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产业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产业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产业分析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产业分析

出自百度文库《领导决策信息》

推荐理由:该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产业发展状况。从省内四个区域分别说明自1979年到201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举例说明在此期间的各大城市着重发展方向,并比较了珠三角地区,东南西北翼的经济发展快慢,给出了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也从侧面反应了广东省各大城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讲,广东省城市产业发展不平衡,但是基本每个地区都能找到适合的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指明未来城市产业升级该如何走。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相关统计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马当先,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西两翼与山区亦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下同)经济区①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具生机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得到提升,与港、澳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市场机制得到创新,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珠三角重点突破,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先锋与主力

2007年,珠三角完成生产总值25606.87亿元②,占全省GDP比重的79.7%,比1978年提高27.2个百分点;珠三角以占全国3.6%的人口和占地不足0.6%的土地,创造出了经济总量(GDP)占全国比重高达10.3%的经济奇迹。而2007年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完成生产总值分别为2107.48亿元、2325.02亿元和2075.36亿元;分别占全省比重的6.6%、7.2%和6.5%。

1、经济总量迅速增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78年,珠三角生产总值为97.53亿元,1990年达到992.94亿元,新世纪后步入快车道,2000年完成生产总值8421.32亿元,2005年为18244.46亿元,2007年又达25606.87亿元。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为5493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7%。同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909.74亿元,比1978年增长666倍,年均增长2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61.00亿元,年均增长22.8%;更新改造投资865.52亿元,年均增长27.5%;房地产开发投资2007年达2237.5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88.8%。一批大型项目投资建设完成或进展顺利,惠州中海壳牌石油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深圳岭澳核电二期工程正在大规模建设之中,投产后将为广东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广州已经开通了4条地铁线路,累计建成开通线路达59.3公里,其他各条线路正在建设;广州大学城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秋季已进驻第二批学生;一批电力、邮电、高速公路、港口等大型投资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2、工业先行服务跟进,结构优化换代更新。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7年,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019.76亿元,占全省份额的85.2%;其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合计、利润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46898.67亿元、34648.51亿元、2609.55亿元和1123.03万人,占全省份额的87.0%、87.0%、84.6%和85.9%。200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最大50家工业企业的前10家有9家落在珠三角地区。1978年至2007年,珠三角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8.3:47.2:24.5,调整为2007年的2.4:51.0:46.6。一大批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快速成长,如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高技术含量工业企业的迅速扩大,使珠三角工业产业结构向

不断优化的方向转变。一些高端工业产品如广州本田公司的小轿车,华为、中兴公司的通信设备,美的、格力公司的家用电器,安利公司的日用品,广州宝洁公司的日用化工产品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珠三角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占GDP比重则由1978年的24.5%上升为2007年的46.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54.3%提高到2007年的83.8%。一批新型服务业如会展业、文化产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州、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2007年达到4152.54亿元和3389.87亿元。分别占全省份额的30.9%和25.2%。

3、市场销售畅旺,社会商品丰富。2007年,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1.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20.0%。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1.6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1978年的49.9%提高到2007年的73.7%。市场化建设加快,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全省亿元以上市场大多落户珠三角,2007年珠三角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55个,占全省亿元市场个数的81.7%。其中,广州118个,佛山42个,深圳35个,分别占全省的37.8%、12.8%和12.1%。全省总成交额列前10名的亿元市场有9个在珠三角地区。

4、出口规模名列前茅,外资利用成效显著。2007年,珠三角外贸出口总额达3540.85亿美元,是1978年的892倍,年均增长26.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5.2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从1978年的28.6%提高到2007年的95.9%,比1978年增加67.3个百分点。深圳市继2005年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出口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后,2007年出口再创1685.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6%。其次东莞、广州和佛山的出口,2007年也分别达到602.01亿美元、379.02亿美元和261.90亿美元。珠三角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香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台湾。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如手机、数据处理设备、显示器、电视机、摩托车等;传统产品有纺织品、服装、家具、塑料制品和鞋类等。

1979-1999年,珠三角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06.1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的63.8%。2000年至2007年,珠三角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958.65亿美元,占全省份额的88.8%。投资方向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国际金融、保险、物流、广告等行业成为外商投资的新领域。2007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60家在广州投资。大量外资注入房地产、金融、会展、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极大地增强了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2007年广州批准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达246个。

5、财富积聚大幅上升,居民生活富裕。珠三角经济的飞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税收来源,增加了居民的财富与收入。2007年,珠三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82.01亿元,比1978年增长87.6倍,年均增长1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1978年的53.8%上升到2007年的67.6%。2007年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和珠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592.78元、28209.41元、22469.22元、21112.15元和20515.53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89.8%、59.4%、26.9%、19.3%和15.9%。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东翼经济多头并进,异军突起

1、经济实力增强,市场交易活跃。2007年东翼GDP为2107.48亿元,从1992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5.47亿元,从1978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10.98亿元,比1978年增长75倍,年均增长16.1%。其中,汕头市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达850.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3.21亿元,均居粤东地区四市之首。分别占该地区总额的40.3%、49.7%和46.8%。东翼地区一改过去贫穷落后面貌,而代之以处处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2、投资力度加大,交通通讯便捷。2007年,东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05.79亿元,比1978年增长489倍,年均增长23.8%。其中基本建设285.18亿元、更新改造95.12亿元、

房地产开发为70.84亿元。作为东翼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汕头市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6.69亿元,占东翼的29.3%。改革开放后陆续建设了海湾大桥、汕头港、广澳深水港、汕头机场、广梅汕铁路、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324、206国道等一批主要基础设施,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构成。并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化工塑料、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和以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优势产业突出,出口业绩斐然。东翼自改革开放后,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各种特色企业先后在粤东落户,外贸出口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4年,中国轻工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称号;国家科技部批准潮州为"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潮州市彩塘镇获得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的"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称号。2007年东翼外贸出口总额为85.16亿元,比1978年增长52倍,年均增长14.7%。且比同期西翼和山区五市的外贸出口总额之和还多28.3%。仅汕头市外贸出口额就达39.12亿美元,超过山区五市的总和。

三、西翼经济大步跨越,努力赶超

1、农业发展又好又快。30年来,西翼第一产业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197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4.4%,到2007年此比重已高达近30%。粤西的香蕉、荔枝、龙眼、芒果和菠萝等大宗岭南佳果,誉满全国,并飘洋过海走向世界。茂名和湛江是广东农业的第一和第二大市,其中两市的水果产量, 2007年分别达到216.66万吨和166.19万吨,共占全省水果产量的40.3%。湛江、阳江和茂名分别是广东渔业的第一、二、三大市,水产品产量2007年分别达到90.9万吨、89.99万吨和73.72万吨,西翼地区水产品产量共占全省比重的38.3%。

2、工业发展特色明显。改革开放后,茂名、湛江和阳江三市均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发展逐步加快。茂名市的重化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已达364亿元,占GDP比重为35.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是一家以炼油为龙头,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3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拥有70多套主要生产装置、完善的港口码头、海上原油接卸和铁路运输系统以及原油、成品油管输系统。2007年销售产值达650多亿元。湛江市石油加工业正在崛起。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三大公司相继到湛江投资,东兴炼油厂500万吨改扩建、90万立方米奥里油储罐、80万吨燃料油改造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阳江市的五金刀剪行业由零散的小作坊形态,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行业,已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翼地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茂名市为了增强发展经济后劲,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各有特色。信宜市、电白县和高州市建立了产业转移园、信宜市发展毛纺织业,化州市引进毛纺织、纸箱厂、磷肥厂等,茂港区建成占地500亩鞋业基地,筑巢引凤,为经济的振兴打下基础。湛江以港兴市取得新突破。建成湛江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25万吨级深水航道三大工程。200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9165万吨,已跻身于广东三大港口之一。四、山区五市急起直追,渐入佳境

1、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北山区五市生产总值1978年为35.86亿元,到2007年增加到2075.36亿元,是1978年的57.9倍;从1992年至2007年,年均递增1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3.4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03亿元,年均递增12.6%。高于东翼和西翼地区。其中,清远、韶关的发展尤其突出。2007年清远GDP总量达593.95亿元,在山区五市中排名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7.89亿元。韶关市2007年实现

生产总值471.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0.04亿元,为山区五市之冠。

2、产业优化升级,外贸业绩突出。1978年至2007年,山区五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45.4:33.9:20.7转变为2007年的17.2:

49.4:33.4。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二、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工业增速迅猛。通过扶强扶优,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大力吸引外来工业投资,新增大批工业生产能力,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支柱产业。2007年山区五市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203家,资产总计2121.55亿元, 200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5.09亿元,比东、西两翼分别高33.9%和18.8%。

山区五市的进出口贸易在30年间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外贸出口总额为37.2亿美元,是1978年的464倍,年均增长23.6%,比全省平均速度高2.4个百分点,总量已超过粤西。外商直接投资达10.76亿美元。比东西两翼的总和还多24.8%。清远的外贸成绩更为显著,2007年外贸出口总额为11.85亿元,约占山区总额的三分之一。通过改善投资硬环境,招商引资稳步推进,2007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46亿美元,占山区五市份额的41.4%。 3、投资持续增长,交通网络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山区五市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山区五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7.27亿元,比1978年增长254倍,年均增长21.1%;分别高出东翼和西翼的68.2%和133.4%。大批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并发挥效益。如韶关建成韶钢500万吨钢生产平台,韶关卷烟厂30万大箱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交通方面,随着惠河高速、粤赣高速、龙梅高速的建设,把河源到广州的车程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使其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加上境内的铁路建设,河源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山区五市已初步建成一个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村道和水运协调发展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4、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物资丰富市场繁荣。从改革开放起,山区五市一直狠抓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山区五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7.22亿元,是1978年的21倍。2007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山区五市有32家,占全省的23%,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农户脱贫奔康。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市场交易异常活跃。2007年山区五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5.14亿元,比1978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14.1%。其中,清远、韶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96.86亿元和196.57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61倍和43倍,年均增长15.3%和14.0%。山区人民正在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步伐,为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努力。

五、四大区域发展差距拉大,补齐短板迫在眉睫

经过30年的发展,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尽管都有巨大改观。但从横向比较,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差距拉大。2007年,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GDP只相当珠三角的7.9%,9.1%和8.1%;与1978年的25.4%、29.8%和36.8%相比,下降明显。其中,东翼下降17.5个百分点,西翼下降20.7个百分点,山区五市下降28.7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2007年珠三角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8.3%下降为2.4%;而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仍分别占9.8%、21.6%和17.2%。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很重。广东各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趋势,带来明显的消极作用:一是在"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社会心态影响下,可能会激起一系列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关系的扭曲,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反过来也拖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三是落后地区容易产生埋怨,甚至抵触情绪,势必影响这些地区的工作积极性。

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按比较优势配置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降低成本递增效应,又要逐

步改变比较优势格局,最大限度寻求生产要素内源化。要积极利用外资,吸收国际上一切先进技术;继续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完成重工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积累资本和创造服务领域;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并且先进地区要帮助和带动落后地区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补上广东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这块短板,使全省经济能较均衡发展,共同奔向富裕之路。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争芳斗艳,共创辉煌,书写了广东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展望未来,在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今天,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一轮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划分,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模式,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美好、山水园林式首善之区的新广东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注:①珠江三角洲九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个市。西翼指湛江、茂名和阳江三个市。山区五市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②文中有关经济指标均为当年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2003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 形势分析报告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二零零四年一月 2003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目录:

一、宏观形势 1.广州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广州年鉴及《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03年(广州)GDP将达3544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004年GDP将达4141亿元,增长13.5%(数据来源:广州经济蓝皮书《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广州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总体呈现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强劲增长,市场销售逐步活跃,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居民收支稳步增长。

2. 吸引外资数量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广州年鉴及《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自1998年以来,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可谓有起有伏。但基本上都保持在每年30亿美元上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广州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开始回升,增幅较前几年要高。预测2004年广州的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则达到 34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数据来 源:广州年鉴 1999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的关口,之后保持稳定发展,每年的增长幅度在10%左右。 4.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幅收窄 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2003年1-11月份,广州市完成房地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而“九五”时期房地产开发年平均增长%,2001年、2002年分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收窄,主要原因是,2003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开发调控力度加大,从政策上、银行贷款上加强调控,如近期发文规定不得新审批高档别墅用地等,加之我市房地产开发经过近年来快速增长,目前已进入稳步发展期,因此,2003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二、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1.房屋销售形势良好 面积单位:万平方米;金额单位:亿元 2003年全市十区房屋成交登记面积为万平方米,较2002年同期增长了%(2002年为%)。其中,预售商品房成交登记面积突破了1000万平方米大关,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02年为%);二手房屋成交登记面积为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02年为%),已是连续六年增幅超过20%,二手房屋成交的多年快速增长为拉动房屋整体成交的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所占份额的不断提高产生更明显的影响。2003年各项

2019年度经济形势分析

01当前的经济形势 对当前的经济到底怎么看?问题不太大,总体上是两头可以中间难,最前面的行业没问题,钢铁水泥也没问题,现在最困难的大概是在中间层次上,往中间传导的投资比如传统的消费品、家用电器、汽车,类似这些行业都比较难过。 我讲一个过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中国的经济实际上一直是不错的。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到2018年3月,防范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去杠杆。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企业的负债太高,要想办法把杠杆降下来,重点放在: (1)把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退出来,因为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2)把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问题进行处置,因为地方政府借了很多钱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太快。 这么一个战略,我们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1. 经济战略的背景 基于这个战略,大的背景是: (1)2016年开始,中国搞供给侧结构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把钢铁、煤炭等一些产能去掉,去掉以后,行业的利润上升了。这时,下游的利润还没有完全传导过来,影响还没那么大,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2)把房地产的库存去掉,在三线城市通过增加居民的信贷,通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我把钱给你,你来买房子,把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维持了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只要不出太大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就稳住了。 (3)从2016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且这一轮复苏的势头并不弱。从1980年到2017年这近40年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5%,实际上是不高的,但是从2016年开始,全球GDP已经超过3.5%,2017年是3.7%,今年估计3.9%,可见世界经济已经恢复了。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07年是1952年的30.5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年均增长6.4%,平均约12年翻一番。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就城镇居民而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农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最基本生活未能得到保障的贫民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联合国在2003年发表了最新的减贫统计,世界减贫人数的90%是中国实现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 四、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也取得相当进展,如双向选择的企业用人制度已经建立、商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现了“招、拍、挂”、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等。 五、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 在全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表态发言 精品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在全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表态发言下半年,我们从强化四种意识入手,狠抓工作落实,力争为全区发展多做贡献: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主动自我加压.作为XX区的排头兵,XXX街道在全区发展中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论是各项经济指标,还重点项目建设,不论是在指标增量上,还是增速上,我们的工作都必须也应该争当一流、争当龙头.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为全区发展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做到目标不改、任务不减、决心不变,在全区下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自我加压,能超多超,不给工作留退路,不给指标找借口,特别是在一些困难指标上,不畏难、不抱怨、不退缩,主动想办法,主动找突破,把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体现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二是强化时间节点意识,用扎实的措施抓好落实.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区多做贡献,关键在抓落实.下半年,我们将认真对照年度考核指标,对工作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细化,特别是针对主要经济指标基数大、增速不够理想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指标跟踪分析和对接协调,保证指标应报尽报,迎头赶上. 在工作责任落实上,我们将采取时间、任务双倒排,将工作目标量化到考评,分解到科室,将工作措施细化到岗位,明确到个人,同时加强督察,每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指标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继续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把项目作为地区发展的牵引机、推进器.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街道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班子成员每周要到项目现场不少于2次,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及时了解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定期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加强职能科室的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进行挂牌服务,落实项目联络员,切实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四是强化稳定意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把稳定作为发展的 第一前提.继续下大力气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城改拆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促城改、促回迁、保民生、保稳定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各村,了解和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针对苗头性问题,提早落实工作预案,加强矛盾化解.

广州市三防形势分析及应急管理策略研究.doc

广州市三防形势分析及应急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该文在介绍广州市近年汛情现状、特点及三防应急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广州市三防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路以及完善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策略,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关键词:防汛;应急管理;策略 1 概述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近1O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正按照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前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推进广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进程中,必须加强和推进三防应急管理工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 广州市汛情现状与特点 2.1 广州市汛情现状 广州市地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汛期易产生山洪。南部属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地势低洼,易受热带风暴潮袭击。年降雨量在1 009~2 865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831mm。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集中了全年80%~85%的降雨量,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枯水季节,雨量减少易发生旱灾,南部河网易受咸潮影响。 2.2 汛情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州市三防形势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 1)洪水的复杂性。广州市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北边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防御西、北两江洪水。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干流,发洪较北江迟,主要集中在6~8月,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干流,发洪时问较西江早,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峰高而量较小,历时也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两江洪水会对北江大堤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两江同时发生特大洪水时,对北江大堤的威胁更为严重。 2)台风的频发性。由于我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是西太平洋、南海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地区,每年5~10月为台风活动季节,每年7~9月是台风影响和侵袭广州的活动盛期。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沿海风暴潮、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还伴随强对流天气,从而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发生,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登陆或严重影响珠江口附近/时中心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约有2个(次),其中中心风力在1O级以上的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平均每年约有1个(次)。1983年9月9日9时,8309号台风登陆珠江口,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灾害造成我市2O人死亡、127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这次台风是解放以来影响我市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给番禺区的海堤造成了严重毁坏。 3)潮位的趋高性。在每年的4~8月,珠江水位受东江的顶托,更受来自伶仃洋的潮夕影响,因此洪(潮)水会对珠江堤防构成严重威胁。据中大站水位统计,“05.6”中大站点高潮水位2.77m,比历史(2001—07~07)最高水位2.62m,超高0.15m。特别是西、北两江发生特大洪水又适逢天文大潮时,对城区的防洪安全最为不利。

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

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传达学习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深入分析把握我县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下阶段尤其是二季度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经济、抓发展上来,以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非常之时,必须以非常之见识大局 综合分析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形势,应该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也完成的还不错,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冷静、理性地看待喜忧得失,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从定量分析看,冷热不均、进度缓慢。“冷热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指标完成不平衡,绝对值基本靠前,增幅基本靠后,个别指标完成的很好,如: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达到1100%,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市第二;但多个指标完成的不够理想,有7个指标增幅在全市第6以后,处在中下游水平。“进度缓慢”最为突出表现在项目建设上。前些日子我到部分项目建设现场看了一下,一些省市拉练检查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进展缓慢,未达到序时进度,有的甚至严重滞后,没有实质性进展。前段时间天气很好,基本没有持续的降雨,有利于项目建设,进展却如此缓慢,很不应该,也很不正常。 其次,从定性分析看,困难重重、要求不高。“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大需求小供给。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拓展、基础设施完善等每一项工作,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都有大量的需求,而今年银行银根紧缩,贷款难度越来越大,土地方面也是指标紧缺,加上拆迁难度大,项目用地供给量很小,这些要素远远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各征迁工作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县政府要强化协调调度,强力解决征迁中遇到的问题和阻力,确保快征、多征,保证项目落地需要。“要求不高”主要表现为高目标低标准。我们提出实施“1256”工程,打好“六大战役”,实现“争十强、创一流”的奋斗目标,这其中所包含的每一项工作甚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大的工作投入,都要求很高的标准,需要我们劈荆斩棘的锐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但我感到仍然有一部分同志潜意识里工作要求不高。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稳重型”、常规型”的干部多,“进攻型”、“创新型”的干部少;还有一些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很强,谈概念、讲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实际操作,总是办法不多,习惯“四平八稳”的办事,走不出传统套路。加上今年换届,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第三,从定位分析看,追兵渐近、形势严峻。虽然我县一直处在全市发展的第一层面,但各个县(市、区)都在相互竞争、相互追赶,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每个县(市、区)发展态势都很强劲,各有特色、各有强项、各有优势。从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可以看出我县占优势的已经不多,我县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97亿元,增幅33%,位列全市第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17.36亿元,增幅25.8%,位列全市倒三。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都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超越我们,大有赶超之势。以前,我们常说“追兵越来越近”,现在已不仅仅是“近”的问题了,而是有可能“追兵”成为我们的“标兵”。这种竞争压力前所未有,越来越让我感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希望大家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理性的把握,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切不可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 二、非常之务,必须以非常之策保进度 二季度是各项工作提速增效的集中攻坚期,在经济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上半年“双过半”任务,关系到能否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关系到能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把握工作重点,争分夺秒、抢抓进度,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要不气馁。古人讲:胜不骄,败不馁。这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灰心丧气,而要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虽然我们当前存在冷热不均、进度缓慢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但不能有思想包袱,而要看到发展的积极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动力。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从全国看,一季度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从全省看,“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深入开展,全省上下比学超越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从全市看,一季度多数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五大战役成效明显,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从全县看,全县上下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人一我十”的付出,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更加有力地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因素,振奋精神,抓住重点,迎难而上,把工作一件一件分解好,把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好。 二要不动摇。就是要坚持既定总体部署不动摇,坚持年度目标任务不动摇。从中长期来看,“一城三地”和闽中发展的核心区域与中心城市是我们的战略定位,“争十强、创一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升工业、突破三产、调优农业、做靓城市、构建和谐、加强党建”是我们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创新创造、突围突破、争先进位”是我们的工作要求,“1256”工程是我们的工作举措。这些都是对x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促进x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正确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创造性,真正通过每年的工作、每个领域的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从今年来看,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目标任务完成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几年和整个“十二五”预期目标的完成。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经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围绕2011年县委21项工作重点、“六大战役”和年度重点项目,切实对照时间节点,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以雷厉风行、抓住不放的实际行动,一项一项加以落实,一天一天加以推进,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

乡镇2018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汇报材料

乡镇2018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汇报材料 乡镇2018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汇报材料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的工作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抓提高、抓规范,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效益示范作用,继续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集中流转土地1060亩,扩大了邵庄村“翠绿蔬菜基地”、联湖村“阳光蔬菜基地”的规模和面积。全乡大棚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500亩;新增了庞岗“永亮”蔬菜种植合作社、闫阳“四方”蔬菜种植合作社、闫阳“益群”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仇咀“浩艺”芡实专业种植合作社等4家专业合作社,对“永亮蔬菜基地”进行了“三品”认证,注册了“小麦酥”商标。1万亩水稻优质攻关示范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丰产片基地继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已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来乡,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园区蓝图即

将绘就。合作社的成立,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加快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2018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178元,同比增长14%。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20多万元,在xx村、瓦杨村修建了防渗渠1800米,在闫阳村、联湖村、尹祠村、仇咀村、庞岗村、邵庄村深挖了6口当家塘,在涧坝村新建拦水坝和过路涵闸13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亩。投资262.5万元,对全长7.2公里的xx中心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三是稳步推进集镇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全面把握,综合统筹,先行试点的方法,对28间房屋进行了沿街立面整治,房屋门口铺设了防水、防滑地砖。疏通集镇下水道1300多米,投资50余万元新修小街小巷近1000米,在原有3座卫生公厕的基础上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在曹史路及xx集镇主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0套,实现集镇路灯全覆盖。大力抓好拆违控违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和拆除违法建设。通过大力宣传和对2户违建的强制拆除,有效遏制了违建现象的发生,在全乡营造了依法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争创省文明城区活动效果显著。集中拆除违章广告牌10余块,清理占道建筑垃圾20多吨,铲除杂草、占道菜园1000多平方米,规范违规停放车辆100余辆次,规范经营摊点

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2003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治理局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二零零四年一月

2003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目录: 一、宏观形势 (3) 1.广州近年来经济快速进展 3 2.吸引外资数量持续增长 3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4 4.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幅收窄 4 二、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5) 1.房屋销售形势良好 (5) 2.预售商品房成交价格稳中有降 (6) 3.二手商业用房均价波动较大 (7) 4.二手房所占份额有小幅上升 (7)

5.住宅所占份额上升 (8) 三、预售商品房成交区域特性 (9) 1.预售商品房成交面积有所增长 (9) 2.预售商品房成交金额 (10) 3.各区预售住宅成交面积 (11) 4.各区预售商铺成交面积 (12) 5.各区预售办公楼成交面积 (13) 四、二手房成交区域特性 (15) 1.二手房成交面积 (15) 2.二手房成交金额 (16) 3.二手住宅成交面积 (17) 4.二手商铺成交面积 (18) 5.二手办公楼成交面积 (19) 五、各区预售、二手房成交对比 (20) 1.各区预售、二手房成交面积对比 (20) 2.各区预售、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对比 (21) 3.各区预售、二手住宅成交均价对比 (22) 4.各区预售、二手商铺成交面积对比 (23) 5.各区预售、二手商铺成交均价对比 (24)

6.各区预售、二手办公楼成交面积对比 (25) 7.各区预售、二手办公楼成交均价对比 (26)

一、宏观形势 1.广州近年来经济快速进展 数据来源:广州年鉴及《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可能2003年(广州)GDP将达3544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004年GDP将达4141亿元,增长13.5%(数据来源:广州经济蓝皮书《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广州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总体呈现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进展态势,工业生产强劲增长,市场销售逐步活跃,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居民收支稳步增长。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温州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也一直因为其标志性符号意义而吸引着国内外关注。进入新世纪,温州民营经济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哪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已经出现? 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60892家,个体工商户259197户,合计注册资金(本)1254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民营经济已成为温州发展最大的品牌,并已成为推动温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这已经是多方共识。 而据温州银监分局专家测算,2006年温州市民间资金已超2200亿元。这笔总额庞大的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大量民间资本适时向外投资,形成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专家分析。 这也是资本流动正呈现的区域化特点。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05年,温州工业企业在外创办各类项目1030个,累计在外投资额237.60亿元,相当于同期温州本地限额以上制造业投资的54.7%。就国内而言,已有正泰、德力西、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很多知名企业在上海等地直接投资办厂。 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温州民企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有关部门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个别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康奈集团;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与此同时,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已有6家温州民营企业成功尝试在海外上市融资。” 这些扩张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模式下传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民企纷纷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 与其他地区民营经济明显不同的是,温州民企更加注重行业规范,主动“抱团”自律。“在温州市民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崇企业自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温州当地共有市一级的行业协会(商会)80多个,在温州以外的温州商会100多个,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自治机制。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温州民营经济的整体结构也正逐渐优化。“近几年,温州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实施‘12345’工业发展工程以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营工业逐步向‘重工化、技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6年温州市重工业实现产值2409.8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讲话

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讲话 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我老秘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又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和 50 大庆的圆满成功。刚才自治区发改委、经委、农牧厅、统计局、物价局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和估价上半年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 50 大庆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主要指标稳步攀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态势。初步测算1-6 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0 亿元同比增长%。主要特点是: (一)“三驾马车”协同拉动。 今年上半年我老秘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成长性不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认真贯彻中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针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291 亿元同比增长%增

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房地产两大领域投资分别增长 _ 和 _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1-5 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全国和西部和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同期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西部排第一位扭转了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 128 亿元同比增长倍。 市场消费平稳增长。1-6 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 亿元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城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_ 比城市高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继续攀升。上半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其中出口 6 亿美元增长 2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羊绒及制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共计出口 _ 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占比降低到 50%以下。 (二)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上半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_ 和 _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和%。在二产继续高位运行的同时一产、三产增速分别加快 1 个和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上半年兑现各项农业直补资金亿元同比增加了一倍。充分利用冬春墒情好于去年的有利时机压减旱作区小麦稳定水稻种植全区粮食播种总面积 1258 万亩总体看夏粮丰收在望如再无大的自然灾害粮食总

广州商业区域分析

二、广州商业区域分析 广州商业区域分布图 天河区商铺市场分析 区域特点: 天河的商业分布特征主要是呈一个以天河城、正佳广场为中心龙头,四周专业市场为配套的发展形式,以大商场、高尚消费为重点,群楼商铺加临街商业旺铺为辅助的发展模式。其商业分布重点盘踞在三条龙脉两侧:天河路、天河北路、黄埔大道,并有向东缓缓推进的趋势。 代表着高档消费的的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宏城广场在天河路稳稳占据着中心龙头的位置;集中在珠江新城的有:美居中心、珠江新城广场、好美家、天马材料城、南兴材料城等;集中在石牌、岗顶的IT业商场有:太平洋电脑城、天河电脑城、南方电脑城等;集中在天河北路的群楼商铺小区主要有:希尔顿阳光花园、都市华庭、芳草园、天麒驿、帝景苑等;还有体育西路的维多利广场、广州购书中心,黄埔大道沿线的南国厨卫博览中心,东莞庄的天一广场等等。再加上天河缓缓的东移步伐,车陂、东圃板块以骏景花园、东方新世界、天朗明居、华景新城等一大批实力型楼盘集结的大量群楼商铺市场。天河商业市场可以说是依托着“天河”这个响亮的名字加上区域内外,乃至全国、世界各地充足的消费购买力,实现了商铺的四面开花。 区域市场分析: 天河的商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一个明显的山脊效应在天河得以体现。以天河城为中心,向四周呈阶梯式的递减。天河城广场内的铺位月租金在1000元/㎡以上,正佳广场首层租金750元/㎡;维多利广场首层500-800元/㎡左右,天河北的大型群楼商铺首层临街最高去到400~500元/㎡的月租金;五山路的数码科贸城首层200~250元/㎡;华景、骏景一带小区群楼商铺租价在100~200元/㎡左右。一个逐级递减的模式,让天河商铺的价格有迹可循。 天河的商铺经营主要是以一个高档次的消费为中心点,周边专业市场做辅助配套的经营模式。以天河城、正佳广场的综合型高档购物城为重心,周边配备的专业市场包括:珠江新城的专营家居、装饰材料的专业市场;石牌岗顶的IT、数码、科技型专业市场;黄埔大道建材一条街专业市场;还有天河北群楼市场、体育西路的书市、沙河的服装、东圃板块的小区商铺等,构筑起了天河整个商铺市场。 天河北不仅是广州住宅市场的“晴雨表”,其群楼商铺的标新立异更使广州群楼市场唯马是瞻。天河北群楼商铺的炙手可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写字楼林立加上周边大型高尚住宅小区的建成,构筑起了天河北的中高收入的消费群体。其二:钳制着广州新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市政规划合理。其三:周边交通、配套完善,东站、地铁并存,从大型的商场购物、办公大厦到娱乐、康体运动中心,配套齐全、高档。 越秀区商铺市场分析 区域特点: 越秀区为全市十区域面积最小的一个区,其商业网点分布也较集中,以北京路为商业龙头,向中山路(四路、五路、六路)、一德路、文明路、解放路、大南路等路段扩散,形成高级综合商场、步行街商铺和专业市场临街商铺并存的局面。 北京路步行街,这条全国最早的步行街位于越秀区,全长1200米。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路共有298家临街商铺,其中步行街上有183家,商业利用率高达100%。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密集的人流量,让北京路步行街商铺成为众多品牌专卖店的“至爱”,如耐克、阿迪达斯、苹果、莱尔斯丹、鳄鱼恤、堡狮龙、佐丹奴、班尼路、G2000、麦当劳、肯德基等各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形势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总量5.6%,排在世界第四位。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GDP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2位。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两者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步性。1978-2007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步系数是3.4,即世界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3.4百分点。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从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中国综合风险指数从第38位上升到第36位。政治,经济,政策和支付风险指数分别排在第42位,51位,76位和23位。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实,经济总体安全。然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3.2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稳健。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约合149美元。2007年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系数为67.7%。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37.7%。农村居民家庭下降了了36.4%。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在这30年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器,网络,衣食住行等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 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1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分季度看,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连续2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2、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据测算,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为个百分点。而出口在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则是负的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3、进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稳 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已经低位企稳。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11月份,全国出口同比下降%

环比增长% 4、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 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

高三历史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开发区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之初,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 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 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80年代,一些地区逐渐取消食品的凭票供应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汇报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扑朔迷离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开展中的矛盾和问习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开展稳步前行。1⑸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⑸%、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二)“三提高” ⑵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彷徨。1⑸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⑸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到达了107.3%。 (三)“三下滑”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贸易战此起彼伏,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开展持续低迷,甚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慢车道。目前来看,下半年经济惯性减速的因素多于加速因素,经济明显复苏上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目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短期内大规模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经济“黄金开展期”的长期有利因素没有变,只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立足本身产业开展现状和特色优势,强化内涵,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