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T10:16:1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赵扬

[导读] 同时,要加强对回国人员的宣传,让其回国后主动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赵扬

(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 56 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 34 例、恶性疟疾 20 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 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77-02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is in Taizhou 'area from 1998 to 2013

Zhao yang(Taizhou area 'preventive care offic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Results] 1998-2013, a total of 56 cases of malaria reported an annual incidence of 0.84/10, the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34 cases, 20 patients with falciparum malaria, oval malaria in 1 case, mixed infection in 1 case. 34 cases of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cases, 5 case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20 cases of malignant malaria cases are outside the input cases. [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carry out the "SanRe" blood test monitoring, the patient is the 'area control malaria transmission and popular major measures. 【Key words】 Malaria The outbreak Analysis of the

海陵区为原县级泰州市,1996年组建地级泰州市时改称海陵区,现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mm,为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由于我区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劳务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为了解疟疾发病现状,现对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疾病控制科收集汇总的疟疾疫情统计报表。

1.2 方法对疟疾症状典型、临床症状疑似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镜检,凡镜检阳性者确诊为疟疾病人。对临床症状典型、疟原虫镜检阴性、药物试治有效者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疫情报告。对回国人员尤其是从非洲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对镜检阳性者或有疟疾临床症状且药物试治有效者进行疫情报告。

2、结果

2.1发病情况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间日疟疾病例中,有29例(占85.29%)为本地人口发病,年发病数分别为3、4、6、4、4、1、0、4、2、0、1、0、4、7、11、6例;有5例(占14.71%) 为流动人口,年发病数分别为1、0、1、2、0、1、0、0、0、0、0、0、0、0、0、0例; 20例恶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年发病数分别为 0、0、0、0、0、0、0、1、0、0、0、0、4、7、3、5 例。

2.2人群分布 56例疟疾病例中男性44例,占78.57% 、女性12例,占21.43%;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9岁;工人8例,占14.29%、农民17例,占 30.36%、境外务工人员21例,占37.5%、其他10例,占17.86%。

2.3时间分布建区以来,除2004、2007、2009三年无病例外,其它每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共计发病56例,见表1。

2.4地区分布病例散在分布所辖各乡(镇、街道) ,其中城东、城西街道最多,累计报告26例,占病例总数的46.43%,见表2。表1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分月统计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前言 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急性传染病,我市曾是疟疾的高发地区。目前我市的疟疾流行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8-2015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境外务工或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在我市疟疾流行环境与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疟疾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疟疾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

性疟继发病例。 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四、组织准备 1、应急办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疟疾疫情处置的牵头工作。 2、加强对应急队成员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杀虫剂、抗疟药品、设备器材和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旦出现突发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突发疫情报告 当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七、应急处置 (一)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1 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工作原则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为依据编制。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蓬溪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三条组织机构 县疾控中心成立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主任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中心办公室、应急办、疾控一科、疾控二科、计财科、卫生科、检验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疫情调查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第四条人员和职责分工 (一) 县疾控中心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 2、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对全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组织疟疾疫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等工作。 4、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 (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彪兼任。 1、承担县疾控中心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组织实施疑似病人的初诊工作。 2、负责向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及时汇报有关信息,与县相关各部门交流信息。 3、组织全县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 (三) 疫情调查组 由流行病学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1、负责疟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3、对各医疗机构疟疾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 消杀组 由消毒、杀虫、媒介生物控制人员组成。 组长: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内埠卫生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村名: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 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3.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4.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5.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 小时。() 6.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7.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8.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9.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11.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12.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13.RDT 是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 14.中国到2015 年消除疟疾。() 15.得了疟疾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6.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17.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内期。() 18.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 19.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 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 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0.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2.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 小时B.12 小时C.24 小时D.48 小时 3.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 4.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的?() 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 5.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C.脑细胞内D.红细胞内 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 A.中华按蚊B.微小按蚊C.嗜人按蚊D.大劣按蚊 7.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疟疾的流行?()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 8.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A.发冷B.腹痛C.发热D.出汗 9.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A.12 小时B.24 小时C.48 小时D.72 小时 10.疟疾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家族史B.流行病学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 11.疟疾病人的隔离治疗有什么要求?() A.没有要求B.需注意防蚊措施 C.需带口罩,防治呼吸传播D.要穿戴隔离衣,防治接触传播 12.对疟疾病人早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T10:16:1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赵扬 [导读] 同时,要加强对回国人员的宣传,让其回国后主动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赵扬 (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 56 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 34 例、恶性疟疾 20 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 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77-02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is in Taizhou 'area from 1998 to 2013 Zhao yang(Taizhou area 'preventive care offic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Results] 1998-2013, a total of 56 cases of malaria reported an annual incidence of 0.84/10, the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34 cases, 20 patients with falciparum malaria, oval malaria in 1 case, mixed infection in 1 case. 34 cases of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cases, 5 case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20 cases of malignant malaria cases are outside the input cases. [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carry out the "SanRe" blood test monitoring, the patient is the 'area control malaria transmission and popular major measures. 【Key words】 Malaria The outbreak Analysis of the 海陵区为原县级泰州市,1996年组建地级泰州市时改称海陵区,现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mm,为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由于我区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劳务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为了解疟疾发病现状,现对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疾病控制科收集汇总的疟疾疫情统计报表。 1.2 方法对疟疾症状典型、临床症状疑似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镜检,凡镜检阳性者确诊为疟疾病人。对临床症状典型、疟原虫镜检阴性、药物试治有效者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疫情报告。对回国人员尤其是从非洲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对镜检阳性者或有疟疾临床症状且药物试治有效者进行疫情报告。 2、结果 2.1发病情况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间日疟疾病例中,有29例(占85.29%)为本地人口发病,年发病数分别为3、4、6、4、4、1、0、4、2、0、1、0、4、7、11、6例;有5例(占14.71%) 为流动人口,年发病数分别为1、0、1、2、0、1、0、0、0、0、0、0、0、0、0、0例; 20例恶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年发病数分别为 0、0、0、0、0、0、0、1、0、0、0、0、4、7、3、5 例。 2.2人群分布 56例疟疾病例中男性44例,占78.57% 、女性12例,占21.43%;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9岁;工人8例,占14.29%、农民17例,占 30.36%、境外务工人员21例,占37.5%、其他10例,占17.86%。 2.3时间分布建区以来,除2004、2007、2009三年无病例外,其它每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共计发病56例,见表1。 2.4地区分布病例散在分布所辖各乡(镇、街道) ,其中城东、城西街道最多,累计报告26例,占病例总数的46.43%,见表2。表1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分月统计

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xx区关于和庄镇草庙村1例 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我区已连续20年无本地感染疟疾报告,2013年2月8日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xx镇xx村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疫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切实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男,36岁,xxx镇xx村人。2011年10月份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国劳务,患者在尼日利亚期间身体状况良好。2013年1月26日回国,入境时身体无恙,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在xx卫生室以“感冒”治疗4天,2月7日到xx人民医院就诊,2月8日xx人民医院实验室确诊为恶性疟。 二、疫情分析 经调查,该患者在非洲尼日利亚的务工地位于城郊,居住条件相对较差,附近有森林,蚊子较多,当地有疟疾流行。出境前未在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和旅行卫生咨询,也未携带抗疟药物。 三、患者治疗情况 患者在xx医院住院治疗,使用抗疟药物青蒿琥酯注射液

(60mg/支)首日1次2支,第2-7日,1日1次,1次1支,肌肉注射共7天。区疾控中心在病人用药期间进行跟踪督导,每日电话随访,保证治疗效果。 四、同行人员情况 与患者同批次回国的该公司劳务人员共2人,均为xx村人。区疾控中心立即对同行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目前2名同行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发热等不适。区疾控中心同时向他们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告知如出现有寒战、高热等症状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并公布了防治咨询电话。 三、处置措施 1、确定疫点对该患者及家属居住地在我区所有疫点(自然村或居民点),由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在该村组织开展病例搜索,要求对有发热史者进行血片镜检,根据情况进行室内滞留喷洒和/或人群预防服药,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2、加强媒介防制在我区所有疫点根据媒介的特性和疟原虫虫种按需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杀灭蚊虫、消除蚊虫滋生地,开展疟疾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鼓励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防止疫情再蔓延。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外来人口防病机制。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商务、公安等部门联系,了解当地出国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疟疾题库

疟疾题库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A”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B”涂黑) 1.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 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 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 5 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6.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7. 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8. 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9. 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10. 疟原虫还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内。() 11. 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起。()27 12. 疟疾的流行与环境的温度没有关系。() 13. 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14. 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 15. 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6. 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17. 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 18. 恶性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小时。() 19. 三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48小时。() 20. 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21. 间日疟能引起患者死亡。() 22. 各种人体疟原虫都会出现再燃。() 23. 疟疾的复发是指初发患者经治疗后,血中疟原虫已彻底肃清,但是肝脏中的迟发型子孢子复苏后,并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内,经繁殖而引起临床症状。()

疟疾病例诊断分析

疟疾病例诊断分析 了解对疟疾的诊断能力,为下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东区2006-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攀枝花市东区近5年共报告疟疾疫情31例,实验室诊断20例,其中未分型16例;临床诊断11例。结论攀枝花市东区辖区内各医院疟疾实验室诊断比例不高,需大幅度的提高,为疟疾的防治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支持。 疟疾是一种以疟原虫为病原、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引起人类疟疾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我国目前流行的疟疾主要是间日疟,恶性疟仅在海南省和云南省有当地感染病例〔1〕,攀枝花市东区属内陆山区,与云南省接壤,近年来有劳务人员外出至云南缅甸方向及非洲打工,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为了解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诊断疟疾的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对2006—2010年辖区内各医疗单位诊断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在诊断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疟疾病例均为攀枝花市东区辖区内医疗机构上报的终审病例,已删除重复病例。 1.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诊断情况2006-2010年,共诊断31例疟疾,其中实验室诊断20例,临床诊断7例,疑似病例4人(表1)。 3 讨论 四川省现已经进行疟疾消除阶段,WHO建议,在疟疾消除阶段,疟疾病例应100%为显微镜镜检确诊病例〔2〕,主要是在疟疾流行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能力对每例疟疾病例进行高质量的显微镜镜检,以准确发现病例。 显微镜检查是疟疾诊断的实验室确认依据,正常情况下可区分间日疟和恶性疟。东区范围内疟疾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占为64.5%,与全国的64.79%[2]四川省平均水平65.71%[3]持平,但率的持平,不代表东区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疟疾阳性检出率能与全国或全省在一个水平上,东区在所报疫情的3家医院,2个三甲、1个二甲医院,均有开展疟原虫镜检备件,所报疫情均经过疟原虫检验,而全国或全省的未进行实验室诊断的病例,有部分是因为没有条件而未进行镜检,如果删除这部分,东区的阳性检出率,应该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东区疟疾病例虫种的分型亦很少,未分型疟疾病例达80%,远远高于全国实验室诊断中未分型的22.45%【2】及四川省的18.1%【3】。实验室诊断中未分型比例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间日疟与恶性疟的治疗、现场处理及后期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从个案调查来看,东区的输入性病例极大部分来自于非洲,其余来自于云南,这两处恶性疟疾较多。2008年,我国疟疾死亡病例全部为境外劳务回国人员,因此关注输入性恶性疟的监测十分重要【4】。 但从镜检结果来看,东区各医院检验人员的疟原虫鉴别能力就目前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诊断低和疟原虫鉴别能力不高的问题:加强对疟疾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将疟疾的诊断能力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中,提高医疗机构以及检验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方式对检验人员进行诊断能力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检验人员在诊断技术有明显提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信息报告卡目录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2.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3.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4.职业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5.农药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6.其他化学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7.环境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相关信息表 9.免疫接种事件相关信息表 10.医院内感染事件相关信息表 11.放射性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12.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13.传染病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 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 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 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 哪个URL 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 几时几分哪个节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 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附表:填写相关类别的扩展信息

疟疾测试题

疟疾测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х”涂黑)(30分) 1.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A ) 2. 能感染人的有4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3. 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4.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5. 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6. 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 7. 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8. 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也可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A ) 9. 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0. 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30分) 1. 疟疾俗称() A. 感冒 B. 打摆子 C. 发烧 D. 腹泻 2.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3.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 A. 甲类传染病管理 B. 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 C. 乙类传染病管理 D. 丙类传染病管理 4. 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5. 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 A. 欧洲 B. 北美洲 C. 日本 D. 东南亚 6. 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 A. 蚊子叮咬 B. 吸入飞沫 C. 苍蝇污染食物 D. 性交 7.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 A.肌肉细胞 B. 消化道内 C. 脑细胞内 D. 红细胞内 8. 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 A. 发冷 B. 腹痛 C. 发热 D. 出汗 9. 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0. 三日疟是发作周期一般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三、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和不选均不得分)(30分) 1. 疟疾的典型症状有(ABD ) A. 发热 B. 寒战 C. 呕吐 D. 出汗 E. 咳嗽 2. 下列几种药物中,用于恶性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BC ) A. 蒿甲醚 B. 双氢青蒿素 C. 青蒿琥酯 D. 氯喹 E. 伯氨喹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我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存在疟疾传播。目前,云南、海南两省的疟疾流行仍较为严重,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或局部暴发流行,许多省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的威胁。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流行易反复等特点,在全国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暴发疫情或疫情复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的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编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国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疫情的判定与分级 2.1突发疫情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2.1.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 2.1.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2.2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即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2.2.1疫点及其周围相邻居民点的疟疾确诊及疑似病例得到规范治疗,采取了必要的媒介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了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2.2自启动应急处理工作之日起,连续30天的疟疾发病人数比此前同期减少50%以上,且周围无新出现突发疫情的行政村; 2.2.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证实疫情趋于稳定,经上一级专家的考查和认可后,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

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消除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专业分数 一、填空题5题(20分,每题4分) 1.重症疟疾治疗:()、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2.疟疾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发热期、出汗期、间歇期。 3.在诊断疟疾血涂片为阴性前,至少要检查()个厚血膜油镜视野。 4.恶性疟治疗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或联合用药,简称ACT。 5.吉氏染色稀释液(工作液)浓度一般为2%-5%,而贮藏液(原液)的浓度是()。 二、判断题10题(30分,每题3分) 1.从非洲输入的疟疾除恶性疟外尚可见到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 2.青蒿素不推荐作预防用药。() 3.恶性疟最佳采血时机是在症状发作时。() 4.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5.涂制好的厚、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无水甲醇对薄血膜进行固定以后即可以吉氏稀释液对该片进行染色。() 6.评价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好坏,主要依靠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的合格率来判定。() 7.疟疾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大滋养体为主。() 8.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被按蚊叮咬。() 9.吉氏染色时薄血膜须用无水甲醇固定,镜检时物镜必需使用油镜头。() 10.疟疾快诊试验(RDT)抗原检测阳性可作为确诊疟疾的依据。()

三、单选题10题(50分,每题5分) 1.“全国疟疾宣传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A4月26日B4月25日C6月28日D7月26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A血涂片显微镜查疟原虫B根据临床症状C拍X线D做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B输血C胎盘D飞沫 4.目前我省常见输入性疟疾是() A恶性疟、间日疟B三日疟、间日疟C恶性疟、三日疟D卵形疟 5.杀灭红外期疟原虫的主要药物是() A乙胺嘧啶B伯胺喹C氯喹D哌喹 6.间日疟现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案() A氯喹/伯胺喹八日疗法B蒿甲醚7日疗法C氯喹/伯胺喹三日疗法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7.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E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8.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疟疾多选题

疟疾多选题 三、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 疟疾的典型症状有() A. 发热 B. 寒战 C. 呕吐 D. 出汗 E. 咳嗽 2. 下列几种药物中,用于恶性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 蒿甲醚 B. 双氢青蒿素 C. 青蒿琥酯 D. 氯喹 E. 伯氨喹 3. 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内容包括哪些() A. 基本情况 B. 病例筛查 C. 媒介调查控制 D. 健康教育 E. 扩大治疗 4.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种类有() A. 间日疟原虫 B. 恶性疟原虫 C. 三日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E. 许氏疟原虫 5.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各期包括() A. 前驱期B. 寒战期C. 发热期D. 出汗期E. 间歇期 6.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 A. 红细胞外期 B. 红细胞内期 C. 配子体形成 D. 子孢子形成 E. 卵囊形成 7. 间日疟外周血涂片中可查见的虫体阶段有() A. 环状体 B. 大滋养体 C. 裂殖体 D. 配子体 E. 子孢子 8. 下列虫体各阶段中,在染色后的血膜上,可查见有疟色素的虫体阶段有() A. 环状体 B. 大滋养体 C. 裂殖体 D. 配子体 E. 以上均可 9. 下列疟原虫种类中,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无复发现象的虫种有() A. 恶性疟原虫 B. 间日疟原虫 C. 卵形疟原虫 D. 三日疟原虫 E. 以上都是 10. 制作疟原虫血涂片时,影响血膜染色质量的因素有() A. 染剂和溶剂的质量 B. 染液的新旧 C. 染液的稀释浓度 D. 染色时间 E. 稀释和冲洗用水的酸碱度 11. 涂制均匀染色较好的薄血膜所具有的特点是() A. 疟原虫着色良好 B. 细胞重叠 C. 结构清晰 D. 胞质变形 E. 便于观察疟原虫形态和鉴别虫种 12. 与疟疾传播和流行相关的因素有()

疟疾培训试题

疟疾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50分)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 5.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6.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7.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8.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9.在对脑型疟的救治过程中,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10.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三个方面。()11.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12.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13.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应首选氯喹/伯氨喹九日疗法治疗方案。()14.一般的疟疾病例用口服给药就可以了。() 15.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就可以不用继续治疗了。() 16.休止期抗复发治疗常用的药物是氯喹。()

17.氯喹是一种预防疟疾的药品,口服2片可以预防7-19天。()18.对发热病人开展血片的疟原虫检测或RDT检测是发现病人的主要途径。()19.由于人群对疟疾没有有效的免疫,所以出国旅游、到高疟区活动的人是高危人群()20.中国到2015年消除疟疾。() 21.4月25日是全国疟疾日。() 22.各种疟疾都需要休止期抗复发治疗。() 23.预防疟疾服药的方案成人剂量为磷酸哌喹每月服2次,每次600mg,饭前服。()24.重症疟疾治疗首选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简称ACT)进行治疗。() 25.疟疾流行的主要区域是热带和亚热带。()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1.疟疾俗称?()A.感冒B.打摆子C.发烧D.腹泻 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 A.2种B.3种C.4种D.5种 3.以下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 A.弯曲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C.恶性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 4.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此是如何管理的?() A.甲类传染病管理B.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 C.乙类传染病管理D.丙类传染病管理 5.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6.以下哪个地区有疟疾流行?()

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

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报告及实验室诊断 发表时间:2019-06-11T09:57:17.25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张薇 [导读] 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素质,规范约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疟疾情的特征、处置措施及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输入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疟疾( 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其他脏器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疟疾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其余小部分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 疟疾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大汗、血液涂片检查疟原虫,确诊为疟疾。结论: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素质,规范约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三日疟 疟疾是一种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寄生虫,寒战、高热,大汗为其特点,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输入性疟疾容易误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对患者及其不利。 2016年1月2日下午14:30分,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报告,该院2016年1月1日收治一例疑似疟疾病例。钟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半小时内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相关调查处置,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病例资料 患者王瑞龙,男,38岁,水城县比得乡布拱村人,家庭成员7人。 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2月16日晚上,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1℃,自觉头痛,与发热时明显,退热后缓解,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痰多且粘稠、黄色,无胸闷、气促,恶心,呕吐,体温可自行下降。 2015年12月19日患者自行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市人民医院以感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于2016年1月1日再次就诊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和疟疾?”,进行抗炎治疗后,任有间断发热,夜间明显,无其他并发症,当日医生要求在发热时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患者自述12月14日到1月1日期间未服用抗疟药。 二、疟原虫实验室检测 (一)清洁载玻片。将新玻浸入液态洗涤剂的清水中,15分钟,用干净棉巾擦拭,再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换水3-4次,最后用干净、柔软的棉巾擦干备用。 挑选推玻片:挑选边缘光滑的玻片作为推片。 (二)图制血膜 取已清洁玻片的2张,一张做载片,一张作推片,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微升,再用该中部刮取血液1-1.5微升。由里向外画圈涂成直径为0.8-1厘米的圆形厚血膜。然后将推玻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色状薄血膜。 (三)血膜染色 待血膜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薄血膜用蒸馏水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处理,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固定时不要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 (四)疟原虫显微镜检查结果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显微镜下(1000X)观察全血细胞疟原虫存在状况。镜检结果显示患者血膜红细胞内查见三日疟原虫。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镜检结果相符。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核实,检查结果确诊为三日疟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者2015年9月前往非洲喀麦隆务工,主要从事电气及安装工程工作,在野外劳作时间较多。在境外工作期间被蚊虫叮咬过,出境前带有预防性药物,但从未服用,周边工友多有患疟疾。2015年12月16日非洲喀麦隆出发,17人到达上海,18日到达六盘水,至19日六盘水人民医院就诊期间未再去过其他疟疾流行地区,近三个月内无输血史,有一位同行人员。 (二)经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血涂片,确诊为三日虐原虫。 四、疫点调查和处置情况 患者自境外回国后未回到水城县家中,居住在钟山区朋友家中,该季节六盘水市钟山区平均气温为0摄氏度,无传虐媒介,现为非流行季节,终上该疫点为无传播可能疫点,无需特殊疫点消杀处置。 五、结论 该病例是一起输入性三日疟疾病例,国外感染,回国后发病,当前出国旅游,出国打工人员逐渐增多,对于返乡人员,尤其是疟疾流行地区回来的人员,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目前疟疾监测意识不强,导致误诊,延误病情,因此需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搜索疫情,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在疟疾监测中的作用。二是准确掌握回国人员详细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掌握出国人员的去向和返回的时间和地点。特别是外出到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相关人员的信息,回国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处理。三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疫情,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相关人员信息,发现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及时上报。四是加强出国人员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疟疾诊断实验室规范 2、贵州省疟疾疫情管理与处置技术规范

疟疾培训试卷

一、是非题 1、疟疾流行的主要区域是热带和亚热带。(√) 2、非洲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 3、疟疾根据感染地点不同分为当地感染病例(内源性病例)和输入病例(外源性病例)(√) 4、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指在外地感染到当地发病,对当地而言为输入性疟疾病例(√)。 5、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1、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6、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7、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8、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9、疟疾是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 10、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1、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12、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三个方面。() 13、在疟疾发作后数小时采血进行镜检是最好的时机。() 14、RDT是疟疾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主要检测标本中的疟原虫特定抗原。() 15、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

一、是非题 1、疟疾流行的主要区域是热带和亚热带。() 2、非洲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 3、疟疾根据感染地点不同分为当地感染病例(内源性病例)和输入病例(外源性病例)() 4、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指在外地感染到当地发病,对当地而言为输入性疟疾病例()。 5、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 6、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7、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8、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9、疟疾是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 10、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1、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12、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三个方面。() 13、在疟疾发作后数小时采血进行镜检是最好的时机。() 14、RDT是疟疾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主要检测标本中的疟原虫特定抗原。() 15、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二、选择题 1、从非洲输入的疟疾主要是()。 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2、从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回国出现发冷、发热和出汗等症状,应该首先考虑可能感染(),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做到早诊早治。 A.疟疾 B.艾滋病 C.黄热病 D.登革热 3、疟疾是一种()。 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性传播疾病 4、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 A.中华按蚊 B.微小按蚊 C.嗜人按蚊 D.大劣按蚊

疟疾防治知识题库

附件3 江西省疟疾诊治知识题库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V”错的打“%” 1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V ) 2.能感染人的有 5 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X ) 3 ?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X) 4.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V )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 ( V) 6.疟疾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很短。 ( X ) 7.疟疾只在非洲流行。 ( X ) 8.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X ) 9.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X ) 10.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V ) 11.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X ) 12 .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 X ) 13.疟原虫的裂殖子通过蚊子传播给人。(X ) 14.疟原虫只寄生人体的红细胞。(X ) 15 .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后来才寄生于红细胞内。( V ) 16 .疟原虫只寄生在人体的肝细胞内。( X ) 17 .疟原虫还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内。( X) 18 ?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V ) - 11 -

19 ?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 X ) 20 ?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V ) 21 ?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72 小时。( V ) 22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36-48 小时。( V ) 23 ?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V ) 24 ?中华按蚊的孳生地是那些小的臭水沟。( X ) 25 ? 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 V ) 26 ? 疟疾的流行与环境的温度没有关系。( X ) 27 ?输血也可以传播疟疾。(V ) 28 .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给胎儿。( X ) 29 .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V ) 30 .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X ) 31.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 V) 32 .恶性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 小时。( V ) 33 .三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48 小时。( X) 34 .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V ) 35.间日疟能引起患者死亡。( X ) 36.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V ) 37 .各种疟原虫都会出现再燃。 ( V ) 38. 疟疾的复发是指初发患者经治疗后,血中疟原虫已彻底肃清,但是肝脏中的迟发型子孢子再次释放至血液 中、经繁殖而引起临床症状。( V ) 39.各种疟原虫都有复发现象。 (X ) 40 .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 V ) 41 .免疫力低下者也常常引发脑型疟等重症疟疾。 (V ) 42.患者一旦发展成了脑型疟,就治不好了。 ( X ) 43 .在对脑型疟患者救治过程中,只要关注病原体就可以了。( X ) 44 .在对脑型疟的救治过程中,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V ) 45.输血性的疟疾治疗后也有复发。 (X ) 46.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三个方面。 (V ) 47.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 有输血史。 ( V ) 48.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X) 49 .在疟疾发作后数小时采血进行镜检是最好的时机。( V ) 5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X ) 51 .对疟疾病例的隔离要求与其他传染病的隔离要求一样。 (X ) 52 .疟疾病例经治疗后,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 V) 53.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V) 54 .ACT 是氯喹和伯氨喹的简称。( X ) 55.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V) 56 .非重症恶性疟病例的首选抗疟药物剂型为注射剂。( X) 57.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应首选氯喹/伯氨喹九日疗法治疗方案。 (X ) 58.一般的疟疾病例用口服给药就可以了。 ( V) 59.在使用伯氨喹治疗疟疾患者时,需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患有G6PD 缺乏症。 (V ) 60.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就可以不用继续治疗了。 ( X ) 61 .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针对的是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X ) 62.休止期抗复发治疗常用的药物是氯喹。 (X ) 63.各种疟疾都需要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的。 (X ) 64 .到疟疾流行区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让蚊子叮咬。(V ) 65 .在每年传播季节前,对上一年内本辖区内登记、报告的所有间日疟病例,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 1 次传播休止期根治。(V) 66 . RDT 是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V ) 67 . RDT主要检测待检样本中的疟原虫抗体。(X ) 68.对发热病人开展血片的疟原虫检测或RDT 检测是发现病人的主要途径。(V ) 69 .疟疾流行的主要区域是热带和亚热带。(V ) 70 .疟疾病例的疫点处置是为了保护病例。(X )71.疟疾防治的重点人群是来自流行区的人群。(V) -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