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习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一组数的平均数怎样计

算平均数

2.我们一般用平均数表示什么

3.我校平均每班多少人这个数据能表示我校各班

人数的平均水平吗为什么

:

预习交流

合作探究

二次备课

导学过

程展示提升

1.你是怎样估计平均值的平均值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根据一组数的平均值,你可以解决什么生活问题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的第3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补多移少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应在一组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导学反思

~

李家鄢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教科书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本单元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等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如教科书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统计。结合两个统计过程,教科书分别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科书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第1课时生日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量)。 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板书课题) 生齐答:十月一日。 师:那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可能会说秋季,有的可能会说冬季。 师: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师板书)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吗?你准备怎么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方法三: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方法四: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方法五: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 …… 教师根据举手的方式实际统计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1格代表多少?纵轴呢? 生观察后汇报:横轴表示人数,1格代表1人。纵轴表示四个季节。

数据表示与运算习题

填空题 1、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表示的原因是()。D A、信息处理方便 B、运算速度快 C、节约元器件 D、物理器件特性所致 2、引入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目的是()。D A、节约元件 B、实现简单 C、可以表示更大围的数 D、用于等价地表示二进制,便于阅读和书写 3、负零的补码表示是()。B A、1 000...0 B、0 000...0 C、0 111...1 D、1 111 (1) 4、[X]补=X0.X1…Xn(n为整数),它的模为()。D A、2n-1 B、2n C、1 D、2 5、[X]补=X0X1…Xn(n为整数),它的模为()。A A、2n+1 B、2n C、2n +1 D、2n-1 6、考虑下列C语言代码:D Short si=-8196; Unsigned short usi=si; 执行上述程序段后,usi的值是()。 A、8196 B、34572 C、57339 D、57340 7、设[X]原=1.X1X2X3X4,当满足( )时,X>-1/2成立。D A、X1必须为1,X2X3X4至少有一个为1 B、X1必须为1,X2X3X4任意 C、X1必须为0,X2X3X4至少有一个为1 D、X1必须为0,X2X3X4任意 8、若浮点数尾数用补码表示,则下列数中为规格化尾数形式的是()。D A、1.110 0000B B、0.011 1000B C、0.010 1000B D、1.000 1000B 9、若浮点数尾数用原码表示,则下列数中为规格化尾数形式的是()。A A、1.110 0000B B、0.011 1000B C、0.010 1000B D、1.000 1000B 10、用于表示浮点数的阶码的编码通常是( )。D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11、若某数采用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为 4510 0000H,则其值为()。B A、(1.125)10*210 B、(1.125)10*210 C、(0.125)10*211 D、(0.125)10*210 12、假定变量i、f的数据类型分别是int、float.。已知i=12345,f=1.2345e3,则在一个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表达式时,结果为“假”的是()。C A、i==(int)(float)i B、i==(int)(double)i C、f==(float) (int)f D、f==(float) (double)f 13、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西文字符编码普通采用()。B A、BCD码 B、ASCII码 C、格雷码 D、CRC码 14、假定某计算机按字节编址,采用小端方式,有一个float型变量x的地址为FFFF C000H,x=1234 5678H,则在存单元FFFF C001H中存放的容是( )。C A、1234H B、34H C、56H D、5678H 15、下面有关机器字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机器字长是指CPU中定点运算数据通路的宽度 B、机器字长一般与CPU中寄存器的位数相关 C、机器字长决定了数的表示围和表示精度 D、机器字长对计算机硬件的造价没有影响。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课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 ……;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 ?10n + a n-1 ?10n-1+ …… +a 1 ?101+ a 0 ?100+ a -1 ?10-1+ …… +a -m ?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2与(101)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 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 ):由0~9组成;权:10i ;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 表示。 (2)二进制(B ):由0、1组成;权:2i ;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 2 或101.11B 表示。 (3)十六进制(H ):由0~9、A ~F 组成;权:16i ;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或IA.CH 表示。 (4)八进制(Q ):由0~7组成;权:8i ;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 8 或34.6Q 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 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 、B 、H 、Q 。 ② 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设一个基数为R 的数值N ,N=(d n-1d n-2…d 1d 0d -1…d -m ),则N 的展开为:N=d n-1×R n-1 +d n-2×R n-2+…+d 1×R 1+d 0×R 0+d -1×R -1+…+d -m ×R -m 。 位值 位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遍过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式统计图有()和()两种。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3.要表示两地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要表示两个班级的学生获得优、良、及格、待及格这几种成绩的人数,应选择()统计图。 4.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5.下面是徽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微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第()季度笔记本电脑销量最大,第()季度台式电脑销量最大。(3)第二季度台式电脑的销量比笔记本电脑多()台;第四季度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比台式电脑少()台。 6.右面是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1)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最多的是()年,最少的是()年。

(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最快的是()年到()年。 (3)()年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最小。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在逐渐变()。(填“大”或“小”) 7.某位患者在某天的8:00、10:00、12:00 、14:00的体温分别为39℃、39 ℃,37 ℃、37℃,该患者这四次测得的平均体温是()℃;18:00他的体温为 40 ℃,这五次测得的平均体温为()℃。 二、正确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要想了解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人数,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 B.复式条形 C.复式折线 2.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该组中一个数据变大了,其平均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既能反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欢乐谷两个景点一周内的参观人数,又能对这两个景点的参观人数进行对比,应该制成()。 A.复式条形统计图 B.统计表 C.复式折线统计图 4.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右面是两人最近甲、乙二人5次训练成绩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第3次训练,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B.第4次训练,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4分 C.5次训练,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 三、手工作坊。(共25分) 1.如图为小明绘制的春雨小学五年级3个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请你写出修改意见。(10分)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一。本章节是在同学们学习完算法及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开设的。教材安排合理,因为只有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地对vb程序组成的领会,为下一步把算法转换成vb程序打下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常用的语句与函数。学习这些内容就是一步一步的积累vb语言的语法。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而本节内容枯燥无味,与学生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课是玩游戏、上网聊天的观念更是大相径庭。所以授课前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vb小程序演示(比如猜数程序),激发学生兴趣。"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大约用2个课时。其中数据类型和常量、变量及运算符与表达式占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使同学们掌握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含义。 2、使同学们学会定义变量和常量。 3、使同学们掌握变量与常量命名的约定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同学们掌握理解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 2、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并熟练运用各种运算符与表达式。 难点: 1、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及取值范围、vb运算符与表达式与数学表达式的区别。 2、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及运算符间的优先级。 四、教学方法 在授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让学生去感受vb数据类型与表达式和曾经学习过数学中的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常量与变量,关系运算符等等,这些概念的定义、运算符号的书写和数学中不完全一样。教师总结、讲解、板书,让学生深刻掌握在vb中,一些名词的正确定义以及在vb中一些符号的独特写法。本节课采用了阅读材料、探究、讲授、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程序设计的实质可以这样理解:在某种编程环境里,把设计出来的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运行输出结果。由此可见,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算法其实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数学模型,而谈到数学模型,就离不开运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表示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在VB中的数据到底是如何表示的?在计算机里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我们这一节课即将要学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单元检测(1) 一、填一填。(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 1、仔细观察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全年级男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女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 (2)全年级男生总数就是( )人,女生总数就是( )入。 (3)全年级男生总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4)五年级一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5)五年级三班比五年级四班多( )人,五年级三班的人数比五年级四班多( )( ) (6)五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2、下面就是明明与亮亮跳远成绩统计图。 (1)明明与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米。 (2)明明第二次跳远成绩就是亮亮的( )( ) (3)她们第( )次的成绩相差最多。 (4)亮亮的成绩整体上呈现( )的趋势。 (5)亮亮的平均成绩就是( )米。 (6)明明与亮亮两个人跳远的平均成绩中,( )的成 绩好。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都必须有图例。 ( ) 2、绘制统计图时,起始格可以表示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表示。 ( ) 3、复式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瞧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瞧出两个数量的对比情况。 ( ) 4、在一次投篮比赛中,行行2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5,要使3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6,第3次需投27个。 ( ) 5、小亮与爷爷、奶奶三人的平均年龄比爷爷与奶奶两人的平均年龄少很多。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要反映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选用( )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2、为了表示两座城市近阶段物价上涨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3、平均数容易受( )的影响。 ①极端数据②数据数量③近似数 4、丽丽将4盒水彩笔包成一包。 她想出了6种方案,第( )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5、小嵩与小高骑自行车从学校沿着一条路到20千米外的 七星湖公园。已知小嵩比小高先出发,她俩所行路程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就是( )。 ①她们都骑行了20千米

数据的表示 知识讲解【名校学案word版+详细解答】

数据的表示——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2.了解频数等概念,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组距、频数与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1.组距: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2.频数:落在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 3.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类别及其对应的频数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 要点诠释: (1)求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 (2)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3)频数分布表能清楚、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 时,要灵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 的整数部分+1. 要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 (1)横轴:直方图的横轴表示分组的情况(数据分组); (2)纵轴:直方图的纵轴表示频数; (3)条形图: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是条形图,每一条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长方形、底边长是这个组的组距,高为频数. 2.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要点诠释: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对于等距分组的数据,可以用小长方形的高直接表示频数的分布. 3.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 (2)区别: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中各矩形是分开排列,中间有一定的间隔;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而条形图是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要点三、统计图的选择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信息编码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信息编码 计算机最主要的功能是处理信息,如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信息。在计算机内部,各种信息都必须经过数字化编码后才能被传送、存储和处理。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原理,还必须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现形式。 1.2.1 计算机使用的数制 1.计算机内部是一个二进制数字世界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保存数据和信息。无论是指令还是数据,若想存入计算机中,都必须采用二进制数编码形式,即使是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也必须转换成二进制,才能存入计算机中。为什么在计算机中必须使用二进制数,而不使用人们习惯的十进制数?原因在于: ⑴易于物理实现:因为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很多,例如,电路的导通与截止、电压的高与低、磁性材料的正向极化与反向极化等。它们恰好对应表示1和0两个符号。 ⑵机器可靠性高:由于电压的高低、电流的有无等都是一种跃变,两种状态分明,所以0和1两个数的传输和处理抗干扰性强,不易出错,鉴别信息的可靠性好。 ⑶运算规则简单: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比较简单,例如,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分别只有三条。由于二进制数运算法则少,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控制也就简单多了。 虽然在计算机内部都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各种信息,但计算机仍采用人们熟悉和便于阅读的形式与外部联系,如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据,文字和图形信息等,由计算机系统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形式并储存在计算机的内部。 2.进位计数制 数制,也称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数制可分为非进位计数制和进位计数制两种。非进位计数制的数码表示的数值大小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无关;而进位计数制的数码所表示的数值大小则与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有关。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数制指的都是进位计数制。 进制是进位计数制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计数方法,它有基数和位权两个要素。 ??基数:在采用进位计数制的系统中,如果只用r个基本符号(例如0,1,2,…,r-1)表示数值,则称其为r数制(Radix-r Number System),r称为该数制的基数(Radix)。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就是r=10,即基本符号为0,1,2,…,9。如取r=2,即基本符号为0和1,则为二进制数。 ??位权:每个数字符号在固定位置上的计数单位称为位权。位权实际就是处在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的数值大小。如在十位制中,个位的位权是100,十位的位权是101,…;向右依次是10-1,10-2,…。而二进制整数右数第2位的位权为2,第3位的位权为4,第4位的位权为8。一般情况下,对于r进制数,整数部分右数第i位的位权为r i-1,而小数部分左数第i位的位权为r-i。 各种进制的共同点是: ⑴每一种数制都有固定的符号集。如十进制数制,其符号有十个:0,1,2, (9) 二进制数制,其符号只有两个:0和1。需要指出的是,16进制数基数为16,所以有16个基本符号,分别为0,1,2,…,8,9,A,B,C,D,E,F。表1-3列出了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进制。 ⑵采用位置表示法,用位权来计数。即处于不同位置的数符所代表的值不同,与它所在位置的权值有关。例如:十进制的1358.74可表示为: 1358.74=1×103+3×102+5×101+8×100+7×10-1+4×10-2 可以看出,各种进位制中的位权的值恰好是基数的某次幂。因此,对于任何一个进位计数制表示的数都可以写出按其权值展开的各项式之和,称为“按权展开式”。任意一个n位整数和m位小数的r进制数D可表示为:

八大数据地表示和分析报告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总6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 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 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初一数学备课组供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从中获取信息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5-166标记自己不懂得内容,并完成随堂练习。 合作交流(对学) 1、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 会组织受同学们欢 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整理归纳:1、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2、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 合作交流(群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总结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预习诊断 1、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度数 与的比 2、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第反映各部分在所占的比例。 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计算所占的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度数,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

2.2.3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一,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VB的基本操作,掌握了VB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本节的相关知识内容。本节课是“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大约用2个课时。 二、教学目的 1、初步使同学们掌握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含义。 2、使同学们学会定义变量,学会使用常用语句及标准函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们掌握理解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 难点: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与中学数学中的型类、变量的区别。 四、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屏幕广播控制辅助教学和利用实物投影机进行实例分析教学; 2、教师同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分析教学; 3、有必要教师事先制作好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授课之前事先预习,最好联系数学的知识,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就更加明白、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常量与变量,关系运算符等等,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表示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在VB中的数据到底是如何表示的?在计算机里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我们这一节课即将要学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二)讲授新课 2.2.1 数据类型(掌握常用的7种数据类型) 数据关键字取值范围 (1)整型:Interger -32768~~32768 (2)长整型Long -2147483648~~2147483647 ……………(3)~(7)…………省略板书 说明:老师在这里最好与数学中的数值型类型联系起来讲,比如:数学中实数,整数等,它们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等。这样同学们就更容易地掌握VB语言中的数据类型以及它们取值范围。 2.2.2常量与变量 (1)常量、变量:课本上没有具体讲关于“变量”的概念,我们应结合物理、数学的一些公式来对常量、变量进行下个定义:比如:物理中的均速运动的公式:S=Vt进行分析,在一定的速度下,S的值随着t的值改变而变化,这里的常量是V,而变量是S和t。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S=3.14*R2 这里的常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 (2)常量、变量的类型: 常量(Constant):分为数值常量、字符串常量等。

数据的表示教案

5.2 数据的表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2.理解统计图表的各自特点,能合理地利用统计图直观地展示数据,并通过数据获得有用的信息.能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比较明显的结论.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得出比较明显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 统计图表的各自特点及数据的直观表示.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方法,并且知道收集到的数据是有用的,那么如何把数据直观地表示出来呢?同学们在电视、报纸等有关媒体中经常看到如下一些图形,出示课件中的图形,并说明名称: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图表对数据进行表示.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建校以来,我校每学年的在校生人数一直呈递增趋势,1956-1957学年只有515人,1966-1967学年增长到830人,1976-1977学年增长到1036人,1986-1987学年增长到1407人,1996-1997学年增长到2680人,2002-2003学年达到2938人(资料来源:侨声中学校史馆) 1.让学生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数据填入表中,简明地表达这段文字的信息. 2.再让学生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分小组制作,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与课件中的图形进行比较) 3.展示课件中的统计表(表5.2.1)并说明:统计表可以简明地表达一段文字的信息,但利用统计表并不能直观地看到它的增减趋势.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可设计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4.展示课件中的折线统计图(图5.2.1). (1)引导学生从这张图中得到一些明显的结论: ①我校每学年的在校生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四年级《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 一.填空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还能表示出 ()。 2. 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 要表示本校3—6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统计图合适。 4. 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宫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只。 5. 笑笑所在班级的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笑笑的身高()是145厘米。(填“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二.实践操作 1. 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电暖气/台800 500 300 600 空调/台450 400 800 150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 (1)全年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3)第()季度销售的电暖气最多,第()季度销售的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超市经理,那么根据电暖气和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进货? 2. 请你把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出来。

三.解决问题 1.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2)(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的男生人数占舞蹈组人数的几分之几?音乐组音乐组女生人数比绘画组女生人数少几分之 几? 2. 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五年级比六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 五年级和六年级喜欢郊游的人数最多 C. 参加调查的人数,六年级比五年级多 D. 喜欢滑冰的人数,六年级是五年级的 3. 下面是淘气上学期语文、英语各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3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3-导学案

三、当堂检测: 1.下面是某班同学身高的统计表: (1)请选择适当的组距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该班学生中,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少相应的频率是多少 (3)如果规定该年龄段少年身高大于160cm 的为发育良好,?请估计该班所在年级的500名学生中,发育良好的学生人数. , 四、总结反思: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 ③决定分点.④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五、课后练习: 1.人们常用人均读书经费来反映一个地区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情况,我国30个城市2011年人均读书经费的统计数据如下.(单位:元) 北京731 南宁100 长春 101 重庆302 乌鲁木齐171 青岛425 深圳584 合肥192 武汉184 上海790 兰州170 呼和浩特206 广州483 天津440 郑州197 】 南京292 福州349 洛阳127 南昌117 贵阳166 吉林76 海口183 济南205 昆明234 西安126 成都160 哈尔滨249 石家庄228 长沙155 沈阳237 (1)将以上数据进行如下分组,并填写表格: 人均教育经费 0≤x <160 160≤x <320 320≤x <480 、 480≤x <640 640≤x <800 城市数(频数) 》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2.向阳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 A .5 B .7 C .16 D .33 身高(cm ) ! 141 144 146 147 148 152 人数 1 & 2 2 3 1 4 身高(cm ) 154 158 ! 162 166 168 173 人数 5 16 9 、 3 2 2 课后反思:

15.2 数据的表示 教案

15.2 数据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收集到的或提供的数据,设计、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观察统计图,培养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学生获得动手参与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设计、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数据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取信息,对不规范统计图的识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 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解决问题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

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在“文明湖北·美丽宜昌”读书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绘制了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补全扇形统计图中横线上缺失的数据; (2)被调查学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求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3)请你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 【答案】 (1)1-(10%+30%+55%)=5% (2)20÷10%=200(人) (3)60×10%+40×30%+20×55%=6+12+11=29(分钟)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 (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 (4)图中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 教学说明: 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实验中学2015年秋季计划给入学新生订做校服,学校拿出甲、乙、丙、丁四种式样的校服来征求师生的意见,得出如下的数据: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基本教案补充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

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3 数据的表示(1)学案(无答案)(新版

K12资源汇总,活到老学到老 6.3 数据的表示 教师寄语:坚韧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勤奋是到达幸福彼岸的桨叶 一、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有效 1. 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课标要求: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温馨提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学习重点: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学习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课前热身——温故而知新 CCTV-4中国焦点2008:您认为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孔子、长城、中国龙(从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由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孔子 中国龙 长城 四、课堂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制作扇形统计图 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⑴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________ 比赛 .

K12资源汇总,活到老学到老 ⑵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_________. ⑶ 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具体做法如下: ⑴ 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其他⑵ 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探究点2: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______扇形表示总体的25%? ⑵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年级的1000人,那么扇形B 大约代表______人? ⑶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_______公顷稻田? 例题:1. 沈阳107中学对图书馆的书分成3类,A 表示科技类,B 表示科学类,C 表示艺术类,所占的百 分比如图1,如果该校共有图书8500册,则艺术书共有_______册. 2. 某初中学校的男生、女生以及教师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若该校男生、女生以及教师的总人数为1200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校教师共有___________人. 图 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