我节制

《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

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

这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能以适宜的态度或行动出现在部下面前,就会立刻影响到部下的士气,如此一来,组织就会更加牢固。

在这方面,唐太宗十分严格地自我要求。

他说过:“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走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己却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无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虽然吃饱了但是身体也糟蹋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自取灭亡的原因不外乎是为政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罢了。吃山珍海味,又沉溺于歌舞笙华与美女之中,则欲望会越发膨胀,所需的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如此一来,不但无暇顾及政治,甚至会使人民陷于困苦的地狱之中。结果国君只要说出一点不合理的话,人民的心就马上起伏不定,谋反的人趁机出现。由鉴于此,我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

魏徵听后说:“自古以来被尊崇为圣人的君主都努力实践这件事,所以才能够开创理想的政治。从前楚庄王聘请詹何来询问政治的要义,詹何回答他,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楚庄王又问他具体的政策,但他的回答仍是,从未听过国君本身行得正而国家混乱的事情。陛下所说的,其实正和古代贤者的意思相同。”

唐太宗以这种态度来处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彻底。有一次,他向魏徵表示这种不安:“我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圣人,因此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徵听后安慰他:“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时候连自己的太太都给忘了。?孔子听后回答说:…不,还有更严重的呢。像桀和纣等暴君不要说自己的太太,甚至连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万不要连这个都忘了,只要能时时留心自己本身,这样做至少不至于受到后世子孙的嘲笑。”由此观之,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部下才会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为。

有一次,大臣们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来有所谓…夏之月可以居台榭?,

在夏未可以往在高殿,现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长雨又将来临,宫中湿气太重,恐怕对陛下身体不太好。希望陛下马上建筑高殿。”

对皇帝来说,造一座宫殿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唐太宗却婉言拒绝大臣们的好意:“诚如各位所知,朕患有神经痛,这种疾痛若长年处于湿气重的地方当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宫殿需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从前汉文帝打算营造宫殿时,发现需要的费用相当于十户普通人家的资产,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和汉文帝相比,我的德行是远远不及,但是使用的费用都要多得多,这不正是身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职的地方吗?”大臣们再三要求,唐太宗仍旧执意不肯。

如果想做一个平庸的领导者,也许这种自我节制并不十分重要。但是若想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就必须要藉着坚强的意志力,来贯彻自我节制的决心。

这个原则不仅是在公的方面,即使在个人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读廉政名言警名有感孔子曰:“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一名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在这里孔圣人重点强调了管理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记得去年盛夏的一个晚上,我儿子做完作业,我叫他收拾学习用具和书包,他一边看漫画一边慢吞吞地收拾着东西,我大声催他快点,谁知他也大声回答我,我问他干吗那么大声音,他却来一句你不也那么大声吗,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无形中已经起到了身教的作用,看来有时长篇大论还不及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这件事我深有体会,身教重于言传,以后自己得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了。要注意生活细节呀!当我们觉得孩子没有关注我们的时候,也许他正静静地观察着我们呢! 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是领导者,就如同家庭里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给被管理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领导管理者遇事能身先士卒,清正廉洁,那么你身后的被管理者,以至整个团队都会勇往直前,各尽所能!领导管理者贪赃枉法,骄奢淫逸,那么你身后的被管理者,以至整个团队便会徇私舞弊,溃不成军!纵观中央近

些年来所查处的重大贪腐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是窜案、窝案,甚至会出现一个领导班子全军覆没的下场。腐败窝案的可怕之处在于,在形式上表现为,往往是一把手指挥,二三把手跟随,各位副手紧随,众多助手追随。一把手的上梁不正,必会有下梁的歪。表现形态上,腐败已筑成“腐窝”,窝里盘织着各种关系:领导关系、权力关系、上下关系、利益关系、团伙关系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犹如一张张腐败的网络。这种涉及面广涉及人多的“腐败窝点”下,必然会导致腐败猖獗,人心涣散,一个再庞大的组织也经受不住整体腐败的侵蚀,必然会轰然倒下。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和正职的日常作风和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其他副手和被管理者,尤其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不讲正气,不讲学习,置党纪与国法与不顾,必然会走向权力失控,监督失灵,约束失效的贪腐之中,越陷越深……。 “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一再告诫我们的领导者、管理者,时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到表率和垂范作用,并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当好家,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浅谈教师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 主讲:刘先品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原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极少数教师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学中的一点启示

其身正不令而行 河西镇巩村小学刘瑞德 现在离毕业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课程复习已经全面展开,时间短需要复习的东西很多。可是,我们班有些同学的时间观念仍然很淡泊,意识一点儿都不强,我经常在班上强调:同学们,我们是毕业班,时间一分一秒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只有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我们才能在期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期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郑重宣布:从今天起,每逢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如果是语文,我都要提前半小时走进教室。你们不论男生和女生必须安作息时间表来上课,再有迟到者,教室后面罚站十分钟。如果我迟到了也要按这个规定执行,绝不例外。尽管,我是这样说了,可是那些迷上网络游戏的学生迟到惯了仍然照常迟到,我的话对他们如同风吹马耳,不见一点起色。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按作息时间表规定下午三点是到校时间,按我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是两点半。我有意迟到了一分钟。 当我走进教室,学生们大都到齐了,只有那几个经常迟到的男生还没有来,按照惯例他们应该是集中在男生郭世义家玩网络游戏,因为,郭世义家一周前刚买了台崭新的联想牌电脑。他们正迷恋其中如醉如痴,不能自拔呢? 三点十分后,这些“刺头”们才姗姗来临,等到他们坐下后,我站起来面对学生们严肃地说:“同学们,真对不起大家!今天上课我迟到

了一分钟,不能因为我是老师,就比你们高人一等,国无法无本,民无法不立。大到国家,小到班级都是如此。为了以正纲纪,为了实践我的诺言,我要自觉罚站十分钟!”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嘘声:“不行,你不能站,因为你是老师!”;“你仅迟到了一分钟,为什么要罚站呢?”;“你从来没有迟到过,今天偶尔一次,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坚决不同意罚你站!”“老师你上了年纪,站不动的,还是别站了。”;“老师,你还要给我们上课呢,怎么能站呢?”…… 听着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心声,我的心里很感动:“孩子们,谢谢你们的关心、理解和庇护,但是,我确实不能原谅自己,我是你们的老师,更应该比你们懂道理,更应该以身作则才是!”说完,我离开讲台,毅然决然地走到教室后面,自觉罚站十分钟,我罚站时看到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对我肃然起敬…… 学生们纷纷写下心语向我传达心声: “老师,您以身作则,履行了您的承诺,实践了您的誓言,您言行一致的举动令我们敬服,您表里如一的品行是我们学校的楷模!” “老师,你何必要这样较真呢,其实,我们早已知道你是有急事需要处理。你说过每天上午或者下午第一节课如果是语文,你会准时两点半来到教室准备上课,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是,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是三点,你进教室的时间是两点二十九分,你并没有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呀!您为什么那么傻呢?”

教育写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爱心才有教育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真心爱学生。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逐渐明白,“对学生的爱不应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要身体力行,用行动检验。”因此,我常常早出晚归,平日里只要一有空就与学生们呆在一起,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学生的“差”只是暂时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总是向学生暗示:你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天才!平日千方百计去激励学生,从不批评打击学生。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抓住其点滴进步,大加表扬和鼓励。冰心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差生”在家往往缺少父母之爱,在校又缺乏师生之爱。其爱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于是便产生“孤独”、“自暴自弃”甚至“孤僻”。针对这些,老师便主动帮其解“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体验到师爱,从而产生无比信心和力量。一次,我让同学们做题,有一名“差生”却在乱翻书,一道也没做。当时,我心平气和地向他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逐题给他做了讲解,使他十分感动并认真做完了本课题目。事后他写了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一定认真学习。” 爱学生要从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做起。我现在的班有这样一位学生,经常无原由的出手打人,与同学关系紧张,还喜怒无常。在家访时由他父母口中得知,他的父母离婚后,他就总是这样,批评多了,他自己也有了破罐破摔的念头。了解到情况以后,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一些小小的见意。抓住他的闪光点,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上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你能努力改掉那些小缺点,老师会更欣赏你。”在看到他任何点滴的进步时,我都给予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转变确实很大,下课时还经常主动与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有爱心,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我节制)

自我节制 《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 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 这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能以适宜的态度或行动出现在部下面前,就会立刻影响到部下的士气,如此一来,组织就会更加牢固。 在这方面,唐太宗十分严格地自我要求。 他说过:“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走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己却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无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虽然吃饱了但是身体也糟蹋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自取灭亡的原因不外乎是为政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罢了。吃山珍海味,又沉溺于歌舞笙华与美女之中,则欲望会越发膨胀,所需的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如此一来,不但无暇顾及政治,甚至会使人民陷于困苦的地狱之中。结果国君只要说出一点不合理的话,人民的心就马上起伏不定,谋反的人趁机出现。由鉴于此,我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 魏徵听后说:“自古以来被尊崇为圣人的君主都努力实践这件事,所以才能够开创理想的政治。从前楚庄王聘请詹何来询问政治的要义,詹何回答他,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楚庄王又问他具体的政策,但他的回答仍是,从未听过国君本身行得正而国家混乱的事情。陛下所说的,其实正和古代贤者的意思相同。” 唐太宗以这种态度来处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彻底。有一次,他向魏徵表示这种不安:“我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圣人,因此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徵听后安慰他:“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时候连自己的太太都给忘了。?孔子听后回答说:…不,还有更严重的呢。像桀和纣等暴君不要说自己的太太,甚至连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万不要连这个都忘了,只要能时时留心自己本身,这样做至少不至于受到后世子孙的嘲笑。”由此观之,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部下才会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为。 有一次,大臣们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来有所谓…夏之月可以居台榭?, 在夏未可以往在高殿,现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长雨又将来临,宫中湿气太重,恐怕对陛下身体不太好。希望陛下马上建筑高殿。” 对皇帝来说,造一座宫殿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唐太宗却婉言拒绝大臣们的好意:“诚如各位所知,朕患有神经痛,这种疾痛若长年处于湿气重的地方当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宫殿需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从前汉文帝打算营造宫殿时,发现需要的费用相当于十户普通人家的资产,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和汉文帝相比,我的德行是远远不及,但是使用的费用都要多得多,这不正是身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职的地方吗?”大臣们再三要求,唐太宗仍旧执意不肯。 如果想做一个平庸的领导者,也许这种自我节制并不十分重要。但是若想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就必须要藉着坚强的意志力,来贯彻自我节制的决心。 这个原则不仅是在公的方面,即使在个人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

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 答:(1)翻译:《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伤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是在使士大夫尊崇,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可寓意大啊! (2)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对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给予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给后人以启迪。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周历王残暴,引起国人的反对,可他不但不听召公的劝告,反而派出巫者监视百姓,任意屠杀人民,企图暴力钳制舆论,激起民变,最后得到被国人流放下场.这些劝谏语讲述听从和顺应民意的重要性,民意反应人民的意愿,他们想要得到的,如果没有听从他们的意愿,而采取不听,甚至想法设法的让他们不要发表言论,最后没有人能去发表意见,以至管理者不能知道民的意愿,不能为民做出合理的施政,结果可想而知,被民抛弃。此文阐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反映了可贵的民本思想。以及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皆同此理,甚至我们党的能够强大起来,也是因为联合最广大的人民,一起打败强大的敌人。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甚至一个集体等,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发挥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的力量,就需要了解人民最真实的想法,要以民为本。 3、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10分) 答: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共八句,每句七字。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所以能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4、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10分) 答: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唯一的儿子又死了。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

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正不令则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的理解,作为校长,能够以身作则,即使不去命令教师、学生,教师、学生也会按照他的意思去行动。反之,如果校长自己行为不端,即使他的命令是正确的,教师、学生也不会遵从。校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教师、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多年的校长实践,使我明确了一名校长应该如何去以自身行为影响教师、学生。 一、准确定位一个目标 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与热忱是伟业的辅翼”。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办人民满意的学习场所;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努力促进教风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使学校和教师的形象有新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 二、精心打造两支队伍 为了提高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我倾力打造好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就是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教师。为此,我在学校内部通过政治、业务学习来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通过爱岗敬业和师德师风教育来促进师德师风的根本好转;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评比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活动中,我都做到身先士卒,自己首先达到要求,让教师向我看齐。

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我们通过理想前途教育、法治教育专题报告、英雄人物故事演讲、进行心理教育疏导和树立学习标兵等形式精心打造学生队伍,使学生遵章守纪,心身健康,勤奋学习,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三、认真落实三条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搞好学校管理的根本保证。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师德师风考核条例》、《教学质量奖惩条例》、《班主任工作考评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管理有据,赏罚有章可循,避免了学校管理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和人性化。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只有督查,才能落实管理。我校对教师的工作采用了三级督查制度。即学生记载和信息反馈,领导小组“拉网式”检查,学校主要领导适时抽查。并将督查结果通过文件、学校公示栏和教职工大会等予以公示通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是施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治校的良药。只有发扬民主,才能科学决策,才能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的评职、评优,干部的选拔、任用,经费的收支,我都做到让教师参与管理,搞“阳光下的作业”,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增强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使教师关心学校,视校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工作,与学校休戚与共,达到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崇高境界。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校长是旗帜,教师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校长是路标,教师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我时刻记得:“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